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

合集下载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环办[2011]22号)练习题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环办[2011]22号)练习题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环办[2011]22号)一、填空题1、不同时段定量比较是指同一断面、河流(湖库)、流域(水系)、全国及行政区域内的水质状况与前一时段、前一年度同期、或某两个时段进行比较。

比较方法有:和。

答案:单因子浓度比较,水质类别比例比较2、按组合类别比例法评价水质变化情况: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当│△G-△D│>20 时,则评价为。

答案:明显变化3、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以外的21项指标。

答案: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4、河流断面水质类别评价采用评价法,即根据评价时段内该断面参评的指标中类别的一项来确定。

答案:单因子,最高5、湖泊、水库的评价方法采用。

答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6、地表水水质的周、旬、月评价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进行评价。

答案:算术平均值7、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叶绿素a,总磷,总氮,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8、在断面水质定性评价中,对于重度污染的水质评价为类水质,以____色表征。

答案:劣V类,红9、断面水质超过Ⅲ类标准时,先按照不同指标对应水质类别的优劣,选择水质类别指标作为主要污染指标。

答案:最差的前三项10、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秩相关系数法11、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答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2、《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主要用于评价,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答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13、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 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指标。

地表水评价方法

地表水评价方法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根据国家环保部环办[2011]22号文的规定,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pH、DO、高锰酸盐指数COD Mn、BOD5、NH3-N、TP、TN、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

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河流断面水质类别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即根据评价时段内该断面参评的指标中类别最高的一项来确定。

描述断面的水质类别时,使用“符合”或“劣于”等词语。

断面水质类别与水质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断面水质定性评价指标浓度算术平均值,然后按照“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评价,并按表1指出每个断面的水质类别和水质状况。

对断面(点位)、河流、湖泊不同时段的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以断面(点位)的水质类别或河流、湖泊水质类别比例的变化为依据,按下述方法评价。

按水质状况等级变化评价:①当水质状况等级不变时,则评价为无明显变化;②当水质状况等级发生一级变化时,则评价为有所变化(好转或变差、下降);③当水质状况等级发生两级以上(含两级)变化时,则评价为明显变化(好转或变差、下降、恶化)。

按组合类别比例法评价:设△G为后时段与前时段Ⅰ~Ⅲ类水质百分点之差:△G=G2-G1,△D为后时段与前时段劣Ⅴ类水质百分点之差:△D=D2-D1;①当△G-△D>0时,水质变好;当△G-△D<0时,水质变差;②当│△G-△D│≤10时,则评价为无明显变化;③当10<│△G-△D│≤20时,则评价有所变化(好转或变差、下降);④当│△G-△D│>20时,则评价为明显变化(好转或变差、下降、恶化)。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是对流域内地表水资源质量和环境状况的定量化和综合评价,以便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保护。

下面介绍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具体办法。

一、评价对象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等。

二、评价指标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包括:1.物理指标:包括水温、水深、流速、透明度等。

2.化学指标:包括总磷、总氮、氨氮、硝酸盐氮等。

3.生物指标:包括溶解氧、叶绿素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

4.综合评价指标:包括水质类别、综合污染指数等。

三、评价方法1.采样和分析在流域内设置采样点,采集地表水样品,对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进行分析。

2.数据处理根据采集的样品数据,计算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对数据进行拟合和重构,分析不同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3.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指标,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水质类别,评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四、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包括:1.物理指标:根据地表水的应用目的,可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评价。

2.化学指标: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将各项指标与相应的阈值进行比较和评价。

3.生物指标:根据生物指标的变化规律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评价。

4.综合评价指标:根据相关计算公式和标准,计算出水质类别和综合污染指数。

五、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流域内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分类评价和等级划分,制定相应的整治和保护措施,提高流域内地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总之,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是保护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评价办法的合理确定,评价指标的科学选择和评价标准的规范制定是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和可靠的关键。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环办[2011]22号关于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为客观反映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规范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我部制定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二○一一年三月九日主题词:环保地表水评价办法通知抄送:机关各部门。

—3—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3—二○一一年三月目录一、基本规定 (6)(一)评价指标 (6)1.水质评价指标 (6)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二)数据统计 (6)1.周、旬、月评价 (6)2.季度评价 (6)3.年度评价 (6)二、评价方法 (7)(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1.断面水质评价 (7)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4—(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1.水质评价 (9)2.营养状态评价 (10)(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1 1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一)基本要求 (12)(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5—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讨 论 课
看图法及住宅设计图审查
一 、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学习看图基本知识及对建筑设计 图卫生审查的方法,熟悉住宅建筑设计的卫 生要求。
应 用 实 例
分析 此图 结构
讨 论 课
二、预习重点:
(一)住宅的朝向: 住宅最好朝向---朝南,长轴东西走向。
(二)住宅的间距



