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徽宗时期画院试题看宋代院画的诗境-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精品]徽宗朝的八道科举考试题------回首千年看两宋(37)

[精品]徽宗朝的八道科举考试题------回首千年看两宋(37)

徽宗朝的八道科举考试题------回首千年看两宋(37)徽宗朝的八道科举考试题------回首千年看两宋(37)羊在歧路宋代是读书人的天堂,北宋的文化就是一曲回荡在十一世纪的田园牧歌。

自宋太祖以来的右文政策,使北宋社会在哲学、文学、史学、科技等方面的发展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宋朝的科举制度,在程序上,在透明程度上,都比大唐帝国更为公正,譬如唐朝时主考官基本是固定的,而宋太祖将其改为临时差遣的------权知贡举,不仅每年的主考官不相同,而且还增加了副职,使录取与否不能够一个人说了算。

宋太祖还规定,及第举人不得称知举官为师门,也不得自称门生,违者由御史台弹劾,这也比明清的科举多了一份阳光和公正。

为了防止官宦子弟利用不公正手段混入,大宋朝规定这些人初试即使合格也必须复试。

由于复试也有作弊的可能,太祖又借鉴中央集权的作法,召对合格的进士及各科举人亲自确定录取与否、等第名次,然后下诏放榜。

殿试作为常制始自宋太祖。

但是把绘画列入科举制度与学校制度之内,则是徽宗的一个创举。

1104年,徽宗为奖励书画,设立官职,招收生员,以米元章(米芾)为书画两学博士。

后来徽宗始建五岳观,大集天下名手,应诏者数百人。

自此之后,如进士科,下题取士,复立博士,考其异能(《画继》)。

以笔墨妙出一时的宋子房(字汉杰,郑州荥阳人)为主考官。

所试之题多采自古人诗句,谁能准确地画出诗句的意境,即可中选。

试题如下1,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这是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

多数考生画一空舟系于岸侧,一鹭鸶立于船舷间,或者画一乌鸦栖息于船篷背面,皆因意境不佳,未能入选。

只有一人画一船夫卧于船尾,手中擎横笛一只,仪态悠闲,这表示并非没有撑船之人,只是没有买舟行人而已。

由于此画与诗句的意思吻合,于是中选。

2,乱山藏古寺多数人画乱山之中露出一塔尖,或者露出一鸱吻(宫殿屋角上像鸟一样的装饰物),有的考生甚至画出了殿堂的一角,都未体现出藏的意境。

只有一人画出了荒山满幅,上边露出幡竿。

2021宋代院体花鸟画中的写实、形似及诗意范文2

2021宋代院体花鸟画中的写实、形似及诗意范文2

2021宋代院体花鸟画中的写实、形似及诗意范文 1概述 宋代院体花鸟画继承了五代黄筌徐熙两家画风和体制,早期以黄筌的风格为主导,基本采用“勾勒填彩”的方法,旨趣浓艳,不显墨线。

到了南宋,画院中画花鸟的画家超过的一半,花鸟画的发展达到了高峰,并至极盛,在整个传统中国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宋代院体花鸟画作为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典范,对后世朝代乃至现代仍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宋代院体花鸟画重写生,体物入微,以形写神。

张岱年着《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对宋代的院体花鸟画这样评价“中国在南北宋及元初时代,那描摹刻画人物禽兽楼台花木的功夫还有点和写实主义相近”.“写实”是对宋代院体花鸟画的评论。

“写实”与“似”同义,同样包含“神似”和“形似”两个方面。

2宋代院体花鸟画中的写实与形似 写实,即如实的描绘事物,在绘画领域则要做到倾吐实情,真实描绘。

宋代在作画领域十分重视写实性。

宋徽宗赵佶在画孔雀时,仔细观察,发现孔雀抬脚时,必定先抬起左脚,以此才开始作画。

从中我们可看出宋代画家对事物的观察细致入微,对生活有着极其精细的观察能力,以及他们作画时的写实态度。

形似,即指绘画的外在特征。

在宋代之前就已有“形具而神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之说,东晋顾恺之更提出了“以形写神”的明确说法。

宋代所崇尚的标准即是“专以形似”,即作画时首先必须知晓物象种类特征,还要注重物象外形的地区差异,以及年岁四时朝暮的变化和物象行为举动,体现物象习性之外表形似。

北宋很多应召翰林图画院的考生源源不断,但大多由于不符合形似的要求而无法入围。

沈括《梦溪笔谈》中论早晨的牡丹“房敛而色泽”,中午的牡丹“其花披哆而色燥”.宋徽宗也在赏龙德宫时,对壶中殿前柱廊拱眼斜枝月季花赞赏有加,认为月季花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此画为春时日中者无毫发差,实为鲜见难得。

