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沙基与土力学的发展
土力学论文
太沙基土力学的精髓与缺陷作为土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卡尔·太沙基发表的著作总共达二百七十六件, 其中包括著书、论文和讨论等,他和他所提出的土力学基本原理以及各项研究成果所作出的贡献是极其重要并且不可替代的。
一、太沙基土力学的精髓1923年太沙基发表了渗透固结理论,第一次科学地研究土体的固结过程,同时提出了土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即有效应力原理。
1925年,他发表的世界上第一本土力学专著《建立在土的物理学基础的土力学》被公认为是进入现代土力学时代的标志。
随后发表的《理论土力学》和《实用土力学》(中译名)全面总结和发展了土力学的原理和应用经验,至今仍为工程界的重要参考文献。
太沙基在1943年出版的巨著《理论土力学(Theoretical SoilMechanics)》,论述了土力学的几个最基本的理论,如有效应力原理、固结理论、沉降计算、剪切强度、承载力理论,以及土压力与边坡稳定等。
其中的有效应力原理奠定了土力学的基础,是土力学成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1】太沙基提出的有效应力原理的基本概念,阐明了碎散颗粒材料与连续固体材料在应力--应变关系上的重大区别。
土的抗剪强度和土的变形是土力学中两大主要问题。
土是由固相、液相、气相组成的三相介质。
三相组成间的比例不同,土的性质具有明显差别。
正是因为土的三相介质组成,相对于一般连续介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土的强度问题和土的变形问题也就具有特殊性。
外荷载作用后,土中应力被土骨架和土中的水气共同承担,但是只有通过土颗粒传递的有效应力才会使土产生变形,具有抗剪强度。
而通过孔隙中的水气传递的孔隙压力对土的强度和变形没有贡献。
从试验中观察到在饱和土体中土的变形及强度与土体中的有效应力σ′密切相关,并建立了有效应力原理:σ =σ′+μ式中:σ为平面上法向总应力, kPa;σ′为平面上有效法向应力, kPa;μ为孔隙水压力, kPa。
有效应力原理阐明了碎散颗粒材料与连续固体材料在应力———应变关系上的重大区别,有效应力原理表示研究平面上的总应力、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当总应力保持不变时,孔隙水压力与有效应力可以相互转化,即:有效孔隙水压力减小等于有效应力的等量增加。
浅述土力学的历史与起源
浅述土力学的历史与起源摘要:土力学是平衡和土体的运动科学。
这里的土壤被理解为风化材料中的上层地球的地壳。
在这个地壳的非风化物质被表示为岩石,其力学是岩石力学学科。
大体土壤和岩石之间的差大约是在土壤中,可以挖一个沟,用简单的工具如铲、甚至用手。
它必须首先分裂重型设备,如凿、锤或一个机械钻孔装置。
关键词:土力学历史起源一、概述自然岩石风化过程是在太阳、风和雨的长期影响下,退化为石头。
这个过程是由激岩体通过在岩石小裂缝处水融化冻结继而压裂产生的。
那些在山区建立的粗糙石头在区域通过重力向下游输送时,经常与水一起在河流中流动。
由于内部摩擦导致石头的大小逐渐减小,使物料逐渐变细,最终形成砂砾、沙子和淤泥。
河流的材料可被沉积,最粗的材料具有最高的速度,但更精细的材料只有非常小的速度。
这意味着,砂砾会在一个上游找到河床,而更精细的材料沙子和淤泥则沉积在中下游。
荷兰位于莱茵河和默兹河的下游。
一般的土壤风化物质主要是沙子和粘土。
这种材料已经在更早的时候沉积,由河流形成三角形。
多精料也存在于海陆的洪水和河流。
沉淀的过程发生在世界上的许多领域,如在三角洲、尼罗河、印度河和中国的河流。
在荷兰,它已经走到了尽头,防止河流和大海的洪水通过建立堤防土地形成过程也因此被停止,但塌陷和缓慢的构造运动弥补陆地和海水水位上升的沉降,堤防河床逐步提高,使他们成为更重,会导致更多的岩石下沉。
但这个过程一定会永远继续下去。
人们使用土地生活并建立所有排序结构:房屋、道路、桥梁等等。
它是岩土工程师的任务,也是岩土工程师预测土壤的性质来作为这些人类活动的结果。
出现的问题是,例如,一条道路或一个结算自身重量和交通负荷作用下的铁路,一个挡土结构的安全性,一个码头岸壁或缘板桩墙,作用在隧道内的土压力或允许的载荷和建筑物地基的选定点。
对于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土力学应提供的基本知识。
二、土力学的历史土力学在20世纪初已经得到发展。
在许多国家对一些自然灾害的突然出现作出了性质分析,如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是对土壤性能错误分析的结果。
岩土牛人--太沙基
谢谢大家
•
太沙基集教学、研究和实践于一体,十分重 视工程实践对土力学发展的重大意义。土石坝工 程是他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他所发表的近300 种著作中,有许多是和水利工程有关的。他最后 的一篇文章就是介绍米逊(Misson)坝软土地基 的处理问题的。 • 由于学术和工程实践上的卓越成就,他获得 过9个名誉博士学位,受过多种奖励。他是唯一得 到过4次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最高奖——诺曼奖的 杰出学者。为了表彰他的功勋,美国土木工程师 学会还建立了太沙基奖及讲座。
• Richard Goodman在一本著作里对太沙基 的生平进行了总结,书名叫“The Engineer as Artist ” -艺术家般的工程师。 • 有岩土工程界另一个绝对国际大师和鼻祖Ralph Peck 对该书序言
