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种修辞手法让文章更鲜活
如何运用文学性技巧来增强写作风格
![如何运用文学性技巧来增强写作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888d1f0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5.png)
如何运用文学性技巧来增强写作风格写作是一门艺术,而运用文学性技巧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吸引人。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文学性技巧,并探讨如何将它们运用到写作中来增强写作风格。
一、比喻和隐喻比喻和隐喻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中的信息。
比喻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隐喻则是借用具象化的语言来描述抽象概念。
通过运用比喻和隐喻,我们可以为写作增添色彩,使文字更加形象生动。
例如,我们可以用“犹如鱼儿在清澈的溪流中嬉戏”来形容某人愉快的心情,或者用“她的目光如同狼一般锐利”来形容某人的眼神。
这些比喻和隐喻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提升了文章的感染力。
二、音乐性语言音乐性语言是指通过韵律、节奏和声调来营造文字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这种技巧使得文章更富有节奏感,更易于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修饰词和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音乐性。
例如,使用押韵、使用重复的音节和单词,或者使用排比和对仗等等。
这些技巧可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使读者更容易被吸引并保持阅读下去。
三、人物形象描写人物形象描写是文学中常用的技巧,通过详细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方面的细节,使读者更容易对人物产生共鸣和情感投入。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细节来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例如,描述人物的笑容如何灿烂、眼神如何炯炯有神,或者描述人物的衣着打扮和身姿特点等等。
这些描写能够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特点和情感,提升文章的吸引力。
四、情感表达情感是人类最基本的体验之一,而情感的表达能够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通过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词语来表达情感,可以让读者共情并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情感词语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例如,使用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形容词和副词,或者使用反复和渐进的结构来增强情感的层次感。
这些技巧能够使文章更具感情色彩,增强读者的体验。
总结起来,通过运用比喻和隐喻、音乐性语言、人物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等文学性技巧,我们可以让写作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
好词句让文章更鲜活
![好词句让文章更鲜活](https://img.taocdn.com/s3/m/8b3a823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17.png)
好词句让文章更鲜活一篇好的文章,就如同一个生机勃勃的花园,其中的好词句便是那一朵朵绽放的鲜花,它们赋予了文章以色彩、香气和生命力,让读者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如果把文章比作一个人,那么好词句就是这个人的灵魂之窗——眼睛,透过它们,我们能感受到文章的情感和魅力。
好词句能够精准地描绘出事物的特点。
比如,当我们想要形容春天的花朵时,说“那些花开得很鲜艳”,就显得平淡无奇。
但如果写成“那些花如繁星般点缀在绿色的画布上,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各自争奇斗艳,散发着迷人的芬芳”,是不是瞬间就让人在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五彩斑斓、花香四溢的春景图?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词句,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
好词句还能传递细腻的情感。
当我们表达思念之情时,简单地说“我想你”,远不如“思念是夜里的灯,照亮了我孤独的心房;思念是风中的歌,吟唱着我无尽的牵挂;思念是雨中的伞,撑起了我心中的温暖”更能让人感同身受。
前者只是直白地陈述,而后者通过一系列富有感染力的比喻,将那种深深的眷恋和牵挂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能触摸到作者那颗充满思念的心。
此外,好词句能够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比如诗词中的对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印象深刻。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短短两句诗,不仅画面优美,而且对仗工整,“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节奏明快,富有音乐性。
再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押韵使得诗句易于记忆,更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好词句也有助于塑造独特的风格。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用词习惯和风格,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幽默,有的深沉。
比如鲁迅先生的文章,言辞犀利,一针见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短短十四个字,就将他的刚正不阿和无私奉献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张爱玲的文字则细腻入微,充满了女性的柔情和对生活的独特洞察,“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样的句子让人回味无穷。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点睛之笔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点睛之笔](https://img.taocdn.com/s3/m/4c9a417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9.png)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点睛之笔修辞手法是一种用于增强文学作品表达力和感染力的技巧,它通过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使文字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使作品更加生动、精彩。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和效果。
一、比喻与拟人比喻是一种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相似之处的比较来加深读者对特定情感、特征或主题的理解的方法。
拟人则是将非人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
比喻和拟人能够让内容更加鲜活有趣,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比喻来描述一个美丽的风景:“那座山如同一位静谧的守护者,高耸入云,宛如刺破天穹的尖刀。
”通过比喻,读者可以更加形象地感受到山的高大和壮丽,增加了形象的感染力。
二、排比与对偶排比是指将同类或相近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对偶则是通过把两个相对或相似的词、短语或句子进行并列表达,以增加对比和对立的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强调观点:“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她的眼睛如夜空中的明星,她的声音如溪水般悦耳。
”通过排比,作者成功地突出了主要内容,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主人公的美丽与魅力。
三、夸张与反问夸张是指对事物进行无限放大或缩小的描述,以突出某种感觉或形象。
反问则是提出一个问题,但不需要得到明确的回答,往往用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或加强叙述的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运用夸张手法来描述一个繁忙的街道:“街道上行人如潮,极度拥堵,无一幸免。