从中可看出宋代对形似的重视。

宋代对绘画专以形似的各种要求,时花鸟画趋向成熟的表现。

3宋代院体花鸟画中的写实与诗意 优秀的画家是在顺应社会主流的同时,能够突出自我特色。

从宋徽宗时期画院试题看宋代院画的诗境

从宋徽宗时期画院试题看宋代院画的诗境

图 画 院 。 仅 宋 太 祖 , 代 的 许 多 皇 帝 也 均 有 较 深 的 绘 画 不 宋
艺 术修 养 . 们对 绘 画 的发 展都 起 到重 要 的作 用 。 徽 宗 他 到
这 种 方 式 以 古 诗 名 句 来 考 试 画 师 ,不 仅 直 接 以 诗 句 作 为 画题 , 且 让 画师 画 出诗 句 的意 境 。 种 考试 方法 集 而 这
策 问考试 画 院学 生 , 多 以古 诗 为题 , 提 高绘 画 生 的文 并 以 化 修养 。
品 》 ,含 不 尽 之 意 见 于 言 外 ”欧 阳 修 ,六 一 诗 话 》 。 )“ ( 《 )
绘 画 是 造 型 艺 术 , 通 过 视 觉 获 得 审 美 享 受 ,本 应 “ ”而 画 家为 了调 动读 画 人 的 丰富 想象 , 采 用 “ ” 露 , 便 藏 的
中 地 表 现 了 中 国 画 的 诗 画 合 一 的 审 美 意 趣 .成 为 宋 代 画
院 的一 种 主 流美 学思 想 。
朝 , 院 的 繁 荣 更 是 到 了 顶 点 。 院 不 仅 仅 是 供 养 画 家 的 画 画 地 方 , 建制 设学 , 了名 副其 实 的 皇家 美术 学 院 。 《 还 成 据 宋
头 竹 外 挂 一 酒 帘 , 喜 其 得 ‘ ’ 意 。 又 试 ‘ 花 归 去 马 上 锁 字 踏
来 , 力 实 现 画面 具象 含 蓄 蕴藉 的诗 境 。 因此 . 画艺 术 努 绘 也 讲 究 含 蓄 , 证 处 理 “ 与 露 ” 关 系 , 意 于 形 , 求 辩 藏 的 含 追
史 ・ 举 志 》 载 , 时这 所 学 院有 一 套 课 程 计 划 和 教 学 选 记 当 方法 , 有 一定 的招 生制 度 、 试 制度 , 及 寄 宿安 排 。 还 考 以 这 首 先 是 因 为 徽 宗 本 人 重 视 艺 术 ,他 本 人 即 具 有 极 高 的 艺 术 造 诣 。 徽 宗 皇 帝 天 纵 , 圣 艺 极 于 神 ” 他 自称 : “ 将 。

宋画院试题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

宋画院试题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

宋画院试题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
《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是一幅宋代的传世名画,由宋代画家描绘。

该画以落日景色为背景,表现了楼台上一位吹奏笛子的人。

整幅画的色调以暖色调为主,表现出夕阳西下的景象。

画面中央的楼台高耸,屋顶上有一位吹奏笛子的人。

他站在台阶上,身姿挺拔,笛子吹奏得悠扬动听。

阳光透过楼阁的窗户,投射出斜斜的光线,照在他的脸上和身体上,增添了一种神秘而高雅的氛围。

画家巧妙地利用线条的流动和对比的技巧,表现了笛子演奏者的动态。

他的身体微微向前倾斜,一只手持笛子,另一只手略微抬起,身体旋转的姿态使得画面充满了流动感。

同时,画家通过筆触勾勒出笛子和人物的细节,使得画面栩栩如生。

整幅画的意境也非常深远。

笛音悠扬,楼台高耸,暮色渐浓,似乎在告诉观者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画家通过抓住这一瞬间,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以其独特的构图、流动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展示了宋代画家对自然美和人物形象的精妙描绘,成为宋代绘画中的经典之作。

宋徽宗的考题

宋徽宗的考题

宋徽宗的考题宋徽宗赵佶(1082 ~1135 ),在历史上是一个昏庸皇帝,但却是一位杰出的画家。

他主管画院,亲自出题、批卷、授课,所出考题情趣盎然,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现试举几例如下:一. “竹锁桥边卖酒家”“竹锁桥边卖酒家”是画院的著名试题之一。

此次考试中,众多考生皆重于酒家,从而以小溪流水,野渡小桥,竹林清风等借以衬托,但这些画面皆不中赵佶之意。

唯有一名叫李唐的画家,构思新颖,独辟蹊径,画面上是一泓溪水,小桥横卧,桥边则是一片竹林,唯有那郁郁葱葱的翠竹中,挂着一幅迎风招展的“酒”帘。

整个构图从“虚”字入手,使人浮想联翩。

赵佶看后大悦,他认为酒家藏在竹林中正是符合“锁”字的意境,并亲自圈点为第一名。

二. “蝴蝶梦中家万里”不得不承认赵佶的题目其寓意是很深的,此题取自“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之意,众考生的作品皆不中意,唯一被赵佶选中的是王道亨的试卷。

王道亨笔下所绘的是苏武牧羊图。

画面上苏轼思乡,席地而卧,然双蝶追逐其间,画中林木扶疏。

上立子规,而月正当空,木影在地,犹闻啼声。

由于王道亨较好地掌握了诗的含义,因此一举夺魁并成为宋代著名画家。

三. “踏花归去马蹄香”这个考题也是独具匠心的,考题一出,整个考场上考生们几乎都在画马画花,达官显贵、文人仕女,他们都穿梭于花丛之中,赵佶看后很不满意。

但就在最后几张卷子中,赵佶被一幅画吸引了:一匹骏马缓步走来,几只小小的蜜蜂在追逐着马蹄。

看来作者的巧妙之处就是马踏上了花后竟然引来了蜜蜂,画面上既表现了“踏花归去”,又表达了“马蹄香”。

这就是作者的巧妙构思,故而理所当然地被评为第一名。

四. “嫩绿枝头红一点”这道考题是很有分量的,因“嫩绿枝头红一点,恼人春色不须多”是这首诗的原意,故而当时的应试者大多在画面上用红花绿叶来装点春色,或在绿阴从中露出红花一朵。

然而高居榜首的却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画家,他在绿树成荫的阁亭中,画一仕女倚栏而立,唯有其樱桃小口的一点红与嫩绿枝头相辅相成,从而点出了“红一点”的主题。

大宋皇家画院的科举试题

大宋皇家画院的科举试题

大宋皇家画院的科举试题宋徽宗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建立了考试制度,开设画学,培养绘画人才,并开创一代画风。

当时画院的考试标准是“笔意俱全”。

“笔”就是写实技巧;“意”就是诗情画意、意境、意趣。

据记载,他亲自主管画院,亲自出题、批卷,还亲自授课,所出考题情趣盎然,至今还为人们所称道。

我们不妨先来看几则故事:宋徽宗曾亲自出过考试画题,不仅注重绘画的诗情画意,而且强调写实精神。

有一次,他在殿前柱廊拱眼中的一幅《斜枝月季》前停下脚步,问是谁画的,侍从告诉他说是新进画院的一位青年入画的,他马上降旨奖赏了这个年轻人,并说:“月季花很少有人能画好,因为在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里,和在早晚的不同时间里,花蕊、花叶变化很大,各不相同。

