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暗河整治方案
城市溶洞治理方案
城市溶洞治理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越来越广泛,地下工程建设如地铁、水利、排水、煤气管道等也日益频繁。
然而,在这些工程建设中,常常出现对地下岩层开挖过度、地下水位变化过大等问题,导致地下岩溶发生,形成城市溶洞,给城市建设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如何治理城市溶洞,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城市溶洞的出现会导致很多问题,如:•建筑物沉降或变形•地下管道断裂,引发爆炸、泄露等事故•地质灾害风险增加,如滑坡、崩塌等•水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为了防止以上问题的发生,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溶洞治理方案。
治理方案1.调查研究:针对城市内可能存在岩溶地区,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包括地形地貌、岩层结构、地下水位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从而确定潜在的岩溶地区。
2.建立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岩溶地区监测体系,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地表沉降监测、地下管道监测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跟踪。
3.挖掘沉降管道:当地下管道沉降比较明显时,可先挖掘出管道进行修补,以防止爆炸、泄漏等事故的发生。
4.补充灌浆:在对溶洞周围地层进行加固之后,可以采用补充灌浆的方式填充溶洞,从而为其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减少地表沉降、建筑物变形等问题的发生。
5.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城市溶洞应急预案,明确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及时进行事故排查和处理,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结论城市溶洞的治理方案需要依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地下结构和治理目标而定,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治理。
但二者都需要一个科学而系统的方案,以保证治理的效果和安全性。
浅谈某隧道岩溶暗河涌水的治理
水 位高程 2 26 2 .m,低 于路肩设 计高程约 25 .m。 暗河与 线路 中线 近 于正 交 ,实 测平 时暗河流 量
7X 1 / 0 m。 d
,
隧道位 于乌 江右 岸 岸坡 坡脚 处 ,距乌 江边 1 0 m左右 。该 段乌江 为峡谷 地段 ,两 岸多为 00
及粗砂 ,呈 半胶结 状 ,经钻 探揭 示 暗河下 部充 填碎块石土 厚5 ~7 m m,其下为 一层O m~3 m黏 土 。该 暗河平 时流量较稳 定约 1 0 m。d 0 0 / ,雨季
时流量较大 ,水质清澈 。
江 ;向西南 方与 第二 级岩 溶平 台之 间 的斜坡 地
段 为页岩 ,为隔 水层 ,第 二级岩 溶 平 台上 的岩 溶水 多在 可 溶岩和 非 可溶 岩 的界 线上 以暗河 、 岩溶 泉 的形式 出露 ,成 为 地表水 ,排 泄 点的 高
水 、煤 层瓦 斯 、滑坡 、堆积 体 等 。隧 道 溶洞 内有 裸露基 岩 ,充填 黏土 、碎
石 、块 石及 卵石等 。 ຫໍສະໝຸດ 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2 1 地形 地貌 及地 层岩 性 .
隧 道 地 处 乌 江 北 岸 ,乌 江 位 于
鬻 ∥
22 水 文地质 条件 。
全 隧道 枯 水 季 节 涌 水 量 预 计 约
8 3 8 / ,雨 季期 隧道涌 水量成 倍 0 3 m d
广 西 城 镇 建设
o n s ruct o t in
l _
> 工 释技 术
增长 。地下水最低潜水位大致为乌江 水面 ,低 于
溶 暗河 。暗河宽约 7 m,水 面宽 2 m,水深 3 m,
隧道设计标高 6 m,地下水赋存主要 受地形岩 性 5
暗河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暗河,又称地下河,是指河流在地表以下流动的水系。
暗河施工是指对暗河进行勘探、开挖、支护、衬砌、排水等工程活动,以满足水利、交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等需求。
本方案针对某暗河施工项目,旨在提供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1. 项目名称:某暗河施工项目2. 地理位置及环境:某暗河位于我国某省某市,属山区性河流,全长约10公里。
项目周边环境复杂,地质条件较差,施工难度较大。
3. 施工内容:暗河开挖、支护、衬砌、排水等。
4. 施工期限:预计工期为18个月。
三、施工方案1. 施工组织(1)施工队伍:成立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等组成的专业施工队伍。
(2)施工设备:根据工程需求,配置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盾构机、钻机、混凝土搅拌站、泵车等施工设备。
2. 施工准备(1)地质勘察:对暗河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掌握地下水位、岩土层结构、断层、溶洞等信息。
(2)施工图纸:根据勘察结果,编制施工图纸,明确施工内容、施工方法、施工顺序等。
(3)施工材料:根据设计要求,采购钢材、水泥、砂石、混凝土等施工材料。
(4)施工技术: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方法(1)暗河开挖1)采用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进行开挖,开挖过程中注意保持土体稳定性,防止塌方。
2)开挖过程中,对地下水进行及时排放,确保施工安全。
(2)支护1)采用锚杆、锚索、钢架等支护措施,确保暗河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
2)根据地质条件,合理布置支护结构,确保支护效果。
(3)衬砌1)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确保暗河的长期稳定。
2)衬砌厚度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确保衬砌质量。
(4)排水1)设置排水系统,对暗河进行排水处理。
2)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井、排水泵等,确保排水顺畅。
4. 施工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地质勘察、施工图纸编制、施工材料采购、施工队伍组建,预计用时1个月。
