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汽车文化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必修的职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传授汽车常识,普及使用维修知识,激发专业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对汽车的鉴赏能力,促进职业意识形成。通过学习,学生可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接触到与汽车和汽车工业相关的各方面内容,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本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专业入门课程,是一门概括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课程精要的导学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

汽车文化课程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汽车知识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拓展汽车知识视野,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运用汽车的意识,发展行动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生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汽车的发展历史、工业概况、生产过程和一些最新的科技成果,能认识汽车对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了解汽车运动、著名车展、未来汽车发展趋势;懂得欣赏汽车车标、汽车外形与色彩;了解汽车基础知识,会识别汽车的类型、产品型号、代码;了解汽车品牌与车型文化,初步具有理解汽车品牌文化的能力;能按相关环保政策与法规,从事汽车专业的工作。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校内教学模块与校外企业参观学习两个部分组成。

1、教学模块需要完成教材的所有内容的学习,教学时数为48学时。

2、校外企业参观学习可通过组织学生到汽车制造厂、汽车修理厂及汽车4S 店参观学习,教学时数为24学时。

3、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72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模块

五、教学实施

(一)学时安排建议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可按16~18学时折合1学分计算

(二)教学方法建议

学生、教师、教材是教学过程中三者互动的因素,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教学组织:

以授课班级为主要形式,采用个案教学和演示方法。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组织操作技能教学。

(三)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的编写必须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反映本课程的基本理念,达到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要求。应特别注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课程目标融合为一体。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材编写要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这一课程目标出发,根据“内容标准”确定教学内容,不追求全面地学习某项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3)编写教材时,要精心选择范例及学生实际操作的内容。一方面要注意可行性和实用性,贴近学生实际;另一方面要尽量体现技术的先进性,具有时代气息,体现未来科技走向。

(4)教材应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思想观点,做到科学理论、结构原理、范例、数据等正确可靠,专业名词规范,技术用语准确,插图无原则性错误。

(5)按照本标准开发的学习单元,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增强通用性与适用性;每个学习单元包含一项特定的技能或知识,学生在学习时,不会因内容庞杂、互相干扰而影响学习效果;近可及时地利用反馈信息,不断修订、更新学习

单元,形成一种动态的教材。

(6)教材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各校的不同现状,促进各校专业课程的发展;要尽可能降低对教学条件的要求,使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经努力也能实施教学,为此,可在教材中适当增加选学内容,以便教师根据本校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7)教材应做到语言简练清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便于学生阅读;教材应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插图应能明确表达要说明的问题、另外还应有一定的补充阅读材料,并向学生提供查找有关资料的线索,引导学生体会并逐步掌握学习汽车专业知识的方法。

六、考核与评价

1.内容与评价

(1)知识评价

知识评价就是知识点的评价。评价要体现汽车文化课程的基本理念,符合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了解学生对汽车文化的理解和运用状况,对学生汽车文化的学习水平进行全面评价。

(2)能力评价

能完成课程的3大工作任务。

2.基本方法

(1)形成性评价

提问:课内提问和个别答疑。

平时测验:书面测验和实际操作。

(2)终结性评价

阶段考查和期中、期末考试。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等级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取得合格或合格以上成绩者,获2学分。对有所创新、发明的学生,应给予特别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