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缺失背景下的学校德育 家庭教育的缺失

合集下载

家庭教育的缺失案例(2篇)

家庭教育的缺失案例(2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家庭教育缺失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家庭教育缺失案例的分析,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缺失对儿童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今年10岁。

他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小明从小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小明缺乏关爱和陪伴,家庭教育缺失现象严重。

二、家庭教育缺失的表现1. 情感缺失:小明自小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关爱。

在与爷爷奶奶的相处中,他更多的是得到物质上的满足,而情感上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

2. 教育观念缺失:小明的父母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给小明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就能让他健康成长。

因此,他们很少关心小明的学习情况,对小明的不良行为也采取放任的态度。

3. 行为习惯培养缺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小明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较为散漫。

他经常沉迷于电视、网络游戏,缺乏自律能力。

4. 社交能力缺失:小明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他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显得较为孤僻。

他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交流,社交能力严重不足。

三、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1. 情感问题:小明由于缺乏亲情关爱,导致他内心封闭,不易与人沟通。

他常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等情绪,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

2. 学习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小明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一直不尽如人意。

他不知道如何自主学习,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

3. 社交问题:小明由于社交能力不足,很难融入集体,与同龄人的关系紧张。

这给他的人际交往带来了很大困扰。

4. 自我认知问题:小明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对自己的认知存在偏差。

他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缺乏自信心。

四、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1. 家庭经济条件限制:许多家庭因经济原因,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导致孩子失去亲情关爱。

2. 教育观念落后:一些家长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就能让他们健康成长,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的影响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的影响家长是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决定者,学生除了家长遗传的先天性的心理素质外,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对塑造学生心理品质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身心健康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人格树立。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的影响,希望有所帮助!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的影响篇11.主体缺失家庭教育的主体缺失,完整地说是“父亲教育行为的缺失“。

有一种误解,认为家庭教育是母亲的事,与父亲关系不大。

实则不然,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那这座“山”的作用有多大呢?中国的谚语里的”知子莫若父“,《三字经》里的“养不教,父之过“等,都是告诉我们,家庭教育中,父亲不可缺失。

2.追求缺失家庭教育的追求缺失,是指家庭教育中“精神追求的不足“。

当下,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多追求物质的富裕,忽视了精神的富有。

对孩子的物质装备,砸锅卖铁也心甘情愿,而对精神文化内涵的充实却很少过问。

学习对孩子来讲很重要,但是做人更重要。

3.观念缺失家庭教育的观念缺失,具体反映是“过度教育“和”过度的爱“。

有一句口号误导父母,甚至误导教育界,就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就容易造成”拔苗助长“的情况。

教育也有特殊性,若将特殊性视作普遍性推广的话,那只会适得其反。

天才是极个别的,天才适用的,并不意味着人人都适用。

4.任务缺失家庭教育的“任务缺失“,主要反映在品德养成“沟通交流“。

品德养成,通俗地说就是教孩子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品德养成,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家长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

家庭中,有比学校教育更多更重要的生活细节,恰恰就是这些生活细节塑造了孩子的个性、人格、文化品位和价值观。

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的影响篇2个人教育通常是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组成。

学校教授你知识,社会教会你秩序,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最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

它教会我们的是:在认识、了解、适应了社会以后能够具备健康的生存活力,独立的生活能力,不屈的精神毅力。

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分析及对策

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分析及对策
困 ,感 受 不 到 家 庭 的 幸 福 。 烦 恼 、
能 力 强 ,但 冷 漠 、孤傲 ,对 任 何 事
或人都是冷眼旁观,表现为情感欠
缺 、反 应 迟 钝 、兴 趣 缺 乏 、无 责 任 感 、不 会 关 心 别 人 、集 体 感 观 念 低 、交 际 能力 差 。
三 、对 策 探 讨
农 村 家 庭 教 育 受 旧 的传 统 观 念
的 长 期 影 响 ,如 “ 养 儿 防老 ” 、 “ 不 打 不 成 器 ”等 ,这 些 陈 旧 的 家
卑 之 中 ,甚 至 寡 言 少语 ,产 生 自我
封 闭 状 态 。 这 类学 生不 愿 与 别人 接 触 ,对 他 人 有 厌烦 和戒 备 心 理 ,内
庭 教 育 思 想 和 落 后 的 教 育 方 法 ,在
农 村 家 庭 中广 泛 地 流 传 ,很 不 利 于
孩 子 健 康 成 长 。 有 相 当 部 分 的 家 长
把 分 数 当 作 成 才 的 唯 一标 准 ,对 孩 子 的 兴 趣 、爱 好 认识 不 足 。 3 .家 长 对 留 守 学 生教 育 不. 到
的 同 时 ,部 分农 村 家 长对 家庭 教 育
仍 存 在 模糊 的认 识 以 及缺 失 。
一 因
二 、 农 村 家庭 教 育 缺 失 背景 下
学 生 的 不 良 表 现
1 .学 生 家 长 文 化 素 质 不 高 ,
缺 乏 正 确 的 教 育 方 法
郁 闷 、焦 虑都在心 灵上 留下烙 印 ,
久 而久之 就形成暴 跳如雷 的脾气 。
情 绪 暴 躁 型 的 学 生 处 事 冲动 ,不 想 后 果 ,不 接 受 批 评 ,爱 顶 撞 老 师 、

