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树程序实验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Web用户行为分析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Web用户行为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互联网服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Web应用程序的用户行为分析渐渐成为互联网企业进行业务决策、优化网站性能、提升用户体验的方式之一。
而决策树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算法,对于Web用户行为分析而言同样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在本文中,将阐述基于决策树算法的Web用户行为分析的原理和实现方法,以及该算法在Web应用程序开发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一、决策树算法简介决策树算法是一种基于树形结构的分类算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将样本从根节点开始逐层划分,并最终使每个叶子节点代表一种类别。
对于Web用户行为分析而言,可以将用户在Web应用程序中的各种行为动作(比如点击、滑动、浏览等)看作是样本的属性值,而用户的行为分类则可以看作是决策树的叶子节点所代表的类别。
决策树算法的训练过程可以通过不断将数据集按照某种划分规则分成更小的数据集并建立子节点的方式来实现。
具体来说,可以使用信息增益、信息增益比或基尼指数等指标来进行划分属性的选择。
最终生成的决策树可以用于对新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类预测。
二、基于决策树算法的Web用户行为分析原理基于决策树算法的Web用户行为分析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1、数据预处理首先需要采集并存储用户在Web应用程序中的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包括网页访问记录、点击行为、购物车添加与删除、订单生成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去除无用数据和异常值。
2、特征提取针对用户行为数据,需要提取出可以反映用户行为模式的特征值。
这些特征值可以包括用户行为频率、用户行为时段、用户行为距离、用户购买意愿等。
同时,还可以使用相关系数、PCA等技术进行特征的筛选和降维,使得决策树算法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分类学习。
3、决策树分类在完成特征提取后,就可以使用决策树算法来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类预测。
具体来说,可以使用ID3算法、C4.5算法、CART算法等具有代表性的决策树算法,通过不断对特征进行选择和分裂,最终生成具有较高精确度的决策树模型。
ICHQ6A决策树(中文版)
决策树1:新原料药杂质标准的制定
备注:1 相关批次是指:研发、中试和规模化生产研究的批次
2 参阅ICH指南:新原料药中的杂质
定义:置信上限=批分析数据的3倍标准偏差
决策树2:新药产品中降解产物的标准的制定
备注:1 相关批次是指:研发、中试和规模化生产研究的批次
2 指在决策树1中确定的A和B
3 参阅ICH指南:新药品杂质
决策树3:制定原料药粒度分布标准
原料药
药品:固体制剂或还有不溶性药物的液体制剂
注:只有能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多晶型含量测定的药品进行下列步骤
决策树5:建立新手性原料和含有手性原料药品中原料手性鉴别、含
量和对映体杂质程序
1 天然手性物质不未收录在本指南
2.由其他杂质产生或合成原料引入杂质,手性的质量控制选择使用在开发研究中被证明的起始原料和中间体来进行。
这样的情况,在多手性中心(3个或更多)或在最终产品前一步进行控制时是被认可的。
3一个手性含量或一个对映体杂质程序代替手性鉴别程序是可以接受的
4. 一个非手性检测结合一个相反对映体控制方法替代手性检测是被认可的
5.原料药中相反异构体水平应该来自手性检测数据或一个独立的程序
6. 如果在原料贮存条件下外消旋化很微小,并已经被证实,那么不需要进行立构体测定
决策树6:原料药和辅料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被认可的药物释放度标准类型
怎样的特定试验条件和标准是被认可的?(快速释放)
什么是合格的可接受范围?(缓慢释放)
决策树8:非无菌药品的微生物检查。
id3决策树算法python程序
id3决策树算法python程序关于ID3决策树算法的Python程序。
第一步:了解ID3决策树算法ID3决策树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用于解决分类问题。
它基于信息论的概念,通过选择最佳的特征来构建决策树模型。
ID3算法的核心是计算信息增益,即通过选择最能区分不同类别的特征来构建决策树。
第二步:导入需要的Python库和数据集在编写ID3决策树算法的Python程序之前,我们需要导入一些必要的Python库和准备好相关的数据集。
在本例中,我们将使用pandas库来处理数据集,并使用sklearn库的train_test_split函数来将数据集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pythonimport pandas as pd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读取数据集data = pd.read_csv('dataset.csv')# 将数据集拆分为特征和标签X = data.drop('Class', axis=1)y = data['Class']# 将数据集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第三步:实现ID3决策树算法的Python函数在此步骤中,我们将编写一个名为ID3DecisionTree的Python函数来实现ID3决策树算法。
该函数将递归地构建决策树,直到满足停止条件。
在每个递归步骤中,它将计算信息增益,并选择最佳特征作为当前节点的分裂依据。
pythonfrom math import log2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class ID3DecisionTree:def __init__(self):self.tree = {}def calc_entropy(self, labels):label_counts = Counter(labels)entropy = 0for count in label_counts.values():p = count / len(labels)entropy -= p * log2(p)return entropydef calc_info_gain(self, data, labels, feature):feature_values = data[feature].unique()feature_entropy = 0for value in feature_values:subset_labels = labels[data[feature] == value]feature_entropy += len(subset_labels) / len(labels) * self.calc_entropy(subset_labels)return self.calc_entropy(labels) - feature_entropydef choose_best_feature(self, data, labels):best_info_gain = 0best_feature = Nonefor feature in data.columns:info_gain = self.calc_info_gain(data, labels, feature)if info_gain > best_info_gain:best_info_gain = info_gainbest_feature = featurereturn best_featuredef build_tree(self, data, labels):if len(set(labels)) == 1:return labels[0]elif len(data.columns) == 0:return Counter(labels).most_common(1)[0][0] else:best_feature = self.choose_best_feature(data, labels)sub_data = {}for value in data[best_feature].unique():subset = data[data[best_feature] == value].drop(best_feature, axis=1)sub_labels = labels[data[best_feature] == value]sub_data[value] = (subset, sub_labels)tree = {best_feature: {}}for value, (subset, sub_labels) in sub_data.items():tree[best_feature][value] = self.build_tree(subset, sub_labels)return treedef fit(self, data, labels):self.tree = self.build_tree(data, labels)def predict(self, data):predictions = []for _, row in data.iterrows():node = self.treewhile isinstance(node, dict):feature = list(node.keys())[0]value = row[feature]node = node[feature][value]predictions.append(node)return predictions第四步:使用ID3决策树模型进行训练和预测最后一步是使用我们实现的ID3DecisionTree类进行训练和预测。
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决策的程序和方法决策的程序和方法是指在面临问题、挑战或机会时,通过一定的步骤和方法来做出最佳的选择和方案。
决策程序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决策的过程,而决策方法则是指在决策过程中采取的不同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常见的决策程序和方法:一、决策程序:1.定义问题/目标:明确问题或目标是决策中的首要步骤。
确保清楚地了解问题是什么,以及期望的目标是什么。
2.收集信息:收集与问题或目标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可以通过调研、观察、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等方法来收集信息。
3.生成解决方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生成多个可能的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创造力工具等方法来产生创新和多样性的解决方案。
4.评估方案:对生成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势、劣势、可行性和风险等因素。
可以使用决策矩阵、SWOT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工具来评估方案。
5.选择最佳方案:根据评估的结果,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
在选择时需要考虑目标的实现程度、资源投入、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
6.实施方案:将选定的解决方案付诸实施。
确保所有相关的资源和支持都得到充分的考虑和准备。
7.监测和调整: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和评估方案的执行情况,以及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二、决策方法:1.启发式方法:采用经验、直觉和启示等非正式的决策方法。
在面对复杂和不确定的问题时,常常依赖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做出决策。
2.分析方法:基于系统和逻辑分析的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运用统计学、数学模型等工具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3.形式决策方法:采用一定的规则、流程和标准来做出决策。
例如,最小化最大损失原则、最大化最小收益原则等。
4.集体决策方法:通过集体讨论和协商来做出决策。
例如,投票、共识和协商等方法。
5.决策树方法:采用树形结构表示问题和决策的方法。
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决策节点和选项来帮助分析和决策。
6.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模型和模拟实验来模拟问题和决策的过程。
决策表 决策树 流程图 统称模型
决策表决策树流程图统称模型决策表:决策表又称判断表,是一种呈表格状的图形工具,适用于描述处理判断条件较多,各条件又相互组合、有多种决策方案的情况。
精确而简洁描述复杂逻辑的方式,将多个条件与这些条件满足后要执行动作相对应。
但不同于传统程序语言中的控制语句,决策表能将多个独立的条件和多个动作直接的联系清晰的表示出来。
决策树: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在已知各种情况发生概率的基础上,通过构成决策树来求取净现值的期望值大于等于零的概率,评价项目风险,判断其可行性的决策分析方法,是直观运用概率分析的一种图解法。
由于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很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
在机器学习中,决策树是一个预测模型,他代表的是对象属性与对象值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
Entropy = 系统的凌乱程度,使用算法ID3, C4.5和C5.0生成树算法使用熵。
这一度量是基于信息学理论中熵的概念。
决策树是一种树形结构,其中每个内部节点表示一个属性上的测试,每个分支代表一个测试输出,每个叶节点代表一种类别。
分类树(决策树)是一种十分常用的分类方法。
它是一种监督学习,所谓监督学习就是给定一堆样本,每个样本都有一组属性和一个类别,这些类别是事先确定的,那么通过学习得到一个分类器,这个分类器能够对新出现的对象给出正确的分类。
这样的机器学习就被称之为监督学习。
流程图:流程图(Flowchart):使用图形表示算法的思路是一种极好的方法,因为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
流程图在汇编语言和早期的BASIC 语言环境中得到应用。
相关的还有一种PAD图,对PASCAL或C语言都极适用。
统称模型:通过主观意识借助实体或者虚拟表现,构成客观阐述形态结构的一种表达目的的物件(物件并不等于物体,不局限于实体与虚拟、不限于平面与立体)。
模型≠商品。
任何物件定义为商品之前的研发过程中形态均为模型,当定义型号、规格并匹配相应价格的时候,模型将会以商品形式呈现出来。
决策树例题分析及解答
各点效益值计算过程是:
点2:13.5×0.8×3+172.9×0.8+25.5×0.2×3+206.5×0.2-25(投资)=202.3万元