(GB50180-93,2002版)规定: 北方大城市日照时数不少于2h; 北方中小城市,南方大城市日照时数不 少于3h.
式中 :w 为参数的权重
W Q I= ∑ w q
q从评分曲线查的
水质评分
讨 论 课
Brown水质指数各项参数的权重
讨 论 课
【背景资料】


松花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流经 吉黑两省入黑龙江流经三岔河处与 嫩江汇合注入松花江,吉林省丰满 水电站水库蓄水发电。沿途最大的 污染源为吉林市三大化工厂的工业 废水及生活水污染,其次为哈尔滨 市有十三个污水放流口污染松花江。 每年枯水期,水量少,江面冰封, 复氧困难,污染加重,最大的
讨 论 课
(三)住宅居室的卫生规模
居室容积:
居室净高:
应 用 实 例
居室面积:
居室进深:
讨 论 课
实习资料
讨 论 审查建筑设计图的一般方法。
对组合家属住宅设计图作卫生审查,
写出审查报告。
讨 论 课
报告内容
(1)每户住宅的组成,居室与辅室的配置,有无阳台。 (2)每人平均居住面积和居住容积,居室净高。
讨 论 课
【背景资料】
为了监测松花江污染状况, 选择了五个采样断面(如图 所示),第一断面(I)位于 丰满水坝下一公里处,作 为清洁对照点,第二断面 (Ⅱ)位于吉林市下游5公里 处,第三断面(III)位于三 岔河嫩江入口下游一公里 处,第四断面(IV)位于哈 市下游五公里处,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二○一一年三月目录一、基本规定 (6)(一)评价指标 (6)1.水质评价指标 (6)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二)数据统计 (6)1.周、旬、月评价 (6)2.季度评价 (6)3.年度评价 (6)二、评价方法 (7)(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1.断面水质评价 (7)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1.水质评价 (9)2.营养状态评价 (10)(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1 1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一)基本要求 (12)(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一)评价指标1.水质评价指标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

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湖泊水质?)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1.周、旬、月评价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价,以每年1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对于少数因冰封期等原因无法监测的断面(点位),一般应保证每年至少有8次以上(含8次)的监测数据参与评价。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地表水是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地表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成为了环境保护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

一、监测指标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第一步是制定监测指标。

主要指标包括生物指标、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

其中,生物指标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微生物和水生动植物。

物理指标包括水温、溶解氧、酸碱度等。

而化学指标则包括污染物浓度,如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等。

二、评价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

主观评价是指利用专家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和评估。

这种方法适用于区域性的评价,但缺点在于结论主观性强,缺乏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客观评价则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目前常用的客观评价方法有AHP(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法和BP神经网络等。

三、环境质量划分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进行划分是评价的最终目的。

划分标准一般包括5个等级:I、II、III、IV、V。

其中,I类水质为最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等级,V类水质则为最差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等级。

各等级的监测指标和限值标准由国家环保部门发布。

四、应用案例中国环保部门于2016年发布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其中明确了对各种污染物的标准含量和各级别水质的标准。

以湖南省汀江为例,通过测量COD、NH3-N和TP的浓度,采用AHP方法对其水质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汀江水质为Ⅲ类,符合国家标准。

但是,由于各级污染物浓度的不均衡分布,汀江的中下游水质偏劣,需要加强环保措施,以实现环境质量的长期可持续。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地表水环境质量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科学评价地表水环境状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于XXXX年发布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本文将对该办法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以及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

一、总则《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国家环境保护部的相关规定制定的。

其目的是为了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为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评价指标根据办法,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水质级别、水质状况和密度状况。

水质级别按照水体水质现状和功能需求,分为I、II、III、IV、V五个等级,其中I类为最优良水质,V类为劣V类水质。

水质状况以水体中各项指标与水质标准的比对程度评价,密度状况则评价水体中的浑浊程度和藻类生物量。

三、评价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定点取样的方式进行,取样点的选择需覆盖水域的不同类型和功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取样时需注意保证取样点的随机性,避免人为干扰。

评价过程中,要采集并检测地表水中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等指标,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四、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地表水环境进行分级,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对于水质较差的水体,应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加大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对于水质较好的水体,则需加强保护工作,防止污染源的输入和水体的退化。

五、意义和挑战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的出台,对于推动我国地表水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评估依据,可基于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

其次,通过评价,可以揭示地表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地表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

然而,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实施监控的难度等。

六、总结《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发布,对于推进地表水环境保护工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word完整版)地表水环境质量3838-2002..

