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八年级上册全解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第24页1.1x=65;2x=60; 3x=95.2.六边形3.四边形第28页1•解:因为S△ABD=1/2BD.AE=5 cm²,AE=2 cm,所以BD=5cm. 又因为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DC=BD=5 cm,BC=2BD=10 cm.2.1x=40;2x=70;3x=60;4x=100; 5x=115.3.多边形的边数:17,25;内角和:5×180°,18×180°;外角和都是360°.4.5条,6个三角形,这些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八边形的内角和.5.900/7°6.证明: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1+42°=180°.又因为∠A+10°=∠1,所以∠A十∠A+10°+42°=180°.则∠A=64°.因为∠ACD=64°,所以∠A= ∠ACD.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7.解:∵∠C+∠ABC+∠A=180°,∴∠C+∠C+1/2∠C=180°,解得∠C=72°.又∵BD是AC边上的高,∴∠BDC=90°,∴∠DBC=90°-72°=18°.8.解:∠DAC=90°-∠C= 20°,∠ABC=180°-∠C-∠BAC=60°.又∵AE,BF是角平分线,∴∠ABF=1/2∠ABC=30°,∠BAE=1/2∠BAC=25°,∴∠AOB=180°-∠ABF-∠BAE=125°.9.BD PC BD+PC BP+CP10.解:因为五边形ABCDE的内角都相等,所以∠B=∠C=5-2×180°/5=108°.又因为DF⊥AB,所以∠BFD=90°,在四边形BCDF中,∠CDF+∠BFD+∠B+∠C=360°,所以∠CDF=360°-∠BFD-∠B-∠C=360°-90°-108°-108°=54°.11.证明:1如图11-4-6所示,因为BE和CF是∠ABC和∠ACB的平分线,所以∠1=1/2∠ABC,∠2=1/2∠ACB.因为∠BGC+∠1+∠2 =180°,所以BGC=180°-∠1+∠2=180°-1/2∠ABC+∠ACB.2因为∠ABC+∠ACB=180°-∠A,所以由1得,∠BGC=180°-1/2180°-∠A=90°+1/2∠A.12.证明: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A+∠C=360°.因为∠A=∠C=90°,所以∠ABC+∠ADC= 360°-90°-90°=180°.又因为BE平分∠ABC,DF平分∠ADC,所以∠EBC=1/2∠ABC, ∠CDF=1/2∠ADC,所以∠EBC+∠CDF=1/2∠ABC+∠ADC=1/2×180°=90°.又因为∠C=90°,所以∠DFC+∠CDF =90°.所以∠EBC=∠DFC.所以BE//DF.第32页1.解:在图12.1-22中,AB和DB,AC和DC,BC和BC是对应边;∠A和∠D,∠ABC和∠DBC,∠ACB和∠DCB是对应角.在图12. 1-23中,AB和AD,AC和AE,BC和DE是对应边;∠B和∠D,∠C和∠E,∠BAC和∠DAE是对应角.2.解:相等的边有AC=DB,OC=OB,OA=OD;相等得角有∠A=∠D,∠C=∠B,∠AOC=∠DOB.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教学课件

找一找:(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出这些三角形?
5个,它们分别是△ABE,△ABC, △BEC,△BCD,△ECD.
(2)以AB为边的三角形有哪些?
△ABC、△ABE.
D
(3)以E为顶点的三角形有哪些? A
△ ABE 、△BCE、 △CDE.
(4)以∠D为角的三角形有哪些?
E
△ BCD、 △DEC.
解:(1)不能,因为3cm+4cm<8cm; (2)不能,因为5cm+6cm=11cm; (3)能,因为5cm+6cm>10cm.
归纳 判断三条线段是否可以组成三角形,只需说明两条较短 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
针对训练 一根木棒长为7,另一根木棒长为2,那么用长度为4 的木棒能和它们拼成三角形吗?长度为11的木棒呢?若不能拼 成,则第三条边应在什么范围呢? 解:设第三边长为x,则应有
A
走出一条小路来,你
别踩我,我怕疼! 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解释这一现象吗?
3米 5米
两点之间,线段最 短,三角形的两边 的和大于第三边.
B
C
4米
它只少走 4 步 (1米=2步)
其实我们离 文明很近
课堂小结
三角形
定义及其 基本要素
分类
顶点、角、边
按角分类
不重不漏
按边分类分类
原理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三 边 关 系 内容 应用
理解“稳定性”
“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也就完全确定,三角形的这种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这就是说,三角形的稳定性不是“拉得动、拉不动”的问题, 其实质应是“三角形边长确定,其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全解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全解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全解读第十一章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2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边AB可用边AB所对的角C的小写字母c 表示,AC可用b表示,BC可用a表示.三个顶点用大写字母A,B,C来表示。

注意:(1)三条线段要不在同一直线上,且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是一个封闭的图形;(3)△ABC是三角形ABC的符号标记,单独的△没有意义。

