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糖价格波动周期性研究
中国饲料添加剂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中国饲料添加剂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6)2.1 饲料添加剂市场概述 (7)2.2 市场价格波动理论 (9)2.3 影响因素分类与分析 (10)三、中国饲料添加剂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12)3.1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13)3.2 单因素影响分析 (14)3.2.1 政策法规 (15)3.2.2 原材料价格 (17)3.2.3 技术创新 (18)3.2.4 市场需求 (19)3.3 多因素综合影响分析 (21)3.3.1 时间序列分析 (22)3.3.2 回归分析 (23)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24)4.1 研究结论总结 (25)4.2 对行业的政策建议 (26)4.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28)一、内容简述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国饲料添加剂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通过构建实证模型,综合分析多个维度的数据指标,力求为饲料行业及相关企业提供科学、准确的市场决策依据。
在研究内容上,我们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饲料添加剂市场价格波动的研究现状,明确了本研究的技术框架和创新点。
我们详细阐述了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源、样本选择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确保了研究的严谨性和可靠性。
在理论分析部分,我们深入探讨了影响饲料添加剂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包括生产成本、市场需求、政策法规、国际贸易形势等,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和归纳总结。
在实证分析阶段,我们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了一个包含多个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并根据实际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
通过对比不同模型的拟合优度、F值和显著性水平等统计指标,我们确定了最具解释力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总结与展望部分,我们总结了研究成果,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并对饲料添加剂市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白糖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白糖价格影响因素分析白糖,是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甜味剂之一,在饮料、食品和糖果等几个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来源为甘蔗和甜菜。
白糖有两种生产方法:第一种是两步法,先在产地对甘蔗进行粗加工制成原糖,再运往大的精炼糖厂进行再加工,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能源消耗较多,但成品品质较高;第二种是一步法,即在产地直接生产白糖,我国所有白糖都是一步法生产,但是品质较低,不能运往国外交易所进行交割。
白糖根据蔗汁沉淀澄清环节的工艺不同,分为硫化糖和碳化糖,其中碳化糖品质高,但成本也比较高。
由于我国白糖主要来源于甘蔗,以下所有内容以甘蔗制糖为例。
白糖的产业链一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甘蔗种植环节,其次是制糖厂加工环节,再次是贸易商环节,最后是终端消费环节,白糖期货市场与白糖现货市场由交割环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甘蔗种植环节1.1甘蔗种植甘蔗从萌发生长到收获,按生长发育的先后可以分为萌芽期、幼苗期、分蘗期、伸长期和成熟期五个时期,一个完整的生长周期需要10到12个月。
甘蔗的栽培方式有两种,可分为新植甘蔗栽培和宿根甘蔗栽培,其中新植甘蔗栽培按季节还可以分为春植蔗、夏植蔗、秋植蔗和冬植蔗,夏植蔗由于生长期短,产糖少,所占份额较少。
1.2影响甘蔗种植的天气因素1.2.1霜冻当土壤表面、植株表面及接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降低时,引起甘蔗植株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现象称为霜冻。
发生霜冻时,通常气温下降到0℃以下,从而使甘蔗内水分结冰引起伤害。
霜冻低温对甘蔗的影响一般分为三级:-1.5至-2℃时仅甘蔗叶和生长点部分受损,-3至-5℃生长点和大部分侧芽冻死,-6℃一下全部叶枯死,茎生长点和绝大部分侧芽冻死,茎组织也大部分被冻死。
另外,发生霜冻之后,甘蔗糖分不能继续积累,已经积累的糖分会不断分解转化,还原糖成倍增加,造成甘蔗品质下降。
我国云南蔗区由于冬春干旱少雨,夜间地表土壤降温强烈,在北方冷空气入侵的时候容易形成霜冻。
我国甘蔗主产区一般在11月至来年1月之间容易遭受霜冻危害。
白糖生产消费季节性规律
白糖生产消费季节性规律白糖的生产销售具有季节性的特点,掌握对白糖生产季节性规律变化,有利于对白糖期货投资的把握。
生产季节性我国食糖的生产具有非常强的周期性。
纵观我国食糖的生产历史,食糖生产的周期大致以6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基本上是3年连续增产,接下来的3年连续减产。
从1990年到1995年为一个周期:1990-1992年连续增产,1993-1995年连续减产。
从1996-2001年为一个周期:其中,1996-1999年连续增产,2000-2001年连续减产。
下一个周期将从2002年开始到2007年结束。
而目前我国食糖生产正处于一个增产的周期阶段。
导致食糖生产周期性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糖料种植具有自然的周期性生长规律。
如甘蔗种植一次,宿根可以生长3年。
同时,农作物的生产也有自然的大年、小年之分。