(word完整版)地表水环境质量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代替GB3838-88,GHZB1-1999 2002-04—28发布 2002—06-01实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3)为首次发布,1988年为第一次修订,1999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本标准自2002年6月1日起实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修订.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年4月26日批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 范围1.1本标准按照地表水环境功能分类和保护目标,规定了水环境质量应控制的项目及限值,以及水质评价、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1.2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

2 引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卫生部,2001年)和本标准表4~表6所列分析标准及规范中所含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即构成为本标准条文,与本标准同效.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以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虽的标准值。

水域协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虽低的标准值。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基本规定(一)评价指标1•水质评价指标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

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ia)、总磷(TP)、总氮(TN )、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 )共5项。

(二)数据统计1.周、旬、月评价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价,以每年1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对于少数因冰封期等原因无法监测的断面(点位),一般应保证每年至少有8次以上(含8次)的监测数据参与评价。

全国地表水不按水期进行评价。

二、评价方法(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1.断面水质评价河流断面水质类别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即根据评价时段内该断面参评的指标中类别最高的一项来确定。

描述断面的水质类别时,使用符合”或劣于”等词语。

断面水质类别与水质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见表1。

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当河流、流域(水系)的断面总数少于5个时,计算河流、流域(水系)所有断面各评价指标浓度算术平均值,然后按照“ 1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评价,并按表1指出每个断面的水质类别和水质状况。

当河流、流域(水系)的断面总数在5个(含5个)以上时,采用断面水质类别比例法,即根据评价河流、流域(水系)中各水质类别的断面数占河流、流域(水系)所有评价断面总数的百分比来评价其水质状况。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有关问题的技术规定(暂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有关问题的技术规定(暂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有关问题的技术规定(暂行)2004年12月7日16:121.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定性评价分为:优、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五个等级。

1.1断面水质评价评价断面水质时,其水质类别与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断面水质评价1.2河流水质评价评价河流(包括河段、水系)整体水质状况时,计算出各水质类别断面数占评价断面总数的百分比,以表2所示的方法对其评价。

当同一类别水质断面比例大于等于60%时,以该类水质按照表1评价。

表2 河流水质评价1.3河流主要水质类别的判定河流中的主要水质类别的判定条件为:当河流的某一类水质断面比例大于或等于60%,则称河流以该类水质为主。

当不满足上述条件时,若Ⅰ~Ⅲ类,或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大于或等于70%,则称河流以Ⅰ~Ⅲ类水质或Ⅳ~Ⅴ类水质为主。

除此之外,不指出主要水质类别。

2.不同时段地表水环境质量对比分析2.1 基本要求进行同一水体与前一时段、前一年度同期水质比较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1)评价时选择的监测项目必须相同;(2)评价时选择的断面基本相同;(3)定性评价必须以定量评价为依据。

2.2.两时段断面浓度变化对比分析评价某项污染项目的浓度值与前一时段的变化程度时,按以下规定进行:(1)当评价指标浓度值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小于20%时,且没有使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变化,则属于水质无明显变化;(2)当评价指标浓度值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大于或等于20%时,且没有使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变化,则属于水质有所好转或有所恶化;(3)当评价指标浓度值的升高或降低使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了一级或多级变化,则属于水质显著好转或显著恶化。