家庭教育缺失背景下的学校德育

家庭教育缺失背景下的学校德育

强犯错 , 父亲会不 由分说地进行惩罚 , 但这样并没有改掉 I
家庭教育 的缺失 无疑给学校 教育带来 巨大挑战 , 优
孩子爱惹事生非 的毛病 。 初三时, 子强 曾因不服父 母管 I 袁 化学校德育 、呵护学生心灵 、消除成长隐患成为当务之
教离家出走。20 年, 08 袁子强考入某职业中学。住校期 l 。 尽管德育不可能包办一切 , 急 但学校必须最大限度地弥 问, 他结交了一些意气相投的“ 哥们”在周末常出入 K Vl , T 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 并且尽可能对 家庭 教育进行点拨 , 促
《 学 与管理 》 教
2 1 年 6月 1日 01
家庭 教 育缺 失 背景 下 的

⑩江苏省苏州工业 园区第十 中学 焦晓骏


问题的提出
l 教育 的今天 ,家庭 教育的缺失可能给孩子 的成长带来致 1家庭教育理念滞后 , . 教育 目 标与学生发展不尽匹配
案例一 :我在学生 时代一直是班里最优秀的 ,真不 “
不懂感 恩、 爱心淡薄; 纪律性不 强、 缺乏 自我约束 ; 性格孤 J 的学业并不算出色 , 中考时也未 能考入理想的高中。 陈先
僻 、 为极 端等等 。有人断言 , 国传统 的“ 子成龙 ” 生想尽办法 给女儿花钱“ 行 中 望 、: 择校” 到某高 中 , 并到处请 家教
“ 望女成风” 等强烈的“ 功名” 观与如今世界过度物质化、 来进行辅导。考不上大学还有什么前途!父亲的话像鞭 f “ ” 价值观多元化遭遇, 必然会导致家庭教育的大面积缺失。J 子一样时常抽打着陈依雯。
长发展 的重要坐标 。 优秀的家庭教 育使孩子受益终身 , 一 其 2家庭教育手段不当, . 实际结果与家长愿望背道而驰

孩子教育缺失的后果案例(2篇)

孩子教育缺失的后果案例(2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忽视了孩子的教育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真实案例的分析,探讨孩子教育缺失的后果,以期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

一、案例背景小杰,一个十岁的男孩,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

他的父母因为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地奔波,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在成长的过程中,小杰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

虽然爷爷奶奶对小杰宠爱有加,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却缺乏科学的方法和足够的重视。

二、教育缺失的表现1. 学习成绩差:由于缺乏家长的陪伴和指导,小杰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下游。

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对学习没有兴趣。

2. 社交能力差:小杰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

在班级中,他很少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朋友寥寥无几。

3. 自理能力差:由于长期依赖长辈,小杰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他不会自己穿衣、洗漱、整理床铺等。

4. 心理问题:由于缺乏关爱,小杰内心充满了孤独和焦虑。

他常常因为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等问题而感到自卑和沮丧。

三、教育缺失的后果1. 学习成绩下滑:小杰的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下游,导致他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长期以往,他将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 人际关系紧张:由于社交能力差,小杰在班级中容易受到排挤。

这会给他带来心理压力,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3. 自我价值感降低:长期依赖长辈,小杰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

这将导致他缺乏自信,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4. 心理问题:小杰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他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这将影响他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四、反思与建议1. 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关注孩子的成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

多陪伴孩子,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2. 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和人际关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新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新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的变化、家庭教育的不足和新技术的影响。

针对这些挑战,学校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以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社会环境的变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逐渐淡化,替代它们的是功利主义思维和个人主义。

对于这一挑战,学校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德育教育内容来回应。

引入一些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性的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中,增加他们对社会问题和公共利益的关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家庭教育的不足也是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之一。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足,一些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学校可以通过有效的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德育教育的培训活动,提供一些德育指导手册和教育资源,协助家长更好地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

学校还可以建立一些家委会或家长学校,让家长共同参与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学生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存在着正误信息的混杂、沉迷网络的风险。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和媒体素养。

