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探索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领域的教学环节。

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建立对知识的基本认识。

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需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新课导入方法,它通过营造一个具体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的故事或者举出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例子,来引入新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几何的时候,可以通过描述一个房间内的布局,或者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物,让学生从实际中感受几何的应用。

这样一来,学生会对新知识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它通过提出一个有趣或者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来引入新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分数的时候,可以提问:“如果一个披萨被分成了四块,那么你可以吃几分?”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分数的概念,并逐步引入分数的基本知识。

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入新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三、游戏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新课导入方法,它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游戏来引入新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数字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数字拼图游戏,让学生通过拼图的方式来认识数字,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还可以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四、实验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是一种通过实验活动引入新知识的导入方法,它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中来,感受现象、探究规律,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小型的数学实验来引入新的数学知识。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探索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探索
三、 关注个性差异 。 让学生在开放 的空间里
高, 学习兴趣也很浓厚 。这样的导人 , 不仅能迅 开始学 习 《 标准》 出:义务教 育阶段 的数学课程应 指 “ 突出体现基础性 、 普及性和发展性 , 使数学教育
又如苏教版第九册 《 识负数》 认 一课 , 课一 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不 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
新课 标 下小 学数 学新课 导 入酌探 索
◇广东省 中山市火炬开发 区中心小学 李秋香

要 : 阐述了在 新课 中如何导人 , 本文 通
( 学生的背景中 ,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解释
过幽默 的语言 、 故事、 游戏 、 生活化的情境等等, 师: 我担心你们会不会玩 !还有这等事! 与应用应该成 为课程 内容的呈现与学生学习过 ( 有 构建 “ ” 悦” 愉 “ 的教学情感 , 让学生愿 学 、 善学 、 的 学生愣住 了, 满心好 奇。老 师随即拿 出一 张 程 的主要模式。 大量 的实践也证明 : 当学习 的材 乐学 , 彰显教学 的智慧 。
生。 : 我会折飞机。
料来 自 于现实生活时,学生 的学习兴趣会倍加
高涨 ; 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 活密切结合时 , 数 学才是活 的、 富有生命力的。因此 , 新课导入应
师: 第一次听说女生会折飞机 , ! 很好 生: : 我会折青蛙 , 再和同学们一起玩 。
师: 你真调皮可爱 。
纸 对 折 , 从 折 痕 的地 方任 意撕 下 一 块 , 会 儿 的真正意义 ,波币亚 曾说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 再 一 U “
关注生活经验 , 学生在具体的情境 中 就撕 出了一棵漂亮的松树 ,老师利落的撕纸表 佳途径都是由 自己去发现 。” 让 因为这种发现 、 理 开 始 学 习 演让学生看得 目瞪 口呆。老师趁机 问学生 。) 解最深刻 , 想 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 、 性质和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是教师引入新知识的过程,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概念、理解思想和接受新课内容的过程。

一个有效的新课导入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1. 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实物、游戏等多种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意义。

在教学有关时间的内容时,可以先讲一个与时间相关的故事,如“小狗找骨头”,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通过给学生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猜测、探究,并且从问题中得出新的知识。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解决办法,然后引导他们逐步揭示问题的本质,最终引入新课内容。

在教学有关图形的内容时,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用简单的线段构成一个正方形?”让学生先思考这个问题,然后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只有四条边相等且相互垂直的线段才能构成正方形。

3. 引用法引用法是通过引用名言、谚语、成语、诗歌等文学作品的句子或段落,来增加新课导入的趣味性和丰富性,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名言或诗句,通过朗读和解释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启示和智慧。

在教学有关分数的内容时,可以引用《诗经》中的“风扬车轮兮两雌鸟,逐飞相随兮来复去”,通过解释和引导学生发现轮子和鸟的运动方式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4. 实验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是通过进行实际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到新课内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记录和总结,通过实践来体验和理解新课内容。

在教学有关测量长度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使用尺子或其他测量工具,对教室里的一些物体进行测量,然后比较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规律。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探析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探析

