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5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生活秩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的主题是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中,这个共同体是由无数个小细节组成的。
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
一、什么是社会公德?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社会公德。
简单来说,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人们在公共场合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法则,是保证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呢?首先,遵守社会公德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
在公共场合,每个人都应该有意识地维护公共秩序,遵守公共规则,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
其次,遵守社会公德可以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
在遵守社会公德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遵守法律法规,还要遵循公共道德规范。
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的规则,提高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最后,遵守社会公德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遵守社会公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尊重他人、关爱他人,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为个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如何遵守社会公德?那么,如何遵守社会公德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方面。
1.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不要轻易地揭露他人的隐私。
2.维护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是每个人的责任。
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遵守公共规则,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随意破坏公共设施等等。
只有维护公共秩序,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3.保持公共场所的清洁保持公共场所的清洁也是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方面。
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主动清理自己的垃圾,不随意乱扔垃圾。
同时,如果发现公共场所有垃圾,应该及时清理,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
4.守法诚信守法诚信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案例一让座案例1:让座上海一位身患肺癌的七旬老人,乘坐公交车前往医院复检,售票员四次动员乘客给老人让座均无果。
老人拿出癌症病历,用虚弱的声音央求乘客:“我是一个肺癌病人,真的撑不住了,谁能给我让个座?”然而求助还是如石沉大海。
多么强烈的反差:一边是重病缠身的老人,一边是年轻体健的乘客;一边是老人的苦苦央求,一边是乘客的视若无睹。
甚至在老人已经呼吸困难、面色发青的时候,坐在他旁边的青年乘客依旧视而不见。
这公交车上的一幕,令人痛心更发人深省。
如果说,见到歹徒行凶作恶而噤若寒蝉,勉强还可以用胆小解释,那么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个座,既不会流血更无生命之忧,又为什么对求助的老人报之以冷漠的白眼呢?这种麻木和冷漠不仅让一个重病老人痛苦不堪,也是社会不能承受之重,是社会之耻。
不让座自然不违法。
但面对“道德法庭”,这些乘客是否会感到内疚?我们的社会是否该感到羞愧?在这条新闻的最后,我们终于也读到了一点欣慰。
一位50岁的男子,对坐在离老人最近座位的一个中学生发出一声咆哮:“你,把座位让给老先生!”中学生在惊恐中,慢慢移开了座位。
在经过五站路,两公里,十多分钟后,老人终于有了座位。
而直到三分钟后,恢复正常呼吸的老人才能够说出“谢谢”二字。
老人的这一声“谢谢”,令人百感交集;而男子的一声咆哮,更值得全社会为之道一声谢。
因为它至少告诉我们,面对麻木和冷漠,还有愤怒的咆哮;面对麻木和冷漠,太需要愤怒的咆哮;愤怒的咆哮多起来,麻木和冷漠才会少下去。
案例二 “谁是最后一位?”俄罗斯人自学遵守社会公德常驻莫斯科,俄罗斯人良好的社会公德在记者的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印记。
它体现在俄罗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了绝大多数人的自觉行为。
这看似小事、不足为奇,却发人深思。
从感触最深的事情说起。
在莫斯科街头的理发馆里,每位新进来的顾客都会主动询问:“谁是最后一位?”在弄清自己前面的顾客后就坐下来静心等待。
顾客排队时坐在哪里并不固定,但前后次序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
风俗
就依婚俗而言,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 广大的民族和地区还实行包办婚姻,“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几乎成了婚姻的代名词。随着时代 的发展,现在已经被自由恋爱婚姻所代替。婚礼 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空 中婚礼等五花八门。婚姻制度的变化也带来了家 庭结构的变化,过去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不见了, 代之而起的是两代人居住的小家庭。计划生育政 策的推广,使这种小家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越来 越普遍。
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 法律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良好的 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
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知
荣明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道德是分层次的。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
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
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
这个总要求,是社会和谐与否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衡量标准,也是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参考体系。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主要以图腾崇拜、禁忌、风俗 等形式作为共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有了进
一步发展。一方面,一些在长期公共生活中形成的、得到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公共生活的内涵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
和个人行为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 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 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 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本章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了解人类公共生活的特点、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和维护公共秩的基本手段。
了解社会公德的特点和主要内容,自觉增强公德意识、实践公德规范。
理解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强化法律意识、遵守法律规范。
