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城的格局 ppt课件
元大都
现存遗迹
• 元大都土城现存北段、西段城墙遗迹,以 及护城河(小月河)。现被开辟为元大都 遗址公园。肃清门瓮城土墙南半部遗迹也 清晰可见。
废弃和改建
• 但是,元大都北城垣虽被废弃,但并未被 拆除,而是仍然起到拱卫城池的作用。直 至嘉靖朝俺答之变 俺答之变时,在土城(尤其是改 俺答之变 名“德胜门外土关”的健德门附近)仍有 明军驻守。
废弃和改建
• 北平此后为燕王朱棣 朱棣驻地,其城市格局在 朱棣 明初的五十余年中没有变化。永乐四年朱 棣迁都北京后,将北京城南墙南移二里, 原元大都南城垣亦未完全拆除,而是任其 自行湮灭。至明朝末年,元大都南城垣已 经被剥蚀为数座土丘,并被称以“下岗”、 “上岗”之名。至清朝,大都南城垣遗迹 已完全消失。
• 从至元二十二年到三十一年,有四十至五 十万居民自金中都故城迁入大都。此时期 还陆续完成了宫内各处便殿、社稷坛、通 惠河河道、漕粮 漕粮仓库等建筑工程。元大都 漕粮 的营建工作至此基本完毕。此后元朝各帝 陆续又有添建,如孔庙、国子监、郊祭坛 庙和佛寺等,但对元大都总体布局没有变 动。[5]
废弃和改建
营建
• 燕京地区当时尚有金中都故城,然而此城历经金 金 朝末年的战争,自1215年被蒙古军队攻陷之后, 其城内宫殿多被拆毁或失火焚毁,而且其城市供 水来源——莲花河水系已经出现水量不足的情况, 无法满足都城日常生活所需用水。忽必烈迁都燕 京后,乃居住于城外的金代离宫——大宁宫内。 [1]。至元四年(1267年),开始了新宫殿和都城 的兴建工作。中书省官员刘秉忠为营建都城的总 负责人,[2]阿拉伯人也黑迭儿 也黑迭儿负责设计新宫殿。 也黑迭儿 [3] 郭守敬担任都水监,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 并以京郊西北各泉作为通惠河上游水源。
城防体系
元大都设计-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元大都设计-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短暂而璀璨,其留下的诸多传奇,令世人称道: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超越历代、弯弓大雕、元曲、元青花、元大都等等。
本论文将从元大都的选址与构筑、宏观规模、设计布局、设计理念、装饰设计、外来文化对设计的影响、亲身体验等方面进行剖析探究,以期能够系统而全面地将元大都的魅力呈现出来。
元大都,简称大都,是元朝的首都,意为“大汗之居处”。
由元代科学家刘秉忠规划建设,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代京师。
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其最北部分,在明初北墙南移时遗存城外,至今仍可见到高达十余米的城墙遗迹,俗称“土城”。
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元大都遗址于1957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3月10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园,西起京藏高速,东至京承高速,北临北土城东西路,南临建安东路,总占地面积67万 m²。
一、元大都的选址与构筑13世纪下半叶,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认为北京这片土地“东有潞河之饶,西有香山之阜,南有柳林之区,北有居庸之口”,很适合作为定居地,于是决定在此建立新首都,指派刘秉忠设计修建大都。
元大都是元代城镇规划设计的最高成就,这项伟大建设由汉族儒士、中书省官员刘秉忠担任总负责人,由阿拉伯人也黑迭儿负责设计新宫殿,由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担任元大都水系的都水监。
项目于1267年开始建设,在1272年基本建成,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几座规划严谨、气势恢宏的帝都之一。
