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修改稿)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精选8篇)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精选8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我们最常见到的一句陶行知的名言,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老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这是因为先生老师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老师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老师怎能把天地间的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
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过去那种在学校里十几年所学到的知识毕业后受用一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教师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陶行知讲生活就是教育,是对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改造,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本意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人的心智,才能的不断增长和完善,教育是对学生经验的改造。
”而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是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范围以内,这是极有力量的。
”同时陶行知又认为“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有选择地生活,选择生活就是选择教育,不是把教育简单地生活化。
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们理想的教育。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1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1篇)陶行知先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向人类贡献的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家。
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大家景仰的"万世师表"。
先生的。
名言。
虽然朴实,却极富哲理,并且贴近我们的教育世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
先生的"为人、为学、为师"这六个字不知什么时候已悄然印入我的心田,深入到骨子里,给我强大的精神动力,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为师先为学,为学先为人。
(一)"为人"诚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
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
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陶行知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
”他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以不倦的教诲,谆谆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陶行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是啊!在学生面前,教师是一个榜样,是一本书,是一幅画,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风尚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
(二)"为学"严谨。
教师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因此必须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
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体会1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体会1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
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
”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
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
“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
”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
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
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做合一”从义到特质到具体方法一整套教学理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学做合一”在内的“生活教育”,并使其达到最高水平。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践出真知。
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
“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
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
读《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体会3篇
读《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体会读《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体会3篇读《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体会篇1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它不仅仅是停留在“教科书的更换”等技术层面的革新,而是课程理念的创新与深化。
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所以课程改革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
改变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是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其中,“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理论。
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是在“教学合一“的教学观念上发展形成的”。
这是我国近代新教育产生以来,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一个重大变革。
在今天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施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教学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它不仅能为课程改革提供多方面的理论养分,更有助于广大教师深刻理解和认同新课改的理念,内化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
1、“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陶行知说世界上的先生可分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它,记它,把那活泼的小孩子作个书架子,字纸篓。
”“第二种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他所注意的中心点,从书本上移在学生身上来了。
”把学生需要的知识给学生,这比前一种好,但先生仍以教为中心,不是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学,学生仍然是在“被动的地位”,接受教师传授现成的知识。
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所有的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尽把天地间的奥妙为学生一一发明?”所以,“教学”的本质即“教学生学”。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精选5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精选5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篇1】盖尾中心小学林航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校里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面孔,学生都畏惧,那是难免有逃学的事了。
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事。
”无论什么时候,通过各种例子或活动达到教学目标,融入学生觉得有趣的内容或令人愉快的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有帮助的,活动与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相吻合,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就学习内容发表意见,是将学生兴趣融入活动的另一种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开展活动时,教师必须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内容,正如我们的数学课一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找出学生的兴趣所在,要针对学生,巧妙设疑,使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讨论、动手操作等形式,直接感知和体验促使学生积极探究。
