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氧化物教案
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的化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意识到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内化吸收】
【独立作业】
1.在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中()
A.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B.NO2只是氧化剂C.NO2只是还原剂D.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如何除去一氧化氮中混杂有的二氧化氮气体
展示二氧化氮实物及图片,让学生观察描述颜色状态。教师介绍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一、物理性质
NO: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难溶于水,
比空气略重.
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提问:两种气体可选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二、化学性质
播放实验图片及动画,讲解三个重要的反应。
放电或高温
【板书设计】
氮的氧化物
一、物理性质
NO: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难溶于水,
比空气略重。
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二、化学性质
放电或高温
N2+ O2== 2NO
2NO+ O2= 2NO2
3NO2+ H2O = 2HNO3+ NO
三、NO和NO2的“功”与“过”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物质的性质对其用途的决定作用,运用物质性质的知识思考解决污染问题、造福人类的方法。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性质
难点: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三、学习者特征(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对氮气已有一定的认识,在本节知识中以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的反应开始教学,以氮元素作为联系几个反应的桥梁层层深入。
人教版必修1:4.3.2氮的氧化物教案
4.3.2氮的氧化物(阅读)P91了解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板书〗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NO NO2气体的生成N2 + O22NO2NO + O2 = 2NO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不溶于水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2NO + O2 = 2NO23NO2 + H2O = 2HNO3 + NO工业制硝酸〖科学探究〗1.实验步骤现象解释(1)将一支充满NO2的试管倒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红棕色气体逐渐消失,水位上升,最后水充满整个试管的2/3,无色气体充满试管的1/3(上部)3NO2+H2O=2HNO3+NONO2为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NO为无色气体,难溶于水(2)制取少量氧气(3)将氧气慢慢地通入步骤(1)的试管中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气体,但气体体积逐渐缩小,液面不断上升2NO+O2=2NO23NO2+H2O=2HNO3+NO2.从上述实验结果可知,只有2/3的二氧化氮转化为硝酸,而1/3的二氧化氮转化为一氧化氮。
因此,硝酸工业常在吸收反应进行过程中补充一些空气,使生成的一氧化氮再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又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经过这样多次的氧化和吸收,二氧化氮可以比较完全地被水吸收,能够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硝酸。
〖科学视野〗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阅读)P93了解SO2和NO2对大气的污染。
放电或高温〖板书〗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1.空气中SO2和NO2的来源(1)SO2的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含硫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磷肥、纸浆生产等产生的工业废气。
(2)NO2的来源:石油和煤的燃烧产物、汽车尾气、工业制硝酸的废气等。
2. SO2和NO2的危害:①大气中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随雨水降下形成酸雨,酸雨pH小于5.6(正常雨水pH等于5.6)。
酸雨有很大的危害,能直接破坏森林、草原和农作物,使土壤、湖泊酸化,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腐蚀。
高中化学 第五章第二节 第一课时 氮的氧化物教案 新人教版第二册
第一课时 氮的氧化物[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氮气的性质及固氮方法。
2.认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熟知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自主学习氮气与氮的固定1.氮气无色、无味、不溶于水,约占空气体积的45。
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很稳定,与其他物质难以反应。
在放电或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01N 2+O 2=====放电或高温2NO 。
N 2与镁、氢气反应的方程式分别是:□02N 2+3Mg=====点燃Mg 3N 2;□03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2.氮的固定(1)定义:使□04游离态的氮转化为□05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2)类别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1.一氧化氮是□01无色、无味、不溶于水的有毒气体,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022NO +O 2===2NO 2。
2.二氧化氮是□03红棕色、有□04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05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063NO 2+H 2O===2HNO 3+NO ,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生产□07硝酸。
[特别提醒] (1)实验室里收集NO 气体是用排水集气法而不能用排空气法。
(2)检验NO 气体的方法是向气体中通入O 2(或空气),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1.实验室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NO气体?能否用排水法收集NO2?为什么?提示:不能。
NO与空气的密度十分接近且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般用排水法收集;NO2易与H2O发生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如何除去NO气体中混有的少量NO2气体杂质?提示:根据NO2与H2O反应能生成NO,既能除去NO2杂质,又不引入其他杂质,故可将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水的洗气瓶,然后重新收集气体。