这幅斜枝月季,是春天中午时分开放的,画的花蕊、花叶,丝毫不差。

”还有一次,他让画院的学生们画孔雀,多数人画的都不能令他满意。

他说:“孔雀升墩,必先左脚。

卿等所图皆右脚。

”这种在细节上的指导,体现了他在绘画上的写实精神。

竹锁桥边卖酒家“竹锁桥边卖酒家”是画院的著名试题之一。

此次考试中,众多考生皆重于酒家,从而以小溪流水、野渡小桥、竹林清风等给以衬托。

但这些画皆不中赵佶之意,惟有一名叫李唐的画家,构思新颖,独辟蹊径。

画面上是一泓溪水,小桥横卧,桥边则是一片竹林,在那郁郁葱葱的翠竹中,挂着一幅迎风招展的“酒”帘。

这幅画构图从“虚”字入手,使人浮想联翩。

赵佶看后大悦。

他认为酒家藏在竹林中正符合“锁”字的意境,亲自圈点为第一名。

踏花归去马蹄香这个考题也是独具匠心而且富有诗意引人入胜的。

考题一出,整个考场上考生们几乎都在画马画花、画达官显贵、文人仕女,他们穿梭于花丛之中。

赵佶看后很不满意,但最后就在几张卷子中,赵佶被一幅画吸引住了。

只见一匹骏马缓步走来,几只小蜜蜂在追逐着马蹄。

看来作者的巧妙之处就是马踏上了正在盛开的鲜花后竟然引来了蜜蜂,画面上既表现了“踏花归去”又表达了“马蹄香”。

这就是作者的巧妙构思,故而理所当然地被评为第一名。

宋徽宗考试题及答案

宋徽宗考试题及答案

宋徽宗考试题及答案
一、诗题:请以“春日游园”为题,作一首五言绝句。

二、书法题:请用行书写下《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

三、绘画题:请根据“渔舟唱晚”的意境,绘制一幅山水画。

四、策论题:请就“如何治理水患”提出你的见解。

宋徽宗考试答案
一、诗题答案示例:
春日游园
翠柳垂丝拂面来,
桃花笑靥映朝阳。

莺歌燕舞乐融融,
园中游人醉春芳。

二、书法题答案:(此处无法展示书法作品,故以文字描述)
考生应以流畅的行书书写,笔势要自然,笔画要圆润,体现出《滕王阁序》中的意境。

三、绘画题答案:(此处无法展示绘画作品,故以文字描述)
考生应绘制一幅以渔舟为中心的山水画,画面上要有夕阳余晖,渔舟在水面上轻轻摇曳,远处山峦起伏,水面波光粼粼,表现出宁静而美好的渔舟唱晚景象。

四、策论题答案示例:
治理水患,首在疏通河道,其次要加固堤防,再次要合理规划农田水利。

疏通河道可以减少洪水泛滥的风险,加固堤防可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合理规划农田水利则可以提高农业抗旱抗涝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水文监测,及时预警,以减少水患带来的损失。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虚构的,宋徽宗时期的考试题目和答案可能与此不同。

在历史研究中,我们应以史料为依据,进行严谨的考证。

宋画院试题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

宋画院试题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

宋画院试题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
题目:《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
解题思路:
1. 背景描绘:落日楼台是一个古老的建筑,它位于高处,远离尘嚣,周围环境优美,可以俯瞰整个风景。

画面可以采用鸟瞰角度,描绘出楼台周边的山水景色,以及夕阳余晖照耀下的楼台面貌。

2. 主体人物:一位执笛的音乐家。

通过绘画出音乐家的姿态和动作,展示出他手持笛子吹奏的神态,同时表现出他倚着楼台欣赏美景的情景。

3. 落日余晖:落日的余晖是整个画面的焦点之一,可以将其画得温暖柔和,令人感到宁静和平静。

可以用橙色、红色、紫色等渐变色调描绘出夕阳的余晖,将其衬托在楼台和周围的山水之间,营造出美丽的光影效果。

4. 微风的描绘:画面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植物、树木等元素,以表现微风吹拂的情景。

可以利用细腻的线条和柔和的色彩来描绘树叶的摇曳和波动,增加画面的动感和生气。

综上所述,通过描绘《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这幅画,可以将古老的建筑、美丽的自然景色、悠扬的音乐和温暖的余晖相融合,表现出一幅宁静、舒适、和谐的画面。

宋代的画院及院画

宋代的画院及院画

录取的标准是“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
然,笔韵高洁为工”。
因此,只有构思巧妙含蓄,造型准确自然,技艺不俗
的创作才能符合录取的标准。
三、院画的艺术特征
院画的创作,提倡“形似”,提倡“格法”,要求 画家具有相当的写实功力,对物象作细致入微的描 绘,以表现出对象的自然形态。 北宋初年,黄筌创作的富贵精丽的花鸟画适应 了统治者粉饰太平的需要,成为宫廷绘画的标准。 及至北宋末年,宋徽宗的艺术观则成了院体画的标 准,这一时期的院体画也因之被称作“宣和体”,主 要以花鸟画为主。宋徽宗继续强调绘画要严于法度, 艺术形象要生动逼真,精密不苟。
宋代时,宫廷画院已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制度,
画院既是创作机构,也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机构。 画家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前代画家或院画 家引荐,另一种则是通过考试录取。
特别是宋徽宗即位后,接连做了两件事情,使得画院 顿时成为朝野上下关注的焦点。 首先,提高了画院的地位,将研究儒家经典的书院排 在第二位,画院提升至了第一位,琴院和棋院则分别排在 第三位和第四位;然后又改善了对院画家的待遇,将画家 与一般工匠区分开来。 其次,创办了“画学”专业来培养通过参加考试录取的 学生,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家美术学院,宋徽宗亲 自担任院长。并任命书画家米芾担任书画学博士来主持院 务活动。“画学”的学科分为专业课和共同课。专业课有: 道释、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等六门;共同课有: 说文、尔雅、方言、释名等,说文是教“书篆字,著音训”, 其余科目都设有问答,通过学生的回答来看他对画理的掌 握。
二、宋代的画院与画学
两宋画院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画院最为隆胜 的时代,群星璀璨,名家云集,画院制度也最 为完备。北宋建国后,西蜀、南唐画院原有的 画家,再加上从其他地方会集过来的画家,一 时,画院阵营十分强大。而南宋朝廷继续延续 北宋的画院制度,形成了优秀画家都集中于画 院中的情况,如南宋山水四大家李唐、刘松年、 马远、夏圭。再比如梁楷,最初,也在画院中 供职 。画院和院画和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的艺 术活动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他的这种 艺术扶持与赞助才奠定了两宋画院在历史上的 重要地位。