2.3两时段的河流水质变化对比分析对河流水质在不同时段的变化趋势分析,以断面类别比例的变化为依据,对照表2的规定,按下述方法评价。

当水质状况等级不变时,则评价为无明显变化;当水质状况等级发生一级变化时,则评价为好转或恶化;当水质状况等级发生两级以上(含两级)变化时,则评价为显著好转或显著恶化。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解析ppt课件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解析ppt课件
问题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制存在的问题
1、氨氮和总氮的问题 2、总磷在河流和湖库中标准值不统一的问题(河流Ⅲ类标准0.2mg/L、湖库
Ⅲ类标准0.05mg/L)
3、粪大肠菌群的问题
背景介绍
美国的水质评价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水域功能区分类标准,在进 行全国范围的水质评价时, 依据《清洁水法》305b 条款 水质评价相关规定, 统一考虑8 类水域使用功能:
质指标及对应河段长度, 并追溯污染成因, 采取具体的水环境整治
措施。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常任秘書長(環境)/ 環境保護署署長王倩儀太平紳士
傳媒關係組
檢控組
環境保護署副署長 (1)
環境保護署副署長 (2)
環境保護署副署長 (3)
環境保護署副署長 (4)
環境評估科
環境基建科
環保法規管理科
部門事務科
廢物管理 政策科
河流
选测项目 硫化物、氟化物、硫化物、 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 总铬、铜、锌、大肠菌群、 总α、总β、铀、镭、钍等
背景介绍

90年代我国水环境监测数对地表水质的评价方法采用《全国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 技术规定》(1991)中的方法,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1988)

2003年《关于开展重点流域水质月报的通知》(环函【2003】2号),评价标
背景介绍
我国20世纪70年代水质污染状况以无机污染物
和重金属污染为主,1987年颁布了《环境监测 技术规范》,1994年开始修改地表水监测技术 规范。早期的地表水河流监测指标见下表:
必测项目 水温、pH、悬浮物、总硬度、电导率、溶解氧、 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亚硝酸 盐氮、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砷、汞、 六价铬、铅、镉、石油类

地表水标准

地表水标准

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3 —二○一一年三月目录一、基本规定 (6)(一)评价指标 (6)1.水质评价指标 (6)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二)数据统计 (6)1.周、旬、月评价 (6)2.季度评价 (6)3.年度评价 (6)二、评价方法 (7)(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1.断面水质评价 (7)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1.水质评价 (9)2.营养状态评价 (10)(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1)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一)基本要求 (12)(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 4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 5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一)评价指标1.水质评价指标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 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 项指标。

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 项。

(二)数据统计1.周、旬、月评价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一般应采用2 次以上(含 2 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 6 —价,以每年12 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对于少数因冰封期等原因无法监测的断面(点位),一般应保证每年至少有8 次以上(含8 次)的监测数据参与评价。

地表水质量评价规范

地表水质量评价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 □□□-2007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Technical Guideline for Surface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Assessment2007-□□-□□发布2007-□□-□□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目录1 适用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3.1 水系 (3)3.2 湖泊、水库 (3)3.3 水环境功能区 (3)3.4 劣Ⅴ类水体 (3)4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分类 (3)4.1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分类 (3)4.2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技术流程 (4)5 地表水水质评价要求和方法 (4)5.1 地表水水质评价的基本要求 (4)5.2 地表水水质类别评价 (5)5.3 地表水水质评价方法——水质综合评分法 (5)6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要求和方法 (7)6.1 营养状态评价的基本要求 (7)6.2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方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7)7 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8)7.1 河段、水系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9)7.2 湖泊、水库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10)7.3 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良好以上级别比例 (11)7.4 地表水属重度污染水体的百分率比较 (11)7.5 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12)8 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 (13)8.1 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指标 (13)8.2 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标准 (13)8.3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方法 (14)8.4 水环境功能区评价时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方法 (14)9 地表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 (15)9.1 基本要求 (15)9.2 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5)9.3 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定性分析 (16)10 水质变化原因分析 (17)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基本指标类别与评分限值 (16)附录B(规范性附录)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秩相关系数法 (19)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改善环境质量,制定本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方案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方案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方案1地表水监测点位、监测单位及监测时间监测点位: 监测单位: 监测时间:2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监测项目:PH 值、水温、溶解氧、悬浮物、化学需氧量、高锌酸盐指数、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磷、氟化物、挥发酚、硫化物、六价馅、石油类、铅、汞、碑、氟化物、色度共20项。

分析方法:采样及分析方法依照国家环保局《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的规定进行。

3评价标准本次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 III 类标准。

4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地表水现状进行评价 DO 的标准指数计算表达式为:DO im-9碇D oL D a )式中:Szx )J-DO 的单因子指数,无量纲;DS 一所测断面溶解氧浓度,mg/L ;°/一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 °°∕=468/(31.6+T ),T 为水温,C ;5 a 。