课堂互动探究氮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1)操作方法将充满NO2、NO的试管分别倒置于水槽中,并通过导管通入少量的氧气。
实验装置实验现象试管充满水需满足的条件红棕色气体逐渐变为无色,试管内液面上升,持续通入适量O2,试管内可充满水V(NO2)∶V(O2)=4∶1无色气体先变成红棕色,后逐渐变为无色,试管内液面上升,持续通入适量O2,试管内可充满水V(NO)∶V(O2)=4∶3(2)相关反应原理3NO2+H2O===2HNO3+NO①2NO+O2===2NO2②由方程式①×2+②得:4NO2+O2+2H2O===4HNO3③由方程式①×2+②×3得:4NO+3O2+2H2O===4HNO3④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对原试管中盛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可能是N2与NO2的混合气体②可能是NO2气体③可能是NO与NO2的混合气体④只可能是NO2一种气体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批注点拨][解析]是红棕色气体,那么一定有二氧化氮的存在,与水反应后生成一氧化氮,所以没有充满试管,继续通入氧气,最终充满试管,则①肯定错误;③中通入足量的氧气,NO 也可以全部被吸收。
高一化学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教案
高一化学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以下两个方面:1.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硫的制备与应用2.氮的氧化物——氮氧化物、氮的三氧化物、氮气在空气中的比例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以及生产过程;2.掌握制备二氧化硫的方法及其应用;3.熟悉氮氧化物的特性、制备方法,了解其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化学基础知识较为复杂,学生需要掌握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类型以及化学分析等知识点。
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二氧化硫的制备以及应用;2.氮氧化物的制备方法、特性及对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重点讲解相关化学知识点,同时通过举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2.实验法:进行相关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研究法: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研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六、教学流程1. 二氧化硫的制备及应用1.1 二氧化硫的制备1.通过火山喷发、矿石中的硫化物和岩石的化学反应等自然现象进行制备。
2.工业上,使用焦炭和硫化铁的混合物反应制备二氧化硫。
3.在实验室中,使用氧化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制备二氧化硫。
1.2 二氧化硫的应用1.二氧化硫是用于制备硫酸、二氧化硫被用于保鲜。
2.同时,二氧化硫还被用作除湿剂、脱色剂以及漂白剂。
2. 氮氧化物的制备、特性及对环境的影响2.1 氮氧化物的制备1.工业上通过硝酸制造氮氧化物。
2.在实验室中,氮氧化物可以通过铜和浓硝酸的反应制造。
2.2 氮氧化物的特性1.氮氧化物存在许多形式,如NO、NO2、N2O、N2O4等。
这些氧化物的性质各异,其中一些形式,如NOx,对环境影响极大。
2.氮氧化物有很强的毒性,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造成重大威胁。
2.3 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氮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人体健康和气候变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学生应该认识到氮氧化物对环境和人类的负面影响。
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一氧化氮及二氧化氮的产生,掌握NO和NO2的化学性质。
了解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
过程和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合作讨论,在观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归纳出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情感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归纳推断的能力。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NO和NO2的化学性质,设计探究性试验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以“雷电发庄稼”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然后通过资料视屏,问题设计,和实验探究,在探究“雷电发庄稼”的整个过程中,逐步掌握氮的
氧化物的性质,并在在教学过程渗透氮的氧化物对环境影响,从而培养学生
绿色化学的思想。
课堂训练:
1、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 、N2B、NO C 、NO2 D 、SO2
2、在NO2 与水的反应中
A、N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B、NO2 只是氧化剂
B、C 、NO2 只是还原剂 D 、NO2 即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3、与3.2g SO2 所含的氧原子数相等的NO2的质量为
A 、3.2g B、 4.6g C 、6.4g D 、 2.3g
4、X、Y、Z三种气体都能对大气造成污染,在工业上都可以用碱液吸收。
已知X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Y是以一种单质,他的水溶液具有漂泊作用;Z是硝酸工业和汽车尾气有害物质之一,请书写方程式
1 、X一定条件与氧气反应
2、Y与氢氧化钠反应
3、Z与水反应。
氮的氧化物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掌握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控制。
2.能力目标。
通过对SO2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推测及验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
了解酸雨形成的途径及防治方法,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对氮氧化物的功与过的探讨,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难点:SO2的氧化性与还原性;有关NO、NO2、O2等混合气体与水反应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方法自学讨论、资料搜集、实验探究、对比归纳。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利用网络搜索查询当地城市某一天的空气质量报告,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提出下列问题。
1.为什么空气质量报告中要提供SO2、NO2的指数?它的意义何在?2.空气中的SO2、NO2主要来源是什么?[课堂讨论]启发学生从自身感受的角度讲述大气污染的情况。
[幻灯展示]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