XIAO XUE JIAO YU YAN JIU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探析刘红霞(成都天府新区华阳实验小学,四川 成都 610213)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整合各类教学资源,结合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因材施教,创新教学载体,借力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学手段,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巩固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中,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为后续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小学生对于情境的好奇心,及时将学生带入到探究环节之中,而具有趣味化的游戏情境,则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1]。

例如,在开展“图形的旋转”教学时,在引导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后,为进一步指导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并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我就借助多媒体设计了如下游戏情境:首先,按照座位顺序将学生按6人一组进行划分,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利用画图工具画出图形,其他成员则需快速回答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轮流画出图形的对称轴。

通过这样的游戏创设,课堂氛围得到改善,每个小组都兴致满满,而游戏是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及兴趣爱好的,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游戏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二、创新教学载体,借微课资源培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及,教师要善于借力互联网等现代科技,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新鲜元素。

尤其是在当下“互联网+教育”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微课的出现是顺应教学改革要求的,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2]。

教师将微课引入课堂教学之中,通过直观的视频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对重难点进行集中讲解,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前,微课主要是以视频形式为主,每个视频围绕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涉及1-2个重难点知识,时长为5-10分钟,由学生自学。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知识点时,我就借助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

情境导入新课,探究灵活课堂

情境导入新课,探究灵活课堂

情境导入新课,探究灵活课堂作者:铁常菊来源:《新课程》2022年第07期小学数学学科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过多的数学理论和公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降低学习的兴趣,而有效的课堂首先需要充满活力的新课导入方法,才能够使学生在一开始投入课堂学习时就极度专心和融入,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

由此可见,新课导入的方法是开启学生求知欲望的钥匙。

而探索充满活力的新课导入情境创设方法是当前数学教师需要研究与探讨的重要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尤其需要注重新课导入的有效性与灵活性,有效利用情境这把“钥匙”,为学生开启新知识的大门。

一、情境导入的必要性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学生提供一种立足现实的、立体形象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获得情感、知识和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由此可见,情境导入新课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情境将课堂知识激活,使学生对知识的开启和认知从抽象走向形象,从晦涩走向生动,更加灵活地投入知识学习的过程,品味数学的奥秘。

二、小学数学课堂新课导入时的情境创设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情境创设是最有效的导入新课的方式,它能够让学生燃起对新知识的渴望,也让学生重拾对课堂的热爱,从而激起学生更加强烈的学习热情,在灵活生动的方式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因此,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思维特点,通过多样的情境创设导入新课程,实现良好的新课导入效果。

(一)游戏情境导入,激活课堂学习热情小学阶段的学生保有浓郁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对世界和生活充满好奇,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他们更加喜欢一探究竟,而这就是开启知识学习最宝贵的能力。

游戏是小学阶段学生最为热衷的活动,他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抱有趣味的心态,希望事物能够像游戏一样走进他们的生活。

因此,教师应当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他们喜爱的游戏元素,创设游戏情境,导入数学新课,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活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新课导入方法。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一种将新知识引入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在讲解关于分数的概念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将一个水果分成几份然后让他们体验分数的概念,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

二、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新知识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可以提出“如何用一根绳子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主动探索、发现和思考。

三、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一种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新知识的方法。

教师可以编写或选择一些与新知识相关的故事,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有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新知识。

在讲解时间的概念时,可以讲述一个与时间相关的故事,如“小鸟妈妈每天飞到森林里找食物,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她总是准时回到巢穴喂小鸟们”。

四、实物导入法实物导入法是一种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引入新知识的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感受和认识新知识。

在讲解重量的概念时,可以使用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学生通过比较实物的重量来理解重量的概念。

六、问题反思法问题反思法是一种通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问题的方式引入新知识的方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接触和理解新知识。

在讲解面积的概念时,可以回顾之前学过的长度和宽度的概念,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初探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初探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初探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5-0051-01摘要: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就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情趣。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创设一种融洽、和谐的教学情境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去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从导入入手,去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1、巧设悬念,创建“愤”、“绯”情境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

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

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

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

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

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2、设疑导入法“疑”是学的需要,是思的源泉,是创的基石。

