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技术
![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d75916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9.png)
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技术无机化合物是由无机元素构成的化学物质。
合成和表征无机化合物是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合成无机化合物是指人工制备并获得有一定结构和性质特征的化合物。
而表征技术则是指通过各种化学分析方法对合成的无机化合物进行鉴定和确认其结构、组成及性质等。
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技术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以及新材料开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溶液化学合成法溶液化学合成法是指将所需的化合物的原料溶解在水或其他溶剂中,然后在特定的温度、压力和酸碱等条件下,使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制备一些带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反应的化合物。
例如,可以采用溶液化学合成法制备氧化物、羟化物、盐酸盐等化合物。
2. 熔融法熔融法是指将所需化合物的原料在高温下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快速冷却形成无机化合物。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制备一些难于溶解于水或其他溶剂的化合物。
例如,利用熔融法可以制备出氯化铝、氯化亚铁等化合物。
3. 气相反应法气相反应法是指将所需的化合物原料在某种气氛和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化学反应。
例如,通过气相反应法可以制备氧化镁、氧化锌等化合物。
二、无机化合物的表征技术1. 元素分析元素分析是通过化学方法对无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
常用的元素分析方法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2. 热分析热分析是通过对无机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的热化学反应进行研究,来确定其热稳定性、物相转变等特性。
常用的热分析方法有热重分析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
3. 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一种常见的表征技术,通过对无机化合物进行显微观察,可以获得其形态、结晶、颜色、透明度等信息。
4. X射线衍射X射线衍射技术是推断无机化合物晶体结构的重要手段。
它利用X射线经过晶体结构时的衍射效应,来推断无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5.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是一种分析物理学技术,通过检测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区域的吸收光谱线,来判断其中的化学键类型、取代基、分子结构等。
无机化合物结构表面—显微分析技术
![无机化合物结构表面—显微分析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28ede3d33687e21ae45a93e.png)
电子光学:利用高速运动电子在电场或磁场作用下产生偏 转、聚焦而成像的规律,达到显微学研究目的。
电子显微分析技术
最小分辨距离计算公式:
d 0.61 1
(1)
n sin 2
式中,d 指物镜能够分开两个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称为物镜分辨本领或分辨能力;
为入射光的波长;n 为透镜周围介质的折射率; 为物镜的半孔径角。
透镜的成像作用可分为两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是平行电子束遭到物的散射作用而分裂成为各级衍射谱,即由物 变换到衍射的过程;
第二个过程是各级衍射谱经过干涉重新在像平面上会聚成诸像点,即由衍射 重新变换到物(像是放大了的物)的过程。
物 物镜 衍射谱
一次像 中间镜
×100 ×20
选区光阑
二次像 投影镜
×100
试样
吸收电子
能量分散X射线能谱(EDS)
波长分散X射线能谱(WDS) 样品电流
电子能量损耗谱(EELS)
弹性散射电子
非弹性散射电子
透射电子
图1 电子束与固体样品作用时产生的信号
电子显微分析可进行的工作有:
高分辨率的微观形貌观察 晶体结构分析 微区化学成分分析 材料表面及内部结构观察
材料形貌观察+材料结构分析+材料微区成分分析 弥补了其他微结构分析方法的缺陷。
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将对材料观察的尺寸推进到亚微米和 微米以下的层次,成为材料结构研究的不可缺少的方法、 手段之一。
扫描探针显微技术:能够实现原纳米材料的发展。
电子显微分析技术
电子波动性的发现 光学显微镜的实践基础
电子显微学
电子束在磁场中运动具有会聚性。
除萃取复型外,表面复型方法只能研究物体表面的形貌特征,而无法 提供试样内部组成相、晶体结构及微区化学成分等本质信息。
大四选修实验课无机化学实验教学重点解析
![大四选修实验课无机化学实验教学重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fa156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d.png)
大四选修实验课无机化学实验教学重点解析无机化学实验是大学化学专业学生在大四选修课程中所必须参与的重要一环。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为日后的科研工作或者进入行业提供了必要的实践能力。
本文将对大四选修实验课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重点进行解析,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实验1:无机离子的制备与检验在本实验中,学生们将通过反应控制和实验操作技巧,掌握无机离子的制备和检验方法,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以及注意事项。
为了使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学生们需要掌握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
实验2: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配位化合物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本实验将教授学生们合成和表征不同配位化合物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们需要了解配位化合物的性质、结构以及合成原理,并掌握常用的实验方法和仪器。
实验3: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氧化还原反应是无机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之一,本实验将教授学生们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学生们需要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掌握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条件和实验操作,以及反应结果的判别方法。