本章教学重点理论方面的重点,是人类公共生活领域的形成、发展、运作的特点,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手段。
知识方面的重点,是我国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相关法律规范的立法精神和主要内容。
本章教学难点用所知的社会公德规范和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要求自己,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做一个现代的文明人,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本章教学热点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社会公共领域中的无序和不规范现象大量存在。
有些现象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也同样存在,比如招生问题、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网络文明问题等等。
如何认识这些问题的危害性,如何规范这些方面的秩序,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何促进公共生活领域的整体文明程度?对这些问题,需要思考。
更需要行动。
实践活动1、道德与法律提示:以“法律更能促进良好的社会秩序/道德更能促进良好的社会秩序”为辩题在班级进行一场辩论赛。
令我深恶痛绝的十种校园不道德现象提示:依次写出令你深恶痛绝的十种校园不道德现象。
2、两个百分百提示:某高校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大学校园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100%的学生强烈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但是这l00%的学生也承认,校园里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
你认为症结在哪里?为校园文明出招提示:你理想中校园文明是什么样的?为校园文明献上一言一策吧。
3、网络我与现实我提示:如果说传统道德是一种“熟人道德”,那么,在网络社会中,人们打交道的大都是符号、是陌生人。
带着“现实的我”走入“虚拟的世界”,凭着自己的良心、良知去想去做,自觉自愿地讲求道德,自觉地把握自己、检验和校正自己。
请写一份“我的网络道德准则”,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交流。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
不能犯法
犯了法之后
打砸抢
总结
社会公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 最简单的行为准则,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 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是适应社会和人的需要 而产生的。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特殊且 广泛的社会作用。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自觉 遵守社会公德。 所以我们要遵纪守法,做一个好公民
Thank you!
遵守社会公德
组员:
社会公德
• 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 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 条件。因此,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 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作为公民应有的品德操守。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 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二十个字,对社会公德的 主要内容和要求作了明确规范。 我国《宪法》第5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 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 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 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二十个字,对社会公德的主要 内容和要求作了明确规范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文明礼貌
• 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 举止文明以礼相待。自觉杜绝说脏话、随 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这是处世做人 最起码的要求。 • 举例
海口男子街上玩杂技 骑自行车左手 推小孩
南海网12月18消息:今天上午10点40分许,在海口龙昆南路段面前坡附近, 一男子骑着自行车,用左手推着几个月的孩子,右手抓着车把单手骑车穿 行在机动车道上,旁边车来车往,如此行车让人看得胆战心惊。
每个人都明白生命的珍贵,但是这些行人依然冒着生命危险在车流中 穿行马路、翻越护栏,势必是因为该位置的交通设置不够合理。横穿马路 存在着极高的安全隐患,威胁着行人的生命安全也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有关部门是否可以多为来深的客商想想,给他 们提供更多的方便,带来更多的和谐。 根据记者统计,一个小时内共有6个人简单地 回答了记者提问,其中有3个表示走天桥还要绕一 段路,横穿马路就是图方便;有2个人表示只要小 心点,不可能会被车撞到;有1个人则表示,横穿 马路习惯了,没有走天桥的习惯。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忙于工作、学习和其他事务,以至于我们可能会忽视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
然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不仅影响着我们自身的形象,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因此,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首先,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益,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
例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我们应该主动给老人、孕妇和残疾人让座,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意见,不争吵、不谩骂,以理服人。
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实际上是我们作为公民的基本义务。
其次,维护公共秩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遵守规定,按照顺序排队,不插队、不加塞,保持良好的秩序。
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听从指挥,不慌乱、不盲目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养成文明的习惯,如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随地乱停车等。
这些行为不仅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也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常常有一些人忽视了这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有些人会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甚至占用多个座位。
在公共场所,有些人会随意插队、乱停车、破坏公共设施等。
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也会给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的宣传和教育。
首先,学校可以加强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其次,媒体可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和谴责。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和公共秩序观念。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人。
比如,我们可以主动给老人、孕妇和残疾人让座;我们可以保持环境的整洁;我们可以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定和秩序。