(2)第二阶段:暗河开挖、支护、衬砌,预计用时12个月。
岩溶处理方案
岩溶处理方案一、背景介绍岩溶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指的是地下溶蚀作用导致的地表和地下的溶洞、地下河流、地下水系统等。
岩溶地区的地质条件对于建筑工程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解决岩溶地区的问题,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岩溶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二、问题分析1. 岩溶地区的土壤侵蚀问题:岩溶地区土壤脆弱,容易发生侵蚀现象,导致土地贫瘠化。
2. 地下水资源保护问题:岩溶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丰富,但也容易受到污染,需要进行有效的保护。
3. 地质灾害防治问题:岩溶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如地面塌陷、地下水突发等,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三、岩溶处理方案1. 土壤保护措施:a. 构建植被覆盖系统:通过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b. 推行有机农业:有机农业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对土壤的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系统。
2. 地下水保护措施:a. 制定严格的地下水保护法规: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禁止污染源的排放。
b. 建设地下水监测系统:监测地下水的水质和水位,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a.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b.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提高防治水平。
四、岩溶处理方案的效益1. 土壤保护措施的效益:a. 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b. 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
2. 地下水保护措施的效益:a. 保护地下水资源,确保人们的饮水安全。
b. 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岩溶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效益:a. 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b. 促进岩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五、岩溶处理方案的实施步骤1. 制定岩溶处理方案的详细实施计划,明确各项措施的具体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2. 开展岩溶地区的土壤、地下水和地质灾害等调查研究,了解问题的具体情况。
隧道岩溶暗河整治方案
武隆隧道岩溶暗河整治方案1 引言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岩溶地区工程建筑日益增多,所遇到的岩溶工程问题也日趋迫切,特别是在岩溶地区修建铁路,如果没有对岩溶发育特征进行研究,没有适当采取措施,往往在施工和运营时会发生许多事故,甚至严重危害铁路运营。
岩溶对隧道工程的主要危害是:洞害(大型空溶洞影响隧道施工);水害(危害施工安全及运营安全、地表失水影响生态环境);岩溶充填物(隧道基底软弱,施工易突泥、坍塌等);洞顶地表塌陷等。
在建的渝怀线武隆隧道,全长9 418 m,隧道中部穿过可溶岩地层长度达3 800m,在施工中先后揭示多处岩溶暗河,在雨洪期岩溶水涌人隧道,给施工造成极大损失和危害。
本文将结合武隆隧道岩溶情况,对岩溶水调查及治理措施进行探讨。
2 岩溶及水文地质情况2.1 岩溶武隆隧道位于乌江右岸,隧道洞身通过地层岩性多为三叠系Tj、T1f灰1岩夹白云岩,以及二叠系Pc、P2w、P1m、P1q+l灰岩,地表岩溶形态十分丰富,2并分布有溶沟溶槽、落水洞、漏斗、洼地等地质形态。
乌江边出露四个主要岩溶泉点,岩溶地下水较为丰富。
隧道中部横洞工区向出口方向施工中,先后揭示4处较大规模岩溶地层。
2#、3#暗河间210m隧道均在溶洞充填物中通过,充填物为碎石土、块石土,隧底以下充填深度一般为6~8 m,局部地段深度达20m。
2.2 水文地质隧道位于乌江右岸坡脚处,距乌江边1 000m左右。
该段乌江为峡谷地段,乌江两岸多为陡崖。
陡崖顶上线路左侧见两级岩溶平台,第一级岩溶平台高程为1100~1400m,第二级岩溶平台高程为1600~1800m。
这两级岩溶平台面积较大,第一级平台面积为42km2,第二级平台面积为77km2,其上分布有众多的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等,是岩溶水的主要补给区。
隧道位于第一级岩溶平台向乌江排泄的排泄区附近,隧道高程与地下水高程相近,因此隧道揭露多处暗河、充填溶洞,雨季时隧道涌水量较大。
洪雨季节隧道内2#、3#岩溶暗河发生多次涌水,且两溶洞之间隧道内存在多处涌水点,其中2002年6月20日的涌水量达138X104m3/d;经过一个雨季,随着岩溶管道的疏通,最大涌水量达718.6×104m3/d。
某岩溶隧道暗河的勘察和处理措施
某岩溶隧道暗河的勘察和处理措施在岩溶隧道施工过程中,往往遇到暗河、溶洞、落水洞等等各种岩溶形态,如富水,很可能发生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
如何处理这些难以预测得到的不良地质现场,一直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难题。
本文主要讲述某岩溶隧道施工期间对暗河的勘察和处理过程中采用临时过渡措施的概况。
【标签】岩溶隧道;地质;勘察;措施1 隧道工程概况隧道位于某剥蚀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面绝对高程110~350m,相对高差30~250m,基岩出露,局部形成陡崖,植被茂密。
隧道全长7300m,为双线单洞隧道,设计采用“人”字坡,最大埋深约287m,洞身段有4处浅埋,最小埋深为拱顶以上约3m,雨季最大涌水量约为12万方。
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2.1 工程地质隧道区局部上覆粉质黏土,黄褐色、软塑-硬塑,厚0~1m;基岩为三叠系中统果化组上段(T2g3)灰岩,浅灰色、青灰色,隐晶质结构,钙质胶结,中~厚层状,质坚、性脆、致密、坚硬,含少量方解石脉,节理、裂隙较发育。
岩层呈单斜状,地质构造简单,岩层代表性产状为:N25°W/55°SW,代表性节理为:N50°W/90°、N50°E/90°。
本区主要不良地质为岩溶及危岩落石;岩溶较发育,常发育有溶沟、溶漕、溶洞、暗河、落水洞,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易发生突水、突泥等事故;在隧道洞口边坡上存在危岩落石,爆破震动时岩石易产生松动塌落,危及施工安全。
