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课件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第一章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课件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第一章

反思与感悟
利用诱导公式一可把负角的三角函数
化为0到2π间的三角函数,也可把大于2π的角的三
角函数化为0到2π间的三角函数,即实现了“负化
正,大化小”.同时要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明目标、知重点
跟踪训练3
求下列各式的值:
23π
(1)cos- 3 +tan



17π
4 ;
π

π

原式=cos3+-4×2π+tan4+2×2π
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角的概念推广
后,这样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明显不再适用,如何对三角
函数重新定义,这一节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明目标、知重点
探究点一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思考1 如图, Rt△ABC中,∠C=90°,若已知
a=3,b=4,c=5,试求sin A,cos B,sin B,
反思与感悟
准确确定三角函数值中角所在象限是基
础,准确记忆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是解决这类问
题的关键.可以利用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
四余弦”来记忆.
明目标、知重点
跟踪训练2
已知cos θ·tan θ<0,那角θ是( C )
A.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B.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C.第三或第四象限角
D.第一或第四象限角
明目标、知重点

; 叫做α的正切,记作

②终边定义法:
设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为(x,y),它与原点的距离为r,则



2
2


x
+y

有sin α=
,cos α=
,tan α=

高中数学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3.2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课后习题 新人教A版必修4-新人教A

高中数学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3.2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课后习题 新人教A版必修4-新人教A

诱导公式(2)一、A组1.已知sin(π-α)=,则cos等于()A. B. C.- D.-解析:∵sin(π-α)=,∴sin α=.∴cos=-sin α=-.答案:C2.若α∈,则=()A.sin αB.-sin αC.cos αD.-cos α解析:∵α∈,∴sin α<0,∴=-sin α.答案:B3.若sin>0,cos>0,则角α的终边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解析:∵sin>0,cos>0,∴cos α>0,sin α<0.∴角α的终边在第四象限.答案:D4.sin(π-2)-cos化简的结果是()A.0B.-1C.2sin 2D.-2sin 2解析:sin(π-2)-cos=sin 2-sin 2=0.答案:A5.=()A.-cos αB.cos αC.sin αD.-sin α解析:原式===-cos α.答案:A6.求值:sin2+sin2=.解析:∵-α++α=,∴sin2=sin2=cos2.∴sin2+sin2=sin2+cos2=1.答案:17.若α是三角形内角,且sin=-sin,则α=.解析:∵sin=-sin,∴cos α=-.∵0<α<π,∴α=.答案:8.若sin,则cos2=.解析:sin=cos θ=,则cos2=sin2θ=1-cos2θ=1-.答案:9.已知sin,求cos sin的值.解:cos sin=cos sin=sin sin.10.已知f(α)=.(1)证明:f(α)=sin α.(2)若f=-,且α是第二象限角,求tan α.(1)证明:因为f(α)====sin α.(2)解:由sin=-,得cos α=-.又α是第二象限角,所以sin α=,则tan α==-.二、B组1.若sin(3π+α)=-,则cos等于()A.-B.C.D.-解析:∵sin(3π+α)=sin(π+α)=-sin α=-,∴sin α=.∴cos=cos=cos=-sin α=-.答案:A2.A,B,C为△ABC的三个内角,下列关系式中不成立的是()①cos(A+B)=cos C②cos=sin③tan(A+B)=-tan C④sin(2A+B+C)=sin A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因为cos(A+B)=-cos C,所以①错;cos=cos=sin,所以②正确;tan(A+B)=tan(π-C)=-tan C,所以③正确;sin(2A+B+C)=sin(π+A)=-sin A,所以④错,故选C.答案:C3.若sin(180°+α)+cos(90°+α)=-a,则cos(270°-α)+2sin(360°-α)的值为()A.-B.-C.D.解析:由已知得,-sin α-sin α=-a,即sin α=.故cos(270°-α)+2sin(360°-α)=-sin α-2sin α=-3sin α=- a.答案:B4.已知sin α是方程5x2-7x-6=0的根,α是第三象限角,则=.解析:由已知得sin α=-.因为α是第三象限角,所以cos α=-,tan α=.所以原式=.答案:5.sin21°+sin22°+sin23°+…+sin289°=.解析:sin21°+sin22°+sin23°+…+sin289°=sin21°+sin22°+sin23°+…+sin245°+cos244°+…+cos 21°=(sin21°+cos21°)+(sin22°+cos22°)+…+(sin244°+cos244°)+sin245°=44+.答案:6.导学号08720020已知α是第二象限角,若cos=-,则是第象限角.解析:∵cos=-=-=-=-,∴cos<0.又α为第二象限角,∴为第一或第三象限角,∴必为第三象限角.答案:三7.已知α是三角形的内角,且sin α+cos α=.(1)求tan α的值;(2)求的值.解:(1)由故tan α=-.(2)原式==tan α=-.8.导学号08720021若.(1)求tan(x+π)的值;(2)求的值.解:(1)∵=,∴10(sin x-cos x)=3sin x+4cos x,即sin x=2cos x,∴tan x=2.∴tan(x+π)=tan x=2.(2)∵sin2x+cos2x=1,∴原式===-.。

高中数学 第1部分 第一章 1.4 1.4.3 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像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4

高中数学 第1部分 第一章 1.4 1.4.3 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像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4
3.函数y=Atan(ωx+φ)(A≠0,ω≠0)的最小正周期T= π |ω |.
[例 1] 求函数 y= tan x+1+lg(1-tan x)的定义域.
[思路点拨] 构建关于tan x的不等式组求解.
[精解详析] 由题意得t1a-n txa+n 1x≥>00,, 即-1≤tan x<1. 在(-π2 ,π2 )内,满足上述不等式的 x 的取值范围是[-π4 ,π4 ). 又 y=tan x 的周期为π , 所以所求 x 的范围是 [kπ -π4 ,kπ +π4 ),k∈Z. 即为此函数的定义域.
[一点通] 求有关正切函数的定义域时,要首先考虑正切函数 本身的定义域,然后根据函数的特点确定出满足条件的三角不等式 或不等式组.另外,解不等式时要充分利用三角函数的图像或三角 函数线.
1.函数 y=tan(π4 -x)的定义域是
4
[一点通] 求 y=Atan(ωx+φ)的单调区间,可先用诱导
π
π
公式把 ω 化为正值,由 kπ- 2 <ωx+φ<kπ+ 2 求得 x 的
范围即可.比较两个同名函数的大小,应保证两个角在同一
单调区间内.
4.比较tan 2 011°和tan 2 012°的大小. 解:tan 2 011°=tan(5×360°+211°)=tan 211° =tan(180°+31°)=tan 31°, tan 2 012°=tan 32°, ∵y=tan x在0°<x<90°时是单调增函数, ∴tan 31°<tan 32°.故tan 2 011°<tan 2 012°.
(2)∵tan 2=tan(2-π ),tan 3=tan(3-π ), 又∵π2 <2<π ,∴-π2 <2-π <0. ∵π2 <3<π ,∴-π2 <3-π <0, 显然-π2 <2-π <3-π <1<π2 , 且 y=tan x 在(-π2 ,π2 )内是增函数, ∴tan(2-π )<tan(3-π )<tan 1, 即 tan 2<tan 3<tan 1.

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一A版必修4 第一章第四节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三课时)

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一A版必修4 第一章第四节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三课时)