对以上问题要更深一步了解,引入本节课的课题——硫和氮的氧化物。
[板书]第四节硫和氮的氧化物[课堂引导]SO2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CO2也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它们性质上有何异同?[自学辅导]学生按提纲回忆已学知识,分段阅读教材,对比归纳,学生代表发言。
学习提纲:1.CO2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2.SO2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对比归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CO2SO2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①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与水化合CO2+H2OH2CO3③与碱反应CO2+Ca(OH)2CaCO3 +H2O①与水化合;②与碱反应;③漂白作用;④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拓展延伸1]CO2是酸性氧化物,SO2也是酸性氧化物。
我们如何验证一种氧化物是否酸性氧化物? [教学引导]从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分析;从大多数酸性氧化物与水作用的情况分析;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氮的氧化物教案范文
氮的氧化物教案范文教案:氮的氧化物一、教学目标:1.理解氮的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3.了解氮的氧化物在环境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氮的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N2O、NO、NO2、N2O4;2.氮的氧化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3.氮的氧化物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氮的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20分钟)首先,向学生介绍氮的氧化物。
氮的氧化物是指由氮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包括N2O、NO、NO2和N2O4等。
然后,讲解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例如,N2O是一种无色气体,可溶于水;NO是一种无色气体,可溶于水,易于氧化为NO2;NO2是一种棕红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可被蓝色黄绿石英吸收,形成棕色气体;N2O4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2.氮的氧化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30分钟)学生学习氮的氧化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讲解N2O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
N2O的常用名称是笑气,化学式是N2O。
然后,讲解NO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
NO的常用名称是一氧化氮,化学式是NO。
接着,讲解NO2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
NO2的常用名称是二氧化氮,化学式是NO2最后,讲解N2O4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
N2O4的常用名称是二氧化二氮,化学式是N2O43.氮的氧化物的应用(40分钟)首先,介绍氮的氧化物在环境中的应用。
NO和NO2是大气中的常见气体,可以形成酸雨,对环境污染造成影响。
N2O也被称为笑气,广泛应用于医疗麻醉和厨房奶油等领域。
然后,介绍氮的氧化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N2O用作推进剂和火箭燃料;NO2可用作草坪和果树杀虫剂;N2O4用作液体火箭燃料和氧化剂。
四、教学方法:1.情境引入法:通过引入氮的氧化物在医学麻醉和厨房奶油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氮的氧化物的兴趣。
2.案例分析法:给学生提供一些氮的氧化物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原理和作用。
3.实验演示法:通过采取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如将两种气体混合反应,观察变化,让学生亲自参与,加深对氮的氧化物的理解。
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一、基本说明⒈教学内容所属模块:(注明: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⒉年级:⒊所用教材出版单位:⒌所属的章节:⒍教学时间: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针对本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2.内容分析:(根据自己对化学课程标准理解和教材中有关内容的把握,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班学生水平,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简要说明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3.学情分析:(简要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预设教学情景)4.设计思路:(说明教学设计者是如何根据本教学内容及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指导思想、设立教学程序和设计教学方法的)三、教学过程(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与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四、教学反思注意事项:1.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同时要注意指出本次教学活动中的值得研究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特别关注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生成性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与思考,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
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
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及典型成果(可选)教学资源包括:学案、课件及其他教学相关资源。
学习成果包括: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搜集的资料;学生活动过程的图片等;学生的典型作业或制作的各种作品。
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田玉凤5页word
教学设计
2.胶头滴管、试管、储气瓶、导管、单孔塞
教学过程设计
核心环
节
活动素材
环节一汽车
与环境ppt展示:2009年中国汽车销售量的图片
ppt展示:
空气质量月报氮氧化物
污染环境
的报道
教师板书
环节二酸雨
NO x 与水反应
的性质探究ppt展示:
生活、生产中的氮氧化物产生。
ppt展示:NO、NO2图片
教师演示
实验:
NO和NO2与水反应。
ppt展示
NO、NO2的性质
板演
2NO+O2=2NO2 3NO2+H2O= NO+2HNO3
演示实验:N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ppt展示:
化学方程式