”通过夸张,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拥挤繁忙的街景,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比较与对照比较是一种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或相异之处进行比较来突出其特点或差异的手法。
对照则是把两个事物或情境进行对比,以增强对某一方面的描述或表达。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描写季节的变迁:“春天犹如醒来的大地,万物复苏,草木吐绿;夏天像燃烧的烈火,炙烤大地,激活人们的热情;秋天似金黄的诗篇,悄然而至,让人陶醉其中;冬天宛如雪域银装,世界一片纯净。
写作技巧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
![写作技巧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https://img.taocdn.com/s3/m/a8b6b81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b.png)
写作技巧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在写作中,良好的技巧是提升文章品质的关键。
而其中的修辞手法,更是给文章增添生动和表现力的法宝。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一、比喻的妙用比喻是一种以直观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描述为形象具体的手法。
它可以使文章显得鲜活有趣,增强读者的感知能力。
比如,当我们要描述心理的矛盾和挣扎时,可以用“他内心如同一池死水,波澜不惊”;当我们要描述一个人对待友谊的态度时,可以用“友谊像一颗种子,需要细心浇灌”等。
通过比喻的运用,文章立即显得生动有趣。
二、夸张的艺术夸张可以使语言更有冲击力和感染力。
通过夸张,我们可以渲染出一种夸张的气氛,加以描写,从而实现引人入胜的目的。
比如,在描述一个人的举止时,我们可以说“他的笑声让整个房间都因之颤抖,像一声霹雳划破了宁静”;在描述一个景色时,“这座山高得像天空的延伸”等。
适当的夸张可以使文章更具磁性,吸引读者的眼球。
三、反问的艺术反问常常用于文章的开头或高潮部分,用来突出某个观点或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反问,我们可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例如,“难道生活只有枯燥乏味吗?难道教育只有拘束束缚吗?”,通过这样的反问,读者会被迫思考这个问题,并进一步接受作者提出的观点。
四、排比的技巧排比是指在词句中进行并列的修辞表达,旨在通过反复并列的手法,使文章更富于动感和感染力。
例如,“用了心血、汗水和泪水,我们才换来了今天的成就”;“希望可以带给我们力量,帮助我们战胜困难,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这样的排比修辞,能够让阅读过程更加流畅,使读者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易懂。
五、拟人的技法拟人是把非生物或抽象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行为和意志,从而使文章生动鲜明。
例如,我们可以描述“树林里的风儿轻抚着花朵的脸庞”;“大海拍打着岸边的礁石”等。
通过拟人,我们赋予了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特质,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六、反讽的智慧反讽是通过用与实际意义相反的措辞来达到一种讽刺的效果,从而引起读者的思考。
写作技巧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写作技巧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感染力](https://img.taocdn.com/s3/m/8c1c1a4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5.png)
写作技巧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写作技巧是提升文章质量的关键。
而修辞手法作为一种文学表达手段,可以极大地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在写作中,合适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鲜活,并激发读者的共鸣。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帮助读者提高文章的感染力。
一、比喻与拟人比喻与拟人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通过将抽象概念用具体的物象来描绘,比喻使得读者对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拟人则是将非生命事物赋予人的性格和行为特征,使其更具形象化。
比如,我们可以用“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来描写一个热情友好的人,或者用“岁月静静地穿梭在古老的街道上”来形容时间的流逝。
这样的修辞手法可以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想法。
二、排比与对偶排比和对偶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并列表达方式。
通过将类似的事物或表达方式放在一起,可以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冲击力。
例如,“既要顾及个人利益,又要考虑集体利益;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
这种对比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并产生共鸣。
三、夸张与反语夸张与反语是修辞手法中富有张力的表达方式。
夸张的运用可以将事物的特点进行放大和强调,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共鸣。
例如,“这是我见过的最棒的演出!”反语则是用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意思,达到戏剧性的效果。
例如,“你做得真好,简直不能再差了!”这样的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更加引人入胜,增加读者的阅读趣味。
四、韵律与音效韵律与音效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声音描述方式。
通过合理运用音韵和韵律的特点,可以给文章增添一种节奏感和美感。
例如,“叮铃铃”、“波涛汹涌”等词语通过声音的模拟,使得读者可以听到文章中的声音,增强了阅读的感官体验。
同时,韵律和音效的运用也能够增加句子的流畅性和美感,让读者产生更深的共鸣。
五、反复和悬念反复和悬念是修辞手法中用来吸引读者注意力的重要方式。
反复可以通过多次重复一个词或短语来强调某一观点或情感。
语文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提升作文表达能力
![语文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提升作文表达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607ad2b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1c.png)
语文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提升作文表达能力修辞手法是语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能够使作文更加生动、具有感染力。
在作文写作中,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不仅可以提升作文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提升作文表达能力。
一、比喻的巧妙运用比喻是运用文字直观地描绘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通过对事物间相似之处的比较,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为作文增添生动和感染力。
例如,我们可以说“他的笑容如阳光一般温暖”,这样形象的比喻描述使得作文更富有感染力。
二、夸张的艺术夸张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有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在作文中,适当的运用夸张,可以使作文更具张力和吸引力。
例如,我们可以说“他真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使得对方的善良程度得到了突显。
三、反问的妙用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修辞手法,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在作文中使用反问可以使文章更具互动性和感染力。