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了全部过程。
该让学生做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做,这样才能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我把我所学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于我的教育中。
在教学中我也用爱进行感化教育,给学生一分关爱,一分宽容,一分期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引导中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篇2】原文一:“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感悟: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承认儿童创造力,才能谈得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所以,教育者要启发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首先真诚地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创造力,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是为了培养发挥儿童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陶行知提到了充分的营养、良好的习惯及因材施教三点:首先要为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体力的与心理的充分的营养,包括健康的体魄,清醒的头脑,渊博的知识,创造的欲望,事业心以及意志、求知欲、自我批评精神等个性特征,因为创造力是架在个性与才能之间的桥梁。
陶行知教育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
陶行知教育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陶行知教育名著的读书范文篇1我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这个书感触很深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学生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人。
"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一只要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要做那种虚假的不切实际的人。
不希望学生进入学校,就好象进入了一个舞台把自己伪造成一个老师喜欢的孩子。
没有错误没有缺点,就好象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只会背台词不能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
可想而知这样的学生出来思想束缚没有创造性怎能为人类造福呢?陶行知说教育生活即"做合一"也就是说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知行合一"的确这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
可是如今孩子个个是家里的宠子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家长误认为只要我的孩子一心读好圣贤书就什么都强。
比如现在一年级学生放学后,要求值日生留下来扫地,就有年轻家长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在学校来只读书识字接受知识才是教育。
让他的孩子放学后扫地就想不通了。
因此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家务活,理书包,理自己的房间,一切生活都有家长代替包办。
久而久之使孩子逐渐养成了懒的习惯,失去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劳动观念。
单薄助人为乐的思想缺乏。
还有的孩子只会读书,不会做事。
是不是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教学做合一"这是非常正确的教育理念。
他早年在1927在晓庄师范宴会上指出的,他是培养造就人的主要实施,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都要以教学做合一为理念努力培养我们的下一代。
陶行知教育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2教育的智慧来自于实践,真正高水平的理论成果也都来自实践。
而真正的教育家、教育大师也只能是来自于实践。
无论古代,还是近代、当代,真正称得上教育家的,没有哪一个是缺少教育实践的。
日本人评价中国只有两个半教育家,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朱熹,那半个是陶行知。
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心得体会5篇
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心得体会5篇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篇1《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心得体会600字: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的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这是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
教育以生活为中心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教育要联系生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匹配的,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避免空洞的说教,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的形象生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陶行知提出的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据生活需要,与生活一致这一思想在当今看来是不能全部肯定的。
生活与教育不是完全同步毫无区别的,忽视了生活与教育的区别。
以及在教学内容的传授方面,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是不可取的。
而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并不是要去全然否定或肯定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而是应该根据当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以及学生发展的规律,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予以创新,那才是应该做的事情。
另外,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也贯穿本书的始终。
首先,要“在劳力上劳心”,做到“手脑双挥”。
其次,懂得行动是知识的来源。
读后感·再次,要求做到“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教人者先教己,教人者还要教而学,即知即传。
最后,反对注入式教学。
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概括起来就是: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
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他举了很多的例子,比如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篇2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
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8篇)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8篇)《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篇1暑假有幸看到《陶行知教育名著》,我从心里感到高兴。
这本书给我很多建议,这些足以让我受益终生。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一点我非常赞同。
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
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过去那种在学校里十几年所学到的知识毕业后受用一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教师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
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
作为教师,在家我要爱父母,爱孩子。
在学校我要做到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
工作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本钱,更是我们价值得以体现的渠道,所以我要更爱工作。
当然也要爱身边的的每一个有缘人。
心中常有爱,使自己每天都活得开心充实。
虽然有时我也会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为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为他们的违纪而心烦,但一想到他们还是孩子,我就努力地克制自己心中的不满。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通用7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通用7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篇一寒假我仔细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
越读,我越觉得先生教育理念之先进;越读,越觉得先生对教育的挚爱先生为了所热爱的教育毕生在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实践与研究中,为后人留下600万字的着作。