宋徽宗时期翰林图画院的绘画创作情况

宋徽宗时期翰林图画院的绘画创作情况

在宋徽 宗时期 画院 中, 由于徽 宗皇帝 “ 制御 画御 书” 瑞 鹤 图》 御 的《 中也 出现 了
而此 图中有 的鹤 颈 弯 曲。 画学的 一次考
虽然作 品不存 , 但从记 载 中可知他们超 群 赵估 本人 大力 提倡 “ 穷理 ” 之风 而盛极 一 明显 的失误 : 飞翔 时应颈及 腿 皆直伸 , 鹤
名 画则有 曹弗兴 、 曹髦 、 雉等人 名迹 , 谢 其 曾创作过一些道教 内容或表现 仙 山琼 阁的
描 云 “ 间虽真伪 混杂、 精粗不等 , 但亦可想见 收藏 作 品 。 如 , 画 了 “ 霞 霄 汉 ” 仙 嫔 真 宰 ”
措施 . 画 院 规 模 和创 作 力 量都 达到 了 空前 的盛 使
雄厚 的力 量和基础 , 由于画院 画家 与社 狸 猫 以猫 眼 成 线 状 示 为 正 午 牡 丹 一样 , 还 都 绘 画创作为 了装 点 宫廷 、 表现贵族 享乐 的 会仍保持着较 密切 的联 系, 会上有成就 说 明 了画家 观察 对象 的深 入和 表现 理趣 心理和 情绪 而染上 了萎靡柔媚 的色彩 , 社 这 的 画 师源 源不 断地 被 囊 括 进 画院 。 的高明。 由于最 高统治者 的大力提倡 , 宋 点我们在 品鉴和学 习中要特别注 意。
值 御前 书 画所 , 后米芾 、 京、 师成 等都 清神 霄宫等都 非常宏 伟 , 蔡 梁 其壁 画塑像 当不 在待遇 上仍有种 种 限制。如 , 太宗 时的 宋
参 与过 书 画整 理 , 由精于 鉴定 的人 参加 次于宋真宗 时建造 的玉清昭应宫。宋徽宗 画师李雄 因不擅 画纨 扇有违“ 并 圣命 ” 还 几 , 品评 。宋徽宗在位 期间对书画的购求收集 对道观壁 画的绘制也极 为关切 , 自审查 , 乎遭 杀头之祸 。 宋徽 宗时期则 规定 画家 亲

宋徽宗及其画院

宋徽宗及其画院

宋徽宗和他的画学
一、宋徽宗个人简历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1135年), 神宗11子,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 帝。北宋第八代皇帝,在位25年,国亡被俘 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 二、宋徽宗的艺术成就
他在艺术方面是一代宗师,他精书法,能作诗填词,对于金石考古也有一定 的研究,在绘画方面,能画人物、山水,花卉翎毛尤为专精,元汤在《画鉴》 中赞道:“历代帝王能画者,至徽宗可谓尽意”,他还运用权力推动和发展绘 画艺术,使中国的绘画展现出辉煌的成就
绘画成就
其在山水、人物、花鸟方面都有一定的涉猎,可以说 无所不画,无所不精,传世作品,约有二十余件,尤以 花鸟画最为精妙绝伦。
一种用浓丽的色彩精工绘制而成, 一派艳丽 富贵的情调
1、花鸟
{
另一种是用水墨渲染而成,崇尚清淡的笔 墨情趣
《瑞鹤图》
《芙蓉锦鸡图》
《桃鸠图》 (日本神奈川私人藏)
宋徽宗《柳鸦芦雁图》
宋徽宗赵佶《写生珍禽图》局部
《池塘秋晚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雪江归棹图》
2、山水
赵佶的山水画传世极少,但有相当的造 诣,如《雪江归棹图》是一幅非常美丽的 山水画长卷,是他山水画中的代表作。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秋景山水图》(日本京都金地院藏)
3、人物
宋徽宗的人物以《听的名画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书法作品,其作品有《楷书千字文》、《草书 千字文》、《草书团扇》、《禾农芳诗贴》、《欲借风霜二诗贴》、《牡丹诗帖》、《怪石诗 帖》、《夏日诗帖》、《闺中秋月帖》以及《详龙石图序并诗》、《瑞鹤图序并诗》等大量的 绘画题跋和题鉴。此外还有一部分碑刻书法作品。
宋代的画院及院画
一、画院的渊源
殷商:宫廷中的百工,属于工奴。 春秋战国:称为“史”、“客” 汉代:设“尚方画工”, 东汉有画工最早被称为“待招”的记 录。

论北宋院体山水画与宋词意象的性灵契合

论北宋院体山水画与宋词意象的性灵契合

论北宋院体山水画与宋词意象的性灵契合
北宋院体山水画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一种风格,与宋词意象相辅相成,具有非常深
刻的性灵契合。

院体山水画源于北宋,尤以徽宗时期的院体山水画最为精髓,是中国山水
画中的重要发展阶段。

院体山水画的特点是强调气韵,具有精神上的飘逸、虚灵和朦胧美,将传统山水画的
写实性描绘减弱到一定程度,从而强化了它的艺术性、灵性和诗性。

这种艺术语言与宋词
意象十分契合,宋词与院体山水画在表现自然、情感抒发和诗意相通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
贡献。

院体山水画强调内涵而非形式,注重用笔中呈现出自然与心境的奇妙、抽象、虚幻,
不再撕裂了自然的整体,重在呈现出自然的意境与气韵,强调画面想象力的程度,其表现
形式是虚静的意象。

在地形、景物与自然趋势的渲染、互相融合中,强调气氛之凉冷淡而
堅實,得到诗人的选定和接受。

宋词的思想、情感、形象和语言都能与院体山水画密切结合,在表现自然、抒发情感、探索哲理和抒写诗意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关联。

