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散文词句理解、赏析题解析

合集下载

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详解(附试卷)(古诗文都有译文)

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详解(附试卷)(古诗文都有译文)

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详解(附试卷)(《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错位之思》的阅读理解的答案及解析(调整在答卷最后)。

《从军行》的译文、阅读理解的答案及解析,《周鼎传》、《心源亭记》的译文、阅读理解的答案及解析。

解析有题型分析、答案、解题思路等。

修正版)一积累应用(10分)1.填空题(5分)(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1分)(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2分)(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2分)(第一、二题名句默写要突破易写错的字。

①要精准记忆突破生僻难写字。

②知音识义关注同音异义词和同义异形词。

③理解性记忆要区分具体环境。

⑤留意语句出处:看清出处。

第三小题情景默写的解题方略---揣摩提示的情境,紧扣关键词。

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句子意蕴。

理解性记忆②揣摩提示语言,准确理解情境—-“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③扣关键词语,选择恰当语句。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各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

(2分)A.老吴七十学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沈教授为人真挚,安然奉教数十年,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的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A.朋友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祝贺七十学画开画展的友人,是在赞美他“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积极进取”,用得恰当。

B.“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的人,用不着自我宣传,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赞美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用得好。

C.“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意思“用自己模模糊楜的认识,想要使别人明白”,这用在老师备课时对自己的告诫很恰当。

2018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散文阅读 理解内容及词句鉴赏作品形象 含解析

2018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散文阅读 理解内容及词句鉴赏作品形象 含解析

理解内容及词句,鉴赏作品形象(时间:45分钟分值: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与一块土地的对视陈丹玲①我站在风里对着它观望。

那是一块棱角分明的土地。

父亲耕种的土地,葱绿、翠绿、碧绿、墨绿,深深浅浅,顺着汗流的姿势曲伸、铺展。

庄稼们过分自由和幸福,因此过分繁荣,留住了风和时光,轻轻摇晃。

②天高气爽的日子,父亲在向阳的坡地里挖红苕,双臂一抡,锄头吃进土里,再使动一掀,几块红苕裹在泥块里忽闪着面孔。

父亲丢开锄头,弯腰,双手掰开泥块,取出红苕,像给大地接生,幸福得快要哭出来,而风挟着鸟影在夕阳中归巢于身旁的那片树林。

③我对红苕的美好记忆来源于由红苕提炼而成的硬实金黄却香甜无比的麻糖。

每场赶集,父亲都会带回来一块。

避开弟妹,一个人到村口的田坎上手搭凉棚翘首等父亲归来,是我儿时最得意的狡猾。

由于卖乖而分得一块最大的麻糖,我会在那晚为自己的狡猾偷着乐得睡不着觉。

④祖父的牙齿快掉光了,他把麻糖装进瓷碗里放到饭面上蒸成糖水,像饮酒一样有滋有味地抿。

这种吃法着实让我在七八岁时羡慕了很久。

麻糖多时,我会大块大块痛快地嚼咬。

麻糖少时,我就舍不得地含着,让甜水流进咽喉,不咽,坚持到最后,再咕咚下去,就甜进心里。

在同村伙伴面前,我让麻糖在牙齿间冲撞,左而右,右而左,声音震耳,咣当如擂响一面锣,炫耀旁若无人。

麻糖鼓在腮边时,少说话,嘴角漏风会把糖水漏下去,赶快“咝咝”抽气就能收回。

麻糖吃多了,我的龋齿在七八岁的光景甜掉了。

有一颗滑进肚里,嘴角淌出血来,我一整天都恐慌..却假装沉默。

晚上,忍了一天的泪水恣肆流淌在枕边。

不知不觉我梦见一条菜花蛇在草丛中偷偷地笑,也在蜕皮,不出半点声音。

我的泪水在梦中风干,而曾想复仇的目光在后来的成长岁月中被许多个温馨的月夜溶解。

⑤父亲开始挖井存储红苕。

白天黑夜地蹲在井底,我们吊土时顺便吊下去食物。

父亲有事了从底下喊一句话,瓮声瓮气的回声从井口冒出来,却变了调。

我们把头探进去回应一声,听见声音落到井底。

2018年语文真题及解析_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

2018年语文真题及解析_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

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

2018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解析)及分析.docx

2018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解析)及分析.docx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或。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大体看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6)(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

