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中的人复习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圈中的人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生物圈中的人》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北京十二中杨桂玲李京伟
第一部分“生物圈中的人”主题分析
一、在生物课程课标中的地位
第一、人类的生命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第二、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要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协调活动排出体外;人的各种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第三、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引导学生理解生物最主要特征“新陈代谢”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此部分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人与生物圈关系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认识人类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都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意识到生物圈中的人对生物圈应尽的责任。
二、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在生物课程标准当中,“生物圈中的人”共分为 5个二级主题。
生物圈中的人
三、在教材中的安排
•
人体的呼吸
简述了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主要功能,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过程及原理,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阐述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内容以及关于输血与血型的内容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主要阐明了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及主要功能,以及人粪尿的处理方式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阐述了人体神经系统以及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影响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简介人类影响环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
第二部分章节的内容分析(以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为例)
一、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课程标准中,对于此部分的具体要求为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
1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 、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二、材中的安排
1 、知识结构
在人教版教材中,第五章共安排两节内容。其中章的导入部分涉及排泄与排遗两个概念;第一节为尿的形成和排出,包括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尿的排出三部分;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包括人粪尿的价值和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两部分。
在第一节中安排“泌尿系统的模型、挂图和动物肾”观察与思考活动,以及“健康人肾动脉中血浆、肾小囊的液体和尿液成分比较数据”的资料分析活动,并在科学技术社会拓展部分,提供“血液透析和肾移植”文字材料及血液透析示意图。侧重于从尿液形成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来安排教学内容。
在第二节中提供“对人粪尿成分分析”和“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式”两个资料。从人与生物圈关系的角度,阐述了人体排出的粪便和尿液等物质将进入到环境之中,必须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从而与第二章阐述的人的营养来源于生物圈相呼应。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渗透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关于尿的形成和排出,不要求学生掌握过多的有关肾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基本观点。根据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比较,推测肾小球、肾小管和肾小囊壁的作用,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于人粪尿的处理,不要求学生了解多少这方面的专门知识,而是着重引导学生着眼于通过对两个资料的分析,认识到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潜在的资源价值,进而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的制定
1 、知识目标
•能够结合模型或挂图指认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
•能够指认出哺乳动物肾的基本结构
•能够概述人体尿液的形成过程
•能够解释引起相关泌尿系统疾病的原因
•能够结合事例说出人粪尿的资源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三种方式
2 、能力目标
•通过解剖、观察、识认哺乳动物肾的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通过分析数据和材料信息,培养学生根据数据、资料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采访、收集、整理材料,并制作演示文稿进行相关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学生获取、整合信息,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注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进一步认识到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4 、教学重点及难点
4.1 教学重点
•肾单位的结构
•尿液的形成过程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4.2 教学难点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的结构特点及彼此间关系
2 )尿液的形成过程
第四部分授课时间和课前准备
一、授课时间的建议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复杂,由多个结构共同协助完成,并且对于结构的讲述有利于学生将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因此综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建议本课分为 3课时。
第 1课时:泌尿系统组成和肾的结构;第 2课时: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第 3课时:人粪尿的处理。
二、课前准备
教师的准备
o收集更可能多的实物材料,如一个成年人每日排出的尿素;用于形象描述人体尿液量的容器;羊的肾等材料。
o制作 flash课件,演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o收集有关泌尿系统疾病的图像及文字材料,如肾结石患者的肾 B超图像;尿毒症和血液透析的相关报道。
o提前设计与本节课相关的研究课题:如( a)尿毒症与透析;( b)调查:人粪尿去哪了?组织小组合作开展小课题研究。
学生的准备
•预习本章内容,或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
•选择研究课题,并通过走入社区、医院,或翻阅书籍、搜索网站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并制作成科普课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记录课前一周,每天饮水量以及排尿的次数。
第五部分教学策略和方法建议
一、第 1课时的建议
1 、课堂引入的建议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研究课题成果(例如:进入社区医院,向医生和尿毒症患者调查就诊和治疗情况),引导学生对视频材料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引起对肾结构组成,泌尿系统生理知识以及预防相关疾病方法的关注,提出本节课研究的主题。
(视频材料:学生进入社区医院,对医生和病人进行尿毒症、血液透析等相关内容的采访, 5min)
这样,一方面组织小组合作,设计采访问题,并亲自进入社区医院寻找资源尝试解答困惑问题,提高了小组的合作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视频内容密切联系课程标准倡导的 STS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尝试利用课堂的内容解答身边的生活问题,增强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和关注。
2、对于结构教学的建议
2.1 泌尿系统组成
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整体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之后引导学生以图片为参照,尝试指出身体肾的位置。
【图片】人体泌尿系统的 X光片;指认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