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 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历史复习教案

中国近代历史复习教案

中国近代历史复习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特点及其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

3. 分析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2.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特点3.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文献,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影响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一、教学目标1. 掌握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

2. 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分析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2. 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3.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和作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特点及其在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文献,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地位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 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

2. 了解中华民国的建立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第五讲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教学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第五讲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教学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

第五讲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1894~1919)通史概览一目了然[阶段特征]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由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中国近代化全面展开的时期。

[整体感知]1.政治上: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最终确立,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民族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政治方案,探索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道路,但都以失败告终。

2.经济上: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社会生活也因政治运动和文化思想运动的推动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3.思想上:资产阶级提出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社会生活上: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巨变,服饰、礼仪、交通、通信、大众传媒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考点整合一一突破[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探索一、深重的民族危机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

2.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二、中国人民的探索1.戊戌变法:1898年,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标志着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开始启动。

2.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3.辛亥革命(1)条件: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②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

③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汇总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文书,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你有准备自己的教案吗?下面是本店铺为你准备的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16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16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答案B
解析 “政教是西洋立国之本,与商贾、制器等相辅相成,中国单纯学习西洋造船、制器就想富强恐很难实现”以上是材料的大意,体现了作者主张同时学习西方“政教”“技艺”强国的主张,比较备选项,可知只有B项与此立意相符。
民族精神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与时俱进
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2.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冲击、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5.“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B.反映了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
政局动荡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因素
列强侵略
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政府鼓励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实业救国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事业、通讯工程、各种大众传媒获得较快发展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中国近代史教案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中国近代史教案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中国近代史教案专题二中国近代史【2011年考纲要求】1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1)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删除三元里人民抗英)(2)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4)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原表述为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和“二大”;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6)国共政权对峙: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7)抗日战争:九--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原表述为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增加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8)解放战争: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原表述为挺进大别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1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增加林则徐与魏源的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增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原表述为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矛盾和冲突,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英国侵略中国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3.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目的、主要内容、成果及评价。

4. 戊戌变法:变法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

5. 辛亥革命:革命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事件的主要内容、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各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事件的基本知识。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各事件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个案,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鸦片战争讲解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第二课时:太平天国运动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分析运动失败的原因。

3. 第三课时:洋务运动讲解洋务运动的目的、主要内容、成果及评价,引导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4. 第四课时:戊戌变法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5. 第五课时:辛亥革命讲解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地位。

六、教学内容6. 五四运动:运动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7. 中国共产党成立:党的成立背景、过程、意义。

8. 抗日战争:战争的过程、主要战役、抗战胜利的意义。

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六

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六

专题六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制作人:储德生2014-3-3【知识结构】【主干知识】一、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1.义和团运动(1)背景:﹍﹍﹍﹍﹍﹍﹍﹍﹍﹍﹍﹍。

(2)概况: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3)作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直接原因:(2)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3)影响: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辛亥革命(1) 过程1911年10月,﹍﹍﹍﹍﹍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这是中国第一部﹍﹍﹍﹍﹍﹍﹍﹍﹍﹍宪法(2)意义①政治:﹍﹍﹍﹍﹍﹍﹍﹍﹍﹍﹍﹍﹍﹍﹍﹍﹍﹍﹍﹍﹍﹍﹍﹍﹍﹍﹍。

②经济:﹍﹍﹍﹍﹍﹍﹍﹍﹍﹍﹍﹍﹍﹍﹍﹍﹍﹍﹍﹍﹍﹍﹍﹍﹍﹍﹍。

③思想、社会习俗:二、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生活的变迁(1)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①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②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2)辛亥革命时期③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革除结辫陋习。

④礼仪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2.交通事业的进步:20年代中国民航事业起步。

3.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2)影视事业的发展: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______》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四、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兴起: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中国近代史通史概讲教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中国近代史通史概讲教案

【步步高】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中国近代史通史概讲教案通史坐标通史综述1.时间:1840~1949年。

(1)前期:1840~1919年。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

(2)后期:1919~1949年。

从五四运动到北平政协→新民主主义革命。

2.基本问题(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主要矛盾确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4)两大任务:①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③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的实现扫清了障碍,并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3.内容主线(1)帝国主义侵华:①手段:军事、政治、经济、文化。