第一章第四节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三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类比导入)我们在研究一个函数的性质时,如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往往通过它们的图象来研究.先让学生画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从学生画图象、观察图象入手,由此展开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性质的探究.思路2.(直接导入)研究函数就是要讨论函数的一些性质,y=sin x,y=cos x是函数,我们当然也要探讨它们的一些性质.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最基本的几条性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一般来说,我们是从哪些方面去研究一个函数的性质的呢(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最值)?然后逐一进行探究.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回忆并画出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观察它们的形状及在坐标系中的位置;②观察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说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域各是什么?③观察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说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值域各是什么?由值域又能得到什么?④观察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函数值的变化有什么特点?⑤观察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它们都有哪些对称?(1)(2)图2活动:先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后再回答.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可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思路继续探究,对找不到思路的学生,教师可参与到他们中去,并适时的给予点拨、指导.在上一节中,要求学生不仅会画图,还要识图,这也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因此,在研究正弦、余弦函数性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正弦、余弦函数曲线或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当然用多媒体课件来研究三角函数性质是最理想的,因为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更直观地表现了三角函数中的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关系,是研究三角函数性质的好工具.用三角函数线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有关性质.对问题①,学生不一定画准确,教师要求学生尽量画准确,能画出它们的变化趋势.对问题②,学生很容易看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域都是实数集R〔或(-∞,+∞)〕.对问题③,学生很容易观察出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上、下都有界,得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值域都是[-1,1].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代数的角度思考并给出证明.∵正弦线、余弦线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单位圆的半径的长度,∴|sin x |≤1,|cos x |≤1,即-1≤sin x ≤1,-1≤cos x ≤1.也就是说,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值域都是[-1,1].对于正弦函数y =sin x (x ∈R ),(1)当且仅当x =π2+2k π,k ∈Z 时,取得最大值1. (2)当且仅当x =-π2+2k π,k ∈Z 时,取得最小值-1. 对于余弦函数y =cos x (x ∈R ),(1)当且仅当x =2k π,k ∈Z 时,取得最大值1.(2)当且仅当x =(2k +1)π,k ∈Z 时,取得最小值-1.对问题④,教师可引导、点拨学生先截取一段来看,选哪一段呢?如图3,通过学生充分讨论后确定,选图象上的[-π2,3π2](如图4)这段.教师还要强调为什么选这段,而不选[0,2π]的道理,其他类似.图3图4就是说,函数y =sin x ,x ∈[-π2,3π2]. 当x ∈[-π2,π2]时,曲线逐渐上升,是增函数,sin x 的值由-1增大到1; 当x ∈[π2,3π2]时,曲线逐渐下降,是减函数,sin x 的值由1减小到-1. 类似地,同样可得y =cos x ,x ∈[-π,π]的单调变化情况.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先如何恰当地选取余弦曲线的一段来研究,如图5,为什么选[-π,π],而不是选[0,2π].图5结合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性可知:正弦函数在每一个闭区间[-π2+2k π,π2+2k π](k ∈Z )上都是增函数,其值从-1增大到1;在每一个闭区间[π2+2k π,3π2+2k π](k ∈Z )上都是减函数,其值从1减小到-1. 余弦函数在每一个闭区间[(2k -1)π,2k π](k ∈Z )上都是增函数,其值从-1增加到1;在每一个闭区间[2k π,(2k +1)π](k ∈Z )上都是减函数,其值从1减小到-1.对问题⑤,学生能直观地得出:正弦曲线关于原点O 对称,余弦曲线关于y 轴对称.在R 上,y =sin x 为奇函数,y =cos x 为偶函数.教师要恰时恰点地引导,怎样用学过的知识方法给予证明?由诱导公式:∵sin(-x )=-sin x ,cos(-x )=cos x ,∴y =sin x 为奇函数,y =cos x 为偶函数.至此,一部分学生已经看出来了,在正弦曲线、余弦曲线上还有其他的对称点和对称轴,如正弦曲线还关于直线x =π2对称,余弦曲线还关于点(π2,0)对称等等,这是由它的周期性而来的.教师可就此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讨论结果:①略.②定义域为R .③值域为[-1,1],最大值都是1,最小值都是-1.④单调性(略).⑤奇偶性(略).当我们仔细对比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性质后,会发现它们有很多共同之处.我们不妨把两个图象中的直角坐标系都去掉,会发现它们其实都是同样形状的曲线,所以它们的定义域相同,都为R ,值域也相同,都是[-1,1],最大值都是1,最小值都是-1,只不过由于y 轴放置的位置不同,使取得最大(或最小)值的时刻不同;它们的周期相同,最小正周期都是2π;它们的图象都是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且都是以图象上函数值为零所对应的点为对称中心,以过最值点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为对称轴.但是由于y 轴的位置不同,对称中心及对称轴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也不同.它们都不具备单调性,但都有单调区间,且都是增、减区间间隔出现,也是由于y 轴的位置改变,使增减区间的位置有所不同,也使奇偶性发生了改变.应用示例思路1例1下列函数有最大值、最小值吗?如果有,请写出取最大值、最小值时的自变量x 的集合,并说出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什么.(1)y =cos x +1,x ∈R ;(2)y =-3sin2x ,x ∈R .活动:通过这道例题直接巩固所学的正弦、余弦的性质.容易知道,这两个函数都有最大值、最小值.课堂上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教师适时的指导、点拨、纠错,并体会对应取得最大(小)值的自变量为什么会有无穷多个.解:(1)使函数y =cos x +1,x ∈R 取得最大值的x 的集合,就是使函数y =cos x ,x ∈R 取得最大值的x 的集合{x |x =2k π,k ∈Z };使函数y =cos x +1,x ∈R 取得最小值的x 的集合,就是使函数y =cos x ,x ∈R 取得最小值的x 的集合{x |x =(2k +1)π,k ∈Z }.函数y =cos x +1,x ∈R 的最大值是1+1=2,最小值是-1+1=0.(2)令z =2x ,使函数y =-3sin z ,z ∈R 取得最大值的z 的集合是{z |z =-π2+2k π,k ∈Z }, 由2x =z =-π2+2k π,得x =-π4+k π. 因此使函数y =-3sin2x ,x ∈R 取得最大值的x 的集合是{x |x =-π4+k π,k ∈Z }. 同理,使函数y =-3sin2x ,x ∈R 取得最小值的x 的集合是{x |x =π4+k π,k ∈Z }. 函数y =-3sin2x ,x ∈R 的最大值是3,最小值是-3.点评:以前我们求过最值,本例也是求最值,但对应的自变量x 的值却不唯一,这从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容易得到解释.求解本例的基本依据是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最大(小)值的性质,对于形如y =A sin(ωx +φ)+B 的函数,一般通过变量代换(如设z =ωx +φ化归为y =A sin z +B 的形式),然后进行求解.这种思想对于利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其他性质解决问题时也适用.例2利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sin(-π18)与sin(-π10);(2)cos(-23π5)与cos(-17π4). 活动:学生很容易回忆起利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行大小比较,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快速提高.本例的两组都是正弦或余弦,只需将角化为同一个单调区间内,然后根据单调性比较大小即可.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去操作,教师适时地点拨、纠错,对思考方法不对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导.解:(1)因为-π2<-π10<-π18<0,正弦函数y =sin x 在区间[-π2,0]上是增函数, 所以sin(-π18)>sin(-π10). (2)cos(-23π5)=cos 23π5=cos 3π5,cos(-17π4)=cos 17π4=cos π4. 因为0<π4<3π5<π,且函数y =cos x ,x ∈[0,π]是减函数, 所以cos π4>cos 3π5,即cos(-23π5)<cos(-17π4). 点评:推进本例时应提醒学生注意,在今后遇到的三角函数值大小比较时,必须将已知角化到同一个单调区间内,其次要注意首先大致地判断一下有没有符号不同的情况,以便快速解题,如本例中,cos π4>0,cos 3π5<0,显然大小立判. 例3求函数y =sin(12x +π3),x ∈[-2π,2π]的单调递增区间. 活动:可以利用正弦函数的单调性来求所给函数的单调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把12x +π3看成z ,这样问题就转化为求y =sin z 的单调区间问题,而这就简单多了. 解:令z =12x +π3.函数y =sin z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π2+2k π,π2+2k π]. 由-π2+2k π≤12x +π3≤π2+2k π,得-5π3+4k π≤x ≤π3+4k π,k ∈Z .由x ∈[-2π,2π]可知,-2π≤-5π3+4k π且π3+4k π≤2π,于是-112≤k ≤512,由于k ∈Z ,所以k =0,即-5π3≤x ≤π3.而[-5π3,π3]⊂[-2π,2π], 因此,函数y =sin(x 2+π3),x ∈[-2π,2π]的单调递增区间是[-5π3,π3]. 点评:本例的求解是转化与化归思想的运用,即利用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将问题转化为一个关于x 的不等式问题.然后通过解不等式得到所求的单调区间,要让学生熟悉并灵活运用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善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思路2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y =11+sin x;(2)y =cos x . 活动:学生思考操作,教师提醒学生充分利用函数图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点拨,纠正出现的一些错误或书写不规范等.解:(1)由1+sin x ≠0,得sin x ≠-1,即x ≠3π2+2k π(k ∈Z ). ∴原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3π2+2k π,k ∈Z }. (2)由cos x ≥0,得-π2+2k π≤x ≤π2+2k π(k ∈Z ). ∴原函数的定义域为[-π2+2k π,π2+2k π](k ∈Z ). 点评:本例实际上是解三角不等式,可根据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直接写出结果.本例分作两步,第一步转化,第二步利用三角函数曲线写出解集.例2在下列区间中,函数y =sin(x +π4)的单调增区间是( ) A .[π2,π] B .[0,π4] C .[-π,0] D .[π4,π2] 活动:函数y =sin(x +π4)是一个复合函数,即y =sin[φ(x )],φ(x )=x +π4,欲求y =sin(x +π4)的单调增区间,因φ(x )=x +π4在实数集上恒递增,故应求使y 随φ(x )递增而递增的区间.也可从转化与化归思想的角度考虑,即把x +π4看成一个整体,其道理是一样的. 解析:∵φ(x )=x +π4在实数集上恒递增,又y =sin x 在[2k π-π2,2k π+π2](k ∈Z )上是递增的,故令2k π-π2≤x +π4≤2k π+π2. ∴2k π-3π4≤x ≤2k π+π4. ∴y =sin(x +π4)的递增区间是[2k π-3π4,2k π+π4]. 取k =-1、0、1分别得[-11π4,7π4]、[-3π4,π4]、[5π4,9π4], 故选B.答案:B点评:像这类题型,上述解法属常规解法,而运用y =A sin(ωx +φ)的单调增区间的一般结论,由一般到特殊求解,既快又准确,若本题运用对称轴方程求单调区间,则是一种颇具新意的简明而又准确、可靠的方法.当然作为选择题还可利用特殊值、图象变换等手段更快地解出.解题规律:求复合函数单调区间的一般思路是:(1)求定义域;(2)确定复合过程,y =f (t ),t =φ(x );(3)根据函数f (t )的单调性确定φ(x )的单调性;(4)写出满足φ(x )的单调性的含有x 的式子,并求出x 的范围;(5)得到x 的范围,与其定义域求交集,即是原函数的单调区间.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解答:1.(1)(2k π,(2k +1)π),k ∈Z ;(2)((2k -1)π,2k π),k ∈Z ;(3)(-π2+2k π,π2+2k π),k ∈Z ;(4)(π2+2k π,3π2+2k π),k ∈Z . 点评:只需根据正弦曲线、余弦曲线写出结果,不要求解三角不等式,要注意结果的规范及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2.(1)不成立.因为余弦函数的最大值是1,而cos x =32>1. (2)成立.因为sin 2x =0.5,即sin x =±22,而正弦函数的值域是[-1,1],±22∈[-1,1]. 点评:比较是学习的关键,反例能加深概念的深刻理解.通过本题准确理解正弦、余弦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性质.3.(1)当x ∈{x |x =π2+2k π,k ∈Z }时,函数取得最大值2;当x ∈{x |x =-π2+2k π,k ∈Z }时,函数取得最小值-2.(2)当x ∈{x |x =6k π+3π,k ∈Z }时,函数取得最大值3;当x ∈{x |x =6k π,k ∈Z }时,函数取得最小值1.点评:利用正弦、余弦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性质,结合本节例题巩固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快速写出所给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4.B点评: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认识函数的单调性.这是一道选择题,要求快速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数形结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法.5.(1)sin250°>sin260°;(2)cos 15π8>cos 14π9;(3)cos515°>cos530°;(4)sin(-54π7)>sin(-63π8). 点评: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利用诱导公式将它们转化到同一单调区间上研究.6.[k π+π8,k π+5π8],k ∈Z . 点评:关键是利用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将问题转化为正弦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得到关于x 的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求得答案.课堂小结1.由学生回顾归纳并说出本节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学习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重点是掌握正弦函数的性质,通过对两个函数从定义域、值域、最值、奇偶性、周期性、增减性、对称性等几方面的研究,更加深了我们对这两个函数的理解.同时也巩固了上节课所学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的画法.2.进一步熟悉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类比思想的方法及观察、归纳、特殊到一般的辩证统一的观点.作业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f (x )=x sin(π+x );(2)f (x )=-1+sin x +cos 2x 1-sin x. 解答:(1)函数的定义域为R ,它关于原点对称.∵f (x )=x sin(π+x )=-x sin x ,f (-x )=-(-x )sin(-x )=-x sin x =f (x ),∴函数为偶函数.(2)函数应满足1-sin x ≠0,∴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R 且x ≠2k π+π2,k ∈Z }. ∵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不对称,∴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设计感想1.本节是三角函数的重点内容,设计的容量较大,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探究、大量活动.作为函数的性质,从初中就开始学习,到高中学习了幂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后有了较深的认识,这是高中所学的最后一个基本初等函数.但由于以前所学的函数不是周期函数,所以理解较为容易,而正弦函数、余弦函数除具有以前所学函数的共性外,又有其特殊性,共性中包含特性,特性又离不开共性,这种普通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通过教学应让学生有所领悟.2.在讲完正弦函数性质的基础上,应着重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写出余弦函数的性质,以加深他们对两个函数的区别与联系的认识,并在解题中突出数形结合思想,在训练中降低变化技巧的难度,提高应用图象与性质解题的力度.较好地利用图象解决问题,这也是本节课主要强调的数学思想方法.3.学习三角函数性质后,引导学生对过去所学的知识重新认识,例如sin(α+2π)=sin α这个公式,以前我们只简单地把它看成一个诱导公式,现在我们认识到了,它表明正弦函数的周期性,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备课资料一、近几年三角函数知识的变动情况三角函数一直是高中固定的传统内容,但近几年对这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变化较大.1998年4月21日,国家教育部专门调整了高中数学的部分教学内容,其中的调整意见第(7)条为:“对三角函数中的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的8个公式,不要求记忆”.1998年全国高考数学卷中,已尽可能减少了这8个公式的出现次数,在仅有的一次应用中,还将公式印在试卷上,以供查阅.而当时调整意见尚未生效(应在1999年生效),这不能不说对和积互化的8个公式的要求是大大降低了.但是,如果认为这次调整的仅仅是8个公式,仅仅是降低了对8公式的要求,那就太表面、太肤浅了.我们知道,三角中的和积互化历来是三角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相当部分的三角题都是围绕它们而设计的,它们也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式变形的技巧和魅力.现在要求降低了,有关的题目已不再适合作为例(习)题选用了.这样一来,三角部分还要我们教些什么呢?又该怎样教?立刻成了部分教师心头的一大困惑.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重新审视这部分的知识体系,理清新的教学思路,以便真正落实这次调整的意见,实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深化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有利于稳定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秩序)”的既定目标.1.是“三角”还是“函数”应当说,三角函数是由“三角”和“函数”两部分知识构成的.三角本是几何学的衍生物,起始于古希腊的希帕克,经由托勒玫、利提克思等至欧拉而终于成为一门形态完备、枝繁叶茂的古典数学学科,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期,只有《三角学》盛行于世,却无“三角函数”之名.“三角函数”概念的出现,自然是在有了函数概念之后,从时间上看距今不过300余年.但是,此概念一经引入,立刻极大地改变了三角学的面貌,特别是经过罗巴切夫斯基的开拓性工作,致使三角函数可以完全独立于三角形之外,而成为分析学的一个分支,其中的角也不限于正角,而是任意实数了.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可将它更名为角函数,这是有见地的,所以,作为一门学科的《三角学》已经不再独立存在.现行中学教材也取消了原来的《代数》《三角》《几何》的格局,将三角并入了代数内容.这本身即足以说明“函数”在“三角”中应占有的比重.从《代数学》的历史演变来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式与方程”一直是它的核心内容,那时的教材都是围绕着它们展开的,所以,书中的分式变形、根式变形、指数式变形和对数式变形可谓连篇累牍,所在皆是.这是由当时的数学认知水平决定的.而现在,函数已取代了式与方程成为代数的核心内容,比起运算技巧和变形套路来,人们更关注函数思想的认识价值和应用价值.1963年颁布的《数学教学大纲》提出数学三大能力时,首要强调的是“形式演算能力”,1990年的大纲突出强调的则是“逻辑思维能力”.现行高中《代数》课本中,充分阐发了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应用,对这三种代数式的变形却轻描淡写.所以,三角函数部分应重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无疑的,这也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观点.2.是“图象”还是“变换”现行高中三角函数部分,单列了一章专讲三角函数,这是与数学发展的潮流相一致的.大多数师生头脑中反映出来的,还是“众多的公式,纷繁的变换”,而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倒是在其次的,这一点,与前面所述的“幂、指、对”函数有着极大的反差.调整以后,降低这部分的要求,大面积地减少了题量.把“函数”作为关键词,将目光放在“图象和性质”上,应当是正确的选择,负担轻了,障碍小了,这更方便于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对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关注上,这才是“三个有利于”得以贯彻的根本.3.国外的观点及启示下面来看一下美国和德国的观点: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和《考试说明》,只有一个《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他们对三角函数提出了下面的要求:“会用三角学的知识解三角形;会用正弦、余弦函数研究客观实际中的周期现象;掌握三角函数图象;会解三角函数方程;会证基本的和简单的三角恒等式;懂得三角函数同极坐标、复数等之间的联系”.他们还特别指出,不要在推导三角恒等式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只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恒等式推导就可以了,比较复杂的恒等式就应该完全避免了.德国在10到12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一到高三)每年都有三角内容,10年级要求如下:(1)一个角的弧度;(2)三角函数sin x 、cos x 、tan x 和它们的图象周期性;(3)三角形中角和边的计算;(4)重要关系(特指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商数关系和倒数关系).另外,在11年级和12年级的“无穷小分析”中,继续研究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求导、求积分、求极限.从以上罗列,我们可以看出下面的共同点:第一,突出强调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二,淡化三角式的变形,仅涉及同角变换,而且要求较低,8个公式根本不予介绍; 第三,明确变换的目的是为了三角形中的实际计算;第四,注意三角函数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这带给我们的启示还是很强烈的,美国和德国的中学教育以实用为主,并不太在乎教材体系是否严谨,知识系统是否完整;我国的教材虽作调整,怎样实施且不去细说,有一个意图是可猜到的,那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教材是严谨与完整的.现在看来严谨的东西,在更高的观点下是否还严谨?在圈内看是完整的,跳出圈子看,是否还完整?在一个小地方钻得太深,在另外更大的地方就可能无暇顾及.人家能在中学学到向量、行列式、微分、积分,我们却热衷于在个别地方穷追不舍,这早已引起行家的注意,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调整应当只是第一步.在中学阶段即试图严谨与完整,其实是受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三高(高速度、高难度、高理论)影响太深的缘故.二、备用习题1.函数y =sin(π3-2x )的单调减区间是( ) A .[2k π-π12,2k π+5π12](k ∈Z ) B .[4k π-5π3,4k π+11π3](k ∈Z ) C .[k π-5π12,k π+11π12](k ∈Z ) D .[k π-π12,k π+5π12](k ∈Z ) 答案:D2.满足sin(x -π4)≥12的x 的集合是( ) A .{x |2k π+5π12≤x ≤2k π+13π12,k ∈Z } B .{x |2k π-π12≤x ≤2k π+7π12,k ∈Z } C .{x |2k π+π6≤x ≤2k π+5π6,k ∈Z } D .{x |2k π≤x ≤2k π+π6,k ∈Z }∪{x |2k π+5π6≤x ≤(2k +1)π,k ∈Z } 答案:A3.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1)y =lgsin x ;(2)y =2cos3x .答案:解:(1)由题意得sin x >0,∴2k π<x <(2k +1)π,k ∈Z .又∵0<sin x ≤1,∴lgsin x ≤0.故函数的定义域为[2k π,(2k +1)π],k ∈Z ,值域为(-∞,0].(2)由题意得cos3x ≥0,∴2k π-π2≤3x ≤2k π+π2,k ∈Z . ∴2k π3-π6≤x ≤2k π3+π6,k ∈Z . 又∵0≤cos x ≤1,∴0≤2cos3x ≤2.故函数的定义域为[2k π3-π6,2k π3+π6],k ∈Z ,值域为[0,2].。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习题:第一章三角函数1.1.1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习题:第一章三角函数1.1.1