例如,我们可以问道:“我们难道不应该关心环境保护吗?”这样的反问句鞭辟入里,引起读者的思考,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四、拟人的魅力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塑造出生动的形象,使作文更加有趣。
拟人不仅能够展示作者的写作技巧,还可以使作文更具表达力。
例如,我们可以写道:“雨点儿似乎在跳舞,欢快地落在大地上”,通过拟人手法,使雨点儿的形象更加鲜活,读者也能够感受到这种生动的场景。
五、排比的韵律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反复使用平行结构相同的句子,使作文更加流畅、饱满。
排比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使文章更具有节奏感,增强了作文的表现力。
例如,我们可以写道:“爱,是一双温暖的手;爱,是一缕美丽的阳光;爱,是一颗宽广的心。
”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我们将爱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进一步增强了作文的感染力。
总之,语文中的修辞手法为作文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通过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我们可以大大提升作文的表达能力。
语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语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59e279d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5.png)
语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语文写作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
比喻,是一种最常见也最实用的修辞手法。
它通过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所描述对象的特点。
比如说,“月亮像一个大圆盘挂在天上”,将月亮比作圆盘,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月亮的形状和其圆润的特点。
再比如,“她的笑容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通过这样的比喻,我们仿佛能看到她那灿烂、美好的笑容,感受到笑容所带来的温暖和喜悦。
比喻的运用,能够让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让平淡的描述变得生动有趣。
拟人,赋予非人类的事物以人类的行为、情感或特征,使其具有人的灵性和活力。
例如,“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庞”,风儿本是自然现象,却被赋予了“抚摸”这一人的动作,让人感受到风的轻柔与亲切。
又如,“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小鸟的叫声被形容为歌唱,让整个场景都充满了欢快的氛围。
拟人手法能够拉近读者与所描述对象的距离,使读者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夸张,是对事物的特征、形象、作用、程度等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述,以增强表达效果。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三千尺”来形容瀑布的高度,极言其雄伟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他饿得能吞下一头大象”,通过极度夸张的手法,突出了他的饥饿程度。
夸张手法能够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事物的特点。
排比,则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通过排比,不仅增强了语势,更使得爱心的意义和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爱心的力量。
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修辞手法拟声与排比解析大全
![修辞手法拟声与排比解析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97dace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b.png)
修辞手法拟声与排比解析大全修辞手法是作文或者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技巧,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鲜活。
其中,拟声与排比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它们通过模拟声音和重复结构,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本文将对拟声与排比这两种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解析。
一、拟声的修辞手法拟声是通过语言模拟或表达声音效果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通过创造形象化的声音描述,使读者产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拟声的常用表现形式有多种,比如模拟自然界的声音、生活中的声音以及人物语音等。
通过这些拟声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节和意境。
例如,当描写大自然中的鸟鸣声时,可以使用“啾啾”的声音来描述小鸟的歌唱,让读者仿佛听到了鸟儿欢快的歌声;而当描绘战场上的战斗声时,可以使用“轰轰”的声音来表达炮火声和战车声,给人以激烈的战争氛围。
因此,拟声是一种很有效的修辞手法,它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好地融入到文章或者故事中。
二、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是通过在一段文字中重复相同的结构、相同的语法等来增加修辞效果的手法。
它可以使文章更加流畅,让句子之间的关联更紧密,给人以韵律感和节奏感。
排比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口头演讲,都可以看到排比修辞的身影。
排比通常强调并列的意义,通过重复的结构,使表达更加有力,有说服力。
举个例子,在演讲中,我们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表达:“今天我们要谈饮食,我们要谈穿着,我们要谈娱乐。
”这样的排比结构使得听众更容易接受和记住演讲内容,加深对讲话人的印象。
排比也可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比如小说、诗歌等。
在小说中,作者可以通过排比的手法,将人物的情感、心理状态展现得更加充分;而在诗歌创作中,排比可以使诗句更加抑扬顿挫,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总之,排比是一种常见而有力的修辞手法,它通过重复的结构和语法,增加了文章或者演讲的表达力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拟声与排比是常用的修辞手法,它们通过模拟声音和重复结构,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和修辞效果。
修辞手法知识:曲高和寡,修辞手法中的七彩之光——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神奇妙用
![修辞手法知识:曲高和寡,修辞手法中的七彩之光——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神奇妙用](https://img.taocdn.com/s3/m/afde2ad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5.png)
修辞手法知识:曲高和寡,修辞手法中的七彩之光——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神奇妙用修辞手法是作文中的宝藏,它能够让文章变得更鲜活、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在修辞手法这座宝藏中,有许多七彩之光,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等,这些手法在作文中的神奇妙用能够令文章更具张力,更加有吸引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带领大家一探修辞手法的奥秘,深入探究它们的灵活性以及如何应用于实际文章中。
首先,比喻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比喻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由此揭示出它们之间的某种共性,让受众更容易理解。
例如,“月亮像一只银盘,悬挂在宁静的夜空中”这个句子中,将月亮比作银盘,突显出月亮的圆润美丽,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月亮的真实面貌。
其次,拟人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拟人是将无机物、非生命体或抽象的感觉、思想等赋予人的特点,从而让受众更容易理解主题。