环节三光化学烟雾NO x 氧化性的性质探究学生板书: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落实以氮为核心元素的含氮物质的转化和相应方程式ppt展示:
防治措施和尾气治理方法
环节四NO x
与人体健康介绍: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表彰他们关于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组
织中作为信号分子的发现"
介绍:一氧化氮养生三步法。
了解一氧化氮与人体健康,学习辩证的方法看待物质的性质与作用。
小结:研究思路:NO x的危害→NO x的化学性质→NO x的防治
研究方法:分类、比较、实验、归纳
ppt展示:
2019年诺贝尔
生理学/医学奖
关于NO的描述
板书设计。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第一章: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概念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定义及特点。
2. 掌握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分类及命名规则。
3. 能够分辨和识别常见的硫和氮的氧化物。
二、教学内容:1. 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定义及特点。
2. 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分类及命名规则。
3. 常见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3. 进行实验观察和演示。
四、教学步骤:1. 引入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概念。
2. 讲解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定义及特点。
3. 介绍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分类及命名规则。
4. 分析常见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5. 进行实验观察和演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
2. 练习题。
3. 实验报告。
第二章: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二氧化硫的定义及特点。
2. 掌握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3. 了解二氧化硫的应用和危害。
二、教学内容:1. 二氧化硫的定义及特点。
2. 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3. 二氧化硫的应用和危害。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3. 进行实验观察和演示。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二氧化硫的概念。
2. 讲解二氧化硫的定义及特点。
3. 介绍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4. 分析二氧化硫的应用和危害。
5. 进行实验观察和演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
2. 练习题。
3. 实验报告。
第三章:硫的氧化物——三氧化硫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氧化硫的定义及特点。
2. 掌握三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3. 了解三氧化硫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三氧化硫的定义及特点。
2. 三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3. 三氧化硫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3. 进行实验观察和演示。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三氧化硫的概念。
2. 讲解三氧化硫的定义及特点。
氮及氮的氧化物教案
氮及氮的氧化物教案教案标题:氮及氮的氧化物教学目标:1. 了解氮元素的性质、特点和应用。
2. 掌握氮的氧化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性质。
3. 理解氮的氧化物在环境和生物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幻灯片、实验器材等。
2. 教学材料:教科书、参考书、化学实验手册等。
3. 实验材料:氮气、氧气、硝酸、亚硝酸、硝酸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氮元素的重要性和应用,例如作为植物的营养元素、制造化肥和炸药等。
2. 引发学生对氮的氧化物的兴趣,例如它们在大气污染和酸雨形成中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氮的氧化物的种类和命名规则,包括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亚硝酸等。
2. 分析氮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例如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氧化还原性质。
3. 解释氮的氧化物在环境中的转化和作用,例如氮气的固氮作用和氮氧化物的大气污染效应。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展示氮气和氧气的混合反应,观察产生的氮的氧化物。
2. 演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例如它们与水和空气中的反应。
3. 展示亚硝酸的制备和性质,例如与碱的反应和亚硝酸盐的生成。
四、讨论与练习(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氮的氧化物在生物系统中的作用,例如亚硝酸盐在植物中的转化和对人体的影响。
2.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氮的氧化物的命名和化学性质的理解。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氮的氧化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性质,强调它们在环境和生物系统中的重要性。
2. 拓展学生的知识,介绍其他氮的化合物,例如氨和硝酸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氮的氧化物的应用和环境影响。
2.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氮的氧化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性质,理解它们在环境和生物系统中的作用。
实验演示和讨论环节的设置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氮的氧化物
H2SO3
2H2SO3 + O2催=化劑2H2SO4
硝酸酸雨:
3NO2 + H2O = 2HNO3 + NO
2、大氣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體健康 ②酸雨破壞農作物、森林,土壤酸化,腐蝕建 築等
3、保護環境,整治污染
防治酸雨的措施
①調整、發展、優化、提高, 減少污染物
②嚴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
③研究開發新技術
(1)SO2主要來自於化石燃等產生的廢氣。
(2)NO2主要來自於汽車尾氣。
3、酸雨的形成
酸雨:指pH小於5.6的降水。
NO2、SO2與水反應造成的
硫酸酸雨:
催化劑
2SO2 + O2 △ 2SO3
SO3 + H2O=H2SO4
或:SO2 + H2O
1.“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於( B )
A.森林遭亂砍濫伐,破壞生態平衡 B.工業上大量燃燒含硫燃料 C.大氣中CO2的含量增多 D.汽車排出大量尾氣
2.下列污染現象主要與SO2有關的是( B )
A.臭氧層空洞
B.酸雨