这些看似微小的行为实际上会对周围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件。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 要前提。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 的基本保证。
三、维护公共生活的基本手段
道德与法律,是当代人们建立和维护社会 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公共生活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 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 共生活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 展。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网络可以成为人们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 同时,也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 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发展。 网络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 网络暴力、色情信息泛滥;软件、影视作 品、音乐、书籍和论文等知识产权受盗版 行为的严重侵犯;电子商务活动的欺诈与 失信现象时有发生;传播计算机病毒和黑 客对网络的破坏日益严重等。
3、处罚程序
专设“处罚程序”一章,分三节对调查、
决定和执行程序作了规定。 在调查程序中,规定了告知权利、表明身 份、回避等程序。在传唤时间上规定,对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 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 过8小时;情况复杂,依照规定可能适用行 政拘留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 时。 此外,还规定了听证程序和救济程序。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 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 守法”。 公民道德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 认知不成问题,关键在于内心认同,并在 自己日常生活中实践。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法律和道德相互补充,同是维护社会公共 秩序的基本手段。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在 的作用,正确把握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 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自觉遵守公共 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该法包括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 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附则, 共6章119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 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情节 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以及特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私人生活是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 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私性。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 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公共生活的特点: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前不久,一居民到某医院看病,结果在 医院突然死亡,家属认为是医院抢救不当 造成,于是将花圈摆放在医院门口,并打 出标语对医院进行攻击。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肇事 者一般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但《治安管 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扰乱机关、 团体、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 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 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10日以下拘留,并 处500元以下罚款。医院门外摆花圈不仅遭 拘还罚款。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 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8月20日,一名游客在白洋淀折下荷叶当 做“遮阳帽”。夏日的河北白洋淀荷花盛开, 吸引着大批游人前来避暑、观光。然而,仍 有极少数游客随意摘折花叶,其不文明行为 与美丽的景色很不协调。
北京部分公园免费后游客不文明现象骤增
游人躺在石凳上睡午觉
紫竹院公园光膀子的游人
麋鹿苑内有人正在追逐小鹿
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公共秩序的意义
及其维护 2、社会公德及其内容 3、网络生活的道德要求
我们习惯于把道德上的教诲,当成非常迂 腐无聊的东西,认为在这些当中,不可能会有会 友新鲜有趣的食物。但是,在被人们认为与道德 似乎没有什么关系的各种重要活动当中,包括政 治的、科学的、艺术的、商业的活动等,人类生 活的全部,渐渐地在发扬光大道德的真理,并逐 渐地化道德的真理为简单明确的真理。除此之外, 人类未保有任何目标。 ——托尔斯泰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当前,我国遵守社会公德的状况,总体 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 人忧虑的现象。
观赏美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忘公德
2006年8月20日,一名游客在白洋淀将 不许摘折的荷花摘下带走。夏日的河北白洋 淀荷花盛开,吸引着大批游人前来避暑、观 光。然而,仍有极少数游客随意摘折花叶, 其不文明行为与美丽的景色很不协调。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四)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环境,诸如水环境、 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矿产资源、动物 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 理资源等人文环境。 (五)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 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 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教学讲稿)导入上一章,我们学习了道德的最基本的知识,搞清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体系和基本内容。
本章,我们将学习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和法律规范。
本章共三节,其构成可以说是一体两翼。
一体是指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两翼是指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两种最基本的手段:道德与法律。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首先是从家庭生活开始的,将来参加工作之后,还有职业生活。
但一个人除了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活之外,还会同时有着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那就是公共生活。
(一)公共生活的含义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它包容和承载着个人的情感、个性、自由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具有私密性...等特点。
在现代社会中,私人...、封闭性...和独立性生活不仅受到法律的保护也逐渐得到社会伦理的合法性支持。