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一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的强调空间公共性或片面的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人,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2018年高考试题真题——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Ⅰ(1)) Word版含详细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试题真题——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Ⅰ(1)) Word版含详细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试题真题——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Ⅰ(1)) Word版含详细答案解析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请考生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2.选择题请用铅笔将正确答案涂黑,如需更改,请先用橡皮擦干净。

3.非选择题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要在试卷上作答。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涌现出一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形成了思想史上的奇观。

狭义上,诸子之学仅限于先秦时代;广义上,诸子之学则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历程,至今仍未结束。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作为现代诸子之学,也应该具备这些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经典作品进行实证性研究,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

这方面的研究不仅需要回顾、反思历史上的思想家所说的内容,还需要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为当今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和诸子之学的关系来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

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中西思想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思想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思想的交融,从更深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现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和西方思想传统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世界文化的发展以这两者的互动为前提。

这种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创造性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获得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形态。

___女士是一位瘦秀成熟的女性,身上散发着文人气质和军人风度。

她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进行,那里的钟声传得很远,给她留下了清晰的回忆。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全国1卷(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散文阅读附答案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散文阅读附答案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散文阅读附答案(一 )(2018·浙江卷·T10~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汴京的星河叶文玲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

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

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着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

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

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

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地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

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盛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

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

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

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珠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精选版2018高考语文散文词句理解、赏析题

精选版2018高考语文散文词句理解、赏析题

考点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
考点解读
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它通常指这 几种语句:含蓄句、技巧句、结构复杂句、文眼句、行文思路句等。理 解句子时要从表层意义、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句 外意义(言外之意)等角度理解。
知识储备
文中“重要句子”的类型通常有: 1.起始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的作用; 2.主旨句,揭示文章中心; 3.衔接句,有承上启下作用; 4.深化句,有画龙点睛和深化、升华主题的作用; 5.警示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 6.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寄托了深刻的寓意; 7.情感句,凝聚了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扬抑; 8.引用句,在文中引用名言名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涵; 9.总结句,总结概括,或留有余地,或饱蘸笔墨抒情。 此外,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祖屋深藏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担心“她”被侵蚀或变质;祖屋 曾是“我”的整个世界,“她”陪伴着“我”长大。 B.“一个枝条编成的柴扉”“石头砌垒的底层墙”“厚厚的黄草拍成的 蓑衣似的草屋脊”,写出了祖屋的简朴、雅致与厚重。 C.文中写祖屋里的八仙桌及发生在它周围的生活片段,点明“爷爷”在 祖屋中的中心地位,表现了“我”家的和乐融洽。 D.祖屋里的“土炉子”是“我”记忆中最温暖的地方,它既可取暖又可 烙饼,用它烙的煎饼,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E.文章生动描绘了祖屋形象,突出“她”的可亲可爱,借此强调“她”是 “我”的精神支柱,“她”的倒塌令“我”失魂落魄。
解析:BE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B项,对祖屋的描 写旨在突出其衰朽与破败,而非“雅致”“厚重”;E项,强调“她”是 “我”的精神支柱,“她”的倒塌令“我”失魂落魄,属于出题人的过度 推断,作者并没有此情感和思想的表露。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doc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doc

2018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12分)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垣一段古潭般的河湾。

