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入、生字学习、初读课文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入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知道又常常是多元的。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作者特地准备了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5篇,期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鉴戒学习!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1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揭示课文。

(用时:5分钟)1.教师拿出课本和各种作业本,提问:这是用什么做的?2.小结,揭题。

这一张张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3.板书课题。

1.学生交换回答:课本、作业本是用纸做的。

2.小组讨论交换对纸的了解。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用时:15分钟)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2.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3.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注意“携、累”的读音。

2.掌控多音字“累”和“鲜”。

3.认读词语。

4.再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读拼音写词语。

wěidà jìlù( ) ( )bǎocún ōuzhōu( ) ( )jīnɡyàn shèhuì( ) ( )三、自主探究2、3自然段。

(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

2.再读第2、3自然段,说说这些文字记录方式的缺点。

3.与我们现在用的纸张进行比较。

板书:竹片、木头→笨重帛→价钱太贵麻→粗糙 1.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进程。

纸发明以前,我们的先人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并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再后来,把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燕子》教案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引导学生了解并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春天的美丽。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的方法以及抓住特点生动描写的方法。

1.布臵学生课前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搜集春天的景物的图片,搜查关于燕子的资料。

2.生字卡片,课件。

2课时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春天来了,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你们通过平常的观察以及查资料知道小燕子有哪些特点呢?(示例:燕子是一种候鸟,体小,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背部黑色,腹部白色。

常在人家屋檐下用泥筑巢居住,对农作物有帮助,是益鸟。

她总是和春天一同来临。

)二、指导看图,初步感知1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仔细观察后说出图上景物。

2学生按一定顺序将观察到的景物描述出来。

3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图中的燕子,并对春光中的小燕子作出评价。

4出示课题并设疑:文中的作者将怎样描述在春暖花开、绿柳轻扬时节从南方赶回的小燕子?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作批注:用符号标出不会认读的生字以及不懂的地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出示生字、生词,纠正读音。

(1)读生字卡片。

重点指导‚拂‛的读音。

(2)生字扩词,丰富词汇。

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俊俏吹拂五线谱4指导书写。

聚:下面不是‚禾‛。

演:右边有一横,不要丢掉。

漾:右下部分是‚永‛,不是‚水‛。

四、再读课文,粗知大意,学习观察方法1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美景。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花钟》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花钟》优秀教案

13.花钟【课时目标】1.认识“芬、芳”等9个生字,会写“斗、芬、芳”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13 花钟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激活学生情感,积极主动学习。

教学这样的文章应当充分运用有效媒体和手段,设置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花钟、赞美花钟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引导他们以饱满的激情很主动、很投入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激起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2.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课文。

理清课文的结构思路,不仅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好课文,品读课文,陶冶情操,感受花钟之美、神奇。

不足之处:放,放多少,扶,扶多点,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来定。

【课时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感受鲜花开放的特点。

2.默读1、2自然段,说说这两段的大意。

3.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用词的生动、准确。

【板书设计】13 花钟湿度温度花钟光照昆虫活动【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活动如果能及时地、适度地作出评价,就能够保持、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如果能在评价中启发、点拨学生,就能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了恰当评价学生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尽量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去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实践证明,课堂效果不错。

2.回顾这节课,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

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我们要根据情况把这个权利还给学生们,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不足之处:今后还应该不断探索,使评价的语言再丰富一些,形式再多样一些。

备课素材【写作背景】《花钟》这篇课文是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原因,最后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奇妙做法。

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

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引入师:小朋友,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

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课时习作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

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

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二、自主习作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三、修改习作1、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2、修改习作3、老师范读优秀习作四、宽带网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一、研读教材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燕子呢喃,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流淌……大自然的景物是如此的迷人。

教材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

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

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珍珠般的泉水。

与本册课本配套的《同步阅读》中,与本单元“大自然的美景”这一专题相关的课文有《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雾在哪里》《古诗两首》《一碗水》《小城三月》《梅雨潭》《沧海日出》,从不同角度再度体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研读学生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燕子、柳丝、荷花和泉水这些景物都是学生身边的景物,加上以前又接触过类似的文章,一定会兴趣盎然。