学校还可以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教育资源,创新德育教育形式和方式。

可以通过录制和分享一些道德榜样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学习这些榜样的行为和品质。

新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但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学校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通过多元化的德育教育内容、家校合作和网络安全教育等手段,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质,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5篇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5篇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5篇篇1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这些挑战,并探讨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新挑战;应对策略一、引言德育工作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德育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挑战。

本文将对这些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 价值观多元化带来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开放和文化的交流,各种价值观不断涌现,使得学生的价值观选择更加多样化。

这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选择主流价值观,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2. 网络时代的挑战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的信息获取更加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网络成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德育工作需要关注网络时代的特点,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3. 社会现实与教育理念脱节带来的挑战当前,一些社会现实与教育理念存在脱节现象。

例如,学校注重知识传授,而社会注重实践能力;学校强调个人发展,而社会强调团队合作等。

这些脱节现象导致学生在适应社会时面临困难,德育工作需要关注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应对策略1. 强化主流价值观教育针对价值观多元化带来的挑战,学校应强化主流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选择主流价值观。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的活动,加强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2. 加强网络素养教育针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学校应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通过开展网络素养课程、举办网络素养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避免网络成瘾等问题。

3. 注重实践教育和团队合作针对社会现实与教育理念脱节带来的挑战,学校应注重实践教育和团队合作。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德育教育辅导案例(3篇)

德育教育辅导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但在学校里经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如: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甚至打架斗殴。

家长和老师都十分担忧小明的成长,希望他能改正不良行为,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二、案例分析1. 小明的不良行为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

小明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导致小明缺乏家庭关爱,性格孤僻。

(2)学校教育不到位。

小明所在班级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德育方法,导致小明在德育方面存在很大缺陷。

(3)社会环境影响。

小明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导致他模仿不良行为。

2.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环节。

针对小明的情况,德育教育具有以下重要性:(1)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德育教育,使小明认识到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2)改善小明的人际关系。

德育教育有助于小明学会尊重他人,与同学和睦相处,减少矛盾。

(3)促进小明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有助于小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三、德育教育辅导方案1. 家庭教育指导(1)家长要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增进亲子关系。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身作则,为小明树立良好的榜样。

(3)家长要关注小明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他的心理问题。

2. 学校德育教育(1)加强班级德育教育。

教师要在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通过组织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加强家校沟通。

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3. 社会环境引导(1)加强社会道德宣传。

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传播正能量,引导小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加强社区教育。

社区可以开展亲子活动、道德讲座等,为小明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育并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五育并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五育并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五育并举是指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要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个方面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然而,在实施五育并举的过程中,我们还面临诸多问题。

下面我将从教育机构、教师、学生和家庭四个方面来探讨问题,并提出一些整改措施。

一、教育机构:1.课程设置缺乏整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往往是独立设置的,缺乏整合,无法形成有机组合和协同效应。

整改措施:优化课程设置,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融入各科目中,形成互相支撑、相互促进的课程体系。

2.教师培训不够全面: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对于其他育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不足。

整改措施:加强教师培训,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加强德育、体育等方面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教师:1.重视分数和成绩:部分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

整改措施:引导教师转变评价观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注重学生的品德、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2.缺乏综合评价能力: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对于德育、体育等方面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

整改措施: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对德育、体育等方面评价的能力,重视综合评价,不仅包括考试成绩,还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生:1.学生厌学情绪高涨:一些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

整改措施:减少学业负担,优化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的德育意识淡薄:部分学生只注重知识的学习,对于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整改措施: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

四、家庭:1.家庭教育缺失:一些家庭只关注学业成绩,忽视了德育、体育等方面的培养。

整改措施: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2.家庭缺乏参与感:部分家庭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学校的责任,对于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缺乏参与感。

