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优秀PPT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册PPT课件,普通高中
单选
课堂训练
2. 如图,物体在恒力F 作用下沿曲线从 A 运动到B ,
这时突然使它所受力反向(大小不变),则物体
以后的运动情况
( C)
A.能沿曲线 Ba 运动 B.能沿直线 Bb 运动 C.能沿曲线 Bc 运动 D.能沿原曲线由 B 返回 A
C
轨迹与速度相切
运动轨迹夹在速度方向和合外 力方向之间;力指向轨迹的凹 侧
例3 已知蜡块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为vx=4cm/s, 在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y=3cm/s,求蜡块运动的 速度。
v vx2 v2y 5cm/s vy
v
tan vy
vx
0.75
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vx
课堂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A
c b
a
单选
课堂训练
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CD ) A.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 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 曲线运动的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D. 曲线运动轨迹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质点 在这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
多选
课堂训练
4. 物体在光滑水平桌面受三个水平恒力(不共线)处于 平衡状态,当把其中一个水平恒力撤去时,物体将 (A B C ) A .物体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物体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 .物体有可能做曲线运动 D .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
3、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一定具有加速
度,合外力不为零
三、曲线运动的条件
问题1: 物体只有速度而不受力,则物体做什么运动?
高中物理功人教版必修2.ppt
第16讲 │ 要点探究
4.总功的计算 (1)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再根据 W=F 合 lcosα 计算功.注意 α 应是合力 F 合与位移 l 的夹角. (2)分别求各个外力做的功:W1=F1l1cosα1,W2= F2l2cosα2……再求各个外力做的功的代数和.
第16讲 │ 要点探究
例 2 如图 16-4 所示,在倾角为 30°的斜面上,一条轻绳的一 端固定在斜面上,绳子跨过连在滑块上的定滑轮,绳子另一端 受到一个方向总是竖直向上,大小恒为 F=100 N 的拉力,使物 块沿斜面向上滑行 1 m(滑轮右边的绳子始终与斜面平行)的过 程中,拉力 F 做的功是( )
A.W1=W2=W3 B.W1<W2<W3 C.W1<W3<W2 D.W1=W2<W3
第16讲 │ 要点探究
B [解析] 力 F 做的功等于恒力 F 与滑块运动的位移(v -t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乘积,第 1 s 内,位移为 一个小三角形面积 S;第 2 s 内,位移也为一个小三角形面积 S; 第 3 s 内,位移为两个小三角形面积 2S,故 W1=1S,W2=3S, W3=4S,所以 W1<W2<W3.
第16讲 │ 要点探究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当b沿弧面由静止下滑时,a就由静 止开始向右运动,即a的动能增大了,因此b对a的弹力做了 正功.由于a和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a的机械能增加,b 的机械能一定减少,因此a对b的支持力对b一定做了负功.
第16讲 │ 要点探究
例1 如图16-2所示,小物块位于光滑的斜面上,斜 面位于光滑水平地面上.从地面上看,在小物块沿斜面下 滑过程中,斜面对小物块的作用力( ) A.垂直于接触面,不做功 B.垂直于接触面,做负功 C.不垂直于接触面,做负功 D.不垂直于接触面,做正 功
人教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全套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全套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机械运动1.1 位移和路程1.2 速度和速率1.3 加速度1.4 匀变速直线运动2. 第二章动力学2.1 力2.2 牛顿第一定律2.3 牛顿第二定律2.4 动能和势能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了解牛顿三定律,并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动力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加速度的概念,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牛顿三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演示(如小车、斜面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辆小车在斜面上加速下滑的实验,引出加速度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 课堂讲解: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5. 知识拓展:引入牛顿三定律,重点讲解牛顿第二定律。
6. 实践应用:给出实际动力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示意图,标注相关物理量。
2. 列出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公式。
3. 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牛顿三定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给定位移、时间和初速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
(2)已知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求作用力。
2. 答案:(1)末速度 = 初速度 + 加速度× 时间(2)作用力 = 质量× 加速度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力学定律,如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解析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速度和牛顿第二定律是核心概念,对于学生的理解具有较大难度,因此确定它们为教学难点和重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全套课件
判一判: (1)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合外力的方向一定是变化的。( ) (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合外力不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 (3)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有可能是不变的。( )
答案: (1)× (2)√ (3)√
课堂互动·考点探究
物体运动性质的判断 1.运动性质 (1)由于做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不管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因 其矢量性,物体的速度在时刻变化,即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2)
解析: 物体在 A 点时的速度 vA 沿 A 点的切线方向,物体在 恒力 F 作用下沿曲线运动,此力 F 必有垂直于 vA 的分量,即力 F 可能为图中所示的各种方向之一,当物体到达 B 点时,瞬时速度 vB 沿 B 点的切线方向,这时受力 F′=-F,即 F′可能为图中所示的方向之一; 可知物体以后只可能沿曲线 Bc 运动,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C。
答案: D
2.对于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运动的速度一定大于两个分运动的速度 B.合运动的速度一定大于某一个分运动的速度 C.合运动的方向就是物体实际运动的方向 D.由两个分运动速度的大小就可以确定合运动速度的大小
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由对角线表示, 而邻边表示两个分运动的速度。由几何关系知,两邻边和对角线的长短关系因两 邻边的夹角不同而不同,当两邻边长短不变,而夹角改变时,对角线的长短也将 发生改变,即合运动速度也将变化,故选项 A、B、D 错误,选项 C 正确。
如图所示,水平抛出的物体在空中运动时轨迹为曲线。 试根据上述情景讨论: (1)不同时间内的位移方向是否相同? (2)试讨论物体在曲线运动中的位移大小和路程有什么关系?
