龙口合龙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浦东机场外侧滩涂促淤圈围工程
——3#围区圈围工程
龙口合龙专题实施方案
龙口段施工是整个围堤工程的关键,龙口能否顺利合龙标是围堤工程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不留余力的投入,做好龙口构筑和保护工作。选择合适的时间,确定合理的龙口合龙顺序,精心组织科学安排确保合龙一次成功。为此本项目部联合体根据本工程特点、龙口现状、工程条件及水文气象资料,通过认真分析,特制定本工程龙口合龙实施方案。
一、概述
1.1 工程综述
浦东机场外侧滩涂促淤圈围工程北起白龙港顺堤,南至浦东机场薛家泓泵闸,东至-1m~-3m线滩地。分1#、2#和3#共3个围区。
浦东机场外侧滩涂促淤圈围工程——3#围区圈围工程,位于浦东新区中部海塘岸段及上下游滩涂水域,工程范围北起浦东机场江镇河泵闸,南至浦东机场薛家泓泵闸,东至浦东机场外侧-2m~-3m高程滩地,圈围面积约2万亩。本工程在已建促淤坝基础上新建围堤,目前围内促淤效果明显,滩面平均高程达 1.5m左右,围区平均淤积1.0~2.0m左右,局部达6m。本次实施圈围大堤工程,并将围区吹填至平均高程3.50m,并应根据吹填料性质再考虑预留一定超高量,机场跑道吹填区吹填至3.70m高程。围堤总长13.73km,圈围面积2.02万亩,促淤阶段共分4个促淤区,本阶段根据需要增设机场跑道吹填
区,整个围区被分成7个吹填分区,总吹填土方约2737.73万m3,其中机场跑道区吹填砂约647.50万m3,其它吹填土约2090.23万m3。
工程位置见图1。
图1 工程位置图
1.2龙口概况
1.2.1龙口规模与设置高程
在促淤阶段,用隔堤将整个工程区分为四个围区,每个围区分别布置了一个纳潮口,口门宽分别为150m、250m、800m和1200m。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采用每仓单一龙口方案。选择非汛期10年一遇涨潮最大潮差潮型作为龙口保护期的计算潮型,采用预计合龙阶段的预报潮型作为龙口合龙期的水力计算潮型。
采用数学模型分析计算,经方案比选,龙口规模如下(见表):
龙口宽度、高程表
1.2.2龙口位置及典型段平面和断面
根据堤线布置、地形条件、以及施工次序等因素,本工程结合隔坝设置3条隔堤兼施工便道将整个围区分成4个分区分别为3a#~3d#围区,因此每个分区需设一个龙口。从堤线平面位置及滩地高程以及促淤坝现状看,布置在每个分区促淤坝纳潮口位置对龙口保护和合龙比较有利,而且滩地高程适中,最终将各个龙口设在各分区纳潮口中部,中心桩号分别为S1+500(宽150m)、S4+000(宽150m)、S7+000(宽450m)和S10+000(宽400m)。(附一张总平面布置图,突出龙口位置)
龙口典型段平面和断面图(见图?)
二、水文条件
工程区域的潮汐特征值、设计潮位及潮型是促淤圈围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龙口合龙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和维护安全。为此,联合体就浦东机场3#围区圈围工程相关潮位潮型委托上海市水文总站进行了专题研究,重点对本工程区域不同重现期的防洪设计潮位以及工程区域多种频率的设计潮位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以满足本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需要。
2.1 潮位
(1) 基本资料
工程区域没有水文观测站,但附近相关测站迄今积累长期的潮位和其他相关资料,可作为本项目设计主要依据。工程区域及附近测站位置见图2.1-1。
图2.1-1 工程区域水文站位示意图
距工程区最近的是中浚站,中浚站是长江口重要的潮位站,位于长江口南槽南汇边滩附近,东经121°54′,北纬31°07′。中浚站最早于1942年设站,1965年以后资料相对完整,观测至今,现由上海海事局海测大队管理,潮位基面采用理论深度基面。
此外,工程区上游分别有三甲港和高桥站。位于川杨河入长江口三甲港建有水闸,闸内外分别设水位测站,观测降雨、潮(水)位等要素,资料始于1984年,其中闸外水位因淤积原因,常不能观测低水位。
长江南港南岸高桥水文站自1951年持续观测潮水位,资料系列长代表性好,是长江口水文计算分析的重要依据。以上测站信息详见表2.1-1。
表2.1-1 水文测站基本信息表
本方案中的潮位特征值、设计潮位、潮型潮位等所有潮位资料,均统一为上海城建吴淞基面。
(2) 特征潮位
中浚站实测历史最高潮位为5.95 m(发生在2000年)、实测历史最低潮位为-0.82 m(发生在1969年)。
经对近三十年来历史实测资料(1980~2009年)的统计,中浚站各潮汐特征值分别为:多年平均高潮位 3.47m、多年平均低潮位0.71m、最大潮差6.14m、多年平均潮差为2.76m、多年平均涨潮历时5小时06分钟、多年平均落潮历时为7小时18分钟;非汛期最高潮位为5.12m、非汛期最低潮位为-0.43m。各特征值详见下表。
表2.1-2 中浚站潮汐特征值统计表单位:m
(3)工程区域设计潮位
根据中浚站设计潮位,参考高桥站的相关分析资料,得出工程区域设计潮位(表2.1-3)
表2.1-3 工程区设计潮位成果表
2.2潮型
圈围阶段龙口保护期选用非汛期十年一遇的最大涨潮潮差对应的设计潮型(见图 2.2-1),该潮型下,对应低潮位-0.43m,高潮位4.07m,潮型涨潮差4.50m。
图2.2-1 圈围阶段龙口保护期非汛期十年一遇潮型
合龙期潮型为预报潮型(见图 2.3-3)。该潮型下,对应高潮位
3.25m,低潮位0.22m,涨落潮差3.03m。
图2.2-2 圈围阶段合龙预报潮型
2.3潮流
长江口属不规则的浅海半日潮流区,一个太阴日内出现两次高潮、两次低潮。潮差是潮汐强弱的重要标志,长江口平均潮差超过2m,最大潮差超过4m;潮差又是一个变量,特别是在河口浅海地区,时空变化十分明显。长江口内年内变化是1月份潮差最小,8至9月份潮差最大,即枯季潮差小,洪季潮差大。受长江口岛屿、海岸和河槽的约束,工程区潮流为往复流,且流向基本上平行于海岸线;由于长江上游来水丰沛,因而工程区潮位过程涨潮历时短而落潮历时长,平均流速涨潮流稍小而落潮流稍大,尤其是汛期。该地区平均涨潮历时为4小时33分,平均落潮历时为7小时52分。工程所处水域为长江口南港、南槽上段,据有关统计资料,南港涨落潮平均流速如下:洪季平均涨潮流速:0.66m/s;
洪季平均落潮流速:0.94m/s;
枯季平均涨潮流速:0.63m/s;
枯季平均落潮流速:0.73m/s:
三、龙口合龙期气象条件和工程区域实际潮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