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停留在苍白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该结合课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教学设想:1、走进生活。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3、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四、教学目标: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一定的想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教学目标:1.研究本课的14个生字,能够认识9个生字,并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的含义。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理解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感受燕子和春光的美,体会春天带来的愉悦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课前预: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研究词语:俊俏、吹拂、舒展、伶俐。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2.研究新词和生字,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3.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研究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出问题。

1.教师朗读儿歌《春天多美好》:“XXX,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XXX,剪柳条,柳条摇。

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教师提问:“春天,活泼可爱的XXX从南方飞来了,你们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燕子》这篇课文。

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XXX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2.检查自学效果,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3.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研究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阅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燕子。

3.再次阅读这一段,思考:“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4.分析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这些形容词的作用。

5.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燕子,边读边画。

2.同桌相互介绍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面来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4.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1、2、3题。

第二、三课时教学目标:1.研究第二、三、四自然段,背诵这些自然段。

2.通过理解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感受燕子和春光的美,体会春天带来的愉悦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教学过程如下:一、研究第二自然段。

首先,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该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天无与伦比的美丽。
(2)写: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所见所闻
和亲身感受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绝句
板书设计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融.化(róng róu) 燕.子(yān yàn) 鸳.(yuān yān) 鸯.(yāng iāng ) 2.默写古诗《绝句》。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抓住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 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 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
2.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加学生背诵方面的积累,另一面蓄积对春天的美好感受。 3.课中有独立读、对读,个别读、齐读,读句子、读全诗等多次诵读,辅以适当的 动作,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增加积累。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 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 课时
1.知识与技能:会认“鸳、鸯”等 6 个字,会写“融、燕”等 13 个字。
教学 目标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 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
6.自由读,练习背诵。
课堂小结 五、检查背诵,体会感情。
及拓展延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前两句勾画的是自然界 明丽壮美的大画面,让人一读就觉得心胸开阔,激情满怀。

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全册教学板书全册 (全册)

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全册教学板书全册 (全册)

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课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课题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

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

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

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4 .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

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第二课时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5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5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5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医生的心思》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13个,积累词语10个,句子2句2、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3、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说说平时是怎么看病的2. 怎样与医生交谈的3. 医生在听病人讲病情的时候表情怎么样4. 你是否知道医生在想什么5. 出示课题,质疑:这位医生是谁什么叫心思他的心思是什么二、读课文,解决疑问1、读后解疑2、这位医生是——学习生字“德”3、读课文第一节。

联系上下文理解“心思”,划出描写医生心思的语句。

学生读后找,找后交流。

4、联系上下文理解“络绎不绝”5、医生的心思并不被病人所理解,大多数病人都是怎么做的6、有一位特殊的病人让格里辛格难忘,请读课文§2—14。

体会这是怎样的一位病人。

7、自读。

8、同桌互读。

9、师生配合读10、读课文第14小节。

医生为什么不收女病人的费用体会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九色鹿》教学目的: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鹿”、“颜”、“湖”、“感”、“激”、“性”、“宫”、“愤”、“危”等9个生词,描写“感”、“激”“性”、“危”等5个生词,积累词语“颜色”、“感激”、“性命”、“寻找”、“危险”、“忘恩负义”、“又气又愤”等7个新词语。

2、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漏字,读通句子。

3、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故事大意4、懂得为人要讲诚信,决不能做背信弃义之徒。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里迎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照片)——九色鹿(板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表格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表格式)
4.指导书写。5.学生练写生字。
6.展示学生写得教好的字。
1、
课件直接出示白荷花。师接着问,看着这些白荷花,你有什么大感觉?
2、你知道荷花生长的特性吗?出淤泥而不染。因为这个特性,所以许多人喜欢它的品质,并且它看像是高洁的像征。