实验4:化学平衡与溶液配制化学平衡和溶液配制是无机化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学生们需要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掌握溶液配制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他们还需要学会准确计量实验试剂,控制实验条件,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实验5: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研究本实验将引导学生们通过实验手段研究无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学生们需要运用一系列的物理方法如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等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手段如热分析、光谱分析等来探究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6:无机化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学生们需要掌握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本实验将引导他们运用统计学原理和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等,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无机化学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ee22d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11.png)
无机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基本知识1.1 实验目的(1)熟悉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实验规范。
(2)掌握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3)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实验安全(1)了解实验室安全常识,遵守实验规程。
(2)熟悉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及应对措施。
(3)穿戴好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二、实验仪器与操作2.1 实验仪器(1)试管、烧杯、锥形瓶、容量瓶等玻璃仪器。
(2)电子天平、滴定管、移液器等计量仪器。
(3)磁力搅拌器、加热器、烘箱等加热设备。
2.2 基本操作(1)仪器的清洗、消毒。
(2)溶液的配制、转移、稀释。
(3)滴定、沉淀、结晶等操作。
三、实验内容3.1 实验一:硫酸铜的制备与性质(1)制备硫酸铜晶体。
(2)观察硫酸铜的溶解性、颜色、蓝色火焰等性质。
3.2 实验二:氢氧化铁的制备与表征(1)制备氢氧化铁沉淀。
(2)观察氢氧化铁的溶解度、红褐色沉淀、过滤等操作。
3.3 实验三:碳酸钙的制备与溶解平衡(1)制备碳酸钙沉淀。
(2)探讨碳酸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3.4 实验四:酸碱滴定(1)用酸碱指示剂进行中和滴定。
(2)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3.5 实验五:氯化钠的结晶与重结晶(1)制备氯化钠晶体。
(2)探讨氯化钠的重结晶过程。
四、实验报告与评价4.1 实验报告(1)记录实验现象、数据、计算结果。
(2)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实验报告格式规范。
4.2 实验评价(1)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
(2)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完整性。
(3)实验报告的质量。
五、实验拓展与思考5.1 实验拓展(1)研究其他无机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
(2)探讨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原理。
5.2 思考题(1)总结实验中学到的知识、技能。
(2)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思考实验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六、实验六:硫酸铵的制备与性质6.1 实验目的(1)掌握硫酸铵的制备方法。
(2)了解硫酸铵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无机化学实验(二)
![无机化学实验(二)](https://img.taocdn.com/s3/m/2d3adb6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4.png)
引言: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实验课程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和学习无机化学中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本文将介绍无机化学实验(二)的相关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等。
概述:无机化学实验(二)主要围绕着合成和分析无机化合物展开,包括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无机盐的鉴定等。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熟练的实验技巧和仪器操作,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并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实验内容的五个大点。
正文内容:1.无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1.1电化学方法合成无机金属化合物1.1.1制备氧化物和碳酸盐1.1.2制备金属的氯化物和溴化物1.2沉淀法合成无机金属化合物1.2.1氢氧化物的制备1.2.2能复分解性金属盐的制备1.2.3沉淀法制备含氨金属配合物2.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2.1配合物的合成方法2.1.1配体置换反应法2.1.2配体加成反应法2.2配合物的表征方法2.2.1元素分析2.2.2红外光谱2.2.3电子吸收光谱3.无机盐的鉴定3.1盐酸测试3.2硫化氢测试3.3硝酸银试剂测试3.4高锰酸钾试剂测试4.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4.1分析实验结果4.1.1判断无机金属化合物纯度4.1.2判断配位化合物情况4.2讨论实验结果4.2.1结果差异的原因分析4.2.2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5.安全注意事项5.1实验室环境安全5.2实验操作安全5.3废液处理安全总结:通过无机化学实验(二)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无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合成方法、表征方法和鉴定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实验室环境和操作安全,并正确处理废液。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和讨论误差来源,学生能够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为日后的研究工作和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无机合成化学简明教程课程设计 (2)
![无机合成化学简明教程课程设计 (2)](https://img.taocdn.com/s3/m/ccf8175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7.png)