家庭教育缺失状况分析及学校作用初探

家庭教育缺失状况分析及学校作用初探

护 和教育 的最基本 职责 的履行 。二是 “ 位 ” 缺 ,有 的 父 母
忙 于工 作或 沉溺 于 自身 的娱乐 和休 闲 ,这些 或 许让 孩 子 在 物 质上 得 到 了满 足 ,但 却 缺少 了父母 的 呵护 和 教 育 .
甚 至 将 父 母 的 不 良 习 惯 传 染 给 孩 子 .使 孩 子 在 成 长 的 关 键 期 留 下 种 种 缺 憾 。 三 是 “ 位 ” 主 要 表 现 为 溺 爱 过 越 。 多 ,保 护 过 度 ,结 果 使 得 孩 子 在 生 活 实 践 中 的 体 能 、 智 能 和 社 会 性 参 与 的 能 力 素 质 和 道 德 情 操 发 展 受 限 。除 此
现 状 的 途 径 和 办 法 .学 校 承 担 发 挥 对 家 庭 教 育 缺 失 状 况 进 行 引 导 校 正 的 作 用 , 这 既 是 深 入 贯 彻 落 实 党 中 央 国 务
此外 ,邀 请相 关机 构 的专家 与 家长展 开 面对 面交 流 也是
学 校 应 重 视 的 重 要 资 源 。机 制 之 二 是 要 建 立 完 备 的 引 导 家 庭 教 育 知 识 与 技 能 的 目标 。 这 一 目标 , 就 内容 涵 盖 方 面 来 说 ,除 基 本 的 家 教 育 儿 知 识 外 ,还 应 包 含 与 青 少 年 相 关 法 律 法 规 的 学 习 引 导 .包 含 “ 施 素 质 教 育 ” 的 知 实 识 和 能 力 进 行 引 导 ,最 终 应 引 导 家 长 改 变 不 良 家 教 和 简 单 教 育 ,促 使 家 长 逐 步 树 立 家 庭 教 育 新 理 念 ,逐 步 拥 有 科 学 教 学 新 方 法 。 机 制 之 三 是 要 将 引 导 家 庭 教 育 纳 入 学 校 教 育 工 作 任 务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要 像 开 展 学 科 教 学 一

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引言及背景介绍近年来,德育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德育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对当前德育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二、上级与下级目标不一致导致德育简单化1. 教育体系中上下级之间追求不同目标近年来,在高考改革等政策推动下,我国教育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这使得学校在实施德育方面倾向于功利主义思想。

然而,家庭、社区及个人所希望获得的是全面发展,并包含道德素养等内容。

由此导致家庭与学校之间出现了差异。

2. 德育缺乏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支撑缺乏统一有效的行为评价指标体系也是德育简单化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各地学校使用不同主观评价方法衡量道德行为,导致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不高。

三、家庭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变化1. 家庭教育缺失或忽视当前,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和生计,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进行子女的德育教育。

另外,由于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影响,孩子们在家中接触到了过多消极信息,缺乏正确价值观引导。

2. 社会环境对道德行为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社会变革和市场经济发展,一些负面现象普遍存在。

例如,在校园欺凌、网络暴力等问题上持放任态度或流于表面应付现象较常见。

这些负面影响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以权谋私”、“捞取利益”的思想倾向。

四、师资队伍及管理机制存在问题1. 德育师资相对不足且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在学校德育教学中培养出能胜任该岗位并具备专业知识、广博阅历与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老师是一个挑战。

有些老师缺乏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无法系统地进行德育教学。

2. 德育管理机制不完善由于许多学校在德育管理上缺乏有效规范,导致对学生的行为教育没有良好的方法、手段与控制。

此外,有些学校或老师可能因其他实际问题而忽视了对德育工作的重视,这进一步削弱了德育内容和形式。

五、解决问题的建议1. 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应综合考虑道德品行、社会参与度等方面构建科学且符合现代需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公民素质考核中。

独生子女家庭德育缺失分析及对策

独生子女家庭德育缺失分析及对策
家校合作与社区支持
研究如何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合作,共同为独生子女提供良 好的德育环境,形成德育的合力。
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展望
国际比较与借鉴:通过国际比较,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独生 子女家庭德育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家庭德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
总之,独生子女家庭德育缺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未来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包括研究方法创新、多元化德 育内容、家校合作与社区支持以及国际比较与借鉴等,共同 促进独生子女家庭德育的完善与发展。
教育体制因素
德育课程缺失: 在部分学校,德育课程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甚至被边缘 化。这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道德教育和引导。
教育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教育评价主要以学业成绩为主,德育方面的表 现往往被忽视。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道德品格。
综上所述,独生子女家庭德育缺失的原因主要来自家庭教育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体制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 手,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新一代。
教育方式不当
部分独生子女家庭在教育孩子时,过 于注重智力开发,忽视德育教育。这 造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形成自私 、冷漠的性格特点。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竞争压力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家长为了让 孩子在将来脱颖而出,往往过分 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从而忽视 了德育教育。
不良信息影响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迅速,一些不 良信息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导致孩子道德观念模糊、价值 观扭曲。
父母过度关注:独生子女是家庭 的唯一焦点,父母更容易过度关 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忽视
了对孩子德育的培养。
缺乏兄弟姐妹的互动:独生子女 在家庭中没有兄弟姐妹,缺乏与 同龄人互动的机会,容易形成孤

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一、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德育工作在我国学校中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

然而,在实际推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评估体系。

目前,针对学生德育水平的评价标准不够明确,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同时,学校间对于培养德育素质与学术成绩之间关系认知不足,认为提高学术成绩就是提高学生素质表现。

