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全国Ⅲ卷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全国Ⅲ卷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a3f1e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6.png)
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https://img.taocdn.com/s3/m/736bb10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b.png)
2022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卷〕语文 第一卷 〔选择题 共 45 分〕一、〔18 分,每题 3 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一样的一组是[答案 B]23. 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答案 D]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屡次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争辩做出了奉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在 2022 年前将每年增加 800 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照旧保存的拼搏精神。
A .莅临打算 不仅是/而且是 B .莅临规划 不是/而是 C .亲临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 .亲临 打算 不是/而是4. 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答案 C]A. 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缘由之一是,违法者众多用分布广泛,而治理部门人手缺乏,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 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苦。
C.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假设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局部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 至无端地对自己进展心理熬煎。
D .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保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 这些珍宝时,总是如.数.家.珍.。
5.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案 A]A. 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与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并出版了最秀丽的文学刊物《贝壳》。
B. 参与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假设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C. 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藏,我国也必需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藏体系。
D. 这一唱歌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信任这是平均年龄仅 20 岁的作品。
2022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70b61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4.png)
2022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由国家主管部门授权的单位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试题,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2022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试题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
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2024年新高考全国II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4年新高考全国II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ccf41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7e.png)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
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摁在座位上。
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
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
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
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
鹰号(登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
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让飞船慢慢转身。
“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
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
终于抵达月球上空。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
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
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
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
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
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
看到了,就在不远处,那里平整而干净!鹰号慢慢减速、缓缓下降,登月舱越来越低、越来越低……直到平稳落地!此时此刻,在遥远的地球,人们鸦雀无声、屏息聆听。
2023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真题(含答案)
![2023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真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0d7ed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1.png)
儿子,你去找找那间草屋。它在村子的东头,通往晒场的路边,三面环水。你比着照片,看它还像不像当年。也许那草屋已经不在了,当年它就晃晃的,想必支撑不到你去。也许,那里又成了一片稻田。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
A.“粮食优先”智库的工作人员塔尼娅·科森在谈到安第斯山藜麦种植者时表示:“坦率地说,他们厌倦了藜麦,因此开始购买其他食物。”
B.加拿大《环球邮报》一则新闻的标题为“你对藜麦的爱越深,你对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的伤害就越深”。
C.制片人迈克尔·威尔科克斯专门为这个问题制作了一部纪录片,他说:“我见过一些反对食用藜麦的文字评论,实际上,停止消费才会真正伤害这些农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儿子
陈 村
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
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再没有比长江更亲切的河了。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
1984.8.5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部分,父亲想象儿子上大学后会像时髦青年一样爱旅游,由此切入长大成人和出门旅行这两个关联话题。
B.儿子在渡船上会邂逅许多陌生人,父亲教给儿子,如何通过看他们的神情、听他们的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
C.父亲设想儿子一路上常会遇到狗,并建议儿子离开时带走一条狗,可见狗应是父亲当年乡村生活中难忘的一部分。
2022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语文》(全国甲卷)
![2022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语文》(全国甲卷)](https://img.taocdn.com/s3/m/9569951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b.png)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金银器》是第一部中国古代金银器通史,囊括了器皿与首饰,着眼于造型与纹饰,究心于美术与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
本书的研究旨趣,不在金银器的科学技术发展史,而在与社会生活史密切相关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史,也可以说,它不是穷尽式的历史资料汇编,也不是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器物分型、分式以划分时代,而是以目验实物为前提,从名物学入手,通过定名,以器物描述的方法,来展示工艺美术史与社会生活史中的金银器。
我横了横心:“干!”便让小林抱住他的腿,我两手握着伤口按下去。随着手劲,我觉得手底下他的肌肉猛地哆嗦了一下。我问:“老胡,怎么样?”
“没关系,你,你别管我!”
我继续用力挤着伤口,这会儿我真想看看他是不是吃得消,却又不敢看。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减少些痛苦,我故意把话岔开来:“老胡,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
D.给没有文字或鲜有文字的金银器成品命名,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态是命名的主要依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宗明义,点明《中国金银器》一书的性质,概述了全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
B.文章通过将金银器与书画、金石等对比,突出其品质特性,凸显了设计 重要。
C.文章引用小说家、历史学家的话,来解释将造型和纹饰视作艺。他把“上”字说成了“桑”,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再追上来怎么办呢?”我又问。
“嗯……”他猛地抖了一下,那两株竹子也跟着索索地抖一阵。
“要是真来了,咱就再干他一下,好不好?”