• "尽管我对太沙基很了解,但真正完全欣赏他的个人自强 不息和天才是在看完Goodman写的传记手稿 - Goodman 抓住了这个人一生的精华“这个是 Ralph Peck在他第一 个完整评论性自传的序言 。如果土木工程是个游戏,太 沙基有权制定游戏规则,因为是他发明和创造了该领域的 根基。Karl Terzhaghi (1883-1963) 是这个世纪土木工程 师的鼻祖,并被誉为”土力学之父“。他一生致力于他建 立的原理,他的工作遍及共产党执政的苏联、纳粹德国、 美国和战后整个世界。太沙基因工程大师而被人熟知,但 他的个人和职业发展历程,均鲜为人知。本资料在阅读了 他的出版物、数百未出版的报告、成千的私人信函,和82 卷生前个人日记后汇编起来的。本文展示了太沙基本人也 挣扎于对很多大型工程现象的理解。通过他本人的言语, 我们一起探索友谊、冲突、羡慕、挫折和无数成功。太沙 基是个兴趣持久、言行一致和具有天赋的艺术家。在对他 一生的探索变成了一次历险,充满娱乐、启蒙和刺激,因 为他生命的大多数时光在两次战争间动荡的欧洲背景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的实践工 作,接触到大量的土力学问题。后期转入教学岗位,从事 土力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着手建立现代土力学。他先 后在麻省理工学院、维也纳高等工业学院和英国伦敦帝国 学院任教。最后长期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 • 太沙基在1936年的第1届到1957年的第4届国际土力 学及基础工程会议上连续被选为主席。1923年太沙基发表 了渗透固结理论,第一次科学地研究土体的固结过程,同 时提出了土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即有效应力原理。1925 年,他发表的世界上第一本土力学专著《建立在土的物理 学基础的土力学》被公认为是进入现代土力学时代的标志。 随后发表的《理论土力学》和《实用土力学》(中译名) 全面总结和发展了土力学的原理和应用经验,至今仍为工 程界的重要参考文献。
土力学的回顾、现状与展望
土力学的回顾1) 土力学学科的形成一般认为,土力学自太沙基在1925年发表《土力学原理》后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是,关于土的理论并非在l925年才有。
实际上,1925年以前,土力学的某些规律和理论已经被发现、创立和运用。
按太沙基的说法,土力学始于1776年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发表(比1925年早149年)。
此外,反映水在多孔介质中流动规律的达西定律、描述土体极限平衡状态的理论等等也都是土力学早期理论上成就的突出例子。
太沙基认为,就土力学原理来说,它是两门早已确立的工程学科分科——材料试验和应用力学的派生物。
可见土力学不仅来自自身的实践,而且也充分地借鉴了相关学科的成就。
不难看.在太沙基之前,人们对土实际上早已有相当的认识,提出了诸多关于土的理论和规律。
但当时这些理论和规律还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对土的认识也还仅仅是局部的或者是唯象的。
可以说当时土力学的发展还缺乏许多反映土的本质和真实面目的东西,因此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太沙基主要功绩之一,是他将当时已有的孤立的规律、原理或理论,按土的特性将它们联系和系统化起来,总结提出了土的3个特性,即“粘性”、“弹性”和“渗透性”,并且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邃的洞察力发展了土力学原理,拓宽了土力学领域,使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其中有几个重要的贡献是特别值得提出的。
首先他强调土的分类,并依据其物理力学性质将“粘土”和“砂土”区别开来。
他认识到“砂土”的强度属纯摩擦材料的强度,而“粘土”的强度则是其“粘性”所致。
虽然用现在的眼光看,这样的认识似乎太简单化,但它毕竟是从土本身特性出发的,不再是简单地借用别的学科的原理。
这样,土力学就具有了自己的个性;其次是建立了有效应力原理和一维固结微分方程。
如果说一维固结微分方程可能与太沙基曾作为热传导教授的经历有关,从而带有热传导方程的某些痕迹的话(诚然,这种借鉴别的学科成就来丰富本学科内容的做法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由道路之一),那么有效应力原理则完全是从土的本性出发,确切地反映了土的力学性状本质的。
太沙基与土力学
太沙基与土力学一、前言太沙基博士 (1883—— 1963) 逝世已经十几年了 , 回顾他在美国的三十一年研究生活 , 对于我们了解美国土力学发展历史是有益的。
我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 , 对创建土力学这一新领域的太沙基之前半生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 因此, 试图向大家介绍一下太沙基的生平 , 从侧面来看看他与土力学的关系。
二、太沙基的学生时代卡尔•太沙基,1883年10月2日出生于当时的奥国波希米亚地方首府布拉格即现今的捷克斯洛伐克首都—译者。
其父 ,是一位军人。
因为他生在军人世家, 所以, 曾希望少年的太沙基也能成为一名军人。
但在十四岁时,由于视力上的缺陷而未能加入海军,他就决心放弃做军人的念头,在格拉兹工业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学。
但是,他却把很多时间花费在地质学、哲学和天文学等与本专业不相关的一些课程上。
他喜欢登山,是一个有名的鲁莽汉,据说他在这个时期因决斗而造成的伤痕,一直残留到晚年。
他的学生时代似乎并不很平静,好象有很多苦恼,曾以“ 滥用学术自由”的罪名,几乎被学校开除学籍,幸而有位力学教授爱他具有独创精神和优异的文才,替他辩护,才免于开除,他终于在 1904 年毕业于格拉兹工业大学。
三、与土工技术结缘和失败他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已经认识到机械工程这门学问与他自己的性格不相符合,因此,在一年的义务兵生活之后,再次进入母校,主攻了一年地质学。