3三角形的分类(1)按边分类:(2)按角分类4三角形的主要线段的定义②∠1=∠2=∠BAC.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②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全在三角形的内部且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注:这一点角三角形的内心。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③用量角器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3)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表示法:①AD是△ABC的BC上的高线②AD⊥BC于D③∠ADB=∠ADC=90°.注意:①三角形的高是线段;②锐角三角形三条高全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是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形外;(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这点叫垂心)③由于三角形有三条高线,所以求三角形的面积的时候就有三种(因为高底不一样)5三角形的主要线段的表示法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表示法:如图1,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表示:①AD是DABC的角平分线;②AD平分ÐBAC,交BC于D;(图1)(2)三角形的中线表示法:如图1,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表示:①AE是DABC的中线;②AE是DABC中BC边上的中线;(3)三角线的高的表示法:如图2,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表示:①AM是DABC的高;②AM是DABC中BC边上的高;③如果AM是DABC中BC边上高,那么AM^BC,垂足是E;在画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时应注意:(1)如图3,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交点都在三角形内部.(2)如图4,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点一点,交点都在三角形内部.图3图4如图5,6,7,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上.图5图6图7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注意:(1)三边关系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是短;(2)围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7三角形的角与角之间的关系(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8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推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详细讲解(超经典)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详细讲解(超经典)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 第十一章三角形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十三章轴对称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第十五章分式第十一章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基本元素: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内角。

2、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3)首尾顺次相接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3、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角平分线: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2)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3)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4、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

5、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8、三角形的面积=21×底×高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答案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答案

§11.1.1练习1、图中有五个三角形.△ABE ,△DEC ,△BEC ,△ABC ,△BDC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注意不要丢掉“△”符号.2、(1)(2)不能,(3)可以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1.1.21、(1)中∠B 为锐角;(2)中∠B 为直角;(3)中∠B 为钝角,BC 边的高AD 分别在 △ABC 内部△ABC 的边AB 上,△ABC 的外部.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高的位置. 锐角三角形高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一条高在内部,直角三角形两条高为直角边,一条高在内部.2、(1)2AF 或 2FB ,DC ,AC(2)∠2,∠ABC ,∠4解析:本题考察中线、角平分线蕴含的数量关系,特别注意相等、倍分关系. §11.1.3(1) (4) (6)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稳定性,多边形的不稳定性.习题§11.11、图中有6个三角形. △ABD ,△ADE ,△AEC ,△ABE ,△ADC,,△ABC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有2种选法:10,7,5;7,5,3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注意舍去不满足三边关系的选法. 3、AD 为中线 AE 为角平分线 AF 为高线.解析:本题考察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及位置,注意高与三角形之间的位置关系.4、(1)EC ,BC(2)∠CAD ,∠BAC(3)∠AFC(4)12B C ×AF 解析:本题考察中线、角平分、高线的数量关系,注意根据题意找相等及倍分关系.5、C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稳定性.6、(1)若6cm 为腰,则另一腰为6cm ,底边为8cm(2)若6cm 为底边,则两腰为7cm解析:本题考察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思想.7、(1)16或17(2)22解析:本题考察等腰三角形的分类思想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注意去掉4.4,9,因为不满足三边关系.AB D E FC A B CDE AF C B D E8、12 AD CE解析:有关高的计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同步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同步讲义
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中线的数学语言:
如图3,AD是ΔABC的中线或AD是ΔABC的BC边上的中线或
BD=CD= BC。AD是ΔABC的中线 BD=CD= BC。
要点诠释:
①三角形的中线是线段;
②三角形三条中线全在三角形内部;
③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这一点叫三角形的重心.
外角和定理的应用:(1)已知外角度数,求正多边形边数;(2)已知正多边形边数,求外角度数.知识点三:镶嵌
(一)平面镶嵌的定义: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多边形覆盖平面(或平面镶嵌).
(二)镶嵌的条件: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时,就能拼成一个平面图形.
(3)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4)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__.
题型二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例题2.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cm, 3cm, 5cm B.1cm, 11cm, 11cm C.5cm, 8cm, 2cm D.三边之比为5:10:4
5.如果线段a,b,c能组成三角形,那么,它们的长度比可能是( )
A、1∶2∶4 B、1∶3∶4 C、3∶4∶7 D、2∶3∶4
6.如果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7和2,且它的周长为偶数,那么第三边的长为( )
A、5 B、6 C、7 D、8
二、填空题
1.如图4,图中所有三角形的个数为,在△ABE中,AE所对的角是,∠ABC所对的边是,AD在△ADE中,是的对边,在△ADC中,是的对边;
2.如图5,已知∠1=0.5∠BAC,∠2 =∠3,则∠BAC的平分线为,∠ABC的平分线为;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应用题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应用题解析

原创百度文库VIP 专属文档,侵权必究!GEAC FB A BD C 全等三角形综合应用经典题解析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CD ,∠A=∠D ,求证:∠B=∠C.2、如图,AP 平分∠EAF ,PC ⊥AE 于点C ,PB ⊥AF 于点B ,AP 交BC 于点H . 求证:AP·BC=2AB·PB.3、已知:如图,DC ∥AB ,且DC=AE ,E 为AB 的中点,(1)求证:△AED ≌△EBC . (2)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4、如图,在△ABC 中,BG=CG ,∠ACG=∠ABG ,求证:AG ⊥BC .5、如图,已知AB =DC ,AC =DB ,BP =CP ,求证:AP =DP.6、如图所示,已知AE ⊥AB ,AF ⊥AC ,AE=AB ,AF=AC 。