第二,糖料的生产和加工时间比较长,糖料作物的生产一年一季,食糖的生产也是如此,一旦糖料大幅度减产或增产,如果没有外在的人为调控措施,只能是减产时短缺待价而沽,增产时过剩低价倾销,且糖料大幅度减产或增产,导致价格的大幅涨跌,从而影响第二年的播种面积。
第三,周期性出现的自然灾害也导致糖料生产的强周期性。
第四,食糖价格波动的周期性与食糖的生产的周期性相互影响。
我国食糖的生产销售年度从每年的10月到翌年的9月,其中,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为集中生产期。
开榨时间由北向南各不相同。
一般讲,我国制糖生产期从11月至翌年4月。
甜菜糖榨季从每年的9月底或10月初开榨,到次年的2月结束。
甘蔗糖厂中江西、湖南省10月底或11月初开榨,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11月中或12月初开榨,云南省12月底或次年1月初开榨,到次年的4月-6月结束。
消费季节性我国白糖全年均为销售期,通常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为销售高峰,大多数年份在6月中旬之后进入纯销售期,5、6月份仍是白糖的消费谈季,从历史数据来看,每年的5、6月份,白糖期价多为下跌市况。
食糖消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即夏季饮料消费高峰和“中秋,春节”双节消费高峰。
制糖行业分析
集团业务动态第67期建设银行集团客户部二○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按〕作为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制糖业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其制成品——食糖既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加工业及下游产业的重要基础原料。
制糖业与糖料种植紧密相关。
我国的糖料种植又主要集中在老少边穷省区,糖料种植及食糖生产加工业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
制糖业的平稳快速发展,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维护区域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受国际贸易、期货市场及产能因素影响,制糖业不确定因素增加,累积风险增大。
面对新形势,为准确把握制糖业运行现状,探求符合我行信贷政策的行业对策,进一步深化与制糖企业的合作,总行组织人员研究并撰写了《制糖业行业现状及我行经营分析报告》。
现将报告予以印发,供各分行参考。
制糖业行业现状及我行经营分析报告一、制糖业行业概况(一)制糖业行业简介制糖业(国标行业代码:C1340),是指以甘蔗、甜菜为原料制作成品糖,以及以原糖或砂糖为原料精炼加工各种精制糖的生产活动。
产品包括:白砂糖、绵白糖、赤砂糖(红糖)、冰糖等,统称食糖;不包括:以淀粉为原料生产的麦芽糖、葡萄糖、果糖、高果糖、葡萄糖浆及糖果制造等。
本文所指原糖,又称粗糖或二号糖,是指以甘蔗、甜菜榨糖取汁,经过简单的过滤、澄清,通过沸腾浓缩、煮炼结晶、离心分蜜,制成的不供直接食用,作为精炼糖厂再加工用的原料糖。
原糖只作为食糖精加工的原料使用,不可直接添加到食品中或直接食用。
我国常见的食糖生产流程是,糖料经提汁、提纯、一次结晶,产出食糖,也称为一步法制糖。
这种方法生产的最终制成品是可供直接食用的食糖。
另一种制糖方法称为二步法制糖,即是先将糖料生产为原糖,再回溶、提纯后重新结晶生产食糖。
在制糖过程中,由于原糖在储存、运输方面的优势,便于组建大型化的工厂。
目前国际间贸易主要采用原糖。
而采用一步制糖法,受原材料种植面积及经济运输距离等因素的制约,制糖企业只能在靠近原材料产区的地方组织生产,制约了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张。
白糖季节性研究报告
白糖季节性研究报告在国际市场上,食糖是成熟的也是比较活跃的交易品种。
世界食糖产量1.21-1.40亿吨,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等,其中巴西产量超过2000万吨。
巴西、欧盟、泰国是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国家,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家市场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巴西,作为世界食糖市场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糖国,其每年的糖产量、货币汇率及其政府的糖业政策直接影响到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变化走向。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产糖国,前两位分别是巴西和印度。
2003年之前,我国食糖仅仅当做是调味品,消费水平位于世界食糖平均消费的“低下水平”行列。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糖的消费量迅速上升。
2003-2004年人均消费水平为8.9公斤/年,近几个榨季我国食糖的消费平均年增长率在4-7%之间。
从白糖的属性上看,既具有工业品性质也有农产品特征,依据白糖价格变化的走势可以看出,白糖生产销售的季节性特征明显,对其进行细致分析后,有利于投资者把握郑糖价格走势。
一、生产周期我国食糖生产主要以甘蔗糖和甜菜糖为主。
从产量上看,08/09榨季甜菜糖的产量占全国食糖产量的7.3%,甘蔗糖占92.7%。
依据历年的产量比率比较,我国食糖品种中以甘蔗糖为主,因此,对白糖进行季节性分析时,主要研究蔗糖的原料--甘蔗的种植周期。
我国甘蔗种植的季节周期性很强,甘蔗的种植是一年一季,因此我国的食糖生产具有季产年销的特点。
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原因有:1、甘蔗宿根生长,甘蔗种植一次,宿根生长3年,根据农作物生长的自然周期,大年产量强于小年产量。
2、自然灾害影响甘蔗产量。
根据甘蔗种植的季节性,食糖的生产周期大约为6年一个周期,三年增产三年减产。
2000-2002年为增产三年,2003-2005年为减产三年,这是一个完整的周期。
下一周期中2006-2008年为增产三年,2009-2011年为减产三年。
在这一周期中2008年因罕见的暴雪灾害引起广西产量骤减,因此本属于增产周期内的2008年蔗糖产量不增反减。
白糖市场研究报告
白糖市场研究报告一食糖产品介绍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制药等含糖食品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常规生产食糖的基本原料是甘蔗和甜菜。