主体设计
备注
第二课时
一.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 选择式读,请同学们挑选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听。
3、学习写生字:咏(用口吟诵)
4、释题:咏柳就是描写柳树,赞美春天。
二、初读
1、出示《咏柳》:借助音节,自己练习把古诗读得字正腔圆?
(学生自由读 个别读 齐读)
2、随机正音:裁 妆 绦 似
三、组织学习
1、回忆学法: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学生个别说)
2、小结学法。
3、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学古诗,用——?标出疑点。(学生自由学习)
2、请同学们来评价其读得怎样,应该怎样读?
3、同学们读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边听课文录音边看图片,然后请同学们说说哪些自然段把荷花写的最美?为什么?
看来大家都认为第二、三、四自然段写得最好。那么我们就来一一欣赏一下。
二. 分析课文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1).这里的荷叶有什么特点?(展示荷叶图。板书:荷叶——挨挨挤挤)
(2)理解词语的意思。
5、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第 二 课 时
一、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七色花》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七色花》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七色花》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1:语文《七色花》教学设计语文《七色花》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时要有一定的速度。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逐渐培养祖先后己的`良好品格。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16课《七色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1.出示预习提纲〔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不懂的词语。

〔2〕考虑:①珍妮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②珍妮手中的七片花瓣都是怎样用掉的?③你认为哪一片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④你要是有一朵七色花,你会怎么用?2.检查预习效果,老师适当指导。

〔1〕指名读课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2〕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学生讨论交流,老师指导。

3.指导朗读课文。

〔三〕总结、扩展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四〕整体回忆课文教案点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老师注意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本课的阅读学习中。

凭借阅读提示或预习提纲,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读书考虑、讨论,培养学生能联络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才能。

在学习中浸透德育教育:学习小姑娘真心助人,做有意义的事。

篇2:三年级语文上册《七色花》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上册《七色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 1、能读准注拼音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 2、能正确地答复课后习题第1、2题,所提出的4个问题。

・・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习题3的三个句子。

・・ 4、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乐的思想感感情,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德。

・・二、课时安排共2课时。

・・第一课时・・〔一〕课时教学目的・・〔1〕决全文生字读音及词语意思,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会答复课后习题1的两个问题。

・・〔3〕学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学习生字词的方法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学习生字词的方法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学习生字词的方法《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生字词的学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

而如何学习生字词,则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方法。

本课程目的在于授予学生如何有效学习生字词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一、预习生字本预习整体内容时,可以一遍遍朗读、拼写和理解生字词。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生字的熟练度。

同时,建议学生们用生字本,把所有生字词和课文中不懂的词语收集起来,在家里进行预习和拓展阅读。

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可以借助于多样的学习形式,如朗诵、演说、自己编造语文材料等等。

这些都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够带来的益处。

二、单元学习在学习单元时,建议学生把每个单元中所有生字词按照拼音或笔画分类。

在同一类的词语中,结合人生经验和阅读经验,梳理出词汇之间的联系。

还应将生字词与文章中的相关内容交叉对照,理解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应提醒学生不要直接把生字交给老师,而应将自己对生字的理解与感受进行完整地描述。

三、结合课文阅读生字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

在阅读全文时,学生需要结合文字意义,想象生字词的具体形象,从而加深对生字的记忆与理解,同时也能够丰富自己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还可以利用生字词复述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四、辅助学习汉字是千年文化遗产,在学习时,尤其是在学习生字时容易出现疲劳或者不感兴趣的情况。

在生字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相关辅助工具,例如抄写古代诗文、观赏中华经典影视剧等等,从而进一步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地久升跌蜒。

综合而来,学习生字词的方法有很多,不过,最重要的是应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教材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习生字词不仅需要运用课堂学习的技巧,还需要多个维度结合,增强理解力,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 篇,略读课文8 篇。

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和附录。

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本册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

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

要求认识200 个字,会写300 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精读课文后标出。

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二、五、六、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认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仍由五个栏目组成。

前四个是固定的栏目,第五个是机动栏目。

二、教材的特点(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对每个单元前的导语编写更加着力,除达到点明专题,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外,还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