提示: (1)不相同。由于物体的轨迹是曲线,不同时间 的位移方向发生变化。
5.2小船过河问题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共25张PPT
v船
【例题1-2】
一艘小船在100m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3m/s,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4m/s,
求:
(2)欲使航行距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渡河时间多长?
【例题1-2】
一艘小船在100m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3m/s,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4m/s,
求:
(2)欲使航行距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渡河时间多长?
一般情况下与船头指向不一致。
小船渡河模型
(二)求解小船渡河问题的方法
求解小船渡河问题有两类:一是求最短渡河时间,二是求最短渡河位移。
无论哪类都必须明确以下四点:
(2)运动分解的基本方法,按实际效果分解,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按水流
方向和船头指向分解。
小船渡河模型
(二)求解小船渡河问题的方法
求解小船渡河问题有两类:一是求最短渡河时间,二是求最短渡河位移。
解析:1、当船头指向斜上游,与岸夹角为Ѳ时,合运动垂直河岸,航程最短,数值
等于河宽100米。
则
1 3
cos =
=
2 4
合速度:
=
过河时间:
100
100 7
= =
=
7
7
2 2 − 1 2 =
42 − 32 Τ = 7 Τ
小船渡河模型
(4)求最短渡河位移时,根据船速船与水流速度水的大小情况用三角形法
何变化?
小船渡河模型
思考题:
1、在船头始终垂直对岸的情况下,在行驶到河中间时,水流速度突然增大,过
河时间如何变化?
答案:不变
2、为了垂直到达河对岸,在行驶到河中间时,水流速度突然增大,过河时间如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6.3 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A、G m1m2 r2
C、
G
m1m2 (r1 r2 ) 2
B、G m1 m2
答案:D
r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G
(r
m1m2 r1 r2
)2
r1
r2
r
三、引力常量的测量——扭秤实验 (1)实验原理: 科学方法——放大法
卡文迪许实验室
卡文迪许
(2)实验数据
G值为6.67×10-11 Nm2/kg2 G值的物理含义: 两个质量为1kg的物体相距1m时,它们之 间万有引力为6.67×10-11 N
•
T H E E N 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上午11时5分57秒上午11时5分11:05:5721.3.18
谢谢观看
例题2 估算两个质量50kg的同学相距0.5m 时之间的万有引力约有多大?
答案:6.67×10-7牛
(3)卡文迪许扭称实验的意义 ①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使万有引力定律 进入了真正实用的时代; ②开创了微小量测量的先河,使科学放大思 想得到推广;
四、学习思考
纵观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你觉得科学发现的一 般过程是什么?你能概括一下吗?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2 1.3.1821.3.18Thursday, March 18, 2021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11:05:5711:05:5711:053/18/2021 11:05:57 A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1.3.1811:05:5711:05Mar-2118-Mar-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1:05:5711:05:5711:05Thursday, March 18,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1.3.1821.3.1811:05:5711:05:57March 18, 202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平抛运动公开课教学课件共19张PPT
一、平抛运动
1. 定义:水平抛出且只受重力作用的 物体的运动。
2. 条件:①有水平初速度;②只受重力
3. 运动性质:平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曲 线运动。
二、对平抛运动的研究
理论猜想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二、对平抛运动的研究
实验验证: 平抛与自由落体的关系 平抛与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的关系
位移s的方向:
y
x
P
【例1】在水平路上行驶的汽车,遇到一个壕沟
,汽车的速度至少为多大,才能越过这个壕沟
?(g=10m/s2)
5米
25米
【答案】 t=1s v=25m/s
【例2】飞机在高出地面500m的高度以 80m/s的速度水平飞行。为使飞机投 下的物资落在指定地点,飞机应该再
与指定地点水平距离多远的地方进行
从飞机上落下,相隔1s钟后又让B球落下,不计
空气阻力,关于A球和B球在空中的位置的关系,
正确的说法是:
()
A. A球在B球的后下方
B. A球在B球的前下方
C. A球在B球的正下方
D. 无法确定
你知道吗?
2.如图,以10m/s的水平初度抛出的物体 ,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为 θ=30°的斜面上,则物体的飞行时间为多 少?
二、对平抛运动的研究
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 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 体运动的合运动.