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

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

夹岸竹树环合,上面是翠盖蓊郁,中间的虬藤柔曼,纠挽披拂。

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画出流水的来。

一棵倔强的老柳树,偃卧在河面,的枝叶梢头,兀立着一只鹭鸶,侧头睥睨着岸边的林子。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D A.悄(qiāo)无声息盘垣(huán)澄澈(chè)B.蓊(wēng)郁虬(qiú)藤柔曼(màn)C.披拂(fú)参差(cī)倔拗(ào)D.偃(yǎn)卧兀(wù)立睥(pì)睨(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B A.深邃蜿蜒荒疏B.幽邃蜿蜒稀疏C.深邃曲折稀疏D.幽邃曲折荒疏【考点】88:语段综合考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字形以及词语的辨析,作答时针对不同的题型,仔细作答。

【解答】(1)A.“悄无声息”的“悄”应读作“qiǎo”;“盘垣”的“垣”的应为“桓”;B.“蓊郁”的“蓊”应读作“wěng”;C.“倔拗”的“拗”应读作“niù”;D.正确。

故选:D。

(2)深邃:深远;深奥;深沉。

幽邃:幽深。

注意前文修饰语“古潭般”,选用“幽邃”更恰当,突出“幽”,和“古潭”吻合;蜿蜒:比喻(山脉、河流、道路等)曲折延伸。

曲折:弯曲。

“蜿蜒”具有动作性,可以作动词,语境中有“来”,最补语,一般位于动词后,而且选用“蜿蜒”更形象生动。

荒疏:(学业、技术)因平时缺乏练习而生疏。

稀疏:(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这里形容“枝叶梢头”的少,选用“稀疏”。

答案:(1)D(2)B【点评】近义词辨析题,属于表达运用,能力层级E,做这类题目关键是要辨析近义词的含义,然后结合词语的使用方法,根据具体语句的语言环境做题,切忌望文生义选出错误的答案。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散文阅读附答案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散文阅读附答案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散文阅读附答案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散文阅读附答案一)(2018·浙江卷·T10~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汴京的星河XXX小时候,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和天真的梦。

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

XXX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着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

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XXX,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

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

虽然这些想法有些傻,但我从不认为它们可笑,反而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也许正是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看来,却总要兴奋地大喊大叫。

现在,我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

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盛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

在XXX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

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

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珠钗满头XXX曳地的“女娇娃”?再说那人。

高考全国乙卷:《语文》2018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高考全国乙卷:《语文》2018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高考精品文档高考全国乙卷语文科目·2018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同卷省份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蒙古、山西吉林、宁夏、新疆、黑龙江高考全国乙卷:2018年《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话、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即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想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

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含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含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含解析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

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

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

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研究。

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

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

“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

”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

当然,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关注的,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答案】A解析】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络绎不绝”。

该词的正确用法是“络绎不断”,表示人或事物不间断地接续前来。

文章已经修正,以下是修改后的文章:出版社除了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播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还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做线上活动。

这是图书营销中的必选项之一。

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可以优化治理,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

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办事流程的全面再造,使得办事程序能够删繁就简。

观众跟随着这档浸润理想情怀的节目,回顾科学技术的研发过程,感知科学家的创造力,把握时代的脉搏,激发前进的动力。

这档节目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该研究团队揭示了用化学方法制备干细胞的科学原理。

他们开发了简单、高效制备干细胞的新技术,为优化制备途径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和解决方案。

我是一个人类,因为我能思考。

”这是XXX的名言。

人类因为有思维,才能创造出文明和科技,改变了世界。

思维的本质是推理,是对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断和判断,从而得出结论。

然而,人类的思维也有局限性,比如受到文化、教育、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偏见和错误的推断。

2018浙江高考语文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8浙江高考语文真题与答案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从懵( měng)懂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成熟的中年,最后步人两鬓( bìng)斑白的老年:有序变化是生命亘古不变的主题。

B.虽然语言系统有自我净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分层过滤,淘尽渣滓(zǐ),淬(cuì)炼真金,但是当下网络语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仍不容小觑。

