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小学化”检查记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育的实质与内容都在于“教育活动”。建议幼儿园教育课程体系由以“五个学历领域”为基本框架改为“五个方面的学习活动”为基本框架。
建议
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知识、技能的专注力,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过重负担,长此以往,必然会伤害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剥夺幼儿玩耍的权力,影响幼儿各种基础能力的发展。玩耍是孩子的权利。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的基本方式。孩子们在玩耍这种“隐性教育”中认识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与想象力,不断发展着自己的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能力、交往能力、注意力、意志力、创造力、想象力。而在大人强制的“拔苗助长”的“小学化”课堂上,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兴趣都受到潜在的伤害,破坏了孩子们在玩耍这种“隐性教育”中各种能力的自然成长。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检查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检查小组人员
检查结果记录
本园在教育定位上的“小学化”。忽视学前教育作为独立的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和本质属性,仅仅把学前教育定位在小学教育的预备教育上,强调学前教育隶属于小学的附属性。诸多家长和一些社会人士认为,接受学前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获得具备上小学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建议
儿童在幼儿时期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无意识学习的。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交往、掌握良好的生活习惯、享受各种感性体验,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无意识地学习、成长。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性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败坏了幼儿学习的胃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小学化”在幼儿的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能力的情况下,让孩子们放弃他们喜欢地游戏,去有意识地花大力气学认字、学计算、学英语,就会使儿童长期处在机械的阅读、写作、背诵等学习重压下,繁重的学业负担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建议
3-6岁学龄前儿童大脑的重量不断增加,到6岁时脑重量达1280克,基本接近成人;神经纤维继续增长,分枝加多,长度加长,能更有利于神经联系,6岁时神经髓鞘基本上发育完成,神经传导也就更加迅速、准确;大脑各叶的分化到6岁末也渐趋成熟,大脑结构生理的日趋成熟,为儿童行为的发育打下了良好基础。世界上绝大数国家之所以把入小学的年龄确定在6周岁,其原因就在于6周岁时儿童的神经系统基本形成。在6岁前,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在快速发育,都很脆弱,极易受到伤害。儿童的学习活动要与其专注力特点相适应。孩子年龄越小其专注力时间越短: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在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未成熟之前,如果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表情呆板等。“小学化”的直接后果是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知识、技能的专注力,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过重负担,长此以往,必然会伤害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检查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检查小组人员
检查结果记录
本幼儿园学习领域“学科化”,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规定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演绎为五个学科,强调各个学科的系统性,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设计幼儿园课程:语言领域——学拼音、学识字,从大班、中班、小班统统安排识字学习计划;科学领域——学计算、学科学,不仅学加减法,还要学乘除法;艺术领域——学钢琴、学绘画、学舞蹈。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检查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检查小组人员
检查结果记录
存在问题:该园部分班照小学班级授课制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师以集中讲授为主,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过早地开展以识字为基础的阅读课,幼儿学习无法实现生活化、游戏化。像小学一样对幼儿安排大量家庭作业,大多是写字、做算术题等方面的书写作业,老师还会在学生的图画、数学等“作业本”上打分、写评语。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
建议
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学习,重新认识知识技能的内涵,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强调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强调幼儿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认知结构的变化,这就涉及到获取知识应定位于过程还是结果。如果定位于结果,我们就会预设一大堆有待孩子接受的知识点和有待训练的技能,并作为目标看重其达成与否。定位于过程,我们就会将这些知识仅仅作为载体,看重的是孩子如何思维的,是如何接受这些知识的,目的是启发孩子的智慧。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检查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检查小组人员
检查结果记录
本园在教育目标上有“小学化”的倾向。主要表现为无限拔高幼儿园培养目标,以强调幼小衔接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不适当地提出:入小学前要学会千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一千个汉字、背诵几百个英语单词;在业余时间,还要掌握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技能。一些幼儿园明确提出:幼儿园的培养目标是“出神童”!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检查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检查小组人员
检查结果记录
部分教师夸大了“幼小衔接“工作。检查发现:有相当的教师“小学化”教育观念严重,认为”幼小衔接“是提前教孩子一些小学知识,以更好地过渡到一年级,但60%的教师对幼小衔接问题有客观而清醒的认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采取了过多地在幼儿阶段向幼儿灌输小学知识,以小学规范化管理的模式来管理幼儿课堂的做法。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检查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检查小组人员