求证:(1)EC=BF ;(2)EC ⊥BF.7、如图:BE ⊥AC ,CF ⊥AB ,BM=AC ,CN=AB. 求证:(1)AM=AN ;(2)AM ⊥AN.8、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的长.9、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BAF=∠EAF.10、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AB CD AEC O B P C AD FA NEM BA BCPE H CF DABE ABC G原创百度文库VIP 专属文档,侵权必究!CA EB D F11、已知:AD 平分∠BAC ,CD=DE ,EF//AB ,求证:EF=AC.12、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13、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求证:BC=AB+DC.14、已知△ABC 中,AB=AC ,∠A=100°,∠B 的平分线交AC 于D ,求证:AD+BD=BC.15、如图所示,AB ∥CD ,在AB 、CD 、BC 上各有一点E 、F 、P ,且BE =CF ,P 是BC的中点,试说明三点E 、F 、P 恰好在一条直线上.16、已知∠ABC=3∠C ,∠1=∠2,BE ⊥AE ,求证:AC -AB=2BE.18、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90°,AD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C 作AD的垂线,交AB 于点E ,交AD 于点F ,求证:∠ADC =∠BDE .19、已知:如图,AB =AD ,BC =DC ,E 、F 分别是DC 、BC 的中点,求证:AE =AF.2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60º,AD+BC=AB=CD=2,求该四边形的面积.C AB D E B DC C B A DE DABCA FB E D C1 2 AB EC C F DP•A EB ••C原创百度文库VIP 专属文档,侵权必究!P DA CB2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AC ,∠ABD=60°,∠ADB=75°,∠BDC=30°,求∠DBC的度数.22、P 是∠BAC 平分线AD 上一点,AC >AB ,求证:PC -PB <AC -AB.23、如图,P 是∠MAN 平分线上一点,PB ⊥AM 于点B ,点C 、D 分别在AM 、AN 上,∠ACP+∠ADP=180°,若AB=3cm ,求AC+AD 的长.24、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M 是AB 的中点,MN ⊥MD ,BN 平分∠CBE ,求证:MD=MN.25、如图,已知B 、C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与△DCE 都是等边三角形.其中线段BD 交AC 于点G ,线段AE 交CD 于点F. 求证:(1)AE=BD ;(2)GF ∥BE.26、如图,△ABC 中,AB=AC ,点E 在AB 上,点F 在AC 延长线上,BE=CF ,连接EF ,交BC 于点D ,求证:DE=DF.27、如图,∠AOB=30°,OA=1,OB=3,点M 、N 分别为∠AOB 两边上的动点,求AN+NM+MB 的最小值.28、已知等边△ABC 内一点M ,AM=1,BM=3,CM=2,求∠AMC.29、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CD ,AB≠CD ,BD=AC ,求证:AD=BC.30、如图,△ABC 中,AB =AC ,AD ⊥BC ,CE ⊥AB ,AE =CE .求证:(1)△AEF ≌△CEB ;(2)AF =2CD .A B D C AD ACMB AD BCEA M EAFA D EB CN A C MP B原创百度文库VIP 专属文档,侵权必究!M DC ENE A BM D CN31、在△ABC 中,∠ACB=90°,BC=AC,直线MN 经过点C,且AD ⊥MN 于D,BE ⊥MN 于E.(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 ≌△CEB ;②DE=AD+BE.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 若不成立,说明理由.32、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腰上的高.33、如图,在△ABC 中,CA=CB ,∠ACB=90°,E 、F 分别是CA 、CB 边上的点且AE=2CE ,将BF=2CF ,△ECF 绕点C 逆时针旋转α角(0°<α<90°),得到△MCN ,连接AM ,BN .(1)求证:AM=BN ;(2)当MA ∥CN 时,若AC=3,求AM 的长.34、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5,BC=7,点E 是AD 上一个动点,把△BAE 沿BE 向长方内部折叠,当点A 的对应点A1恰落在∠BCD 的平分线上时,求CA1的长.【提示:若a·b =0,则a =0或b =0】35、如图,在△ABC 中,∠ABC=45°,CD ⊥AB 于点D ,BE 平分∠ABC ,且BE ⊥AC 于点 E ,与CD 相交于点F ,点H 是BC 边的中点,连结DH 与BE 相交于点G .(1)求证:BF=AC ; (2)求证:CE=0.5BF ;(3)CE 与BG 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36、如右图,把矩形ABCD 沿直线BD 向上折叠,使点C 落在C′的位置上,(1)若AB=4,BC=8, 求重合部分△EBD 的面积;(2)若CD=2,∠ADB=30°,求DE 的长.37、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AEFG 有公共顶点A ,将正方形AEFG 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记旋转角∠DAG=α,其中0°≤α≤180°,连结DF ,BF ,如图。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人教版