2、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3、联系本单元专题,继续设计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二)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本册共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调查周围环境,一次是回忆、情、友情”两个单元中。

这两次综合性学习涉及的范围广,针对性很强,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

(三)大量更新课文,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本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更加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新选的课文,体裁丰富,有散文、诗歌、神话、寓言、科学小品,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单元内课文继续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

如本册教材介绍了各种神奇的泉的趣闻,关于杨桃、太阳、乞巧节的知识,关于国旗的来历和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组成、训练和受到好评等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燕子》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燕子》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燕⼦》是⼩学语⽂⼈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单元的第⼀篇课⽂。

课⽂描写了燕⼦的外形和它在烂漫⽆⽐的春天从南⽅赶来,在天空中、湖⾯上飞⾏,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表现出作者对春天和燕⼦的喜爱之情。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燕⼦》原⽂、知识点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学三年级语⽂《燕⼦》原⽂ ⼀⾝乌⿊光亮的⽻⽑,⼀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燕⼦。

才下过⼏阵蒙蒙的细⾬。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的嫩叶的柳丝。

青的草,绿的叶,各⾊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的春天。

⼩燕⼦从南⽅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斜着⾝⼦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上,⼀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尾尖偶尔沾了⼀下⽔⾯,就看到波纹⼀圈⼀圈地荡漾开去。

⼏对燕⼦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成了⾳符,谱成了⼀⽀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学三年级语⽂《燕⼦》知识点 字:凑、唧、掠、谱 词:翅膀、活泼、嫩叶、聚拢、增添、赞歌 重点句⼦: 1、才下过⼏阵蒙蒙的细⾬。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的嫩叶的柳丝。

青的草,绿的叶,各⾊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的春天。

⼩燕⼦从南⽅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机。

2、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斜着⾝⼦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上,⼀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尾尖偶尔沾了⼀下⽔⾯,就看到波纹⼀圈⼀圈地荡漾开去。

3、⼏对燕⼦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成了⾳符,谱成了⼀⽀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主要内容: 《燕⼦》是⼩学语⽂⼈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单元的第⼀篇课⽂。

课⽂描写了燕⼦的外形和它在烂漫⽆⽐的春天从南⽅赶来,在天空中、湖⾯上飞⾏,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
1、放一段关于春天美景的视频,配以轻快的音乐(使学生尽早进入优美的情境),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最后有老师引出燕子:在这么美丽的春天,有一个动物朋友来做客,它是谁呢?(出示燕子的图片,让同学们说出燕子的名称,以此引入课题)
二、生字学习
1、让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

老师贴出生字卡(或者由课件呈现生字),让同学们对照看看有没有漏的。

2、同学分别读第一行,第二行。

然后由其他同学找出毛病:哪个同学觉得能够全部读正确的,起来充当我们的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

3、指名全部读出来,然后由其他同学找出毛病:哪个同学觉得能够全部读正确的,起来充当我们的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

4、去掉拼音,指名读全部。

齐读
5、老师通过小游戏来抽查
6、掌握生字的写法: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哪个字觉得最难写,难写在哪里?老师示范写学生不会的字。

7、生字组词
8、生字卡或者课件呈现生词,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9、学生带读,齐读
10、老师通过小游戏抽查
三、初读课文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指在不该断句的地方读断或点断)。

学生读课文。

(自由读)指名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明原因,最后再读一遍,有其他同学说出不足,主要是读音上的:哪个同学觉得自己读得比他好的,就自己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以此类推。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出示燕子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的外形
(2)自由读课文,想想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老师板书第一段内容,主要是燕子的特点
(5)指导朗读
1)激发情感
看多媒体:面对这么机灵的燕子,这么可爱的燕子,你愿尽情的夸奖它吗?让我们赞美的语气读。

2)自由朗读。

3)指名试读、齐读。

(6)指导背诵。

1)学生说该怎样背?
2)看板书练习背诵。

(7)说说这一段的意思。

3、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有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还有一个()的尾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