01第一章三角函数1.1任意角和弧度制1.1.1任意角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215°是()A.第一象限角B.第二象限角C.第三象限角D.第四象限角解析:由于-215°=-360°+145°,而145°是第二象限角,则-215°也是第二象限角.答案:B2下列与150°角终边相同的角是()A.30°B.-150°C.390°D.-210°答案:D3与-457°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是()A.{α|α=k·360°+457°,k∈Z}B.{α|α=k·360°+97°,k∈Z}C.{α|α=k·360°+263°,k∈Z}D.{α|α=k·360°-263°,k∈Z}答案:C4已知α是第二象限角,则2α的终边在()A.第一、二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四象限D.以上都不对解析:∵α是第二象限角,∴k·360°+90°<α<k·360°+180°,k∈Z,∴2k·360°+180°<2α<2k·360°+360°,k∈Z,∴2α角的终边在第三或第四象限或在y轴的非正半轴上.答案:D5若手表的时针走了2 h,则该时针转过的度数为()A.60°B.-60°C.30°D.-30°答案:B6在-360°~720°之间,与-367°角终边相同的角是.解析:与-367°角终边相同的角可表示为α=k·360°-367°,k∈Z.当k=1,2,3时,α=-7°,353°,713°,这三个角都是符合条件的角.答案:-7°,353°,713°7终边落在图中阴影部分(不包括边界)的角的集合为.解析:在0°~360°内,终边在阴影部分的角的范围是120°<α<225°,所以终边落在阴影部分的角的集合为{β|k·360°+120°<β<k·360°+225°,k∈Z}.答案:{β|k·360°+120°<β<k·360°+225°,k∈Z}8在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各角:(1)-180°;(2)1 070°.解在坐标系中画出各角如图.9在-720°~720°范围内,用列举法写出与60°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S.解与60°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α|α=60°+k·360°,k∈Z},令-720°≤60°+k·360°<720°(k∈Z),得k=-2,-1,0,1,相应的角为-660°,-300°,60°,420°,从而S={-660°,-300°,60°,420°}.10已知α=-1 910°.(1)把α写成β+k·360°(k∈Z,0°≤β<360°)的形式,并指出它是第几象限角;(2)求角θ,使θ与α的终边相同,且-720°≤θ<0°.解(1)∵-1910°=-6×360°+250°,∴β=250°,即α=250°-6×360°.又250°是第三象限角,∴α是第三象限角.(2)θ=250°+k·360°(k∈Z).∵-720°≤θ<0°,∴-720°≤250°+k·360°<0°,解得−9736≤k<−2536.又k∈Z,∴k=-1或k=-2.∴θ=250°-360°=-110°或θ=250°-2×360°=-470°.能力提升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钝角必是第二象限角,第二象限角必是钝角B.第三象限的角必大于第二象限的角C.小于90°的角是锐角D.-95°20',984°40',264°40'是终边相同的角答案:D2若A={α|α=k·360°,k∈Z},B={α|α=k·180°,k∈Z},C={α|α=k·90°,k∈Z},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A=B=CB.A=B∩CC.A∪B=CD.A⊆B⊆C答案:D3若角θ是第四象限角,则90°+θ是()A.第一象限角B.第二象限角C.第三象限角D.第四象限角解析:如图,将θ的终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90°+θ的终边,则90°+θ是第一象限角.答案:A是第象限角.4已知α为第三象限角,则α3<解析:∵α是第三象限角,∴k·360°+180°<α<k·360°+270°,k∈Z,∴k·120°+60°<α3k·120°+90°,k∈Z.∵k·120°+60°角的终边在第一象限、x轴非正半轴、第四象限,k·120°+90°角的终边在y轴是第一、三或四象限角.非负半轴、第三象限、第四象限,∴α3答案:一、三或四5已知角α的终边在图中阴影所表示的范围内(不包括边界),则角α组成的集合为.解析:由图知,将x轴绕原点分别旋转30°与150°得边界,∴终边在阴影内的角的集合为{α|k·180°+30°<α<k·180°+150°,k∈Z}.答案:{α|k·180°+30°<α<k·180°+150°,k∈Z}★6角α满足180°<α<360°,角5α与α有相同的始边,且又有相同的终边,则角α=.解析:∵5α与α的始边和终边分别相同,∴这两角的差应是360°的整数倍,即5α-α=4α=k·360°.∴α=k·90°.又180°<α<360°,令180°<k·90°<360°,则2<k<4,∴k=3,α=270°.答案:270°7已知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始边落在x轴的非负半轴上,作出下列各角,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角,并指出在0°~360°范围内与其终边相同的角.(1)780°;(2)-435°;(3)1 215°;(4)-870°.解(1)如图①,780°是第一象限角;在0°~360°范围内,60°角与其终边相同.(2)如图②,-435°是第四象限角;在0°~360°范围内,285°角与其终边相同.(3)如图③,1215°是第二象限角;在0°~360°范围内,135°角与其终边相同.(4)如图④,-870°是第三象限角;在0°~360°范围内,210°角与其终边相同.★8已知集合M={α|k·180°+30°<α<k·180°+120°,k∈Z},N={β|k·360°+90°<β<k·360°+270°,k∈Z},求M∩N.解∵M={α|k·180°+30°<α<k·180°+120°,k∈Z},∴当k=2n(n∈Z)时,M={α|n·360°+30°<α<n·360°+120°,n∈Z}.又N={β|k·360°+90°<β<k·360°+270°,k∈Z},∴M∩N={x|k·360°+90°<x<k·360°+120°,k∈Z}.当k=2n+1(n∈Z)时,M={α|n·360°+210°<α<n·360°+300°,n∈Z},又N={β|k·360°+90°<β<k·360°+270°,k∈Z},∴M∩N={x|k·360°+210°<x<k·360°+270°,k∈Z},∴M∩N={x|k·360°+90°<x<k·360°+120°或k·360°+210°<x<k·360°+270°,k∈Z}.。