/ DO r -DO ij———(力O,>DQ )°Q-溶解氧的地面水水质标准,mg/L。

PH值单值质量指数模式为:=7.0-pH,PHL7.0-PHT pH j≤7.0_/也-7.0 p H j>7.0W产/:7.6其他评价因子单项指数式为:SiJ=(Cim-Ci)/CC im-C si)式中:Sij-某污染物的污染指数;Cij—某污染物的实际浓度(mg/L);CSi-某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L);SpHj-PH标准指数;pH j-j点实测pH值;ρH s d—标准中PH值的下限值:PHSU—标准中PH值的上限值。

CL理论上或实际上的最大值。

5监测、评价结果地表水水质监测数据以及评价结果见表1。

由表1监测结果对照标准可以看出,评价区地表水水质监测指标除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超标外,其他监测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1.水质评价 (9)2.营养状态评价…………………………………………………………………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1 1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1 2 (一)基本要求 (12)(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1 2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1 3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1 3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一)评价指标1.水质评价指标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

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湖泊水质?)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1.周、旬、月评价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价,以每年1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对于少数因冰封期等原因无法监测的断面(点位),一般应保证每年至少有8次以上(含8次)的监测数据参与评价。

全国地表水不按水期进行评价。

二、评价方法(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1.断面水质评价河流断面水质类别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即根据评价时段内该断面参评的指标中类别最高的一项来确定。

描述断面的水质类别时,使用“符合”或“劣于”等词语。

断面水质类别与水质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断面水质定性评价水质类别水质状况表征颜色水质功能类别Ⅰ~Ⅱ类水质优蓝色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水质良好绿色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游泳区Ⅳ类水质轻度污染黄色一般工业用水和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Ⅴ类水质中度污染橙色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用水劣Ⅴ类水质重度污染红色除调节局部气候外,使用功能较差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当河流、流域(水系)的断面总数少于5个时,计算河流、流域(水系)所有断面各评价指标浓度算术平均值,然后按照“1.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评价,并按表1指出每个断面的水质类别和水质状况。

当河流、流域(水系)的断面总数在5个(含5个)以上时,采用断面水质类别比例法,即根据评价河流、流域(水系)中各水质类别的断面数占河流、流域(水系)所有评价断面总数的百分比来评价其水质状况。

河流、流域(水系)的断面总数在5个(含5个)以上时不作平均水质类别的评价。

河流、流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与水质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见表2。

表2 河流、流域(水系)水质定性评价分级水质类别比例水质状况表征颜色Ⅰ~Ⅲ类水质比例≥90% 优蓝色75%≤Ⅰ~Ⅲ类水质比例<90%良好绿色Ⅰ~Ⅲ类水质比例<75%,且劣Ⅴ类比例<20%轻度污染黄色Ⅰ~Ⅲ类水质比例<75%,且20%≤劣Ⅴ类比例<40%中度污染橙色Ⅰ~Ⅲ类水质比例<60%,且劣Ⅴ类比例≥40%重度污染红色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1)断面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方法评价时段内,断面水质为“优”或“良好”时,不评价主要污染指标。

断面水质超过Ⅲ类标准时,先按照不同指标对应水质类别的优劣,选择水质类别最差的前三项指标作为主要污染指标。

当不同指标对应的水质类别相同时计算超标倍数,将超标指标按其超标倍数大小排列,取超标倍数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指标。

当氰化物或铅、铬等重金属超标时,优先作为主要污染指标。

确定了主要污染指标的同时,应在指标后标注该指标浓度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的倍数,即超标倍数,如高锰酸盐指数(1.2)。

对于水温、pH 值和溶解氧等项目不计算超标倍数。

类水质标准该指标的类水质标准该指标的某指标的浓度值超标倍数ⅢⅢ-=(2)河流、流域(水系)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方法将水质超过Ⅲ类标准的指标按其断面超标率大小排列,一般取断面超标率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指标。

对于断面数少于5个的河流、流域(水系),按“(1)断面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方法”确定每个断面的主要污染指标。

(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1.水质评价(1)湖泊、水库单个点位的水质评价,按照“(一)1.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进行。

(2)当一个湖泊、水库有多个监测点位时,计算湖泊、水库多个点位各评价指标浓度算术平均值,然后按照“(一)1.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评价。

(3)湖泊、水库多次监测结果的水质评价,先按时间序列计算湖泊、水库各个点位各个评价指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再按空间序列计算湖泊、水库所有点位各个评价指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然后按照“(一)1.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评价。