例如,“黄叶落地,落得很伤心”这个句子中,将黄叶赋予了人的感情,让读者认识到黄叶落下来时的伤感,从而使文章更加感人肺腑。
其次,排比是一种极其流行的修辞手法。
排比是指在一段话中,重复使用相同的语法、句型、词语等,增强语言的力度,让文章更加鲜明丰富。
例如,“献爱心,送温暖,捐物资,扶贫困”这个句子中不断重复了一种动词,增加了语言的表达力,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此外,比兴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比兴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来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让文学作品更加富有表现力和生动。
例如,“爱情是美丽的花朵,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呵护”这个句子中,将爱情比作花朵,让读者可以直观的看到“爱情”的形象,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爱情的真谛。
再次,夸张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夸张是夸大或缩小某种现象的特点,使之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这只鱼真的好大,大得可以让一个人坐在上面航海”这个句子中,夸张了鱼的尺寸,但是,它也使受众更加生动地感受到鱼的巨大。
最后,对比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修辞手法。
对比是通过比较相似或相反的事物来突出其本质特点,让受众更加清晰地认识某种概念或现象。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b986f50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4.png)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表达方法,通过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作家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艺术效果。
本文将从比喻、拟人、夸张和排比四个方面来探讨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一、比喻的运用和效果比喻是通过将事物进行类比,以增强其形象感和表达力。
比喻常用于描写和抒发情感、表达抽象概念或使描述更加鲜活、生动。
例如,“他如同一只孤狼,独自徘徊在荒原上。
”通过将人与孤狼进行比喻,强调了他的孤独和无助。
二、拟人的运用和效果拟人是将非人物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拟人常用于揭示事物的真实内涵、活跃气氛和营造意境。
例如,“春天踏进大地,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通过将春天拟人化为一个带来温暖和希望的人,使得读者更容易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三、夸张的运用和效果夸张是一种有意识地对事物进行过分描述的手法,用于强调某种感受、刻画特征或产生夸张效果。
夸张常用于幽默文学或夸张夸大的叙事中,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例如,“他在饭后吃了一个巨大的蛋糕,结果胃都快撑爆了。
”通过夸张描写,展现出他对美食的极度喜爱和欲望。
四、排比的运用和效果排比是通过列举一系列事物或概念,以增强修辞效果和表达力。
排比常用于修辞强调等,能够使文章更加直观、有力。
例如,“爱情如同火焰,燃烧着我们的心灵;友情如同阳光,温暖着我们的日子;亲情如同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通过排比列举,强调了不同情感的作用和意义。
总结:修辞手法作为一种文学艺术表达技巧,能够通过比喻、拟人、夸张和排比等手段,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比喻能够使抽象事物更加具体形象;拟人可以使非人事物更加生动有趣;夸张则强调某种感受或特征,产生夸张效果;排比则通过列举的方式增强修辞效果。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学作品充满艺术张力,更加深入人心。
在我们的写作中,也可以借鉴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使得文字更具感染力和表达力。
21种修辞手法让文章更鲜活
![21种修辞手法让文章更鲜活](https://img.taocdn.com/s3/m/acc6003858fb770bf78a55a1.png)
21种修辞手法让文章更鲜活1、比喻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
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2、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
“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鲁滨孙飘流记》4 、夸张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
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可爱的草塘》(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趵突泉》(3)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古井》5、拈连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法。
修辞手法的力量如何用排比比喻等手法打造精彩的文章
![修辞手法的力量如何用排比比喻等手法打造精彩的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871d159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3.png)
修辞手法的力量如何用排比比喻等手法打造精彩的文章修辞手法的力量:打造精彩文章的排比、比喻等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用来增强作品表达力、感染力的重要工具。
其中,排比和比喻是两个常用且有力的修辞手法。
它们可以巧妙地运用在文章中,使得文章更加精彩、引人入胜。
本文将探讨排比和比喻在修辞手法中的特点和运用,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打造精彩的文章。
一、排比的力量排比是通过重复运用相同的结构、词语或句式,将几个相互关联的事物并列在一起,以突出其共同特点或区别。
排比常用于修辞目的,特别是在强调的需要和抒发情感的时候。
它通过反复的表达使文章更具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以一段话为例:“他不拘一格地俯下身子,轻轻地拿起了那本厚厚的书,一如他从前对待那些有点儿气有点儿味道的陶瓷品,交织着惊叹、好奇和期待,他渴望翻开它,期待其中的每一页都带给自己无尽的惊喜。
”在这段话中,通过重复使用“有点儿气有点儿味道”,以及“交织着惊叹、好奇和期待”,排比的运用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主人公拿起书的情感、态度以及对书籍的渴望之情。
这种排比的处理方式,让读者在内心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加深了对主人公的认知和感受。
二、比喻的力量比喻是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通过对共同特点的描绘,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所阐述的对象。
比喻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通过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使得读者更容易消化理解,增加文章的生动性。
以一句话为例:“时间如同一把尖锐的剪刀,年轮是它留下的一道道清晰的痕迹。
”这句话通过将抽象的概念“时间”与熟悉的工具“剪刀”进行比较,使得读者对时间的流逝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通过比喻,读者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不可逆转,进而深刻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珍贵。
三、排比和比喻相结合排比和比喻作为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常常相互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它们在不同层面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并相互补充、增强。
在描写一个景物时,我们可以运用排比和比喻,以丰富描写的细节和形象感。
修辞手法有哪些及作用和例句
![修辞手法有哪些及作用和例句](https://img.taocdn.com/s3/m/71972f8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12.png)