2.2 水文地质地表水以沟水、洼地积水为主,由大气降雨补给,流量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以蒸发、下渗和径流等形式排泄。
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岩溶水为主,由于地质构造的活动,断裂及构造节理裂隙发育,为岩溶裂隙中地下水的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径流空间,在节理溶蚀集中地带、断裂破碎带附近的岩溶水较丰富,但具有不均一性。
经现场调绘,在隧道范围内有多处岩溶洼地和落水洞发育,该处地表水经岩溶管道渗入地下,为地下水大量存积创造了条件。
岩溶的处理方案
岩溶的处理方案简介岩溶是一种特殊的地表地貌类型,由溶蚀作用造成。
在岩溶地区,地下水在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上溶解,形成洞穴、地下河流和地下水系。
然而,岩溶地区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地下水污染、土壤侵蚀、崩塌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岩溶地区处理方案。
1. 保护地下水源地下水在岩溶地区起着重要的作用,供应着周围居民的饮用水和灌溉水。
但在一些地区,地下水源可能会受到污染。
为了保护地下水源的安全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限制工业和农业活动,确保废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加强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地下水污染事件;•促进环境教育,提高居民和企业对地下水保护的意识。
2. 控制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岩溶地区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岩溶地区地表植被稀少,地下溶蚀作用导致地表空洞增多,容易发生塌陷和侵蚀。
以下是一些控制土壤侵蚀的方法:•植被恢复和保护:加强植物的保护和种植,增加植被覆盖,减少土壤流失;•构筑物的建设:修建隔离墙、排水沟、水库等,阻止土壤的流失;•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岩溶地区的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土壤侵蚀。
3. 预防地质灾害岩溶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崩塌、地陷等。
为了预防地质灾害,可以采取以下方案:•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止灾害发生;•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规范建设活动,避免在潜在地质灾害区域开展危险活动;•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及时处理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4. 治理洞穴污染岩溶地区的洞穴通常是以地下河流形式存在,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
然而,一些地区的洞穴可能会被人类活动污染。
以下是一些治理洞穴污染的方法:•加强洞穴保护意识,禁止在洞穴内进行污染性活动;•定期清理洞穴污染物,保持洞穴清洁;•加强洞穴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洞穴内的植物和动物。
5. 推广综合治理模式岩溶地区的问题通常是复杂的,需要综合治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推广综合治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共同制定综合治理方案;•加强与当地居民和企业的沟通和合作,提高综合治理的效果;•定期评估和监测综合治理效果,及时调整治理方案。
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机制及修复方案设计
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机制及修复方案设计岩溶地区是指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质地貌,在这种地区,地下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岩溶地区地下水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本文将探讨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的机制,并提出相应的修复方案。
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机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互作用。
地下水在岩溶地区中通常通过裂隙、孔隙、管道等途径流动,因此容易受到地表水中的污染物的影响。
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农业生产和工业化,导致了许多污染物进入地表水系统,最终渗透到地下水中,污染地下水。
另一个导致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机制是溶蚀作用。
岩溶地区的地质构造通常存在溶洞、地下河等特殊地下空腔,这些地下空腔对地下水起到了存储和传导的作用。
然而,当地下水中含有酸性物质时,溶蚀作用会加剧。
酸性物质的来源包括自然产生的酸性雨水和人类活动排放的酸雨、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等。
这些物质进入地下水后,会与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溶解作用,并将其中的污染物释放到地下水中,导致地下水污染。
为了修复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评估污染源及其扩散范围。
其次,应加强污染源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这包括加强农业废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污染物进入地表水系统。
除了污染源治理,还需要采取修复措施来恢复受污染的地下水。
其中一种常用的修复方法是梯度注入法。
该方法通过在受污染区域周围设置注入井,分别注入不同浓度和pH的修复剂,以形成溶质梯度。
这样可以促使污染物从地下水中迁移到修复剂中,从而达到清除污染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使用生物修复法,即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来降解污染物。