⼋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教版 认真做⼋年级数学课本习题,就⼀定能成功!⼩编整理了关于⼈教版⼋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的答案,希望对⼤家有帮助! ⼋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教版(⼀) 第41页练习 1.证明:∵ AB⊥BC,AD⊥DC,垂⾜分为B,D, ∴∠B=∠D=90°. 在△ABC和△ADC中, ∴△ABC≌△ADC(AAS). ∴AB=AD. 2.解:∵AB⊥BF ,DE⊥BF, ∴∠B=∠EDC=90°. 在△ABC和△EDC,中, ∴△ABC≌△EDC(ASA). ∴AB= DE. ⼋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教版(⼆) 习题12.2 1.解:△ABC与△ADC全等.理由如下: 在△ABC与△ADC中, ∴△ABC≌△ADC(SSS). 2.证明:在△ABE和△ACD中, ∴△ABE≌△ACD(SAS). ∴∠B=∠C(全等三⾓形的对应⾓相等). 3.只要测量A'B'的长即可,因为△AOB≌△A′OB′. 4.证明:∵∠ABD+∠3=180°, ∠ABC+∠4=180°, ⼜∠3=∠4, ∴∠ABD=∠ABC(等⾓的补⾓相等). 在△ABD和△ABC中, ∴△ABD≌△ABC(ASA). ∴AC=AD. 5.证明:在△ABC和△CDA中, ∴△ABC≌△CDA(AAS). ∴AB=CD. 6.解:相等,理由:由题意知AC= BC,∠C=∠C,∠ADC=∠BEC=90°, 所以△ADC≌△BEC(AAS). 所以AD=BE. 7.证明:(1)在Rt△ABD和Rt△ACD中, ∴Rt△ABD≌Rt△ACD( HL). ∴BD=CD. (2)∵Rt△ABD≌ Rt△ACD, ∴∠BAD=∠CAD. 8.证明:∵AC⊥CB,DB⊥CB, ∴∠ACB=∠DBC=90°. ∴△ACB和△DBC是直⾓三⾓形. 在Rt△ACB和Rt△DBC中, ∴Rt△ACB≌Rt△DBC(HL). ∴∠ABC=∠DCB(全等三⾓形的对应⾓相等). ∴∠ABD=∠ACD(等⾓的余⾓相等). 9.证明:∵BE=CF, ∴BE+EC=CF+EC.∴BC=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SSS). ∴∠A=∠D. 10.证明:在△AOD和△COB中. ∴△AOD≌△COB(SAS).(6分) ∴∠A=∠C.(7分) 11.证明:∵AB//ED,AC//FD, ∴∠B=∠E,∠ACB=∠DFE. ⼜∵FB=CE,∴FB+FC=CE+FC, ∴BC= 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ASA). ∴AB=DE,AC=DF(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 12.解:AE=CE. 证明如下:∵FC//AB, ∴∠F=∠ADE,∠FCE=∠A. 在△CEF和△AED中, ∴△CEF≌△AED(AAS). ∴ AE=CE(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 13.解:△ABD≌△ACD,△ABE≌△ACE,△EBD≌△ECD. 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BAE= ∠CAE. 在△ABE和△ACE中, ∴△ABE≌△ACE(SAS). ∴BD=CD, 在△EBD和△ECD中, :.△EBD≌△ECD(SSS). ⼋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教版(三) 习题12.3 1.解:∵PM⊥OA,PN⊥OB,∴∠OMP=∠ONP=90°.在Rt△OPM和Rt△ONP中,∴Rt△OMP≌Rt△ONP(HL). ∴PM=PN(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OP是∠AOB的平分线. 2.证明:∵AD是∠BAC的平分线,且DE,DF分别垂直于AB ,AC,垂⾜分别为E,F,∴DE=DF.在Rt△BDE和Rt△CDF中,Rt△BDE≌Rt△CDF(HL). ∴EB=FC(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 3.证明:∵CD⊥AB, BE⊥AC,∴∠BDO=∠CEO= 90°. ∵∠DOB=∠EOC,OB=OC, ∴△DOB≌△EOC ∴OD= OE. ∴AO是∠BAC的平分线. ∴∠1=∠2. 4.证明:如图12 -3-26所⽰,作DM⊥PE于M,DN⊥PF于N, ∵AD是∠BAC的平分线, ∴∠1=∠2. ⼜:PE//AB,PF∥AC, ∴∠1=∠3,∠2=∠4. ∴∠3 =∠4. ∴PD是∠EPF的平分线, ⼜∵DM⊥PE,DN⊥PF,∴DM=DN,即点D到PE和PF的距离相等. 5.证明:∵OC是∠ AOB的平分线,且PD⊥OA,PE⊥OB, ∴PD=PE,∠OPD=∠OPE. ∴∠DPF=∠EPF.在△DPF和△EPF中, ∴△DPF≌△EPF(SAS). ∴DF=EF(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 6.解:AD与EF垂直. 证明:∵AD是△ABC的⾓平分线,DE⊥AB,DF⊥AC,∴DE=DF.在Rt△ADE和Rt△ADF中,∴Rt△ADE≌Rt△ADF(HL). ∴∠ADE=∠ADF.在△GDE和△GDF中, ∴△GDF≌△GDF(SAS). ∴∠DGE=∠DGF.⼜∵∠DGE+∠DGF=180°,∴∠DGE=∠DGF=90°,∴AD⊥EF. 7,证明:过点E作EF上AD于点F.如图12-3-27所⽰, ∵∠B=∠C= 90°, ∴EC⊥CD,EB⊥AB. ∵DE平分∠ADC, ∴EF=EC. ⼜∵E是BC的中点, ∴EC=EB. ∴EF=EB. ∵EF⊥AD,EB⊥AB, ∴AE是∠DAB的平分线,。