二、元大都的规模众所周知,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领土面积达到最大的朝代,那么人们所居住的都城也必然是宏伟壮阔的。
元大都都城的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8.6 km,面积约50 km²,跟同在北京的金、明、清朝都城规模相比,元大都的规模是最大(图1)。
《中国古代都城》PPT课件
近方形的城垣,整个城市内选择较高地理位置的宫城和郭
城两部分组成。宫城内为国君所居,建有高大的建筑群;
官署、民居和手工作坊分布在宫城之外的郭城内。 秦汉
以后,中国都城建筑形制逐渐规范化,并向封闭的里坊制
方向发展,唐朝前期达到顶峰。这是这一时期社会等级制
度森严,人身依附关系加强,城市商业发展缓慢的结果。
精选课件ppt
24
• 邺,(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城南的临漳县的漳 河岸畔,是一处重要的古都遗址 )地处公元 8世纪以前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山东”—— 太行山以东黄河下游平原地区的中心,虽 然无险可守,却得利于兼备经济优势和水 陆交通之便,而为那些控制山东地区却不 能掩有整个中国的政权看重,选作首都。
精选课件ppt
精选课件ppt
12
总结
• 早期中国都城大多选择平原内的岗丘或两 种地貌景观(山地、平原)的接触地带, 而且依附于一条河流。夏、商、周三代相 继,又皆屡次迁都,地望虽难确指,却未 曾脱离黄河流域河谷平原地区,就是早期 都城位置的选择重视肥沃富庶区域之所致。 商代后期长期都殷,两周分别以关中、洛 阳盆地为政权中心,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 建都史前期以黄河为轴线东西迁摆的格局。
精选课件ppt
29
五、陪都制度
•
设辅京、陪都是中国历代建都史上的重要特点之一。
西周于镐京之外营建东都洛邑,以后历代继踵相袭。历代
设立辅京陪都,原因大致有:
• ①作为京都职能的补充,如西周镐京与洛邑、隋唐长安与 洛阳、明代南北二京。
• ②示尊崇兴王发祥之基,如唐北都太原府(今太原西南晋 源镇)、北宋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精选课件ppt
16
精选课件ppt
部汉 )代
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 ppt课件
• 城内公共街道两侧,有各 种各样的商店和货摊
• 整个城市按四方形布置, 如同一块棋盘
• 街道分布的基本形式是: 在南北向的主干大道的 东西两侧,等距离地平 列着许多东西向的胡同
• 衙署布置不集中,大都总 管府在中心阁附近,各部 院分散在皇城各处,蒙古 行政组织还不健全
• 皇城,城墙约20里, 位于全城南部的中央。 中部有海子(中海、 南海、北海)。东部 为宫城,北部为御花 园。西部有隆福寺及 兴圣寺。
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
• 宫城在整个大都的 中轴线上,南门 (崇天门)约在今 故宫太和殿,北门 (后载门)在今景 山少年宫前。宫城 中为朝寝两大殿, 呈工字型。
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
辽南京
• 辽南京又称燕京 • 位置偏于西南 • 城中只有两条贯通全城
的干道,一条是东西向 干道,一条是南北向干 道。 • 里坊区分布在子城周围 ,九坊,坊内一些寺观 留存到现在,(法源寺 ,天宁寺塔)
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
元大都兴建
● 元大都,元朝国都。 ● 元世祖忽必烈在金朝都城--金中都附近建立。 ● 刘秉忠规划建设 ● 1260年--1271年 历经11年 ● 明朝在其南半部增筑,并形成明清北京城。
殿等,可以看出工作的周密。这就保证了元大都 一气呵建成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宏伟壮观的 城市之一。
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
