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中国指南解读

合集下载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近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基础研究、新的预后标志、诊断标准及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为提高我国血液科医师对CLL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2011年版CLL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制订本版指南。

一、定义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是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的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以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

二、诊断、分期、预后及鉴别诊断1.诊断:达到以下3项标准可以诊断:①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细胞)计数≥5×109/L;B淋巴细胞<5×109/L时,如存在CLL细胞骨髓浸润所致的血细胞减少,也可诊断CLL。

②外周血涂片中特征性的表现为小的、形态成熟的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其细胞质少、核致密、核仁不明显、染色质部分聚集,并易见涂抹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不典型淋巴细胞及幼稚淋巴细胞≤55%。

③典型的免疫表型:CD19+、CD5+、CD23+、CD10-、FMC7-、CD43+/-、CCND1-;表面免疫球蛋白(sIg)、CD20及CD79b弱表达(dim)。

流式细胞学确认B细胞的克隆性,即B细胞表面限制性表达κ或λ轻链(κ:λ>3:1或<0.3∶1)或>25%的B细胞sIg不表达。

SLL:与CLL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

淋巴组织具有CLL的细胞形态与免疫表型特征。

确诊主要依赖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临床特征:①淋巴结和(或)脾、肝肿大;②无血细胞减少;③外周血B淋巴细胞<5×109/L。

CLL与SLL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累及外周血和骨髓,而后者则主要累及淋巴结和骨髓。

Ann Arbor Ⅰ期SLL可局部放疗,其他SLL 的治疗指征和治疗选择同CLL,以下均称为CLL。

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

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

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淋巴瘤,又称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的总称,是中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GLOBOCAN 2020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HL)83 087例,其中男性48 981例,女性34 106例;死亡23 376例,其中男性14 288例,女性9 088例。

2020年全球新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544 352例,居全部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第13位;其中男性304 151例,居第10位;女性240 201例,居第12位。

2020年全球NHL死亡259 793例,居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排名的第12位;其中男性147 217例,居第10位;女性112 576例,居第13位。

2020年中国新发HL 6 829例,其中男性4 506例,女性2 323例;死亡2 807例,其中男性1 865例,女性942例;2020年中国新发NHL 92 834例,其中男性50 125例,女性42 709例;2020年中国NHL死亡54 351例,其中男性29 721例,女性24 630例;男性NHL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部恶性肿瘤第10位;女性NHL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未进入全部恶性肿瘤的前10位。

一、诊断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诊断是决定治疗原则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

(一)临床表现淋巴瘤可表现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

绝大多数HL患者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NHL 患者大部分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原发于结外淋巴组织或器官。

淋巴瘤常见的全身症状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皮肤瘙痒和乏力等。

以下3种情况中出现任何1种即可诊断为B症状:(1)不明原因发热>38℃,连续3 d以上,排除感染的原因;(2)夜间盗汗(可浸透衣物);(3)体重于诊断前半年内下降>10%。

淋巴瘤中国指南解读患者版

淋巴瘤中国指南解读患者版
淋巴瘤中国指南解读患者版
淋巴瘤中国指南解读患者版
第1页
淋巴瘤(Lymphoma)
• 是起源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 按肿瘤细胞特征,起病方式,结外受累,病程进展,
分霍奇金病(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
淋巴瘤中国指南解读患者版
第2页
淋巴瘤流行病学
• NHL在常见肿瘤中分别占第9(男性),第10(女性) • 中国:6.1/10万(DRACO,) • 男性高于女性 • 城市高于农村
➢ 胸部正侧位,纵隔肺门受侵时查胸部CT ➢ 肝、脾、腹膜后、盆腔B超或CT ➢ 原发于鼻腔和韦氏环时做头颈部CT ➢ 胃肠道受侵时做胃肠镜 ➢ 中枢神经受侵时做腰穿以及颅脑MRI ➢ 有条件者能够PET-CT替换CT
淋巴瘤中国指南解读患者版
第13页
一线治疗方案推荐
老年DLBCL患者一线治疗推荐:
• 一线治疗后长久缓解、无转化患者:可沿用原先一线方案 • 早期复发 (<12个月):选取非交叉耐药方案
• 复发性FL挽救治疗方案 ➢ 利妥昔单抗+CHOP (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强松) ➢ 利妥昔单抗+氟达拉滨为基础方案 ➢ 利妥昔单抗+CVP (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松) ➢ 放射免疫治疗
利妥昔单抗: 375mg/m2,每2-3个月重复一次,共维持治疗2年。
淋巴瘤中国指南解读患者版
第27页
为何要进行维持治疗?
• 滤泡性淋巴瘤自然病程 • 重复复发或长久不缓解 • 治疗后缓解时间随复发次数增多而缩短
• 维持治疗目标 • 加深缓解程度(个别缓解 完全缓解) • 提升总体生存益处1-3
淋巴瘤中国指南解读患者版
Lister TA et al. J of Clin Onc 1989;7(11): 1630-6

