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XXX的《山寺夜起》描绘了一个人在山寺中夜起观赏月亮的情景。

诗中“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给人带来清新的感觉。

诗人不眠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被山寺中的景色所吸引,无法入眠。

同时,他也是一个孤独的旅人,没有家,无处可归,只能在山中独自徘徊。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XXX的《春日耕者》通过描绘农民春耕的情景,表达了对农民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颈联“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生动地描绘了农民春耕的情景,展现了他们的勤劳和智慧。

作者表达了对农民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珍视。

他认为政治法令虽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依靠农民的勤劳和智慧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这首诗中,“春醉海棠”一句用字恰到好处,表达了海棠娇艳欲滴的美丽和春天的盛景。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不拘束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不满。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XXX的《唐叔良溪居》刻画了一个隐居山林的人物形象。

他独自XXX思考,欣赏着门巷玲珑、野望通的美景。

他既有文人的雅致,又有隐士的洒脱,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情趣的人物形象。

颔联中的“犹”“已”用得恰到好处,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景色的变化。

这种微妙的变化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XXX的《早行》中,XXX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早行途中景物变化的特征。

诗中“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通过对比山和树的形象,表现了早晨的山雾和树影,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变幻。

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表达了诗人对真实性的思考和追求。

他认为在早行的路上,真实的景象和真诚的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XXX和XXX的两首诗都用形容词和动词来表现海棠的特点,XXX的《海棠》用“XXX”“红嫩”来形容海棠的颜色和娇艳,而XXX的《海棠》则用“碧绡”“红肤”来描绘海棠的颜色和柔美。

高一语文古诗文鉴赏.docx

高一语文古诗文鉴赏.docx

高一语文古诗文鉴赏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总结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点。

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点。

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刻不容缓。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参考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 “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形象 ( 意象 ) 类题目类型:××的寓意是什么 ?××指什么 ?××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 ;(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 作者情感 ) 。

解题格式:塑造、描写了一个什么形象 +这个形象有何特点 +抒发什么感情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 分)绝句二首 ( 其一 )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word完整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2021年整理)

(word完整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2021年整理)

(word完整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word完整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word完整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古诗文鉴赏专题训练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2.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答案】1。

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

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2。

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3。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一、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参考答案】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了解和感悟中国古代的文化精髓。

下面介绍几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并进行简要鉴赏,以期能够对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1.《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奔放畅达而著称。

《静夜思》是他的代表之作,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中诗人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简短,句式清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2.《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情激昂、壮美雄浑而著称。

《登鹳雀楼》是一首描写边塞壮丽景色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景象,展示了边塞的辽阔和壮美。

诗词简练,语言雄浑有力,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递了对边塞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3.《花间一壶酒》- 李清照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性词人,她的词作以唱和男女之事、沉醉花鸟之境为主。

《花间一壶酒》是她的代表之作,通过酒和月、酒和影的对照,表达了词人内心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向往和渴望。

词中错落有致地描绘了花、酒、月、影,以及主人公独酌无相亲的情景,展现了词人的个性特点。

古诗词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理解诗词的表面含义。

通过理解词句和上下文的关联,了解诗词表达的基本意思。

2.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

如对比、象征、夸张、拟人等,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3.体会诗词的意境。

通过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感受诗词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感,从而进一步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语文古诗词鉴赏电子版

语文古诗词鉴赏电子版

语文古诗词鉴赏电子版01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写法】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诗歌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虚写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气势宏伟,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0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主题】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写法】1.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写景,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境,虽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

3.想象奇特,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这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03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小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走。

高中古诗词鉴赏(精选15篇)整理

高中古诗词鉴赏(精选15篇)整理

高中古诗词鉴赏(精选15篇)整理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多多少少地知道一些诗歌吧,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共享的高中古诗词鉴赏,盼望对大家能有所关心。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4)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6)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7)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8)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9)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10)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高中古诗词鉴赏(篇1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12)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行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1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文学_适用于高一学生的语文古诗词鉴赏

文学_适用于高一学生的语文古诗词鉴赏

适用于高一学生的语文古诗词鉴赏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一)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代: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栏杆一作:阑干)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赏析:该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

“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

“遥岑”即远山。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是此句用语所出。

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词篇因此而生动。

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

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

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

借言远山之献供,一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

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

高中语文必修古诗文鉴赏

高中语文必修古诗文鉴赏

高中语文必修古诗文鉴赏古诗文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其深刻的意境、美妙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打动着人们的心灵。