“嗯……”他又是一阵猛抖。
一连两次问话没有回答,我心慌了,扭头向他望了望,只见他两手紧紧抠住地面,那被痛苦扭歪了的脸上,汗水顺着那浓黑的眉毛和鬓角,一串串地流着。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b47abf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d.png)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A.煲.汤(bāo)恫.吓(dòng)脐.带血(jì)整齐划.一(huà)B.古刹.(chà)衣钵.(bō)挑.大梁(tiǎo)言为.心声(wèi)C.掣.肘(chè)卤.味(lǔ)处.女座(chǔ)寅.吃卯粮(yín)D.笃.定(dǔ)痤.疮(cuó)病恹.恹(yāng)血.气方刚(xuè)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当前;文艺创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浮躁;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B.电视剧播出前;剧组为聚人气而做密集宣传;虽无可厚非;学.科网也应把握尺度;低俗的噱头或许能暂时博得关注;但终究不会提升电视剧本本身的价值。
C.史铁生、霍金或许抱怨过不公的命运;却并不曾在这个飞扬跋扈的对手面前认输;他们拼尽全力与对手掰手腕;直至打败对手;取得胜利。
D.影片《荒野猎人》中;“小李子”扮演的不再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潇洒绅士;而是蓬头垢面;茹毛饮血;与自然鏖战的拓荒英雄。
学.科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5f2695f01dc281e43af04e.png)
语文(全国甲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 分)甲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
人们常说“ 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
《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 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
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
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边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
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
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3e421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11.png)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语文使用地区:四川、宁夏、内蒙古、青海、陕西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指出:“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目标是打造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海洋环境。
要实现海洋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各国必须摒弃传统的大国争霸思路,充分照顾彼此的安全关切和合理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海盗、人口走私、贩毒等海上犯罪行为,在涉及海洋权益争端时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短期内无法协商的问题可以考虑搁置争议。
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的愿景意味着,我们要坚持开放的自由贸易体系,同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保护等问题,发挥海洋作为国际求的日益增加,各国都希望开发利用更多的海洋资源。
如何才能在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又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海洋发展的“四个转变”:“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
这为海洋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
具体到全球、地区和双边层面,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应该着眼于不同的路径,这样才更具有可行性。
在全球层面,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主要着眼于涉海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各国应致力于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稳定有效的国际法和国际规则体系。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cebf6bc5da50e2534d7f08.png)
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解析版)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2023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89cd9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5.png)
2023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研究有两条腿,一条是文学史,一条是文学批评,在一条腿向前迈的时候,另一条腿就要先停一停,踏在地上;否则,我们的身体就不容易保持平衡了。
文学史框架建立在相对确定的价值体系之上,要据这个价值体系分出优劣、高下、主次乃至正反两个方面,在一定时期,首先确定的是文学批评的共同标准,这就是那时所建立的文学史框架的要求,文学史框架要有统一性,不能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各行其是,一旦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文学史就不要一天一改。
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说明研究者已经对其中一系列主要问题有了相对集中的认识,至少那些文学史的编写者承认这个框架是合理的,是有他们自己的文学感受和理解做根据的,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别人一有异议就要改弦易辙的,文学史有自己的力量,尤其是文学史教材,文学史教材因其编写者大多是学科里有权威性的专家和学者,而有着更广泛的可信度,能够让更广大的文学史阅读者或教材使用者放心接受,人们首先通过文学史建立起对这个学科范围内的作家与作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印象,一旦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就不必担心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因为这些与文学史框架的要求不同的观点,充其量只是将自己的不同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罢了。
它们对文学史框架的影响只是局部的,对现行文学史有局部的充实和微调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那些在文学史上已经得到充分论述的作家和作品的认识,人们不会从认识到杜甫诗的文学价值而至于认识不到杜甫诗的文学价值。
与此同时,文学批评是个人化的,多样化的,自然有不同意见的发生,现行文学史的编写者和同意现行文学史观点的研究者同样会以个人身份参加到文学研究的行列之中,以平等的姿态与持有不同意见的批评者进行讨论,总之,文学史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像一道堤坝一样阻挡着文学批评的潮水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并在这种冲击中发生着渐进性的变化,但文学史永远只是一个粗略的框架,不可能穷尽对所有作家和所有文学作品的认识;它是被文学史家精心挑选和组织起来的文学知识和思想,而不是这个学科的文学知识和思想的全部,更不是这个学科研究活动的终结形式。
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语文高考真题答案及详解