人民教育出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级数学上册_OK

人民教育出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级数学上册_OK
B
55°
若∠ A= 55º, ∠ B=60º,
试求∠ ACB, ∠ACD, ∠CAE
的度数.并说出你的理由.
65° 115°
D
C
2021/10/16
27
想一想:
通过上题的计算,你发现∠ACD, ∠ CAE 与三角形的内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 的两个内角的和。
4. 一个三角形至少有( B)
A、一个锐角 B、两个锐角 C、一个钝角 D、一个直角
2021/10/16
19
5. 如图△ABC中,CD平分∠ACB,DE∥BC,
∠A=70°,∠ADE=50°, 求∠BDC的度数.
解: ∵DE//BC ∴∠B=∠ADE=50°
∵∠A=70°
A
∴∠ACB=180 °-∠A-∠B
D
=180°-70°-50°
=60°
B
∵ CD平分∠ACB
DCB 1 ACB 1 60 30
2
2
BDC 180 B DCB
180 50 30
2021/10/16
100
E C
巩固练习
20
拓展与思考1
2、在△ABC中,如果∠A= 1∠B= 1∠ C,那
么△ABC是什么三角形? 2
3
(2)一个三角形最多有一个直角或钝角;
(3)任意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三个锐角,最少 有两个锐角;
(4)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小于或等于60°
2021/10/16
23
复习旧知
• 一个三角形最多有 直角;
• 一个三角形最多有
钝角;
• 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教材全解-八年级数学上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教材全解-八年级数学上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从概念出发进行思考,加深学生对三角形中相关元素概念的理解.
4.拓广延申,探究分类
我们知道,按照三个内角的大小,可以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如果要按照边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又应该如何分呢?小组之间同学进行交流并说说你们的想法.
师生活动:通过讨论,学生类比按角的分类方法按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接着引出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联系,强化学生对三角形按边分类的理解.
与 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法说明】 练习二是一组数字计算题,使学生体会到公式的用途,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起到加深理解公式的作用.练习三第(l)题实际是课本例4,此题是与平方差公式的综合运用,难度较大.通过给出解题步骤,让学生进行判断,使难度降低,学生易于理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类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解题方法.通过完成第(2)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与 之间的相等关系,同时加深理解代数中a具有的广泛意义.
(3) (-x+5y)(-x+5y)
(4) (-m-n)(-m-n)
相乘的两个多项式的项有什么特点?它们相乘的结果又有什么规律?
引例:计算 ,
学生活动:计算 , ,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说出答案,得出公式.
或合并为:
教师引导学生用文字概括公式.
方法:由学生概括,教师给予肯定、否定或更正,同时板书.
(2)先由B到A再到C即BA+AC.
显然,路线(1)中的BC要短一些,即:BC
最后,师生共同得到:
BC
即: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设计意图: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几何公理,推理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加深对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总4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3页习题答案1. 2010年为+108.7mm; 2009年为-81.5 mm; 2008年为+53.5 mm.2.这个物体又移动了-1 m表示物体向左移动了1m这时物体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第4页习题答案1.解: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ABC,△BEC,△BDC,△EDC.2.解:(1)不能;(2)不能;(3)能.理由略第5页习题答案:1.解:图(1)中∠B为锐角,图(2)中∠B为直角,图(3)中∠B为钝角,图(1)中AD在三角形内部,图(2)中AD 为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图(3)中AD在三角形的外部.锐角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上的高与另一条直角边重合,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2.(1)AF(或BF) CD AC (2)∠2 ∠ABC ∠4或∠ACF第7页习题答案:解:(1)(4)(6)具有稳定性第8页习题11.1答案1.解:图中共6个三角形,分别是△ABD,△ADE,△AEC,△ABE,AADC,△ABC.2.解:2种.四根木条每三条组成一组可组成四组,分别为10,7,5;10,7,3;10,5,3;7,5,3.其中7+5>10,7+3=10,5+3<10,5+3>7,所以第二组、第三组不能构成三角形,只有第一组、第四组能构成三角形,3.解:如图11-1-27所示,中线AD、高AE、角平分线AF.4.(1) EC BC (2) ∠DAC ∠BAC (3)∠AFC (4)1/2BC.AF5.C6.解:(1)当长为6 cm的边为腰时,则另一腰长为6 cm,底边长为20-12=8(cm),因为6+6>8,所以此时另两边的长为6 cm,8 cm.(2)当长为6 cm的边为底边时,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0-6)/2=7(cm),因为6+7>7,所以北时另两边的长分别为7 cm,7cm.7.(1) 解: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时,三角形的三边为5,5,6,因为5+5>6,所以三角形周长为5+5+6=16: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时,三角形的三边为6,6,5,因为6+5>6,所以三角形周长为6+6+5=17.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或17;(2)22.8.1:2 提示:用41/2BC.AD—丢AB.CE可得.9.解:∠1=∠2.理由如下:因为AD平分∠BAC,所以∠BAD=∠DAC.又DE//AC,所以∠DAC=∠1. 又DF//AB,所以∠DAB=∠2. 所以∠1=∠2.10.解:四边形木架钉1根木条;五边形木架钉2根木条;六边形木架钉3根木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页练习答案1.解:因为∠CBD=∠CAD+∠ACB,所以∠ACB=∠CBD-∠CAD=45°-30°=15°.2.解:在△ACD中,∠D+∠DAC+∠DCA=180°,在△ABC中,∠B+∠BAC+∠BCA=180°,所以∠D+∠DAC+∠DCA+∠B+∠BAC+∠BCA=∠D+∠B+ ∠BAD+∠BCD=180°+180°=360°.所以40°+40°+150°+∠BCD= 360°. 所以∠BCD=130°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4页练习答案1.解:∠ACD=∠B.理由:因为CD⊥AB,所以△BCD是直角三角形,∠BDC=90°,所以∠B+∠BCD=90°,又因为∠ACB= 90°,所以∠ACD+∠BCD=∠ACB=90°,所以∠ACD=∠B(同角的余角相等).2.解:△ADE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因为∠C=90。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资料讲解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资料讲解