高中数学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课后习题 新人教A版必修4-新人教A版

高中数学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课后习题 新人教A版必修4-新人教A版

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一、A组1.化简sin2β+cos4β+sin2βcos2β的结果是()A. B. C.1 D.解析:原式=sin2β+cos2β(sin2β+cos2β)=sin2β+cos2β=1.答案:C2.(2016·某某某某实验中学检测)已知tan α=2,则sin2α-sin αcos α的值是()A. B.- C.-2 D.2解析:sin2α-sin αcos α==.答案:A3.(2016·某某某某十一中高一期中)(1+tan215°)cos215°的值等于()A. B.1 C.- D.解析:(1+tan215°)cos215°=cos215°=cos215°+sin215°=1.答案:B4.已知α是第四象限角,tan α=-,则sin α=()A. B.- C. D.-解析:∵α是第四象限角,∴sin α<0.由tan α=-,得=-,∴cos α=-sin α.由sin2α+cos2α=1,得sin2α+=1,∴sin2α=1,sin α=±.∵sin α<0,∴sin α=-.答案:D5.若角α的终边落在直线x+y=0上,则的值为()A.2B.-2C.0D.2或-2解析:由题知,α为第二或第四象限角,原式=.当α为第二象限角时,原式=-=0.当α为第四象限角时,原式==0.综上,原式=0.答案:C6.在△ABC中,cos A=,则tan A=.解析:在△ABC中,可得0<A<π.∵cos A=,∴sin A=.∴tan A==2.答案:27.已知sin α=2m,cos α=m+1,则m=.解析:∵sin2α+cos2α=1,∴(2m)2+(m+1)2=4m2+m2+2m+1=1,∴m=0或m=-.答案:0或-8.(2016·某某某某溧水中学月考)若tan2x-sin2x=,则tan2x sin2x=.解析:tan2x sin2x=tan2x(1-cos2x)=tan2x-tan2x cos2x=tan2x-sin2x=.答案:9.若<α<2π,化简:.解:∵<α<2π,∴sin α<0.∴原式====-=-.10.求证:(1)sin4α-cos4α=2sin2α-1;(2)sin θ(1+tan θ)+cos θ.证明:(1)左边=(sin2α+cos2α)(sin2α-cos2α)=sin2α-(1-sin2α)=2sin2α-1=右边,∴原式成立.(2)左边=sin θ+cos θ=sin θ++cos θ+===右边.∴原式成立.二、B组1.锐角α满足sin αcos α=,则tan α的值为()A.2-B.C.2±D.2+解析:将sin αcos α看作分母是1的分式,则sin αcos α=,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2α(cos α≠0),得,化成整式方程为tan2α-4tan α+1=0,解得tan α=2±,符合要求,故选C.答案:C2.化简的结果为()A.-cos 160°B.cos 160°C. D.解析:原式===|cos 160°|=-cos 160°,故选A.答案:A3.已知sin θ=,cos θ=,其中θ∈,则tan θ的值为()A.-B.C.-或-D.与m的值有关解析:∵sin2θ+cos2θ=1,∴=1,解得m=0或m=8.∵θ∈,∴sin θ≥0,cos θ≤0.当m=0时,sin θ=-,cos θ=,不符合题意;当m=8时,sin θ=,cos θ=-,tan θ=-,故选A.答案:A4.已知cos,0<α<,则sin=.解析:∵sin2+cos2=1,∴sin2=1-.∵0<α<,∴<α+.∴sin.答案:5.导学号08720014若0<α<,则的化简结果是. 解析:由0<α<,得0<,所以0<sin<cos.故原式==cos-sin+sin+cos=2cos.答案:2cos6.(2016·某某某某溧水中学月考)若α∈(π,2π),且sin α+cos α=.(1)求cos2α-cos4α的值;(2)求sin α-cos α的值.解:(1)因为sin α+cos α=,所以(sin α+cos α)2=,即1+2sin αcos α=,所以sin αcos α=-.所以cos2α-cos4α=cos2α(1-cos2α)=cos2αsin2α=(sin αcos α)2=.(2)(sin α-cos α)2=1-2sin αcos α=1-2×,由(1)知sin αcos α=-<0,又α∈(π,2π),所以α∈.所以sin α<0,cos α>0,所以sin α-cos α<0,所以sin α-cos α=-.7.导学号08720015已知关于x的方程2x2-(+1)x+m=0的两根为sin θ和cos θ.求:(1)的值;(2)m的值.解:因为已知方程有两根,所以(1)==sin θ+cos θ=.(2)对①式两边平方,得1+2sin θcos θ=, 所以sin θcos θ=.由②,得,即m=.由③,得m≤,所以m=.。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 三角函数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教案(4)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 三角函数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教案(4)