宋词词理旨趣新颖、朦胧含蓄,诗家唐宋
诗词中借古发现新、表现当代感人力量。

这种艺术风格的结合,达到了鲜明的视觉与思想的效果,即画意与意境的深入表达,
让人叹为观止。

因此,北宋院体山水画与宋词意象的性灵契合是中国文化艺术中的一份经典,既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有风格和风范,也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
智慧之美。

浅谈宋徽宗的原作、代笔与托名之作——部分作品简要分析

浅谈宋徽宗的原作、代笔与托名之作——部分作品简要分析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浅谈宋徽宗的原作、代笔与托名之作——部分作品简要分析李天宝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要:宋徽宗赵佶,宋朝第八位皇帝。

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

以画作为升官的方法之一,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

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踏花归去马蹄香”“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

关键词:宋徽宗;赵佶;代笔一、宋徽宗相关品评他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

赵佶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他是工笔画的创始人,花鸟、山水、人物、楼阁,无所不画,多取材于自然写实的物像,着重物象意念安排注重写生,用笔挺秀灵活,以精细逼真著称。

二、宋徽宗代笔与托名之作浅要分析赵佶的画迹真赝相杂,这是事实,但因此而否定其绘画创作,这是极不科学的研究态度。

近代亦有人根据当时刘益、富燮两人在政和、宣和年间所供“御画”,推测赵佶所有的作品,都是这两人的代笔。

据史料记载,徽宗赵佶经常举行书画赏赐活动,翰林图画院原属宫廷服役机构,画院画家有义务画这些应制的作品,所谓“供御画”的作用正在于此。

徽宗在上面题印,只是表示他对官僚臣下的恩赐之意。

即使现存徽宗画迹中有画院中人手笔,这些作品也是根据宋徽宗的模式去创作的,从中仍旧可以见出他的绘画风格,不能因此否定他的艺术创作。

北宋蔡絛(蔡絛是蔡京的儿子,他和皇帝很亲近)在《铁围山丛谈》卷六中提道:“…独丹青以上皇(赵佶)自擅其神逸,故凡名手,多入内供奉,代御染写,是以无闻焉尔”。

而“代御染写”不正是那些名手替皇帝代笔,自己却默默无闻么?元初汤垕《古今画鉴》名曰:余度其万机之余,安得工暇至于此,要是当时画院诸人仿效其作,特题印之耳。

然徽宗亲作者,余自可望而识之。

证明赵佶确有非亲笔画,不是我们凭空设想的。

徽宗喜爱在自己喜欢的书画上题诗作跋,后人把这种画叫“御题画”。

宋徽宗出考题

宋徽宗出考题

宋徽宗出考题作者:孙葆元来源:《领导文萃》2019年第13期宋徽宗当皇帝当了二十五年,对外关系和军事建设经营得一塌糊涂,却办了一个出彩的翰林图画院。

这个画院好生了得,入院的画师都是“研究生”级的。

当然,那时候没有研究生,供职人员等级由高而低分别为待诏、祗候、艺学、画学正、画学生等。

由于画院成立于宣和年间,史上习称宣和画院。

画院经常考试,试题多由宋徽宗拟定。

即使今天来测试,仍是高难画题,不妨剖析几例。

第一题:“乱山藏古寺。

”这里有两个具象:乱山、古寺。

重要的是那个“藏”字。

凡有具象不难入画,难就难在“藏”的处理。

当大部分人用檐角、塔尖表现“藏”时,一位画家只用了一根幡杆,在画面上几乎看不出,却表现出“深藏”之妙。

中国文化讲求“大象无形”,在这里,画家以细致入微的笔法叙述了宏大的主题。

第二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这道题寓意明了,无甚曲折,似乎很好表现。

考生多画成江岸上一舟自横,舟上立一鹭鸶或别的水鸟,表示没有人,连鸟都大胆地落到舟上。

有一位画家偏不这么画,他画船夫睡卧舟中,旁边扔着一支竹笛。

船家等客等困了,那响彻水面的笛声也倦了,一齐卧于江水之上。

它告诉我们两重寓意,自比鹭鸶高出一筹。

第三题:“蝴蝶梦中家万里。

”这个题目很难,难就难在有两个虚化的意象,一个是梦,一个是万里之外的家。

蝴蝶如何在这两个意象中得以体现?此题的夺魁者是战德淳,他使用了苏武牧羊的题材。

困在异邦的汉使持着象征国家权威的节杖,伴着他的羊群,他困倦了,睡在草原上,一只蝴蝶飞过来,落在他身上。

请注意,这不是一只普通的蝴蝶,蝴蝶是庄子阐释的中国精神。

这只蝴蝶一下子就升华了苏武的家国情怀,也许这是从家乡飞来的蝴蝶,也许这只蝴蝶要飞往万里之外的长安,它落在苏武身上,是捎来问讯还是欲送嘱托?如此感人至深。

第四题:“踏花归去马蹄香。

”此题最难表现的是“香”字,香是无形的,怎么把它与鲜花、马蹄结合起来?很多人就画了满地落花,任由马蹄驰骋。

宋代科举考才艺

宋代科举考才艺

宋代科举考才艺 绘画试题进考场赵佶未做皇帝之前,就喜好书画,与很多画家往来密切。

宋徽宗赵佶在政治上可谓是昏庸无能,但在书画方面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过重要贡献,其中之一就是对于画院的重视和发展。

他于崇宁三年(1104年)设立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

他的画作很多,《芙蓉锦鸡》、《池塘秋晚》、《雪江归棹》、《听琴图》等都深受人们喜爱。

其中《听琴图》表现细腻画面丰富寓意深远,可以看出他在绘画方面的造诣。

一起欣赏下吧~故宫此次《石渠宝笈》大展,有一幅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立轴。

这是一件可以代表宋元以来优雅艺术传统的作品,也是一件能反映这位书画兼擅、对中国艺术产生长远影响的艺术家成就的作品。

《听琴图》的画面中一人着玄色道衣于松下抚琴,前有两文士,分坐左右,一人着绿衣,仰首远望;一人一袭红裳,颔首低眉,都在静神倾听。

二人仪态秀雅,风神不凡,从其装束看,显然有很高的位置。

绿衣者身后还有一童子,也为这琴声打动,伫立凝神。

画面静气扑面,风味朴茂,体现出传统美学所追求的冲和淡雅的境界。

画面状态极佳,绢未酥脆,色未漫漶,近千年过去,完好如初,历史的风霜洗练,还使它平添了幽深静寂的风神。

赵佶真迹或传为他所作的存世作品有10余件,此作最称典雅。

此作或可视为反映宋代风格、宋人情意的“宋式”标本。

此画无疑出自北宋人之手。

鉴定界前辈张珩说:“赵佶的《听琴图》,乍看起来,绢地整洁如新,令人生疑,似乎为此画提出否定的证据。

但细看此画的风格的确是北宋,上面赵佶的瘦金书和蔡京的题诗更是确真无疑。

”(《怎样鉴定书画》3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但画到底是否为赵佶所作,还是画院中人代笔,至今并无定论。