检查结果记录
存在教育行为规范的“小学化”问题。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驯顺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不得没礼貌;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不许玩小动作,不许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不许追逐打闹,不许跳跃奔跑,不许高声喊叫,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做好上下一课的准备。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检查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检查小组人员
检查结果记录
幼儿教师参考用书的选择缺乏国家审定制度的有效监督与指导,幼儿教材市场化,幼儿教师参考用书良莠不齐。纵观我镇的幼儿园教材,不管是书店发行的还是教育部门征订的,不管是统编的还是地方编写的,不管是权威性的还是“出身低微”的,大都在量的方面偏大偏多,在质的方面偏深偏难,严重脱离幼儿身心实际和认知能力实际。这样的教材,已经实际上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指挥棒。
有的家长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发掘孩子的“潜力”。许多家长都将识字多少、计算能力高低作为衡量孩子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衡量标准。家长认识上的误区和起跑线意识的无限强化,使高考竞争、中考竞争前移到小学和幼儿园。为了让孩子能够上一个好的小学,家长便要求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更多的知识。
建议
多举行一些诸如家长开放日或其他形式的开放活动,吸引家长参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从而能更主动的配合幼儿园以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实施教育。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检查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检查小组人员
检查结果记录
本次检查发现此园不适当地推行幼儿园课程的“知识化”“技能化”,在幼儿园活动的内容安排上不是主要围绕儿童生活选取主题,而是像小学一样围绕学科课程选取主题;在中班已开始把活动内容集中在拼音、识字和计算上,大班幼儿不但要求会读写拼音、汉字,还要背会加减法口诀表。
建议
确立学前教育的独立地位与性质,牢固树立学前教育不是小学预备教育的理念,将幼小衔接的任务交回小学来完成。
学前教育是一个独立的教育阶段,其教育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学评价、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等都有其独立的要求和标准。学前教育不是小学的附属教育,不是小学的预备教育。那种“为了让孩子能够获得上小学的基本能力而进行幼儿园教育的理论和说法”都是错误的。如何引导刚入学的孩子学会适应小学的生活、学习,本来就是小学的责任,而不是幼儿园的责任。我们的幼儿教育专家们却偏偏本末倒置地提出一个“幼小衔接”的理论和政策,用国家文件予以规定,要求幼儿园把小学的这一责任担负起来,这种本末倒置的理论和政策,必然导致“小学化”的后果。因此,要解决“小学化”问题,就必须正本清源,从理论和政策上科学区别幼儿园与小学的地位、性质、任务、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牢固确立幼儿园教育的独立地位和性质,牢固确立学前教育不是小学预备教育的办学理念,把“幼小衔接”的理论和政策驱除于学前教育,物归原主,交还给小学。
建议
“小学化”存在社会根源。在中国社会“学而优则仕”思想影响深远。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绝不仅仅是从高中开始,而是从初中阶段就展开了竞争。在这种竞争压力的驱使下,有的家长和老师从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发掘孩子的“潜力”。许多家长都将识字多少、计算能力高低作为衡量孩子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衡量标准。家长认识上的误区和起跑线意识的无限强化,使高考竞争、中考竞争前移到小学和幼儿园。为了让孩子能够上一个好的小学,家长便要求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更多的知识。于是形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一系列专业教育知识的学习,并辅之以一些实例,让家长看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在教育孩子时,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同时给予家长一些具体的科学科学育儿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观点上做到与幼儿园一致,只有这样,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也就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步。
建议
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和研培。定期开展学前教育的理论学习和业务交流探讨,及时更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大力开展园本培训、举办各种基本功比赛,提高幼师的舞蹈、绘画、演讲等专业技能。业务部门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经验和做法,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和业务指导,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逐步使师资配备走上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检查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检查小组人员
检查结果记录
存在问题:教学活动的“小学化”。一是教学组织形式上实行单一的集中教学,游戏及其它活动未得到足够重视,对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内容,忽视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二是幼儿学习场所像中小学班级一样按照秧田式安排座位,一排排课桌凳占据了大部空间,幼儿在室内无法开展游戏活动;
建议
要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教材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必须考察其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否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要强化评估年审机制,在幼儿园年度评估审验时,调整对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要实施诫勉或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应停职检查。要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接受投诉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要经常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予以指导,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工作,要求幼儿园端正办园宗旨,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检查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检查小组人员
检查结果记录