甘蔗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甜菜生长于温带地区。
在世界主要产糖国中,中国和美国是既种甘蔗又种甜菜,主要原因是中国和美国的国家幅员辽阔、纵跨纬度较大。
但在中国,甘蔗占全部糖料生产的88%,甜菜占12%;而在美国,甜菜和甘蔗在糖料生产中所占比例接近,均为50%左右。
二食糖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食糖分为不同的种类。
根据加工环节不同、深加工程度不同、加工工艺不同、专用性不同,食糖可以分为原糖或粗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方糖、赤砂糖、土红糖等。
按加工程序不同可分为原糖和成品糖两种,原糖是由压榨厂一次性压榨甘蔗或甜菜之后结晶而得的产品,主要以散货形势存在。
炼糖厂对原糖进一步深加工后,精炼出的就是不同规格的成品糖。
在我国,成品糖又可细分为绵白糖、白砂糖、赤砂糖、冰糖等等,可直接用于食用消费或用于食品加工业消费。
根据我国目前炼糖技术的不同(主要指在精炼过程中采用添加剂的不同),成品糖又可分为由亚硫酸法和碳化法精炼的硫化糖和碳化糖。
在存储方面,碳化糖品质较优,在存储过程中,可以比较好地保持白色,不易发黄变色,但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市场价格较为昂贵。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糖厂生产的是硫化糖。
目前世界市场上交易的主要是原糖。
糖料与其它作物不同的是,收获后不能直接变成商品糖,必须经过工业化加工,因此白糖属于工业品。
三世界食糖市场介绍世界食糖市场的特点:1. 生产相对集中。
从生产方面来看,世界食糖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并且大多是第三世界国家,如巴西、印度、泰国等等。
而全球几个主要产糖国的食糖除了满足本国国内的需求外,还要大量向国外出口,因为一些大的消费国生产不能自给,还需要进口,如俄罗斯、美国等。
2. 食糖消费介于刚性消费与弹性消费之间。
从历史上看,全球食糖消费量与人均GDP的变动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各个国家(地区)的饮食习惯却密切相3. 市场供求变化较大,价格波动剧烈。
用蛛网模型进行农产品周期分析
用蛛网模型进行农产品周期分析蛛网模型在农产品周期分析中的应用12月13日 农产品市场具有供给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农业生产需要很长时间,具有季节性,属于典型的季产年销的产品。
农产品市场的货源随农业生产季节而变动,有周期性特点,其供给在一年之中有淡旺季,数年之中有丰产、平产、欠产,农产品市场市场价格波动性比较大,周期性波动现象明显。
本文主要以我国的食糖市场的周期性现象来说明。
一、我国食糖市场周期性现象描述图一:1990年以来我国食糖产量周期性变化图纵观我国食糖的生产历史,食糖生产的周期大致以6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基本上是3年连续增产,接下来的3年连续减产。
从1990年到1995年为一个周期:1990-1992年连续增产,1993-1995年连续减产。
从1996-2001年为一个周期:其中,1996-1999年连续增产,2000-2001年连续减产。
2002-2003年增产,2004-2006年减产,预计2007年开始进入增产周期。
图二:1990年以来我国食糖价格周期变化图食糖流通体制改革十多年来,我国糖价经历了五次比较大的上涨,出现四个历史高价,即1995年3月份的4800元/吨的历史最高价,2001年4月份的4350元/吨、2004年10月份的3300元/吨、2005年12月份的4300元/吨和2006年2月份的5500元/吨。
1991年以来,在我国食糖市场出现了五次严重供过于求,糖价暴跌的情况,出现三个历史低价,即1991年12月的1610元/吨、2000年10月份的1995元/吨和2003年5月份的2240元/吨。
二、蛛网模型介绍蛛网理论(cobweb theorem),又称蛛网模型,是利用弹性理论来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个周期产量影响的动态分析,它是用于市场均衡状态分析的一种理论模型。
蛛网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一种关于动态均衡分析方法。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蛛网模型引进时间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属于不同时期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考察,用动态分析的方法论述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在偏离均衡状态以后的实际波动过程及其结果。
白糖期货分析报告
一、基本面分析(一)现货市场供求状况一般来说,对于供给而言,商品供给的增加会引起价格的下降,供给的减少会引起价格的上扬;对于需求而言,商品需求的增加将导致价格的上涨,需求的减少导致价格的下跌。
白糖的供求也遵循同样的规律。
1、白糖的供给世界食糖产量1.21-1.40亿吨,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等,其中巴西产量超过2000万吨。
巴西、欧盟、泰国是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国家,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家市场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巴西,作为世界食糖市场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糖国,其每年的糖产量、货币汇率及其政府的糖业政策直接影响到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变化走向。
2、白糖的需求世界食糖消费量约1.24亿吨,消费量较大的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欧盟、中国、巴西等。
从近几年消费情况来看,印度食糖年消费量维持在1900万吨左右,欧盟消费量维持于1500万吨左右,中国消费量增长至1100万吨左右,巴西年消费量950万吨左右。
3、白糖进出口食糖进出口对市场的影响很大。
食糖进口会增加国内供给数量,食糖出口会导致需求总量增加。
对食糖市场而言,要重点关注世界主要出口国和主要进口国有关情况。
世界食糖贸易量每年约为3700万吨,以原糖为主。
主要出口国为巴西、欧盟、泰国、澳大利亚、古巴等。
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美国、印尼、欧盟、日本等。