他的教育理论,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实效性,他不是纸上谈兵,他用他所经历的实例来阐述他的一些思想,尽管先生离去半个多世纪,然而,他的思想依然鲜活,他不愧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万世师表的崇高评价。
陶行知主张教师要有儿童的思想、情感、爱好,要善于变个小孩子。
他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
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
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他提倡:师范生(准教师)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师范生(准教师)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
诚然,用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学生,你会觉得他们异想天开,不切实际;觉得他们太贪玩,一点不求上进;觉得他们怎么那么不开窍,反复讲过的东西却还是不记得;觉得他们幼稚,好动,不稳重。
你眼里的学生没有一个让你满意,要么行为出格,要么乖巧懂事却学习不开窍,要么顽皮捣蛋整天给你惹乱子……唉!所有的问题其实都出在我们教师自己身上:试想;一个孩子不调皮,那叫孩子吗?一个花季少年不爱做梦,没有一点狂妄的想法,这个民族还有什么生机和希望?在孩子的头脑里,要学的东西那么多,每位老师都说那是重点要牢记,那么他要记的的东西就不是一点点了,还要加上想玩想吃想偷点懒,(孩子的天性)那么一些孩子学习上疲软也不奇怪了。
教师所从事的是自己的专业,整天就和这点学问打交道,还不滚瓜烂熟?还不易如反掌?再说,教师自己比他们多经历了那么多,无形中你却要他们和你在资历和学问上划等号,这个等号能划平吗?你眼中的世界能和他们眼中的一样吗?他们的未来能让你去规划设计吗?决不!那么,先生说得很有理: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得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
陶先生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为真正的先生。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8篇)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8篇)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范文篇1最近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受到很大触动,其中感触最深的是陶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是陶先生在1927年在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校训。
他强调:“‘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理之一(其中三大原理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指导整个学校的教学活动的方针。
“教学做合一”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二是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一,教师既教又学,学生则是学;三是教学不只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
以上三个方面,“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什么是“做”呢?“盲目盲动”是做吗?不是,胡思乱想是做吗?不是,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
后来他又指出:“所谓‘做’是包涵广泛意味的实践的意思”。
不难看出:“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知行合一,行是做,即实践,做是第一,知是第二,它是改变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三脱离的敝端,把单纯传授知识、死教书、死读书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
要求学用一致,在实践中加强理解,推行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
要求教师将指导学生学习的工作做好,不只学会、能应用知识,且能会学,终身受益。
这就要求教师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式”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我觉得这句话非常适合我们的学校。
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们学校的教材变化非常快,即使教材没有大的`变化,社会新兴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也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最新、最优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我们老师必须时时刻刻都要坚持学习,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因此我们除了参加各种规定的继续教育之外,也可以充分利用络手段,及时搜索本专业的最新信息,及时传授给学生,这样才是充分贯彻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这样才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学生,也才能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31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篇1近一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陶先生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使我深受启发。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不能做到乐学,学生对上课缺乏兴趣,学习就会变得很被动,教师固然能用强硬的手段甚至用填鸭式的方法逼学生学,但这样只会造成学生厌学,对掌握知识提高成绩没有任何帮助。
同时教师自己也会不快乐,整天为了学生而苦恼,脸上总是紧绷的,没有了亲切的笑容,或许回到家,还会将这种不愉快转移到家人身上。
但是如果老师稍微改变教学的方法,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而不是单纯地使用枯燥的文字来教学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另外,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学分层次,便适应了班级不同学生的需要。
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学分层次,便适应了班级不同学生的需求,不至于顾此失彼,有利于全班学生的发展学生学得快乐,教学教得也轻松,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和师生互动的活动其乐无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先生以这样一颗伟大的爱心滋润着无数颗童心,也培养出了无数的爱心。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他的教育思想非常好的指导着教师工作,我将以此为起点,形成一种不断反思总结的习惯,继续在实践中摸索新的思路与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
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种危机感。
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篇2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的改革家,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办学实践,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推荐】《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13篇
【推荐】《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1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自我鉴定、实习报告、心得体会、祝福语、美术教案、音乐教案、数学教案、语文教案、教学计划、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elf-assessment, internship reports, personal experiences, blessings, art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math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teaching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推荐】《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13篇最近我有幸地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着》,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2024年《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16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16篇)《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通用16篇)《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篇1这几天一有空,我就翻开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书,认真地读起来。
同时也为自己虽身为教师却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了解甚少而深感不安。
读了先生的一些言论和几则小故事,让我油然生出许多感动:先生不求功利,身先士卒,用一生的行动饯行追求真理做真人。
为国人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毛泽东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我对这儿的伟大两字的理解是:平凡中见伟大。
称陶先生为平民教育家更合适,更让人感到亲切,也符合先生之秉性。