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
元大都地理位置
• 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 至二环路。三面环山,东南一带为大片沼泽,西南角接近太行山,通 向华北大平原。
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
元大都的城市布局
• 元大都城市形制为三 套城:外城、皇城及 宫城
元代都城课件
二、元上都 2.元上都的都城布局
(2)皇城
皇城位于外城的东南部,大致呈方形,每边长1400余米,墙体中间仍为黄土 夯筑两侧用石块包砌,四角建有高大的角楼和蹬城的踏道。皇城共六门,城门外 均建有方形或马蹄形瓮城,现今还保留有城门楼的石柱础。皇城东西各二门,分 别为东门和小东门、西门和小西门,南北各一门,南门为明德门,与宫城南门御 天门位于中轴线上。北门据史载,应为复仁门。巍峨耸立的石砌皇城,至今依然 可见往日的风采。皇城内街道宽窄相宜,主次分明,以通向六个城门的主街为主 干,两侧基本对称分布。皇城内设有许多官署、寺院和手工业作坊,多数不祥但 大型寺庙遗址现已探知,如乾元寺、大龙光华严寺、孔庙和道观等宗教性建筑则 基本分布在城内四隅。 在皇城西墙和北墙之北门西侧,发现有明显的河沟遗迹, 距城墙约25米,河沟宽约10米,在两座西城门前绕行而过,可能具有护城河和排 水沟之双重功用。
二、元上都 3.元上都的研究和考古发现
1990年至2003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元上都明德门遗址、大安 阁遗址、皇城东城墙、砧子山墓地、一棵树墓地等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基本上摸清了元上都遗址重要建筑的基本形制及地下文物的埋藏情况,其 中最为重要的是首次对元上都遗址进行了航空遥感摄影调查,这对于准确 地判断元上都遗址遗迹分布与组成状况有重要意义。2008年至2011年,根 据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总体要求,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完 整地测绘了元上都城址及相关建筑遗迹,并结合测绘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 勘探工作,对城址的关厢地带、大龙光华严寺、乾元寺等建筑基址进行了 考古勘测,同时考古发掘了明德门、御天门、大安阁、穆清阁等重要建筑 基址。考古测绘完整地绘制出城址布局、建筑基址分布、关厢范围、护城 河、铁幡杆渠及城址周边山地的全貌。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六章-园林的成熟期(二)
❖最大岛屿琼华岛,改名为万岁山
❖ 明朝
皇园建设重点亦在大内御苑,与宋代不同的是规模趋于 宏大,突出皇家气派,著上更多的宫廷色彩
其中少数建在紫禁城内廷(紫禁城内大内御苑仅有御花 园和慈宁宫花园两处)
几座主要的大内御苑都建在紫禁城外、皇城内的地段 (如西苑、万岁山、兔园、东苑)
❖在江南、北京等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甚至达到了极盛 之局面
文人园林风格成为社会上品评园林艺术创作的最高标准 富商巨贾效法士流园林,在市民园林基础上著以文人色彩
市井气与书卷气相融糅,冲淡了市民园林的流俗性质,出 现文人园林风格的变体,这种变体又影响民间造园艺术
❖如:明末清初扬州园林——文人园林风格与其变体并行 发展的局面
总体规划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的皇都规划模式——三套 方城、宫城居中、宫轴对称的布局,不同的是突出《周 礼·考工记》规定的“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的古制
琼华岛及其周围湖泊再加开拓后命名为“太液池”,包 入皇城内,成为大内御苑的主体
外城由纵横街道和胡同划为50坊,城中设三个市(北市、 东市、西市)——三个最大的综合性商业区
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评价: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列 为世界造园名著之一