1.6 三角形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通过这节课学习,了解并掌握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会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根据散点图进行函数拟合,从而得到函数模型. (二)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2.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作出散点图,根据散点图进行函数拟合,建立三角函数模型,掌握利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感悟“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并能理解应用“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思想解决有关具有周期运动规律的实际问题. (三)学习重点1.运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2.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周期变化的规律,并将所发现的规律抽象为恰当的三角函数模型. (四)学习难点分析、整理、提取和利用信息,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三角函数模型,并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1)三角函数可以作为描述现实世界中 周期 现象的一种数学模型. (2)y =|sin x |是以 π 为周期的波浪形曲线. 2.预习自测 (1)函数y =sin (2x -3π)的最小正周期为 π .(2)已知某地一天从4~16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y =10sin (8πx -45π)+20,x ∈[4,16],则该地区这一段时间内的最大温差为 20℃.(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1)参数A (A ﹥0),ω(ω﹥0),φ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2)函数y =A sin (ωx +φ)的图象.(3)y =A sin (ωx +φ),x ∈[0,∞+)(A ﹥0,ω﹥0)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2.问题探究例1 如图,某地一天从6—14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y =sin(ωx +φ)+b .(1)求这一天6—14时的最大温差;(2)写出这段曲线的函数解析式. 【知识点】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解题过程】解:(1)由图可知,这段时间的最大温差是20 ℃.(2)从图中可以看出,从6—14时的图象是函数y =A sin(ωx +φ)+b 的半个周期的图象,∴A =21(30-10)=10,b =21(30+10)=20.∵21·ωπ2=14-6, ∴ω=8π.将x =6,y =10代入上式,解得φ=43π. 综上,所求解析式为y =10sin(8πx +43π)+20,x ∈[6,14]. 【思路点拨】本例是研究温度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给出的模型函数并思考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函数模型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不同作用.提醒学生注意本题中所给出的一段图象实际上只取6—14即可,此段恰好为半个周期.本题所求出的函数模型只能近似刻画这天某个时段的温度变化情况,因此应当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变化范围.同类训练 如下图表示的是电流I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 ⎝⎛<>+=2,0sin πϕωϕωt A I 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1)根据图象写出()ϕω+=t A I sin 的解析式; (2)为了使()ϕω+=t A I sin 中的t 在任意一段1001s 的时间内电流I 能同时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那么正整数ω的最小值为多少? 【知识点】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解:(1)由图知A =300,第一个零点为(-3001,0),第二个零点为(1501,0), ∴πϕωϕω=+⋅=+⎪⎭⎫ ⎝⎛-⋅1501,03001.解得3,100πϕπω==,∴⎪⎭⎫ ⎝⎛+=3100sin 300ππt I . (2)依题意有T ≤1001,即ωπ2≤1001,∴πω200≥.故629min =ω 【思路点拨】观察图像带入零点和最值点是求解解析式的常用办法.例2 如图,设地球表面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θ,δ为此时太阳直射纬度,φ为该地的纬度值,那么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θ=90°-|φ-δ|.当地夏半年δ取正值,冬半年δ取负值.如果在北京地区(纬度数约为北纬40°)的一幢高为0h 的楼房北面盖一新楼,要使新楼一层正午的太阳全年不被前面的楼房遮挡,两楼的距离不应小于多少?【知识点】正切函数.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太阳高度角的定义:设地球表面某地纬度值为φ,正午太阳高度角为θ,此时太阳直射纬度为δ,那么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θ=90°-|φ-δ|.当地夏半年δ取正值,冬半年δ取负值.由地理知识可知,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可被太阳直射到,由画图易知太阳高度角θ、楼高h 0与此时楼房在地面的投影长h 之间有如下关系:h 0=h tanθ由地理知识可知,在北京地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物体的影子最短,直射南回归线时物体的影子最长.因此,为了使新楼一层正午的太阳全年不被遮挡,应当考虑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的情况.解:如图,A 、B 、C 分别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时楼顶在地面上的投影点.要使新楼一层正午的太阳全年不被前面的楼房遮挡,应取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情况考虑,此时的太阳直射纬度-23°26′.依题意两楼的间距应不小于MC . 根据太阳高度角的定义,有∠C =90°-|40°-(-23°26′)|=26°34′, 所以MC =tanC h 0=34'26 tan h 0≈2.000h 0. 即在盖楼时,为使后楼不被前楼遮挡,要留出相当于楼高两倍的间距.【思路点拨】引导学生思考楼高与楼在地面上投影长之间的关系,带领学生分析问题,提示学生从复杂的背景中抽取基本的数学关系,调动相关学科知识来帮助解决问题,最终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再根据所得的函数模型解决问题.同类训练 某市的纬度是北纬23°,小王想在某住宅小区买房,该小区的楼高7层,每层3米,楼与楼之间相距15米.要使所买楼层在一年四季正午太阳不被前面的楼房遮挡,他应选择哪几层的房?【知识点】正切函数.【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解:北楼被南楼遮挡的高度为h=15tan[90°-(23°+23°26′)]=15tan43°34′≈14.26,由于每层楼高为3米,根据以上数据,所以他应选3层以上.【思路点拨】结合图像恰当的选择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例 3 货船进出港时间问题:海水受日月的引力,在一定的时候发生涨落的现象叫潮.一般地,早潮叫潮,晚潮叫汐.在通常情况下,船在涨潮时驶进航道,靠近码头;卸货后,在落潮时返回海洋.下面是某港口在某季节每天的时间与水深关系表:深的近似数值(精确到0.001).(2)一条货船的吃水深度(船底与水面的距离)为4米,安全条例规定至少要有1.5米的安全间隙(船底与洋底的距离),该船何时能进入港口?在港口能呆多久?(3)若某船的吃水深度为4米,安全间隙为1.5米,该船在2:00开始卸货,吃水深度以每小时0.3米的速度减少,那么该船在什么时间必须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活动1:引导学生观察上述问题表格中的数据,发现规律并进一步引导学生作出散点图.引导学生根据散点的位置排列,思考并建立相应的函数模型刻画其中的规律.活动2:根据学生所求得的函数模型,指导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求解.根据题意,一天中有两个时间段可以进港.问题1:你所求出的进港时间是否符合时间情况?如果不符合,应怎样修改? 问题2:第3问中,应保持港口的水深不小于船的安全水深,那么如何刻画船的安全水深呢?问题3: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货船的安全水深正好等于港口的水深时停止卸货行吗?为什么?正确结论是什么? 【知识点】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 【解题过程】解:(1)以时间为横坐标,水深为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散点图.根据图象,可以考虑用函数y =Asin (ωx +φ)+h 刻画水深与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从数据和图象可以得出: A =2.5,h =5,T =12,φ=0, 由T =ωπ2=12,得ω=6π.所以这个港口的水深与时间的关系可用y =2.5sin 6πx +5近似描述.由上述关系式易得港口在整点时水深的近似值:令2.5sin6πx +5=5.5,sin6πx =0.2.由计算器可得 20.20.201 357 92≈0.201 4.如图,在区间[0,12]内,函数y =2.5sin 6πx +5的图象与直线y =5.5有两个交点A 、B ,因此6πx ≈0.201 4,或π-6πx ≈0.201 4.解得A x ≈0.384 8,B x ≈5.615 2.由函数的周期性易得:C x ≈12+0.384 8=12.384 8,D x ≈12+5.615 2=17.615 2.因此,货船可以在0时30分左右进港,早晨5时30分左右出港;或在中午12时30分左右进港,下午17时30分左右出港.每次可以在港口停留5小时左右. (3)设在时刻x 货船的安全水深为y ,那么y =5.5-0.3(x -2)(x ≥2).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可以看到在6—7时之间两个函数图象有一个交点.通过计算也可以得到这个结果.在6时的水深约为5米,此时货船的安全水深约为4.3米;6.5时的水深约为4.2米,此时货船的安全水深约为4.1米;7时的水深约为3.8米,而货船的安全水深约为4米.因此为了安全,货船最好在6.5时之前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思路点拨】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把此问题翻译成函数模型.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的意义转化为数学解释,同时提醒学生注意题目需留意的定量与变量,如:货船的安全水深、港口的水深同时在变,停止卸货的时间应当在安全水深接近于港口水深的时候.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和“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结论:在货船的安全水深正好等于港口的水深时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水域是不行的,因为这样不能保证货船有足够的时间发动螺旋桨.同类训练 设()y f t =是某港口水的深度关于时间t (时)的函数,其中024t ≤≤,下表是该港口某一天从0至24时记录的时间t 与水深y 的关系.经长期观察,函数()y f t =的图象可以近似地看成函数sin()y k A t ωϕ=++的图象. 根据上述数据,函数()y f t =的解析式为( ) A .123sin,[0,24]6ty t π=+∈ B .123sin(),[0,24]6ty t ππ=++∈C .123sin ,[0,24]12t y t π=+∈D .123sin(),[0,24]122t y t ππ=++∈【知识点】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由表可得,最大值为15,相邻两个最大值之间间隔12,故周期T =12,故6122ππ=,故6πω=,答案选A. 【思路点拨】观察表格,求出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横向距离,即周期. 【答案】A. 3. 课堂总结 知识梳理三角函数模型应用的基本方法及一般步骤:①审题:观察收集到的数据,寻找规律,发现数据间的数量关系;②建模:根据已知数据绘制散点图,建立三角函数式、三角不等式或三角方程等; ③求解:根据题意求出某点的三角函数值;④检验:检验所求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通过比较,选择恰当的函数模型拟合数据;⑤还原:将所得结论转译回实际问题. 重难点归纳建立数学模型的关键,先根据题意设出代表函数,再利用数据求出待定系数,然后写出具体的三角函数式. (三)课后作业基础型 自主突破1.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个内角,且sin A >sin B >sin C ,则( ) A.A >B >C B.A <B <C C.A +B >2πD.B +C >2π【知识点】根据三角函数判断三角形各角大小. 【数学思想】三角函数图象的应用.【解题过程】∵sin A >sin B >sin C ,又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由函数y =sin x ,x ),(π0∈图象可得A >B >C . 【思路点拨】由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所以讨论函数为y =sin x ,x ),(π0∈. 【答案】A2.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国际数学家大会,大会会标如图所示,它是由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若直角三角形中较小的锐角为θ,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小正方形的面积为251,则sin θ+cos θ= .【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建立三角函数模型.【数学思想】主要考查求解三角函数,关键是理解题意并正确利用勾股定理【解题过程】解:由题意,大正方形的边长为1,小正方形的边长为51设θ所对的直角边为x ,则由勾股定理得:15122=⎪⎭⎫ ⎝⎛++x x∴x =53,∴sin θ=53,cos θ=54∴sin θ+cos θ=57 【思路点拨】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2,可知大正方形及小正方形的边长,根据图形,大正方形的边长即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小正方形的边长即是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的差,从而可求相应三角函数的值.【答案】57能力型 师生共研3.如图表示的是电流I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I =A sin(ωx +φ)(ω>0,|φ|<2π)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1)根据图象写出I =A sin(ωx +φ)的解析式; (2)为了使I =A sin(ωx +φ)中的t 在任意一段1001s 的时间内电流I 能同时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那么正整数ω的最小值为多少?【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建立三角函数模型. 【数学思想】三角函数模型的构建.【解题过程】(1)由图知A =300,第一个零点为(-3001,0),第二个零点为(1501,0), ∴ω·(-3001)+φ=0,ω·1501+φ=π.解得ω=100π,φ=3π∴I =300sin(100πt +3π). (2)依题意有T ≤1001,即ωπ2≤1001,∴ω≥200π.故ωmin =629. 【思路点拨】根据图象可求得相应三角函数,根据题意利用所得三角函数求出电流I 及ω.【答案】(1)I =300sin(100πt +3π);(2)629. 探究型 多维突破4.某港口水深y (米)是时间t (0≤t ≤24,单位:小时)的函数,下表是水深数据:根据上述数据描成的曲线如图所示,经拟合,该曲线可近似地看成正弦函数y =A sin ωt +b 的图象.(1)试根据数据表和曲线,求出y =A sin ωt +b 的表达式;(2)一般情况下,船舶航行时船底与海底的距离不小于4.5米是安全的,如果某船的吃水度(船底与水面的距离)为7米,那么该船在什么时间段能够安全进港?若该船欲当天安全离港,它在港内停留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多长时间?(忽略离港所用的时间)【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建立三角函数模型. 【数学思想】三角函数模型的构建,解三角不等式. 【解题过程】解:(1)根据数据可得,A +h =13,-A +h =7, ∴A =3,h =10, T =15﹣3=12,∴ω=T π2=6π, ∴y =3sin (6πx +φ)+10将点(3,13)代入可得π=0 ∴函数的表达式为y =3sin6πt +10(0≤t ≤24) (2)由题意,水深y ≥4.5+7,即3sin6πt +10≥11.5(0≤t ≤24), ∴3sin 6πt ≥,∴6πt ∈[2kπ+6π,2kπ+65π],k =0,1, ∴t ∈[1,5]或t ∈[13,17];所以,该船在1:00至5:00或13:00至17:00能安全进港. 若欲于当天安全离港,它在港内停留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6小时.【思路点拨】(1)根据数据,A +h =13,-A +h =7,可得A =3,h =10,由T =15﹣3=12,可求ω=6π,将点(3,13)代入可得φ=0,从而可求函数的表达式;(2)由题意,水深y ≥4.5+7,即3sin 6πt +10≥11.5(0≤t ≤24),从而可求t ∈[1,5]或t ∈[13,17] 【答案】(1)y =3sin6πt +10(0≤t ≤24);(2)1:00至5:00或13:00至17:00;在港内停留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6小时. 自助餐1.甲、乙两人从直径为2r 的圆形水池的一条直径的两端同时按逆时针方向沿池做圆周运动,已知甲速是乙速的两倍,乙绕池一周为止,若以θ表示乙在某时刻旋转角的弧度数, l 表示甲、乙两人的直线距离,则l =f (θ)的图象大致是( )A.B.C.D.【知识点】三角函数模型的应用.【数学思想】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三角函数模型.【解题过程】根据题意可知θ=π时,两人相遇,排除B ,D ;两人的直线距离不可为负,排除A .【思路点拨】由题意知θ=π时,两人相遇,两人的直线距离不可为负. 【答案】C2.电流强度I (安培)随时间t(秒)变化的函数I =Asin (ωt +φ)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当t =1207秒时的电流强度( )A.0B.10C.-10D.5 【知识点】三角函数模型的应用.【数学思想】函数y =A sin (ωx +φ),x ∈[0,∞+)(A ﹥0,ω﹥0)中各量的物理意义.【解题过程】根据题意可知A =10,1001300130042=-=T ,可知501=T ,从而得π100=ω;当3001=t 时,10=I ,从而可得φ=6π;于是可得I =10sin (10πx +6π).故当t =1207时,I =0.【思路点拨】由题意知θ=π时,两人相遇,两人的直线距离不可为负. 【答案】A3.一个大风车的半径为8米,12分钟旋转一周,它的最低点离地面2米,求风车翼片的一个端点离地面距离h (米)与时间t (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知识点】三角函数模型的应用.【数学思想】根据题目要求建立恰当的三角函数模型.【解题过程】以最低点的切线为x 轴,最低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设P (x (t ), y (t ))则h(t )= y (t )+2,又设P 的初始位置在最低点,即y (0)=0, 在Rt △O 1PQ 中,∠OO 1P =θ,cos θ=8()8y t -,∴y (t )= -8cos θ+8,而212π=t θ,∴θ=6t π,∴y (t )= -8cos 6t π+8, ∴h (t )= -8cos 6t π+10.【思路点拨】根据题意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利用给定的几何关系和三角函数构建角度和长度的关系,列出函数表达式,化简即可得出结果.【答案】h (t)=-8cos6t+10。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5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全套完整WORD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5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全套完整WORD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5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目录必修1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1)必修1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33)必修1第三章课后习题解答 (44)必修2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51)必修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56)必修2第三章课后习题解答 (62)必修2第四章课后习题解答 (78)必修3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97)必修3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110)必修3第三章课后习题解答 (120)必修4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125)必修4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147)必修4第三章课后习题解答 (162)必修5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177)必修5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188)必修5第三章课后习题解答 (201)新课程标准人教A 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1.1集合【P5】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练习】1.用符号“∈”或“∉”填空: (1)设A 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_____A ,美国_____A ,印度____A ,英国____A ; (2)若2{|}A x x x ==,则1-_______A ; (3)若2{|60}B x x x =+-=,则3_______B ;(4)若{|110}C x N x =∈≤≤,则8_______C ,9.1_______C .解答:1.(1)中国∈A ,美国∉A ,印度∈A ,英国∉A ;中国和印度是属于亚洲的国家,美国在北美洲,英国在欧洲.(2)1-∉A 2{|}{0,1}A x x x ===. (3)3∉B 2{|60}{3,2}B x x x =+-==-. (4)8∈C ,9.1∉C 9.1N ∉. 2.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方程29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3)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4)不等式453x -<的解集. 解答:2.解:(1)因为方程290x -=的实数根为123,3x x =-=,所以由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 (2)因为小于的素数为,所以由小于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为;(3)由,得,290x -={3,3}-82,3,5,78{2,3,5,7}326y x y x =+⎧⎨=-+⎩14x y =⎧⎨=⎩即一次函数与的图象的交点为,所以一次函数与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为;(4)由,得,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练习(第7页) 1.写出集合的所有子集.1.解:按子集元素个数来分类,不取任何元素,得; 取一个元素,得; 取两个元素,得;取三个元素,得,即集合的所有子集为.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______; (2)______; (3)______; (4)______; (5)______; (6)______. 2.(1)是集合中的一个元素;(2); (3) 方程无实数根,; (4)(或) 是自然数集合的子集,也是真子集;(5)(或) ;(6)方程两根为. 3.判断下列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1),;3y x =+26y x =-+(1,4)3y x =+26y x =-+{(1,4)}453x -<2x <453x -<{|2}x x <{,,}a b c ∅{},{},{}a b c {,},{,},{,}a b a c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a c b c a b c ∅a {,,}a b c 02{|0}x x =∅2{|10}x R x ∈+={0,1}N {0}2{|}x x x ={2,1}2{|320}x x x -+={,,}a a b c ∈a {,,}a b c 20{|0}x x ∈=2{|0}{0}x x ==2{|10}x R x ∅=∈+=210x +=2{|10}x R x ∈+==∅{0,1}N {0,1}N ⊆{0,1}N {0}2{|}x x x =2{0}{|}x x x ⊆=2{|}{0,1}x x x ==2{2,1}{|320}x x x =-+=2320x x -+=121,2x x =={1,2,4}A ={|8}B x x =是的约数(2),;(3),.3.解:(1)因为,所以;(2)当时,;当时,, 即是的真子集,;(3)因为与的最小公倍数是,所以.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练习(第11页) 1.设,求. 1.解:,.2.设,求. 2.解:方程的两根为, 方程的两根为,得, 即.3.已知,,求. 3.解:,.4.已知全集,,求. 4.解:显然,,{|3,}A x x k k N ==∈{|6,}B x x z z N ==∈{|410}A x x x N +=∈是与的公倍数,{|20,}B x x m m N +==∈{|8}{1,2,4,8}B x x ==是的约数AB 2k z =36k z =21k z =+363k z =+B A BA 41020AB ={3,5,6,8},{4,5,7,8}A B ==,A B A B {3,5,6,8}{4,5,7,8}{5,8}A B =={3,5,6,8}{4,5,7,8}{3,4,5,6,7,8}A B ==22{|450},{|1}A x x x B x x =--===,A B A B 2450x x --=121,5x x =-=210x -=121,1x x =-={1,5},{1,1}A B =-=-{1},{1,1,5}A B A B =-=-{|}A x x =是等腰三角形{|}B x x =是直角三角形,A B A B {|}A B x x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 B x x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1,2,3,4,5,6,7}U ={2,4,5},{1,3,5,7}A B ==(),()()U U U A B A B {2,4,6}UB ={1,3,6,7}UA =则,.1.1集合习题1.1 (第11页) A 组 1.用符号“”或“”填空:(1)_______; (2)______; (3)_______;(4_______; (5; (6)_______.1.(1) 是有理数; (2)是个自然数; (3)是个无理数,不是有理数; (4是实数;(5)是个整数;(6) 是个自然数.2.已知,用 “”或“” 符号填空:(1)_______; (2)_______; (3)_______. 2.(1); (2); (3). 当时,;当时,; 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给定的集合: (1)大于且小于的整数; (2); (3).3.解:(1)大于且小于的整数为,即为所求;(2)方程的两个实根为,即为所求;(3)由不等式,得,且,即为所求.4.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二次函数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2,4}U A B =()(){6}U U A B =∈∉237Q 23N πQ R Z 2N 237Q ∈23723N ∈239=Q π∉πR Z 3=2N ∈25={|31,}A x x k k Z ==-∈∈∉5A 7A 10-A 5A ∈7A ∉10A -∈2k =315k -=3k =-3110k -=-16{|(1)(2)0}A x x x =-+={|3213}B x Z x =∈-<-≤162,3,4,5{2,3,4,5}(1)(2)0x x -+=122,1x x =-={2,1}-3213x -<-≤12x -<≤x Z ∈{0,1,2}24y x =-(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3)不等式的解集.4.解:(1)显然有,得,即,得二次函数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为; (2)显然有,得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为;(3)由不等式,得,即不等式的解集为.5.选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已知集合,则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2)已知集合,则有: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3)_______;_______.5.(1); ;; ;,即;(2);; ; =;;(3); 菱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但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但是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6.设集合,求.2y x =342x x ≥-20x ≥244x -≥-4y ≥-24y x =-{|4}y y ≥-0x ≠2y x ={|0}x x ≠342x x ≥-45x ≥342x x ≥-4{|}5x x ≥{|233},{|2}A x x x B x x =-<=≥4-B 3-A {2}B B A 2{|10}A x x =-=1A {1}-A ∅A {1,1}-A {|}x x 是菱形{|}x x 是平行四边形{|}x x 是等腰三角形{|}x x 是等边三角形4B -∉3A -∉{2}B BA 2333x x x -<⇒>-{|3},{|2}A x xB x x =>-=≥1A ∈{1}-A ∅A {1,1}-A 2{|10}{1,1}A x x =-==-{|}x x 是菱形{|}x x 是平行四边形{|}x x 是等边三角形{|}x x 是等腰三角形{|24},{|3782}A x x B x x x =≤<=-≥-,A B A B6.解:,即,得,则,.7.设集合,,求,,,.7.解:,则,,而,, 则,.8.学校里开运动会,设,,,学校规定,每个参加上述的同学最多只能参加两项,请你用集合的语言说明这项规定, 并解释以下集合运算的含义:(1);(2).8.解:用集合的语言说明这项规定:每个参加上述的同学最多只能参加两项, 即为.(1); (2).9.设,,,,求,,.9.解:同时满足菱形和矩形特征的是正方形,即,平行四边形按照邻边是否相等可以分为两类,而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就是菱形, 即,.3782x x -≥-3x ≥{|24},{|3}A x x B x x =≤<=≥{|2}A B x x =≥{|34}A B x x =≤<{|9}A x x =是小于的正整数{1,2,3},{3,4,5,6}B C ==A B AC ()A B C ()A B C {|9}{1,2,3,4,5,6,7,8}A x x ==是小于的正整数{1,2,3}A B ={3,4,5,6}A C ={1,2,3,4,5,6}B C ={3}B C =(){1,2,3,4,5,6}A B C =(){1,2,3,4,5,6,7,8}A B C ={|}A x x =是参加一百米跑的同学{|}B x x =是参加二百米跑的同学{|}C x x =是参加四百米跑的同学AB AC ()A B C =∅{|}A B x x =是参加一百米跑或参加二百米跑的同学{|}A C x x =是既参加一百米跑又参加四百米跑的同学{|}S x x =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A x x =是平行四边形{|}B x x =是菱形{|}C x x =是矩形B C A B S A {|}B C x x =是正方形{|}AB x x =是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SA x x =是梯形10.已知集合,求,,,.10.解:,,,,得,,,.B 组 1.已知集合,集合满足,则集合有 个.1. 集合满足,则,即集合是集合的子集,得个子集.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集合表示直线,从这个角度看,集合表示什么?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2.解:集合表示两条直线的交点的集合, 即,点显然在直线上, 得.3.设集合,,求.3.解:显然有集合,当时,集合,则; 当时,集合,则; 当时,集合,则;{|37},{|210}A x x B x x =≤<=<<()R A B ()R A B ()R A B()R A B {|210}A B x x =<<{|37}A B x x =≤<{|3,7}RA x x x =<≥或{|2,10}RB x x x =≤≥或(){|2,10}RA B x x x =≤≥或(){|3,7}RA B x x x =<≥或(){|23,710}R A B x x x =<<≤<或(){|2,3710}R A B x x x x =≤≤<≥或或{1,2}A =B {1,2}A B =B 4B A B A =B A ⊆B A 4{(,)|}C x y y x ==y x =21(,)|45x y D x y x y ⎧-=⎫⎧=⎨⎨⎬+=⎩⎩⎭,C D 21(,)|45x y D x y x y ⎧-=⎫⎧=⎨⎨⎬+=⎩⎩⎭21,45x y x y -=+=21(,)|{(1,1)}45x y D x y x y ⎧-=⎫⎧==⎨⎨⎬+=⎩⎩⎭(1,1)D y x =DC {|(3)()0,}A x x x a a R =--=∈{|(4)(1)0}B x x x =--=,A B A B {|(4)(1)0}{1,4}B x x x =--==3a ={3}A ={1,3,4},A B A B ==∅1a ={1,3}A ={1,3,4},{1}A B A B ==4a ={3,4}A ={1,3,4},{4}A B A B ==当,且,且时,集合,则.4.已知全集,,试求集合. 4.解:显然,由,得,即,而,得,而,即.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练习(第19页)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 (2).1.解:(1)要使原式有意义,则,即,得该函数的定义域为; (2)要使原式有意义,则,即,得该函数的定义域为.2.已知函数, (1)求的值;(2)求的值.2.解:(1)由,得, 同理得,1a ≠3a ≠4a ≠{3,}A a ={1,3,4,},A B a A B ==∅{|010}U A B x N x ==∈≤≤(){1,3,5,7}U A B =B {0,1,2,3,4,5,6,7,8,9,10}U =U A B =UB A⊆()U UA B B=(){1,3,5,7}U A B ={1,3,5,7}UB =()UU B B ={0,2,4,6,8.9,10}B =1()47f x x =+()1f x =470x +≠74x ≠-7{|}4x x ≠-1030x x -≥⎧⎨+≥⎩31x -≤≤{|31}x x -≤≤2()32f x x x =+(2),(2),(2)(2)f f f f -+-(),(),()()f a f a f a f a -+-2()32f x x x =+2(2)322218f =⨯+⨯=2(2)3(2)2(2)8f -=⨯-+⨯-=则,即;(2)由,得, 同理得, 则,即. 3.判断下列各组中的函数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1)表示炮弹飞行高度与时间关系的函数和二次函数;(2)和.3.解:(1)不相等,因为定义域不同,时间;(2)不相等,因为定义域不同,. 1.2.2函数的表示法练习(第23页)1.如图,把截面半径为的圆形木头锯成矩形木料,如果矩形的一边长为,面积为,把表示为的函数.1.解:显然矩形的另一边长为,,且, 即. 2.下图中哪几个图象与下述三件事分别吻合得最好?请你为剩下的那个图象写出一件事.(1)我离开家不久,发现自己把作业本忘在家里了,于是返回家里找到了作业本再上学;(2)我骑着车一路匀速行驶,只是在途中遇到一次交通堵塞,耽搁了一些时间; (3)我出发后,心情轻松,缓缓行进,后来为了赶时间开始加速.(2)(2)18826f f +-=+=(2)18,(2)8,(2)(2)26f f f f =-=+-=2()32f x x x =+22()3232f a a a a a =⨯+⨯=+22()3()2()32f a a a a a -=⨯-+⨯-=-222()()(32)(32)6f a f a a a a a a +-=++-=222()32,()32,()()6f a a a f a a a f a f a a =+-=-+-=h t 21305h t t =-21305y x x =-()1f x =0()g x x =0t >0()(0)g x x x =≠25cm xcm 2ycm y x 2250x cm -222502500y x x x x =-=-050x <<22500(050)y x x x =-<<2.解:图象(A )对应事件(2),在途中遇到一次交通堵塞表示离开家的距离不发生变化; 图象(B )对应事件(3),刚刚开始缓缓行进,后来为了赶时间开始加速; 图象(D )对应事件(1),返回家里的时刻,离开家的距离又为零;图象(C )我出发后,以为要迟到,赶时间开始加速,后来心情轻松,缓缓行进.3.画出函数的图象.3.解:,图象如下所示.,从到的映射4.设正弦”,与中元素相对应是“求中的元素是什么?与中的元素相对应的的中元素是什么?4.解:因为,所以与中元素相对应的中的元素是;因为,所以与中的元素相对应的中元素是. 1.2函数及其表示习题1.2(第23页)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2|y x =-2,2|2|2,2x x y x x x -≥⎧=-=⎨-+<⎩{|},{0,1}A x x B ==是锐角A B A 60B B 22A 3sin 602=A 60B 322sin 452=B 22A 45离开家的距离 时间 (A ) 离开家的距离 时间 (B ) 离开家的距离 时间 (C ) 离开家的距离时间 (D )(1); (2);(3); (4). 1.解:(1)要使原式有意义,则,即,得该函数的定义域为;(2),即该函数的定义域为;(3)要使原式有意义,则,即且,得该函数的定义域为;(4)要使原式有意义,则,即且, 得该函数的定义域为. 2.下列哪一组中的函数与相等?(1); (2);(3). 2.解:(1)的定义域为,而的定义域为, 即两函数的定义域不同,得函数与不相等;(2)的定义域为,而的定义域为, 即两函数的定义域不同,得函数与不相等; (3)对于任何实数,都有,即这两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切对应法则相同,得函数与相等.3.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说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3()4x f x x =-()f x=26()32f x x x =-+()1f x x =-40x -≠4x ≠{|4}x x ≠x R ∈()f x =R 2320x x -+≠1x ≠2x ≠{|12}x x x ≠≠且4010x x -≥⎧⎨-≠⎩4x ≤1x ≠{|41}x x x ≤≠且()f x ()g x 2()1,()1x f x x g x x =-=-24(),()f x x g x ==2(),()f x x g x ==()1f x x =-R 2()1x g x x =-{|0}x x ≠()f x ()g x 2()f x x =R 4()g x ={|0}x x ≥()f x ()g x 2x =()f x ()g x(1); (2); (3); (4).3.解:(1)定义域是,值域是; (2)定义域是,值域是;(3)3y x =8y x =45y x =-+267y x x =-+(,)-∞+∞(,)-∞+∞(,0)(0,)-∞+∞(,0)(0,)-∞+∞定义域是,值域是;(4)定义域是,值域是.4.已知函数,求,,,. 4.解:因为,所以,即;同理,, 即;, 即;, 即. 5.已知函数, (1)点在的图象上吗?(2)当时,求的值; (3)当时,求的值.(,)-∞+∞(,)-∞+∞(,)-∞+∞[2,)-+∞2()352f x x x =-+(2)f -()f a -(3)f a +()(3)f a f +2()352f x x x =-+2(2)3(2)5(2)2852f -=⨯--⨯-+=+(2)852f -=+22()3()5()2352f a a a a a -=⨯--⨯-+=++2()352f a a a -=++22(3)3(3)5(3)231314f a a a a a +=⨯+-⨯++=++2(3)31314f a a a +=++22()(3)352(3)3516f a f a a f a a +=-++=-+2()(3)3516f a f a a +=-+2()6x f x x +=-(3,14)()f x 4x =()f x ()2f x =x5.解:(1)当时,, 即点不在的图象上;(2)当时,, 即当时,求的值为;(3),得, 即.6.若,且,求的值. 6.解:由,得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即,得,即,得, 即的值为.7.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 (2).7.图象如下:3x =325(3)14363f +==-≠-(3,14)()f x 4x =42(4)346f +==--4x =()f x 3-2()26x f x x +==-22(6)x x +=-14x =2()f x x bx c =++(1)0,(3)0f f ==(1)f -(1)0,(3)0f f ==1,320x bx c ++=13,13b c +=-⨯=4,3b c =-=2()43f x x x =-+2(1)(1)4(1)38f -=--⨯-+=(1)f -80,0()1,0x F x x ≤⎧=⎨>⎩()31,{1,2,3}G n n n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习题:第一章三角函数1.1.1含解析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习题:第一章三角函数1.1.1含解析