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诗文,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价值。

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必修的古诗文进行鉴赏,并探讨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1. 《行宫》——元稹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行宫》是唐代元稹的名篇,通过对行宫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短暂、光阴易逝的主题。

诗中通过对行宫的描绘,呈现出四季更替、花开花谢的景象,以此喻指人生的无常。

诗人在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表明了作者对于珍惜时光、积极奋斗的观点。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独特的结构展现了对生命短暂性和青春逝去的深沉思考。

2.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作为唐代李白的名篇,以简洁的句式、清新的意境展示了诗人饱含乡愁、思乡的情感。

诗人透过写月亮、霜和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清新,通过简单的事物和形象展示了作者的感受,给人一种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这首诗在五言绝句中开创了抒发思乡之情的先例,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3.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王之涣的名作,以其高尚的情操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示了人们追求理想和永不满足的生活态度。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写。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峤《风》原文、译文、赏析【word版】.doc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峤《风》原文、译文、赏析【word版】.doc

李峤《风》原文、译文、赏析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注释:①解:能够。

②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③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④过:经过。

⑤斜:倾斜。

译文: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作者简介李峤(645~714)唐代诗人。

字巨山。

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少有才名。

20岁时,擢进士第。

举制策甲科。

累官监察御史。

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

迁给事中。

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

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

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

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九年(645),卒年在玄宗开元二年(714)。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

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

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

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

明代胡震亨认为:“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唐音癸签》)。

他写有咏物诗120首,自风云月露,飞动植矿,乃至服章器用之类,无所不包。

虽刻意描绘,以工致贴切见长,但略无兴寄。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说他“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

七言歌行现存《汾阴行》一首,咏汉武帝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事,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

据说唐玄宗于安史乱起逃离长安前,登花萼楼,听到歌者唱这首诗的结尾四句时,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悲慨多时,并赞叹作者是“真才子”。

日本人书李峤诗墨迹《旧唐书》本传及《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文集50卷,今佚。

《全唐诗》录存其诗5卷。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

[赏析]风之吟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鉴赏(含答案)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鉴赏(含答案)

高中课外古诗文鉴赏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鉴赏”内容描述提出两点要求:(I)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II)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 上邪(yé)两汉—佚名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注:上邪:上天啊译:上天啊!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除非高山变平地,滔滔江水干涸断流,凛凛寒冬雷阵阵,炎炎酷暑白雪纷纷,天地相交聚合连接,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断绝!(1)赏析:这首诗属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鼓吹曲辞》,是女子写给男子的。

1、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2、因为作者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绝不可能出现的,所以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条件,就体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

3、这首诗采用杂言体,从二言到六言,错落相间,显得活泼奔放。

用语朴实,口语色彩浓厚。

(2)清代文学家评论: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

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

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

可谓句句在理。

(3)写作特点:这首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前三句指天发誓,用的是直笔。

后六句则用曲笔。

作者一连假设了五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条件,恰因如此,使末句包含的实际语意与字面显示的语意正好相反,有力地体现了主人公“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坚定、永不变心的坚强性格。

2.荆轲歌/渡易水歌先秦-佚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还一作:复反)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注:历史典故“荆轲刺秦王”译:风声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壮士在此远去呵,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

赏析: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

高中古诗鉴赏

高中古诗鉴赏

高中古诗鉴赏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八阵图 [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

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闺怨[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经典必做)(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经典必做)(word文档良心出品)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经典必做)一.诗歌阅读(共40小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橡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

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

【2】绣衣:官服。

【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4】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招王质夫①白居易濯足②云水客③,折腰④簪笏身。

喧闲迹相背,十里别经旬。

忽因乘逸兴⑤,莫惜访嚣尘。

窗前故栽竹,与君为主人。

注:①本诗约写于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王质夫隐居于城南仙游寺蔷薇涧。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杜牧《山行》原文、译文、赏析【word版】.doc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杜牧《山行》原文、译文、赏析【word版】.doc

杜牧《山行》原文、译文、赏析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

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

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

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

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

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

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枚常在园中嬉戏。

祖、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

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

23岁写《阿房宫赋》。

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土及第。

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

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

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

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

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

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

后任池州、睦州刺史。

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

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

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

第三年,迁中书舍人。

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

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当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时代,面对内忧外患,他忧心如焚,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

他在《郡斋独酌》里说自己:"岂为妻子计,未在山林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是我国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以简洁、精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寄托了古人对生活、自然和人情的思考。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鉴赏古诗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助于我们提高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下面将介绍几首经典的古诗词,并进行简要的鉴赏。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被誉为古诗中的绝世之作。