这需要在受污染区域中引入适应于岩溶环境和污染物的微生物群落,并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促使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
此外,修复过程中还应注意水环境的保护。
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机制及修复方案设计
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机制及修复方案设计岩溶地区是指由于岩石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质地貌,特点是地下水循环发育,水质易受到污染。
本文将探讨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的机制以及相应的修复方案设计。
一、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机制1. 溶蚀作用导致的污染:岩溶地区通常含有丰富的溶解性物质,如钙、镁、铁等。
当地下水经过溶洞和地下溶蚀通道流动时,会与这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溶解物质的沉淀和溶解。
溶解物质会引起地下水中质量浓度的变化,从而导致水质污染。
2. 地下水与表层污染物的交互作用:岩溶地区地下水层和地表水层之间通常存在盛行河流和地下河流。
这种水系的存在使得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当地表水受到污染时,很容易通过地下水系统传播到岩溶地区的地下水层中,导致地下水污染。
3. 地下水抽取和排放活动:岩溶地区通常是重要的水资源供应区,地下水的抽取和排放活动频繁。
然而,这些活动也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
例如,过量的抽取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使得不稳定的地下水层暴露在污染物的影响下,从而导致地下水质量下降。
二、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案设计1. 污染源控制: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污染源。
通过严格的环境管理措施,控制岩溶地区的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同时,加强对化工、矿山等污染源的监测和惩罚。
只有通过源头治理,才能有效控制地下水污染。
2.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岩溶地区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发。
加强地下水的保护,控制防治土地退化和污染源的非点源排放。
3. 修复技术应用:对已经发生地下水污染的岩溶地区,应采取适当的修复技术。
例如,采用渗透补给技术,在地下溶洞和含水层之间建立起界面,使得地下水系统得到修复。
此外,应用生物修复技术和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结合,通过微生物降解、吸附、氧化还原等过程去除污染物。
4. 社会参与和教育宣传:加强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使其认识到地下水污染的严重性,并主动参与到地下水污染治理工作中。
隧道岩溶高压涌水、突泥施工措施
隧道岩溶高压涌水、突泥施工措施暗河主管道在隧道以上发育,是引导产生大型地下水突出的最不利地段。
因此对岩溶水及暗河的妥善处理是防止岩溶高压涌水、突泥问题出现之关键。
施工中将根据设计地质资料、结合超前预报资料和现场实际,查明暗河溶洞分布范围、类型、规模、发育程度、地下的情况等。
对暗河地段,采用注浆堵水、限量排放,分部开挖,及时封闭,衬砌紧跟,加强量测,确保安全。
对隧道穿越暗河地段分别以引、堵、越、绕等措施进行处理。
超前探测:采用超前钻孔探测等多种手段进行地质预报,并预测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范围内水情况,以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及支护手段。
施工对策及主要技术措施:穿越高水压段的施工处理主要由围岩注浆固结圈、喷锚支护、排水系统、抗水压衬砌结构四部分组成。
围岩注浆固结圈:通过注浆封闭,加固、提高岩体完整性,使其成为具有止水和承载能力的结构体,形成围岩注浆固结圈,以限制排水量,实现限量排放,并与喷锚支护一起共同保证施工期间洞室稳定及安全。
注浆方式采用超前帷幕预注浆、径向注浆、局部注浆、补注浆四种形式。
超前帷幕预注浆:每一循环长度30m,注浆加固的固结范围为衬砌轮廓线外3m。
开挖后径向注浆:固结范围正洞为衬砌轮廓线外5m。
局部注浆分为局部超前注浆、开挖后局部注浆等几种。
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探明的局部岩溶实际分布(定位、定量)或开挖后地下水渗流状态分别采用。
补注浆为按上述三种注浆方式实施后,仍未达到设计要求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述注浆手段一种或多种进行补充注浆。
喷锚支护:喷锚支护由20cm厚C20钢钎维喷射混凝土,拱墙系统锚杆组成,Ⅴ级围岩辅以格栅钢架,使其与注浆加固结圈共同组成限流体系,同时具有维护注浆固结圈结构性能的作用。
保证施工期间洞室稳定。
防排水网络系统:在喷锚支护与模筑混凝土衬砌之间全环铺设复合式防水板,设置纵、环向排水盲沟将水引入侧沟排出,施工缝嵌钢片或橡胶止水带,形成完善的防排水网络系统。
抗水压衬砌: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其净空预留20cm补强或衬砌结构调整空间。
岩溶处理方案
岩溶处理方案概述岩溶地区特指地质中岩石溶蚀较明显的地区。
这种地区常常出现溶洞、地下河、钙化泉等地貌现象,给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岩溶处理方案是为了有效地利用岩溶地区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可行方案。
背景岩溶地区的研究及其处理方案,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引起了地学学者和环境保护专家的关注。
岩溶地区的特殊地质条件,导致水资源缺乏、土壤薄弱、植被覆盖较差等问题,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岩溶处理方案,对于当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处理方案1. 水资源管理岩溶地区水资源较为匮乏,因此水资源管理成为岩溶地区治理的首要任务。
采取合理的水资源配置和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当地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的需求。
具体的措施包括:•增设水库和蓄水池,实现岩溶地区的水资源储备和调节。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并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科学利用。