淋巴瘤中国指南解读

淋巴瘤中国指南解读

淋巴瘤中国指南解读淋巴瘤是一种恶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是造血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淋巴瘤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

为了指导临床工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中国制定了《淋巴瘤中国指南》,该指南对于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了详细解读,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参考。

首先,《淋巴瘤中国指南》对淋巴瘤的分类进行了解读。

根据指南,淋巴瘤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类。

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恶性淋巴系统肿瘤,以Reed-Sternberg细胞的存在为特征。

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则包括多个亚型,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小细胞淋巴瘤等。

指南对这些亚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医生在处理这些亚型病例时提供了指导。

其次,《淋巴瘤中国指南》还对淋巴瘤的诊断方法进行了解读。

指南指出,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包括活检、细胞学检查等。

此外,指南还介绍了各种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应用,如血液学检查、骨髓活检、淋巴组织活检等。

这些检查手段为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除了诊断方法,指南还重点解读了淋巴瘤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对于霍奇金淋巴瘤,指南强调了联合化疗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常用的化疗方案和治疗进展。

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南对各个亚型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手术治疗等。

此外,指南还对淋巴瘤的靶向治疗和维持治疗进行了阐述。

指南特别强调了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治疗的重要性,提醒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最后,《淋巴瘤中国指南》对淋巴瘤的预后评估和随访策略进行了详细解读。

指南指出,淋巴瘤的预后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亚型、病程等。

指南建议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系统的预后评估,并制定个体化的随访策略。

此外,指南还介绍了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和改善措施,提醒医生在治疗的同时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

总结起来,《淋巴瘤中国指南》对淋巴瘤的分类、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了广泛且详细的解读。

2022中国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最全版)

2022中国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最全版)

2022中国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最全版)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是一种少见的累及淋巴结及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

随着对疾病认识的加深及新药的临床应用,中国HL患者治疗选择增加,生存得到改善。

为提高我国HL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霍奇金淋巴瘤工作组组织专家根据国际上相关指南及循证医学研究结果,结合目前我国淋巴瘤的诊治水平和现状制订了中国HL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年版)。

一、定义HL(旧称霍奇金病)是一种少见的累及淋巴结及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

HL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NLPHL)和经典型HL(classic Hodgkin lymphoma,cHL)。

cHL约占HL的90%,特征为肿瘤细胞-里德-斯特恩伯格(Hodgkin Reed-Sternberg,HRS)细胞与异质性非肿瘤炎性细胞混合存在,HRS细胞CD30高表达且下游NF-kappaB通路持续性激活,为青年人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cHL可分为4种组织学亚型,即结节硬化型、富于淋巴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

全球数据(GLOBOCAN 2020)显示年全球新发HL共83 087例,其中男性48 981例,女性34 106例,死亡23 376例,其中男性14 288例,女性9 088例。

而中国2020年新发HL也达6 829例,其中男性4 506例,女性2 323例,死亡2 807例,其中男性1 865例,女性942例。

在我国,HL占全部淋巴瘤的8.54%,男性多于女性。

我国HL发病年龄较小,中位发病年龄为30岁左右,90%的HL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以颈部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常见,然后扩散至其他淋巴结,晚期可侵犯血管,累及脾、肝、骨髓和消化道等。

2023CSCO 淋巴瘤指南

2023CSCO 淋巴瘤指南

2023CSCO 淋巴瘤指南淋巴瘤指南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档,它为医生、患者和其他相关人员提供了关于淋巴瘤治疗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本文将介绍淋巴瘤指南的重要性,并讨论一些与淋巴瘤指南相关的主题。

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细胞。

它可以影响淋巴结、脾脏、骨髓、淋巴管和其他淋巴组织。

淋巴瘤通常表现为非常复杂的一组疾病,其特征是肿块的形成和淋巴系统功能紊乱。

淋巴瘤的病因尚不完全了解,但多数情况与遗传、环境因素和免疫功能相关。

常见的淋巴瘤类型包括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它们在病理学和临床表现上有所不同。

关于淋巴瘤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它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逐年增加的一种恶性肿瘤。