C.光化學煙霧
D.溫室效應
3.現有以下幾種措施:① 對燃燒煤時產生的
尾氣進行除硫處理,② 少用原煤做燃料,③
煤燃燒時鼓入足量空氣,④ 開發清潔能源。
其中能減少酸雨產生的措施是( C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污染現象主要與NO2有關的是( C )
A.臭氧層空洞
B.水體富營養化
C.光化學煙霧
D.溫室效應
污染大氣的有害物質之一
2)NO2的化學性質:
+4
+5
高一化学: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氮的氧化物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Oxides of nitrogen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氮的氧化物[学习目标定位]认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熟知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氮的氧化物(no2)、硫的氧化物(s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1.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产生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
防止酸雨的措施是_________。
2.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氮气是一种____气体,____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____。
(1)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通常情况下与氧气____,但是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氮气和氧气能直接化合生成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
(2)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情况下,能与氢气化合生成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
知识点一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探究活动]1.两支大试管,分别集满no和no2气体,观察他们的颜色状态,嗅闻他们的气味,比较他们密度的大小。
填写下表:色、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毒性nono22.将盛满一氧化氮的试管打开塞子,置于空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3.对于二氧化氮溶于水的实验,按表中要求将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填入下表空格内: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把充满no2的试管倒立水中,再通入o2[归纳总结]1.二氧化氮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还原产物是_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____。
2.工业上常用水吸收二氧化氮制取硝酸,在开始,no2和h2o的反应中只有2/3的no2转化为硝酸,而1/3的no2转化为no,因此,硝酸工业应在吸收反应进行过程中__________,经过反复多次的氧化和吸收,no2可以比较完全地被水吸收,能够尽可能地转化为____。
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氮的氧化物的概念及特点;2. 掌握氮的氧化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3. 了解氮的氧化物在环境和生态系统中的影响;4. 认识氮的氧化物在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氮的氧化物的概念和特点A. 了解氮的氧化物是指氮与氧发生化合反应产生的化合物;B. 掌握主要的氮氧化物,包括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和三氧化二氮(N2O3)。
2. 氮的氧化物的命名和化学式表示A. 熟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三氧化二氮的命名规则;B. 掌握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C. 进行命名与化学式的练习。
3. 氮的氧化物在环境和生态系统中的影响A. 了解氮的氧化物与酸雨的关系;B. 掌握氮的氧化物在大气中的生成与去除;C. 了解氮的氧化物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4. 氮的氧化物在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A. 了解氮的氧化物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B. 了解氮的氧化物与空气污染的关系;C. 了解减少氮的氧化物排放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1. 提问法: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2.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来观察和展示氮的氧化物的特点和变化;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氮的氧化物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1. 提出问题:你们了解氮的氧化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它们?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Step 2 概念与特点1. 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引出氮的氧化物的概念;2. 分析实验结果,介绍氮的氧化物的特点。
Step 3 命名与化学式表示1. 介绍氮的氧化物的命名规则;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氮氧化物的正确命名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Step 4 环境和生态影响1. 介绍氮的氧化物与酸雨的关系以及在大气中的生成与去除;2. 讨论氮的氧化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Step 5 工业应用和空气污染1. 分析氮的氧化物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2. 了解氮的氧化物与空气污染的关系;3. 探讨减少氮的氧化物排放的措施。
《氮的氧化物》 学历案
《氮的氧化物》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氮的氧化物的种类和化学式。
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理解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氮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2)氮的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2、难点(1)氮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推导和理解。
(2)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的综合分析。
三、知识回顾1、氮气的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气、氢气等发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四、新课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空气质量的报道,其中氮的氧化物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物质之一。