•推广节水措施,如喷灌、滴灌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
2. 土地保护和治理岩溶地区的土地薄弱,容易受到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影响。
因此,进行有效的土地保护和治理对于岩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地保护和治理措施:•建设植被覆盖工程,通过人工植被覆盖和防护林带建设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实施梯田工程,利用坡耕地合理划分并修建梯田,减少坡耕地的侵蚀和滑坡等灾害。
•开展水土保持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对土地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 自然环境保护岩溶地区自然环境独特且脆弱,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工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然环境保护措施:•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严禁采石、采矿等破坏性行为。
•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当地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
•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和监测,控制污染物排放。
•进行环境评估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结论岩溶地区的处理方案涉及水资源管理、土地保护和治理、自然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
处理效果的反馈方式:监测、 检测、评估报告
处理效果的持续监测:定期检 查、长期观察
处理效果的改进建议:根据反 馈进行优化和调整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处理技术展望 未来发展方向:研发更高效、环保的处理技术 技术创新: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处理效果 应用前景: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挑战: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处 理技术难度大
,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定义:岩溶塌陷 是指岩溶地区地 面塌陷的现象通 常是由于地下水 位下降或地下溶 洞发育所致。
原因:地下水位 的下降可能是由 于地下水开采、 降雨量减少等原 因引起的;地下 溶洞的发育是由 于地下水溶蚀石 灰岩等可溶性岩 石形成的。
影响:岩溶塌陷 会导致地面塌陷、 建筑物损坏、农 田淹没等危害严 重影响人们的生 命财产安全。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还包括其他一些问题如不良地质现象、地温异常等。
地面变形:岩溶地区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包括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面裂缝等。 地下水问题:岩溶地区地下水丰富且流动速度快对工程造成一定影响。 岩体稳定性问题:岩溶地区岩体结构复杂稳定性差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洞穴与地下工程问题:岩溶地区存在大量洞穴和地下工程对工程设计和施工造成一定难度。
缺点:处理方法可 能受到地理环境、 技术条件等多种因 素的限制实施难度 较大成本较高。
案例分析:以某实 际工程为例说明处 理措施在解决岩溶 地区工程地质问题 方面的应用和效果 。
结论:处理措施的 优缺点应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选择最适合的处理 方法。
处理效果的评估标准:稳定性、 安全性、经济性
预防措施:对岩溶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溶洞、暗河等分布情况采取适当的桩基、地 基加固等措施预防建筑物沉降和塌陷。
岩溶处理方案
岩溶处理方案
岩溶处理是指对岩溶地区进行环境治理和保护的一系列措施。
岩溶地区是指地
下溶蚀作用发达、地表地貌多样、地下水系统发育的地区,常见于石灰岩、石膏岩、大理石等岩石地区。
岩溶处理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表保护:采取措施保护地表植被,避免土壤侵蚀和地表水流过快导致的地
表裸露。
可以采取种植防护林、草坪、植被覆盖等方式。
2. 地下水保护: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地下水的质量和
数量。
可以采取建设地下水保护区、加强地下水监测和管理等方式。
3. 洞穴保护:岩溶地区常有丰富的洞穴资源,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洞穴的生态环
境和景观价值。
可以采取设置洞穴保护区、限制人员进入洞穴等方式。
4. 河流治理:岩溶地区的河流水系发育,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河流的水质和生态
环境。
可以采取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减少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等方式。
5. 土地利用规划:岩溶地区的土地利用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农田、林地、
城市建设等功能区的布局。
可以采取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管理等方式。
6. 教育宣传:加强对岩溶地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
与度。
可以开展环保知识普及活动、组织环保志愿者等方式。
综上所述,岩溶处理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地表、地下水、洞穴、河流、土地利用
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实现岩溶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岩溶整治施工组织方案
岩溶整治施工组织方案一、项目概述及背景岩溶地区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其地面由于岩石溶蚀而形成复杂的地下溶洞系统,容易导致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问题,给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因此,对岩溶地区进行整治工程是十分必要的,以保障当地的安全和稳定。