在这以后的三年间,他在奥地利建设公司充当工程现场负责人,从事土木工程的实际工作。
后来,他又在南斯拉夫参与电源开发计划,从事地质和水文调查工作,而他对工程现场的调查工作,尤其喜爱。
在编写地质报告期间,从朋友那里听说俄国圣•彼得堡即现在的列宁格勒因地基开挖而发生周围建筑物下沉的问题,施工感到很为难,太沙基便赶到那里,据说他仅用四个星期的时间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在从事各种土木建筑工程的过程中,太沙基痛感当时的基础工程技术明显地落后于钢筋混凝土技术他在 1912 年曾以钢筋混凝土方面的论文,获得母校的博士学位。
高等土力学-土力学学科的发展历史
2.1 1925之前 2.2 1925- 20世纪60年代 2.3 6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4 20世纪末-21世纪
1
2.1 1925之前-土的强度与渗透
1.土的强度: 边坡稳定、挡土墙稳定、承载力 摩尔-库伦强度准则 直剪仪及直剪试验
2.土中水的渗透: 堤坝、井 达西定律 渗透试验
44
图100 大型振动台实验室
45
图101 大型振动破坏试验
46
野外的人工降雨泥石流试验
壤土(loam)斜坡崩塌实验 1971年11月9日15:00人工降雨开始 11日15:00左右降雨量达500mm 陡坡中泥土突然以20-30m/s流出 斜坡崩塌,泥石流产生 推倒28米外的护栏 泥石流到达55米外的水池中央 31人被埋,15人死亡
库仑土压力法……
36
土的动力分析 经验公式法 土的动本构模型 液化理论与计算 Nhomakorabea37
2.4 20世纪末-21世纪 -从抽象的土转为 具体的土
1.土的本构关系研究方面的总体趋势:
从抽象的土转为具体的土: 原状土、非饱和土、特殊土。 从一般的条件转为具体的条件: 土的结构性、以及在卸 (减)载、循环加载、动荷载、小应变的性状等方面。 土的结构性研究:精典的土力学理论的对象可以说主要 是饱和重塑土。堤坝、填方挡工墙、冲填土的固结算问 题——地基、基坑开挖、地下工程等问题。 1996年沈珠江院士预料:土体结构性的数学模型——21 世纪土力学的核心问题。
14
改装式与 盒式真 三轴仪
图78 真三轴仪
15
图79 平面应变仪
16
图80 真三轴仪
17
图81方向剪切仪
图82 空心圆柱扭剪1仪8
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
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
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是土力学中一项重要的理论,它对于土体的力学性质及其变形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原理主要是基于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的分析,推导出了有效应力与总应力、孔隙水压力之间的关系式,从而为土体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最早由奥地利工程师卡尔·冯·太沙基在19世纪末提出。
他认为,土体内部存在着一种“孔隙水”,这种水会在土体受到外界荷载时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影响土体内部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进行土体稳定性分析时,必须考虑到孔隙水压力对于土体内部颗粒间接触状态的影响。
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中最核心的概念就是“有效应力”。
所谓有效应力是指在考虑到孔隙水压力作用下,实际上能够引起土体变形或破坏的那部分应力。
具体而言,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
因此,对于一个受到荷载的土体,其内部的有效应力分布情况可以通过测量孔隙水压力和总应力来计算得出。
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在土工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土壤工程中,通过太沙基原理可以计算出土壤内部的有效应力分布情况,从
而预测土体的变形和破坏行为;在地基工程中,太沙基原理被用来评估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在岩石力学中,太沙基原理则可用于分析岩体内部的裂隙变形及其对岩石强度的影响。
总之,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是土力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理论成果。
它通过对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之间关系的探究,为我们深入了解土体内部变形和破坏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土力学 太沙基渗透固结理论
有效应力原理
总应力已知 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时空分布
单面排水有效应力的 渗流固结的 过程取决于 土层的可压 缩性和渗透 性
2019/2/10 4
数学建模
孔隙体积的压缩=孔隙水的流出量
土 的 压 缩 定 律 σ′ 有效应力原理 达 西 定 律 μ
一维固结微分方程的建立
土力学第六讲
-----Terzaghi渗透固结理论
渗透固结的概念:
指由于外荷载作用,土体内产生超孔隙水力, 在水头差的作用下,土体内部发生渗流,导致土 中水排出,土体孔隙比降低,体积减小,发生固 结沉降。
注:超孔隙水压力与孔隙水压力的区别?