C. 江上一个个漩涡,似乎在仰首倾听清晨雁鸣;那些雉堞(di é)、战车,均已废驰;鸟鸣声穿过山风烟霭,落满了山峦;遍野麦浪,渐成燎( li áo)原之势。

D.对于那些枉顾道德与法律铤而走险的电商平台,有关部门必须给予相应的惩( chěng)罚,否则难以制止种种薅( hào)顾客羊毛的恶劣行为。

【答案】 B【解析】A 项“鬓”应读作( bìn),故 A 项错误 ; C项“废驰”改为“废弛”,故 C项错误;D项“枉顾”改为“罔顾”,故 D项错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 5 分)在第 55 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

【甲】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

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

【乙】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学习。

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

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

【丙】“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 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

当然,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2018年全国高考III卷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高考III卷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高考III卷语文试卷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

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

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

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六类题型全解析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六类题型全解析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六类题型全解析散文阅读六类题型要点概括题【事件、角度、阶段、特点】结构思路题【开头、中间(过渡、插叙、引用)、结尾、详略安排】词句分析题【词语含义分析、句子含义分析、语言特色赏析】形象分析题【概括特点、分析描写方法和作用、设置目的】艺术技巧题【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主旨分析题【议论句、抒情句、总结句】例文呈现水银花开的夜晚迟子建猫冬让北方人筋骨疲弱,所以当积雪消融,埋藏在雪下的枯草出狱似的,瑟瑟缩缩地出现在阳光下时,人们以为摸到春天的触角了,奔向户外的漫步者不在少数。

寒风虽是强弩之末,但威力尚存,我不幸被击中,有一日傍晚从江畔回来,咳嗽流涕,身上阵阵发冷。

我便取放在玄关托盘上的体温计,想看看自己是否发烧。

我取体温计的时候,不慎将外壳的护帽朝下,这一竖不要紧,由于对接处咬合不严,护帽叛徒似的落地而逃,将体温计彻底出卖了,它随之坠落,摔成两截。

它这一跌,我家的黑夜亮了。

从玻璃管内径流溢而出的水银,魔术般地分裂成大大小小的珍珠状颗粒,像一带雪山巍峨地屹立在我面前。

我先是拿来一块抹布擦拭,以为它们会像水滴一样,迅速被吸附,①岂料它们欢欣鼓舞地一分二、二分三、三分四地遍撒银珠,泻地水银非但未少,反而如满天繁星,在白桦木地板上,朝我眨眼。

它们近在咫尺,却仿佛远在天边,不可征服。

我少时数理化不灵光,对水银的了解,竟来自当时广为流传的一本小人书《一块银元》,主要情节围绕一块银元展开,写了穷人的苦,地主的恶,其中最让人惊悚的情节,是一个地主婆死了,她的儿子竟让一对童男童女为他老娘殉葬。