❖《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
北京西北郊有很多赐园,沿袭明代别墅园林的格局,以 水面作为园林主体,因水而设景,形成园墅区,其中有: 自怡园、澄怀园等
园墅区穿插少量私家别墅园,但大量别墅园向海淀以南 和瓮山以西发展,逐渐与赐园区分开,如退谷
文人园林、造园家和造园理论著作
❖ 文人园林
明代和清初,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促进文人园林继续发展
02-课件;元明清时期都城和御苑布局
16.元明清时期都城和御苑布局主讲 杨向青•都城的发展过程跟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紧密相连的。
皇家园林建设与都城建设是密不可分的。
金中都、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变迁示意图一、元明清时期北京的都城建设:•(一)元大都的营建•(二)明朝确立北京与南京的“两京制”•(三)清王朝入关,定都北京(一)元大都的营建•1267年,元大都以金的大宁宫为中心,将琼华岛及周围湖泊拓 为“太液池”,包入皇城内,从而成为大内御苑的主体部分。
大都皇城平面示意图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元大都,城市略近方形,东西6.64公里,南北7.4公里,十一个城门。
城市形制为三套:外城、皇城、宫城。
•突出了“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古制。
元大都平面想象图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宫城皇城如今的元大都遗址公园•元大都主要供水河道有两条:•宫苑用水:开发玉泉山水——金代旧渠“金河”——和义门南——宫城——太液池;城市用水:引昌平泉水——瓮山泊——长河——和义门北——海子(积水潭)——通惠河——大运河。
元大都城市及宫苑供水示意图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二)明朝确立北京与南京的“两京制”•明都城北京, 宫城搬照南京城明故宫的布局规制,紫禁城主要建筑为,前朝后寝,最后为御花园。
明清紫禁城三大殿鸟瞰示意 李乾朗保和殿太和殿中和殿•宫城外为皇城,包括大内御苑、内廷宦官各机构、府库。
•明代的北京内城东西约7公里,南北约5.7公里,设城门十一座。
内城外四个方向各设置天、地、日、月四坛。
明清北京城示意图宫城皇城内城(三)清王朝入关定都北京•清朝全部沿用明代宫城、坛庙和苑林;•紫禁城,南北长960米,东西长760米,城外围有筒子河,开四门:东华门,西华门,午门,玄(神)武门。
明清紫禁城与大内御苑位置关系示意图午门大内御苑•北京城由南至北中轴线节点为:南端永定门——正阳门——承天门——宫城——内城北钟楼。
明清北京城中轴线节点示意图南端永定门城北钟楼钟楼永定门北京城中轴线鸟瞰示意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烟火点燃轴线示意图二、元明清时期御苑的总体布局•(一)元大都的大内御苑•(二)明代的宫苑建造•(三)清朝皇家苑囿的建造(一)元大都的大内御苑•元代大内御苑最大的岛屿,即为金代的琼华岛,元改名为万岁山;•沿袭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模式。
元大都介绍
米 市 、 面 市 、 缎 子 市 ,
飞 檐 三 重 的 钟 楼 下 ,
大 内 , 皇 城 , 官 署 , 太 庙 。
萧 墙 深 深 ,
太 液 池 , 积 水 潭 ,
规 划 整 齐 , 经 纬 分 明 。
四 方 棋 盘 城 ,
元 大 都 概 况
2
元大都设计
50坊
元大都因系择址新建,城市规划不受旧格局约束,所以其居民区全部为开放形式的街巷。按照方位,元 廷将大都街道分为50坊。 元大都的街道,规划整齐,经纬分明,相对的城门之间一般都有大道相通。全城的设计都用直线规划。 大体上,所有街道全是笔直走向,直达城根。一个人若登城站在城门上,朝正前方远望,便可看见对面 街道 城墙的城门。城内公共街道两侧,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和货摊……整个城市按四方形布置,如同一块棋盘。 ”