01第一章三角函数1.1任意角和弧度制1.1.1任意角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215°是()A.第一象限角B.第二象限角C.第三象限角D.第四象限角解析:由于-215°=-360°+145°,而145°是第二象限角,则-215°也是第二象限角.答案:B2下列与150°角终边相同的角是()A.30°B.-150°C.390°D.-210°答案:D3与-457°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是()A.{α|α=k·360°+457°,k∈Z}B.{α|α=k·360°+97°,k∈Z}C.{α|α=k·360°+263°,k∈Z}D.{α|α=k·360°-263°,k∈Z}答案:C4已知α是第二象限角,则2α的终边在()A.第一、二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四象限D.以上都不对解析:∵α是第二象限角,∴k·360°+90°<α<k·360°+180°,k∈Z,∴2k·360°+180°<2α<2k·360°+360°,k∈Z,∴2α角的终边在第三或第四象限或在y轴的非正半轴上.答案:D5若手表的时针走了2 h,则该时针转过的度数为()A.60°B.-60°C.30°D.-30°答案:B6在-360°~720°之间,与-367°角终边相同的角是.解析:与-367°角终边相同的角可表示为α=k·360°-367°,k∈Z.当k=1,2,3时,α=-7°,353°,713°,这三个角都是符合条件的角.答案:-7°,353°,713°7终边落在图中阴影部分(不包括边界)的角的集合为.解析:在0°~360°内,终边在阴影部分的角的范围是120°<α<225°,所以终边落在阴影部分的角的集合为{β|k·360°+120°<β<k·360°+225°,k∈Z}.答案:{β|k·360°+120°<β<k·360°+225°,k∈Z}8在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各角:(1)-180°;(2)1 070°.解在坐标系中画出各角如图.9在-720°~720°范围内,用列举法写出与60°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S.解与60°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α|α=60°+k·360°,k∈Z},令-720°≤60°+k·360°<720°(k∈Z),得k=-2,-1,0,1,相应的角为-660°,-300°,60°,420°,从而S={-660°,-300°,60°,420°}.10已知α=-1 910°.(1)把α写成β+k·360°(k∈Z,0°≤β<360°)的形式,并指出它是第几象限角;(2)求角θ,使θ与α的终边相同,且-720°≤θ<0°.解(1)∵-1910°=-6×360°+250°,∴β=250°,即α=250°-6×360°.又250°是第三象限角,∴α是第三象限角.(2)θ=250°+k·360°(k∈Z).∵-720°≤θ<0°,∴-720°≤250°+k·360°<0°,解得−9736≤k<−2536.又k∈Z,∴k=-1或k=-2.∴θ=250°-360°=-110°或θ=250°-2×360°=-470°.能力提升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钝角必是第二象限角,第二象限角必是钝角B.第三象限的角必大于第二象限的角C.小于90°的角是锐角D.-95°20',984°40',264°40'是终边相同的角答案:D2若A={α|α=k·360°,k∈Z},B={α|α=k·180°,k∈Z},C={α|α=k·90°,k∈Z},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B=C B.A=B∩CC.A∪B=CD.A⊆B⊆C答案:D3若角θ是第四象限角,则90°+θ是()A.第一象限角B.第二象限角C.第三象限角D.第四象限角解析:如图,将θ的终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90°+θ的终边,则90°+θ是第一象限角.答案:A4已知α为第三象限角,则α3是第象限角.解析:∵α是第三象限角,∴k·360°+180°<α<k·360°+270°,k∈Z,∴k·120°+60°<α3<k·120°+90°,k∈Z.∵k·120°+60°角的终边在第一象限、x轴非正半轴、第四象限,k·120°+90°角的终边在y轴非负半轴、第三象限、第四象限,∴α3是第一、三或四象限角.答案:一、三或四5已知角α的终边在图中阴影所表示的范围内(不包括边界),则角α组成的集合为.解析:由图知,将x轴绕原点分别旋转30°与150°得边界,∴终边在阴影内的角的集合为{α|k·180°+30°<α<k·180°+150°,k∈Z}.答案:{α|k·180°+30°<α<k·180°+150°,k∈Z}★6角α满足180°<α<360°,角5α与α有相同的始边,且又有相同的终边,则角α=.解析:∵5α与α的始边和终边分别相同,∴这两角的差应是360°的整数倍,即5α-α=4α=k·360°.∴α=k·90°.又180°<α<360°,令180°<k·90°<360°,则2<k<4,∴k=3,α=270°.答案:270°7已知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始边落在x轴的非负半轴上,作出下列各角,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角,并指出在0°~360°范围内与其终边相同的角.(1)780°;(2)-435°;(3)1 215°;(4)-870°.解(1)如图①,780°是第一象限角;在0°~360°范围内,60°角与其终边相同.(2)如图②,-435°是第四象限角;在0°~360°范围内,285°角与其终边相同.(3)如图③,1215°是第二象限角;在0°~360°范围内,135°角与其终边相同.(4)如图④,-870°是第三象限角;在0°~360°范围内,210°角与其终边相同.★8已知集合M={α|k·180°+30°<α<k·180°+120°,k∈Z},N={β|k·360°+90°<β<k·360°+270°,k∈Z},求M∩N.解∵M={α|k·180°+30°<α<k·180°+120°,k∈Z},∴当k=2n(n∈Z)时,M={α|n·360°+30°<α<n·360°+120°,n∈Z}.又N={β|k·360°+90°<β<k·360°+270°,k∈Z},∴M∩N={x|k·360°+90°<x<k·360°+120°,k∈Z}.当k=2n+1(n∈Z)时,M={α|n·360°+210°<α<n·360°+300°,n∈Z},又N={β|k·360°+90°<β<k·360°+270°,k∈Z},∴M∩N={x|k·360°+210°<x<k·360°+270°,k∈Z},∴M∩N={x|k·360°+90°<x<k·360°+120°或k·360°+210°<x<k·360°+270°,k∈Z}.。