无机合成化学简明教程课程设计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以无机合成化学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们了解无机合成化学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本文从实验设计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一节简明的无机合成化学实验课程。
该课程主要涵盖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技能。
通过本文的介绍,学生们能够了解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流程,深入掌握无机合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
一、前言无机合成化学是化学专业中的重要学科。
学习无机合成化学,可以让学生了解金属化合物的结构、化学反应原理、材料制备和性质表征等方面的知识,并能掌握制备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技术和实验技能。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无机合成化学知识。
二、实验目的本次无机合成化学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制备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并通过实验获得该化合物的性质。
三、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介绍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3.1 化学反应原理本次实验中,主要使用了一种化学反应原理。
在该反应中,反应物通过加热反应生成产物。
3.2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主要使用了一些基本的实验装置,包括三角瓶、鼓风机、热板和真空泵等。
这些实验装置在合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3 操作技能操作技能是本次无机合成化学实验的关键。
学生们需要掌握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并根据实验流程,将所需的材料按照正确的比例加入到反应器中。
四、实验流程本次无机合成化学实验的具体流程如下:步骤操作步骤1 将反应器放置于三角瓶中,连接鼓风机。
步骤2 用热板将反应器加热到相应的温度。
步骤3 将所需的材料如硝酸、氯化物等按照正确的比例加入到反应器中。
步骤4 将真空泵连接到三角瓶中,并将反应器中的气体抽出。
步骤5 观察反应器中产生的化学反应,直到反应结束。
步骤6 将所得的产物提取出来并进行性质检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以上流程,学生们成功地合成了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并通过实验分析,得出了该化合物的性质。
同时,为了确保实验效果,学生们还进行了实验控制与对照,比较了不同材料比例与处理方式的结果。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e5d60c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5.png)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报告一、实验介绍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反应。
在大学无机化学实验中,学生将学习不同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表征方法,探索其化学性质和用途。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一个关于配位化合物合成和表征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合成和表征一个五配位镉(Ⅱ)化合物,了解配位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和仪器使用。
三、实验原理在电子构型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知道镉(Ⅱ)离子具有2个价电子。
在给予配体的帮助下,镉(Ⅱ)离子将形成五配位的配合物。
本实验中,我们选择β-二羰基乙酮酯配体,通过与镉(Ⅱ)离子形成配合物。
四、实验步骤1. 将β-二羰基乙酮酯配体溶解在少量的醇溶剂中。
2. 加入镉(Ⅱ)盐溶液,产生沉淀。
3. 将产物沉淀过滤,并用冷醇洗涤。
4. 将湿沉淀转移到玻璃器皿中,利用乙腈等非极性溶剂进行结晶。
5. 得到纯净的五配位镉(Ⅱ)配合物。
五、实验结果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等技术,我们可以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表征。
红外光谱显示出较强的C=O伸缩振动吸收峰,证明了β-二羰基乙酮酯配体的存在。
核磁共振谱显示出镉(Ⅱ)离子的存在,并给出配合物的结构确认。
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符合理论预期。
六、实验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合成了五配位镉(Ⅱ)化合物,并得到了其结构和组成的表征结果。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实验室中一些重要技术和操作方法,如溶液的制备、沉淀的分离和结晶等。
然而,我们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等,以确保合成反应的成功和高纯度的产物。
其次,由于实验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有害,所以必须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确保人身安全。
此外,本实验对于无机化学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通过合成和表征配合物,在了解其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其催化性质、生物活性和材料应用等方面,为无机化学的发展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无机材料的合成与表征方法
![无机材料的合成与表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8f15b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9.png)
无机材料的合成与表征方法无机材料是指不含碳的化合物、非金属元素、金属、非晶相以及诸如玻璃、陶瓷、金属玻璃等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材料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机材料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然而,在无机材料的研究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合成和表征成为了重中之重。
本文将介绍无机材料的合成与表征方法。
一、无机材料的合成无机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即固相法和液相法。
固相法试样通常是由固态反应生成,主要是通过同温下或变温下反应制备,原料粒度通常要求较细。
而液相法通常需在溶液中进行反应,反应物质量通常随着溶液浓度的提高而增大。
1. 固相法固相法一般分为化学气相沉积(CVD)、化学转化法(CT)、水热法、固态反应和高温熔融法等。
其中,CVD是通过在恒温恒压下使气体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合物并在表面上沉积;CT是利用反应物之间的化学反应生成想要的目标物质,通常需要较高的温度;水热法是在高温高压水热条件下,通过反应物之间关于水分子的作用发生反应,并得到目标产物;固态反应一般是由固态反应物在恒温下反应生成所需材料;高温熔融法是将反应物熔融后,通过快速冷却形成相应的无机材料。