点3:15×0.8×3+105×0.8+15×0.2×3+105×0.2-10(投资)=140万元
点4:21.5×0.6×7年+29.5×0.4×7年=172.9万元
例: 某农业企业有耕地面积33.333公顷,可供灌水量6300立方米,在生产忙季可供工作日2800个,用于种植玉米、棉花和花生三种作物。预计三种作物每公顷在用水忙季用工日数、灌水量和利润见表,在完成16.5万公斤玉米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如何安排三种作物的种植面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作物类别
忙季需工作日数
建设大工厂需要投资600万元,可使用10年。销路好每年赢利200万元,销路不好则亏损40万元。
建设小工厂投资280万元,如销路好,3年后扩建,扩建需要投资400万元,可使用7年,每年赢利190万元。不扩建则每年赢利80万元。如销路不好则每年赢利60万元。
试用决策树法选出合理的决策方案。 经过市场调查,市场销路好的概率为0.7,销路不好的概率为0.3。
甲
乙
丙
丁
需求量较高 需求量一般 需求量较低 需求量很低
600 400 -150 -350
800 350 -350 -700
350 220 50 -100
40求量一般
需求量较低
需求量很低
max
甲
600
400
-150
-350
600
乙
800
350
-350
-700
800
*
1
4
2
3
6
5
决策树
例如:某纺织企业生产一种新产品,有两种方案供选择: 建大厂或建小厂,使用期限均为10年,大厂投资500 万元,小厂投资120万元。每一方案的损益值、状态 及概率如下表:
单位:万元
状态 销路好
销路差
方案
P1=0.7 P2=0.3
建大厂
250
-20
建小厂
50
10
决策点 方案枝
决策树法
决策树的构成要素
用 表示,有几次决策,就有几个决策点
用 表示,从决策点引出的分枝,并与 状态结点相连,每一个分枝代表一个方案。
状态结点 用 表示,处于方案枝的末端,每一方案
都有可能面临几种自然状态,由此结点引出 各种状态。
概率枝
从状态结点引出的分枝,每一分枝代表 一种自然状态。每一种自然状态的概率 可以估算,并在概率枝上标出。
E小=E2-120=260(万元)
第三步:剪枝(由右向左,剪去劣势方案分枝, 保存优势方案分枝),方案优选过程。
因为E大大于E小,所以根据决策树法,决策 方案为建大厂。
1690 好 250
大厂-580 好 50
小厂-120 2
差 10
课堂作业题
1.在决策中,管理者需要对各种可能进行估计,这种决策 称为:( )
(2)应用决策树决策的步骤
第一步:绘制决策树
好 250
大厂-500
1 差 -20
I
好 50
小厂-120
2 差 10
第二步:计算每一个方案的期望值(有由右向 左进行)
E1=[250*0.7+(-20)*0.3]*10=1690(万 元)
E2=(50*0.7+10*0.3)*10=380(万元)
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Decision Tree)决策树(decision tree)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来生成的。
每个决策或事件(即自然状态)都可能引出两个或多个事件,导致不同的结果,把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很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
决策树就是将决策过程各个阶段之间的结构绘制成一张箭线图,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选择分割的方法有好几种,但是目的都是一致的:对目标类尝试进行最佳的分割。
从根到叶子节点都有一条路径,这条路径就是一条“规则”。
决策树可以是二叉的,也可以是多叉的。
对每个节点的衡量:1) 通过该节点的记录数2) 如果是叶子节点的话,分类的路径3) 对叶子节点正确分类的比例有些规则的效果可以比其他的一些规则要好。
决策树的构成要素[1]决策树的构成有四个要素:(1)决策结点;(2)方案枝;(3)状态结点;(4)概率枝。
如图所示:总之,决策树一般由方块结点、圆形结点、方案枝、概率枝等组成,方块结点称为决策结点,由结点引出若干条细支,每条细支代表一个方案,称为方案枝;圆形结点称为状态结点,由状态结点引出若干条细支,表示不同的自然状态,称为概率枝。
每条概率枝代表一种自然状态。
在每条细枝上标明客观状态的内容和其出现概率。
在概率枝的最末稍标明该方案在该自然状态下所达到的结果(收益值或损失值)。
这样树形图由左向右,由简到繁展开,组成一个树状网络图。
决策树对于常规统计方法的优缺点优点:1)可以生成可以理解的规则;2)计算量相对来说不是很大;3) 可以处理连续和种类字段;4) 决策树可以清晰的显示哪些字段比较重要。
缺点:1) 对连续性的字段比较难预测;2) 对有时间顺序的数据,需要很多预处理的工作;3) 当类别太多时,错误可能就会增加的比较快;4) 一般的算法分类的时候,只是根据一个字段来分类。
决策树的适用范围[1]科学的决策是现代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
我们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常遇到的情景是:若干个可行性方案制订出来了,分析一下企业内、外部环境,大部分条件是己知的,但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机器学习(周志华)》笔记--决策树(1)--决策树模型、决策树简史、基本流程
《机器学习(周志华)》笔记--决策树(1)--决策树模型、决策树简史、基本流程⼀、决策树模型 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种常⽤的机器学习⽅法,是⼀种描述对实例进⾏分类的树形结构。
决策树是⼀种常⽤的机器学习⽅法,以⼆分类为例,假设现在我们要对是否买西⽠进⾏判断和决策,我们会问⼀些问题,根据回答,我们决断是买还是不买,或者还拿补丁主意,这时会继续问问题,直到可以确定为⽌。
决策树基于“树”结构进⾏决策: (1)内部结点:属性 (2)分⽀:属性值 (3)p叶结点:分类结果 学习过程:通过对训练样本的分析来确定“划分属性”(即内部结点所对应的属性) 预测过程:将测试⽰例从根结点开始,沿着划分属性所构成的“判定测试序列”下⾏,直到叶结点 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划分属性构建决策树的过程,预测过程就是将测试样本从根节点开始,沿着划分属性构成的“判定序列”下⾏,直到叶结点。
结构举例: 从代码⾓度来看,决策树其实可以看成是⼀堆if-else语句的集合,例如引例中的决策树完全可以看成是如下代码:if isRed:if isCold:if hasSeed:print("buy")else:print("don't buy")else:if isCheap:print("buy")else:print("don't buy")else:print("don't buy") 由决策树的根结点(root node)到叶结点(leaf node)的每⼀条路径构建⼀条规则:路径上内部结点的特征对应着规则的条件,⽽叶结点的类对应着规则的结论。
决策树的路径或其对应的if-then规则集合具有⼀个重要的性质:互斥并且完备。
这就是说,每⼀个实例都被⼀条路径或⼀条规则所覆盖,⽽且只被⼀条路径或⼀条规则所覆盖。
机器学习实验报告完整
机器学习实验报告完整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探究机器学习算法在数据集上的表现,并评估不同算法的性能。
我们使用了一个包含许多特征的数据集,通过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选择,进行了多个分类器的比较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在不同数据集上的表现存在差异,但在对数据进行适当预处理的情况下,性能可以有所改善。
引言:机器学习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程序来自动学习并改善性能的算法。