本项目旨在对地岩溶地区进行整治工程,消除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问题,提高地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组织机构1.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组织者和负责人,负责协调各个专业的工作,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是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的专业人员,负责保障施工进度和质量。
3.设计师设计师负责对整个岩溶地区进行调研和设计,提出整治方案和施工图纸。
4.施工队施工队是负责具体施工工作的人员,包括石工、设备操作人员等。
5.相关专家三、施工过程及措施1.施工前准备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设计工作,包括岩层勘探、地下水位测量、地质勘探等。
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并编制施工图纸。
2.地面固化工作为了增加地面的稳定性,需要进行地面固化工作。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固化材料,如石灰、水泥等,对地表进行处理,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3.洞穴加固岩溶地区存在许多地下洞穴,需要对其进行加固工作,以防止塌陷和其他安全问题。
可以采用注浆、封堵等方法进行加固,确保洞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排水工程岩溶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容易导致地面塌陷和沉降问题。
因此,需要进行排水工程,降低地下水位,保证地面的安全和稳定。
5.配套设施建设在整治施工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进行相关设施的建设,如道路、桥梁等。
这些设施能够提高岩溶地区的交通便利程度,并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6.环境保护与恢复在整治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在施工完成后,要进行相关的生态恢复工作,使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四、安全措施1.安全教育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素质。
岩溶整治施工方案模板
岩溶整治施工方案红水河双线特大桥桩基底部岩溶整治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湘桂铁路柳州至南宁段扩能改造工程,柳南H标红水河双线特大桥,位来宾市南东向红水河边, 近原湘桂铁路东侧20~400m, 里程表为DIK603+435.558 〜DIK605+686.286,长2250.728m。
从北岸到南岸桥型布置为29 X 32m(预制后张法预应力砼结构简支整孔箱梁)+80 m +144m+80 m(预应力砼变截面悬浇连续梁)+30 X 32m(预制后张法预应力砼结构简支整孔箱梁)。
红水河共设64个桥墩台,高出地面6~35.5m。
其桥墩下采用钻孔桩基, 唯独30#墩采用扩大性基础, 钻孔桩径有 1.25m、 1.50m、 2.20m 三种类型,要求桩端嵌入新鲜基岩弱风化层<6-W2>不小于1.5m,桩端下持力层下需完整基岩8m。
当前北岸已建好26个墩台、南岸27个墩台, 唯2#、5#、8#、9#、10#、51#墩, 因墩下桩基基岩内溶洞发育, 需进行专门处理。
具体处理要求如下:①对于2#、5#、9#、10#墩处理要求:桩底以下8m范围内空溶洞、有填充溶洞及强风化层<6-W3> 地层进行压浆处理。
②对于8#桥墩处理要求:基桩桩身穿过的所有溶洞及桩底8m 范围内的空溶洞、有填充溶洞及强风化层<6-W3> 地层进行压浆处理。
③对于51#桥墩处理要求:桩底以下8m 范围内空溶洞、有填充溶洞及强风化层<6-W3> 地层进行压浆处理, 另 5 号桩穿过强风化层<6-W3> 层44.82〜41.12m标高段进行压浆处理。
④其中强风化层<6-W3> 地层进行压浆处理后要抽芯检查, 处理后的地层检测承载力不得小于600kpa。
上述需处理墩柱桩基,有关参数如下表1:表12•工程地质条件及分析红水河双线特大桥施工场地位属桂中覆盖型波状岩溶平原,附近地面高程82~95m。
城市地下岩溶水处治施工工法
城市地下岩溶水处治施工工法城市地下岩溶水处治施工工法一、前言城市地下岩溶水处治是针对城市地下岩溶水问题进行的一种处理方法。
岩溶水是地下岩石溶解形成的水体,含有较高的溶解度和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
为了解决城市地下岩溶水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施工工法。
二、工法特点城市地下岩溶水处治施工工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针对城市地下的特点进行优化,针对不同岩层设置不同的工程方案。
2. 通过科学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采用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
4. 充分考虑安全因素,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三、适应范围城市地下岩溶水处治施工工法适用于城市地下岩溶水问题的治理,特别是在水量比较大、地下岩溶水污染严重的情况下,该工法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适用于城市下水道、地下车库、地下工程等。
四、工艺原理城市地下岩溶水处治施工工法是根据岩溶地区的特点,结合地下岩溶水的溶解机理,采取一系列的工艺方法进行处理的。
具体工艺原理如下:1. 技术措施的选择:通过分析工程要求和地下岩溶水的水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措施,如生化处理、深层注浆等。
2. 工程方案的设计:根据地下岩溶水的水量和水质情况,设计合理的工程方案,进行岩溶水的处理和净化。
3. 岩溶水的处理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工艺,如沉淀、过滤、吸附等,使地下岩溶水达到排放标准。
五、施工工艺城市地下岩溶水处治施工的各个施工阶段如下:1. 资料收集与分析:对岩溶地区的地质资料进行收集并进行分析,了解地下岩溶水的分布和特点。
2. 工程方案设计:根据地下岩溶水的水量和水质情况,设计出合理的工程方案。
3. 施工准备工作:组织人员、机具设备等,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4. 施工过程控制: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控制工作。