修辞手法有哪些及作用和例句修辞手法是一种在文学创作和修辞表达中常用的艺术技巧,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增强表达的力度,使其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修辞手法的使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引人入胜,同时也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应用相当广泛,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手法和技巧,例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等。
下面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解释其作用和提供相应的例句。
一、比喻:通过将两个不相干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说明所要表达的概念或情感。
例句:他的笑容如燃烧的阳光,温暖而炽烈。
作用:比喻可以借用常见的形象,使得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和形象化,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二、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质和行为,使其更具生命力和情感。
例句:夜幕低垂,大地昏黄,微风轻轻地拂过窗帘,窗帘像是害羞的少女,轻轻地摇晃。
作用:通过拟人,可以使非人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和情感共鸣。
三、夸张:对某个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达到强化表达效果的目的。
例句:天空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全场观众无不沸腾,热烈程度超过了一切想象。
作用:夸张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激发读者的情绪和共鸣。
四、排比:将一系列相同结构的词语或句子进行齐整的排列,以达到强调和增强语气的作用。
例句:我走过乡村,走过城市,走过河边,走过山间,走遍了大江南北。
作用:排比可以使修辞效果突出,文字富有韵律感,增加文章的律动感。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还有许多其他的手法,如比拟、喻体、反语、夸张等等。
这些手法的运用需要根据具体的表达目的和文学风格来进行选择和运用。
总的来说,修辞手法是一种丰富多样的表达技巧,通过合适的运用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鲜活、生动和有趣。
不同的修辞手法有不同的表达效果,需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和要表达的意义来进行选择和运用。
在文学创作和修辞表达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有深度、有张力,给读者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修辞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
![修辞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4415fdd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4.png)
修辞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而修辞手法则是一种艺术技巧,通过巧妙的运用语言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小说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加沉浸其中。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以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首先,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见且重要的一种。
比喻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在小说中,比喻可以用来描绘人物形象、刻画环境、表达情感等。
例如,当一个人物被描述为“如同一只孤狼般的孤独”时,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个人物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通过比喻的运用,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可以更加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其次,排比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排比通过将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在小说中,排比可以用来强调某种情感或思想,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体验到其中的冲击力。
例如,当作者用排比的方式描述一个人物的种种悲惨遭遇时,读者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悲伤和同情。
排比的运用使小说更具感染力,让读者更加投入其中。
另外,对比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对比通过将事物进行对照,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在小说中,对比可以用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现故事的发展和冲突等。
例如,当一个善良的人物与一个邪恶的人物进行对比时,读者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对比的运用使小说更加鲜明,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感受。
此外,夸张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程度和程度,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和印象。
在小说中,夸张可以用来描绘人物的特征、强调情感的强烈等。
例如,当一个人物被描述为“高大如山,强壮如熊”的时候,读者会立刻形象地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力量和威猛。
夸张的运用使小说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加投入其中。
最后,叙事手法也是修辞手法中的重要一环。
叙事手法通过不同的叙述方式和结构来呈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在小说中,叙事手法可以用来展示故事的发展和转折,增强悬念和吸引力。
初中语文作文常用修辞手法总结
![初中语文作文常用修辞手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bb4990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2.png)
初中语文作文常用修辞手法总结在初中语文作文中,修辞手法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巧,它能够丰富文章的表达,增强文字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下面我将总结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供同学们参考使用。
首先,譬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外一个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描述和表达。
例如,当我们说"他像一只饿狼一样扑向食物"时,我们通过将他与饿狼进行比较,表达出他对食物的渴望和迫切。
接下来,比喻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描绘事物的特点和意义。
比喻常用于描述人物形象、描绘景物、抒发情感等方面。
例如,我们可以说"她的笑容如同春日的阳光,温暖而明亮",通过将笑容与阳光进行比喻,表达她的笑容温暖明亮的特点。
另外,夸张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程度或数量,以凸显文章的效果。
夸张常用于幽默、夸张或强调的文章中。
例如,我们可以说"他跑得快得像闪电一样",通过把他的速度与闪电进行夸张的比较,强调了他的快速。
除此之外,排比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重复使用同一或相似的句式结构,使文章显得连贯、韵律感强并且有说服力。
排比常用于强调某一观点或用于叙述一系列的事物。
例如,我们可以说“她善良、聪明、勤奋,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学生”,通过排比列举了她的多重优点,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和有力。
此外,比拟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揭示事物的共同点和特征。
比拟常用于写景描写、比较人物特点等方面。