徐邦达、谢稚柳等鉴定大家推测可能是画院生代笔、徽宗御题。

但综合看来,当为赵佶手笔。

徽宗好道教,《听琴图》上弹琴者为一位道士,或以为此画就是这位爱琴的“道君皇帝”的画像,而穿红衣者就是蔡京。

宋代画院的考试题,你要参试能得几分,网友,看懂试题就不容易了

宋代画院的考试题,你要参试能得几分,网友,看懂试题就不容易了

宋代画院的考试题,你要参试能得几分,网友,看懂试题就不容易了公元1100年,宋朝的第八位皇帝登基,年号建中靖国,这位皇帝就是史称宋徽宗的赵佶。

赵佶登基之初也想有一番作为,推行新政,不过他贪恋享受,任用奸佞,终成亡国之君。

宋徽宗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形象比历史中要光彩很多,世人顾及他的才情,在画史中评论他的时候还多有溢美之词。

赵佶在艺术方面有三重身份,首先他是一位创作者是一名画家,其次他是美术鉴赏家有很高审美品鉴能力,最后他是一名合格的美学家兼美术教育家。

在徽宗年间,绘画也成了科举考试的一部分,称之为“画学”。

考试内容包括六个科目,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和屋木。

需要解释两点,佛道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是由于,佛道的作品手法内容涉及到了壁画,对技法要求更加全面一些。

屋木可以理解为后世所说的界画。

李嵩花蓝图参加画院考试的画家,可以是文人士大夫也可以是平民百姓贩夫走卒。

经过考试的画家也不能高枕无忧,还需要继续学习绘画技巧和文化知识。

画院的考试包含了入门考试和晋职考试,考试内容包含了技法考核和文化常识,这一点很像现在的艺考制度。

考核标准是由宋徽宗亲自制定,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画出新意,不能临摹抄袭前人的作品。

毛益榴枝黄鸟在考核绘画技法的过程中常常是命题创作,考察画家的综合能力。

由此流传下来一批脍炙人口的考试题目,以诗文名句为题让后人领略到宋画的典雅之美。

最出名的一道题是“嫩绿枝头红一点”,这是一首描述春天美景的诗句,通过遣词之精准眼前仿佛看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景。

以这句诗为题目,一般人可能会画成花鸟画作品。

这样创作不能说跑题,只能说没有特色。

胜出的那位画家根据这句诗画了一幅仕女图,在绿荫春水之中一位红衣少女凭栏望远,婀娜秀美的姿容与满园嫩绿形成色彩上的对比,以少女比喻春花红颜,贴切恰当。

王诜柳荫高士还有一道试题也很出名——“踏花归去马蹄香”。

关于这句诗的最早出处一直成谜,此句用词通俗浅显,不过要把诗意转换成绘画作品就了难度。

宋画中的园林三境

宋画中的园林三境

宋画中园林的体现
山水画的融合
宋画中的园林体现了一种山水 画与园林相互融合的风格,将 自然山水的美景和建筑元素相 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观

建筑与自然的协调
宋画中的园林展现了建筑与自 然的和谐协调,通过布局、建 筑和植物等元素的搭配,营造 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
文化内涵的呈现
宋画中的园林也呈现了儒家文 化和道家文化的思想内涵,通 过布局、建筑和装饰等元素的 精心设计,表达了对于礼仪、
宋代园林中的建筑不仅具有居住、游 玩等功能,同时也是园中景致的重要 组成部分。建筑与山水、花木等元素 的和谐搭配,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园林 景观。
03
意境境
宋代园林追求意境之美,通过园中景 致、建筑、装饰等元素传达出文人的 思想、情感与审美追求。这种对意境 的追求使宋代园林具有了更深层次的 文化内涵。
三境合一的影响与启示
秩序和自然的追求。
园林三境的提
园林三境的概念
园林三境是指“生境”、“画境”和“意境”,是对于宋 代园林的一种独特描述和评价标准。
生境
生境是指园林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水体、植物等元素 的组合,呈现出一种自然、生动和真实的景象。
画境
画境是指园林的艺术表现,通过布局、建筑、装饰等元素 的精心设计,呈现出一种艺术美感,让人感受到一种美的 享受。


植物
建筑
山是园林的骨架,构成了园林的 基本格局。在山水画中,山的形 式、走向、大小等都成为构成园 林空间的重要因素。
水是园林的灵魂,它可以增加园 林的灵动性和生态性。在山水画 中,水的形态、水质、流向等都 成为表现园林特色和意蕴的关键 元素。
植物是园林的衣裳,它可以增加 园林的色彩和生命力。在山水画 中,植物的种类、形态、分布等 都成为营造园林氛围和表现季节 变化的重要手段。

宋画院试题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

宋画院试题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

宋画院试题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摘要:一、引言:了解宋画院试题背景及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的意义二、分析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的元素:楼台、落日、笛声三、阐述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的表现手法及特点四、探讨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背后的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五、结论:总结文章主题及作品的艺术魅力正文:【引言】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宋画院试题是一项极具影响力的考试,选拔出了许多杰出的画家。

其中,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是试题之一,寓意着宋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将通过分析楼台、落日、笛声等元素,探讨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的表现手法、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

【分析】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中,楼台、落日、笛声三个元素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首先,楼台代表着文人墨客的理想家园,是他们在纷繁世界中寻求的精神寄托;其次,落日寓意着生命的黄昏,表达了人们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最后,笛声则象征着悠远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表现手法及特点】在表现手法上,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运用了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以笔墨、色彩、构图等方面展现出画面的韵味。