5. 竣工验收:对施工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的质量。
六、劳动组织适当的劳动组织是保证施工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关键。
2024年溶洞处理专项方案范文(三篇)
2024年溶洞处理专项方案范文一、背景介绍溶洞是地下溶蚀而形成的大型洞穴系统,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喀斯特地区。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溶洞面临着各种问题,如水质污染、洞穴破坏及生态系统恶化等。
为了保护溶洞资源,促进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2024年溶洞处理专项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减少溶洞的人类活动影响,保护溶洞环境和生态系统,提高溶洞的保护管理水平。
2. 原则:科学决策、综合治理、生态优先、依法管理、社会参与。
三、重点任务1. 制定溶洞管理规划:建立健全溶洞管理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
规划将根据溶洞特点和传统文化遗产,设定开发利用的限度和条件,合理规划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平衡。
2. 加强监测与评估:建立溶洞监测网络,全面了解溶洞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状况。
通过定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3. 溶洞环境治理:加强对溶洞水质的处理和监管,避免污染物进入水体。
同时,加强对溶洞地质结构的检测和修复,防止溶洞发生崩塌等灾害。
4. 强化溶洞生态保护:制定科学的溶洞保护标准和管理措施,保护溶洞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加强对溶洞中的特有生物和植被的保护,防止人类活动对其的破坏。
5. 推动社会参与:加强与当地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合作,建立溶洞保护的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推动溶洞保护工作。
同时,组织开展溶洞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溶洞保护的认知和意识。
四、保障举措1. 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为溶洞保护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溶洞保护项目,多渠道筹集资金。
2. 人才培养:加强对溶洞保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加强溶洞保护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培养,培养更多的溶洞保护专业人才。
3. 法律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溶洞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和管理权限。
依法打击溶洞破坏和污染行为,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隆隧道岩溶暗河整治方案探讨摘要文章介绍了渝怀线武隆隧道施工中揭示的岩溶暗河及水文地质情况,结合岩溶暗河整治方案的研究,分析了岩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并对隧道内岩溶暗河的整治及充填岩溶段的隧道施工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隧道工程岩溶暗河整治1引言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岩溶地区工程建筑日益增多,所遇到的岩溶工程问题也日趋迫切,特别是在岩溶地区修建铁路,如果没有对岩溶发育特征进行研究,没有适当采取措施,往往在施工和运营时会发生许多事故,甚至严重危害铁路运营。
岩溶对隧道工程的主要危害是:洞害(大型空溶洞影响隧道施工);水害(危害施工安全及运营安全、地表失水影响生态环境);岩溶充填物(隧道基底软弱,施工易突泥、坍塌等);洞顶地表塌陷等。
在建的渝怀线武隆隧道,全长9 418 m,隧道中部穿过可溶岩地层长度达3 800m,在施工中先后揭示多处岩溶暗河,在雨洪期岩溶水涌人隧道,给施工造成极大损失和危害。
本文将结合武隆隧道岩溶情况,对岩溶水调查及治理措施进行探讨。
2岩溶及水文地质情况2.1岩溶武隆隧道位于乌江右岸,隧道洞身通过地层岩性多为三叠系Tj、T1f灰1岩夹白云岩,以及二叠系Pc、P2w、P1m、P1q+l灰岩,地表岩溶形态十分丰富,2并分布有溶沟溶槽、落水洞、漏斗、洼地等地质形态。
乌江边出露四个主要岩溶泉点,岩溶地下水较为丰富。
隧道中部横洞工区向出口方向施工中,先后揭示4处较大规模岩溶地层。
2#、3#暗河间210m隧道均在溶洞充填物中通过,充填物为碎石土、块石土,隧底以下充填深度一般为6~8 m,局部地段深度达20m。
2.2水文地质隧道位于乌江右岸坡脚处,距乌江边1 000m左右。
该段乌江为峡谷地段,乌江两岸多为陡崖。
陡崖顶上线路左侧见两级岩溶平台,第一级岩溶平台高程为1100~1400m,第二级岩溶平台高程为1600~1800m。
这两级岩溶平台面积较大,第一级平台面积为42km2,第二级平台面积为77km2,其上分布有众多的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等,是岩溶水的主要补给区。
隧道位于第一级岩溶平台向乌江排泄的排泄区附近,隧道高程与地下水高程相近,因此隧道揭露多处暗河、充填溶洞,雨季时隧道涌水量较大。
洪雨季节隧道内2#、3#岩溶暗河发生多次涌水,且两溶洞之间隧道内存在多处涌水点,其中2002年6月20日的涌水量达138X104m3/d;经过一个雨季,随着岩溶管道的疏通,最大涌水量达718.6×104m3/d。
1#溶洞常年有流水,洪雨季节流量显著增加,并漫入坑道内。
3岩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3.1岩溶水的危害在铁路和公路隧道建设中,由岩溶水引起的一系列灾害时有发生,对近年灰岩地层隧道统计分析表明,约有80%的隧道遇到不同程度的岩溶涌水问题。
岩溶突水、涌泥会给隧道施工带来淹没坑道、毁坏机具等危害,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中断施工、延误工期、增加造价,如南岭隧道、大瑶山隧道、梅花山隧道等施工期间都遭到了突、涌水灾害。
岩溶突水、涌泥砂,将造成地表塌陷、沉降变形,严重影响地面建筑物安全,使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周围生态环境。
如大瑶山隧道从施工到运营,地面先后发生陷坑数百个,涉及范围大至几平方公里,甚至于运营期间隧道内涌砂,中断行车。
在建的武隆隧道施工揭示1#~3#岩溶暗河后,2002年雨季先后出现6次较大涌水,造成洞口施工场地被毁,施工风机、充电房被冲人乌江,洞内装碴设备受损,施工中断近两个月;2003年雨季以来,溶洞段多次涌水,其最大涌水量较上一个雨季时成倍增加,造成洞口场地再次被冲毁,矿车等设备被冲至乌江边,施工严重受阻,施工进度受到影响。