②经济侵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

③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2)中国资本主义发展:①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艰难发展。

②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覆灭。

(3)思想解放运动发展:①地主阶级:新思潮、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②民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潮、革命思潮(三民主义)。

③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④无产阶级:毛泽东思想。

(4)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①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②资产阶级: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③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光绪帝支持变法、清末“新政”。

④无产阶级:(略)。

4.阶段分期(1)旧民主主义革命:①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20世纪初~1919年5月)。

注:按政府分:晚清政府(1840~1912);北洋政府(1912~1927);国民政府(1927~1949)(2)新民主主义革命: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1924)→②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③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④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⑤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之中国近代史学案5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之中国近代史学案5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5)中国近代史第五阶段国共十年对峙(1927年8月——1937年7月)【整体感知】一、阶段特征政治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并逐步在形式上统一全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重心逐渐从城市转向农村,革命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随着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开始从对抗走向合作。

经济上,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思想上,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二、世界背景1929年大萧条的爆发席卷了整个世界,中国亦未能幸免。

大萧条是中国农村崩溃、工业萧条、金融恐慌的重要因素。

到1931年,世界各国因大萧条的冲击而放弃了金本位,中国顿时陷入白银升值和大量外流、国际贸易逆差、国内通货紧缩的境地,城乡经济社会也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也从“自由放任”转为积极干预。

同时,个别国家为应对大萧条走上法西斯道路。

日本即是其中之一。

在此时期,该国开始逐步侵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基础知识梳理】一、政治阶级矛盾与党内路线之争1、南昌起义1927年8月,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独立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起义受挫以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

10月,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3、土地革命(1)内容:在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开展土地革命。

(2)意义:广大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巩固了红色政权。

4、红军长征(1934.10——1936.10)(1)原因: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根本原因:党内左倾错误的指导。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 第三单元 中国近代史学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 第三单元  中国近代史学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三单元中国近代史学案高三文科普通班一、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9月)二、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总特点:屈辱三、主要矛盾: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四、分期界标:“五四”运动--阶段划分依据:领导阶级不同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前期):资产阶级领导;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前途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后期):无产阶级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前途五、中国近代化的沉浮:晚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方面,西方列强逐步侵华,使中国社会不断地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不屈求索,中国发展艰难地步入近代化(亦即现代化)。

具体表现:⒈政治民主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奋起抗争求索。

⒉经济工业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二是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民族资本艰难成长)。

⒊思想科学化:西学东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谋求民族独立自强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⒋生活西方化:西风东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六、近代中国的历史阶段特征:总的特征: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的艰难发展。

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

经济:⒈自然经济日益解体;⒉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思想:开始向西方学习;民主思想逐步产生。

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专题十中国近代的政治文明【考纲要求】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中国近代化的深化》优秀教学案例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化的深化》优秀教学案例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3.引导学生进行historical research,培养其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4.利用multi-media教学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图片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能力。
5.创设historical context,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其历史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其国家认同感。
2.在“问题导向”环节,教师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小组合作”环节中,教师合理分组,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和任务。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激发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确保小组合作的质量。
2.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客观评价能力。
3.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
4.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不断推进的,培养其历史发展的观念。
5.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其人生规划和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图片等,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能力。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通过问题链的形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学以致用的能力。
5.教师应适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人教版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近代中国冲击和回应(1840-1919)

人教版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近代中国冲击和回应(1840-1919)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近代中国冲击和回应(1840-1919)一、教材分析1.解读课标(1)2003年版课表要求: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2017年版课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2.内容分布3.素养解读通过分析中西方文明碰撞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运用图文史料,探究西方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通过对领事裁判权、门户开放、半殖民地半封建等历史概念的解释,培养学生多方面解读历史现象和事件的能力。

通过时间轴展现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抗争史,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加深对民族危机的认识。

通过对比辛丑年《辛丑条约》签订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认识中国已不同往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自豪感,提升家国情怀。

4.教学目标了解1840 年至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近代列强入侵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严重影响,理解列强入侵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