1、 太沙基的渗流固结理论
(1)基本假定 ①土层均匀且完全饱和; ②土颗粒与水不可压缩; ③变形是单向压缩(水的渗出和土层压缩是单向的); ④荷载均布且一次施加并在固结过程中保持不变—z = const; ⑤渗流符合达西定律且渗透系数保持不变; ⑥压缩系数a是常数。 (2)基本变量
2019/2/10
6
土力学发展简史
土力学是土的力学,是把土作为建筑材料(地基)进行研究的科学,是力学理论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目前在很多方面还处在半经验阶段,有些甚至经验占很重要的地位从20世纪20年代起,不少学者发表了许多理论和系统的著作。
1920年法国普兰特发表了地基滑动面的数学公式,1916年瑞典彼得森提出了计算边坡稳定性的圆弧滑动法。
而最具代表意义的是1925年美国太沙基(K.Terzaghi)首次发表了《土力学》一书。
这本著作比较系统地论述了若干重要的土力学问题,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应力原理,至此,土力学开始真正地形成独立学科。
从那时起,直到20世纪60年代,土力学的研究基本上是对原有理论与试验充实与完善。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计算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土力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土力学是研究土的物理性质以及在荷载作用下土体内部的应力变形和强度规律,从而解决工程中土体变形和稳定问题的一门学科。
土力学学科需研究和解决工程中的两大问题。
一是土体稳定问题,这就要研究土体中的应力和强度,例如地基的稳定、土坝的稳定等。
二是土体变形问题,即使土体具有足够的强度能保证自身稳定,然而土体的变形尤其是沉降(竖向变形)和不均匀沉降不应超过建筑物的允许值。
此外,需要指出的对于土工建筑物、水工建筑物地基,或其他挡土挡水结构,除了在荷载作用下土体要满足前述的稳定和变形要求外,还要研究渗流对土体变形和稳定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要掌握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培养基本技能。
在学完土力学课程之后应掌握土的物理性质研究方法;会计算土体应力,了解应力分布规律掌握土的渗流理论、压缩理论、固结理论及有效应力原理、应力历史的概念,能熟练的进行地基沉降和固结计算;掌握土的强度理论及其应用,进行土压力计算,土坡稳定验算,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结合理论学习要培养自己进行各种物理力学试验的技能,通过试验深化理论学习,理解和掌握确定计算参数的方法。
土力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土力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学科,研究土体的力学性质和行为规律,以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
本文将对土力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从国内角度来看,中国土力学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动,土力学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国内的研究中,重点关注的是土体的力学性质、岩土工程的变形与破坏机制、地基处理技术等领域。
中国土力学研究的突破包括开展大型试验研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提出了适用于岩土工程的应变软化模型等。
在国外方面,欧美地区是土力学研究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在欧洲,法国的土力学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法国土力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Terzaghi、Coop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经典的土力学理论,如有效应力原理、塑性流动理论等,为国际土力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美洲地区,美国是土力学研究的重要中心,美国土力学学会是全球最大的土力学学术机构之一。
美国的土力学研究主要关注于土壤力学、岩石力学、地基处理技术等方面,在地震工程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积累。
未来,土力学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随着工程越来越复杂化,土力学研究将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工程应用。
即使是传统土力学理论,也将推动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并且需要与现代建模和计算方法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和工程用地的不断扩张,土力学将更多地关注岩土界面行为、边坡稳定性、地基处理技术等方面,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其三,土力学在环境工程和能源工程中的应用将逐渐增多,例如在地下储气库、地热能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其中,土体的渗透特性、变形特性等将成为关键问题。
最后,土力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将更加密切,例如与计算力学、岩土动力学、岩土化学等学科的合作研究。
这有助于拓宽土力学的研究领域,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总之,土力学作为土木工程的重要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太沙基与土力学
,
于 荷 兰 的德 尔 福特 召 开 的 第一 届 国际应 用力学会议 上 宣 读 时
4
“
立 刻 引起 巨 大 的反 响 他 的老 师 付 希 海 莫 教 授 对 太 沙基 说
今天
,
才 是 你 在学 术界 的 诞 生 日 啊
,
热 烈地
,
祝贺 自 己 学生 的成 功
结在
!∃ %
。
这 时太沙基 已经 四 十 岁 说 来也 巧
。
开头 的 期 望那 么 大 付 出的艰苦劳动 那 么 多
,
,
,
现 在都 落 空 了
,
・
。
太 沙基 感 到十
%
这时
冯
・
,
第 一 次 世界 大 战 爆 发 了
) %
太沙 基 被征人 奥 利 陆 军航 空 试 验 所 与 冯 卡尔曼 7Γ ) 她
。
;
, +
Φ
,
8 %
米 赛斯 73
Φ
∃∋ & ∋ 8
共 同 度过两 年 的 军 队 生 活
朴
。
姜 敦超 译 自 日文 杂 志 《土 巴 基 磁 》
,
3
)
−
5
??