元 大 都
2017/3/29
1
绿 草 萋 萋 , 姹 紫 嫣 红 。
亭 台 楼 阁 , 古 迹 名 筑 ,
小 月 河 畔 , 瓮 城 门 边
宝 。柴 米 油 盐 、 绫 罗 绸 缎 、 稀 奇 异
2017/3/29
繁 华 都 市 , 喧 嚣 热 闹 。
羊 市 、 马 市 、 骆 驼 市 ,
中心 台
元大都城有中心台,是城市东西南北的中心,这在中国城市建筑史上尚属首创。实际情况是,中心台距 元大都南北城垣相等,但距城东垣比西垣略近些。中心台占地一亩,其旁有中心阁。
作为京师的元大都城,因是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所以人烟茂盛,商业经济十分繁荣。仅《析津志》所 载,元大都城内外的商业行市即达30余种。
淀 和 朝 阳 两 段 , 全 长 公 里 。 是 北
中国建筑史第八章元朝建筑PPT课件
2·山西芮城永乐宫 原在山西永济县永乐镇,是在唐代吕公祠原址
上重建的大纯阳万寿宫的主要部分,因修筑黄河 水库工程,迁到芮城
·建于元中统三年(1262年),是保存最为完整 的元代建筑群
主要建筑沿纵向 中轴线排列: ——宫门 ——龙虎殿(无极门) ——三清殿 ——纯阳殿 ——重阳殿 ——丘祖殿(已毁)
(1009年,回历400年)。元至大二年(1309年) 由伊朗艾哈默德重修中国最早的伊斯兰建筑 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礼拜寺建造,但部分单体建 筑受中国建筑影响 主要建筑:大门、奉天坛、明善堂等 寺门 用岩石彻成的拱门,顶上有望月台、台三面 环筑垛。
§8 ·3 城市
一·刘秉忠(1216-1274) ·元朝城市规划专家 ·邢州(今河北邢台)人, 字仲晦,原名侃。通天文、 地理、律历等。以吏职不得 志,出家为僧,法名子陪, 1242年经海云法师举荐入忽 必烈,参与机要。
2·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 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北 至鄂霍次克海。不同的民族、宗教、文化的融合下, 出现了一些新建筑类型,如喇嘛塔、礼拜寺,也给 传统建筑技术和艺术增加了新的因素,出现了一些 融合多民族特点的建筑
3·从建筑技术方面看: ·木架建筑方面,规模与质量上都逊于两宋,一般
二·元大都规划与建设 · 择址: 避开金中都废墟,但将万宁宫附近大片湖水包括 进宫城内 · 宫城、皇城、都成3重,礼制格局 · 以宫城为中心,城偏南 · 规整的朝廷与自由的御苑结合 · 交通网络:干道、胡同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解读明清北京城
解读明清北京城明清北京城布局建制历史前沿明清北京城也就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是中国六大古都中唯一继承首都地位的城市,集中国都城建设之大成。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
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筹建北京宫殿城池,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告成”,历时15年,正式定都北京。
明代的北京城也就是元大都城的改建,北墙南缩5里,南墙向南展出2里,成为东西向的长方形。
重建了宫城和皇城。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修筑外城,仅筑成南侧一面。
至此,北京城的基本轮廓已经构成,即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基本规模宫城即紫禁城,也就是今天北京明清的故宫,位于内城中部偏南地区,周长六里一十六步,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60米,面积0.72平方千米,为南北向的长方形。