第11章三角形教材内容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

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

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

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本章小结………………………………………………………… 2课时11.1.1三角形的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重点难点]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三角形的边1.结合具体的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2.会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并了解按边的相等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3.理解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与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并会初步运用这些性质来解决问题.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老师出示一个用硬纸板剪好的三角形,并提出问题;小学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那么你能不能给三角形下一个完整的定义?老师出示教具,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教具,然后给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二、探究问题,形成概念(一)探究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三角形的顶点及符号表示方法.2.三角形的内角.3.三角形的边.教师继续利用教具向学生直接指明相关的概念.学生注意记忆相关的概念.教师再出示另外剪好的三角形,各顶点字母与原来不同,然后通过新三角形让学生巩固刚才的有关概念.(二)探究三角形的分类问题1:小学中已经学过,如何将三角形进行分类?问题2:如何将三角形按边分类?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提示,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学生回答:有两边相等和有三边相等,以及三条边均不相等. 教师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并进一步讲解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然后给出三角形按边分类的方法: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之后师生共同归纳三角形的分类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三)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探究: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点,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画图然后进行讨论,并思考问题,然后教师指定学生回答问题.(1)小虫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有如下几条路线:a.从B→Cb.从B→A→C(2)从B→C路线最短.然后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这条路线为什么是最短的?学生举手回答:“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AC+BC>AB①AB+AC>BC②AB+BC>AC③即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师提问:(1)由不等式①②③移项,你能得到怎样的不等式?(2)通过刚才得到的不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教师出示教材第3页例题.分析:(1)“用一条长18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这句话有什么含义?(2)有一边长为4 cm是什么意思,哪一边的长度是4 cm?三、练习巩固练习:教材第4页练习第1,2题.老师布置练习,学生举手回答即可.第2题注意让学生说明理由.解决完以后,教师利用投影出示补充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补充练习: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周长为20 cm,一条边长是6 cm,求其他两条边长.四、小结与作业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主要从对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边关系的认识方面进行小结.布置作业:习题11.1第1,2,7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在学生了解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虽然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但三角形“边”的研究却是学生首次接触,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接着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验证、再操作,最终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解读.pptx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解读.pptx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A
2019-7-11
B
D
C
通滩中学:xxx
谢谢你的观看
1
一、创设情境:
问题:地震过后,沿河村中学的同学用下 面方法检测教室的房梁是否水平:在等腰 直角三角板斜边中点绑一条线绳,线绳的 另一端悬挂一个铅锤。把三角板斜边紧贴 在横梁上。这就能检查横梁是否水平,你 知道为什么吗?
B
C
2019-7-11
谢谢你的观看



7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 △ABC 中,AB=AC 求证:∠B=∠C 。
辅助线:
1.作底边BC的高AD
A
2.作顶角∠BAC的平分线AE
3.作底边BC上的中线AF
B
方法指导:作顶角平分线,底
边中线,底边上的高都是等腰
三角形中的常用辅助线。
2019-7-11
几何语言:∵AB=AC, BD=DC (已知)
∴AD⊥BC , ∠1=∠2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3、如果有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那么它也 是 底边上的中线 ,又是 顶角平分线 。
几何语言:∵AB=AC , AD⊥BC (已知)
∴BD=DC , ∠1=∠2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019-7-11
谢谢你的观看
∠1=∠2(已证) B AD=AD(公共边)
` D
C AD=AD(公共边) B
DC
∴ Rt△ABD ≌ Rt △ACD(HL)
∴ △ABD ≌ △ACD(SAS)
∴ ∠B=∠C
∴ ∠B=∠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2019-7-11
谢谢你的观看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分章节解析教材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分章节解析教材

点此播放动画视频
三、对教学的几个建议
1.把握好教学要求
• 直接点明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的结论
• 对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本章中只要知道它的 定义,能够从定义得出角相等就可以了.学生在 画角平分线时发现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可直 接肯定这个结论,在下一章“全等三角形”中再 证明这个结论.
• 在本章中,三角形的稳定性是通过实验得出的, 待以后学过“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进一步明白其中的道理.
轴对称 的性质
轴对称
轴对称变换
概念
说教材
等腰三角形 性质、判定

等边三角形


八上第十二章轴对称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2.1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数学活动 小结
1课时 6课时 2课时
2课时
一、内容安排——知识结构
全等形
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 角角边,斜边、直角边