,
6 。 ? ? =, Α≅
,
5
5
张安 宇
、
黄永华校
。
第
期
太
,
沙
基
与
土
力
学
Β
在从 事 各种土 木建 筑工 程 的过 程 中 太 沙 基痛感 当 时 的 基 础 工 程 技术 明显地 落后 于 钢 筋 混 凝 土 技 术
7他 在
太沙基与土力学的发展
专题研讨---刘强强
现代土力学之父
太沙基K (Karl Terzaghi,1883~1963) 美籍奥地利土力学家, 现代土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被公认为现代土力学创始人。
太沙基的生平--求学探索时期
一、求学探索时期
卡尔· 太沙基(Karl Terzaghi)在格拉兹工业大学时期攻 读机械工程学。他逐渐认识到机械工程这门学问与自己 的性格不相符合。之后再次入校攻读了一年地质学,接 着从事了一系列的土木工程实际工作。 在从事各种土木建筑工程的过程中, 太沙基痛感当时 的基础工程技术明显地落后于钢筋混凝土技术,他认为 土的性状之所以不能准确地预测, 关键就在于不能明确地 掌握地质条件和工程上的问题, 认为将失败的工程实例与 地基的地质条件加以详细比较,就能够解决问题。
teaching us what and how to observe in the field.”ghi 理论(1923)
Biot静力固结理论(1941) Biot动力固结理论(1956)
Durcker 运动学理论(1952)
土力学的发展—现代土力学的基本问题
太沙基的生平—土力学普及时期
三、土力学普及时期
1925年,太沙基在麻省理工讲学,杂志上以“ 土力学原理 ” 为题连续发表文章,逐渐成为土木工程学中新领域的创始 人。但当时具有强烈的经验主义倾向的基础工程方面的技术 人员, 对于以物理学、胶体化学和微分方程式贯穿起来的土 力学, 抱有不信任感。1930年回国在维也纳工业大学任教, 1938年二战时,迁居美国。这一时期,太沙基的土力学逐渐 被人所认可。定居美国后,太沙基担任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建 设的顾问,在不断地工程实践中完善了他的理论。
太沙基对土力学的贡献
土力学学科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土力学学科发展的现状与展望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力学作为土木工程的重要学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土力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力学的发展历程土力学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土体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研究土体的力学性质,但是直到20世纪初,土力学才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20世纪初,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对土力学进行深入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
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广泛,土力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土力学的现状1.基础理论体系日益完善近年来,土力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得到了日益完善。
土体力学、土体动力学、土体流变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使得土力学的基础理论更加系统和完善。
2.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土力学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计算机模拟分析、数值计算、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使得土力学的研究更加精确和科学。
3.工程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土力学的工程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基工程、岩土工程、隧道工程等领域对土力学的需求越来越大。
土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三、土力学的未来发展趋势1.基础理论的深化和完善未来,土力学的基础理论还将继续深化和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理论、新方法将不断涌现,为土力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和准确的理论基础。
2.多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土力学将会和其他学科进行更加深入的交叉。
例如,土地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都需要土力学的支持和帮助。
在这些领域,土力学需要和其他学科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同推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3.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未来,智能化技术将会在土力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智能化监测系统、智能化设计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将会使得土力学的研究和应用更加精确和准确。
总之,土力学作为土木工程的重要分支,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土力学太沙基渗透固结理论
土力学第六讲
-----Terzaghi渗透固结理论
渗透固结的概念:
指由于外荷载作用,土体内产生超孔隙水力, 在水头差的作用下,土体内部发生渗流,导致土 中水排出,土体孔隙比降低,体积减小,发生固 结沉降。
注:超孔隙水压力与孔隙水压力的区别?