宫城设置八门,南五门,即承天门(清改为天安门)、端门、午门、左掖门、右掖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清改为神武门)。
宫城内压在中轴线上的有七座主要建筑物,以乾清门为分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即前朝后庭。
前三殿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改为皇极,清改为太和)、华盖殿(同上改为中极,清改为中和)、谨身殿(同上改为建极,清改为保和),后三殿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宫城周围有护城河,宽达52米,称为御河(清称筒子河)。
清代紫禁城的建筑物多有重建,名称也有变迁,但基本上维持了明代的规模。
皇城在宫城之外,周长十八里有奇,缺其西南角,南北长2.75千米,东西宽2.5千米,面积6.87平方千米。
东部为宫城,西部为西苑(元为西御苑),中部为太掖池(即元太液池,增开南海)。
皇城有六门,“正南曰大明,东曰东安,西曰西安,北曰北安,大明门东转曰长安左,西转曰长安右”。
清改大明门为大清门,北安门为地安门。
内城即元大都城改建而成,周长45里,9门,东西长6.65千米,南北宽5.35千米,面积35.57平方千米。
正南为正阳门(即前门),左崇文门,右宣武门;东之南为朝阳门,北为东直门;西之南为阜成门,北为西直门;北之东为安定门,西为德胜门。
多元交融——元代的设计艺术.ppt
❖ 妙应寺白塔位于妙应寺内。 因寺内有通体涂以白垩 (è,白土,石灰岩的一 种 )的塔,故俗称“白 塔寺”,是我国重点保护 文物。元世祖崇信佛法, 迎释迦佛舍利,至元八年 (1271)在大都城西南修 建了这座大型喇嘛塔。是 由当时尼泊尔的工艺家阿 尼哥奉敕主持修建。是元 大都中最高的建筑,有 “金城玉塔”之称,是中 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 大的喇嘛塔。
❖塔上身三层四面均凿龛 (kān)雕佛,造型别致, 气韵古雅,尤其是第三层 四周的观音三十二应身小 像,神态温和凝重,给人 以亲切端庄之感,其独特 的宝箧印式造型为全国罕 见;佛像的背景为十八罗 汉,每个罗汉神态各异, 栩栩如生。每层石台置石 栏,挑台面栏柱刻有护法 神狮及莲花,顶层四角饰 有蕉叶山花,极具元代建 筑风格。石塔底层基座平 台较宽,顶层四角饰有蕉 叶山花,四周栏下雕有四 个龙头,张口作吐水状, 雨天水从龙口流溢,如龙 垂涎。
❖ 广胜寺位于洪洞县城东北17公 里的霍山南麓广胜寺于东汉建 和元年(147)创建,初名俱 卢舍寺,唐代改称今名。大历 四年(769)重修。元大德七 年(1303)地震毁坏后重建。 明清两代又予以补葺,始成现 状。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下寺中山门、前殿、正殿是元 代建筑。下寺中不仅有精美雕 塑,还有元代壁画。可惜,最 精美的童子拜观音等壁画被盗 卖出国,现在收藏在美国堪萨 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水神 庙中有元代的戏曲故事壁画。
元大都城的格局
樱 桃 斜 街 和 其 它 斜 街
大都新城的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8.6公里,面积约50平方公里,相 当于唐长安城面积的五分之三,接近宋东京的面积。 元大都共有十一门。各城门的命名都与《周易》卦象相关。 东垣正中为崇仁门,南为齐化门,北为光熙门。 西垣正中为和义门,南为平则门,北为肃清门。 南垣正中为丽正门,东为文明门,西为顺承门。 北垣特殊,只有两门,东为安贞门,西为健德门。 现在元大都西垣、北垣城墙尚有遗存。
元大都气魄