他们给童男童女灌注了水银。

故事浓墨重彩的是那个身世凄惨的童女,在出殡的行列中,她端坐在莲花上,手持一盏纱灯,双目圆睁,虽死犹生。

她的亲人在路旁声声唤她,可她无法应答了。

那个画面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浓重的阴影,恨地主,也恨水银。

水银是毒蛇,它要了如花似玉的姑娘的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水银制品,除非是在镇卫生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
考点解读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
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
临时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三 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修辞义(修辞型、指代型、筛选概括型)。
知识储备
“重要词语(含短语)”一般指: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考点索引】 考点 理解文 中重要 词语的 含义 题源 2015年天津 卷《云和梯田》 设问方式 文章最后一段,“梯田”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谈 谈你对该段的理解。(6分)
2015年重庆卷 怎样理解文中用“十分醒目”和“海市蜃楼”这 《甘森的西红柿》 两个词语来描述甘森?(2分)
几种语句:含蓄句、技巧句、结构复杂句、文眼句、行文思路句等。理
解句子时要从表层意义、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句 外意义(言外之意)等角度理解。
知识储备
文中“重要句子”的类型通常有:
1.起始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的作用; 2.主旨句,揭示文章中心; 3.衔接句,有承上启下作用; 4.深化句,有画龙点睛和深化、升华主题的作用; 5.警示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 6.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寄托了深刻的寓意; 7.情感句,凝聚了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扬抑; 8.引用句,在文中引用名言名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涵; 9.总结句,总结概括,或留有余地,或饱蘸笔墨抒情。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 4.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联结作用的词语(代词); 5.表明比喻、借代、反语等的特殊词语; 6.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 词语在备用状态时的意义叫“基本意义”,即词语本身的字面义,而当词语 进入语境后,它的意义就是动态的、变化了的,往往含有某种特殊意义,即语 境义。与一词多义不同,语境义是不固定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其意义
2.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5分)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义。从整个句子看,粮食被“篡 改”,是综述粮食在当下的际遇,从后文中寻找呼应的段落,可将答题区 间定在第9段和第10段。首先把与这个词语内容有关的句子或词语画出 来,再适当地归纳,分点作答。 答案:①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 无感情,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②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 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 怀有敬意。
就不存在。这种含义与词的基本义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与基本义不同。高考
文学作品阅读在考查本考点时侧重考查语境义。
1.(原创)下列关于文本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第一段以人们日常见面的问候语开篇,既亲切自然,又很巧妙地引出粮 食的话题,突出粮食的重要性。 B.那些植物以不同的方式吸收阳光,来到我们的餐桌上,把阳光的生命转 化成我们的生命,成为我们必需的粮食。 C.文中“养猪送猪”的情节,综合运用了动作、心理、语言等描写手法, 细腻逼真,生动形象,表现了爷爷奶奶对猪的深厚感情。 D.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粮食与人的血肉联系,表达了应珍爱粮 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 E.文中详写大机器时代对猪牛的屠宰和农作物生产中使用化肥和农药,是 为了说明人类的暴力、贪婪与凶恶。 解析:BE B项,除了植物还有动物。E项,目的是为了说明大机器时代人 们对待粮食的错误态度。
2015年江苏 卷《比邻而居》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4分)
理解文 中重要 句子的 含意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 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 2015年湖南卷 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最后一句很 《童年随之而去》 轻很轻,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呢?谈谈你的理解。 (6分) 2015年北京卷 《说起梅花》 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 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 “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简要分析文中“篡改”一词的表达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散文重要词语的作用。回答表达效果,先明确词语 的特点及意义,然后看词语在文中对于主旨表达、人物塑造、表现作者 情感等方面的作用。有些词语的作用,还需要从其所在位置,所使用的 修辞等方面去分析。 答案:“篡改”是个贬义词,本指用作伪的手段对经典、理论、政策等 进行改动或曲解。作者在文中用“篡改”一词,表达了对大机器时代人 们违背自然规律,颠覆对粮食的美好感情的气愤之情。
此法。
第三“联”,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1依
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
用一些修辞、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 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
考点2
考点解读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
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它通常指这
解题指津
运用“3联1依法”解答词语含义理解题 3联 第一“联”,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系 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
语等要这样理解。
第二“联”,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 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
此外,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祖屋深藏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担心“她”被侵蚀或变质;祖屋 曾是“我”的整个世界,“她”陪伴着“我”长大。 B.“一个枝条编成的柴扉”“石头砌垒的底层墙”“厚厚的黄草拍成的 蓑衣似的草屋脊”,写出了祖屋的简朴、雅致与厚重。 C.文中写祖屋里的八仙桌及发生在它周围的生活片段,点明“爷爷”在 祖屋中的中心地位,表现了“我”家的和乐融洽。 D.祖屋里的“土炉子”是“我”记忆中最温暖的地方,它既可取暖又可 烙饼,用它烙的煎饼,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E.文章生动描绘了祖屋形象,突出“她”的可亲可爱,借此强调“她”是 “我”的精神支柱,“她”的倒塌令“我”失魂落魄。 解析:BE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B项,对祖屋的 描写旨在突出其衰朽与破败,而非“雅致”“厚重”;E项,强调“她” 是“我”的精神支柱,“她”的倒塌令“我”失魂落魄,属于出题人的 过度推断,作者并没有此情感和思想的表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