提升学生历史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刻认识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史更是一段斗争史,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5.教学重难点重点:面临冲击(列强侵华原因、影响)难点:回应(中国探索)二、学情分析有利:经过一轮复习的学习,对基础知识有较好的掌握。

问题: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升华进入疲倦阶段;对史料的分析能力不高,还不能系统的将知识联系起来。

措施:教授解题技巧,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1.教法:讲授法、归纳法、练习法、创设情境游戏活动。

2.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材料分析法、游戏互动。

四、教学过程导入:播放热门纪录片视频《薪火相传》,引出列强入侵和中国抗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之中国近代史学案3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之中国近代史学案3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3)中国近代史第三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1901——1919)【阶段特征】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春天,获得较快发展,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甚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

思想文化上: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人民向外国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化。

社会生活上:社会生活越来越简约文明,衣食住行发生很大变化。

【基础知识梳理】一、政治辛亥革命(一)酝酿与爆发1、酝酿: 1905 年,兴中会、华兴会骨干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机关刊物《民报》。

后来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2、爆发: 1911 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率先发动起义。

(二)三大成果1、成立中华民国: 1912 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

2、推翻清王朝:1912年2月,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朝结束。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历史意义1、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1912-1919):(一)原因:1、辛亥革命为民主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高三二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复习教学案

高三二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复习教学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节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1、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①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鸦片走私贸易。

②经过:1840—1842。

广东广州——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再退回广东——扩大战争——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重点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后到南京。

③结果:战败。

签约——《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

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厦福宁上五处通商口岸(注意位置) 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

危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割地赔款,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加重了人民负担。

“五口通商”、“关税协定”则破坏了中国贸易权和关税自主权,利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④战争影响:1)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既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要反对本国封建统治。

4)中国革命性质变化: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①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完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列强需要更多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直接原因:“修约”遭拒。

②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③经过: 1856——1860。

1)开始: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建立广东巡抚衙门(以柏贵为首的中国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1858年夺大沽,进逼天津。

俄、美、英、法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

2)1859年英法再袭大沽——1860年占天津——入北京,焚毁圆明园——签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④结果:1)《天津条约》:1858年。

《中国近代化的深化》教学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化的深化》教学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3.理解中国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主要表现,如工业化、民主化、科学化等。
4.分析中国近代化的内外因素,如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传统文化的束缚等。
5.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中国近代化的成果与不足,提高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
2.设计一份关于中国近代化深化的时间轴,标注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影响,要求条理清晰,图文并茂。
3.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中国近代化深化的内外因素,撰写一篇小论文,不少于1000字。
4.选择一位中国近代化深化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其在某一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举止,录制视频,并附上文字说明。
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历史资料、文献、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辩论、写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4.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和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化的内在联系。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设计实践活动,如历史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教学策略:
(1)注重史论结合,以史料为依据,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3.鼓励学生创新作业形式,如制作PPT、短视频等,提高学习兴趣。
4.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历史素养。

高三二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复习教学案

高三二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复习教学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点知识梳理:第一节太平天国运动一、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相对峙的政权。

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⑴内容:土地分配①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②方法: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产品分配①原则:天下人人不授私,物物归上主;②方法:每户留够足够的口粮,其余归圣库。

⑵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饭暖”的理想社会。

⑶评价:①性质:是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基本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②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③空想性:它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农民劳动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

2、《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提出)⑴内容:①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高新闻官,官吏由公众选举;②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建铁路、造轮船;③文教上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等;⑵评价:①性质: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②先进性: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③局限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

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一)过程:1. 1856年出现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清军趁机反扑,太平天国从此转入了防御战;2.为了重振太平天国,洪秀全提拔了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并让洪仁玕总理朝政。

3.1858年陈玉成和李秀成合力打垮了清军江北大营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胁;随后他们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取得三河镇大捷;1860年李秀成和陈玉成破江南大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注意问题:一、横向:阶段特征的整合 横向整合即以纵向时间为依据,将教材内容中交叉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勾勒出横向的链式结构,在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它不是对教材知识的简单罗列和重复,而是注重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横向整合,首先要正确划分历史分期:①按照时间的标准,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为三阶段(古代、近代、现代),史学界通行的三个阶段的划分是:中国古代史从远古时期到1840年,近代史从1840年到1949年,现代史从1949年至今;世界古代史从远古时期到1640年,近代史从1640年到1917年,现代史从1917年至今。