1、 太沙基的渗流固结理论
(1)基本假定 ①土层均匀且完全饱和; ②土颗粒与水不可压缩; ③变形是单向压缩(水的渗出和土层压缩是单向的); ④荷载均布且一次施加并在固结过程中保持不变—z = const; ⑤渗流符合达西定律且渗透系数保持不变; ⑥压缩系数a是常数。 (2)基本变量
有效应力原理
总应力已知 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时空分布
单面排水有效应力的时空分布
土层超静孔 压是z和t的 函数, 渗流固结的 过程取决于 土层的可压 缩性和渗透 性
01.04.2019 4
数学建模
孔隙体积的压缩=孔隙水的流出量
土 的 压 缩 定 律 σ′ 有效应力原理 达 西 定 律 μ
一维固结微分方程的建立Fra bibliotek01.04.2019
6
[精品]土力学发展简史
[精品]土力学发展简史概述:土力学是研究土体的应力、变形、渗流、及长期稳定的一门学科。
那么什么是土呢?首先在自然界中,地壳表面分布有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
而我们生活在岩石圈之上(广义的岩石圈包括基岩及其覆盖土),岩石是一种或者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岩石经过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以及剥蚀、搬运、沉积作用等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生成各类沉积物就是土。
如果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土中的固体颗粒是岩石风化后的碎屑物质,简称土粒。
土粒集合体构成土的骨架,骨架中存在孔隙,他们会被水和空气占据。
因此微观来看,土是由土粒(固相)、土中水(液相)、土中气(气相)组成的三相物质。
总的来说,土的种类繁多,工程性质十分复杂,由于土的力学性质的复杂性,对土的本构模型(即土的压力——变形——强度——时间模型)的研究以及计算参数的测定,均远落后于计算机的发展;而且计算参数的选择不当所引起的误差,远大于计算方法本身的精确范围。
因此,对土的基本力学性质的研究和对土的本构模型与计算方法的验证,是土力学的两大重要研究课题。
发展简史:18世纪产业革命过后,城市建设、水利工程、道路桥梁的兴建,推动了土力学的发展。
1773年法国的库伦创立了土的抗剪强度的库伦理论和土压力理论;1857年英国的朗肯又提出一种土压力理论;1885年法国的布辛奈斯克求得半无限空间弹性体,在竖向集中力作用下,全部6个应力分量和3个变形的理论解;1922年瑞典的费伦纽斯为解决铁路滑坡,完善了土坡稳定分析圆弧法;1925年美国土力学家太沙基发表第一部土力学专著,使土力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近30年来的重要进展:随着科技与实践的不断发展,现代土力学在这些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1. 线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的深入研究和大量应用;2. 损伤力学模型的引入与结构性模型的初步研究;3. 非饱和土固结理论的研究;4. 砂土液化理论的研究;5. 剪切带理论与渐进破损问题的研究;6. 土的细观力学研究。
岩土工程的具体发展阶段
岩土工程的具体发展阶段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了解岩土工程的具体发展阶段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岩土工程在建设工程上的应用,更好的使岩土工程走向未来。
如今岩土工程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知识,由此可见岩土工程的发展历史之长、发展成就之深。
首先,石器时代是岩土工程发展的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原始人民仅仅利用石、土、木等简单的自然资源进行生活。
在群居的生活当中,对石器的利用以及土木的房屋修建,就算是岩土工程的第一次开发。
然而,这种对岩土与土体的第一次利用,就说明了自人类发展的开始岩土工程就与我们人类生活已经息息相关了。
其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岩土工程开始迈向现代化发展,也就是岩土工程施工发展的第二阶段。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随着动力革命化的转变为岩土工程提供动力,形成大机械化操作提供了条件。
所以,岩土工程施工也从手工操作的阶段转变为机械化操作、施工的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岩土工程施工的转变为人们现代化以及施工技术创新拉开了新的篇章。
再次,岩土工程的第三阶段就是以1925年太沙基发表的《土力学》为标志。
《土力学》的发表就对完善了岩土工程的土力学的理论基础,完善了土力学的发展理论,促进了相关学科的科学进步,并在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推动了世界各地经济总体的发展,也为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最后,也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带来了岩土工程向第四阶段的转变。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新科学、新兴产业、知识经济、计算机发展为代表的高科技技术革命。
正源于这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开展,就使岩土工程实现了科学性的突破,并不断彰显了岩土工程在整体建设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利用。
西交大本科《土力学》习题答案
绪论习题(1)土力学最早起源于18世纪,库仑、达西、朗肯等一些科学家先后提出一些理论,这些早期的经典理论奠定了土力学的基础。