因此,我们应大胆设疑,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解疑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课始就抛出一个疑问:“我们看到的交通工具汽车,摩托车等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不做成方的?”为破解疑问,学生就自觉地对新知识进行了探求。

在通过自学答疑后,大家都知道了车轮做成圆的原因,学习兴趣高涨。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分析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分析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分析(一)生活化情境提升课堂体验感创设教学情境法十分普遍,在小学数学中,这一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快速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经常表现出爱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基于此,需要教师及时找准问题原因,采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加以引导,确保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授课效率。

为了确保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需要优先明确教学目标,采用与生活息息相关且适合全员互动的方法,尽可能贴近日常生活,不可太过牵强,否则无法达到调动思维的目的,最终效果也会差强人意。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切忌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情况,保证所创设的情境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确保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例如,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生活化场景,如在超市中购买水果的情境,购置多种道具或以其他物品充当道具,以动态场景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给某一学生几张分别象征1元、2元、5元的替代性货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要求学生购买3个桃子、4个苹果和1个橘子(按照一种水果1元来计算),并计算价格,以此来锻炼学生对1~5数字的敏感度。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货币转换的方式来强化理解,如询问针对性问题,“一张2元货币和两张1元货币之间的关系”“想分解一张5元货币有几种方式”,如此一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体验感,还能以生活化情境提高学生对数字的敏感程度,不断探索更符合教材的内容且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情境。

教师还可以通过融入生活元素,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知识来源于生活,由于某些知识的概念相对抽象难以理解,学生难以全面掌握知识的关键,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在讲课过程中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元素,结合实际发生的案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更完善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方法初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

,课堂教学中巧妙的导入,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迅速进入准备听课的良好心理状态中,从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的条件。

教师能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就能引起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即将学习的课题上来。

这样开始讲课,才能箭无虚发,声声入耳,使学生心驰神往。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新课的导入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有一下几个方面的体会: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法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新旧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有很多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中发展而来的。

因此,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由于这种方法是从已知的领域进入到未知的领域,展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容易将新知识纳入其原有的知识结构,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识。

因此,很多教师都采用复习旧知识来导入新课,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导入方法。

二、设疑式到日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就容易进入状态。

因此,在教学导入时,总是及时提出恰当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地探幽寻奇,发现新知,学生处于认识的冲突之中,就能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非智力因素也被激活。

在这种情况下讲授新课容易产生良好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先出示小亮今年12岁,他只过了三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这是学生对此问题产生了疑问,这种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兴趣。

此时,我适时地说:等我们上完今天的课之后便知道了。

这样,一开始学习,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三、故事导入法儿童好奇心强,容易被故事吸引。

可以利用儿童这一特点,结合新知识内容,讲一个小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这样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更大的兴趣,诱使学生开动脑筋,激发起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求知欲,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去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

本文将分享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希望对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情境引入法情景引入法是一种通过营造情境来引入新知识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展示图片、实物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具体的情境中,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在教学面积的时候,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房子、花园、田地等图片,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来引入面积的概念。

情境引入法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通过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困惑学生的情境来引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方法,然后再逐步引入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

在教学分数的时候,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小明有一块蛋糕,他吃了一半,剩下的部分还有几分之几?”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然后再引入分数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问题导入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故事引入法故事引入法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编造一个富有想象力和趣味性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新知识。

在教学图形的时候,可以讲述一则有关动物王国的故事,让动物们通过各种不同的形状来建造自己的房子,从而引入各种图形的概念。

故事引入法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四、游戏引入法游戏引入法是通过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来引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益智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接触到新知识。

在教学几何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拼图游戏,让学生通过拼凑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来认识和掌握各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游戏引入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摘要:当前,新课标和小学数学都不例外,要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必须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

为此,本文从转变教学理念、融入生活元素、结合信息技术多个维度入手,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和基本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与行为,调整教学结构、策略与体系,真正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抓住现代教育形势和要求,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创新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其有效发展。

