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探索

作者:吴顺英

来源:《科教创新》2013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9-0094-01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导入,就是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要从孩子的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教者应构建“愉”、“悦”的教学情感,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定要重视教学的导人艺术,特别是新课的导入。

关键词:新课小学导入

一、以旧引新法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严密、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教者可以以旧引新。营造“启”、“发”氛围。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人.看到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馋得直流口水。老人家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

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

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

用学生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作铺垫,过渡到新知。可以做到“启”而能“发”,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巧用素材,故事引入

学习的动力源于学生的需求。巧用故事引入,既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环境,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增添趣味性、生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师:“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

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这个故事你们能接着往下讲吗?生:能。师: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生:总是重复不断地讲下去。师:像这样,依次不断地重复,叫做“循环”现象。揭示

课题。又如:教学“最小公倍数”,师:一个渔村有一老一少两个渔夫,两人从4月1日开始打鱼。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你休息一天。”年轻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休息一天。”有一位朋友要想他们都休息的日子去看看他们,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好。同学们,你能帮他选一选吗?试一试。

三、创设语言情境导入

绘声绘色地描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教师导入新课可以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猜谜语或谈日常见闻等。看似漫不经心的语言导人,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课伊始,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正方形和长方形俩兄弟找不到它们的大哥.哭着去找聪聪和明明帮忙。他们说大哥跟他们有一点像,有四条边,对边也相等,就是很容易变形。有时很正直,有时当墙头草两边倒,就是这么一个人,你能在数学的王国里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大哥吗?简单的几句话,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故事情境之中。这样的情境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四、表演导入

表演导入类似于写文章的倒叙法,即先将学生掌握新知识或技能后会发生的行为变化由教师表演出来,使学生看到新知识或技能在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用处,领略到新知识和技能的美,感受到新知识和技能的神奇力量,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和技能的兴趣,诱发学生急于想知道新知识和技能的心境。其基本做法是让学生考教师,教师在回答学生提问(考题)的过程中展示出新知识和技能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这样导入:先让学生通过计算,找出黑板上的一组数哪些能被3整除。然后“挑战性”地宣布:“老师不用算或者说只用心算,就能判断出一个数是否能被3整除。不信,你们可以随便说出数来…考‟老师。”于是,同学们纷纷举手说出一些较大的数来考老师,我都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这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急于想知道老师使用的是何种方法。这时导入新课必然水到渠成,一举成功。

五、关注个性差异,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开始学习

《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新课导人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尽力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发展需要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经过新课导入各有所获,顺利地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如《运算定律》的导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交换的意义,课前老师就设计了一个情境:有两个小朋友在独木桥上相遇了,桥很窄,一次只能通过一个人,后面跟来了一位老伯伯,肩上挑着两个空箩筐。如何才能让两个小朋友同时过桥呢?生动有趣的画面,富有挑战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思考。各抒己见,最后大家推举最佳方案:两个小朋友分别装进两个箩筐里,然后伯伯用扁担在肩膀上换下方向,小朋友分别再跳出箩筐,这样就可以同时过桥了。教师再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让各个层次的同学都深刻感受到交换的意义和便利。

教师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对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经验进行再创造和数学化,要设计丰富的、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参考文献:

[1]张莉,陈秋宾编著.《做创造的教师》.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3]孔企平著.《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4]奚定华著.《数学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