• 元大都因系择址新建,城市规划不受旧格局约束,所以其居民区与金中都新旧 坊制混合形式不同,全部为开放形式的街巷。元大都道路规划整齐、经纬分明。 《析津志》载:元大都街制,“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 火巷,二十九弄通”。其著名街道有“千步廊街、丁字街、十字街、钟楼街、 半边街、棋盘街”。考古发掘证实,大都中轴线上的大街宽度为28米,其他主 要街道宽度为25米,小街宽度为大街的一半,火巷(胡同)宽度大致是小街的 一半。元大都的街道,规划整齐,经纬分明,相对的城门之间一般都有大道相 通。《 马可· 波罗游记》述云:“全城的设计都用直线规划。大体上,所有街道 全是笔直走向,直达城根。一个人若登城站在城门上,朝正前方远望,便可看 见对面城墙的城门。城内公共街道两侧,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和货摊……整个城市 按四方形布置,如同一块棋盘。” • 《析津志》称元大都有50坊,但《日下旧闻考》引《元一统志》只列49坊,或 有遗漏。《析津志》又载有里仁坊、发祥坊、善利坊、乐道坊、好德坊、招贤 坊、善俗坊、昭回坊、居贤坊、鸣玉坊、展亲坊、惠文坊、请茶坊、训礼坊、 咸宜坊、思诚坊、东皇华坊、明照坊、 蓬莱坊、南薰坊、迁善坊、可封坊、丰 储坊等坊名,均为《元一统志》所不载。《析津志》著于元末,其所记坊名当 即旧坊所改,或元末所增设。
北京城市的变迁ppt课件
北京城市变迁
1
2
北京城的历史演变图
3
金中都
在北京城市发展史上,金中都占有承上启下的特 殊地位,它是在以莲花池为主要水源的古蓟城旧 址上发展起来的,是北京作为全国性政治中心即 首都的开端。将大定、贞祐年间的金中都图与今 天的北京地图作仔细对比可以看出,金中都的位 置相当于今宣武区的西部及相邻的海淀区、丰台 区的一部分。其西南角在今丰台区凤凰嘴村一带, 西北角在军事博物馆南的黄亭子,东南角在今北 京南站西南的四路通,东北角在今宣武门内翠花 街。图上金中都城呈正方形,辟十三门,其中会 城门这一地名一直沿用到现在。据载,当时金中 都城墙周长37里余。图中清晰显示了都城、皇城 与宫城嵌套的金中都平面格局。中都的中心位置 是皇城,皇城分宫城和同乐园两个区域。宫城内 有美丽的皇家御用花园鱼藻池。今白纸坊桥往西 的青年湖,乃皇家园林同乐园内的太液池遗址。 自西湖发源的一条小河叫洗马沟,不过数千米, 但就是这样不起眼的一湖一河,却维持了金中都 及其前身蓟城近2000年的生存。现在此建有莲花 池遗址公园。
17
和商业中心逐步发 展起来。
场地处于四环与五 环之间,靠近奥运 中心区,具备便利 的城市交通和环境 条件。
如右图,北京城市发展至 今仍依照城市中轴线和长 安街这两条重要轴线进行 扩展。依照这两条重要轴 线,中心区的重要政治文 化
18
12
明清北京城
历史背景 明朝的建立恢复了汉人的地 位,人没有官方等级划分,居住、交易 没有严格限制。清朝同样也是少数民族 建立政权的朝代。宗教信仰浓厚,兴建 寺庙、喇嘛庙。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 家,宗教寺 庙种类比较多,并且由于元 朝的胡同制限定占用地块,新建寺庙没 有严格规划限制,选址不限,随意插入
第七章 元大都北京历史地理课件
1.外城墙的结构
大城,呈长方形,南北长7600米,东西宽6700米,周长 28600米。约50平方公里,史称城方60里。
城墙用夯土筑成,基部宽24米,内用永定桩,和横木,底 宽、高、顶宽的比例是3:2:1.
健德门
安贞门
肃清门 和义门 平则门
光熙门 崇智门 齐化门
顺承门 丽正门 文明门 哈达大王府
创建军政合一的千户制度,将全部牧民编入其中,设 95个千户长,每千户之下设百户长、十户长。
2。对金朝的战争 徒单克宁:“承平日久,今猛安谋克其材武已不及 前辈,万一有警,使谁御之?”
“政乱于内,兵败于外,其灭亡已有征矣。”(金史)
1215年,中都陷落。
1260年,三月忽必烈废选汗制度,在开平即大汗位, 年号中统。
都城的转移
和林
上都 大都
元朝皇帝每年春秋 两季往返于上都与 大都之间
二、大都城的规划和兴建
1. 城址的选定 2. 大都的兴建 3. 大都城规划思想
“延烧万余家,火五日不绝,” “可怜一片繁华地,空见春风长绿蒿。”(燕城书事) “野花迷辇路,落叶满宫沟”。(金台集)
忽必烈即位之初,每次来燕京并不住在燕京城内, 而是住在燕京郊外的金代行宫万宁宫中。
御 史 台
太 史 院
四、大都的建置和人口
1. 大都的建置 2. 中央与地方机构 3. 大都的人口
1216年,中都地区人口为28.5万,中都城人口9.1万。 1270年,中都地区有人口63.5万,中都城人口41.8万。 1327年,大都地区人口208.2万,大都城人口95.2万。
第二节 大都的交通运输与经济
中心台
《析津志》:“世祖建都之时,问于刘 太保秉忠定大内方向,秉忠以丽正门外 第三桥南一树为向以对,上制可,遂封 为独树将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大都地图