机器学习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医学、金融和图像处理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比较了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并评估了它们在一个数据集上的分类性能。
方法:1. 数据集我们使用了一个包含1000个样本和20个特征的数据集。
该数据集用于二元分类任务,其中每个样本被标记为正类(1)或负类(0)。
2. 预处理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对数据集进行了预处理。
预处理的步骤包括缺失值填充、异常值处理和数据归一化等。
缺失值填充使用常用的方法,例如均值或中位数填充。
异常值处理采用了离群点检测算法,将异常值替换为合理的值。
最后,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以确保不同特征的尺度一致。
3. 特征选择为了提高分类性能,我们进行了特征选择。
特征选择的目标是从原始特征中选择出最相关的特征子集。
我们使用了常见的特征选择方法,如相关性分析和特征重要性排序。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选取了最具判别能力的特征子集。
4. 算法比较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四种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比较:决策树、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
我们使用Python编程语言中的机器学习库进行实验,分别训练了这些算法,并使用交叉验证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召回率、F1值和ROC曲线下方的面积(AUC)。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比不同算法在数据集上的性能,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决策树算法在本实验中表现欠佳,可能是由于过拟合的原因。
决策树算法可以生成高度解释性的模型,但在处理复杂数据时容易陷入过拟合的状态。
2. 逻辑回归算法表现较好,在数据集上获得了较高的准确率和F1值。
决策树程序
决策树程序:[a,b,c,d,e,f,flag]=textread('Car Evaluation Data Set.txt', '%s%s%s%s%s%s%s','delimiter', ',');A = unique(a);B = unique(b);C = unique(c);D = unique(d);E = unique(e);F = unique(f);flag_set = unique(flag);data = [a,b,c,d,e,f];I_A = Asd( data(:,1), A, flag, flag_set );I_B = Asd( data(:,2), B, flag, flag_set );I_C = Asd( data(:,3), C, flag, flag_set );I_D = Asd( data(:,4), D, flag, flag_set );I_E = Asd( data(:,5), E, flag, flag_set );I_F = Asd( data(:,6), F, flag, flag_set );[I, J] = min([I_A, I_B, I_C, I_D, I_E, I_F]);tree = Chuangjian( ['a','b','c','d','e','f'], data, flag);Decision_Tree_Print(tree,0);function I_value = Asd( data, data_set, flag, flag_set )for i = 1:length(data_set)for j = 1:length(flag_set)p(i,j) = sum(strcmp(data, data_set(i)) .* strcmp(flag, flag_set(j))) / sum(strcmp(data, data_set(i)));endendfor i = 1:length(data_set)I(i) = - sum(p(i,find(p(i,:) ~= 0)) .* log(p(i,find(p(i,:) ~= 0))) / log(2));P(i) = sum(strcmp(data, data_set(i))) / length(data);endI_value = sum(I .* P);Endfunction Decision_Tree_Print( tree, tlayer )if == 0return;endif strcmp(tree.child1,'') == 0Decision_Tree_Print(tree.child1,tlayer+1);endif strcmp(tree.child2,'') == 0Decision_Tree_Print(tree.child2,tlayer+1);endfor i = 1:tlayerfprintf('\t');endfprintf('%c',);if length(tree.flag_set) == 1fprintf(' %s',tree.flag_set{1});elseif tlayer == 5for i = 1:length(tree.flag_set)fprintf(' %s',tree.flag_set{i});endendfprintf('\n');if strcmp(tree.child3,'') == 0Decision_Tree_Print(tree.child3,tlayer+1);endif strcmp(tree.child4,'') == 0Decision_Tree_Print(tree.child4,tlayer+1);endendfunction tree = Chuangjian( datalist, data, flag )flag_set = unique(flag);fl = length(flag_set);[h, w] = size(data); = 0;tree.flag_set = zeros(1);tree.child1 = '';tree.child2 = '';tree.child3 = '';tree.child4 = '';if w == 0return;endfor i = 1:wI(i) = Asd(data(:,i), unique(data(:,i)), flag, flag_set); end[j, J] = min(I); = datalist(J);datalist = [datalist(1:J-1), datalist(J+1:w)];dataset = unique(data(:,J));tree.flag_set = flag_set;if fl == 1return;endfor i = 1:length(dataset)index = find(strcmp(data(:,J),dataset(i)) == 1);if i == 1tree.child1 = Chuangjian(datalist, [data(index,1:J-1),data(index,J+1:w)], flag(index));elseif i == 2tree.child2 = Chuangjian(datalist, [data(index,1:J-1),data(index,J+1:w)], flag(index));elseif i == 3tree.child3 = Chuangjian(datalist, [data(index,1:J-1),data(index,J+1:w)], flag(index));elsetree.child4 = Chuangjian(datalist, [data(index,1:J-1),data(index,J+1:w)], flag(index));endend运行结果:。
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Decision Tree)决策树(decision tree)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来生成的。