幼儿园片面迎合家长望子成龙心理,不顾幼儿的年龄实际、身心实际、接受能力实际而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本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育的实质与内容都在于“教育活动”。建议幼儿园教育课程体系由以“五个学历领域”为基本框架改为“五个方面的学习活动”为基本框架。
建议
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知识、技能的专注力,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过重负担,长此以往,必然会伤害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剥夺幼儿玩耍的权力,影响幼儿各种基础能力的发展。玩耍是孩子的权利。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的基本方式。孩子们在玩耍这种“隐性教育”中认识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与想象力,不断发展着自己的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能力、交往能力、注意力、意志力、创造力、想象力。而在大人强制的“拔苗助长”的“小学化”课堂上,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兴趣都受到潜在的伤害,破坏了孩子们在玩耍这种“隐性教育”中各种能力的自然成长。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检查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检查小组人员
检查结果记录
本园在教育定位上的“小学化”。忽视学前教育作为独立的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和本质属性,仅仅把学前教育定位在小学教育的预备教育上,强调学前教育隶属于小学的附属性。诸多家长和一些社会人士认为,接受学前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获得具备上小学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建议
儿童在幼儿时期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无意识学习的。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交往、掌握良好的生活习惯、享受各种感性体验,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无意识地学习、成长。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性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败坏了幼儿学习的胃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小学化”在幼儿的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能力的情况下,让孩子们放弃他们喜欢地游戏,去有意识地花大力气学认字、学计算、学英语,就会使儿童长期处在机械的阅读、写作、背诵等学习重压下,繁重的学业负担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建议
3-6岁学龄前儿童大脑的重量不断增加,到6岁时脑重量达1280克,基本接近成人;神经纤维继续增长,分枝加多,长度加长,能更有利于神经联系,6岁时神经髓鞘基本上发育完成,神经传导也就更加迅速、准确;大脑各叶的分化到6岁末也渐趋成熟,大脑结构生理的日趋成熟,为儿童行为的发育打下了良好基础。世界上绝大数国家之所以把入小学的年龄确定在6周岁,其原因就在于6周岁时儿童的神经系统基本形成。在6岁前,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在快速发育,都很脆弱,极易受到伤害。儿童的学习活动要与其专注力特点相适应。孩子年龄越小其专注力时间越短: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在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未成熟之前,如果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表情呆板等。“小学化”的直接后果是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知识、技能的专注力,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过重负担,长此以往,必然会伤害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检查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检查小组人员
检查结果记录
本幼儿园学习领域“学科化”,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规定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演绎为五个学科,强调各个学科的系统性,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设计幼儿园课程:语言领域——学拼音、学识字,从大班、中班、小班统统安排识字学习计划;科学领域——学计算、学科学,不仅学加减法,还要学乘除法;艺术领域——学钢琴、学绘画、学舞蹈。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检查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检查小组人员
检查结果记录
存在问题:该园部分班照小学班级授课制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师以集中讲授为主,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过早地开展以识字为基础的阅读课,幼儿学习无法实现生活化、游戏化。像小学一样对幼儿安排大量家庭作业,大多是写字、做算术题等方面的书写作业,老师还会在学生的图画、数学等“作业本”上打分、写评语。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
建议
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学习,重新认识知识技能的内涵,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强调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强调幼儿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认知结构的变化,这就涉及到获取知识应定位于过程还是结果。如果定位于结果,我们就会预设一大堆有待孩子接受的知识点和有待训练的技能,并作为目标看重其达成与否。定位于过程,我们就会将这些知识仅仅作为载体,看重的是孩子如何思维的,是如何接受这些知识的,目的是启发孩子的智慧。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检查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检查小组人员
检查结果记录
本园在教育目标上有“小学化”的倾向。主要表现为无限拔高幼儿园培养目标,以强调幼小衔接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不适当地提出:入小学前要学会千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一千个汉字、背诵几百个英语单词;在业余时间,还要掌握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技能。一些幼儿园明确提出:幼儿园的培养目标是“出神童”!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检查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检查小组人员
检查结果记录
部分教师夸大了“幼小衔接“工作。检查发现:有相当的教师“小学化”教育观念严重,认为”幼小衔接“是提前教孩子一些小学知识,以更好地过渡到一年级,但60%的教师对幼小衔接问题有客观而清醒的认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采取了过多地在幼儿阶段向幼儿灌输小学知识,以小学规范化管理的模式来管理幼儿课堂的做法。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检查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检查小组人员
检查结果记录