例如,“他的声音宛如潺潺的溪水,如音乐般动听”,通过将声音与溪水进行比拟,表达出声音的美妙和动听。
另外,反问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提出一个问题,但并不期待回答,而是用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反问常用于辩论性文章、感情表达等方面。
例如,“人生的道路一定是平坦而顺利的吗?”通过反问,凸显了人生的曲折和不确定性。
修辞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修辞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b9f809b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3.png)
修辞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修辞手法是一种用来增强文字表达效果的艺术技巧。
在新闻报道中,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可以提升文章的表达力和说服力,引起读者的兴趣,使信息更加生动、鲜活。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的常见运用方式和效果。
一、夸张手法夸张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夸张手法可以使信息更显著、强烈,引起读者的关注。
在新闻报道中,夸张手法经常用于标题中,以吸引读者点击或阅读。
例如,某篇新闻报道的标题为:「千年难遇!重庆市发生年度最严重洪水」。
这样的标题通过夸大事实,提醒读者关注洪灾,并吸引人们进一步了解具体情况。
夸张在推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适度的夸张可以引发公众的兴趣和讨论,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二、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说明原来事物的修辞手法。
在新闻报道中,比喻手法常被用来使抽象的事件或概念更具体,并且容易为读者理解。
例如,新闻报道中的一句话:「这场比赛如同一场拼搏的马拉松」。
这样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比赛的激烈程度和参与者的付出。
比喻手法不仅可以提高报道的可读性,还可以激发读者的共鸣和对话。
读者可以通过与比喻进行类比思考,更好地理解报道中的事件或现象。
三、反问手法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提出问题来加强语气和引发读者的思考。
在新闻报道中,反问手法常被用来增加语气强度,凸显问题重要性。
例如,一则新闻报道中提到:「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受益于这样的政策?」通过反问,可以引发读者对政策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增加报道的参与感和社会影响力。
反问手法可以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有趣,激发读者的兴趣,并引导读者思考问题的不同层面。
这种思考过程有助于增强新闻报道的信息传达和互动效果。
四、排比手法排比是一种将同类词语、短语或句子以相同的结构呈现的修辞手法。
在新闻报道中,排比手法可用于对比和强调。
例如,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他们的家庭、职业、生活,都因为这次事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修辞手法学会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提升表达力
![修辞手法学会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提升表达力](https://img.taocdn.com/s3/m/ab84aa3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9.png)
修辞手法学会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提升表达力修辞手法学会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提升表达力修辞手法是提高文学作品表达力的关键元素之一。
比喻和排比是常用的修辞手法,它们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文字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提升表达力。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借用一种事物的特征来描绘另一种事物,以达到形象生动、深入人心的效果。
比喻常常用于说明抽象概念、感受和情绪。
下面是几个比喻的例子:1. 大海般的人群涌向会场。
这个比喻将人群与大海相比,强调了人群的庞大和浩瀚,给人一种壮观的视觉效果。
2. 他的笑声如同清泉一般悦耳动听。
这个比喻将笑声与清泉相比,表达了笑声悦耳动听的特点,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3. 她的眼睛是两颗发光的明星。
这个比喻将眼睛与明星相比,突出了眼睛发光的亮丽光彩,形象地描述了她的美丽。
通过运用比喻,我们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二、排比的运用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使用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和语法,将一系列相关的事物或观点排列在一起。
排比常用于强调、夸张和节奏感较强的情况。
下面是几个排比的例子:1. 他们笑了、跳了、唱了,尽情享受着这美好的夜晚。
这个排比通过列举动作的方式,生动地描绘了他们的欢乐场面。
2. 她是个贤惠、勤劳、善解人意的好妻子。
这个排比通过列举形容词的方式,突出了她的优秀品质。
3. 这场比赛我们踢得认真、团结、拼搏,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个排比通过列举动词的方式,强调了团队的合作和奋斗精神。
通过运用排比,我们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让读者对事物或观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除了比喻和排比,还有许多其他的修辞手法可以提升表达力。
比如,拟人、夸张、对比等,都可以使表达更生动有趣。
以下是几个例子:1. 她微风中起舞,婀娜多姿。
这个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微风赋予人的特征,使整个描述更加鲜活。
2. 这个西瓜又大又甜,简直是天下第一水果。
这个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西瓜的大小和甜度进行夸张,给人一种强烈的感官刺激。
语言表达中的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中的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83d0742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64.png)
语言表达中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为了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和感染力,使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
它们可以让文字更具生动性、表达更准确、语气更强烈、效果更深远。
在文学作品、演讲、广告宣传等各种语言表达活动中,修辞手法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介绍,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比喻比喻是运用类比的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描述对象的特点。
比喻常常通过使用“像”、“如同”、“好比”等词语来表示。
比如,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比喻有“冰雪般的美丽”、“如鲜花般绚烂”等。
比喻能够使描述更具图像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动作,以便增强描述的效果和感染力。
通过拟人,作者可以让读者产生更直观、更亲切的感受,使描述更具有生动性和鲜明的形象。
例如,“风在低声耳语”、“太阳向大地微笑”等。
拟人手法使文本更加富有情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夸张夸张手法是指为了达到表现效果,把事物的某种性质或特点过分放大,使其超出正常的范围,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夸张可以通过对形状、数量或程度的夸大来实现。
例如,“跑得飞快”、“高山上雪花像棉絮一样飞舞”等。
夸张手法的使用能够使文本更加夺人眼球,使读者更容易记忆和传播。
四、排比排比是通过对句子结构进行平衡和重复,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排比手法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更加有条理、紧凑和规整,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力。