每个决策或事件(即自然状态)都可能引出两个或多个事件,导致不同的结果,把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很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
决策树就是将决策过程各个阶段之间的结构绘制成一张箭线图,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选择分割的方法有好几种,但是目的都是一致的:对目标类尝试进行最佳的分割。
从根到叶子节点都有一条路径,这条路径就是一条“规则”。
决策树可以是二叉的,也可以是多叉的。
对每个节点的衡量:1) 通过该节点的记录数2) 如果是叶子节点的话,分类的路径3) 对叶子节点正确分类的比例有些规则的效果可以比其他的一些规则要好。
决策树的构成要素[1]决策树的构成有四个要素:(1)决策结点;(2)方案枝;(3)状态结点;(4)概率枝。
如图所示:总之,决策树一般由方块结点、圆形结点、方案枝、概率枝等组成,方块结点称为决策结点,由结点引出若干条细支,每条细支代表一个方案,称为方案枝;圆形结点称为状态结点,由状态结点引出若干条细支,表示不同的自然状态,称为概率枝。
每条概率枝代表一种自然状态。
在每条细枝上标明客观状态的内容和其出现概率。
在概率枝的最末稍标明该方案在该自然状态下所达到的结果(收益值或损失值)。
这样树形图由左向右,由简到繁展开,组成一个树状网络图。
决策树对于常规统计方法的优缺点优点:1)可以生成可以理解的规则;2)计算量相对来说不是很大;3) 可以处理连续和种类字段;4) 决策树可以清晰的显示哪些字段比较重要。
缺点:1) 对连续性的字段比较难预测;2) 对有时间顺序的数据,需要很多预处理的工作;3) 当类别太多时,错误可能就会增加的比较快;4) 一般的算法分类的时候,只是根据一个字段来分类。
决策树的适用范围[1]科学的决策是现代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
我们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常遇到的情景是:若干个可行性方案制订出来了,分析一下企业内、外部环境,大部分条件是己知的,但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报告】id3算法实验报告
【关键字】报告id3算法实验报告篇一:ID3算法实验报告一、实验原理决策树通过把实例从根节点排列到某个叶子节点来分类实例,叶子节点即为实例所属的分类。
树上的每一个节点说明了对实例的某个属性的尝试,并且该节点的每一个后继分支对应于该属性的一个可能值,例如下图。
构造好的决策树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好的逻辑判断或属性。
对于同样一组例子,可以有很多决策树能符合这组例子。
人们研究出,一般情况下或具有较大概率地说,树越小则树的预测能力越强。
要构造尽可能小的决策树,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逻辑判断或属性。
由于构造最小的树是NP-难问题,因此只能采取用启发式策略选择好的逻辑判断或属性。
用信息增益度量期望熵最低,来选择分类属性。
公式为ID3算法创建树的Root结点如果Examples都为正,那么返回label=+中的单结点Root 如果Examples都为反,那么返回lable=-单结点树Root如果Attributes为空,那么返回单节点树Root,lable=Examples中最普遍的目标属性值否则开始A目标属性值lable=Examples中最普遍的否则在这个新分支下加一个子树ID3(example-vi,target-attribute,attributes-|A|)结束返回Root二、算法实现训练数据存放在Data.txt 中第一行为训练样本数量和每个样本中属性的数量第二行为每个属性取值的数量之后n行为所有样本节点数据结构struct DTNode{int name; //用1,2,3...表示选择的属性,0表示不用分类,即叶节点int data[D_MAX+1]; //表示此节点包含的数据,data[i]=1,表示包含二维数组data[][]中的第i条数据int leaf;//leaf=1 正例叶节点;leaf=2 反例叶节点;leaf=0不是节点int c; //c=1 正类;c=0 反类DTNode *child[P+1];//按属性值的个数建立子树};定义函数void Read_data() //从数据文件Data.txt中读入训练数据DT_pointer Create_DT(DT_pointer Tree,int name,int value)//创建决策树int chose(int *da)//选择分类属性float Gain(int *da,int p) //计算以p属性分类的期望熵float Entropy(int *da) //计算数据的熵int test_leaf(int *da) //尝试节点属性void Out_DT(DT_pointer Tree) //用线性表形式输出建立的决策树int Class(int *da) //对输入的尝试样本分类全局变量FILE *fp;int p_num; //属性的数量int pi[P_MAX+1]; //每个属性有几种取值int d_num;//数据的数量int data[P_MAX+1][D_MAX+1];//存储训练数据三、程序不足1.、默认训练数据是正确的,对是否发生错误不予考虑2、没有考虑训练数据可以包含缺少属性值的实例3、只能分正反两类四、程序源码#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define P_MAX 10#define D_MAX 50#define P 5//一条数据包括所有属性的取值(1,2,3...)和分类的值(0或1)FILE *fp;int p_num; //属性的数量int pi[P_MAX+1]; //每个属性有几种取值int d_num;//数据的数量int data[P_MAX+1][D_MAX+1];//存储训练数据//定义结点类型struct DTNode{int name; //此节点分类属性的名称int data[D_MAX+1]; //表示此节点包含的数据int leaf; //leaf=1 正例叶节点;leaf=2 反例叶节点;叶节点int c; //c=1 正类;c=0 反类DTNode *child[P+1];//按属性值的个数建立子树};typedef struct DTNode *DT_pointer;DT_pointer DT = NULL;int root = 0;int test_leaf(int *da) leaf=0不是int i;int a,b;a = 0;// a=0表示没有0类a=1表示有0类for(i = 1; i { if(*(da+i) ==1 && data[i][0] == 0){a = 1;break;}}b = 0;//b=0表示没有1类b=1表示有1类for(i = 1;i { if(*(da+i) == 1 && data[i][0] == 1){b = 1;break;}}if(a == 0 && b == 1)return 1;//是1叶节点else if(a == 1 && b == 0)return 2;//是0叶节点else if(a == 0 && b == 0)return 2;//此节点无数据elsereturn 0;//不是叶节点}int test_c(int a) //给叶节点附属性值{if(a == 1)return 1;elsereturn 0;}float Entropy(int *da) //计算数据的熵{int i;篇二:ID3算法实验报告装订线:ID3算法分析与实现学院xxxxxxxxxxxxxxxxxxxx 专业xxxxx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 姓名xxxx 指导教师xxxxXX年x月xx日题目ID3算法分析与实现摘要:决策树是对数据进行分类,以此达到预测的目的。
决策树-回归演示报告PPT
1.原理介绍 2.手动示例 3.程序展示
回归树概念
• 回归决策树主要指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算法,内部结点特征的取值 为“是”和“否”, 为二叉树结构。