主要进口国的消费量和进口量相对比较稳定,而主要出口国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变化较大,出口国出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比进口国进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大。
我国食糖处于供求基本平衡的状态,略有缺口,进口食糖以原糖为主。
食糖进口仍然实行配额管理,2004-2006年的每年配额均为194.5万吨。
2001-2004年进口量分别为119.87万吨、118.31万吨、77.51万吨、105.78万吨,2005年进口量为139万吨。
我国市场出口量较少,2004年仅为4.84万吨。
4、白糖库存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库存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该商品供需情况的变化,是商品供求格局的内在反映。
糖价历史情况
糖价历史情况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1991年国务院决定改革食糖流通体制,食糖市场开始放开,食糖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市场运行很不平稳,生产大起大落,价格大幅波动,影响了食糖的正常市场供给。
从总体看,90年代以来我国食糖市场经历了四次大幅度上涨和四次大幅度下跌。
我国食糖价格的四次大幅上涨食糖流通体制改革十多年来,我国糖价经历了四次比较大的上涨,出现四个历史高价,即1995年3月份的4800元/吨的历史最高价,2001年4月份的4350元/吨、2005年10月份的3300元/吨和2005年12月份的4300元/吨。
1、1994至1995年,食糖市场价格连续两年大幅上涨,1995年3月食糖价格创出4800元/吨的历史高位。
糖价大幅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是导致当年价格飞涨的根本原因。
受前两年糖料收购价格下跌影响,加上企业大量拖欠农民糖料款(打白条),挫伤了蔗农的积极性,糖料产量大幅下降导致食糖产量大幅下降,1994/95榨季食糖产量542万吨,比1991/92榨季食糖产量(791万吨),下降了31.7%,当年的食糖消费量为820万吨,食糖供需缺口280万吨,占当年食糖产量的52%,造成供应紧张,拉动了食糖价格大幅上涨;其次,同期国际市场糖价大幅上涨对国内糖价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同期国际市场食糖市场也出现严重的供需缺口,国际糖价连连攀升并创出历史高位(15.7美份/磅,折合我国进口糖价超过5000元/吨)。
为平抑国内市场,国家增加了进口(1995年净进口量达246万吨),但并没有充分投放市场,大量高价进口糖促进了国内市场糖价进一步上扬;第三,当年糖料供应紧张导致糖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是推动糖价快速上涨的直接原因。
2、1999年底,广西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寒流袭击,出现了几十年不遇的霜冻天气,大面积的甘蔗被冻坏,糖价一周之内从1985元/吨暴涨至2800元/吨,最高升至4350元/吨。
2022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食糖消费长期增长趋势分析
我国食糖消费长期增长趋势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食糖消费消失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虽然有些年份消失消费萎缩的状况,但总体保持向上态势,而且很多年份消失了2位数以上的增长。
通过对2022年到2022年食糖消费量数据回归,我们可得到这个阶段食糖消费的时序回归方程:Y=806.7*1.062^x (2022=1,判定系数=0.9)这个回归分析方程反映了2022到2022年,我国食糖消费根据年6.2%的复合增长率持续高速增长的长期趋势。
食糖消费量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和进展规律为食糖产业的成长制造出难得的黄金进展机会。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食糖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人均食糖消费量持续、快速、刚性增长。
从人均食糖消费量来看,近些年消失了显著的增长。
在2000年以前,一般认为我国人均食糖消费量也许在6-6.5公斤左右,很长时间没有太大增长。
在2022年以后,食糖的人均消费量开头快速增长,依据估算,2022年为7.15公斤,2022年为7.98公斤,2022年8.39公斤,2022年8.79公斤,2022年9公斤,2022年9.2公斤,目前,许多专家和权威人士认为目前我国人均食糖消费已达到10公斤。
(二)人口数量持续、快速、刚性增长。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人口进展“十一五”和2022年规划》中对将来我国人口进展进行了猜测:“将来十几年我国总人口(不含香港、澳门特殊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每年仍将净增800万人—1000万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左右的目标,总和生育率必需稳定在1.8左右。
按此猜测,2022年和2022年的人口总量将分别达13.6亿人和14.5亿人;人口总量高峰将消失在本世纪30年月,达15亿人左右。
”人口的持续增长,无疑是食糖消费高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你可能感爱好的关于食糖的讨论报告:2022-2022年中国分装食糖行业市场进展现状及投资前景猜测报告2022-2022年分装食糖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讨论报告2022-2022年中国食糖行业市场进展现状及投资前景猜测报告2022-2022年食糖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讨论报告2022-2022年中国分装食糖行业进展前景分析及进展策略讨论报告查看更多报告(三)消费方式西化和消费者人口结构变迁。
国内糖价高开高走原因分析
国内糖价“高开高走”原因分析提示:当前,国内糖价呈现出剧烈波动的鲜明特征,受此影响,糖业市场“逼仓”范畴也在发生变化,多元化市场份额分散了糖源流向的渠道,市场中对糖价作用的实质推力仍是一个价格层次和供给差异问题。
在国内糖市各方面参与的基本氛围已经明朗之后,国内糖价“高开高走”格局的支撑基础已经存在,接下来的糖价演变及走势将成为社会热点。