![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语文高考真题答案及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f807c0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4.png)
【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语文高考真题答案及详解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答案】1. B 2. D 3. B【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而其价值和意义却在典籍记载之上”错,无中生有。
相关信息在第三段,“考古发现的实物,就名目和数量而言,虽只是载籍的冰山一角,却是以形象示人;对于工艺美术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即造型与纹饰,它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实例”,这里只是在说考古发现的实物有其自身的价值,而没有把它与典籍记载进行比较,二者应当是各有价值。
C.“都脱不开……也是如此”错,表述绝对,根据原文第五段“从造型设计的角度来看,工艺美术是共性多、个性少、最为贴近生活的艺术。
无论哪朝哪代,祈福与怡情都是纹样设计的两大主旨”可知,选项缺少一个前提条件“从造型设计的角度来看”。
D.“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态是命名的主要依据”错,无中生有。
原文第五段末尾只是说“文,即人对物的命名,此中包括了对物之本身和物所承载的意义的理解”;而通过第六段“纹样设计所涉及的图式演变……一是设计者和制作者共处的风俗与共享的文学所形成的文化生态”可知,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态影响的是金银器纹样设计的图式。
故选B。
【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重点论证了连续性的工艺传统对金银器技术、造型和纹样设计的影响”概括不全面,原文是“纹样设计所涉及的图式演变,也包括两项主要内容:一是金银器本身设计与制作具有连续性的工艺传统,一是设计者和制作者共处的风俗与共享的文学所形成的文化生态”,可见原文是两个内容。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因……所以……”强加因果。
原文第四段是“……然而通过销溶的办法又可使之反复改变样态以跟从时代风尚。
相对于可入鉴藏的书画、金石、玉器、瓷器之雅,金银器可谓一俗到骨。
它以它的俗,传播时代风尚”,只是谈到金银器的“俗”和通过销溶的办法反复改变样态以传播时代风尚,并未说到这两个原因影响了它的传世实物数量。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c4398f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6.png)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人教版高三总复习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据我知见,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是近代西学东渐以来第一部以“中国目录学史”命名,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目录学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
与传统的、具有目录学史性质的著作相比,显然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论建构的影响。
《中国目录学史》以主题分篇,每篇之下各有若干小节,全书凡十篇。
它不像通常写专史那样,从古到今划分几个发展时期,通过揭示各个时期的特点来展现历史全貌。
姚名达把他组织中国目录学史的方法称作“主题分述法”,其义就是“特取若干主题,通古今而直述,使其源流毕具,一览无余”。
为什么不用通常的叙述方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目录学虽然源远流长,但发展进程中“时代精神殆无特别之差异”,就是说二千年来目录学形态在本质上没有跳出刘歆开创的模式;硬要划分时期,区别特点,“强立名义,反觉辞费”。
关于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中国目录学史也未尝不可用“断代法”来编写(吕绍虞《中国目录学史稿》即用分期断代法论述),但我们对他敢于学术创新的肯定是无须见仁见智的。
问题在于,姚名达的方法是能够、又怎么能够让中国目录学“源流毕具,一览无余”呢?其实作者知道这样做也有不足,他说:“盖既分题各篇,则不能依时代为先后,故忽今忽古,使读者迷乱莫明,尤其大患。
”利弊相权,怎么处理?姚名达的理念是:“体例为史事所用,而史事不为体例所困”;具体对策是:“依史之所宜,采多样之体例”。
就是说,各篇采用适宜各自主题的体制,而不强求一律。
《叙论篇》《结论篇》两篇分居首尾。
《叙论篇》首先对“目录”“目录学”等基本概念加以定义,并对古往今来的目录做了分类,在一一分析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后,又划定了目录学的研究范围,末了详细阐明本书框架结构的组织方法,及其所本的学术理念。
2022年全国卷Ⅰ语文高考试题(含答案)
![2022年全国卷Ⅰ语文高考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0bdb3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9.png)
2022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复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复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完毕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标准,它们往往表达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标准,而要使这些标准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法规。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根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当连续,必需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标准。
这种伦理标准又必需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标准,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标准,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依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依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是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浸渍.(zì)蓓蕾.(lěi)剖.(pōu)析追本朔.(shuò)源B.庇.(bì)护载.(zǎi)体友谊.(yì)莘.(xīn)莘学子C.殷.(yīn)红翘.(qiáo)首刹.(shà)那少不更.(gēng)事D.低.劣(liè)广袤.(mào)婆娑.(suō)卓.(zhuó)有成效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坐落松弛协赛曲融会贯通B.扫描诙谐天然气振耳欲聋C.博弈巨挚殊不知毋容置疑D.竞标临摹吓马威门庭若市3.下列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
此刻,寺院周围庄承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洋洋洒洒浮动好像B.喜爱纷纷扬扬浮动犹如C.钟爱纷纷扬扬飘动好像D.喜爱洋洋洒洒飘动犹如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力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以及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
B.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
C.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D.因为有了幽默感,他们更善于与其他人沟通,即便表达了反对意见,别人也不会反感。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体现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被列为“四书”之一B.司马迁的《史记》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我们熟悉的《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C.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原名万家宝,出生于天津,创作了《雷雨》《茶馆》《北京人》等话剧剧本D.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桑地亚哥的形象,颂扬了人类挑战困难、捍卫尊严的“硬汉精神”。