进入20世纪后,土力学的研究又陆续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太沙基在1925年出版了最早系统论述土力学体系的经典著作《土力学》,这也是土力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20世纪60年代以来,基础理论的完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及现代化检测手段的引入,使得土力学学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土木、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土力学学科的发展也与之相适应。
(2)在学习土力学课程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①土与金属、混凝土等人工材料不同。
②土力学与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研究的对象不同。
③土力学与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学习方法不同。
第1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习题(1)在工程中,可以综合利用累计曲线确定出的不均匀系数C u和曲率系数C c判定土的级配优劣;颗粒级配累计曲线的斜率大小可以反应出土中某粒径范围内土粒的含量。
颗粒级配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土的某些性质。
(2)土的三相比例指标有:土粒比重、土的含水量、土的密度、土的干密度、饱和密度和浮重度、土的孔隙比和孔隙率、土的饱和度。
可有实验直接测定的指标及其测定方法:①土粒比重:比重瓶法②土的含水量:烘干法或酒精燃烧法③土的密度:具有粘聚力的土体的密度一般用环刀法;散粒状的土体的密度一般用灌砂法或灌水法。
(3)以孔隙比为标准来确定粗粒土的密实度,优点是简单方便,而且对同一种土,孔隙比小的一定较密实;缺点是没有考虑土粒级配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不同级配的砂土即使孔隙比相同,所处的松密状态也会不同。
相对密实度是无粘性土密实度的指标,它对土木构筑物和地基的稳定性,特别是对抗震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应该指出,在实验室中测得各种土理论上的最大孔隙比e max和最小孔隙比e min是非常困难的。
(4)塑性指数:是指液限和塑限的差值(省去%符号),即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
塑性指数越大,土处于可塑性状态的含水量范围也越大。
土力学理论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土力学理论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推进,土力学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无论是在理论领域还是具体实践中都有所应用。
以自身对土力学理论的理解,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土力学理论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为土力学理论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标签:土力学理论;发展历程;挑战0 前言土力学是一种运用到工程力学当中的理论及方法,是探索土体力学性质的基础性学科。
在高中阶段,对土力学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理力学特性的研究中,进而引申出对土力学发展的探索,同时在高中阶段并不要求掌握土力学的本质内涵,只需夯实基础。
结合相关资料,下面进行具体分析:1 土力学理论的发展土力学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探究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早期阶段。
古时候人们运用压实土料的方法进行堤坝的修筑,用以维护生存环境,并且广泛运用夯实土基兴建各种类别的工程,上述行为属于一种基本的土力学应用范畴。
当然,在那一时期并未形成土力学的相关理论,理论的形成是在1776年库伦土压力理论的提出,进而使得土力学理论得以形成与发展。
1856年英国科学家达西发表了著名的达西渗透定律,1857年英国科学家提出朗肯土压力理论,这些理论的出现,促使近代土力学走向成熟与完善。
土力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25年,太沙基提出有效应力原理及渗透固结的基础理论。
两个理论的相互支撑及作用,最终使得土力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自1950年之后,随着研究体系逐渐走向成熟,土力学的基本性质、测试手段、计算方法及技术以及加固方式等多项内容,取得良好的成绩。
在1980年,土力学开创了新的分支,包括计算土力学、海洋土力学等等。
按照阶段性的划分,土力学自出现起,共分为两个基础性的阶段:第一阶段(1925年-1960年):近代土力学阶段[1]。
在这一阶段的形成时期,土力学的发展主要是以太沙基的研究为根本导向,并将其作为基础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也局限在这一主体研究成果之上。
研究理论的不健全,土体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很多问题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未形成全方位的体系,理论研究局限性显著。
土力学发展概况
土力学发展概况
土力学发展概况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度现代化,土力学在工程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人类对土力学的研究也更加的深入。
本文通过回顾土力学发展历程,分析当前土力学研究的缺陷,包括土力学经典理论的局限性,非饱和土力学研究的缺陷性,动荷载作用下土体研究的不成熟性。
最后结合土力学研究的缺陷,对今后土力学的发展提出预测。
关键词:饱和土非饱和土动荷载
土力学是运用工程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土体力学性质的学科[1]。