中国糖业协会的专家认为,从糖价演变的固有规律看,糖价的剧烈变化是肯定的,其被不稳定的特性所决定,但演变道路选择有所不同。
比如04/05榨季的糖价变动以低开高走为主,在国内糖市吸引越来越多的增量资金后,形成了高开高走或高位震荡的演变模式为两种主要待选模式。
目前国内糖价高开低走的可能性基本上可以被排除,而高开高走或高位震荡的演变模式普遍存在,其形成原因是:一、糖价的利益构筑主体发生了变化。
产业链根本性改变与工业产业集团化是对利益构筑主体发挥作用的两大冲击力。
众所周知,我国食糖从计划性产品改变为市场商品以来,其产业链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变过程,随着2002、2003年糖价低谷的出现,市场资本在制糖企业资产低值时期得以强势介入,随后产业链条的改变呈现出加速且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
应该说,国内糖价在2004、2005年的复苏与制糖企业本身的改变是一种同步的变动关系,并在近两年呈现出了行业成熟的迹象,表现为,平行、垂直兼并的出现及流通资金、投资资金的进入,使制糖业的兼并和集团化趋势完成,其显著优势就是制造规模化、榨季的生产成本价将由各集团来决定;产品资源的相对集中、企业资金条件的改善使得生产企业的产品销售政策趋于相对稳定、连续,销售战略具有持续性、销售方式新型化;在04/05榨季,食糖生产集团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行为深入,目标是追求共同左右国内的食糖价格,这一情况在05/06榨季仍将普遍,制糖企业对糖价的价格控制策略将更趋于成熟。
二、利益变通渠道发生了变化。
专家认为,国内糖价左右政策的成熟,是从中间制糖环节得以改善的,除了自身实力和规模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提高而大大增强外,处于中间环节的制糖企业的根本性制导权的增强,在于其销售形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市场-定价策略)(一)影响食糖价格变化的因素
(一)影响食糖价格变化的因素1、白砂糖本身的价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价值是决定价格的最根本因素,这是任何商品所共有的属性。
2、糖料作物种植面积:在正常情况下,种植面积决定产量的增减,生产甜菜糖的国家更是如此。
3、季节性因素:消费拉动是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糖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是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食糖是季产年销的大宗商品,在销售上就有其固有的、内在的规律。
这就是“七死八活九回头”,意思就是七月份死气沉沉,八月份活跃,上窜下跳,九月份回头上扬!五月以前,由于各产区都在生产,货源充足,商家选择的余地比较大,再加上糖厂急需资金,所以价格是混乱的。
进入六月份后,糖厂停榨,总体的趋势还没有,此时,价格是平稳的,持观望态度的较多,也有人顺价销售。
进入七月以后,很多厂家资金压力减轻了,产销率的压力也小了,出于对后势的一种本能的看好,或者说惜售心理较重,自然要放慢销售的节奏,而商家又觉得囤货为时还早,真正意义上的旺季又还没有到来。
于是,七月的糖市就会没有多少活力。
进入八月份后,销售的时间只有两个月了,传统的中秋节在即,用糖高峰也就开始了!于是市场又有了一定的活力。
到了九月,随着老糖销售接近尾声,新糖又还没有上市,价格上涨。
4、气候:甘蔗在生长期具有喜高温、光照强、需水量大、吸肥多等特点,因此,对构成气候资源的热、光、水等条件有着特殊的依赖性。
干旱、洪涝、大风、冰雹、低温霜冻等天气对生长期中甘蔗具有灾害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一旦形成便是长期的。
如1999年底在我国甘蔗主产区发生的霜冻,不仅导致1999/2000制糖期白糖减产200多万吨,还因霜冻使宿根蔗的发芽率降低,2000/2001制糖期的食糖再次减产,致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糖价从1900元/吨跃居4000元/吨左右;2002/2003制糖期,由于食糖增产,食糖价格一度跌破2000元/吨,而10-11月,受农产品全面涨价等比价关系及食糖供求关系的变化,食糖价格突然启动,迅速突破3100元/吨。
白糖市场分析报告(模板)
白糖市场分析报告一中国食糖基本情况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食品和制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食糖生产的基本原料是甘蔗和甜菜,甘蔗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甜菜生长于温带地区。
我国甘蔗糖生产主要集中在南方的广西、云南、广东湛江等地,甜菜糖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的新疆、黑龙江、内蒙等地。
尽管原料不同,但甘蔗糖和甜菜糖在品质上没有什么差别,国家标准对两者同样适用。
我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糖料种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和产值仅次于粮食、油料、棉花,居第四位。
我国食糖产销量仅次于巴西、印度,居世界第三位(如果把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统计,我国食糖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2003年以前,我国食糖产量在600-800万吨之间,消费量基本维持在800万吨左右,食糖生产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大多数年份依靠食糖进口来弥补。
2003年来我国食糖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消费量超过1000万吨,国内产量仍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如图1.1所示)。
表1.1 1995年以来我国食糖产量和消费量统计表榨95/96 96/97 97/98 98/99 99/00 00/01 01/02 02/03 03/04 04/05 05/06 季产622.80 680.00 811.20 882.60 686.86 620.00 849.70 1064.70 1002.30 917.40 881.50 量消费825.00 780.00 830.00 800.00 810.00 850.00 915.00 1000.00 1140.00 1050.00 1084.89 量图1.1:1995年以来我国食糖产量和消费量对比图我国是世界上用甘蔗制糖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用甜菜制糖是近几十年才开始的。