3.2充填溶洞对隧道工程的影响由于充填溶洞的力学性能较差,在充填溶洞地层中施工时,极易造成坍塌,危及施工安全;对隧道结构而言,由于围岩自承能力差,衬砌及支护易开裂、破坏;隧道基底位于充填物中,可能产生沉降,造成结构物限界不足,危及行车安全。
4岩溶水整治方案4.1岩溶水整治原则按《隧规》要求,铁路隧道防排水必须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而岩溶地区的地下水为岩溶暗河管道水及岩溶裂隙水,一般情况下,除对周边地表环境有特殊要求的采用堵水措施外,其它情况宜采用防、排、截等措施。
这是由于岩溶及岩溶水的发育在宏观上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从微观上有许多不确定性,因此造成堵水困难、代价高、风险大、效益相对较差。
岩溶暗河管道水具有自然的排泄通道,隧道施工揭示岩溶暗河管道水仅改变其排泄途径,对地表的影响甚微,笔者认为对揭示的暗河管道水应按引排或截堵的原则处理。
根据武隆隧道揭示的1#~3#岩溶暗河的水文地质条件,其上源两极平台面积较大,采取截堵措施是不现实的,可采用以排为主的原则对其进行整治。
4.2岩溶水水量的调查众所周知,地下岩溶及岩溶水发育规律极其复杂,按现有的手段和方法要查清楚是比较困难的。
武隆隧道的历次涌水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岩溶水量的变化相当大。
采用排水方案,其隧道涌水量的大小,决定了相应的排水系统的规模、布置、过水结构的大小等,即决定着工程安全及工程投资。
因此,在进行方案比选前,需仔细、详实地收集资料,调查岩溶水水量。
针对武隆隧道工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岩溶水调查。
(1)调查岩溶发育区范围及岩溶暗河的上下游情况。
从上游两级岩溶平台的面积及下游乌江边岩溶的调查分析表明,武隆隧道的岩溶水是十分丰富的,且在乌江边有明显的岩溶通道,通过连通试验发现1#暗河与乌江直接相通。
(2)建立完善有效的洞内涌水观察记录。
武隆隧道在揭示2#暗河后(2002年2月)开始建立起水量观察记录。
在3#暗河揭示后,2002年雨季,降雨半天后洞内水量逐渐增大,最大水量达138×104m3/d;经过一个雨季后,降雨1-2h后洞内水量增大,且很快达到最大水量,其观测记录的最大涌水量为718.6×104m3/d。
(3)收集当地气象资料。
当洞内水量达到718.6×104m3/d时,当地降雨量为189.4mm,通过对当地气象资料调查分析,该雨量为50年一遇;而百年一遇最大降雨量为211.7mm。
(4)在旱季时充分调查暗河的形态及断面大小,根据其过水断面痕迹,推算分析溶洞内可能的涌水量。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调查,2#、结合武隆隧道揭示的1#~3#暗河形态以及3#岩溶暗河涌水量应不于810×104m3/d。
4.3排水系统布置构思施工期间的涌水量调查及隧道的辅助坑道布置,对其暗河排水方案进行了比选。
4.3.1利用暗河自然通道排水1#岩溶暗河与隧道及平导基本正交,位于隧底以下3m左右,其特点是:暗河通道洞壁完整;溶洞底沉积物相对较少;岩溶地下水基本通过自然通道排泄;下游排泄距离短。
通过连通试验,在乌江边发现了暗河口,距离约500m。
基于此,采用清理疏通施工影响范围的岩溶管道、设涵恢复岩溶水排泄通道的方案。
涵洞孔径按岩溶管道最小断面控制,采用3.5m并按有压涵管设计,暗河前后40m范围隧道衬砌结构进行相应加强。
若出现排泄不畅、造成隧道病害时,可在乎导内开孔引排岩溶水。
4.3.2新增人工通道排水2#、3#岩溶暗河涌水量大(涌水量不小于810×104m3/d)、涌水点分散,根据历次涌水情况统计,2#、3#岩溶暗河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两暗河之间210m范围隧道均通过溶洞充填物;涌水点多(两暗河之间有4~5个涌水点);隧道内揭示的暗河无明显排泄通道,特别是2*暗河,向乌江侧发育后,逐渐变小成为溶缝。
针对2#、3#岩溶暗河的特点,按照岩溶水采取“先汇集,再引排”的治理思路。
汇集岩溶水,目的是完善隧道内岩溶暗河段截水、集水、排水系统。
可在隧道左侧(靠山侧)设置集水廊道,一方面汇集2#、3#岩溶暗河的地下水,另一方面截排岩溶水。
集水廊道断面为满足施工需要其尺寸为3.5 m×3.65 m,钢筋混凝土衬砌,洞壁预留100mm泄水孔,间距0.8~1m,梅花形布置。
集水廊道通过两孔涵洞与隧道右侧的行洪通道和3#溶洞暗河相连,将岩溶水汇集于3#溶洞内。
右侧设泄洪通道目的是保证及时引排岩溶水,避免隧道范围岩溶水排泄不畅,影响隧道结构,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行洪通道断面及衬砌同集水廊道,泄水涵洞采用孔径3.5 m的有压涵洞。
汇集后的岩溶水可通过增设的泄水洞引排至隧道外的乌江,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也可利用已施工的平导作为排水通道,排至洞外。
针对武隆隧道的情况,利用平导排水存在的问题是:为施工方便,一般平导较正洞低0.2—0.4m,纵向坡度与正洞相同;受下穿涵洞影响,平导须降坡落底,落底深度达3.7m,已施工平导长约1100m,为满足3‰排水坡度,平导落底长需1100m;平导落底施工时,将影响隧道前方施工,造成对工期的影响;排水坡度小,虽然可能有利于防冲刷,但不利冲淤。
而新建泄水洞长度约1000 m,且泄水洞与3#溶洞相接,其人口高程较线路高程低8m,设计排水坡度可达11‰~15‰,有利冲淤,结合结构的支护,也可较好地解决防冲刷问题。
因此采用泄水洞方案集中引排岩溶水较利用平导排水合理。
4.4泄水洞断面的选择泄水洞断面除满足排水量的要求外,还需满足施工作业的要求;在衬砌材料方面,还须满足抗冲刷的要求;对于含泥量大的岩溶水,尚应考虑防淤积的排水流速。
近年来的隧道施工总结资料显示:泄水洞长度大于500m时,满足小型机械施工要求,其断面不宜小于3.0m×3.0 m;一般选用的衬砌混凝土,其容许无冲刷流速示于表2;而其临界不淤积流速根据岩溶水中含泥量,其流速一般不小于3.5 m/s。
本泄水洞需满足810×104m3/d流量的要求,根据其地形条件,其排水坡度为11‰~15‰,按及水量计算公式反算,泄水洞断面可选用4.7 m×4.8 m(高×宽),衬砌材料采用C15混凝土,流速不大于10.0 m/s,且断面允许流量较调查流量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富余值大于50%)。
5充填溶洞段隧道施工充填溶洞段,由于充填物松散,物理力学性质差,且往往有岩溶水活动,施工中极易造成坍塌,施工支护措施一般需加强,以保证施工安全。
在对岩溶水进行有效处理的前提下,隧道衬砌结构及基底处理也需加强,以保证结构安全及运营安全。
针对武隆隧道通过2#、3#充填溶洞段及4#全充填溶洞的情况,揭示溶洞后,首先需按加大的隧道开挖轮廓(加高50cm、加宽40 cm)进行开挖,预留足够的沉降量及变形量,以避免衬砌施工时由于开挖断面净空不够而造成拆支护、重新扩挖的情况。
其支护措施则采用超前导管注浆结合全环钢架加强支护,并配合锚网喷支护。
钢架间距一般为0.6~0.8m,喷混凝土厚20cm,开挖后及时封闭成环,同时拱墙范围再辅以小导管注浆加固,一般加固深度按3m控制。
通过历次涌水及一年的时间考验,武隆隧道溶洞段的支护措施是十分有效的,仅有局部段发生变形及两处集中出水点的部分支护被挤裂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