三、平抛运动的规律
三、平抛运动的规律
(1)速度
• 水平方向的速度
• 竖直方向的速度
• 运动的速度V
• 速度的方向
o
X
A
θ
vx
v vy
Y
(2)位移
水平方向的位移x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课件重力势能分解
变化
桌面 6J -4J
h2 地面 10J
0
B
18
例:
如图,质量5kg的小球,从桌面以上h1=1.2m的 A点落到地面的B点,桌面高h2=0.8m.请按要 求填写下表.(g=10m/s2)
A h1
参考 小球在 小球在 下落过程 平面 A点重 B点重 小球重力
力势能 力势能 势能变化
桌面 6J -4J
以下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为零 B.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 C.高处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大 D.重力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变化
桌面距地面0.8m,一物体质量为2kg,放在距桌 面0.4m的支架上.
(1)以地面为零势能位置,计算物体具有的势能, 并计算物体由支架下落到桌面过程中,势能减 少多少?
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H高处由静止下落, 桌面离地面的高度为h,如图所示,若以桌面 为参考面,那么小球落地时的重力势能及整个 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是:( D )
A.mgh,减少mg(H-h)
H
B.mgh,增加mg(H+h)
C.-mgh,增加mg(H-h)
h
D.-mgh,减少mg(H+h)
巩固练习:
小结
一、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举高而具有 的能。表达式: Ep=mgh 二、重力势能的大小具有相对性,与 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而重力势能的 改变量△EP与参考平面选取无关,重 力势能改变量具有绝对性。 三、重力势能是地球与物体所组成的 “系统”所共有的,而不是地球上的 物体单独具有的。
17
重力势能
一、水电站
水电站为什么要建高高的大坝?
打桩机
打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共18张PPT)
A、 r12 2
r3
C、 r33 2
r22
B、r32 2
D、
r12 r1r2
2
r3
从公式a=v2/r看,a与r成反比;
从公式a=ω2r看,a与r成正比, 这两个结论是否矛盾? 1)在y=kx这个关系式中,说y与x成正比,前提 是 k不变 。
故:由a= v2/r 知, 线速度v一,定a与r成反比;
由a=ω2r 知, 角速度时ω时一,定a时与r成正比。
5.5《向心加速度》 —【百强校】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二 课件(共 18张PP T)
总结: 定义
向 公式
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始
终沿半径指向圆心,叫向
心加速度
an R 2
an
v2 R
心
方向 始终沿意义 描述速度的方向变化的快慢
度
匀速圆周运动 非匀变速曲线
5.5《向心加速度》 —【百强校】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二 课件(共 18张PP T)
v2 =
r
5.5《向心加速度》 —【百强校】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二 课件(共 18张PP T)
二、向心加速度大小公式
v2 a=
r
a =ω2r a = 4π2 r
T2
5.5《向心加速度》 —【百强校】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二 课件(共 18张PP T)
思考与讨论: 5.5《向心加速度》 —【百强校】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共18张PPT)
5.5《向心加速度》 —【百强校】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二 课件(共 18张PP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 F l cosα
恒力
3、单位
国际单位:焦耳(焦) 单位符号:J
功的计算时,各 量要求统一采用 1J=1N×1m=1N· m 国际单位制
4、矢量性:
标量
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
5、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的运动过程的物量 ,
三、正功和负功: 自学课本P53页正功和负功完成下列表格:
α
COSα
COSα=
一个质量m=150kg的雪橇,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θ= 37°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50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 距离l=5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阻=100N。求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解析:拉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W1= Flcos37°=2000J。 摩擦力F阻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W2= F阻lcos180°= -500J。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W=W1+W2=1500J。
W
物理意义
α=π/2 α<π/2 π/2<α≤π
0
W=0 W>0 W<0
表示力F对 物体不做功 表示力F对 物体做正功 表示力F对 物体做负功
COSα>0
COSα<0
结合表格思考正功和负功的物理意义
?
物理意义
正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正功,表 明此力的效果是促进物体的运动,是 动力。 负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负功,表明 此力的效果是阻碍了物体运动,是阻力。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说成物体克 服这个力做了功(正值)
练习1. 质量为m的物体,沿水平面滑动了L,则各力作功 的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D ) A.重力做正功,支持力做负功
B.重力做负功,支持力做正功
C.重力和支持力都做正功,大小为 D.重力和支持力对物体都不做功
∵ W1= F1l = F COSαl W2 = 0
W = W1 + W2
∴
W = F l COSα
W表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F表 二、功 示物体所受到得力,L是物体所 发生的位移,α是力F和位移L 1、定义: 之间的夹角,求功时一定明确要 求的是哪一个力在哪一段位移上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 做的功。 大小、力与位移夹角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2、公式
(另解:先求合力,再求总功)
四、求总功的方法
1.求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
2.求几个力的合力所做的功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一、做功的条件 二、功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W = F l cosα(恒力)
a、功一定要指明是哪个力对物体做的功 b、力必须是恒力
三、 正功负功。及物理意义 四、总功等于各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 也就是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第二节
功
一.做功条件: (1)力
(2) 在力的方向 上有位移
一质量m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某 人用F=10N的拉力水平向右拉物体,使物体 从静止开始运动位移L=3m,求力F做了多少 功?
F F
L
解:W=FL=10x3J=30J
拉力F做的功W = ?
F F
F α
l
分析:
F2
α
F F1
根据力的等效性原理,可以 把计算F做功的问题转化为 分别求F1和F2做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