(一)我国食糖的生产糖厂利用甘蔗、甜菜榨取糖汁,经过沸腾浓缩,中心分离形成糖结晶,这种结晶称为原糖,呈浅棕色。
我国食糖价格波动特征研究
2 0 0 1 年连续减产。这就使得食糖价格 出现大幅上
涨, 这 一 阶段 的价 格涨 幅超过 1 3 0 %。
第 二 阶段 : 2 0 0 2年 到 2 0 0 6年 。2 0 0 2年 开始食 糖 产 量又 进入 一 个 增 产周 期 , 其中2 0 0 3年 的产 量
世 界 经济 复苏 乏 力 的背 景 下 .如何 促 进 食糖 市 场
的稳 定成 为一个 重要 的课题 。
其后 食糖产 量 开始增 加 , 增加 为 2 0 0 8年 的 1 4 8 4万 吨, 价格 也 出现 下降 , 2 0 0 8年 随着产 量 的下 降第 三
轮大 幅涨 价 开始 。 2 0 0 9年 到 2 0 1 0年 1 1月份 . 现货 价格从 不到 3 0 0 0元/ 吨增 加 到 8 0 0 0元/ 吨。 第一 阶段 : 1 9 9 9年 到 2 0 0 1年 ,食糖 价格 快 速
上涨 。2 0 0 0年 我 国糖业 进 行 了史无 前 例 的结 构调 整 ,国家 拿 出 1 2 0多 亿 资 金关 闭破产 1 5 0家 制糖 企业 。经过 结 构调 整 , 淘 汰 落后 生 产 能力 , 全 国糖
居 绝 对 优 势 的柳 州 食 糖 批 发 市 场 早 在 1 9 9 3年 就
对外 营业 。
厂由 5 3 9家 减 少 到 3 5 9家 ,保 留制糖 能 力 7 8 0万 吨 ,而食 糖供 应 上 1 9 9 6 — 1 9 9 9年连 续增 产 . 2 0 0 0 —
按照经济学原理 , 商品的价格 由供求决定。对 于食 糖 价格 来 说 , 其 变化 也 根 据供 求 进 行 分析 , 从
白糖的前世今生:白糖期货近十年回顾
白糖的前世今生:白糖期货近十年回顾本篇的回顾,没有围绕白糖的供需情况来展开,而大量是一些政策性的内容,决定白糖大趋势的,还是供需,可惜本篇对于供需的探讨太少,即使提到所谓的供需,也是简单的一句“供增加”等,这样就会使基本面的研究陷入主观臆断,或者事后诸葛亮的地步,达不到回顾历史的目的。
1、2006白糖元年(新品上市,价格创新高,国家共拍卖了12次国储糖抑制糖价)2006年1月6日,一个全新的品种——白糖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了!其间市场行情跌宕起伏,主力合约期价经历了犹如过山车般的剧烈波动,期价从年内最高点至最低点,总跌幅一度超过46%。
白糖年度关键词:1、原糖期价年初大幅上涨至25年新高;2、国储抛储原糖。
国家抛储:3月上旬:因国家发改委及商务部联合发布第15号公告——将安排40万吨进口原糖加工后投放市场,期价承压下探延续跌势。
2006年1月5日至10月13日,国家共拍卖了12次国储糖。
投放了120万吨储备糖,短时间内库存食糖巨量投放市场,基本上发挥了有效遏制期现两市糖价虚高的杠杆功能。
2、2007年(全球性食糖供应过剩,国家收储)2、2007年(全球性食糖供应过剩,国家收储)2007年,为了制止糖价持续下跌危及农民及制糖企业的利益,国家又进行收储重振市场信心。
国储抛售食糖的价格底线为3800元/吨,而收储的底线为3500元/吨。
1-3月份:探底反弹地方收储稳定市场。
广西收储时间:第一期收储从2007年1月25日至2007年2月28日。
收储数量:第一期40万吨。
收储价格:以市场一级白砂糖现货价格低于3600元/吨为收储价格启动价位。
3-7月份:冲顶回落供应过剩引发淡季危机:4月份:糖价加速回落,国内市场已经接近3600元的年初低点,国际糖价已创近年新低,纽约11#糖正在考验9美分的支持力度。
国内外食糖供应压力都在增大,国内本年度食糖供应量已调高至1220万吨,国际市场食糖过剩量预计高达850万吨,整体供需形势难以乐观。
我国食糖储备制度的发展概况(一)
2021年2月第1期(总第116期)广西糖业GUANGXI SUGAR INDUSTRY NO.1,Feb.2021文章编号:2095-820X(2021)01-06我国食糖储备制度的发展概况(-)蓝艳华(广东省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广东广州510316)摘要:文章总结了我国食糖储备制度建立以来的发展历程,通过梳理历年来国储糖的放储和收储情况,重点阐述了国储糖与食糖供需、食糖价格和食糖进口之间的关系,最后概括实施食糖储备制度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探讨改进的措施。
为各界了解、研究我国糖业及国储糖政策提供有关资料作参考借鉴。
关键词:国家储备糖;食糖供需;食糖价格;食糖进口;调控政策中图分类号:TS242.1文献标识码:B0前言与粮食,油料一样,从食品安全和国家战略上讲,食糖既是不可缺少的战略储备物资,又是生活必需品。
从消费端来看,食糖需求量相对稳定,弹性较小;而从供给端来看,食糖源于甘蔗和甜菜农产品加工,种植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具有较强的周期性,糖价会随着产量变化而上下波动。
我国自1991年建立国家食糖储备制度,这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确保食糖市场稳定和产销平衡的重要保障。
随着国内食糖需求的持续增长,食糖储备制度在稳定市场预期和食糖价格方面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食糖储备制度与食糖供需量、进口量和糖价等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
回顾梳理我国食糖储备制度的发展历史,总结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和问题及改进措施,汲取经验,展望未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国储糖的基本情况1.1国储糖的定义和性质国家储备糖(简称国储糖)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战略物资,指国家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或其他突发性事件而储备的食糖,包括储备原糖和成品糖。
作为国家重要储备商品之一,在产品性质上属公共物品,其基调是稳价,根据市场供需情况适时吞吐,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和糖价平稳运行,进而保障糖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安全。
国储糖的库存主要来源于上年结转成品糖和国内收储及进口原糖。
2021年上半年食糖市场形势分析与后市展望
2023-10-28
目录
• 上半年食糖市场形势分析 • 上半年食糖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 • 上半年食糖市场交易情况及模式 • 后市展望及建议
01
上半年食糖市场形势分析
全球食糖市场供需情况
全球食糖市场概述