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占所有淋巴瘤病例的大部分。

淋巴瘤的发病率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中存在差异,同时也受到地理区域和种族的影响。

注意:以上内容为概述,详细的淋巴瘤指南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提供。

】流行病学数据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以下是对淋巴瘤的流行病学数据的详细介绍:发病率:淋巴瘤的发病率因类型而异。

例如,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2-3人,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稍高,约为每10万人中3-4人。

死亡率:淋巴瘤的死亡率也因类型而有所不同。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淋巴瘤的整体死亡率为每10万人中约有2-3人。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组和地区的死亡率可能有所不同。

相关风险因素:淋巴瘤的发病和死亡与多种因素相关。

其中一些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遗传因素,免疫系统缺陷以及某些感染(如EB病毒)等。

然而,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确定这些风险因素的确切影响。

以上是2023CSCO 淋巴瘤指南中关于淋巴瘤流行病学数据的详细介绍。

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请勿引用无法确认真实性的内容。

本节将描述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以及常见症状。

淋巴瘤的治疗策略和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化疗(___):使用药物来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增长和分裂。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解读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解读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解读近年,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基础研究、新的预后标志、诊断标准及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为提高我国血液科医师对CLL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CLL工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对2015年版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

现就2018年版新修订指南进行解读。

一、诊断CLL和SLL均为单克隆、成熟样小淋巴细胞的淋巴系统恶性疾病,两者的区别在于CLL临床多表现为外周血和骨髓异常淋巴细胞浸润的白血病样表现;而SLL多为淋巴器官肿大的淋巴瘤样表现和骨髓受累。

(一)诊断标准CLL诊断要求外周血B淋巴细胞≥5×109/L;外周血B淋巴细胞必须经流式细胞术检查确认为克隆性,即细胞表面限制性表达免疫球蛋白的κ或λ轻链(sIgκ或sIgλ);另外,sIg阴性CD19细胞>25%也支持克隆性。

外周血涂片的形态学特征为成熟样小淋巴细胞(观察CLL细胞形态学外周血涂片优于骨髓涂片),这些细胞可能混有大而不典型的细胞、分裂细胞或<55%的幼稚淋巴细胞(简称幼淋细胞)。

如果外周血幼淋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55%则诊断为幼淋细胞白血病(PLL),细胞形态学对诊断B-PLL至关重要;10%~54%则诊断为CLL/PL(CLL的一种变异型),幼淋细胞比例增高者预后不佳,同时需结合其他指标确认是否转化,特别是进行性增高时。

对于外周血存在克隆性B细胞,但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5×109/L,同时不伴有淋巴结和器官肿大(所有淋巴结<1.5 cm)、血细胞减少和淋巴增殖性疾病相关症状的患者,应诊断为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MBL);MBL大多CD5+,且呈典型的CLL表型,也可CD5-;CLL表型的MBL,根据外周血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分为低计数MBL(<0.5×109/L)及高计数MBL(≥0.5×109/L),前者进展为CLL的风险很小,无需常规随访,后者每年1%~2%进展为需要治疗的CLL,所以处理原则同早期CLL。

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

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
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
概念与定义
• 淋巴瘤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异质性 强,治疗原则各有不同。
• 淋巴瘤,又称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的总称,是中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 2020年中国男性NHL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部恶性肿瘤第10位;女 性NHL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未进入全部恶性肿瘤的前10位。
妥昔单抗可以作为治疗选择;对于某些特定部位的结外MALT淋巴瘤可选择手术 切除。脾大伴HCV阳性者评估肝功能后行抗HCV治疗。脾大伴HCV阴性者:采 取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对于利妥昔单抗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取脾切除。
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MCL的治疗
• 1.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治疗治疗 • 一线治疗:采取分层治疗方案、伊布替尼单药、苯丁酸氮芥+利妥昔单抗治疗。 • 一线治疗后的维持治疗:高危患者可考虑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患者的治疗:
诊断
• 3.病理检查 • (1)淋巴结活检应选择增长迅速、饱满、质韧的肿大淋巴结,尽量完整切除,
避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 (2)尽量选择受炎症干扰较小部位的淋巴结进行活检。如有多个解剖区域的淋
巴结病灶,一般宜选择颈部、锁骨上和腋窝淋巴结。 • (3)术中应避免挤压组织,切取的组织应尽快固定。 • (4)病理检查应包括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IHC)、荧光原位杂交(FISH)、
ENKTL的诊断与治疗
• (1)一线治疗:任何期别的ENKTL患者参加合适的临床试验都是最佳选择。Ⅲ 期或Ⅳ期ENKTL和任何期别的鼻外型病变患者可以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或培门 冬酶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放疗,诱导化疗后获得CR或PR的患者,可行ASCT。