画面中,楼台与落日相互呼应,笛声仿佛在空气中弥漫。

画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景象与情感紧密相连,使画面具有强烈的写实感和意境。

【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不仅是一幅画作,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楼台、落日、笛声分别寓意着文人墨客的品格、人生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这幅画作中,画家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巧妙运用,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感悟。

从审美角度来看,这幅画作呈现出了优美的画面和丰富的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结论】总之,落日楼台一笛风作画是一幅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独特审美价值的佳作。

通过分析楼台、落日、笛声等元素,本文揭示了这幅画作的表现手法、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

浅析宋徽宗时期花鸟画的形式之美——临《梅竹聚禽图》偶得

浅析宋徽宗时期花鸟画的形式之美——临《梅竹聚禽图》偶得

一、线条之美古人创造了线描,并把用线提升到重要地位。

线条可写自然之形、自然之气、自然之韵,一切事物均可用线表现。

古代画家用眼观察世界,并通过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对所见事物进行感悟、理解,把自然之竹转变为胸中之竹,最终借助线条、笔墨传达胸中之意。

在这种转换中,古代画家为我们开辟了极高的范式。

“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

”古人在观察自然时,并不是停留于表象的明暗和色彩,而是体察物象内在筋骨,提炼出变幻莫测、遒劲纵横的线描手法。

各物象的质感不同,因此创造出符合自然物象规律的“十八描”,用不同的线表现不同物象的精神面貌。

从《梅竹聚禽图》分析用笔与用线,便可明白其中用线的深奥。

图中梅竹用笔迥异,而细分下来梅干、梅枝与梅花又有微妙的差别,干枯的梅干用线苦涩而松动,有惜墨如金之意,此用笔极能体现梅干沧桑、粗糙之感;而梅枝用线刚劲挺健,如铁线一般,干湿用笔交错进行,从主干的出枝部分到细枝尾稍的用线仍有变化,似乎可以从线条上判别新枝与老干的生长年龄;娇艳欲滴的梅花则用线纤巧细腻、温润如玉,线条柔细而不软弱,弹性十足,给人以轻盈、飘逸之感,朵朵饱满的花瓣似乎微风拂过就能下一场梅花雨。

禽鸟身上的绒毛与尾羽等的用线皆有可圈可点之处。

此外,竹枝用笔方硬有力,类似铁线描;竹叶则运用钉头鼠尾描,根部落笔稍猛,如高山坠石而又迅速转笔,出现较多方折之处,行笔至叶尖则极细,而笔运行至中间之处亦有顿挫,似兰叶描。

画中其他枯石、枯枝、杂草等线条各有特色。

二、设色之美在画面设色方面,宋徽宗沿袭魏晋以来的高古格调,又兼有五代遗风。

《梦溪笔谈》言:“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精细,几不见墨迹,但以五彩布成,谓之写生。

”因此,我们在临习过程中,要时刻把握这种高古之气、典雅之韵,力求还原原作的本真,并以此为绘画追求的最高标准。

以《梅竹聚禽图》为例,所有景物设色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和主次关系。

如,在竹子的设色上以竹叶为主,颜色浓度与层次变化也最为集中,竹叶主体部分以墨色打底,再施以花青与藤黄,最终呈现动人的绿色,叶尖部分则用赭石与胭脂分染出微微枯黄的感觉。

宋徽宗出考题

宋徽宗出考题

岀看题宋徽宗当皇帝当了二十五年,对外关系和军事建设搞得一塌糊涂,却搞了一个出彩的翰林图画院。

这个画院好生了得,入院的画师都是研究生级的。

当然,那时候没有“研究生”,供职人员等级由高而低分别为侍诏、祗候、艺学、画学正、画学生等职。

由于画院成立于宣和年间,史上皆称宣和画院。

画院经常考试,试题多由宋徽宗拟定。

即使今天测试,仍是高难画题,不妨剖析几例:第一题:“乱山藏古寺。

”这里有三个具象:乱山、古寺,重要的是那个“藏”字。

凡有具象不难入画,难就难在“藏”的处理。

当大部分人用檐角、塔尖表现“藏”时,一位画家只用了一杆幡杆。

在画面上几乎看不出,却表现出“深藏”之妙。

中国文化讲求“大象无形”,在这里画家以细致入微的笔法叙述了宏大的主题。

第二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这道题目寓意明了,无甚曲折,似乎很好表现。

考生多画成江岸上一舟自横,舟上立一鹭鹫或别的水鸟,表示没有人,连鸟都大胆地落到舟上了。

有一位画家偏不这么画,他画舟子卧睡舟中,旁边扔着一支竹笛。

船家等客等困了,那响彻水面的笛声也倦了.一齐卧于江水之上。

它告诉我们两重寓意,自比鹭鹭高出一筹。

第三题:“蝴蝶梦中家万里。

”这个题目很难,难就难在有两个虚化的意象,一个是“梦”,一个是万里之外的家。

蝴蝶如何在这两个虚幻中得以体现?此题的夺魁者是战德淳,他使用了苏武牧羊的题材。

困在异邦的汉使持着象征国家权威的节杖,伴着他的羊群,他困倦了,睡在草原上,一只蝴蝶飞过来,落在他的身上。

请注意,这不是一只普通的蝴蝶,蝴蝶是庄子阐释的中国精神。

这只蝴蝶一下子就升华了苏武的家国情怀,也许这是从家乡飞来的蝴蝶,也许这只蝴蝶要飞往万里之外的长安,它落在苏武的身上,是捎来问讯还是欲送嘱托?如此感人至深!第四题:“踏花归去马蹄香。

”此题最难表现的是“香”字,香是无形的,怎么把它与鲜花和马蹄结合起来?很多人就画了满地落花,任由马蹄驰骋。

这种手法不是脱题,是落入窠臼,画意浅显。

一位高手删去了送香的落花,却画了一只蝴蝶追逐着翻飞的马蹄,于是画面动起来,深思油然而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宋徽宗时期画院试题看宋代院画的诗境
诗画结合是中国古代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有“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样的著名诗画评论,[1]古人也早有“诗画同源”的说法。