• 所谓回归,就是根据特征向量来决定对应的输出值。回归树就是将特征空间划分成 若干单元,每一个划分单元有一个特定的输出。因为每个结点都是“是”和“否”的判 断,所以划分的边界是平行于坐标轴的。对于测试数据,我们只要按照特征将其归 到某个单元,便得到对应的输出值。
子区域上的输出值,构建二叉决策树: • (1) 选择最优切分变量j与切分点s,求解
• 遍历变量j,对固定的切分变量对j扫描切分点s,选择使上式达到最小值的对(j,s)。
• (2) 用选定的对(j,s)划分区域并决定相应的输出值:
• 其中, • (3) 继续对两个子区域调用步骤(1),(2),直至满足停止条件. • (4) 将输入空间划分为M个区域 • 生成决策树:
• 也就是找出使要划分的两个区域平方误差和最小的j和s。 • 其中,c1,c2为划分后两个区域内固定的输出值,方括号内的两个min意为使用的是最优的c1
和c2,也就是使各自区域内平方误差最小的c1和c2,易知这两个最优的输出值就是各自对应 区域内Y的均值,所以上式可写为
算法描述
• 输入:训练数据集D; • 输出:回归树f(x); • 在训练数据集所在的输入空间中,递归地将每个区域划分为两个子区域并决定每个
• 划分的过程也就是建立树的过程,每划分一次,随即确定划分单元对应的输出,也 就多了一个结点。当根据停止条件划分终止的时候,最终每个单元的输出输出值是回归决策树的核心。 1.切分点的选择使用最小二乘法 2.输出值的确定用单元内均值 • 原理如下: • 1.假设X和Y分别为输入和输出变量,并且Y是连续变量。给定训练数据集为D,其中x为
机器学习实验报告
决策树算法一、决策树算法简介:决策树算法是一种逼近离散函数值的方法。
它是一种典型的分类方法,首先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归纳算法生成可读的规则和决策树,然后使用决策对新数据进行分析。
本质上决策树是通过一系列规则对数据进行分类的过程。
决策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训练集数据自动地构造决策树,然后根据这个决策树对任意实例进行判定。
其中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一种简单但是广泛使用的分类器。
通过训练数据构建决策树,可以高效的对未知的数据进行分类。
决策数有两大优点:1)决策树模型可以读性好,具有描述性,有助于人工分析;2)效率高,决策树只需要一次构建,反复使用,每一次预测的最大计算次数不超过决策树的深度。
决策树算法构造决策树来发现数据中蕴涵的分类规则.如何构造精度高、规模小的决策树是决策树算法的核心内容。
决策树构造可以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决策树的生成:由训练样本集生成决策树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训练样本数据集是根据实际需要有历史的、有一定综合程度的,用于数据分析处理的数据集。
第二步,决策树的剪技:决策树的剪枝是对上一阶段生成的决策树进行检验、校正和修下的过程,主要是用新的样本数扼集(称为测试数据集)中的数据校验决策树生成过程中产生的初步规则,将那些影响预衡准确性的分枝剪除、决策树方法最早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由J Ross Quinlan提出了ID3算法,此算法的目的在于减少树的深度。
但是忽略了叶子数目的研究。
C4.5算法在ID3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对于预测变量的缺值处理、剪枝技术、派生规则等方面作了较大改进,既适合于分类问题,又适合于回归问题。
本节将就ID3算法展开分析和实现。
ID3算法:ID3算法最早是由罗斯昆(J. Ross Quinlan)于1975年在悉尼大学提出的一种分类预测算法,算法的核心是“信息熵”。
ID3算法通过计算每个属性的信息增益,认为信息增益高的是好属性,每次划分选取信息增益最高的属性为划分标准,重复这个过程,直至生成一个能完美分类训练样例的决策树。
决策树示例数据集
决策树示例数据集1.引言1.1 概述概述:决策树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它通过对数据集进行划分来构建一个树形结构的决策模型。
决策树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和解释,并且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离散型和连续型。
决策树的构建过程是基于对数据集特征的不断划分,每个划分都根据一个特征和一个阈值来进行。
通过不断分割数据集,每一次分割都会使得子数据集纯度提高,即同一子数据集中的数据更加相似。
而不同子数据集之间的差异也会增大,使得最终的决策树能够更好地区分不同类别的数据。
在构建决策树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理解。
首先是根节点,也就是最开始的节点,它包含了整个数据集。
然后是内部节点,每个内部节点都代表一个特征,并包含了相应的阈值。
通过比较输入数据的特征值和阈值,可以确定下一步应该进入哪个子节点。
最后是叶节点,它代表了决策树的答案,也就是最终的分类结果。
决策树的构建过程可以通过不同的算法来实现,包括ID3、C4.5和CART等。
这些算法在选择最佳特征和阈值时会使用不同的评估准则,以达到构建最优决策树的目标。
常见的评估准则包括信息增益、增益率和基尼系数等。
决策树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用途。
例如,在医疗诊断中,决策树可以根据患者的病症和病史来做出诊断决策。
在金融领域,决策树可以根据客户的个人信息和信用记录来评估其信用风险。
此外,决策树还可以用于智能推荐系统、垃圾邮件过滤和文本分类等领域。
综上所述,决策树是一种强大且灵活的机器学习算法,它能够通过对数据集的划分来构建一个可解释性强且有效的决策模型。
在实际应用中,决策树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准确、更快速的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错误的发生。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框架进行介绍,主要是对各个章节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描述。
通过明确文章的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脉络。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算法总结-决策树
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算法总结-决策树⼀、机器学习基本概念总结分类(classification):⽬标标记为类别型的数据(离散型数据)回归(regression):⽬标标记为连续型数据有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训练集有类别标记⽆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训练集⽆类别标记半监督学习(semi-supervised learning):有类别标记的训练集+⽆类别标记的训练集机器学习步骤的框架:step1:把数据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step2:⽤训练集和特征集的特征向量来训练算法step3:⽤学习来的算法(进⾏训练的模型)运⽤在测试集上来评估算法机器学习中分类和预测算法的评估:准确率速度强壮性(当数据缺失情况下,算法的准确性)可规模性(当数据变⼤时,算法的准确性)可解释性(算法的结果是否可以解释该种现象)⼆、决策树1.决策树基本概念:是⼀个类似于流程图的树结构(可以是⼆叉树或⾮⼆叉树)其每个⾮叶节点表⽰⼀个特征属性上的测试每个分⽀代表这个特征属性在某个值域上的输出⽽每个叶节点存放⼀个类别使⽤决策树进⾏决策的过程就是从根节点开始,测试待分类项中相应的特征属性,并按照其值选择输出分⽀,直到到达叶⼦节点,将叶⼦节点存放的类别作为决策结果的过程2.决策树构造的关键决策树最重要的是决策树的构造。