人教A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A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三角函数》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0p (-3,-4),则)2cos(απ+的值为( )A.54-B.53C.54D.53-2.半径为πcm ,圆心角为120︒所对的弧长为()A .3πcmB .23πcmC .23πcm D .223πcm 3.函数12sin[()]34y x π=+的周期、振幅、初相分别是( )A .3π,2-,4πB .3π,2,12πC .6π,2,12πD .6π,2,4π4.sin y x =的图象上各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2,然后把图象沿x 轴向右平移3π个单位,则表达式为( ) A .1sin()26y x π=-B .2sin(2)3y x π=-C .sin(2)3y x π=-D .1sin()23y x π=-5.已知函数f (x )=sin ⎝⎛⎭⎪⎫ωx +π3(ω>0)的最小正周期为π,则该函数图像( )A .关于直线x =π4对称B .关于点(π3,0)对称C .关于点(π4,0)对称D .关于直线x =π3对称6.如图,曲线对应的函数是 ( ) A .y=|sin x | B .y=sin|x |C .y=-sin|x |D .y=-|sin x |7.函数y=cos 2x –3cosx+2的最小值是()A .2B .0C .41 D .68.函数y =3sin ⎝⎛⎭⎪⎫-2x -π6(x ∈[0,π])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A.⎣⎢⎡⎦⎥⎤0,5π12B.⎣⎢⎡⎦⎥⎤π6,2π3C.⎣⎢⎡⎦⎥⎤π6,11π12D.⎣⎢⎡⎦⎥⎤2π3,11π12 9.已知函数sin()y A x B ωϕ=++的一部分图象如右图所示,如果0,0,||2A πωϕ>><,则( )A.4=AB.1ω=C.6πϕ= D.4=B10.已知1cos()63πα+=-,则sin()3πα-的值为()A .13B .13-C .233D .233-11.已知α、β是第二象限的角,且βαcos cos >,则 ( )A.βα<;B.βαsin sin >;C.βαtan tan >;D.以上都不对12.设()f x 是定义域为R ,最小正周期为32π的函数,若cos ,(0)(),2sin ,(0)x x f x x x ππ⎧-≤<⎪=⎨⎪≤<⎩ 则15()4f π-等于( )A. 1B.22C. 0D.22-二、填空题13.函数x x f cos 21)(-=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 14.若sin α+cos αsin α-cos α=2,则sin αcos α的值是_____________.15、函数])32,6[)(6cos(πππ∈+=x x y 的值域是 . 16.函数f (x )=sin x +2|sin x |,x ∈[0,2π]的图象与直线y =k 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17.已知α是第二象限角,sin()tan()()sin()cos(2)tan()f πααπαπαπαα---=+--.(1)化简()f α; (2)若31sin()23πα-=-,求()f α的值.18.已知tan 3α=,求下列各式的值: (1)4sin cos 3sin 5cos αααα-+ ;(2)212sin cos cos ααα+.19.(1)画出函数y =sin ⎪⎭⎫ ⎝⎛6π - 2x 在一个周期的函数图像;(2)求出函数的对称中心和对称轴方程.20.已知y =a -b cos3x (b >0)的最大值为32,最小值为-12.(1)判断其奇偶性.(2)求函数y =-4a sin(3bx )的周期、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的x ;21.已知函数45)62sin(21++=πx y (1)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2)写出y=sinx 图象如何变换到15sin(2)264y x π=++的图象第一章《三角函数》综合练习答案一、选择题1-5 CDCBB 6-10 CBBCA 11-12 BB 二、填空题13、5[2,2],33k k k Z ππππ++∈14、31015、1[]216、13k << 17. 解析:(1)sin (tan )1()sin cos (tan )cos f ααααααα-==---;(2)若31sin()23πα-=-,则有1cos 3α=-,所以()f α=3。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4_第一章三角函数精品课件_1[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课时)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4_第一章三角函数精品课件_1[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课时)
1.4.1
正弦、余弦函数的 图象
1.4.1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
复习 回顾
三角函数 正弦函数
sin=MP
cos=OM tan=AT
y
三角函数线 正弦线MP
余弦函数
正切函数
余弦线OM
正切线AT
P
T

-1
O
M
A(1,0)
x
பைடு நூலகம்
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
问题:如何作出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 途径:利用单位圆中正弦、余弦线来解决。
y=sinx
y=cosx
2 3 4 5 6 x
六.对称轴和对称点:
y sin x的对称轴: x k

2
, 对称点: ( k ,0);
y co s x的对称轴: x k , 对称点: ( k

2
,0);
七. y sin x和y cos x的图像性质的研究思想 : (1)充分利用图像- - - -数形结合的思想
应用提升 练习1:试着画出 y | tan x | 和y tan | x |
并讨论它们的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练习2.如果、 ( , )且 tan cot , 2
那么必有( ) A. 3 C. 2 B. 3 D. 2
y 1
2

o -1
2

3 2
2
x
y=sinx x[0,2] y=sinx xR
y
1
正弦曲 线
2
-4
-3
-2
-
o
-1
3
4
5
6
x
如何由正弦函数图像得y 到余弦函数图像?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4 第一章三角函数精品课件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课时)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4 第一章三角函数精品课件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课时)


tan 3
例5.求下列三角函数值
sin1480 10

'
9 s 4
11 tan( ) 6
小结: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由角的终边与单 位圆交点的坐标来定义的. 2.三角函数值的符号是利用三角函数的 定义来推导的.要正确记忆三个三角函数 在各个象限内的符号; 3.诱导公式一的作用可以把大角的三角 函数化为小角的三角函数.
应用 1.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 本关系求某个角的三角函数 值 例1.已知sinα=-3/5,且 α在第三象限,求cosα和 tanα的值.
例2.已知 cos m (m 0, m 1), 求的其他三角函数值
4 sin 2 cos 例3.已知 tanα=3,求值(1) 5 cos 3 sin

y
a的终边 P(x,y)
1
P(x,y)
a
O
M
A(1,.0)
x
(1)y叫做 的正弦,记作sin ,即 sin y (2)x叫做 的余弦,记作cos,即 cos x y y (3) 叫做 的正切,记作tan ,即 tan x x
阅读课本P12:三角函数的定义
例题:
5 1 求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3
作业:
课本P20习题1.2A组
1,2,6,7,9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复习回顾
1、三角函数的定义; 2、三角函数在各象限角的符号; 3、三角函数在轴上角的值; 4、诱导公式(一):终边相同的角的 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5、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角是一个图形概念,也是一个数量概 念(弧度数). 作为角的函数——三角函数是一个 数量概念(比值),但它是否也是一个 图形概念呢?