2. 液相法液相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溶液法和沉淀法。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在低浓度溶液中,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过程使反应物固化成凝胶体,再通过热处理、热解或其他气相处理使凝胶转化成所需材料;水热合成法是在水热反应锅中,通过反应物在高温高压水溶液中发生反应制备所需产物;溶液法是在高浓度溶液中进行反应,并获得所需无机材料;沉淀法是由沉淀反应或氧化沉淀反应生成所需材料。
二、无机材料的表征无机材料的表征也分为许多种,常见的方法有:电子显微镜(SEM)、扫描探针显微镜(SP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量比表面积(BET)和热重分析(TGA)等。
1. SEMSEM是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的显微镜,可在大范围内观测无机材料表面形貌和分布等特征。
无机化学特性分析与表征
![无机化学特性分析与表征](https://img.taocdn.com/s3/m/a442685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8.png)
无机化学特性分析与表征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无机化学的特性分析与表征是无机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手段和仪器设备,对无机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以及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无机化学特性分析与表征的方法和应用。
一、物质的组成分析物质的组成分析是无机化学特性分析与表征的基础,它主要通过化学反应和仪器分析方法来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
其中,常用的化学反应方法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等。
例如,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可以确定物质的酸碱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方法可以用来测定物质的浓度。
而仪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光谱分析、质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例如,通过红外光谱可以确定物质的官能团,通过质谱可以确定物质的分子量和结构,通过色谱可以分离和定量分析物质的组成成分。
二、物质的结构分析物质的结构分析是无机化学特性分析与表征的核心内容,它主要通过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来确定物质的晶体结构和微观结构。
其中,X射线衍射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分析方法,它可以通过测量物质对X射线的衍射图案来确定物质的晶体结构。
而电子显微镜则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微观形貌和成分来确定物质的微观结构。
三、物质的性质表征物质的性质表征是无机化学特性分析与表征的重要方面,它主要通过热分析、磁性测量、电化学测量等方法来确定物质的热学性质、磁学性质和电学性质。
其中,热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性质表征方法,它可以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变化来确定物质的热分解过程和热稳定性。
而磁性测量则可以通过测量物质在外磁场下的磁化强度来确定物质的磁性质。
电化学测量则可以通过测量物质在电场下的电流和电压变化来确定物质的电学性质。
四、无机化合物的应用无机化合物是无机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它们具有多种多样的性质和应用。
例如,金属氧化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可以用于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
金属离子具有丰富的电子结构和化学反应性,可以用于电池、催化剂和荧光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电化学合成高纯度无机化合物的实验报告
![电化学合成高纯度无机化合物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45133f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8.png)
电化学合成高纯度无机化合物的实验报告
1. 引言
无机化合物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其制备方法多种
多样。
本实验旨在通过电化学合成方法制备高纯度的无机化合物,并
对其纯度进行表征和验证。
2. 实验材料与仪器
本实验所用的材料包括:(列举实验所需的材料)
本实验所用的仪器包括:(列举实验所需的仪器)
3. 实验步骤
3.1 准备工作
(描述准备工作的步骤,如清洗玻璃仪器、配制溶液等)
3.2 电化学合成过程
(详细描述电化学合成的步骤,包括电极的选取、电解槽的组装、电解液的配制、施加电流等)
4. 结果与讨论
4.1 合成产物的外观与性质
(描述所得合成产物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态等,以及相关性
质的测试结果,如溶解性、稳定性等)
4.2 纯度的表征
(描述所用方法对合成产物纯度的表征,如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给出相关测试结果并进行分析)
4.3 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合成产物纯度是否达到预期,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5. 结论
通过电化学合成方法成功制备了高纯度的无机化合物,并对其纯度进行了表征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相应的总结和评价)。
6. 参考文献
[1] (列出相关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
以上是对电化学合成高纯度无机化合物的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描述。
根据实际实验情况,可以适当增加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以及更多的参考文献引用。
注意在整篇报告中语句要通顺、表达流畅,同时排版要整洁美观,以提高阅读体验。
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9758d70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2.png)
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与有机化学相对,后者主要研究碳元素为基础的化合物。
无机化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催化作用、性质表征、应用等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1. 基本概念1.1. 无机物质无机物质是指不含碳元素或仅含少量碳元素的化合物,如金属、金属氧化物、硅酸盐等。
无机物质在天然界和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金属用于制造、催化剂用于化学反应等。
1.2. 无机化学反应无机化学反应是指无机物质之间或无机物质与其他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
常见的无机化学反应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等。
每种反应都有其特定的物质参与和反应条件。
2. 性质2.1. 热稳定性无机化合物的热稳定性是指在高温下是否分解。