公共生活就是超越了特定的私人生活空间的社会生活,它的活动空间为面向不特定人群的公共场所,如社区、学校、公共交通工具、马路街道、影剧院、图书馆、体育与休闲场馆、博物馆、公园与广场、旅游景点、人才招聘市场、各种商品和金融交易市场、网络世界,等等。
(二)公共生活的特征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5、公共生活的规范性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
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
(一)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的意义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只有良好的秩序才能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才能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才能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才能惩治邪恶,保障人们正当的权利。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1、导语:首先看一些公德缺失现象。
2、学生思考:您认为现在社会上有哪些缺失公德的现象呢?3、公德缺失后果之一(社会失序)公德缺失后果之二(车祸等)今年上海市已逾千人死于车祸2006-11-05 08:24:42来源: 解放日报本市共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5929起,造成1022人死亡、6059人受伤,与去年同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都大幅下降,但造成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依然多发。
郊区交通事故多、三年以下驾龄驾驶人事故多、出租及旅游客运车辆事故上升…重点整治酒后驾车、无证驾车、违法超速、客货车超员、超载等今年广东已发生4万多起道路交通事故河南省第三季度车祸死亡1189人。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关于“公”的涵义“公”的五种解读:第一、(甲骨文)金文中的“公”主要有祖先、国君等义。
第二、公”则有了一般性的政务和公务事务的意思。
如《左传》中的“公事有公利”,两个公都是指国家和政府。
如现在我们称政府的工作人员为公务员,政府、官府称为公家,打官司成为“对簿公堂”。
一般人们认为公是与公共事务和政府划上等号的。
?第三,传统中国思想中,公代表公共利益或者人民的福旨。
这个观念与传统知识分子的记事思想关系很深。
如孔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在这里,一张面值社会的整体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求统治者照顾所有人的利益。
第四,慈善布施的观念。
第五,和睦相邻的观念。
近代强调公共生活和社会公德的历史背景一百年前,梁启超探寻中国所以“日即衰落”的原因认为即在于“公共观念之缺乏”。
“一涉公字,其事必败”阿瑟.史密斯在中国生活五十年,在《中国人的特性》中指出,普通民众缺乏社会公益心,少有“公”的概念。
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天下为公、克己奉公梁启超探寻中国所以“日即衰落”的原因认为即在于“公共观念之缺乏”。
虽然梁任公所谓“公共”之观念与今人的理解尚不无差异,但由此可知,“公共”这一概念,实为近代输入之“新学语”。
大学思修教案: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
致的。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 不同,但是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
德,也要靠法律。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名 人 名 言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侵犯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应赔礼道
歉;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不严 格执法或者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任何单位和个 人都有权向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监
察机关检举和控告;收到检举、控告的机关,
应当依据责任及时处理。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 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 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 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 序、营业秩序、交通秩 序、娱乐秩序、网络秩 序等。
公共秩序有序性的重要意义
◆有序性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 条件 ◆有序性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 必要前提
(一)文明礼貌
你在公共 汽车上给 他人让座 吗?
你进别人 宿舍时敲 门了吗?
小事一桩!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
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
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 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 的整体素质。
(二)助人为乐
● 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
各个时期开展的公德建设活动
●50年代:“五爱”教育; ●60年代:学雷锋活动; ●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 爱”活动; ●90年代:讲文明树新风、 希望工程、志愿者、百 城万店无假货、手拉 手、保护母亲河等活动。
大学思修讲义: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教学目的学习公共生活的特征,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并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认识法律在公共生活中作用,了解公共生活的相关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法律规范,促使学生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规范。
二、教学重点1.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2. 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三、教学难点1.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2.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四、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1. 公共生活社会公共生活是相对于职业和家庭生活来说的。
私人生活是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独处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公共生活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介入的公共活动内容及其生活方式。
公共生活作为一定的公共生活平台和生活范围,任何人都可以涉足,它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公共生活包括娱乐、求知、旅游、体育、饮食、买卖等在户内外的公共场所的活动,其范围包括公园、影剧院、商场、图书馆、教室、食堂、宿舍、休闲娱乐场所等等。
公共生活的质量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提高人们理性生存程度的重要条件。
没有高质量的社会公共生活就没有完善的人类生存样态。
社会公共生活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关系的丰富程度。