一、转变教学理念,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态度、情绪和心理。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彻底抛弃“师道尊严”、“应试教育”等过时、落后的思想观念,要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每一位学生,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师生直接友好的关系,由此创造出更加和谐、自由、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气氛和环境,消除学生的抵触、抵制心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促进全班深入参与。

例如,在教授《因数与倍数》时,其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依赖,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因此,笔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人,在课堂上,笔者将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笔者在课堂上主动与学生交谈,通过对话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减少学生对数学课的排斥心理。

二、融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数学教学也要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消除学生的生疏感,增强学习热情,这就是从生活中吸取数学知识,并最终应用于现实生活。

针对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应突破局限的思维方式,拓展教学思路与范围,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主动观察、挖掘,在教学实践中,搜集与学生生活经历有关的个案、资料,通过还原、创设情境,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气息,激发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与现实意义,具有强烈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新课标第一网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讨

新课标第一网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讨

新课标第一网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讨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推出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我们教师们更多的是感到茫然。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到底要怎样开展?下面我就自己外出听课时见到的现象,加以分析,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新课标在“前言”中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又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确实,创设有效的数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去年,在全州数学优质课中,听了一节《认识乘法》,执教者在上课一开始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出示了一个精彩画面“游乐场的一角”。

老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后踊跃发言: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空中揽车,有过山车,有火车。

生2:我发现空中有汽球,揽车在转呢!生3:我发现有小朋友在这里玩.呢!’生4:我发过山车开得好快哟。

生5:我发现小鸟在天上,,?,生6:我发现这里的树好漂亮哟生7:地上的桌子是给小朋友们坐的吗?生8:远处的白云在飘动着,好象在欢迎我们小朋友呢!生9:我发现那座大房子门前有路通向小桥,而小房子门前却没有路。

……至此,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老师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不断又有新的发现。

听到这儿,我不禁要问: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呢?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在上数学课还是在上看图说话课?虽然气氛之热烈是空前的,可课的性质却变了。

其实,在出示情景图后教师只要提问:图上是什么地方?小朋友们是怎样在游乐场玩的??(过山车两人坐一个座位,火车三人坐一个座位,揽车四人坐一个座位)接着引导学生2个2个地数小朋友,3个3个地数,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求坐过山车的,开火车的.坐空中揽车的各多少人。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探析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就像一部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地吸引观众。

而一堂好课的开头,犹如一台好戏的序幕。

所以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新课的导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需灵活使用、精心设计。

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新课伊始,精彩生动的故事内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把教学知识编成故事,通过自己的生动描绘,让学生听课津津有味,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新的一节课,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正比例的运用》这一课时,我编了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家建了一个很高的塔,国王与人们都为这座高塔而骄傲。

一天,来了一个外国的使者,问国王这座塔有多高,国王从来没有测量过,一时答不上来,就派人去量,测量的人满头大汗回来说爬不上塔尖,量不了。

国王很生气,要斩了测量的人员。

这时一个大臣站出来阻拦,说他有办法测量,并正确地量出了高度,令使者折服。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大臣是怎样量出塔高度的吗?如果我们学习了正比例的运用后就清楚了。

这样引导学生能积极探索问题去了。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使书本上的知识变为与学生相关的现实生活,为学生的参与开辟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上,特别要注意创设生活情境,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去年,我在教学六年级《利息》这一课时,上课开始,我就将教室变成银行,把讲台变成银行的柜台,把自己变成银行工作人员,把学生变成银行存款者发或取款者。

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摆脱了师生间的关系束缚,变成个了生活中的工作关系。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利息的趣味和作用,就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新课之中去。

三、明确目标导入新课上课开始,直接揭示课题,点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导向,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到课题中来,这样就需要用简洁明了,富有鼓动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紧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新课导入方法:一、激发学生兴趣的引入1. 故事引入法:通过讲述与新课知识相关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授小数加减法时,可以讲述一个购买商品的故事,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体验小数的运算。

2. 生活实例引入法: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入新课知识。

在教授面积的概念时,可以以学生熟悉的地理环境或者场景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 观察引入法:通过观察一些现象或图形,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欲望。

在教授平行线的概念时,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平行线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二、问题启发的导入1. 提问导入法: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对新课知识的探索欲望。