一些具有高稳定性的化合物可以在高温下保持其结构不变,如金属氧化物。
而一些具有较低热稳定性的化合物则可能分解,生成其他化合物或元素。
2.2. 溶解性溶解性是指无机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
有些化合物可以在水等溶剂中完全溶解,如氯化钠;而有些化合物只能在特定溶剂中溶解,如银氯化物只能在硝酸中溶解。
2.3. 颜色无机化合物的颜色是由于其电子结构和能级分布的差异所导致的。
不同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颜色,如氧化铜呈现绿色、氯化钴呈现粉红色等。
这些颜色对于无机化合物的鉴别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4. 反应活性无机化合物的反应活性不同。
一些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容易参与化学反应,如金属钠和酸反应生成氢气。
而一些化合物具有较低的反应活性,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3. 应用无机化学的研究与应用涉及许多领域,如材料科学、医药、环境保护等。
3.1. 材料科学无机化学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无机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光学器件、催化剂等领域,如金属导电材料、硅酸盐陶瓷材料等。
3.2. 医药无机化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制备药物和药物传递系统。
化学实验室中的无机合成
![化学实验室中的无机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523d889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3.png)
化学实验室中的无机合成化学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重要场所。
在实验室中,无机合成是一项常见的实验活动。
本文将介绍无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说明实验室中常见的无机合成反应。
一、无机合成的基本原理无机合成是通过化学反应将两个或多个无机物质转化为目标产物的过程。
无机合成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类型实现,包括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和沉淀反应等。
无机合成的目的是合成出纯净的产物,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研究。
二、无机合成的步骤1. 实验准备:在进行无机合成实验之前,需要仔细阅读实验手册,了解实验目的、反应方程式和所需试剂。
同时,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洗瓶等,并进行适当的清洗和消毒。
2. 试剂配制:根据实验要求,仔细称取所需的试剂,并按照实验方程式计算比例配制。
在配制试剂时,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接触有毒或腐蚀性物质。
3. 反应进行:将所需试剂按照实验方程式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进行适当的搅拌或加热。
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以获得理想的反应产物。
4. 产物分离:完成反应后,将反应溶液进行过滤或离心等操作,以分离出产物。
根据实验要求,也可以进一步进行晶体生长或溶剂蒸发等步骤,以得到纯净的产物。
5. 产物分析:对合成产物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表征,可以使用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产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判断合成反应的成功与否,并进一步探究反应机制和性质。
三、实验室中常见的无机合成反应1.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例如,将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2. 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其中氧化剂得到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例如,将亚硫酸钠与氯气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盐酸。
3.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发生反应形成沉淀的反应。
例如,将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
四、在无机合成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 实验室安全:在进行无机合成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和实验大衣等。
无机化学教案
![无机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0f233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3.png)
无机化学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计划、教学总结、教学发言、教案大全、教学课件、教学心得、教学感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summaries, teaching speeches, lesson plans, teaching courseware, teaching experiences, teaching insigh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无机化学教案无机化学教案篇1无机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化学元素以及它们的化合物在任何形式下的性质和行为。
化学催化剂制备与表征技术
![化学催化剂制备与表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9341e7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b.png)
化学催化剂制备与表征技术化学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降低反应温度、提高反应选择性和增加反应产物的稳定性和效率的物质。
催化剂应用广泛,在化学、物理、生物、医药、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制备和表征催化剂的技术也日益成熟,已经成为化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化学催化剂制备技术目前,化学催化剂制备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传统化学合成、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制备。
其中,传统化学合成指的是利用化学方法合成催化剂的过程,包括溶胶-凝胶,离子交换等方法。
物理化学方法则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变化形成催化剂,如蒸发沉积、球化焙烧等方法。
生物制备则利用生物反应合成催化剂,利用生物酶等技术。
溶胶-凝胶法是制备多种无机物分子筛催化剂的一种主要方法。
泛指的化合物在溶剂中形成了胶体、凝胶后,进一步高温焙烧得到固态催化剂。
制备过程针对催化剂于催化反应中所需的特定表面性质和形貌设计。
离子交换法是以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在其表面交换活性组分来制备催化剂。
该方法可用于制备无机盐、贵金属以及其他功能化催化剂。
离子交换降低了反应和副反应之间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