2.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思修教案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教学目的:通过阐明公共生活中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帮助大学生认清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本质,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要点:1. 掌握公共生活的特点和秩序要求2. 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要求及其特点3. 了解网络生活的特点和道德规范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1.社会公德和国民公德或公民道德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问题2.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矛盾问题四.教学课时3课时五、教学内容社会生活基本上可分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三大领域。
公共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方面,维护一定的秩序是提高公共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
自古以来,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道德和法律是基本的手段。
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公共秩序就越复杂,道德和法律的作用就越突出。
在公共生活中知荣明耻,自觉履行道德和法律义务,是锤炼人的思想品德,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共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为了抵御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在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氏族部落共同体中过着群体生活,个人与群体天然一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简单。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内容:当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在她最后生活终了的时候,我们不要只记得她对人类工作上的成果。
比起她纯学识上的成功,她在道德上、人格上的崇高品格对将来、对历史的作用更为重要。
她的力量、她的愿望的单纯,她的对科学客观的认识,她的坚忍不拔,这些优秀品格每一件都难能可贵,而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更是非常非常难得的。
一旦她认定了一条路是正确的,她就坚决地走决不改变。
——爱因斯坦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我们就接受着来自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道德熏陶。
对大学生来说,我们已经接受了十几年系统的道德教育,每个人都有了相对独立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但是,人的道德修炼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从理性高度把握道德的时代要求并内化于自身,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需要。
今天我们的专题讲解,先从几个案例分析入手。
链接案例: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有人问其中的一位老人:“您在哪所大学里学到您所认为的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老人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里。
”“在幼儿园里学到什么?”“我在幼儿园里学到:要乐于同别人分享你的一切东西;要公平正直、光明正大地与别人争;永远不要打人;把你找到的东西放回原处;你弄乱的一切要由你来负责整理得井井有条;不要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你伤害别人的时候要道歉;要知害羞,要有廉耻之心;在踏入社会的时候,要随时注意交通安全;要相互团结,彼此互助。
思考题:上述故事中包含了哪些美德?对我们有何启发?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其他美德吗?一位著名学者应邀去某大学作报告。
报告会前,他问学生中国现代社会最缺什么,台下的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缺德”。
你赞成这种说法吗?链接案例:一位普通的大学生到一家著名的国外大公司去求职,很快被录用了。
公司的员工对此很惊诧,问公司的总裁为什么。
总裁说:“你们没有注意到吗?他在门口蹭掉脚上的土,进门后随手关上了门,说明他做事小心仔细。
当他看到那位残疾人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表明他心地善良,体贴别人。
进了办公室他先脱去帽子,回答我所有的问题干脆果断,证明他既有礼貌又有素养。
遵守公共秩序倡议书10条
遵守公共秩序倡议书10条
尊敬的市民:
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的良好运行和和谐的发展,我们诚挚地向大家倡议,请大家共同遵守以下10条公共秩序
准则:
1、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参与、制造或散布谣言、不诋毁他
人名誉。
2、尊重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不妨碍或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3、遵守交通规则,不践踏红绿灯,不闯红灯,不占道行驶。
4、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5、保护公共财物,不损坏、涂污公共设施及建筑物。
6、文明用语,不恶意侮辱、诽谤他人。
7、排队文明,不插队,不推搡、争抢。
8、不吸烟、喝酒,或进行其他危害公共卫生的行为。
9、不擅自使用扩音设备,不高音喇叭。
10、遵守法律法规,不从事非法、违禁活动。
我们相信,只有大家共同努力,积极践行上述准则,才能为我们的城市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细微之处做起,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衷心期望您的支持与配合!
谢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 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 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 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 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 则志不慑。
2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讨论:
大学生理直气壮不让座,尊重公德需要理由?
“上车我是投了币的,就算有老人有孕 妇站我旁边,我也可以选择不让座,这 跟学识、素质无关。”
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都是塑造和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法律人格的最
重要、最实际的途径,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
要的精神保障。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 教学重点:
•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规范的具体要求及 其必要性与重要性。
• 教学难点:
• 社会公德和国民公德或公民道德两个概念的区别 问题。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 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 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 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知荣明耻的良好社 会风气。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道德强调自律,通过道德教育、道 德修养提高人的道德观念意识,作用
4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ppt课件
3、必须提出书面申请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由其负责人 在举行日期的五日前向主管的公安机关亲自 递交书面申请,不是由负责人亲自递交书面 申请的,主管公安机关不予受理。负责人应 同时出示本人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并如 实填写申请登记表。
案例:
• 2005年6月,某市部分退休职工因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医 保问题没有解决,且长期上访无果,要求游行请愿,并委 托退休职工王某、张某、佘某等3人向市公安局递交了游 行申请书。