课标学段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
学生,使每个学生学习有价值的、必需的
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
发展。新一轮的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展示
了丰富多彩的与实际生活联系的例子,借
助例子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又
借助数学知识去感悟生活。
说课标课Βιβλιοθήκη 对学段定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 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x2(pq)xpq
型式子的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
一、内容安排
14.1 整式的乘法 14.2 乘法公式 14.3 因式分解 数学活动 小结
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利用计算机软件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探索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图案设计14整式乘法整式的乘除整式除法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幂幂的乘法运算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整式的乘除知识树八上第十四章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型式子的因式分解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八上第十四章141整式的乘法6课时142乘法公式3课时143因式分解3课时数学活动小结2课时体现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某些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可以写成公式的形式当遇到相同形式的多项式相乘时就可以直接运用公式写出结果以简化运算体现公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概念教学类似经历引入本质特征概括给出公式辨析公式应用公式等过程

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一元一次方程1.1 方程与方程的解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的定义。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1.2 方程的解法学习使用加减法、乘除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会使用移项、合并同类项解方程。

1.3 方程的应用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使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2.1 不等式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学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掌握解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2.2 不等式组理解不等式组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组的解法。

学会解不等式组,掌握解不等式组的基本步骤。

2.3 不等式的应用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使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函数的初步认识3.1 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

学会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

3.2 函数的性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基本性质。

学会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3.3 函数的应用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使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整式的加减4.1 整式的概念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整式的定义。

学会判断两个整式是否相等。

4.2 整式的加减法学习整式的加减法运算,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步骤。

学会使用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

4.3 整式的应用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整式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使用整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5.1 数据的收集学会使用调查、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

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如列表、画图等。

5.2 数据的整理学习数据的整理方法,掌握数据的分类、排序等基本操作。

学会使用图表展示数据,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5.3 数据的描述学习数据的描述方法,掌握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基本统计量。