例如,“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今夜何夜,共此短信。
心之谓之忠信,言之谓之君子。
”排比手法的使用使得语句更具韵律感,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领会。
五、对偶对偶是指在语言表达中使用对称的词语、结构或意义,以增强表达的辨析度和对比效果。
对偶手法常用于句子、段落的构造以及意义的对比。
例如,“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知道天增岁月人增寿,想要白头偕老趁现在。
”对偶手法能使语言更加均衡美观,给读者带来审美上的满足。
通过修辞手法和感情色彩的运用,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通过修辞手法和感情色彩的运用,增强文章的表现力。](https://img.taocdn.com/s3/m/60d6420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2.png)
通过修辞手法和感情色彩的运用,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通过修辞手法和感情色彩的运用,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修辞手法和感情色彩是提升文章表现力的重要元素。
通过巧妙运用这些技巧,可以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和感情色彩的运用,帮助您写出更有表现力的文章。
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比喻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特定的意义。
比喻可以使文章更具形象化,增强读者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通过将笑容与阳光进行比较,形象地描绘了他的笑容的美丽和温暖。
排比排比是将一系列相同结构的句子或短语并列使用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例如:我要的不是多么华丽的房子,不是多么昂贵的车子,而是简简单单的幸福。
"对比对比是通过对两个相对立的事物进行对照,突出其中的差异,从而产生鲜明的效果。
对比可以使文章更加鲜活,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如:黑夜与白昼,寂静与喧闹,宁静与喧嚣,如同人生的两个极端,我们时而在其中徘徊,时而在其中选择。
"感情色彩的运用描述细节通过描写生动的细节,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细腻的描写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那个午后,细雨如丝,寂静的小镇弥漫着湿润的气息。
窗前的玫瑰花瓣被雨水覆盖,微微泛起紫红色的血丝,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忧伤。
"情感烘托通过运用情感化的语言来烘托表达的情感色彩,可以使文章更具情绪化和感人的效果。
读者容易被情感所触动,更加投入到文章的世界中。
例如:孤独的夜晚,他默默地坐在窗前,思绪万千。
心中的无助和失落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滴滴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
"总结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和感情色彩,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形象性和力度;而描述细节和情感烘托则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和情绪化。
把作文写生动的三种方法
![把作文写生动的三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de44f92360cba1aa811dad8.png)
把作文写生动的三种方法一、修辞手法。
比喻的作用在于用具体的和大家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和大家陌生的事物,使描写的事物变得生动而具体。
如朱自清大师的《春》,仅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就把春雨细、密、轻盈的形象描绘得十分生动。
拟人的作用在于让所写之物更有生活气息,生命气息,可爱可感!有位同学用这样的文字来描写“月全食”:“月亮和太阳在捉迷藏,月亮悄悄地躲进地球背面的黑影里,太阳睁大眼睛找呀……”你看,写得多妙!一种天文现象,通过拟人手法表现出来,多形象呀!夸张,这种修辞手法能表达强烈的感情,突出来某一事物的某个特征。
如“大虫见掀它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响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就是把老虎的凶猛扩大夸张了,让人对老虎的形象过目不忘。
排比,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她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个排比句把漓江的水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
当然,这几种修辞手法能同时应用,生动地效果会更明显了。
如上面所举的这句,排比加比喻。
二、语言风趣、幽默。
幽默是一种智慧,文章中用上幽默会让人在捧腹同时感受到您得智慧才气。
如一位同学介绍自己写的字:“我的字就和我的形象一样,‘眼睛’大,‘鼻子’塌,‘嘴巴’小,用两个字概括,就是‘难看’。
”这比写“我的字难看极了”要生动得多。
又如一位同学介绍自己的爸爸:“爸爸在家号称‘家庭妇男’,你别笑,给爸爸这顶帽子再适合不过了。
”这比直接写“爸爸在家总干家务”更生动。
三、运用生活中常用的歇后语、谚语、成语、格言等。
如一位同学写《我们的班长》,开头是“提起我们班的好班长,真是钢珠掉进铜盆里——当当响”,一句歇后语,开门见山,引人入胜,读起来也琅琅上口。
再看一位同学的《自我介绍》:“我叫施亚冬,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个‘黄毛丫头’。
唉,你可别小看我,虽然我才12岁半,但担任少先队大队长已有两年了。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当大队长的第一天,就让那些‘野小子’饱了‘眼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种修辞手法让文章更鲜活1比喻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
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2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
“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鲁滨孙飘流记》4夸张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
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可爱的草塘》(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趵突泉》(3)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古井》5拈连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法。
拈连可以使语言新颖、独特,活泼、自然,往往可以从事物的表面引到事物的实质。
(1)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窃读记》(2)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十里长街送总理》(3)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游到了纸上》6移就两项事物相关联,叙述中将原描写此一事物的修饰语移来描写另一事物的性状的修辞方法。
移就可以把人物的感情渗透到景色之中,使人感到情景交融,增强语言的抒情气氛。
(1)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阵暖暖的叮咛。
《听听,秋的声音》(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林海》(3)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7转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临时改变一个词的词性,而活用为另一类词的修辞方法。
转品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含蓄、凝炼,还可以使句式整齐匀称,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1)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荔枝》(2)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荔枝》(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州》8对偶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以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排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方法。