②按照生产关系的标准,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③按照生产力的标准,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耕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然后根据历史阶段划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相应阶段的具体史实,分析各方面特征,最后归纳历史阶段特征。

要特别关注中外历史上几个社会转型和巨变时期: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前后、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世界的16—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后、二战后、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二、纵向:专题线索的整合 按照内在知识的点联系,从纵向专题的角度理清历史事件的发展线索,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按其演进线索整合为春秋战国—萌芽,秦朝—建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强化,元朝—健全,明清—顶峰;再由此升华整合政治文明的演进线索:从奴隶制时代的血缘政治、贵族政治(中国)和直接民主(希腊),到封建时代的官僚政治、专制政治、教权主义,到近代的代议制,再到现代多种类型的民主政三、类比:中外历史的整合 从全球史的视角,将历史事物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是2013年山东卷的新视角之一。

因此,关联中外,形成中外类比通史知识的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尤其是近现代时期的历史,中外关系紧密,相互影响较大,思考和解决此阶段的历史问题,有必要树立一个中外横向比较的意识和能力。

把中国近现代史中的诸多现象纳入世界历史大背景中重新审视,可增强认识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例如,中国近代的沉沦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是分不开的;中国现代外交政策的形成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是分不开的。

所以在史论共享:1.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意义: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持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人民版)2.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它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人教版)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版)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岳麓版)史论共享:1.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人民版)太平天国运动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破天荒地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岳麓版)2.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人民版)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人教版)3.五四运动的影响:它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人民版)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岳麓版)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人教版)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人民版)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人教版)(一).列强侵华: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原因、经过、结果、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侵略战争:两次鸦片战争侵华特征: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军事上,英、法、俄、美发动侵略战争,侵略方式以割占领土、开埠通商、建立租界、控制河运、控制海关为主要手段;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侵华特征: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军事上,列强联合侵华。

20世纪初,列强侵华方式由政治瓜分变为“以华治华”,极力扶植清政府。

3、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国际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

(2)特征: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实现全民族抗战(3)重要意义: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1.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鸦片战争中定海人民反抗英军斗争;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等英雄殉国、甲午战争后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1898年义和团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2.旧民主主义革命: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中共成立初期:1921—1923三次会议: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

(2)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土地革命时期)主要矛盾: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

(3)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主要矛盾: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

(4)抗日战争(1937—1945)主要矛盾: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6)解放战争(1945—1949)主要矛盾:美国支持的国民党蒋介石与中共领导的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

易错易混点提醒]1.太平天国运动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只是反封建,未建立民主政治。

辛亥革命是严格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但并不能说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3.中共“三大”讨论与国民党合作问题;国民党“一大”讨论的是国民澡改组问题,而不是国共合作问题,因为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

4.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国民革命的失败是因为陈独秀的右倾错误;长征的原因是因为王明的“左”倾错误。

5.国民革命时期革命军队叫“国民革命军”;国共对峙时期中共军队叫“工农红军”或简称“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军队叫“八路军”和“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军队叫“野战军”或“人民解放军”。

6.国共对峙时期中共根据地叫“革命根据地”,因为1931年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所以可以在革命根据地叫“苏区”,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根据地叫“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

7.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不意味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的完成,只是反日斗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才是中国完成了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8.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拓展延伸]1. 中国近代史之旧民主主义时期:(1840至1919)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满足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对原料和市场的需要,因而,在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后,外国商品汹涌而入,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

西方列强的入强及商品的涌入,在瓦解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并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变革,因而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但是,由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外国资本相抗衡,因而其发展往往受制于西方资本。

帝国主义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一次短暂的快速发展时期,但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又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再度陷入困境,这进一步说明,帝国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不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不取得民族独立,中国的民族工业就无从发展。

4.从近代化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作用。

⑴积极:政治:①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迈出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一步。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

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废除封建陋习,社会习俗发生变革,自由、平等、文明的风气兴起⑵消极: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5.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是指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改组后的国民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为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完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5年中共长征途中发表的《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这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