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

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
初次诊断推荐切除或部分切除活检 粗针或细针穿刺活检仅限于无法进行切除活检时,且需要联合 其他辅助技术,如免疫组化、流式细胞计数、PCR技术等 应用免疫组化进行病理分型对临床预后的指导意义仍有争议
DLBCL的分期
Ann Arbor/Cotswords分期系统
I期
侵犯单个淋巴结区域 (I)
侵犯单个结外部位 (IE)
II期
侵犯2个或2个以上淋巴结区域,但均在膈肌的同侧
(II),可伴有同侧的局限性结外器官侵犯 (IIE)
III期
膈肌上下淋巴结区域均有侵犯 (III),可伴有结外器官
侵犯(IIIE)或脾侵犯 (IIIS)或两者均侵犯 (IIIES)
IV期
在淋巴结、脾脏和咽淋巴环之外,一个或多个器官或
组织广受侵犯,伴有或不伴有淋巴结肿大等
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诊治指南
简介
近 年 来 , 弥 漫 大 B 细 胞 淋 巴 瘤 ( DLBCL ) 的基础研究、诊断标准及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巨 大进展。
为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对DLBCL诊断、鉴 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 分会和中国抗癌学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参考 ESMO DLBCL指南,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 了此指南。
Lister TA et al. J of Clin Onc 1989;7(11): 1630-6
DLBCL的体能状态评分
ECOG (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
0
正常生活
1
有症状,但不需要卧床,生活能自理
2
50%以上时间不需要卧床,偶尔需要照顾
3
50%以上时间需要卧床,需要特殊照顾
4
卧床不起
DLBCL的预后判断
目录
DLBCL简要介绍 DLBCL的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

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疗指南

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疗指南

17
DLBCL的治疗前评估
精选2021版课件
16
The International Non-Hodgkin's Lymphoma Prognostic Factors Project. N Engl J Med. 1993; 29:987–94
目录
DLBCL简要介绍 DLBCL的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
DLBCL的治疗推荐
精选2021版课件
精选2021版课件
2
DLBCL的统计学
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并且是一组在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具有 很大异质性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约占NHL的31%——34%,在亚洲 国家一般大于40%。我国2011年一项由24个 中心联合进行、共收集10002例病例样本的 分析报告指出,在中国DLBCL占所有NHL的 45.8%,占所有淋巴瘤的40.1%。
中心母细胞型
免疫母细胞型
间变型
特殊的少见亚型如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 大B细胞淋巴瘤和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型等。
精选2021版课件
7
2008 WHO将DLBCL分为三大类 型
DLBCL ,NOS
常见形态学变型
免疫母细胞性 中心母细胞性
变异性
罕见形态变异型
分子学亚群
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 活化B细胞样(ABC) 免疫组化亚群
III期
膈肌上下淋巴结区域均有侵犯 (III),可伴有结外器官
侵犯(IIIE)或脾侵犯 (IIIS)或两者均侵犯 (IIIES)
IV期
在淋巴结、脾脏和咽淋巴环之外,一个或多个器官或
组织广受侵犯,伴有或不伴有淋巴结肿大等
精选2021版课件
14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解读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解读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解读近年,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基础研究、新的预后标志、诊断标准及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为提高我国血液科医师对CLL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CLL工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对2015年版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

现就2018年版新修订指南进行解读。

一、诊断CLL和SLL均为单克隆、成熟样小淋巴细胞的淋巴系统恶性疾病,两者的区别在于CLL临床多表现为外周血和骨髓异常淋巴细胞浸润的白血病样表现;而SLL多为淋巴器官肿大的淋巴瘤样表现和骨髓受累。

(一)诊断标准CLL诊断要求外周血B淋巴细胞≥5×109/L;外周血B淋巴细胞必须经流式细胞术检查确认为克隆性,即细胞表面限制性表达免疫球蛋白的κ或λ轻链(sIgκ或sIgλ);另外,sIg阴性CD19细胞>25%也支持克隆性。