但我觉得,这种思想在宋代的画院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宋代绘画的发达人所共知。

宋太祖篡周后即建翰林图画院。

不仅宋太祖,宋代的许多皇帝也均有较深的绘画艺术修养,他们对绘画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到徽宗朝,画院的繁荣更是到了顶点。

画院不仅仅是供养画家的地方,还建制设学,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家美术学院。

据《宋史?选举志》记载,当时这所学院有一套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法,还有一定的招生制度、考试制度,以及寄宿安排。

这首先是因为徽宗本人重视艺术,他本人即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

“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

他自称:“万机余暇,别无他好,惟好画耳。

”他本人也极丹青之妙,“笔墨天成,妙体众形,兼备六法”。

其作品很多,“至累千册”,这些作品“冠绝古今之美”。

[2]其次是因为徽宗亲自策问考试画院学生,并多以古诗为题,以提高绘画生的文化修养。

画院试题很有意思,常以古人诗句命题。

“政和中,徽宗立画博士院,每召名公必摘唐人诗句试之。

尝以‘竹锁桥边卖酒
家’为题,众皆向酒家上着工夫,惟李唐但于桥头竹外挂一酒帘,上喜其得‘锁’字意。

又试‘踏花归去马蹄香’,众皆画马画花,有一人但画数蝴蝶飞逐马后,上亦喜之。

又一日试‘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有画杨柳楼台一美人者,有画桑园一女者,有画万松一鹤者,独刘松年画万派海水,而海中一轮红日,上见之,大喜。

喜其规模阔大,立意超绝也。

凡喜者,皆中魁选”。

[3]从“竹锁桥边卖酒家”这个题目可以看出,“锁”字是最关键的一个词,既要体现酒家,又不能让它直接出现在画面中,李唐之画用一面酒帘来体现酒家,正是巧妙地诠释了“锁”字。

从“踏花归去马蹄香”这个题目看,“香”字最难以表达,因为看不见摸不着,所以画家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来加以表达,中魁者用蝴蝶绕着马蹄飞舞来表达香气,确属高明。

“万绿丛中一点红”这个题目容易让人想到的就是桃红柳绿、红男绿女之类的意象,而刘松年却能以万顷碧波中的一轮红日来表现,不但不落俗套,而且意境开阔。

另外,徽宗“所试之题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自第二人以下多系空舟岸侧,或拳鹭于舷间,或栖鸦于篷背,独魁则不然,画一舟人卧于舟尾,横一孤笛,其意以为非无舟人,止无行人耳,且以见舟子之甚闲也。

又如‘乱山藏古寺’,魁则画荒山满幅,上出?醺停?以见藏意,余人乃露塔尖或鸱吻,往往有见殿堂者,则无复‘藏’意矣”。

[4]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这个题目包含的内容就更加丰
富了,该句出自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从韦应物《滁州西涧》“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化出,诗句主要表达的是四野空旷无人,不见渡者。

所以如果画上一只空舟,只能说明船上没有船夫,并不能很好地表现没有人过渡,也就不足以表现出此地的空旷荒凉。

而中魁者画出船夫卧于舟尾,横一孤笛,足见因为长久无人渡河,所以船夫甚为空闲。

这种方式以古诗名句来考试画师,不仅直接以诗句作为画题,而且让画师画出诗句的意境。

这种考试方法集中地表现了中国画的诗画合一的审美意趣,成为宋代画院的一种主流美学思想。


诗歌讲究含蓄,不直接道出主旨,而是让它们蕴含在艺术形象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

绘画是造型艺术,通过视觉获得审美享受,本应“露”,而画家为了调动读画人的丰富想象,便采用“藏”的手法,以追求画境的含蓄美。

画家往往将人物深细的、抽象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在具体可感的细节描写中流露出来,努力实现画面具象含蓄蕴藉的诗境。

因此,绘画艺术也讲究含蓄,辩证处理“藏与露”的关系,含意于形,追求含蓄蕴藉的艺术美。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唐诗人祖咏的那首著名的试贴诗《钟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

按当时规定,这样的试贴诗应该写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

有人问他为什么只有四句,他说:“意尽。


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

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

”“日暮天寒。

”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馀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馀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

更深层的意思也表达了景色虽好,不知又有多少寒士受冻。

做望终南馀雪的题目,写到因望馀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的确可以说是语言简练而意思丰富。

再来看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只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而且隐隐地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

“挂”字和“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

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平心而论,徐凝的诗场景也不算小,但总给人一种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显得很实、很板,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差别就比较明显了。

难怪苏轼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评价:“帝遗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
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阮恶诗。

”(《戏徐凝瀑布诗》)
根据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宋代画院绘画推崇诗画结合,引导诗画合一的审美旨趣,就像诗歌一样,讲究意蕴的含蓄而丰富。

这就对画家提出了比较高的文学修养的要求。

所以宋代画院在课程的设计上,也颇有讲究,通常分专业课和公共课两类。

“画学之业,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鸟兽、曰花竹、曰屋木。

以《说文》、《尔雅》、《方言》、《释名》教授,《说文》则令书篆字、著音训,余书皆设问答,以所解艺观其能通画意与否”。

[5]也就是说专业课包括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门,公共课为《说文》、《尔雅》、《方言》、《释名》,比较注意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

这种课程设置思想与现代美术教育也很有相似之处。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种指导思想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说它限制了艺术家创造性的发挥,特别是对生活感受深层次的表现。

由“主题先行”的创作方法鼓励画家去卖弄一时的巧智,也容易带来空洞抽象的画风。

但是不可否认,它对于拓展绘画的表现力,提高绘画的文学艺术内涵还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

最有意思的就是光宗朝被称为“马一角”画家马远,其山水师法的就是徽宗朝画院的画家李唐,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特别善于在章法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
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

这种“边角之景”给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

而人称“夏半边”的宁宗朝画家夏圭,山水画风格与马远相近,也喜欢在构图上大胆剪裁,突破全景而仅画半边之景。

这种影响一直延及后代,例如元四家中的倪瓒的画中几乎无人,黄公望与吴镇画中人物的简笔画面之空寂,也分明承袭李唐以至马远、夏圭的含蓄简练的遗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