对偶给人的美是多方面的:音韵美,节奏美,均衡美,对称美。
(1)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开国大典》(2)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9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和句子接连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
(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桂林山水》(2)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我的“长生果”》(3)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詹天佑》10回环利用词序回环往复,表现两种事物或事理的相互关系的一种修辞方法。
回环虽然在意义上前后没有什么改变,却不给人重复之感,强调的作用显而易见。
(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
《桂林山水》(2)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保住了这片土。
《青山不老》(3)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1层递用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事物性状的大小、长短、高低、轻重、深浅等方面的层层递升或递降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层次之效果是层层强化,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1)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走遍天下书为旅》(2)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落花生》(3)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可爱的草塘》12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利用言语的音义关系,表面上说的是一种意义,实际上说的是另一种意义,使要说的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法。
双关可以使语义含蓄,其传递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1)你想四周为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白杨》13婉曲不直说,或闪烁其词、或拐弯抹角,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自己要说的本意的修辞方法。
婉曲以模糊代替直言,给人以含蓄与深沉之美感。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他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秋天的怀念》(3)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用心灵去倾听》14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的、相关的或相反的事物作背景加以烘托的一种修辞方法。
将人、物、事放在特定的背景下,情景交融,这背景也就有了情。
(1)湛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一个是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少年闰土》(2)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
《卖火柴的小女孩》(3)刚进院里,以墙绿葱葱的爬强虎扑入眼帘。
夏天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
阳光都变成了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5对照对照:把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并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的一种修辞方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发现差别,各自的特征便都得到了强调。
(1)步子虽然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
《和时间赛跑》(2)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晏子使楚》(3)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为人民服务》迭现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一系列画面、一个个镜头、一串串形象描写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
迭现可以使形象鲜明,如历历在目,既增强视觉形象,又能增强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受力。
(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少年闰土》(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朴翅膀。
《鸟的天堂》(3)它们翻滚着,缠绕着,拥挤着,厮咬着,昂首甩尾,腾空而起,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
《黄河魂》17摹绘把人或事物的声音、颜色、情状如实地摹写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
具体化、形象化、鲜明化,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增强语言艺术的感染力。
(1)沙沙沙,沙沙沙。
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弹奏着乐曲。
《笋芽》(2)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笋芽》(3)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颜色。
《山雨》反复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一种修辞方法。
运用反复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情感,分清文章脉络、层此,增强语言节奏感。
(1)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2)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3)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趵突泉》19设问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地注意和思索,接着自己回答问题,或问而不答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复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强调某种观点,抒发某种感情,渲染气氛,加强语势,使文章生动活泼,波澜起伏。
(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花钟》(2)但是懒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桃花心木》(3)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请形呢?《假如没有灰尘》20反问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示明确的意思,文而不答,答案寓于反问之中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问可增强语言的力量,把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加鲜明,不容置疑。
(1)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再见了,亲人》(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好》(3)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穷人》21舛互对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
看似悖于事理实则符合常情。
舛互的作用在于强调近乎矛盾对立之中的某一方面,使之更为醒目、突出,以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草原》(2)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开国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