外周血涂片的形态学特征为成熟样小淋巴细胞(观察CLL细胞形态学外周血涂片优于骨髓涂片),这些细胞可能混有大而不典型的细胞、分裂细胞或<55%的幼稚淋巴细胞(简称幼淋细胞)。

如果外周血幼淋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55%则诊断为幼淋细胞白血病(PLL),细胞形态学对诊断B-PLL至关重要;10%~54%则诊断为CLL/PL(CLL的一种变异型),幼淋细胞比例增高者预后不佳,同时需结合其他指标确认是否转化,特别是进行性增高时。

对于外周血存在克隆性B细胞,但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5×109/L,同时不伴有淋巴结和器官肿大(所有淋巴结<1.5 cm)、血细胞减少和淋巴增殖性疾病相关症状的患者,应诊断为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MBL);MBL大多CD5+,且呈典型的CLL表型,也可CD5-;CLL表型的MBL,根据外周血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分为低计数MBL(<0.5×109/L)及高计数MBL(≥0.5×109/L),前者进展为CLL的风险很小,无需常规随访,后者每年1%~2%进展为需要治疗的CLL,所以处理原则同早期CLL。

中国滤泡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中国滤泡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治疗方案解释
详细解释患者的治疗方案, 包括治疗目的、药物使用、 副作用处理等,以提高患者 的治疗依从性。
生活方式指导
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 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充足睡眠等,以提高身 体免疫力。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 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 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06 总结与展望
注意事项
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毒 副作用,患者需密切关 注身体状况,及时向医 生反馈并调整治疗方案 。
靶向药物选择及使用方法
常用靶向药物
伊布替尼、奥布替尼等。
使用方法
口服给药,每日一次,建议在同一时间服用。具体用药剂量和周期 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而定。
注意事项
靶向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患者需遵医 嘱按时服药,并密切关注身体状况。
临床表现
患者常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就诊,部 分患者可伴有发热、盗汗、体重下降 等全身症状。
辅助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免疫学检查等 ,对于疑似患者可进行淋巴结活检、 骨髓穿刺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组织学诊断方法及标准
组织学诊断方法
通过淋巴结活检或穿刺取得组织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
组织学诊断标准
病理医生根据组织形态学特征,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 诊断。滤泡性淋巴瘤的典型病理表现为淋巴结结构部分或全 部破坏,被膜下及淋巴结内散在或弥漫性分布着中心细胞样 肿瘤细胞和中心母细胞样肿瘤细胞。
解读意义
本次解读将重点阐述指南中的关键内容和推荐意见,分析其与国内外相关指南的异同点 ,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局限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同时, 通过本次解读,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国FL诊疗规范化、标准化的进程,提升我国在国际

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指南详细[专家指导]

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指南详细[专家指导]