那么,氮的氧化物到底有哪些?它们具有怎样的性质?又会对我们的环境和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氮的氧化物的奥秘。
五、知识讲解1、氮的氧化物的种类氮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因此可以形成多种氧化物,常见的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₂)、一氧化二氮(N₂O)等。
2、一氧化氮(NO)(1)物理性质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①与氧气反应:2NO + O₂= 2NO₂在常温下,一氧化氮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3、二氧化氮(NO₂)(1)物理性质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3NO₂+ H₂O = 2HNO₃+ NO这是一个歧化反应,二氧化氮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②自身化合:2NO₂⇌ N₂O₄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无色的四氧化二氮。
4、氮的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NO 与 NO₂的相互转化2NO + O₂= 2NO₂3NO₂+ H₂O = 2HNO₃+ NO(2)NO₂与 N₂O₄的相互转化2NO₂⇌ N₂O₄5、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1)酸雨氮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的硝酸和亚硝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酸雨会对土壤、水体、建筑物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氮的氧化物教案
第2课时氮的氧化物大气污染物[学习目标定位]认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熟知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氮的氧化物(NO2)、硫的氧化物(S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1.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产生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防止酸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氮气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气体,________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
(1)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通常情况下与氧气____________,但是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氮气和氧气能直接化合生成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
(2)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情况下,能与氢气化合生成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
知识点一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探究活动]1.两支大试管,分别集满NO和NO2气体,观察他们的颜色状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二氧化氮溶于水的实验,按表中要求将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填入下表空格内:1.二氧化氮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反应》说课稿马鞍山松源培正中学汪兰英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设计说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渗透整个高中无机化学,它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所以说《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内容之一。
2、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离子反应的概念。
2、学会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①认识复分解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①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解质和电离方程式。
初中学过复分解反应,已经并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具备了学习本节课所需要的知识。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规律还了解很少,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法学法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2、实验促学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设计整节课我围绕“问题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实验)”逐步展开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科学史话(播放视频:哑泉之谜)哑泉水为何能使人致哑,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同学们想知道吗?欲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吸引学生的眼球。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学习主题。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对于水溶液中的反应主要局限于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
学生能够从形式上认识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的反应。
学生认为“反应物互换成分,交换随即结合”是复分解反应的“真实过程”。
初三学生认识反应的方式是宏观的、机械的。
正是这样的认识方式导致了初中阶段无法解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为什么必须是生成物中存在沉淀、气体或水。
环节二:精心设疑,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实验探究1】①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2ml稀KCl溶液。
②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2mlBaCl2溶液。
学生完成上述两个对比实验并汇报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我演示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反应的动画。
观察分别有什么现象?①无现象②白色沉淀学生讨论一号没有现象的原因:两种物质不反应。