• 市公安局对其许可申请进行审查,认为:申请人申请 请愿游行的具体时间不清楚,游行后的解散地点未注明, 申请人的代表资格未见《委托书》,参加请愿游行人员的 身份不明,情况不详,且游行的线路涉及到数百个门店及 行政企事业单位,治安交通环境复杂,请愿游行必将给途 经的经营环境及机关工作秩序、交通秩序造成一定 影响。 根据《集会游行示威法》第十二条规定,决定不予许。
人民网2005年推出的日常生活中“十大不文明行为”的评比活动的网友投票结 果。
[本校调查]
大学校园公德现状(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及大 型集体活动中的不良行为表现)
• 迟到旷课
•
随地吐痰
校园
•
践踏草坪
十大
•
在宿舍影响他人休息
不文
•
乱扔垃圾
明现 象
•
占座不到
•
考试作弊
•
损坏公物
•
公共场所情侣举止过度亲密
3、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其处罚
(2)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处罚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弩、匕首的,以及其他妨害
公共安全的行为,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拘留等处罚。 (3)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
写恐吓信或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公然 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 他人身体的等,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拘留等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动教学
14、你考试做过弊吗? A、有过偶尔的一次;B、两次或更多;C、从来没有。 15、如果有位朋友请你帮忙打架, 你会: A、问明情况,看该不该帮忙;B、重朋友义气,欣然应 允;C、断然拒绝并说明利害,予以劝阻。 16、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对网民提出了更 高的道德要求,但是虚拟社会不象现实社会一样有监督、 有制裁,对此,你的想法是: A、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做一个文明的网民;B、反 正谁也不知道我是谁,搞个恶作剧也无所谓; C、网络正 好为我提供了为所欲为的平台。
2、基本原则 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 结合的原则; 二是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 机结合的原则; 三是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 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
互动教学
公德素质测试题
在家庭:孝顺父母 关心他人 勤俭节约 热爱劳动 1、你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吗? A、记得很清楚; B、有时会忘记;C、从来没记住过。 2、在家里,你帮助家长做家务吗? A、经常做,而且体会到劳动的快乐;B、不做,有人伺 候何必让自己受苦;C、家长要求时才做,不大情愿。 3、对于父母的唠叨,你的感受是: A、全是废话,讨厌之极;B、说那么多干吗,我又不是 不懂;C、这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心存感激,认真聆听。
3、治安管理处罚种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规定:“治安 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一)警告; (二)罚款; (三)行政拘留;(四)吊销公安机关 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 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4、处罚的程序
1、调查:指公安机关对获取的各种违反治安管理 行为的线索,进行的专门性调查工作。 2、决定:指公安机关调查终结后对确认的违反治 安管理的行为所适用的具体处罚。 3、执行:指公安机关为使处罚决定得以实现而采 取的各种措施。
互动教学
在社会上:热爱祖国 文明礼貌 诚实守信 遵纪守法 7、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你通常的做法是: A、庄严肃立,行注目礼;B、立正站好,但很不情愿, 心里想着别的事;C、该走路还走路,该说笑还说笑。 8、对于赵薇身穿日本军旗服饰事件,你的看法是: A、她是不懂历史,可以原谅;B、穿什么衣服是个人的 自由,不必大惊小怪;C、她的行为伤害了民族感情,应该 受到鄙斥。 9、你与同学约定一个时间去做某件事情,你会: A、有其他事去不了,向他(她)解释道歉;B、有时去 得晚一些,或者根本不去也无所谓;C、不管什么情况,一 定按时赴约。
(四)《道路交通安全法》
(一)道路交通安全法概述
1、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概念
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国家制定的、调整在 加强交通管理,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 率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2、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原则
(1)依法管理的原则
(2)科学管理的原则
(3)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方便群众的原则
互动教学
30、你在外面喝饮料或吃东西时,对包装袋、果皮等怎样 处理? A、扔到脏物多的墙角;B、随地一扔,反正有人打扫; C、找个垃圾筒,或者暂时放在塑料袋中。 31、你骑车或走人行道遇到红灯,而两边又没有横行车辆, 你会: A、如果没有警察看到,就闯过去;B、不管怎样,先过 去再说。C、停在路口,等绿灯亮时再过; 32、在公共场合与别人交谈时,你通常: A、轻声言谈,举止稳重;B、如果不至于影响他人,就 会大声说笑; C、毫不顾及,放声说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目录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第二节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目的要求:
明确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增 强公德意识,了解公共生活中的主 要法律规范,了解课余生活中的道 德与法律。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互动教学
21、你偷看过别人的日记、信件吗? A、有时觉得好奇,偷看过一点,心里一直过意不去;B、 从来没有,那样不道德;C、经常这样做,感觉无所谓。 22、当你遇到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事情时,你会: A、一个人再难也要独立孤行,求别人太丢面子;B、礼 貌地求助别人,真诚地感谢;C、别人愿意帮我,就接受。 23、在一个集体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中,比如体育比赛、 科技制作、知识竞赛等,你最关心的是: A、你个人在这个工作中的地位、成绩、形象等;B、你 个人在集体中的贡献大小;C、集体成绩的高低。 24、你经常和同学一起做游戏或者讨论问题吗? A、经常;B、有时;C、很少。
3、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协调发展原则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原则
基本原则
环境责任 原则
公众参与原则
4、环境保护法的构成体系
宪法性规定 综合性环境基本法
环 境 保 护 单 行 法
5、环境保护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三同时”制度 3、许可证制度 4、排污收费制度
5、限期治理制度
6、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 提。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的 基本保证。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 要标志。
纽约世贸大厦“911”死难者多为男性
2002-04-20 05:59:26 人民网华盛顿4月19日电 据纽约市政府最新公布 的资料显示,“911”恐怖袭击事件中,两栋世贸大楼 2825名死者当中,男性数目是女性的三倍,年龄则以 35到39岁者居多。 “911”事件刚刚发生时,很多媒体估计死亡人数 可能逾万。思考: 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世贸大厦的人们为什么能 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伤亡?