初次诊断推荐切除或部分切除活检 针刺活检仅限于无法进行切除活检时
需联合免疫组化、流式、PCR技术等 免疫组化病理分型对临床预后的指导意义仍有争议
专业资料
6
I期 II期 III期 IV期
DLBCL的分期
Ann Arbor/Cotswords分期系统
侵犯单个淋巴结区域 (I) 侵犯单个结外部位 (IE)
年轻DLBCL患者的一线治疗推荐:
预后良好的年轻患者 (aaIPI=0, 无大包块)
预后欠佳的年轻患者 (aaIPI=1和/或有大包块)
年轻高危患者 (aaIPI≥2)
6-8R+4-6CHOP 8R+6-8CHOP21/CHOP(E)14 8R+6-8CHOPE
专业资料
13
支持的临床研究数据
8R+CHOP21— GELA LNH98-5研究 8R+CHOP14—RICOVER-60研究 8R+CHOP14 vs. 8R+CHOP21—NCRI UK研究
专业资料
8
DLBCL的预后判断
国际预后指数(IPI)
年龄调整的国际预后指数(aaIPI)
适用于年龄<60岁的患者
年龄:
体能状态评分:
LDH: 结外受累部位:
疾病分期:
>60岁
2-4 >正常值
>1个 III或IV期
体能状态评分: 2-4
结外受累部位: >1个
疾病分期:
III或IV期
风险分组 低危
低-中危 高-中危
侵犯2个或2个以上淋巴结区域,但均在膈肌的同侧 (II),可伴有同侧的局限性结外器官侵犯 (IIE)
膈肌上下淋巴结区域均有侵犯 (III),可伴有结外器官 侵犯(IIIE)或脾侵犯 (IIIS)或两者均侵犯 (IIIES)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年版)解读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年版)解读
基因缺失)、del(17p)(p53 基因缺失)等] • 基因突变(p53、NOTCH1、SF3B1、BIRC3、MYD88) • CD38、ZAP70 及CD49d表达等
有预后指标的一些患者特征
• 具有del(17p)和(或)p53 基因突变的患者预后最差 • del(11q)是另一个预后不良标志,但免疫化疗可以改善其预后
CLL诊断标准
达到以下3 项标准可以诊断可诊断为CLL:
1. 外周血B 淋巴细胞(CD19+细胞)计数≥5×109/L;B 淋巴细胞<5×109/L 时,如存在 CLL细胞骨髓浸润所致的血细胞减少,也可诊断CLL
2. 外周血涂片中特征性的表现为小的、形态成熟的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其细胞质少、 核致密、核仁不明显、染色质部分聚集,并易见涂抹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不典 型淋巴细胞及幼稚淋巴细胞≤55%
HGB≥100 g/L,PLT≥100×109/L,<3 个淋巴区域a HGB≥100 g/L,PLT≥100×109/L,≥3 个淋巴区域
>10 7
Binet C
HGB<100 g/L和(或)PLT<100×109/L
5
Rai分期
低危
Rai 0
ALC>15×109/L
>10
中危
7-9
Rai I
ALC>15×109/L+淋巴结肿大
治疗前评估
特殊情况下,治疗前评估检测包括:
免疫球蛋白定量
超声心动图检查(拟采用蒽环 类或蒽醌类药物治疗时)
网织红细胞计数和直接抗人球蛋 白试验(怀疑有溶血时必做)
颈、胸、腹、盆腔增强CT检查等
一线治疗选择
根据FISH 结果[del(17p)和del(11q)]、年龄及身体状态进行分层治疗。患者的 体能状态和实际年龄均为重要的参考因素;治疗前评估患者的伴发疾病(CIRS 评分) 和身体适应性极其重要 • 体能状态良好(包括肌酐清除率≥70 ml/min 及CIRS 评分≤6 分)的患者建议选择一

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指南

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指南

风险分组 低危
低-中危 高-中危
高危
风险数 0 1 2 3
5年DFS 56% 44% 37% 21%
5年OS 83% 69% 46% 32%
整理课件ppt
8
The International Non-Hodgkin's Lymphoma Prognostic Factors Project. N Engl J Med. 1993; 29:987–94
指性:48%
套细胞淋巴瘤 5%
慢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小未细分类的:6% 胞淋巴瘤:毛6%细胞白血病: 0%
脾边缘区淋巴瘤: 1%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1% 伯基特淋巴瘤: 2% 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 1%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3%
滤泡性淋巴瘤 8%
结外粘膜相关 淋巴组织
淋巴瘤:10%
弥漫大B细胞 淋巴瘤,特殊
考虑给 8R- 6/8 X CHOP21 超高龄(>80y)
无心功能不全:6x R-miniCHOP21 有心功能不全:慎用阿霉素
整理课件ppt
12
复发/难治性DLBCL
>30%的DBLCL患者最终复发 大部分在治疗后早期复发 一部分患者在治疗后5年甚至更长时间复发 晚期复发患者即使初治时临床特征较好,复 发后仍然预后较差
预后好于 非GCB。
整理课件ppt
4
DLBCL 诊断
诊断有赖于病理检查
典型的免疫表型:
•泛B细胞表型:CD45+、CD20+、PAX5+、CD3•生发中心型:CD10+或BCL-6+,IRF4/MUM1•非生发中心型:CD10-、IRF4/MUM1+;或BCL-6-、IRF4/MUM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V期
在淋巴结、脾脏和咽淋巴环之外,一个或多个器官或组织广
受侵犯,伴有或不伴有淋巴结肿大等
Lister TA et al. J of Clin Onc 1989;7(11): 1630-6
疾病预后判断
随着利妥昔单抗日益广泛的使用,FLIPI2可能是更具临床价值的预后评价工具
FLIPI2的风险因素: • 最大淋巴结的最长直径>6 cm • 骨髓侵犯 • Hb<12 g/dL • 年龄大于60岁 • β2-微球蛋白>ULN
• 每年发病率平均增加4%,增长最迅速的恶性肿瘤