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根本的意义。
比方,用筷子还是用刀叉或者直接用手抓吃饭,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主张人是目的还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还是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
因此,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
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念。
我们的先人推崇的那些开天辟地的圣贤,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给人类造福,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
被我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无论盘古、女娲、还是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
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
中国精神或中国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
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
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
当然,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是说只是将这些理念单纯在重申一下,而是要将它们予以现代的阐发,因为文化复兴实际是文化重建,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最为助缘。
中国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适的,它就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就一定会有兼容性。
重建中国文化不是恢复传统文化,而是发展中国文化。
6.下列有关本文中的“中国之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中国之道是指渗透这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
B.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
C.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一。
和而不同等思想。
D.中国之道建立在普适理论基础上的高尚的文化精神。
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任何生活方式都不足以影响人类的命运,无关乎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
B.中国文化一贯推崇的德性,即时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复兴中国文化的根据C.只要中国文化不过时,人类就能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
D.体现中国文化精神一系列理念与西方现代性原则具有不相容性。
8.根据文中提供的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坚持中国之道,并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国文化才能够发展,复兴。
B.西方文化中也可能包含中国之道的某些内容。
C.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适意义。
D.现代中国文化要具备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就必须重建中国传统文化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
凡书亦犹是矣。
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宫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业,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
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巳之文,固不可也。
”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
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谥,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
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
而今之述者,非追论者昔贤,妄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者,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9.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齿尊:年长受尊崇B.请者必当.其人当:充当C.有累.三四序而不者矣累:累积D.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漫漶:模糊不清10.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官于.是者,其文优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其于是书也.有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D.今则.有两序矣于其身也,则.坦向焉11.下列各句话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②两序,非体也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④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③④⑤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A.作者认为可以有序文,但也可以有序文。
B.作者提出了对作者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生物观点更具有说服力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了刊物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该加褒贬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3小题,共114分。
四、(21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
(3分)(2)今与足下并生今世。
(2分)(3)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也。
(3分)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2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3分)(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15.补写出下列名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句。
(5分)(1)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2)________________,序天伦之乐事。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3)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
塔上的树易云武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镇,常常能发现一座塔。
眼下泛舟武水到沈从文故乡凤凰去,果然看见有座古塔突兀于小镇的高坡之上。
那塔顶上长着一棵壮硕的树,正面看像一团绿色的云,侧面看像老人的头。
船泊码头,便要去仔细看这幅山水泼墨,它是一座七层古塔,虽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寂寞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