全球食糖市场受供需关系、天气变化、政策调整等多因素影响,呈现出周期性波动。近年来,受全球 疫情、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影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受全球疫情影响,食糖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交易量大幅下滑。然而,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各国经济逐渐复苏,食糖市 场交易量开始回升,且涨幅较大。
价格波动较大
上半年,食糖市场价格波动较为频繁,主要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原油价格波动以及货币汇率波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市场供需关系变化
受全球经济复苏影响,食糖需求逐渐恢复,而供应方面受气候、疫情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供需关系 变化。
投资建议及交易策略
投资建议
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关注食糖市场的周 期性波动和政策影响,寻找投资机会。同 时也要注意风险控制,避免盲目投资。
VS
交易策略
对于交易者来说,可以采取灵活的交易策 略来降低市场风险,包括短线交易、套期 保值等。同时也要注意遵守市场规则,避 免违规操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价格波动风险
上半年,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给生产商和贸易商带来了较大的价格波动风险。为了降低风险,生产商和贸 易商应加强对市场动态的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交易策略。
供应链风险
由于上半年全球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食糖供应链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生产商和 贸易商应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白糖期货价格波动规律研究良茂期货 王海峰我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糖料种植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我国食糖产、销量都在1000万吨以上,仅次于巴西、印度,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食糖的市场化程度很高,国家宏观调控主要依靠国家储备,市场在价格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我国白糖期货2006年初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时间不长,因此期货价格数据偏少,不利于进行价格波动研究。
但是我们发现白糖期价与现货价格有着良好的参照性,二者波动方向一致,波动幅度相当(见图1),而现货市场有较长的交易历史,故本文利用白糖现货价格代替期货价格来研究价格波动规律。
图1 白糖期现价格对比2500300035004000450050005500600065002006年1月6日2006年3月6日2006年5月6日2006年7月6日2006年9月6日2006年11月6日2007年1月6日2007年3月6日2007年5月6日2007年7月6日2007年9月6日2007年11月6日2008年1月6日2008年3月6日2008年5月6日2008年7月6日单位:元/吨南宁现货糖价郑糖指数回顾历史,我国白糖市场价格波动频繁,波动幅度较大,多年来在年度间和季节间都表现出较强的周期性特征。
一、年度波动规律总体上看,年度间价格波动周期比较明显且相对稳定,每次涨跌持续大约2~3年(见图2),这与甘蔗生产一年种植、三年收获的特点有一定关系。
每次波动都反映了市场价格与食糖产量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价格与食糖产量互为反向涨跌,“增产熊市,减产牛市”,价格随着产量增减波动剧烈,价格产量弹性较大。
从上图可以看出2001年至2003年间,白糖产量上升400多万吨,同期白糖价格大幅度下跌;此后2004、2005年的两年间白糖产量有所下降,2005年糖价暴涨至历史高点;2006、2007、2008年白糖产量连续三年大幅度增长,特别是07年和08年增长幅度很大,这导致糖价从2005年5200元/吨的历史高点一路滑落到当前2900元/吨的水平,跌破了糖厂的生产成本。
不难发现白糖产量对价格的影响非常大,白糖一直都处在“增产-降价-减产-涨价-增产”的循环之中,其中的“减产-涨价”环节持续时间多为2年,而“增产-降价”环节多持续3~4年。
这说明白糖产量易增难减,行业对减产的调整要快于增产,这使得国内白糖多数年份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少数年份供不应求。
最终在价格上的表现就是糖价在一轮长期的下跌中配合天气等其它因素造成白糖产量下滑,现货供给突然紧缩造成市场恐慌、价格飚升,此后随着产量的恢复和投机泡沫破灭,糖价从高位回落调整。
打个比方,白糖市场多数时候就像一个非常平静的水塘,偶尔丢进去一个石子就会泛起层层涟漪,但很快就又恢复平静了。
通过研究白糖历年生产状况,可以发现白糖产量与价格之间的互动周期其实是我国近十年来白糖的产销矛盾变化的外在表现。
首先,近年来我国的白糖需求一直保持着逐年增长的态势(见图3)。
图3 USDA中国食糖年度消费总量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单位:万吨上图是美国农业部公布的近十年中国国内食糖消费量的走势图。
从中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我国的食糖消费总体上保持逐年增长的态势,特别是最近的三年的增幅都超过了10%,其中虽然有些年份消费量下降,但下降比例都低于5%。
白糖的消费增加主要是由于国民经济发展带动食品工业对白糖的需求提振。
这种趋势决定了如果白糖减产,很快会出现供不应求,进而价格大涨。
其次,白糖生产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导致产量波动。
图4 我国甘蔗种植面积500.00700.00900.001100.001300.001500.001700.001900.002100.0094/9595/9696/9797/9898/9999/0000/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单位:万亩从图4可以看出我国的甘蔗种植面积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后保持着逐年增长的态势。