蒸发沉积法是一种在高真空条件下,将溶解的化合物气态化,沉积到高纯、无机基底表面制备催化剂的技术。
该方法可控制得到具有特定形貌和尺寸的催化剂,同时该方法在制备多层复合催化剂中具有重要应用。
以上几种制备方法还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具体而言,还应该包括热分解法、共沉淀法、超临界干燥法等等。
二、化学催化剂表征技术制备好催化剂后,就需要对其进行表征,以了解其特性、结构和性能。
催化剂表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化学组成、物相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
从化学组成的角度,常用的手段包括元素分析、FT-IR、X射线荧光等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催化剂元素及其下游组合物,确认合成反应完成度。
物相结构方面,选择的技术主要有XRD、TEM、SEM等。
例如,X射线衍射是一种典型的用于鉴别晶体的技术,可以判定催化剂结晶质量、晶格参数等。
化学领域的无机合成方案
![化学领域的无机合成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88d6a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5.png)
化学领域的无机合成方案无机合成是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无机材料的化学合成及其性质表征。
在许多领域中,从生物医药到电子器件,无机化学合成工艺都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目前在无机合成领域中应用广泛的一些方案,并对其工艺流程和优点进行简要论述。
一、溶剂热法溶剂热法是一种通过加热溶液来合成无机材料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利用有机物作为介质溶解无机物,使其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所需产物。
由于其工艺简单、易于控制,且所得产品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材料科学、能源材料、环保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以铜铈氧化物(COX)为例,使用乙二醇作为介质,在200℃的高温高压下合成,可得到具有均一分散性和纳米晶体结构的COX 粉末。
通过XRD和TEM等测试手段表明,该方法合成的COX样品具有优异的晶体结构和催化活性,可应用于高性能催化剂的制备等领域。
二、水热合成法水热合成法是一种通过高温高压条件下,在水和无机物的反应中合成材料的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将溶解度较低的无机物质在高温和高压的状态下转化为可溶的物质,然后在适宜的温度下和其他物质结合形成所需产物。
由于水热合成法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反应温度、时间和反应物的配比等因素。
以钙钛矿为例,可通过水热法合成出良好的晶体结构和光电性能的钙钛矿粉末材料。
通过TEM和XRD等实验检测表明,该方法制备的钙钛矿通过光催化分解甲醛的电化学测试表明,具有优异的光电化学催化性能,可在太阳能电池、光催化降解废水、光催化杀菌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三、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通过制备溶液或胶体,来制造无机材料的方法。
其主要过程是将溶液或胶体中所含的无机化合物阶段性进行固化,即将溶胶转化为凝胶,进而制备出所需的无机材料。
该方法具有高纯度、高度保真等优点,并在化学传感器、涂料、染料、催化剂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以SiO2为例,溶胶-凝胶法可制备出高质量、高可靠性、高精度的SiO2材料。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一二章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一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6588d63314791711cc7917ba.png)
1.2 无机合成化学与高新技术的关系
材料科学三大要素:制备、结构、性能
无机合成与高新技术的关系 ①原子能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稀有元素的分离以及 放射性元素的研究。
②电子技术和半导体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晶体材料 的制备和高纯物质的开发。
③光导纤维通信和超导科学的新成就给制造超纯物 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④宇宙航行,人造地球卫星→发展高能燃料/耐高温 材料。 ⑤纳米技术的出现,给合成超微细材料新的任务。
2.1 气体和溶剂在合成中的作用
气体: ①用作原料,参与化学反应 ②用作载气或保护气氛,或两者兼而有之 溶剂: 许多反应在溶剂中进行,选择适宜溶剂很重要。 一般有:水,酸,碱,醇,醚,CCl4,氯仿, DMSO,DMF,苯,丙酮,乙腈等。
④多种体系的结合已成为制备无机固体材料的重 要途径。 如: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有机一无机纳米复 合材料,沸石分子筛等 ⑤运用其它领域的研究成果用之于无机固体材料 的合成 如:结构研究成果、定向合成
1.5 无机化合物的表征
组成分析
1. 湿法化学分析:重量分析、容量分析(滴定分析) 2. 原子光谱法: ① AAS (atom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原子吸收光谱法: 将溶液中的离子或分子转化为原子,原子吸收特征光 谱,吸收光强度A与原子浓度C符合朗格一比耳定律, 根据A=kC可测大多数金属元素和少数非金属元素 工作曲线如下图:
吡啶-2,6-二羧酸(H2DPA)
Na3Tb(PDA)3· 8H2O Band (cm1) Assignment Band (cm1)
H2PDA Assignment
3417, 3086
1627 1435 1375 1394
无机化学综合实验内容2010-07-05
![无机化学综合实验内容2010-07-05](https://img.taocdn.com/s3/m/a601fcf5551810a6f524862a.png)
可确定Fe3+与C2O42-的配位比。
4.产物的表征
通过对配合物磁化率的测定,可推算出配合物中心离子的未成对电子数,进而推断出中心离子外层电子的结构,配键类型。
四、实验用品
⒈仪器:烧杯(50 mL,100mL, 250mL)量筒(10mL, 100mL,500 mL),普通漏斗酸式滴定管(50mL)抽滤瓶布氏漏斗蒸发皿试管表面题
⒈写出各步实验现象和化学反应方程式。根据摩尔盐的量计算理论产量和产率。
⒉现有硫酸铁、氯化钡、草酸钠、草酸钾四种物质为原料,如何制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试设计方案并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七、实验后记
在硫酸酸性溶液中,高锰酸钾能将亚铁盐氧化成三价铁盐:
Fe2+易被空气氧化,高温时更甚,故滴定宜快,且应在常温下进行。Fe3+呈呈黄色,对终点观察稍有妨碍,可以加入适量磷酸与Fe3+呈生成无色的FeHPO4+,并降低 值,以利反应进行完全。利用KMnO4做自身指示剂,终点鲜明敏锐。当然,使用邻二氮菲-Fe(Ⅱ)作指示剂,终点更易观察。反应开始时速度较慢,必要时可先加入一些Mn,以增加反应速度。本法只适用于测定亚铁盐原料,不适于制剂。因为KMnO4对糖浆、淀粉等也有氧化作用,使测定结果偏高。测定片剂、糖浆剂等必须采用铈量法。
Fe(OH)3+3KHC2O4=K3[Fe(C2O4)3]+3H2O
三草酸合铁(Ⅲ)配离子是较稳定的,K稳=1.58×1020。
2.产物的定性分析
产物组成的定性分析,有化学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两种方法。
⑴外界离子的确定:K+与Na3[Co(NO2)6]在中性或稀醋酸介质中,生成亮黄色的K2Na[Co(NO2)6]沉淀。
⑷草酸根和结晶水可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其存在:草酸根形成配合物,红外吸收的振动频率和谱带归属为:
无机化学实验总结
![无机化学实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dbb1dc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6.png)
无机化学实验总结引言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实验技术以及实验操作的安全与规范。
本文将总结我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够对之后的实验课程有所帮助。
实验一:无机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测试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性质测试的步骤。
例如,我们制备了氯化银,并测试了其溶解度和沉淀的反应性。
通过这个实验,我理解了无机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测试的基本原理,并熟悉了操作流程和实验记录的要求。
实验二:无机离子的分离与鉴别这个实验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和物理性质,分离和鉴别实验室中常见的无机离子。
我们采用了一系列离子分离的方法,例如沉淀法、溶解法和还原法等。
通过这个实验,我学会了利用化学反应和相关性质进行离子分离和鉴别,并且提高了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实验三:无机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这个实验重点在于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表征技术。
我们使用了常见的合成方法,如溶液反应法、热分解法和固相合成法等,合成了一系列无机化合物。
在合成完成后,我们还利用常规的分析测试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如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
通过这个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原理和表征方法,并提高了实验技术的操作水平。
实验四:气体吸收与释放实验这个实验是关于气体的吸收与释放现象的实验。
我们通过在实验室中进行一系列的气体吸收与释放实验,如氢气的吸收与氧化铁的还原反应、二氧化硫的吸收与氧化反应以及氨气的释放与铁(III)离子的络合反应等。
通过这个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气体吸收与释放的基本原理,并熟悉了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的要求。
实验五:催化剂的性质与应用研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催化剂的性质与应用研究的相关知识。
我们合成了一系列催化剂,并通过催化反应来考察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一系列的催化反应器和表征技术来评估催化剂的性能,如气相色谱、质谱和催化剂表面特性的研究等。
无机化学中的金属配合物合成与表征
![无机化学中的金属配合物合成与表征](https://img.taocdn.com/s3/m/cc87205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6.png)
无机化学中的金属配合物合成与表征无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无机物质的性质和反应。
金属配合物是无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是由金属离子和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是研究金属配合物性质和应用的关键步骤。
一、金属配合物的合成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溶液法、固相法和气相法等。
其中,溶液法是最常用的合成方法之一。
溶液法合成金属配合物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金属离子和配体: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金属离子和配体。
金属离子的选择通常考虑金属的价态、电子构型和反应活性等因素;配体的选择则需要考虑配体的配位能力、稳定性和反应性等因素。
2. 配位反应:金属离子和配体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配位反应,形成金属配合物。
配位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溶剂、pH值等。
3. 结晶与纯化:合成得到的金属配合物通常以固体形式存在,需要进行结晶和纯化。
结晶可以通过溶剂挥发、溶液浓缩等方法实现。
二、金属配合物的表征金属配合物的表征是研究金属配合物性质和结构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金属配合物表征方法包括光谱分析、热分析和磁性测量等。
1.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研究物质吸收、发射和散射光的性质和规律的方法。
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等。
通过光谱分析可以确定金属配合物的电子结构、配位数和配位方式等。
2. 热分析:热分析是研究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热性质和热变化的方法。
常用的热分析方法包括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和热导率测量法等。
通过热分析可以确定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热分解特性等。
3. 磁性测量:磁性测量是研究物质磁性质和磁变化的方法。
常用的磁性测量方法包括磁化率测量和磁化曲线测量等。
通过磁性测量可以确定金属配合物的磁性质和配位方式等。
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合成金属配合物,可以探索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等离子体分为高压平衡等离子体(或称热等离子体或高 温等离子体)和低压非平衡等离子体(或称冷等离子体或低 温等离子体)。 ●高压平衡等离子体(热等离子体)的获得有高强度电弧、 射频放电、等离子体喷焰及等离子体炬。 热等离子体适用于金属及合金的冶炼,超细、耐高温材 料的合成, 制备金属超微粒子,用于NO2和CO的生产等。 ●低压等离子体(冷等离子体)主要依靠低压放电获得, 包括低强度电弧、辉光放电、射频放电和微波诱导放电等, 目前应用较多的低压等离子体是微波等离子体。 低温等离子体用于氨、O3的合成,化学气相沉积制备 太阳能电池薄膜,高Tc超导薄膜及光导纤维等。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3.1.2 低温合成
低温合成也是现代无机合成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常用来制备沸点低、易挥发、室温下不稳定的化合物。 如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合成等。
●
●
获得低温的主要方法有各种制冷浴,如 冰盐共熔体系(0~-56 ℃), 干冰浴(-78.3 ℃), 液氮(-195.8 ℃)等。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一般的固相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很难进行,或者反应很 慢,因此需要高温使其加速。对固-固相反应来说, 首先是在反应物晶粒界面上或与界面邻近的晶格中生 成产物晶核,由于生成的晶核与反应物的结构不同,成核 反应需要通过反应物界面结构的重新排列,因而实现这步 是相当困难的; 同样,进一步实现在晶核上的晶体生长也有相当的难 度,因为原料晶格中的离子分别需要通过各自的晶体界面 进行扩散才有可能在产物晶核上进行晶体生长并使原料界 面间的产物层加厚。 高温有利于这些过程的进行,因此大多数固-固相反 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3) 真空线技术 通过抽真空和充惰性气体严格地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的 一种技术。 用于真空过滤、真空线上的气相色谱、产物的低温分 馏、气体和溶剂的贮存、封管反应等。且已成功地用于氢 化物、卤化物和许多其他挥发性物质的合成与操作。 金属与不饱和烃反应是使用真空线操作的典型例子。 另一个使用真空线操作的例子是低压化学气相淀积 (LPCVD),此技术已广泛用于半导体材料如SiO2 、GaAs 等的晶体生长和成膜。