存在教育行为规范的“小学化”问题。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驯顺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不得没礼貌;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不许玩小动作,不许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不许追逐打闹,不许跳跃奔跑,不许高声喊叫,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做好上下一课的准备。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检查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检查小组人员
检查结果记录
幼儿教师参考用书的选择缺乏国家审定制度的有效监督与指导,幼儿教材市场化,幼儿教师参考用书良莠不齐。纵观我镇的幼儿园教材,不管是书店发行的还是教育部门征订的,不管是统编的还是地方编写的,不管是权威性的还是“出身低微”的,大都在量的方面偏大偏多,在质的方面偏深偏难,严重脱离幼儿身心实际和认知能力实际。这样的教材,已经实际上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指挥棒。
有的家长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发掘孩子的“潜力”。许多家长都将识字多少、计算能力高低作为衡量孩子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衡量标准。家长认识上的误区和起跑线意识的无限强化,使高考竞争、中考竞争前移到小学和幼儿园。为了让孩子能够上一个好的小学,家长便要求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更多的知识。
建议
多举行一些诸如家长开放日或其他形式的开放活动,吸引家长参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从而能更主动的配合幼儿园以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实施教育。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检查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检查小组人员
检查结果记录
本次检查发现此园不适当地推行幼儿园课程的“知识化”“技能化”,在幼儿园活动的内容安排上不是主要围绕儿童生活选取主题,而是像小学一样围绕学科课程选取主题;在中班已开始把活动内容集中在拼音、识字和计算上,大班幼儿不但要求会读写拼音、汉字,还要背会加减法口诀表。
建议
确立学前教育的独立地位与性质,牢固树立学前教育不是小学预备教育的理念,将幼小衔接的任务交回小学来完成。
学前教育是一个独立的教育阶段,其教育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学评价、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等都有其独立的要求和标准。学前教育不是小学的附属教育,不是小学的预备教育。那种“为了让孩子能够获得上小学的基本能力而进行幼儿园教育的理论和说法”都是错误的。如何引导刚入学的孩子学会适应小学的生活、学习,本来就是小学的责任,而不是幼儿园的责任。我们的幼儿教育专家们却偏偏本末倒置地提出一个“幼小衔接”的理论和政策,用国家文件予以规定,要求幼儿园把小学的这一责任担负起来,这种本末倒置的理论和政策,必然导致“小学化”的后果。因此,要解决“小学化”问题,就必须正本清源,从理论和政策上科学区别幼儿园与小学的地位、性质、任务、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牢固确立幼儿园教育的独立地位和性质,牢固确立学前教育不是小学预备教育的办学理念,把“幼小衔接”的理论和政策驱除于学前教育,物归原主,交还给小学。
建议
“小学化”存在社会根源。在中国社会“学而优则仕”思想影响深远。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绝不仅仅是从高中开始,而是从初中阶段就展开了竞争。在这种竞争压力的驱使下,有的家长和老师从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发掘孩子的“潜力”。许多家长都将识字多少、计算能力高低作为衡量孩子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衡量标准。家长认识上的误区和起跑线意识的无限强化,使高考竞争、中考竞争前移到小学和幼儿园。为了让孩子能够上一个好的小学,家长便要求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更多的知识。于是形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一系列专业教育知识的学习,并辅之以一些实例,让家长看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在教育孩子时,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同时给予家长一些具体的科学科学育儿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观点上做到与幼儿园一致,只有这样,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也就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步。
建议
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和研培。定期开展学前教育的理论学习和业务交流探讨,及时更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大力开展园本培训、举办各种基本功比赛,提高幼师的舞蹈、绘画、演讲等专业技能。业务部门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经验和做法,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和业务指导,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逐步使师资配备走上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检查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检查小组人员
检查结果记录
存在问题:教学活动的“小学化”。一是教学组织形式上实行单一的集中教学,游戏及其它活动未得到足够重视,对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内容,忽视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二是幼儿学习场所像中小学班级一样按照秧田式安排座位,一排排课桌凳占据了大部空间,幼儿在室内无法开展游戏活动;
建议
要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教材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必须考察其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否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要强化评估年审机制,在幼儿园年度评估审验时,调整对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要实施诫勉或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应停职检查。要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接受投诉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要经常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予以指导,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工作,要求幼儿园端正办园宗旨,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检查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检查小组人员
检查结果记录
幼儿园片面迎合家长望子成龙心理,不顾幼儿的年龄实际、身心实际、接受能力实际而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本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