淋巴瘤常见症状
颈部、锁骨或腋下的 淋巴结逐渐肿大,且
不觉得痛
全身性的症状:找 不到原因的发烧、 盗汗、消瘦、瘙痒
咽部淋巴瘤:吞咽困难、 鼻塞、鼻出血、颌下的
淋巴结肿大
胸部淋巴瘤:咳 嗽胸闷、气促等
胃肠道淋巴瘤:腹痛、 腹泻、感到腹部有肿

指南背景
I期 II期 III期 IV期
病变仅限于一个淋巴结区
病变侵犯横膈同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淋巴结区域
病变侵犯横膈两侧多个淋巴结区域 病变已侵犯一个或多个淋巴结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如肺、 肝或骨髓等
Lister TA et al. J of Clin Onc 1989;7(11): 1630-6
疾病风险分层
至<103后才能接受免疫化疗。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乙肝相关指标。 加用护肝药;水化、简化尿液,口服别嘌醇,美司钠解毒,必要时血透。
疾病随访
• 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LDH、β2-微球蛋白、ECG、肝脏、胰脏、 腹膜后B超、胸片或CT及其他必要检查
第一年 • 每3个月1次
第二年 • 每6个月1次
• 我国发病率较国外偏低,但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倾向 • 惰性淋巴瘤
疾病诊断
• 细胞学检测 • 免疫表型
• 根据WHO淋巴瘤分类方法: • 1级:每个高倍镜视野内中心母细胞个数0~5个 • 2级:每个高倍镜视野内中心母细胞个数6~15个 • 3级:每个高倍镜视野内中心母细胞个数>15个
• 常见预后指数FLIPI(FL国际预后指数)可对FL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
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指南
疾病定义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侵袭性大B淋巴细胞肿瘤,呈弥 漫性生长。肿瘤细胞核与正常组织细胞核相近或大于组织细胞核, 细胞体积不小于正常淋巴细胞的两倍。
疾病概述
• 成人最常见淋巴瘤
• 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1%-34%,亚洲国家>40%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50-70岁
预防性或联合使用止吐药;止吐药引起便秘可使用润肠剂或灌肠
控制蒽环类药物的累积总量并使用右丙亚胺保护心脏。
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经验性抗菌治疗以第三代头孢菌素加氨基糖苷类为主; –抗真菌感染应持续较长时间; –病毒感染可选择阿昔洛韦;
–肺孢子菌感染用复发磺胺甲恶唑联合卡泊芬净。 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如果乙肝病毒拷贝数>104,必须抗病毒治疗;至拷贝数下降
复发性滤泡性淋化的患者:可沿用原先的一线方案 • 早期复发 (<12个月):选用非交叉耐药方案
• 复发性FL的挽救治疗方案 利妥昔单抗+CHOP (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强的松) 利妥昔单抗+氟达拉滨为基础的方案 利妥昔单抗+CVP (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 放射免疫治疗
• 男性稍多见于女性 • 主要临床特征:淋巴结肿大
疾病诊断
• 主要依靠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
诊断流程:
手术获得病 变组织
实验室病理 切片
病理专家显微 镜检查
区分类型
明确诊断
病理诊断的创伤非常小,仅有少量的血液或者组织液渗出,而且此后很 快就会开始正规治疗,所以不用担心增加肿瘤转移扩散风险
疾病分期
• 分期的意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准确地了解肿瘤侵犯范 围和患者机体状况,有针对性的做最适当的治疗和估计预后
疗效
完全缓解(CR)
部分缓解(PR)
定义
所有病灶的证据均消失
可测量病灶缩小,没有新病灶
疾病稳定(SD)
未达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或进展
复发或进展(PD) 任何新增加的病灶或原病灶,直径增大≥50%
疾病治疗前评估
病史 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行为状态评分、全身浅表淋巴结、韦氏环、心肺、肝
脾、腹部肿块、全身皮肤 体能状态 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ECG、LDH、β2-微球蛋白 骨髓活检或穿刺,以明确是否存在骨髓受侵 乙肝相关检查,丙肝检查只需在高危患者中检测 影像学检查
性 如果治疗前阳性, 则不作为疗效判 断标准;细胞类
型应该明确
-
新发或复发
SPD,最大垂直径乘积之和
Cheson BD et al. J Clin Oncol 2007;25(5):579-86
中国滤泡性淋巴瘤诊疗指南
疾病概述
• 发病率仅次于DLBCL的第二大亚型淋巴瘤
• 西方国家占非霍22%-35%,我国8.1%-23.5%
中国淋巴瘤诊治指南解读 (患者版)
2012-4
淋巴瘤(Lymphoma)
• 是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 • 按肿瘤细胞特征,起病方式,结外受累,病程进展,
分霍奇金病(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
淋巴瘤流行病学
• NHL在常见肿瘤中分别占第9(男性),第10(女性) • 中国:6.1/10万(DRACO,2011) • 男性高于女性 • 城市高于农村
利妥昔单抗±化 疗/放疗为备选方