这导致在教师选拔、评优等方面普遍倾向于重视学术而忽视德育。

其次,教师思想观念更新速度较慢。

部分老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进行德育工作,并不能及时适应时代背景下培养全面人才的需要。

另外,一些教师本身道德水平也存在差距,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难以给学生以引领和示范。

再次,家庭教育的缺失加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

现代社会中,一些家长过分追求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对孩子品德教育的关注。

家庭教育缺失导致了学校对于德育状况更加严峻的挑战。

最后,存在着课程性质化、考试导向化倾向。

由于高考占据了很大比重,学校不得不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学术科目上,而轻视了德育课程的开展与培养。

这使得学生在道德素养培养上存在一定的缺失。

二、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推进德育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首先,在评价体系方面,建立起清晰明确的客观评估指标和方法。

要将学生成绩与素质发展相结合进行全面评价,并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考核标准。

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专业交流活动,提高其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

其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注重教师的德育素质培养。

学校应该定期进行教师道德修养培训和专业发展研讨,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其德育教育水平。

同时,加强对于优秀德育先进个人和团队的表彰和激励,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再次,在家庭与学校合作方面,建立稳定有效的沟通渠道。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来参加家庭日、公开课等活动,增进对于德育工作目标和计划的共识,并协调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配合。

教育的缺失演讲稿范文高中

教育的缺失演讲稿范文高中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关乎我们每一个人未来的重要话题——教育的缺失。

教育,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探索世界的钥匙,是我们实现梦想的阶梯。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教育的缺失现象日益凸显,这无疑是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极大挑战。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教育的缺失,并探讨如何应对这一问题。

一、教育缺失的表现1. 基础教育薄弱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逐年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阅读、写作、计算等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导致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影响全面发展。

2. 创新教育不足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学校过分强调分数,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3. 德育教育缺失德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德育教育存在缺失现象。

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缺乏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4. 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但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

二、教育缺失的原因1. 社会因素(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学生享受不到优质教育资源。

(2)教育观念落后:部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仍然坚持应试教育观念,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学校因素(1)教学方式单一:部分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校园文化缺失:部分学校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导致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3. 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观念错误: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

(2)家庭教育投入不足: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孩子无法得到全面发展。

三、应对教育缺失的措施1.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政府应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努力缩小城乡、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差距,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家长教育权缺失的典型案例(2篇)

家长教育权缺失的典型案例(2篇)

第1篇在我国,家庭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教育权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教育权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本文将以小明为例,探讨家长教育权缺失的典型案例。

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就读于某市一所小学。

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上班族,家庭条件一般。

小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中等,但在课堂上经常走神,与同学关系紧张。

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对他的学习生活关注不足。

二、家长教育权缺失的表现1. 陪伴时间不足由于工作原因,小明的父母每天都很晚下班,回到家后还要照顾家务,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小明。

这使得小明在家庭中缺乏关爱,性格变得孤僻。

家长教育权缺失导致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必要的亲情陪伴。

2. 教育方式不当小明的父母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因此,他们对小明的学习要求极高。

当小明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父母便会严厉批评,甚至体罚。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伤害了小明的自尊心,还可能导致他产生逆反心理。

3. 缺乏沟通与引导小明的父母很少与小明进行沟通,不了解他在学校的生活状况和遇到的困难。

当小明遇到问题时,他们无法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使得小明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失去自信。

4. 忽视兴趣爱好小明的父母认为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忽视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这使得小明在课余时间缺乏娱乐,导致他无法全面发展。

三、家长教育权缺失的危害1. 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家长教育权缺失导致孩子缺乏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同时,不当的教育方式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影响其身心健康。

2. 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家长教育权缺失使得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此外,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引导,孩子无法及时解决问题,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 影响亲子关系家长教育权缺失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

这种情况下,孩子很难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影响家庭和谐。

四、案例分析小明的案例反映了家长教育权缺失的严重性。

德育工作的困难与挑战 → 品德教育工作的困难与挑战

德育工作的困难与挑战 → 品德教育工作的困难与挑战

德育工作的困难与挑战→ 品德教育工作
的困难与挑战
品德教育工作的困难与挑战
品德教育工作在当今社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
1. 社会背景的变化
随着社会变革和全球化的发展,传统道德观念的衰退成为了品德教育的首要挑战。

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了对道德标准的淡化,给品德教育注入了不确定性。

2. 教育环境的压力
教育环境的变化和压力也给品德教育带来了困难。

学生们面临着严重的学业压力和竞争,导致他们对品德教育的关注度降低。

教育资源有限,德育工作往往被其他学科挤占时间和资源。

3. 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对于品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品德教育的困境。