它在实际工程如地基、挡土墙、土工建筑物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研究土力学,对我们从事土木工程活动的人士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土力学发展历史,分析当前土力学研究缺陷,预测土力学未来的发展。
1 土力学的发展历程
土力学历史悠久,起源于人类生产生活所积累的经验,古时候人们用压实土料修筑堤坝防洪,用夯实土基兴修各类工程等均属于土力学的范畴。
近代土力学的发展开始于1776年库仑土压力理论的提出[1]。
此后,1856年法国科学家达西发表了著名的达西渗透定律,1857年英国科学家郎肯发表了郎肯土压力理论,这些理论促进了近代土力学的发展。
1925年太沙基提出了有效应力原理及渗透固结理论,从此土力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950年后人类在土的基本性质、测试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沙基的生平—土力学诞生时期
二、现代土力学诞生时期
1916-1925年,太沙基在土耳其任教,这段时期也是诞 生现代土力学的时期。他做了系统的研究工作,给工程 地质方面的土, 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并得出需要进行定 量测定的结论,并制作了大量实验装置。1921年, 他根据 粘土试验成果, 发现了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发表了《土力学》一书。
三个理论 一个 模型
逐渐破坏 液体破坏 非饱和土 本构模型 理论 理论 固结理论
土力学的发展—从古典土力学到现代土力学
古典土力学 本构模型 固结理论 破坏理论
线弹性多孔介质 刚塑性介质 Terzaghi、 Biot两相 饱和土固结理论
现代土力学
Duncan、剑桥模型 等非线性本构 Fredlund等三相非饱 和土固结理论 软化材料逐渐破坏理论
土体极限平衡理论
液化破坏理论
土力学的发展—从古典土力学到现代土力学
本构模型
结构性模型 线弹性模型
刚塑性模型 非线性-弹塑性模型
土力学的发展—从古典土力学到现代土力学
固结理论
固体骨架 土中水 土中气体
饱和土
非饱和土
土力学的发展—从古典土力学到现代土力学
固结理论
饱和土固结理论是以土体连续变形的为基本假设。对于非饱和 土,气体具有很高压缩性,同时,部分气体溶解于水中,很难满 足严格的连续条件。 非饱和土的渗透性包括透气性和透水性,渗透性与非饱和土的 基质吸力和含水量密切相关。 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参量和有效应力原理的适用性较窄,有效 应力公式中含有与基质吸力有关的参量不易确定。 非饱和土的水气接触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界面,Fredlund称 之为第四相。
太沙基的土力学—从理论到实践
太沙基一直秉持着土力学是服务于工程实践的理论, 他反对为了研究而研究。他曾经这样说过“ ” “Unfortunately, soils are made by nature and not by man, and the products of nature are always complex…. Its properties change from point to point while our knowledge of its properties are limited to those few spots at which the samples have been collected. In soil mechanics the accuracy of computed results never exceeds that of a crude estimate, and the principal function of theory consists in teaching us what and how to observe in the field.”
太沙基对土力学的贡献
在太沙基所处的时代,他是一位土力学这一新 领域的创始人,是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土力学的普 及与发展,并保持领导者地位的人。他使土力学从工 程经验发展成理论研究。 “
。”----吉见吉昭(日)
土力学的发展—从古典土力学到现代土力学
破坏理论
逐渐破坏理论 应变软化材料在遭受多次的加载和卸载和卸载之后,进一步 变形所需的应力变小,发生应变软化现象,逐渐破坏。 液化破坏理论
松软土体受到力学扰动时体积收缩.如果土体是饱和的, 且内 部的孔隙水无法排出, 就引起内压升高。当内压升高到等于 围压, 土体就完全失去强度, 达到液化状态
土力学的发展—古典土力学的基本问题
古典土力学
两个理论
Terzaghi 理论(1923)
Biot静力固结理论(1941) Biot动力固结理论(1956)
一个原理 有效应力 原理
饱和土固 结理论
Durcker 运动学理论(1952)
土体极限 平衡理论
土力学的发展—现代土力学的基本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代土力学
太沙基的生平—土力学普及时期
三、土力学普及时期
1925年,太沙基在麻省理工讲学,杂志上以“ 土力学原理 ” 为题连续发表文章,逐渐成为土木工程学中新领域的创始 人。但当时具有强烈的经验主义倾向的基础工程方面的技术 人员, 对于以物理学、胶体化学和微分方程式贯穿起来的土 力学, 抱有不信任感。1930年回国在维也纳工业大学任教, 1938年二战时,迁居美国。这一时期,太沙基的土力学逐渐 被人所认可。定居美国后,太沙基担任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建 设的顾问,在不断地工程实践中完善了他的理论。
太沙基与土力学的发展
专题研讨---刘强强
现代土力学之父
太沙基K (Karl Terzaghi,1883~1963) 美籍奥地利土力学家, 现代土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被公认为现代土力学创始人。
太沙基的生平--求学探索时期
一、求学探索时期
卡尔· 太沙基(Karl Terzaghi)在格拉兹工业大学时期攻 读机械工程学。他逐渐认识到机械工程这门学问与自己 的性格不相符合。之后再次入校攻读了一年 ,接 着从事了一系列的土木工程实际工作。 在从事各种土木建筑工程的过程中, 太沙基痛感当时 的基础工程技术明显地落后于钢筋混凝土技术,他认为 土的性状之所以不能准确地预测, 关键就在于不能明确地 掌握地质条件和工程上的问题, 认为将失败的工程实例与 地基的地质条件加以详细比较,就能够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