【追问】为什么不反应?【引出】初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继续提问】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分析第一个实验Na2SO4+2KCl=2NaCl+K2SO4,按照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来判断化学反应发生的依据——“生成新物质”,K2SO4和NaCl是不同于反应物的两种新物质,为什么反应却不能进行呢?【设问】为什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者水?【设计意图】促使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及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能够“看”到用“互换成分”的认识方式所“看”不到的反应场景,也就建立了离子反应的概念。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复习有关电解质的知识。
并通过复习电解质溶于水后能电离成离子,介绍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板书】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离子反应【学生思考、分析】再次分析第一个实验无明显现象的原因:KCl、Na2SO4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真实的存在形式是K+、Cl-、Na+、SO42-,如果生成K2SO4和NaCl,其真实的存在形式仍然为上述四种离子,因此,离子间并没有结合成新的微粒,反应并没有发生。
当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时,离子结合成新的微粒了,说明反应发生了。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认识复分解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进一步让同学分析第二个实验,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与交流】白色沉淀是什么?是通过什么离子结合而成的?混合后的溶液中,哪些离子个数减少?哪些离子个数没有变化?(看动画)【结论】在反应的过程中有些离子并没有参加反应,实验②的实际:Ba2++SO42-===BaSO4 ↓,由此引入了离子反应的实质。
【板书】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离子反应2、离子反应的实质【实验探究2】你认为Ba(OH)2和HCl的反应是怎样发生的?用图示表达你的思维过程【学生思考】画出可能的思维历程示意图【实验探究3】请设计实验证明Ba2+和Cl-确实没有结合学生猜想做实验: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测定溶液导电性变化的实验,实验结果通过图形显示。
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导电率约为原溶液的1/3,说明Ba2+和Cl-确实没有结合。
【请预测】向0.2mol/LBa(OH)2中滴加0.2mol/LH2SO4,向0.4mol/LKCl中滴加0.2mol/LNa2SO4,溶液的导电率将如何变化?【提问】你对复分解反应有哪些新的认识?为什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设计意图】解释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从而也认识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设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实验2-3】现象生成物特征①向2mL硫酸铜溶液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蓝色沉淀沉淀②向2mL NaOH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再慢慢滴加1mol/L稀盐酸先变红后退色水③2mlNa2CO3+2mlHCl 有气泡冒出气体【讨论后的结论】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或水或气体【提问】如何分析水溶液中的反应?思维程序是怎样的?学生总结:判断物质能否在水中电离分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的种类和数量找出能够发生反应的离子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应用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等规律检验离子反应书写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过渡】如何正确的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书写步骤:以NaCl与AgNO3反应为例(看动画视频、学生自主讨论写出其实质的反应,最终总结书写步骤)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基础)②拆:把易溶于水又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关键)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途径)④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保证)进一步思考:哪些物质要写成离子形式?附:可以拆成离子形式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NaOH、KOH、Ba(OH)2;c、可溶性盐:注意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b、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d、单质:H2、I2、Na等e、氧化物:Na2O、Fe2O3等注意:微溶物的处理.【设计意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环节三:当堂检测、反思总结、深化认识。
小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派到卡片的同学扮演卡片上的离子,没有卡片的同学扮演水分子,全班同学组成一种“溶液”。
手中离子能与“云朵”中的离子或物质发生反应的,请迅速举起卡片,比比谁的反应速度快。
卡片上的离子:云朵中的离子或物质:K+、H+、Ba2+、H+、Ba2+、Na+、CO32-、FeNa+、Ca2+、Cu2+、Mg2+、CO32-、NO3-、Cl-、SO42-、OH-、【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来巩固今天的新内容,学生印象深刻,效果明显。
【前后呼应】猜猜安乐泉可能含有哪些离子?【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结】学生自主总结本节所学主要内容(内容见后面的本节板书),以巩固重点难点知识,深化认识。
环节四:课后作业、巩固技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巩固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五、设计说明离子反应是必修阶段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其核心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从微观视觉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及反应。
然而实际教学大多以离子反应概念、离子反应的书写等具体性知识和技能的落实为教学目标。
学生会书写具体的离子反应,但面对问题时,缺乏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更缺乏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本节课运用教材提供的各种素材来挖掘教学内容的价值与功能,采用问题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掌握新知,并注重重点知识产生的过程性,通过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与总结,逐步形成化学学科的微粒观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