家长们忙于工作和生活,对于德育工作的关注度不足,很难给予孩子足够的品德指导和支持。

4. 教师队伍的不足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推动品德教育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存在着师资队伍的不足和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一些教师在品德教育方面知识和经验的欠缺,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5. 教育评价体系的偏重
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往往偏重学业成绩和竞争导向,忽视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这种偏重使得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而对品德教育投入更少的精力和资源。

总结
品德教育工作的困难与挑战是多方面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克服。

建立全面的品德教育体系,加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师资培训和支持,以及调整教育评价体系的偏重,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家庭和学校教育不足

家庭和学校教育不足

家庭和学校教育不足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其中包括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压力。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发现我们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不足,不能为我们提供充分的帮助和支持。

这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方面,我们的家庭教育不足。

很多家庭都存在着教育水平不高、思想观念陈旧等问题。

父母可能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引导和帮助子女,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此外,现代家庭中的父母往往太忙于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关爱,甚至出现失学、早恋等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存在不足。

很多学校的教育理念落后、教育质量低下,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一些学校追求知识面的广度,忽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

学校教育还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

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不足也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首先,家庭和学校教育不足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由于家庭和学校环境的瑕疵,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损害,甚至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其次,不足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成绩和学习动力。

没有家庭的支持和学校的教育,孩子难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动力,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况。

最后,家庭和学校教育不足也会对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没有通过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来培养孩子的社会技能,容易让孩子在社交中出现种种习惯和想法上的问题。

如何解决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不足?首先,事关家庭教育不足,需要有关部门开展更多的宣传工作,加强普及性、系统性、针对性的“科学家庭教育”知识,帮助父母学习科学育儿技巧,提高育儿能力。

其次,优秀的学校应该通过课程改革、师资建设、教学模式改良等手段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最后,家庭和学校应该协作,共同发挥育人效果。

综上所述,家庭和学校教育不足是当今社会中一大难题,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寻找有效的解决之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出的努力。

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家庭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对孩子的性格、人格、道德品质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已成为当前中学德育面临的困境之一。

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成员的时间短缺和工作压力导致家庭教育功能难以发挥。

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许多家长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他们可能每天要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甚至还要应对各种社交活动和家务琐事,导致无法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

家庭教育环境的恶化也导致了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

一些家庭可能存在着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成员沟通不畅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效果。

有些家庭甚至存在着暴力、虐待、冷漠等问题,这种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家庭教育方式的单一化也是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原因之一。

一些家长可能出于自身的教育经验和概念,只会采取一种单一的教育方式,比如只关注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这样的教育方式很难满足孩子多样化的成长需求,导致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当前中学德育面临着许多困境。

学校教育无法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德育水平的下降。

学校在学生的道德教育方面所能提供的时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很难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学生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可能存在诸多问题。

学校德育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需得到改进。

当前,一些学校的德育教育仍然存在着单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而且,由于教师数量不足和精力有限,德育教育往往只能停留在口号和榜样教育的层面,难以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脱节的问题依然突出。

由于学校注重课程教学和考试成绩,德育教育往往成为了“加餐”,缺乏对学科教学的融合和互动。

这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关注度不高,也使得学校德育教育难以形成有效的持续性。

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一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观,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家庭教育的功能逐渐弱化,这给当前中学德育带来了一系列困境。

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家庭教育的功能弱化。

过去,大多数家庭都是传统的核心家庭,父母都有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职责,能够给予子女充分的关注和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庭变得单亲家庭、核心家庭数量减少,父母的工作压力也逐渐增加,这使得他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孩子的成长。

一些父母也没有必要的教育知识和技巧,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社会价值观的淡化使得家庭教育的功能进一步削弱。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求逐渐超过了传统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念。

许多家庭更加注重物质生活,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

父母过分关注自我实现和个人成就导致他们对子女教育的参与度降低,忽视了爱和关心对孩子的重要性。

这使得家庭教育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和温暖。

当代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紧张和沟通不畅加剧了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

家庭是孩子情感培养的主要场所,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情商的基础。

现代家庭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和社会活动,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减少,沟通的机会也变少。

这导致了亲子关系的紧张和疏远,使孩子的成长过程缺乏爱与安全感。

亲子关系的紧张也使得家庭教育在引导和教育孩子方面失去了效果,导致中学德育陷入困境。

在中学德育方面,由于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教育者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中学阶段的学生缺乏基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这导致了学生在面临道德困境时缺乏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容易违背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家庭教育的弱化使得学生对学校中强制执行的道德规范产生抵触情绪,对学校的道德教育缺少认同感和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缺失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家庭教育的缺失一、问题的提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基地,家庭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补充,但它又有着自身的教育特点与教育形式。

家庭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与良好的习惯。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xx年发布的《全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尽管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及未成年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的家庭教育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直接导致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如心胸狭隘、缺乏宽容;不懂感恩、爱心淡薄;纪律性不强、缺乏自我约束;性格孤僻、行为极端等等。