在教授图形的对称性时,可以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对称吗?能举几个例子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2. 问题情境引入法:通过给学生提出一个或一系列问题,使他们感到困惑或疑惑,从而引起他们对新课知识的兴趣和求解欲望。

在教授分数与小数的转化时,可以提问“如果你有一个蛋糕,想把它分成四份,每份吃一半,怎么表示?”引起学生思考和求解。

三、游戏活动的导入1. 教具活动导入法:通过使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具,如数学游戏、拼图等,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和发现新课知识。

在教授几何图形时,可以使用拼图让学生亲自组合、拼凑,从而了解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2. 角色扮演导入法:通过学生扮演某个角色,参与到某种场景中,带入新课知识的学习。

在教授时间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学生、老师、家长等,讨论并演绎不同时间概念的应用和计算。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新课标落实的探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新课标落实的探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新课标落实的探索摘要: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师不仅仅只是给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懂得数学源于现实,并用于现实。

物体活生生的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动脑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新课标落实《2020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中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从《新课标》中反映出来,数学课程在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生个个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每个人的品性不同,思维能力、接受能力都有差异,究竟教师怎样做才能达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呢?下面我就以人教版二年级小学数学上册《观察物体(一)》的第1课时谈谈我的做法。

一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备好教案。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开阔视野的主战场。

课堂教学以教材为载体,但教材是死的学生是活的。

同一班级每个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都有差异,不过同一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共同的年龄特点。

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是吃透教材,抓住每节课每个知识点的重、难点,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切实可行的教案。

《观察物体(一)》是小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刚升上二年级,他们的好奇心强,但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抽象意识也较薄弱,而空间观念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到怎样从简单直观的日常生活事例入手,让学生对空间观念的认识有个完整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落实新课标,小学数学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落实新课标,小学数学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落实新课标,小学数学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杨晓宏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思维课程内容的教学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

有效教学,不是死记硬背专业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应用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基于一系列学习方法来加强学生对数学思维课程的理解。

而且,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规划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1 正确认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实质《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思维课堂教学,特别是教学课堂强调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掌握合适的数学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中塑造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于塑造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深入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要了解小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长时间的观察下,可以看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非常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计划。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主、合作、探究的意义,学会设定目标。

学生有自己的总体目标,他们会设定自己的目标,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状态肯定会比被动学习好很多。

也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信部分来自于自己。

只有学生学会学习,才能真正完成集体合作学习探究的总体目标。

通常情况下,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开展学习,有利于小学生合作精神的发展。

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宠坏了,很少有小学生能有团队精神。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在实施此类方法时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聚观念。

或许在这种方法的实施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会得到锻炼。

自主合作探究是指教师指派学习组成员到每个学习组进行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方法符合关键素养塑造的意识。

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生可以感受到团队精神,可以塑造小学生团结的精神本质。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案(实用6篇)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案(实用6篇)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案(实用6篇)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1以内的数。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1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1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教学重点:101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数位板、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1、十个十是(),一百零一里面有()个一。

2、6个一和3个十组成()。

3、7个十和6个一组成()。

4、8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62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二、学习读数、写数:1、教学例4:(1)同位两个一组摆出24根小棒。

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计数器的那个数位上?4根呢?(2)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

边拨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柱,4个一在各位上拨4颗珠。

(3)在数位板上用数字卡片摆出24,并读出来。

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4在哪个数位上?”(4)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

当学生写出并读出42以后,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教学例5:(1)学生独立写出例5中上面一组数,写完后轻声读一读。

教师将写得又整洁又美观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并抽出其中一个数(如67)提问:6在哪个数位上?它表示什么?7呢?”(2)例5下面一组数的教学过程与上面一组数大体相同,应强调的是: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要用0占位。

3、教学例6:(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珠。

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非颠倒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2)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3)学生在课本上尝试写出一百零一,并轻声读一读。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新课导入的探究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新课导入的探究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新课导入的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新课导入是数学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个好的新课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新课导入的探究成为了教师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份好的新课导入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们往往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感到困惑和无趣,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