读了几篇文章后,我更感到先生的文风朴实,言词恳切,说明道理。
我在心里默默说道:先生您说的对,我非常赞同您的观点。
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涉及大众教育和生活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倡教育民主平等,认为教育是快乐之事,教育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
这些教育思想在西方社会已饯行整一个世纪,而我们呢陶行知在七十多年前就提出这些观点,我们现在还只是津津乐道,在民主的幌子下,拉皮拉锯,把教育做的越来越累人,越来越只有貌似的快乐。
想想真可怕,不知陶先生在天之灵是如何看待现今的教育。
在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里,仁与爱占很大的比重,平实不浮躁,才能成为仁尊重与需求才能分享爱,现在我们却要这个嘈杂与功利的社会中追求仁和爱扪心自问,我做到了吗是不是有种力不从心的气短正如大家经常表白的那样——不是我不努力,不是我不肯爱,而是……爱是一种美好的感情,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谁不想拥有。
如果没有爱的能力,大家都会感到失败,会有很大的挫折感。
所以大家都理解,当做的不够好时,不是我不努力。
在读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中,让我最感动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先生的一生正是这十二个字的写照,这时多么高的境界啊。
我会继续努力,站好退休前的最后一班岗,因为先生是我的榜样。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篇2教育类的书籍,对我印象最深就是理论性强,枯燥乏味。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9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9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颇有感触。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
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
”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
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
“‘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
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
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
”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
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
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值得我们把时间都投入进去的学问,而《陶行知教育名篇》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这条学习之路中走得更远,让我们在陶行知先生的教导下,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吧。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精选14篇)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精选14篇)《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篇1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
大师的智慧如闪闪烁烁的星光,逐渐映辉在一起。
在我的头脑中形成一束耀眼的光,照亮我的心,指引着我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
陶行知老先生认为儿童应该快乐的,而现在中国的儿童是非常痛苦。
固然有许多人才是从痛苦中长大起来,但是成人的责任是应该把社会改造得好一点,使未成熟的儿童少吃点苦,多享点福。
我们应该负起责任来,敲碎儿童的地狱,建立儿童的乐园。
不够,我们应该引导儿童把地狱敲碎,让他们自己创造出乐园来。
是的,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家长、社会就呼吁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因而各种辅导班,特长班,名目繁多的各种早教措施,把孩子束缚地严严实实,没有半点自由、空间。
到了小学,无论孩子接受能力如何,统统一刀切,必须同步前进。
即便分层次教学,最终目标也是一学期内必须全面开花。
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但是家长、社会不允许孩子暂时落后。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于是,老师使出三十六计,七十二变化,十八般武艺样样摆上阵来。
学生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地步。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的教育现实状况就是如此!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是学习人生之道的人。
学以厚生则可;学以伤生是断断乎不可的。
可是我们的孩子,每天要面对那么多沉重的学业负担!还有家长、老师的让人心碎的殷殷期望。
学习是乐园还是地狱不得而知。
孩子的学习现状和我国的教育大气候不可逆转,那么我们作为教育者到底怎样让儿童少吃点苦,多享点福?那就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让我学为我要学!最终落实到陶行知先生的学生自治上。
陶行知老先生主张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
从学校这方面说,就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我们培植儿童的时候,若拘束太过,则儿童形容枯槁。
对!我们就是要给孩子松绑。
在老师的科学引导下让他们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活,这才是我们的教育主旨。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通用16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通用16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篇1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
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匪浅。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
”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
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
“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
”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
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
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做合一”从义到特质到具体方法一整套教学理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学做合一”在内的“生活教育”,并使其达到最高水平。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践出真知。
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
“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
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7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7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7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我感觉受益匪浅。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万世师表”,他怀抱崇高理想,要通过教育“救国,造过,建国”;他积极投身政治活动,是一位杰出的爱国社会活动家;他胸怀博爱,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实践着他的人生梦想;他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心地善良,真心实意,“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这位教育家身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感人力量和激励人们无私无畏奋发向上的伟大精神。
陶行知先生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留下了许多永不过时的教育理论,。
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
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教学做合一即: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前者是先生,后者是学生。
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故当为“教学做”,而非“教”、“学”、“做”。
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陶行知先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1. 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他认为,教育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这种教育理念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主张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成长。