有人断言,中国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强烈的“功名”观与如今世界过度物质化、价值观多元化遭遇,必然会导致家庭教育的大面积缺失。

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不健全的、片面的甚至是扭曲的。

无论是“学习至上型”、“物质至上型”,还是“简单粗暴型”、“溺爱放任型”,都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甚至使孩子在某一方面成为“畸形人”。

家教缺失现象的滋生与蔓延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现阶段家庭教育的困境家庭教育有其独特的使命,正如柏拉图所言:“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在“人之初”,它为孩子的一生奠基;在上学时,它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进入社会后,它仍然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坐标。

优秀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受益终身,其影响力甚至可以超过学校教育。

在全社会高度重视学生教育的今天,家庭教育的缺失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致命的影响。

现阶段,以下三类情况有一定的代表性。

1.家庭教育理念滞后,教育目标与学生发展不尽匹配案例一:“我在学生时代一直是班里最优秀的,真不明白你怎么会这么差!”苏州某知名医院主任医师陈先生经常会把这句话作为对独生女陈依雯训话的结语。

陈先生是江苏南通人,他在学业与事业上一直顺风顺水,对独生女陈依雯也抱有较高的期望。

自女儿上幼儿园开始,陈先生夫妇便忙着帮她报名参加各类兴趣班,她曾就读的小学、初中都是苏州的名校。

陈依雯的卧室里到处是各类习题集、辅导书,没有一本与功课无关的“闲书”。

然而,她的学业并不算出色,中考时也未能考入理想的高中。

陈先生想尽办法给女儿花钱“择校”到某高中,并到处请家教来进行辅导。

“考不上大学还有什么前途!”父亲的话像鞭子一样时常抽打着陈依雯。

在学校,陈依雯完全算不上是“问题学生”,但她的沉默寡言、郁郁寡欢让老师总是为她担心。

她上课常走神,作业也完成得不好。

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她都会担心无法面对父母,于是有时会编出些谎言来躲过可能的责备。

当成长的目标被窄化为考高分、上大学时,当成长的过程一味充满功利性的教育时,父母潜意识之中强烈的改造和占有欲会将孩子改造成言听计从、毫无私人空间的附属者,孩子们在巨大的阴影中生活,失败与挫折感已经沉重得难以负担。

对于他们来说,学习生活毫无快乐可言,未来的日子更是一片黑暗。

2.家庭教育手段不当,实际结果与家长愿望背道而驰案例二:某职业中学机电(2)班的袁子强是在父母的呵斥与巴掌下长大的。

父母所受的教育不多,对孩子也没有过高的要求,但他们的管理手段却比较严厉。

每当袁子强犯错,父亲会不由分说地进行惩罚,但这样并没有改掉孩子爱惹事生非的毛病。

初三时,袁子强曾因不服父母管教离家出走。

xx年,袁子强考入某职业中学。

住校期间,他结交了一些意气相投的“哥们”,在周末常出入KTV与小酒店。

父母多次规劝没有效果,于是决定不再给他零花钱。

xx年5月,手头比较紧的袁子强与另外两名同伙在某网吧实施暴力抢劫,第二天即被抓捕,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

简单、粗暴是家庭教育的大忌。

不少父母信奉“棒打出孝子”的传统教条,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不加以了解、疏导,动辄恶语相加甚至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家庭教育应当是严与爱的统一。

严并不是简单的限制、命令,更不是严厉、专制、打骂、体罚,严格中包含着说理、引导和启发,严格要求应与尊重、信任、关心、热爱孩子相结合,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刚柔相济。

另一种不当的教育手段是溺爱。

独生子女政策、生活水平的提高、单亲家庭等极容易滋生溺爱。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

溺爱是一种畸形心理,对孩子照顾有加而要求甚少,孩子会变得懒惰、自私、怯弱,缺乏必要的责任感。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3.家庭教育出现真空,教养责任与感情支持双双缺乏案例三:陈炳,初二学生,河南中牟县人。

父母离异。

xx年迁至苏州生活。

父亲因经商长年在外奔波,陈炳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

尽管爷爷管束严格,但奶奶对其十分溺爱。

他的学业情况极不理想,而且常有作弊、抄作业等问题行为。

进入初中后,陈炳开始迷恋网络,逃学、旷课时有发生。

面对前来家访的教师,爷爷奶奶表示对孙子的教育已经力不从心。

在工作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的社会转型期,如陈炳这样缺少父母直接关爱而与非法律监护人在一起生活的孩子并不少见。

他们有的属于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孩子”,有的属于家庭重组后的“遗留问题”,有的则是父母“图省心”的结果。