2、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一)指引作用 (二)预测作用 (三)评价作用 (四)强制作用 (五)教育作用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Hale Waihona Puke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 1、概念:
集会游行示威法是国家制定的 用以调整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和 对集会游行示威实施管理过程 中所发生的相关社会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2、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
(1)权利保障原则 (2)遵守宪法和法律原则 (3)依法管理原则
3、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和许可 1、 集会游行示威必须有负责人 2、必须提出书面申请 3、公安机关的审查、许可
互动教学
33、对学校制定的纪律、规章制度,你的看法是: A、很有必要;B、不得不遵守;C、是对个性发展的约束,应该多给 一些自由。 34、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抱小孩的乘客上车,你会: A、回过身去,装做没看见。B、主动让座,搀扶上下车;C、实在没 人让座,我才让。 35、如果遇到坐车、买票等需要排队的情况时,你通常是: A、找个熟人代买或者插到队伍里;B、无论如何也自觉排队等候; C、挤到前面。 36、你骑自行车或步行在马路上时,是不是总能按照规定走非机动车道 或人行道,而不是乱穿马路? A、总是能做到;B、有时不能;C、经常做不到。 在独处时: 胸怀开阔 心理健康 勤奋自立 勇于创新 37、如果你将来从事了一项你不喜欢的职业,你会: A、应付着干,伺机跳槽;B、既然干了,就要干好;C、消极怠工, 破罐破摔。
互动教学
25、你的学校里,有一位不相识的同学瘸着腿上楼很困难,你看到了会 怎样做? A、让开路,让他先走;B、嘲笑、躲避;C、走上前扶一把。 26、如果你发现一只受伤的小动物,你会: A、想办法帮它医治;B、不去管它;C、捉弄它玩。 27、你经常喊同学的外号吗? A、从来不喊;B、有时喊;C、经常喊。 在社区和公共场合 爱护公物 讲究卫生 保护环境 遵守秩序 28、下面列举的这些行为,你有过吗?在墙上乱写乱划、攀折树枝,践 踏草坪、用脚踹门。 A、偶尔有过其中某一项;B、从来没有过其中任何一项;C、有过多 次或者多项。 29、你需要吐痰时,通常是: A、吐在手绢或纸中,扔到垃圾箱; B、找个脏的地方吐; C、随便 哪里,张口就吐。
3、道路通行规定
(1)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 (2)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应严格遵 守各种交通规则
4、交通事故处理
5、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
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
(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1、立法的目的: 兴利除蔽,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 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 益。
1、内涵:
私人生活--封闭性、隐秘性
公共生活--开放性、透明性
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 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什么是公共秩序
2、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 意义
互动教学
10、你遇到老师或认识的人,会: A、别人跟你问好,你才问好;B、主动热情问好;C、 装作看不见或绕着走。 11、你的口头语中有脏话吗? A、从来没有; B、有时有; C、经常有。 12、对于“中国”这两个字,你的理解是: A、是一个国家,我的出生地,她的贫穷落后使我蒙羞; B、是一个国家的名字,是我的祖国,她比较贫穷落后;C、 是我可爱的祖国,是我慈祥的母亲,不管我到哪里,不管 她多么贫穷,她都是我的最爱。 13、下列对道德的理解哪一个更符合你的观点: A、是现代文明社会对公民的要求,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 根本,是一个人自我发展的基础;B、是社会对人的约束, 是不得不遵守的公约;
4、限制性要求
4、违法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
2 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三)《环境保护法》
1、环境保护法的概念 环境保护法是国家制定或认的, 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 调整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发 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