反应中需要转移试剂(即气体),它的使用和选择 是转移反应能否进行以及产物质量控制的关键。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如通过下面的反应, 可以得到美丽的钨酸铁晶体:
FeO(s) + WO3(s)
HCl(g)
FeWO4(s)
这个反应必须用HCl作转移试剂。如果没有HCl, 则因FeO和WO3 都不易挥发使得转移反应并不发生。 当有了HCl后,由于生成了FeCl2 、WOCl4 和H2O这些 挥发性强的化合物,使得转移反应能够进行。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2) 在惰性气体箱内进行的常规操作 常用的惰性气体箱有手套箱和干燥箱,它们都 可用于操作大量固体或液体。如在手套箱中进行敏 感固体的称量、红外样品研磨及X射线样品装管。
使用循环气体净化器或用快速惰气流进行冲洗 以降低气氛气体中的杂质。常用的惰性气体有氮气、 氦气和氩气。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高压合成常常需要加温,所以高压合成一般是 指高压高温合成,分为: 静态高压高温合成法, 动态高压高温合成法。 前一种方法合成条件易控制,是目前常用的, 后一种方法合成条件难控制,较少用。 合成中也常加入一些催化剂、压力传输剂等。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3.1.4 水热合成
水热合成(或广义地为溶剂热合成)是指在密闭 的以水(或其他溶剂)为溶剂的体系中,在一定温度 和水(或其他溶剂)的自生压强下,利用溶液中的物 质的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合成。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水热装置主要是一个一端封闭的不锈钢管,另一端 有一软铜垫圈的螺旋帽密封,通常称为高压釜或水热弹。 此外,水热弹也可以和压力源(如水压机)直接相连。在 水热弹中放入反应混合物和一定量的水,密封后放在所 需温度的加热炉中。主要分低温水热合成法(<100 ℃)、 中温水热合成法(100~300 ℃)和高温高压水热合成法 (~1 000 ℃,~0.3 GPa)。 在水热法中,处于高压状态的水,一是作为传递 压力的媒介,二是作为溶剂,在高压下绝大多数反应物 均能部分地溶解于水中。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要点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高温无机合成 低温合成 高压合成 水热合成 无水无氧合成 电化学合成 等离子体合成 无机分离技术 溶剂萃取法 离子交换分离 膜法分离
表征技术 X射线衍射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法 红外光 谱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 X光 电子能谱法 热分析法等。 习题:2, 3, 4, 6, 9, 11, 12, 14, 15
低温的测定一般使用蒸汽压温度计(一种根据液体 的蒸汽压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原理来制成的温度计)。
●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3.1.3 高压合成
高压合成一般用于合成超硬材料,如金刚石、 氮化硼等。它是利用高压力使发生不同元素间的化 合得到一种新化合物或新物质或产生多型相转变得 到一种新相的方法。 一般地说,在高压或超高压下,无机化合物中 由于阳离子配位数增加、结构排列变化或者结构中 电子结构的变化和电荷的转移等原因导致相变,从 而生成新结构的化合物或物相。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溶胶-凝胶(Sol-gel)法 溶胶-凝胶(Sol-gel)法合成是一种近期发展起来的能 代替共沉淀法制备陶瓷、玻璃和许多固体材料的新方法。 一般是以金属醇盐为原料,在水溶液中进行水解和聚 合,即由分子态聚合体溶胶凝胶晶态(或 非晶态),因而很容易获得需要的均相多组分体系。 溶胶或凝胶的流变性质有利于通过某种技术如喷射、 浸涂、浸渍等方法制备各种膜、纤维或沉积。 这样,一些在以前必须用特殊条件才能制得的特种聚 集态(如YBa2Cu3O7-x超导氧化膜)就可以用此法获得了。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中温水热合成法常用于各种天然和人工沸石 分子筛的制备。
●
高温高压水热合成法广泛用于: 非线性光学材料:NaZr2P3O12和AlPO4 声光晶体:铝酸锌锂 激光晶体 多功能的LiNbO3和LiTaO3 人工宝石 等的合成。
●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3.1.6 电化学无机合成
电化学合成是指用电化学方法去合成化学物质。 电化学合成方法为人类提供了一系列用其他方法 难于制得的材料,如钠、钾、镁、钙、铝及许多强氧 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一些功能陶瓷材料如C、B、Si、 P、S、Se等二元或多元金属陶瓷型化合物、非金属元 素间化合物、混合价态化合物、簇合物、嵌插型化合 物及非计量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它为解决目前化学工业给地球环境带来的污染问 题,展示出了一条有效而又切实可行的道路。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3.1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不仅仅是烧杯反应,性能优异的 无机材料大部分都是采用现代合成手段所得到,常见的 无机化合物的现代制备方法包括: 高温无机合成; 低温合成; 高压合成; 水热合成; 无水无氧合成; 电化学合成; 等离子体合成等。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萃取到有机相的金属离子需要再反萃取到水相。 所谓反萃取就是破坏有机相中的萃合物的结构、 生成易溶于水相的化合物(或生成既不溶于有机相也 不溶于水相的沉淀),而使被萃物从有机相转入水相 (或生成沉淀)。 这就要求萃取剂络合金属离子的能力不能太强, 否则反萃取较难。
3.1.1 高温无机合成
实用性:高温无机合成常用于无机固体材料的 制备。如 高熔点金属粉末的烧结 难熔化合物的熔化和再结晶 各种功能陶瓷体的烧成等。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高温的获得:在实验室中,一般的高温可借燃烧获得, 如用煤气灯可把较小的坩埚加热到700~800 ℃。 要达到较高的温度,可以使用喷灯。 更高的高温则需使用各种高温电阻炉(1000~3000 ℃)、 聚焦炉(4000~6000℃)、等离子体电弧(20 000℃)等。 高温的测量:一般使用热电偶高温计进行高温的测量, 测量范围从室温到2 000 ℃, 某些情况下可达3 000 ℃。 在更高的温度下使用光学高温计测量。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来降低固-固相反应 的温度或者缩短反应的时间,这被称为前驱体法。
常见的前驱体法有: ● 将反应物充分破碎和研磨,或通过各种化学途径制 备成粒度细、比表面积大、表面具有活性的反应物原料, 然后通过加压成片,甚至热压成型使反应物颗粒充分均匀 接触; ● 通过化学方法使反应物组分事先共沉淀; 共沉淀法是获得均匀反应前驱物的常用方法。 设计所要合成的固体的成分,以其可溶性盐配成确定 比例的溶液,选择合适的沉淀剂,共沉淀得到固体。 共沉淀颗粒越细小,混合均匀化程度越高。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常用的电解方法是恒电流-恒电位电解法。即 在电解过程中,恒定电流,采用电解液的流动来保 持底物浓度不变,结果电位也不变,主反应的电流 效率便可维持恒定。
第三章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