还有些父母只顾忙着应酬,没有与孩子一起的共同时间,无法倾听孩子的心声,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无意去欣赏孩子成长的脚步或是拨正孩子前进的方向,这种近乎“虚拟家庭”的教养方式都会在孩子心中埋下问题的种子。

三、优化学校德育的三个重要理念家庭教育的缺失无疑给学校教育带来巨大挑战,优化学校德育、呵护学生心灵、消除成长隐患成为当务之急。

尽管德育不可能包办一切,但学校必须最大限度地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并且尽可能对家庭教育进行点拨,促进其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笔者认为,优化学校的德育工作、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生命中的“守护者”,需要落实以下三个理念。

理念一:办好“家长学校”――家长也要受教育倡导“新父母教育”的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当学校管理策略、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专业发展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而不断走向成熟时,人们突然发现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理论指导,解决问题过多依赖于感觉或经验;大多数父母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是学业成绩,他们普遍忽视孩子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审美情趣等项目;不少父母还存在缺乏真诚平等、较少沟通、示范意识薄弱等问题。

他认为,家庭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家长也要受教育,因为“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

为让更多的父母成长为合格的教育者,优秀的学校德育需要发挥“家长学校”这个平台的教育功能。

作为家校沟通的重要平台,“家长学校”在不少地方只承担传递信息、布置任务的功能。

事实上,学校应当利用家长的教子差异,开展有效的多形式多序列的教育活动,讲授育子方法,交流育子心得,营造育子环境,进而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

“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而有所侧重。

如创办“咸阳道北铁中家长学校”的特级教师呼秀珍制订的教学计划值得借鉴。

初一年级――让您的孩子迈好初中第一步;懂得家长的责任;如何做“现代父母”;谈谈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这些专题旨在使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指导下,做好与小学的衔接,在崭新的学习环境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初二年级――重视青春期教育;防止“两极分化”;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沟通理解最重要。

重点是让家长明确了解、尊重和信任孩子的重要性,指导孩子顺利进入青春期。

初三年级――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让孩子珍惜你的爱;调整你的期望值;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要求家长保持一颗平常心,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发挥潜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当然,开办讲座并非“家长学校”的全部,还需要辅以丰富多彩的参与性活动,如“家长咨询日”、“亲子活动”、“家长沙龙”等,让家长在交流、反思、实践中不断成长。

此外,对于逃避教育责任的家长,学校要通过走访家庭、走访社区进行沟通、提出要求,必要时通过行政乃至法律渠道促使家长回到正确的育子轨道上来。

理念二:构建“文化德育”――真正的德育是一种“唤醒”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它体现着教育的基本目的与发展归属。

传统的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过多地强调传递既定的道德规范知识,忽视学生的基础德性和基本品格的养成,把德育过程简单地等同于教学过程,实践证明,灌输式、控制式德育重条文识记、轻情感体验,最容易导致学生的厌恶与反感,其效果之差有目共睹。

真正的德育是一种“唤醒”,是一种真实的、美好的、符合学生生理与心理特征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品质的深度浸润。

校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对学生道德发展发挥着导向、激励、塑造和规范的作用。

从学校的历史、校训、校风,到常规安排、团体活动、教师言行等都引导着学生的价值取向。

文化德育的目的在于将文化作为载体,把学校的精神追求内化在学生的思想、心理、思维、语言、行为之中,从而唤醒学生心灵深处富于生命力的纯真向善的种子,“屏蔽”家庭或社会的负面影响。

春晖中学校长李培明是“文化德育”坚定的实践者。

他主张要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经常性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品质的主动建构,有效整合物质和精神,传统和现代,静态和动态的各种文化,使学校德育完全置于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构架之中。

他提出,要让学生在人文环境中浸润灵魂,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在校本课程中健全品质。

例如,春晖中学成立了春晖文化研究会、白马湖文学社、足球俱乐部、环保协会等十大学生社团,团委、学生会每年定期组织规模浩大、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科技节,将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书画比赛、拔河比赛、卡拉OK大赛、学生才艺表演、跳蚤市场、文化书市等作为学生展现风采的舞台。

为“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学校把校本德育课程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如《艺术与人生》、《春晖家园》系列、《历史与智慧》等,为每个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

理念三:推行“全员导师”――学生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文中第一个理念旨在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第二个理念旨在改良学校的文化结构,将“以教开智”、“以文化人”做到极致。

要将这两个理念落实到行动层面,先决条件是打造以育人为己任的教师队伍,引领老师们从“教者”成长为“教育者”。

传统教育对学生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过分重视考试成绩,学生仅是被动地接受评价。

无须讳言,这种单一评价体系使素质教育成为空谈,不仅导致了众多学生“畸形”发展,还对那种信奉“分数至上”的家教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共中央 __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