放疗+利妥昔单抗 免疫化疗
3级FL为侵袭性淋巴瘤,应按照DLBCL的治疗原则处理
晚期滤泡性淋巴瘤的一线治疗
III、IV期或 伴腹部包块的II期
观察等待 或 积极治疗
全身治疗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
滤泡性淋巴瘤的维持治疗
• 2011年NCCN指南第二版以1类证据的级别推荐在一线和 二线诱导治疗缓解后FL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
第三年及以后 • 每年1次
疗效标准 (非PET-CT)
治疗反应
体查
完全缓解
正常
不确定的完全缓解
正常 正常
正常
部分缓解
正常
肝脾缩小
复发或进展 肝/脾增大,新病灶
淋巴结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缩小50%以上 缩小50%以上 新发或增大
淋巴结肿块
正常 正常 缩小75%以上 正常 缩小50%以上 缩小50%以上 新发或增大
风险组 低危 中危 高危
风险因素 0
1–2 3
患者 (%) 20 53 27
Federico M, et al. J Clin Oncol. 2009;27:4555-62
局限期滤泡性淋巴瘤的一线治疗推荐
1-2级局限期 (I-II)
不伴巨块
高肿瘤负荷或 FLIPI中、高危
首选局部放疗 24-30Gy
利妥昔单抗: 375mg/m2,每2-3个月重复一次,共维持治疗2年。
为什么要进行维持治疗?
• 滤泡性淋巴瘤的自然病程 • 反复复发或长期不缓解 • 治疗后缓解时间随复发次数增多而缩短
• 维持治疗的目的 • 加深缓解程度(部分缓解 完全缓解) • 提高总体生存益处1-3
1 Gallagher C, et al. J Clin Oncol 1986;4:147080 2 Weisdorf D, et al. J Clin Oncol 1992;10:9427 3 Montoto S, et al. Ann Oncol 2002;13:52330
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性FL有效率仍可达45%左右, CR率6%,联合化疗时有效率更高
转化性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
• 尚无标准治疗方案 • 既往只接受过温和化疗或未接受过化疗的患者:
蒽环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利妥昔单抗 蒽环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放疗
• 既往已反复剧烈化疗的患者:
放射免疫治疗 受累野放疗 临床试验
结内肿块
1. 治疗前FDG高亲和性或PET阳性;PET 阴性的任何大小淋巴结;
2. FDG亲和性不定或PET阴性,CT显示 病灶缩小至正常大小
部分缓解
可测量病灶缩小, 6个最大病灶SPD缩小≥50%;其他结节大
没有新病灶
小未增加
1. 治疗前FDG高亲和性或PET阳性;原受
累部位有1或多个PET阳性病灶
>60岁患者的国际预后指数
所有患者
风险分层(风险数目)
年龄:>60岁 体能状态评分:2-4 LDH:>正常值 结外受累部位:>1个 疾病分期:III或IV期
低危:0或1 低-中危:2 中-高危:3 高危:4或5
<60岁患者的国际预后指数
所有患者
风险分层(风险数目)
体能状态评分:2-4 LDH:>正常值 疾病分期:III或IV期
年轻DLBCL患者的一线治疗推荐:
预后良好的年轻患者 (aaIPI=0, 无大包块)
预后欠佳的年轻患者 (aaIPI=1和/或有大包块)
年轻高危患者 (aaIPI≥2)
6-8R+4-6CHOP 8R+6-8CHOP21/CHOP(E)14 8R+6-8CHOPE
二线化疗方案众多,仍缺乏标准方案
疾病复发/难治性
• 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基础研究、诊断标准及治疗等方面取得了 巨大进展
•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学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参考NCCN NHL指南,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此指南。
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指南(2011年10月)
中国滤泡性淋巴瘤诊疗指南(2011年10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