所谓决策树的构造就是进⾏属性选择度量确定各个特征属性之间的拓扑结构。
构造决策树的关键步骤是分裂属性。
所谓分裂属性就是在某个节点处按照某⼀特征属性的不同划分构造不同的分⽀,其⽬标是让各个分裂⼦集尽可能地“纯”。
尽可能“纯”就是尽量让⼀个分裂⼦集中待分类项属于同⼀类别。
分裂属性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属性是离散值且不要求⽣成⼆叉决策树。
此时⽤属性的每⼀个划分作为⼀个分⽀。
属性是离散值且要求⽣成⼆叉决策树。
此时使⽤属性划分的⼀个⼦集进⾏测试,按照“属于此⼦集”和“不属于此⼦集”分成两个分⽀。
动词决策树程序的部分说明
动词决策树程序的部分说明数据的处理:把决策树变为动词决策树决策树中户外={晴天,阴天,雨天}=>1={1,2,3},则在动词决策树中户外={晴天到晴天,晴天到阴天,晴天到雨天,阴天到晴天,阴天到阴天,阴天到雨天,雨天到晴天,雨天到阴天,雨天到雨天}={1,2,3,4,5,6,7,8,9}A 到B的属性值为N*(A-1)+B,N为属性的属性值的个数,如户外中的“晴天到阴天”即1到2,所以它的属性值为3*(1-1)+2=2。
户外温度湿度风速活动晴天=8 炎热=35 高=8 弱=4 取消=1阴天=5 温柔=25 正常=6 强=9 进行=2雨天=2 凉爽=16 表一TEMP的值如表二表二TEMP的值中的每列代表一个模板,如第八列为(8,-3)其中8为x0,-3为△x,它是户外中“晴天到阴天”的模板。
如图一图一图一动词决策树中采集的数据如表三表三中的兰色数字表示所在列的属性,蓝色数字表示所在列的属性的属性值的个数。
DATA 的值如表四12345D1 6点8 35 8 4 114点8 35 8 4 1D2 6点8 35 8 9 114点8 35 8 9 1D3 6点 5 35 8 4 214点 5 35 8 4 2D4 6点 2 25 8 4 214点 2 25 8 4 2D5 6点 2 16 6 4 214点 2 16 6 4 2D6 6点 2 16 6 9 114点 2 16 6 9 1D7 6点 5 16 6 9 214点5 16 6 9 2D8 6点8 25 8 4 114点 8 25 8 4 1D9 6点8 16 6 4 214点 8 16 6 4 2D10 6点2 25 6 4 214点 2 25 6 4 2D11 6点8 25 6 9 214点 8 25 6 9 2D12 6点5 25 8 9 214点 5 25 8 9 2D13 6点5 35 6 4 214点 5 35 6 4 2D14 6点2 25 8 9 114点 2 25 8 9 1表四99444表三SDATA为采集的数据与相应的模板的相似度,它对应的程序为:[SDATA]=DATATOSDA TA(DA TA,TEM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策树程序实验众所周知,数据库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已经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随着数据库容量的膨胀,特别是数据仓库以及web等新型数据源的日益普及,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再是缺乏足够的信息可以使用,而是面对浩瀚的数据海洋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
从数据中生成分类器的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是生成一个决策树(Decision Tree)。
决策树表示方法是应用最广泛的逻辑方法之一,它从一组无次序、无规则的事例中推理出决策树表示形式的分类规则。
决策树分类方法采用自顶向下的递归方式,在决策树的内部结点进行属性值的比较并根据不同的属性值判断从该结点向下的分支,在决策树的叶结点得到结论。
所以从决策树的根到叶结点的一条路径就对应着一条合取规则,整棵决策树就对应着一组析取表达式规则。
决策树是应用非常广泛的分类方法,目前有多种决策树方法,如ID3、CN2、SLIQ、SPRINT等。
一、问题描述相关信息决策树是一个类似于流程图的树结构,其中每个内部结点表示在一个属性上的测试,每个分支代表一个测试输入,而每个树叶结点代表类或类分布。
数的最顶层结点是根结点。
一棵典型的决策树如图1所示。
它表示概念buys_computer,它预测顾客是否可能购买计算机。
内部结点用矩形表示,而树叶结点用椭圆表示。
为了对未知的样本分类,样本的属性值在决策树上测试。
决策树从根到叶结点的一条路径就对应着一条合取规则,因此决策树容易转化成分类规则。
图1ID3算法:■决策树中每一个非叶结点对应着一个非类别属性,树枝代表这个属性的值。
一个叶结点代表从树根到叶结点之间的路径对应的记录所属的类别属性值。
■每一个非叶结点都将与属性中具有最大信息量的非类别属性相关联。
■采用信息增益来选择能够最好地将样本分类的属性。
信息增益基于信息论中熵的概念。
ID3总是选择具有最高信息增益(或最大熵压缩)的属性作为当前结点的测试属性。
该属性使得对结果划分中的样本分类所需的信息量最小,并反映划分的最小随机性或“不纯性”。
问题重述1、目标概念为“寿险促销”2、计算每个属性的信息增益3、确定根节点的测试属性模型求解构造决策树的方法是采用自上而下的递归构造,其思路是:■以代表训练样本的单个结点开始建树(步骤1)。
■如果样本都在同一类,则该结点成为树叶,并用该类标记(步骤2和3)。
■否则,算法使用称为信息增益的机遇熵的度量为启发信息,选择能最好地将样本分类的属性(步骤6)。
该属性成为该结点的“测试”或“判定”属性(步骤7)。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类算法中,所有的属性都是分类的,即取离散值的。
连续值的属性必须离散化。
■对测试属性的每个已知的值,创建一个分支,并据此划分样本(步骤8~10)。
■算法使用同样的过程,递归地形成每个划分上的样本决策树。
一旦一个属性出现在一个结点上,就不必考虑该结点的任何后代(步骤13)。
■递归划分步骤,当下列条件之一成立时停止:(a)给定结点的所有样本属于同一类(步骤2和3)。
(b)没有剩余属性可以用来进一步划分样本(步骤4)。
在此情况下,采用多数表决(步骤5)。
这涉及将给定的结点转换成树叶,并用samples中的多数所在类别标记它。
换一种方式,可以存放结点样本的类分布。
没有样本。
在这种情况下,以samples中的多数(c)分支test_attribute=ai类创建一个树叶(步骤12)。
算法Decision_Tree(samples,attribute_list)输入由离散值属性描述的训练样本集samples;候选属性集合attribute_list。
输出一棵决策树。
(1)创建节点N;(2)If samples 都在同一类C中then(3)返回N作为叶节点,以类C标记;(4) If attribute_list为空then(5)返回N作为叶节点,以samples 中最普遍的类标记;quals("")) { StringTokenizer tokenizer = new StringTokenizer(str);while ()) {());}}return candAttr;}/*** 读取训练元组* @return 训练元组集合* @throws IOException*/public 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readData() throws IOException { 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datas = new ArrayList<ArrayList<String>>();BufferedReader 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tring str = "";while (!