2. 素质教育理念陶行知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他强调,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素质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教师教育思想陶行知认为,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他提倡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教育技能。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关爱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4. 学生教育思想陶行知主张,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他强调,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认为,学生是具有无限潜能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体会1. 生活教育的重要性通过阅读陶行知的教育名著,我深刻认识到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生活教育使教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成长。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2.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的教育名著让我认识到,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陶行知的教育名著让我明白,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育技能,以身作则,关爱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4.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陶行知的教育名著让我认识到,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5.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陶行知的教育名著让我深刻理解到,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心成就希望
——读《陶行知教育名著》有感
清镇市流长小学教师路忠琴
最近,我利用课余时间研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受益匪浅。
该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先生独特的教育思想历经岁月考验仍华彩熠熠,对今天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我既为先生关于生活教育的精辟见解所震撼,又为先生对教育的前瞻性所折服。
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
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充分体现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
先生说:“爱满天下”、“热爱每一个学生”。
这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和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放下“威严”的架子,融入到学生中,与学生成为朋友。
在师生共同探讨与交流过程中,你会发现学生能做许多我们不能做的事,也能做许多我们认为他不能做的事。
教师如能在教育中发现学生可爱之处,充分激发其潜能,既能增进师生感情,又有利于班级管理。
记得我校开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我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
比如对于我班一部分学生爱乱扔乱吐的坏习惯,我先是运用班队会及品德课讲一大堆道理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可是效果并不彰显,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我决定尝试用行动来教育学生。
当我走进教室,看到地上满是果皮纸屑,我不忙于上课,而是拿着扫帚清扫地上的垃圾或弯下身子拣起地上的纸屑,然后才
开始上课。
孩子们看到我的行动后,开始有反应了:有的脸红,有的走下座位跟我一起捡垃圾。
我笑了,他们也笑了。
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扭转了这一不良行为习惯,不仅捡教室里的垃圾,还捡过道、操场、街道上的垃圾。
再如我要求孩子们上学不能迟到,在制定出班规、以制度约束学生时,我更注重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每天清晨我都会迎着绚丽的朝霞,第一个走进校园、走进教室;每天傍晚,我都会披着夕阳的余辉送走最后一个学生才离开学校。
天长日久,孩子们都会和老师进行比赛,看谁失约。
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只有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好感,才能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长期对学生冷嘲热讽,会严重伤害了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
我们眼中所谓的“差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心理伤害后,往往产生抵触情绪和畸形表现,进而压抑了自己的正常成长。
爱是教育的上帝,可感化一切。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何况是一颗颗纯洁无暇的童心呢?所以教师必须对学生倾注爱心、尊重他们的人格,用足够的耐性去容纳和正确引导他们,在营造集体和谐的氛围下使其步入健康成长的轨道。
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地想想,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转换成启发、表扬、激励时,会不会是另一种情景呢?
教师对学生应该时刻保持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
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更多的爱心,使这部分学生切身感受老师的亲切、
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我所带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这孩子天生乖巧,可是贪玩,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我对其批评了很多次都于事无补,进行了几次家访也不起作用,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有一天中午放学后,走在我班清洁区里,看见有一个孩子在弯着腰捡垃圾,走近一看,原来是这个学生在捡垃圾,我没有说话。
在下午班会课时,我对该生进行了表扬,并鼓励他要向主动捡垃圾一样积极学习,一定会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我针对他的薄弱点,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给他补习。
渐渐地,他的脸上开始有笑容了,作业做得快了,正确率也高了。
一段时间下来,这孩子变了,在期末考试时还考了双科七十多分。
先生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
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
活教育教人变活。
死教育教人变死。
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回顾我这十八年来我的教育教学,先生的话让我反复地品味和思考,如果说这些年我取得一些进步或收获的话,那不正是先生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成果吗?
先生的著作有如一盏明灯,在教育的海洋中引领我们去找寻属于自己的目标。
先生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今天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
我敬佩先生的为人,敬佩先生有一颗博大、无私、奉献的爱心,更敬佩他在那个时期所提出的一些鲜明的观点。
读《陶行知教育名著》后,我想起鲁迅所言“读完此书,我和一个高尚的灵魂接触了!”先生让我体会到要成为一名好教师,不仅要爱事业,更要爱孩子。
爱是教书育人的源泉,我们更应敞开爱的大门,用爱接纳每一个孩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我也认识到自
己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进而明确努力方向。
我一定要践行好先生的教导,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善于思考、善于研究、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用最真诚的爱心去滋润孩子,用言行去关爱每一个孩子,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甘于奉献、勇于创新。
作为一名很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正在努力、正在探索、正在磨练一双双娇嫩的翅膀,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天空中勇敢飞翔。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用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激励自己,用爱心无怨无悔地浇灌着一朵朵含苞待放的小花,让其在阳光中灿烂地盛开。
在培养锻造人的熔炉里,我要用无声的语言为孩子们铸造出一双坚实的桨,让生命的小舟划动着这双桨,从容地穿过小溪与激流、暗礁与险滩,奔向无边无际的大海。
让我们学习和践行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用爱心创造出新的教育成果吧!
(简评: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学校教育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
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作者在研读《陶行知教育名著》后给出了一个最佳答案:爱心。
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热爱每一个学生”等教育理念在文中得到了较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