学会使用统计量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第六章:三角形6.1 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思维导图
智力背景
黄金三角形
黄金三角形分两种:一种是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为72°,顶角为36°,这种三角形既美观又标准,这样的三角形的底边与一腰的长之比为黄金数;另一种也是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为36°,顶角为108°,这种三角形一腰与底边的长之比也为黄金数。
【end】
神奇的古建筑,完美的几何体
【答案】
在△ACD中,
∵∠C+∠A+∠ADC=180°,
∴∠C=180°-∠A-∠ADC=180°-32°-110°=38°。
∵△BCE是直角三角形,
∴∠B=90°-∠C=90°-38°=52°。
【解析】
∠B是△BCE的内角,△BCE是直角三角形,只要求出∠C的度数即可求得∠B的度数。从题目已知条件来看,∠A与∠ADC的度数已知,又∠A和∠ADC都是△ACD的内角,故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求出∠C的度数。
题型二
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9cm和4cm,求此三角形的周长。
【答案】
当9cm长的边为腰时,三边长分别是9cm,9cm,4cm(经检验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所以周长为22cm。
当4cm长的边为腰时,三边长分别是4cm,4cm,9cm。
因为4+4<9,
所以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不能组成三角形。
【end】
中华世纪坛
中华世纪坛是为了迎接21世纪新千年而兴建的。世纪坛的主体建筑,地下两层,地上三层,高39米,直径85米,由静止的回廊和旋转的坛面组成,旋转坛体设计成呈19度坡型。旋转的坛体重3200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和最重的旋转坛体。旋转坛体采用轨道式的方案。旋转坛体环绕外立墙一周镌刻有56个民族象征图饰。回廊有青铜铸造的40尊“中华文化名人”肖像雕塑。
【end】
精巧的蜂房结构
早在2200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巴普士就认真观察并研究了精巧的蜂房结构。整个蜂房由无数个正六棱柱状的蜂巢组成,一个挨着一个,没有一丝空隙,紧密有序地排列在一起。蜂房的底是由3个完全相同的菱形拼成的,每个菱形的钝角均为109°28′,锐角都是70°32′。最令人惊讶的是,以这样角度建造起来的蜂房,是相同体积中最省材料的。难怪蜜蜂被很多人称为“天才的数学家兼设计师”。
例1、适合下列条件的△ABC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
(1)∠A=80°,∠B=25°;
(2)∠A∶∠B∶∠C=1∶2∶3;
(3)∠A= ∠B= ∠C。
【答案】
(1)因为∠A=80°,∠B=25°,所以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C=180°-∠A-∠B=180°-80°-25°=75°。因为∠A是最大角且为锐角,所以△ABC是锐角三角形。
【end】
有趣的数学诡辩——兔子追不上乌龟
假设兔子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它俩相距10米,且同时同向而行。当兔子跑到10米远时,乌龟已爬到第11米远的地方,乌龟领先1米;当兔子跑到11米远时乌龟又爬到第11.1米处,乌龟领先0.1米;当兔子跑到11.1米时,乌龟却在第11.11米处了,仍领先0.01米。如此下去,乌龟仍然领先……,因此,乌龟始终领先一个微小的距离,兔子永远追不上乌龟。
知识点三
例3、以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1cm,2cm,4cm
B、8cm,6cm,4cm
C、12cm,5cm,6cm
D、2cm,3cm,6cm
【答案】B
【解析】
A中,1+2<4;C中,5+6<12;D中,2+3<6,所以均不能构成三角形。B中,4+6>8,故能构成三角形。故选B。
题型二
例2、如图11-2-4所示,在△ABC中,∠B=63°,∠C=51°,AD是BC边上的高,AE平分∠BAC,求∠DAE的大小。
【答案】
∠BAC=180°-∠B-∠C=66°。因为AE平分∠BAC,所以∠CAE= ∠BAC=33°。因为AD是BC边上的高,所以∠ADC=90°,则∠CAD=90°-∠C=39°,故∠DAE=∠CAD-∠CAE=39°-33°=6°。
【end】
司马光砸缸与逆向思维
司马光砸缸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历史故事,当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以后,其他小朋友想到的是“让人离开水”,当无法把落水的小孩捞出来时便惊慌失措。而司马光想到的是“让水离开人”,在紧要关头把缸砸破,让水流出,救活了小朋友。“人离开水”的逆向思维是“水离开人”。逆向思维是一种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形式在数学中屡见不鲜。
【答案】
(1)AG是△ABE的角平分线,AH是△AFC的角平分线,AD是△ABC的角平分线。
(2)CH是△ACH、△ACD和△CDH的高。
(3)AD是△ABC的中线。
【点拨】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它们的一端都在三角形的顶点上,另一端在三角形的边或其延长线上。
11
教材知识全解
知识点一
例1、如图11-2-1所示,在△ABC中,∠B=3∠A,∠C=5∠A。求∠A,∠B,∠C的度数。
三角形的稳定性是三角形特有的性质,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为保证其稳定,常在四边形中构造三角形。
例5、如图11-1-4所示,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矩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
【答案】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解析】
实际生活里在多边形中构造三角形通常是为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
经典例题全解
【end】
时钟里的多边形
从1点钟开始,每次加上三个小时。加了四次之后,会回到原出发点。最后在时钟内得到一个正四边形。从1点钟开始,每次加上2小时,直到回到1点钟的位置,在时钟内会得到哪一种多边形呢?如果每次加上4小时,会得到何种多边形呢?从1点钟开始,每次加上5小时,持续步骤直到回到1点钟的位置,完成这个动作,会得到一个星形Βιβλιοθήκη 这个星形有几个顶点呢?【解析】
由角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一般需求出三角形的各角的大小。本题只要求判断△ABC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故只需求出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度数。由最大角是锐角或是直角或是钝角即可以判断三角形是哪一类三角形,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求角的度数时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方程求解。
【点拨】
本题主要运用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方程解几何计算题是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所以所求三角形的周长是22cm。
【解析】
由于是等腰三角形,有的同学只想到以9cm长的边为腰,于是三边长分别是9cm,9cm,4cm,由此得到三角形的周长是22cm;另外,有的同学还想到以4cm长的边为腰,于是又有三边长分别为4cm,4cm,9cm,从而又得到周长是17cm,于是答案是22cm或17cm。其实这两种考虑问题的过程均带有片面性,一是只考虑一种情况,而忽视另外的情况,二是没有考虑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限制,当边长是4cm,4cm,9cm时,4+4<9,不符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这种情况不存在。
(2)△ADB,△ADE,△ADC
(3)AE;AD;AB
(4)△AED;△AEB
(5)AD;DE;EA;∠ADE;∠DEA;∠EAD
【解析】
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的边、角的概念进行求解。
【点拨】
三角形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三条线段不共线;(2)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三角形的线段是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组成的角是三角形的内角。
【答案】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已知条件,得∠A+3∠A+5∠A=180°。
所以∠A=20°,所以∠B=60°,∠C=100°。
【解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已知条件求出∠A的度数,即可得出∠B,∠C的度数。
知识点二
例2、如图11-2-2,已知∠A=32°,∠ADC=110°,BE⊥AC于点E,求∠B的度数。
知识点三
例3、如图11-2-3所示,在△ABC中,∠B=∠C,D在BA的延长线上,∠DAC=110°,求∠B的度数。
【答案】
因为∠DAC是△ABC的外角,
所以∠DAC=∠B+∠C。
又因为∠B=∠C,所以∠DAC=2∠B,
所以∠B= =55°。
【解析】
利用∠DAC=∠B+∠C即可求得。
经典例题全解
题型一
【点拨】
遇到有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要注意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全面考虑问题,还应注意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力求准确、合理,做到不重、不漏。
知识点三
例3、如图11-1-6,∠1=∠2。
(1)请你分别说出图中△ABE、△AFC、△ABC的角平分线;
(2)若AH⊥FC,请你说出CH是图中哪些三角形的高;
(3)若BD=DC,请你说出图中三角形的中线。
11
教材知识全解
知识点
例1、图11-1-1中有几个三角形,将它们分别表示出来,并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答案】
图11-1-1中有3个三角形,可分别表示为:
△ABC、△ABE、△AEC。
△ABC的顶点是A、B、C,边是AB、BC、CA;
△ABE的顶点是A、B、E,边是AB、BE、AE;
△AEC的顶点是A、E、C,边是AE、EC、AC。
【end】
形的数学——欧氏几何
几何学中,研究的基本图形是点、线、面、体;进一步发展,线有直线和曲线之分,面有平面和曲面之别,体有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之不同。几何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的希腊大数学家欧几里得把零散的几何知识总结成几何学,写出了数学巨著《几何原本》,现称其为欧氏几何。
【end】
【解析】
三角形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三条线段不共线;(2)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
知识点二
例2、在△ABC中,已知∠B+∠C=80°,则△ABC是三角形(填“直角”“钝角”或“锐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