2016版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课件:第一章§5.1正弦函数的图像

2016版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课件:第一章§5.1正弦函数的图像
栏目 导引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四十九
分。
第一章 三 角 函 数
若本例中的函数 y=lg x 换为 y=x2,则结果如何? 解: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 y=x2 和 y=sin x 的图像, 如图所示.
由图知函数 y=x2 和 y=sin x 和图像有两个交点,则方程 x2- sin x=0 有两个根.
x
0
π 2
π
3π 2

sin x 0
1
0
-1
0
y
-1
1
-1
-3
-1
②描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五个点:
(0,-1),π2 ,1,(π,-1),32π,-3,(2π,-1).
③连线:用光滑曲线将描出的五个点连接起
来,得函数 y=2sin x-1,x∈[0,2π]的简
图,如图所示.
栏目 导引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四十九分。
第一章 三 角 函 数
解析:(1)正确.观察正弦函数的图像知 y=sin x 的图像与 y 轴 只有一个交点. (2)正确.观察正弦曲线可知正弦函数的图像介于直线 y=1 与 y=-1 之间. (3)正确.在函数 y=-2sin x,x∈[0,2π]的图像上起关键作
用的五个点是(0,0),π2 ,-2,(π,0),23π,2,(2π,
4.(1)正弦曲线在(0,2π]内最高点坐标为_____π2__,_1____,最 低点坐标为___3_2π__,__-__1____.
(2)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 y=sin x,x∈(0,2π]与 y=sin x,x ∈(2π,4π]的图像形状__相_同_____,位置__不__同____.(填“相同” 或“不同”)

高中数学必修4(人教A版)第一章三角函数1.6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4(人教A版)第一章三角函数1.6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21 24 7.9 11.1
经长期观察,函数 y = f (t) 的图象可以近似地看成函数 y = k + A sin (ωt + φ) 的图象.下面的函数 中,最能近似表示表中数据间对应关系的函数是 ( A.y = 11 + 3 sin (
)
π π t + ) , t ∈ [0, 24] 12 2 π B.y = 11 + 3 sin ( t + π) , t ∈ [0, 24] 6 π C.y = 11 + 3 sin t , t ∈ [0, 24] 12 π D.y = 11 + 3 sin t , t ∈ [0, 24] 6
π π t + ) , t ∈ [0, 24] 12 2 π B. y = 11 + 3 sin ( t + π) , t ∈ [0, 24] 6 π C. y = 11 + 3 sin t , t ∈ [0, 24] 6 π D. y = 11 + 3 sin t , t ∈ [0, 24] 12
3. 某城市一年中 12 个月的平均气温与月份的关系可近似地用三角函数 y = a + A cos
π (x − 6) ( 6
x = 1, 2, 3, ⋯ , 12 ) 来表示,已知 6 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最高,为 28∘ C , 12 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最
低,为 18∘ C ,则 10 月份的平均气温值为
B.[1, 7]
D.[0, 1] 和 [7, 12]
2π π π 弧度,从而经过 t 秒转了 = t 弧度. 12 6 6 1 √3 π 而 t = 0 时, 点 A ( , .经过 t 秒后点 A 的纵坐标为 ) ,则 ∠xOA = 2 2 3

高中数学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4.3 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习题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4

高中数学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4.3 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习题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4

(2)y=|tanx|=t-antxa,nx,x∈x[∈kπ(,kπkπ-+π2π,2 )kπ(]k(∈kZ∈)Z.).
可作出其图像(如图),由图像知函数 y=|tanx|的单调递减区 π
间 为 (k π - 2 , k π ](k∈Z) , 单 调 递 增 区 间 为 [k π , k π + π 2 )(k∈Z).
π 是[0,+∞);单调递增区间是[kπ,kπ+ 2 )(k∈Z);周期 T=
π.
课后巩固
1.函数
y=ta1nx(-π4
π <x< 4
)的值域是(
)
A.[-1,1]
B.(-∞,-1)∪(1,+∞)
C.(-∞,1]
D.[-1,+∞)
答案 B
2.函数 y=tanx+sinx-|tanx-sinx|在区间(π2 ,3π2 )内的图 像大致是( )
π
⇒kπ-
x≠kπ+ 2 (k∈Z)
2
<x<kπ+
3

π
π
∴定义域为(kπ- 2 ,kπ+ 3 )(k∈Z),值域为 R.
题型二 正切函数的奇偶性 例 2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y=tanx(-π4 ≤x<π4 ); (2)y=xtan2x+x4; (3)y=sinx+tanx.
【思路分析】 先分别求出各个函数的定义域,看是否关于原点
思考题 4 作出函数 y=tanx+|tanx|的图像,并求其定义 域、值域、单调区间及最小正周期.
【解析】 y=tanx+|tanx|= 2tanx,tanx≥0,且x≠kπ+π2 ,k∈Z. 0,tanx<0,且x≠kπ+π2 ,k∈Z.
其图像如图所示,
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5、(1) ;(2) ;(3) ;(4) .
6、(1) ;(2) ;(3) ;(4) ;(5) ;(6) .
7、(1) ;(2) .
习题1.3 A组(P29)
习题1.1 A组(P9)
1、(1)95°,第二象限;(2)80°,第一象限;
(3) ,第三象限;(4)300°,第四象限.
2、 .
3、(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7) , , ;
(8) , , .
说明:用集合表示法和符号语言写出与指定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并在给定范围内找出与指定的角终边相同的角.
新课程标准数学必修4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练习(P5)
1、锐角是第一象限角,第一象限角不一定是锐角;直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的角不一定是直角;钝角是第二象限角,第二象限角不一定是钝角.
2、三,三,五
说明:本题的目的是将终边相同的角的符号表示应用到其他周期性问题上.题目联系实际,把教科书中的除数360换成每个星期的天数7,利用了“同余”(这里余数是3)来确定 天后、 天前也是星期三,这样的练习不难,可以口答.
9、64°.10、14 cm..
习题1.1 B组(P10)
1、(1)略;(2)设扇子的圆心角为 ,由 .
可得 ,则 .
说明:本题是一个数学实践活动,题目对“美观的扇子”并没有给出标准,目的是让学生先去体验,然后再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大多数扇子之所以“美观”是因为基本都满足 (黄金分割比)的道理.
2、(1)时针转了 ,等于 弧度;分针转了 ,等于 弧度.
练习(P20)
4、(1)原式= ;(2)原式= .
5、(1)左边= ;
(2)左边= .
习题1.2 A组(P20)
1、(1) , , ;
(2) , , ;
(3) , , ;
(4) , , .
2、当 时, , , ;
当 时, , , .
3、(1) ;(2)15;(3) ;(4) .
4、(1)0;(2) ;(3) ;(4)0.
3、(1)第一象限角;(2)第四象限角;(3)第二象限角;(4)第三象限角.
4、(1)305°42′第四象限角;(2)35°8′第一象限角;(3)249°30′第三象限角.
5、(1) , , , ;
(2) , , , .
练习(P9)
1、(1) ;(2) ;(3) .
2、(1)15°;(2) ;(3)54°.
4、
象限
角度制
弧度制




5、(1) .说明:因为 ,所以 .
(2) .说明:因为 ,
所以
当 为奇数时, 是第三象限角;当 为偶数时, 是第一象限角.
6、不等于1弧度.这是因为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1弧度,而等于半径长的弦所对的弧比半径长.
7、(1) ;(2) ;(3) ;(4) .
8、(1) ;(2) ;(3) ;(4) .
5、(1) ;(2)2
6、(1)负;(2)负;(3)负;(4)正;(5)负;(6)负.
7、(1)正;(2)负;(3)负;(4)正.
8、(1)0.9659;(2)1;(3)0.7857;(4)1.045.
9、(1)先证如果角 为第二或第三象限角,那么 .
当角 为第二象限角时, , ,则 ;
当角 为第三象限角时, , ,则 ,
(2)设经过 min分针就与时针重合, 为两针重合的次数.
因为分针旋转的角速度为 (rad∕min)
时针旋转的角速度为 (rad∕min)
所以 ,即
因为时针旋转一天所需的时间为 (min)
所以 ,于是 .
故时针与分针一天内只会重合22次.
2、864°, , cm.
说明:通过齿轮的转动问题进一步地认识弧度的概念和弧长公式.当大齿轮转动一周时,小齿轮转动的角是 rad.
3、(1) ;(2) .
4、(1) ;(2) .
说明:体会同数值不同单位的角对应的三角函数值可能不同,并进一步认识两种单位制.注意在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之前,要先对计算器中角的模式进行设置.如求 之前,要将角模式设置为DEG(角度制);求 之前,要将角模式设置为RAD(弧度制).
5、 m.6、弧度数为1.2.
所以如果角 为第二或第三象限角,那么 .
再证如果 ,那么角 为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因为 ,所以 且 ,或 且 ,
当 且 时,角 为第二象限角;
当 且 时,角 为第三象限角;
所以如果 ,那么角 为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综上所述,原命题成立.
(其他小题同上,略)
10、
13、(1)左边= ;
(2)左边= ;
(3)左边= ;
(2)、(3)、(4)略.
3、225°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线的长分别为3.5cm,3.5cm,5cm;330°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线长分别为2.5cm,4.3cm,2.9cm,其中5,2.5是准确数,其余都是近似数(图略).
, , ;
, , .
4、三角函数线是三角函数的几何表示,它直观地刻画了三角函数的概念.与三角函数的定义结合起来,可以从数和形两方面认识三角函数的定义,并使得对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符号的变化规律、公式一等的理解容易了.
6、(1)①③或①⑤或③⑤;(2)①④或①⑥或④⑥;
(3)②④或②⑤或④⑤;(4)②③或②⑥或③⑥.
7、(1)0.8746;(2) ;(3)0.5;(4)1.
练习(P17)
1、终边在不同位置的角对应的三角函数值的情况,包括三角函数值的符号情况,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2、(1)如图所示:
(4)左边= .
习题1.2 B组(P22)
1、原式= .
2、原式= = .
∵ 为第,∴ .
4、又如 也是 的一个变形;
是 和 的变形;等等.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练习(P27)
1、(1) ;(2) ;(3) ;(4) .
2、(1) ;(2) ;(3) ;(4) .
3、(1) ;(2) .
由于大齿轮的转速为3 r∕s
所以小齿轮周上一点每1 s转过的弧长是 (cm)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练习(P15)
1、 , , .
2、 , , .
3、


90°
180°
270°
360°
角 的弧度数
0
0
1
0
0
1
0
0
1
0
不存在
0
不存在
0
4、当 为钝角时, 和 取负值.
5、(1)正;(2)负;(3)零;(4)负;(5)正;(6)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