(4)对于大型湖泊、水库,亦可分不同的湖(库)区进行水质评价。

(5)河流型水库按照河流水质评价方法进行。

2.营养状态评价(1)评价方法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

(2)湖泊营养状态分级采用0~100的一系列连续数字对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进行分级:TLI(∑)<30 贫营养30≤TLI(∑)≤50 中营养TLI(∑)>50 富营养50<TLI(∑)≤60 轻度富营养60<TLI(∑)≤70 中度富营养TLI (∑)>70 重度富营养(3)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如下:∑=•=∑m j j TLI Wj TLI 1)()(式中:)(∑TLI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Wj ——第j 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TLI (j )——代表第j 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

以chla 作为基准参数,则第j 种参数的归一化的相关权重计算公式为:∑==m j ij ij j rr W 122式中:r ij ——第j 种参数与基准参数chla 的相关系数;m ——评价参数的个数。

中国湖泊(水库)的chla 与其他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r ij 及r ij 2见表3。

表3 中国湖泊(水库)部分参数与chla 的相关关系r ij 及r ij 2值参数chla TP TN SD CODMn1 0.84 0.82 -0.83 0.83rij2 1 0.7056 0.6724 0.6889 0.6889rij(4)各项目营养状态指数计算TLI(chla)=10(2.5+1.086lnchla)TLI(TP)=10(9.436+1.624lnTP)TLI(TN)=10(5.453+1.694lnTN)TLI(SD)=10(5.118-1.94lnSD)TLI(COD Mn)=10(0.109+2.661lnCOD Mn)式中:chla单位为mg/m3,SD单位为m;其他指标单位均为mg/L。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以国控地表水环境监测网全部监测断面(点位)作为评价对象,包括河流监测断面和湖(库)监测点位。

行政区域内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以行政区域内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所有监测断面(点位)作为评价对象,包括河流监测断面和湖(库)监测点位。

评价方法参照本办法执行。

全国及行政区域整体水质状况评价方法采用断面水质类别比例法,水质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见表2。

全国及行政区域内主要污染项目的确定方法按照“(一)3.(2)河流、流域(水系)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方法进行。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一)基本要求河流(湖库)、流域(水系)、全国及行政区域内水质状况与前一时段、前一年度同期或进行多时段变化趋势分析时,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1)选择的监测指标必须相同;(2)选择的断面(点位)基本相同;(3)定性评价必须以定量评价为依据。

(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不同时段定量比较是指同一断面、河流(湖库)、流域(水系)、全国及行政区域内的水质状况与前一时段、前一年度同期、或某两个时段进行比较。

比较方法有:单因子浓度比较和水质类别比例比较。

(1)断面(点位)单因子浓度比较评价某一断面(点位)在不同时段的水质变化时,可直接比较评价指标的浓度值,并以折线图表征其比较结果。

(2)河流、流域(水系)、全国及行政区域内水质类别比例比较对不同时段的某一河流、流域(水系)、全国及行政区域内水质的时间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可直接进行各类水质类别比例变化的分析,并以图表表征。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对断面(点位)、河流、流域(水系)、全国及行政区域内不同时段的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以断面(点位)的水质类别或河流、流域(水系)、全国及行政区域内水质类别比例的变化为依据,对照表1或表2的规定,按下述方法评价。

按水质状况等级变化评价:①当水质状况等级不变时,则评价为无明显变化;②当水质状况等级发生一级变化时,则评价为有所变化(好转或变差、下降);③当水质状况等级发生两级以上(含两级)变化时,则评价为明显变化(好转或变差、下降、恶化)。

按组合类别比例法评价:设△G为后时段与前时段Ⅰ~Ⅲ类水质百分点之差:△G=G2-G1,△D为后时段与前时段劣Ⅴ类水质百分点之差:△D=D2-D1;①当△G-△D>0时,水质变好;当△G-△D<0时,水质变差;②当│△G-△D│≤10时,则评价为无明显变化;③当10<│△G-△D│≤20时,则评价有所变化(好转或变差、下降);④当│△G-△D│>20时,则评价为明显变化(好转或变差、下降、恶化)。

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分析断面(点位)、河流、流域(水系)、全国及行政区域内多时段的水质变化趋势及变化程度,应对评价指标值(如指标浓度、水质类别比例等)与时间序列进行相关性分析,可采用Spearman 秩相关系数法,(具体内容详见附录一),检验相关系数和斜率的显著性意义,确定其是否有变化和变化程度。

变化趋势可用折线图来表征。

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秩相关系数法衡量环境污染变化趋势在统计上有无显著性,最常用的是Daniel 的趋势检验,它使用了spearman 的秩相关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