(str = ()).equals("")) {StringTokenizer tokenizer = new StringTokenizer(str);ArrayList<String> s = new ArrayList<String>();while ()) {());}(s);}return datas;}/*** 递归打印树结构* @param root 当前待输出信息的结点*/public void printTree(TreeNode root){"name:" + ());ArrayList<String> rules = ();"node rules: {");for (int i = 0; i < (); i++) {+ " ");}"}");"");ArrayList<TreeNode> children = ();int size =();if (size == 0) {"-->leaf node!<--");} else {"size of children:" + ());for (int i = 0; i < (); i++) {"child " + (i + 1) + " of node " + () + ": ");printTree(i));}}}/*** 主函数,程序入口* @param args*/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estDecisionTree tdt = new TestDecisionTree();ArrayList<String> candAttr = null;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datas = null;try {"请输入候选属性");candAttr = ();"请输入训练数据");datas = ();} catch (IOException e) {();}DecisionTree tree = new DecisionTree();TreeNode root = (datas, candAttr);(root);}}package DecisionTree;import * 选择最佳分裂属性*/public class Gain {private 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D = null; et(attrIndex);if (!(r)) {(r);}}return values;}/*** 获取指定数据集中指定属性列索引的域值及其计数* @param d 指定的数据集* @param attrIndex 指定的属性列索引* @return 类别及其计数的map*/public Map<String, Integer> valueCounts(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datas, int attrIndex){Map<String, Integer> valueCount = new HashMap<String, Integer>();String c = "";ArrayList<String> tuple = null;for (int i = 0; i < (); i++) {tuple = (i);c = (attrIndex);if (c)) {(c, (c) + 1);} else {(c, 1);}}return valueCount;}/*** 求对datas中元组分类所需的期望信息,即datas的熵* @param datas 训练元组* @return datas的熵值*/public double infoD(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datas){double info = ;int total = ();Map<String, Integer> classes = valueCounts(datas, ());Iterator iter = ().iterator();Integer[] counts = new Integer[()];for(int i = 0; (); i++){entry = ();Integer val = (Integer) ();counts[i] = val;}for (int i = 0; i < ; i++) {double base = (counts[i], total, 3);info += (-1) * base * (base);}return info;}/*** 获取指定属性列上指定值域的所有元组* @param attrIndex 指定属性列索引* @param value 指定属性列的值域* @return 指定属性列上指定值域的所有元组*/public 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datasOfValue(int attrIndex, String value){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Di = new ArrayList<ArrayList<String>>();ArrayList<String> t = null;for (int i = 0; i < (); i++) {t = (i);if(attrIndex).equals(value)){(t);}}return Di;}/*** 基于按指定属性划分对D的元组分类所需要的期望信息* @param attrIndex 指定属性的索引* @return 按指定属性划分的期望信息值*/public double infoAttr(int attrIndex){double info = ;ArrayList<String> values = getValues(D, attrIndex);for (int i = 0; i < (); i++) {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dv = datasOfValue(attrIndex, (i));info += (), (), 3), infoD(dv));}return info;}/*** 获取最佳分裂属性的索引* @return 最佳分裂属性的索引*/public int bestGainAttrIndex(){int index = -1;double gain = ;double tempGain = ;for (int i = 0; i < (); i++) {tempGain = infoD(D) - infoAttr(i);if (tempGain > gain) {gain = tempGain;index = i;}}return index;}}package DecisionTree;import .*;/*** 决策树构造类*/public class DecisionTree {private Integer attrSelMode; terator();for(int i = 0; (); i++){entry = ();String key = (String)();Integer val = (Integer) ();if(val > max){max = val;maxC = key;}}return maxC;}/*** 构造决策树* @param datas 训练元组集合* @param attrList 候选属性集合* @return 决策树根结点*/public TreeNode buildTree(ArrayList<ArrayList<String>> datas, ArrayList<String> attrList){emove(bestAttrIndex);}if () == 0) {TreeNode leafNode = new TreeNode();(maxC);(di);(attrList);().add(leafNode);} else {TreeNode newNode = buildTree(di, attrList);().add(newNode);}}return node;}}package DecisionTree;importpublic class DecimalCalculate {/*** 由于Java的简单类型不能够精确的对浮点数进行运算,这个工具类提供精* 确的浮点数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和四舍五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