元大都西垣(肃清门附近)
元大都北垣(健德门西侧)
元大都北垣(安贞门附近)
元大都城门门道沿用宋金时代的旧作法,为大木过梁式方门。由于元初以 武力平定天下,无外来威胁,因此未构筑瓮城。至元朝末年,农民起义蜂 起,方于不宜施工的至正十九年冬季草草修筑十一门瓮城。城门外设木制 吊桥,以跨越护城河。
白塔
• 虽然大都城南面三门、北面二门,但从丽正门北穿皇城正中的崇天门及 大明门、大明殿、延春门、延春阁、清宁宫、厚载门,直抵中心阁的中 轴线上,亦有一条宽阔的御道。经勘查,在今景山公园(延春阁、厚载 门遗址)之北发现的御道遗迹,宽达28米。今北京东西长安街以北的街 道,因同在元大都和明北平(北京)城内,所以改动不大,至今仍多保 留元大都时期的格局。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 本格局。
元大都气魄
• 元大都因系择址新建,城市规划不受旧格局约束,所以其居民区与金中都新旧 坊制混合形式不同,全部为开放形式的街巷。元大都道路规划整齐、经纬分明。 《析津志》载:元大都街制,“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 火巷,二十九弄通”。其著名街道有“千步廊街、丁字街、十字街、钟楼街、 半边街、棋盘街”。考古发掘证实,大都中轴线上的大街宽度为28米,其他主 要街道宽度为25米,小街宽度为大街的一半,火巷(胡同)宽度大致是小街的 一半。元大都的街道,规划整齐,经纬分明,相对的城门之间一般都有大道相 通。《 马可·波罗游记》述云:“全城的设计都用直线规划。大体上,所有街 道全是笔直走向,直达城根。一个人若登城站在城门上,朝正前方远望,便可 看见对面城墙的城门。城内公共街道两侧,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和货摊……整个 城市按四方形布置,如同一块棋盘。”
元大都城的格局
• 元大都城址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
• 至元四年(1267年)开始动工,历时二十余年,完成宫城、宫殿、 皇城、都城、 王府等工程的建造,形成新一代帝都。至元顺帝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朝国都。
•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诏令规定,迁入大都新城必须以富有者 和任官职者为先,结果大量平民百姓只得依旧留在中都旧城。在 当时人的心目中旧城仍是重要的,通常把新、旧城并称为“南北 二城”,二城分别设有居民坊七十五处及六十二处。
• 《析津志》称元大都有50坊,但《日下旧闻考》引《元一统志》只列49坊,或 有遗漏。《析津志》又载有里仁坊、发祥坊、善利坊、乐道坊、好德坊、招贤 坊、善俗坊、昭回坊、居贤坊、鸣玉坊、展亲坊、惠文坊、请茶坊、训礼坊、 咸宜坊、思诚坊、东皇华坊、明照坊、 蓬莱坊、南薰坊、迁善坊、可封坊、丰 储坊等坊名,均为《元一统志》所不载。《析津志》著于元末,其所记坊名当 即旧坊所改,或元末所增设。
• 元大都城有中心台,是城市东西南北的中心,这在中国城市建筑史上尚 属首创。中心台距元大都南北城垣相等,但距城东垣比西垣略近些。中 心台占地一亩,其旁有中心阁。《析津志》载:“中心台在中心阁西十 五步。”在中心台正南有石碑,刻“中心之台”四字。中心阁在中心台 之东,正位于大都城的中轴线上。《析津志》又载“齐政楼,都城之丽 谯也。东中心阁。”齐政楼即元大都城的鼓楼,其在中心阁西,亦即大 都中轴线西,位于今北京旧鼓楼大街。明代,始将鼓楼和其北的钟楼向 东移至今北京鼓楼、钟楼位置。
钟鼓建于元的什刹海畔万宁桥
樱 桃 斜 街 和 其 它 斜 街
大都新城的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8.6公里,面积约50平方公里, 相当于唐长安城面积的五分之三,接近宋东京的面积。 元大都共有十一门。各城门的命名都与《周易》卦象相关。 东垣正中为崇仁门,南为齐化门,北为光熙门。 西垣正中为和义门,南为平则门,北为肃清门。 南垣正中为丽正门,东为文明门,西为顺承门。 北垣特殊,只有两门,东为安贞门,西为健德门。 现在元大都西垣、北垣城墙尚有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