比如可以借助一些有趣的故事、游戏或实例来引入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新的学习内容。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导入还应该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教学实例或者数学游戏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奥妙,从而激发他们对于数学的热爱和求知欲。

一份好的新课导入应该能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

数学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推理的学科,而让学生在新课导入中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让他们能够在思考中掌握数学知识。

新课导入还应该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

学习是一件愉快而美好的事情,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让他们能够在愉快中掌握数学知识。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教学手段也为新课导入提供了更多可能。

如通过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可以更好地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从而更好地完成新课导入的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探索
作者:吴顺英
来源:《科教创新》2013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9-0094-01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导入,就是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要从孩子的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教者应构建“愉”、“悦”的教学情感,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定要重视教学的导人艺术,特别是新课的导入。

关键词:新课小学导入
一、以旧引新法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严密、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

教者可以以旧引新。

营造“启”、“发”氛围。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人.看到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馋得直流口水。

老人家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

我先得考考你们。

”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

然后又拿出两个
月饼平均分给两人。

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
和八戒回答说:“半个”。

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

这里利
用学生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作铺垫,过渡到新知。

可以做到“启”而能“发”,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巧用素材,故事引入
学习的动力源于学生的需求。

巧用故事引入,既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环境,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增添趣味性、生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师:“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
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这个故事你们能接着往下讲吗?生:能。

师: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生:总是重复不断地讲下去。

师:像这样,依次不断地重复,叫做“循环”现象。

揭示
课题。

又如:教学“最小公倍数”,师:一个渔村有一老一少两个渔夫,两人从4月1日开始打鱼。

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你休息一天。

”年轻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休息一天。

”有一位朋友要想他们都休息的日子去看看他们,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好。

同学们,你能帮他选一选吗?试一试。

三、创设语言情境导入
绘声绘色地描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教师导入新课可以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猜谜语或谈日常见闻等。

看似漫不经心的语言导人,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课伊始,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正方形和长方形俩兄弟找不到它们的大哥.哭着去找聪聪和明明帮忙。

他们说大哥跟他们有一点像,有四条边,对边也相等,就是很容易变形。

有时很正直,有时当墙头草两边倒,就是这么一个人,你能在数学的王国里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大哥吗?简单的几句话,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故事情境之中。

这样的情境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四、表演导入
表演导入类似于写文章的倒叙法,即先将学生掌握新知识或技能后会发生的行为变化由教师表演出来,使学生看到新知识或技能在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用处,领略到新知识和技能的美,感受到新知识和技能的神奇力量,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和技能的兴趣,诱发学生急于想知道新知识和技能的心境。

其基本做法是让学生考教师,教师在回答学生提问(考题)的过程中展示出新知识和技能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这样导入:先让学生通过计算,找出黑板上的一组数哪些能被3整除。

然后“挑战性”地宣布:“老师不用算或者说只用心算,就能判断出一个数是否能被3整除。

不信,你们可以随便说出数来…考‟老师。

”于是,同学们纷纷举手说出一些较大的数来考老师,我都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

这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急于想知道老师使用的是何种方法。

这时导入新课必然水到渠成,一举成功。

五、关注个性差异,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开始学习
《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新课导人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尽力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发展需要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经过新课导入各有所获,顺利地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如《运算定律》的导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交换的意义,课前老师就设计了一个情境:有两个小朋友在独木桥上相遇了,桥很窄,一次只能通过一个人,后面跟来了一位老伯伯,肩上挑着两个空箩筐。

如何才能让两个小朋友同时过桥呢?生动有趣的画面,富有挑战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思考。

各抒己见,最后大家推举最佳方案:两个小朋友分别装进两个箩筐里,然后伯伯用扁担在肩膀上换下方向,小朋友分别再跳出箩筐,这样就可以同时过桥了。

教师再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让各个层次的同学都深刻感受到交换的意义和便利。

教师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对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经验进行再创造和数学化,要设计丰富的、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参考文献:
[1]张莉,陈秋宾编著.《做创造的教师》.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3]孔企平著.《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4]奚定华著.《数学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