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白糖需求的上升,需求增长拉动了制糖产业的兴旺,这又带动了蔗糖产区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我国在农业生产中一直都有增种增产的政策性偏好,所以2000年以来国内甘蔗种植面积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
由于农业种植技术的提高,理论上说甘蔗的产量应该保持逐年增长,这必然对国内白糖市场造成巨大压力。
但是甘蔗生产本身有着“一年种植,三年收获”的内在规律,也就是说理论上四年之内甘蔗产量会有一个波动。
历史上看,2004、2000、1995白糖价格都出现过暴涨,而这三年恰好都处于新老甘蔗交替的环节,出现了产量下降。
特别1999年底和2003年下半年,广西分别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寒流和干旱,减产严重,导致供需非常紧张。
可见甘蔗本身的新老交替是产量增减的内在因素,而自然灾害等外在因素则起到的催化剂的作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规则近几年受到甘蔗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的制约,2000~2007年我国甘蔗种植面积总共增加了35%,年均增加5%,也就是说目前在种的甘蔗中有约1/4的新蔗,它们与另外3/4的老蔗错开了生长期,这样新老更替年份产量的波动会有所减小。
二、季节波动规律白糖的消费具有季节性,冷饮旺销的夏季和传统的中秋节、春节都是白糖消费量较大的时期,而每年的3~6月间是消费淡季。
这种消费淡旺季的交替在白糖价格波动上有一定的体现。
白糖价格在7~9月间由于受到中秋、国庆糖料采购的影响容易形成明显的上涨行情。
也就是“七死八活九回头”,意思就是七月份死气沉沉,八月份活跃,上窜下跳,九月份回头上扬!七月份时真正意义上的旺季还没有到来,糖市缺乏活力。
进入八月份后,销售的时间只有两个月了,传统的中秋节在即,用糖高峰也就开始了,于是市场又有了一定的活力。
到了九月,随着老糖销售接近尾声,新糖又还没有上市,价格上涨。
例如在2006、2007年的熊市当中,糖市在这个时节通过炒作库存偏低走出了短期的上涨行情。
但是,7~9月的消费旺季不是一定就能带来上涨行情的,更不能决定未来的价格走势。
决定价格涨跌大趋势的主要因素还是产量。
白糖价格在每年11月份至春节前夕这段时间特别容易大幅度波动。
这主要是因为每年11月份甘蔗开始收割,广东新榨的白糖开始陆续上市,对新榨季白糖产量的预估也开始浮出水面,而此时既是新糖老糖青黄不接的时期,又正好处在食品行业为春节备货而采购白糖的重要时期。
如果白糖减产使得供求紧张,糖价就会上涨;而如果白糖增产使得供大于求,糖价就会走跌。
值得注意的是,春节行情往往决定了后期糖价的长期走势,是持续上一年的牛/熊市还是开始反转。
这对后期判断价格走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处在甘蔗四年一次的新老交替环节时。
2003年广西发生干旱,同年新老蔗交替,随后白糖减产引发了2004、2005两年大牛市,这轮牛市始于2004年春节。
2005年底牛市进入疯狂的状态,但事实上白糖的产量已经开始增长,终于在2006年春节国储抛糖促使投机泡沫破灭,增产迅速成为巨大的利空,引发了漫长的熊市。
下面两图分别展现了2003/04榨季和2005/06榨季的糖价走势图。
三、国内外价格波动联系对比近几年的国内现货糖价和NYBOT 的#11原糖价格走势可以发现,国内外糖价走势总体上一致,但某些时候还是会出现明显的背离。
图7 美糖与桂糖走势对比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04-4-22004-6-182004-9-32004-11-192005-2-42005-4-222005-7-82005-9-232005-12-92006-2-242006-5-122006-7-282006-10-132006-12-292007-3-162007-6-12007-8-172007-11-22008-1-182008-4-42008-6-20单位:美分/磅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5500单位:元/吨美糖指数南宁白糖价从图7可以看出,2008年之前两市场走势背离主要发生在每年9月至次年2月期间,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糖市炒作中秋、春节题材所致。
但是2008年6月以来发生的背离却打破了这个规律,在国际市场糖价大幅反弹的情况下,国内糖价却一路走跌直至跌破成本价。
这次背离也说明不能简单的根据国际糖价的走势来判断国内糖价的走势。
回顾过去十年国际食糖生产状况可以发现主导国际糖价涨跌的主要因素也是供求矛盾,这和国内的情况类似。
2003~2005年,世界食糖总产量下降,而总需求却有所增加,年末商业库存下降了23%(见图8),这是导致食糖价格暴涨的重要原因。
此后2006~2007年,世界食糖总产量回升,库存回升,糖价从高位跳水。
有趣的是,这和我国在同时期白糖市场的经历基本吻合。
图8 世界白糖生产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80000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单位:千吨其实,这不是简单的巧合,而是有内在直接联系的。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食糖生产国,食糖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10%,因此我国食糖市场的波动对世界食糖市场有一定的影响,这就是2003~2007年国内外食糖市场经历相似的原因。
但是进入2008年以后,截止到8月份,国内外的食糖市场供求矛盾的发展变化出现了不同步的现象。
国内食糖滞销,库存结转量巨大,现货需求疲软,更重要的是逐年增加的甘蔗种植面积使人们大多预期2008/09榨季中国白糖产量还会增加,至少会持平,这给国内糖市带来巨大的压力。
而同时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预测2008/09榨季世界食糖产量和年终商业库存都是下降的,这无疑为2008年6月份国际糖价的反弹奠定了基础,剩下的就是由美元贬值、油价走高、乙醇增产来提供炒作题材了。
四、总结根据中糖协近期公布的数据推算2007/08榨季结束时很可能有一百多万吨白糖库存结转,这样看来炒作9月份的中秋消费题材的可能性较小。
目前广西白糖现货价维持在目前的2800~2900元/吨之间低价促销,如果八九月间低价促销成功,期价或许会出现反弹,但也很可能是短期的诱多行为。
笔者认为三季度白糖市场总体上依然是熊市,四季度将进入关键时期,重点要关注的是新榨季白糖产量的变化,还有天气状况。
除非新榨季白糖产量明显下降,否则白糖的熊市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