诗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通过简单的描写,表达了李白在异乡的思乡之情。

他看到窗外的明月,不禁使他想起故乡,远在天涯的他感到思乡之苦。

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流亡诗人的境遇和寄托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形象的描写和抒情的言辞,使读者产生联想和共鸣,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以其雄浑壮丽的气势而闻名于世。

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壮美的景色和宽广的视野,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诗中的“更上一层楼”表达了一个人志向高远,追求卓越的心态,激励人们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己。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雄健的行文,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和启迪。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以其悲凉的离别情怀而为人称道。

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通过草木的生命变化,表达了离别的惆怅和感叹人生的无常。

生命如草木一般,有枯有荣,有离别有相聚,而时间却在不停的流逝。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悲伤的抗拒。

这首诗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使人不禁对人生的短暂而珍贵产生共鸣。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古诗词的鉴赏是一个提高语言能力和审美修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人生智慧和情感体验,了解古代社会的人情百态。

通过对意象、语言和情感的分析和理解,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大全全解

高中语文古诗词大全全解

高中语文古诗词大全全解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完整的高中语文古诗词大全的解读,让读者对这些古代诗词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性诗词及其解读。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解读: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登临鹳雀楼,远眺美丽的景色。

通过描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景象,表达了作者渴望进一步追求事业成功的心情,呼唤人们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我。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解读: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作者在寂静的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产生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寂静的夜晚和明亮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乡思。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解读: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岳阳楼后的景象。

通过描述洞
庭水和岳阳楼,展现了吴楚大地壮美的自然景观。

诗中传达了作者
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解读: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景仰之情。

通过描绘泰山
壮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泰山作为造物主表现的美妙景观的赞美。

诗中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景仰和感慨。

以上仅为部分诗词的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古代
诗词的意境和表达。

如需了解更多,请参考相关资料或诗词研究专著。

高考全国卷语文古诗词鉴赏(详解版)

高考全国卷语文古诗词鉴赏(详解版)

1.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背景】这首诗作于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其时苏轼54岁,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苏辙迁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在汴京。

是年八月,苏辙奉命出使辽国,庆贺辽主生辰。

契丹本是东北辽河上游的游牧民族,公元916年。

阿保机建立辽朝,成为与五代、北宋并立的国家,雄峙北方近200年,成为宋朝的北方之患。

宋自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订立“澶渊之盟”以来,每年要向辽国、西夏进贡银两、绢匹,岁以百万计。

其国主生辰,还要派使臣去庆贺。

卑事小国,国弱臣辱,做这样的使臣内心是屈辱的。

苏轼写诗送别,尽劝慰告诫之意。

【注释】⑴适:往。

⑵驿骑:犹言“驿使”,传驿的信使。

凌:冲冒。

⑶天骄:汉时匈奴自称“天之骄子”(《汉书·匈奴传》),后泛指强盛的边地民族。

此处指契丹。

凤麟:凤凰与麒麟,比喻杰出的、罕见的人才。

⑷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⑸武林:山名,即今杭州西灵隐山,后多用武林指杭州。

苏轼时知杭州。

⑹“单于”二句:《新唐书·李揆传》:“揆美风仪,善奏对,帝(肃宗)叹曰:‘卿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绝。

”德宗时他曾“入蕃会盟使”,至蕃地,“酋长曰:‘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绐之曰:‘彼李揆安肯来邪!’”苏氏一门,尤其是苏轼在契丹声名尤著,故化用此典,说明中原人才众多,不止苏氏。

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此借指辽国国主。

【文学赏析】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

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

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那可真是一门让人又爱又恨的学问!
就说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气势,这豪情,难道不让你心潮澎湃?想象一下,你身处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上,狂风
呼啸,海浪翻腾,可你心中有梦,有坚定的信念,那扬起的风帆不就
是你勇往直前的决心吗?(比如,当我们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时,不
也应该有这样的勇气和决心吗?)
再看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种忧国忧
民的情怀,多么深沉!这不就像是一位慈爱的长辈,心心念念着孩子
们能有个温暖的家,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难道不跟我们的老师、
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和关爱一样吗?)
还有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画面,简直绝了!那孤
烟直直地冲向天空,长河映着落日,多美的一幅画啊!(就像我们在
生活中偶然看到的一处绝美风景,瞬间就被吸引住了。


我曾经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古诗词,那场面,可热闹了!有人说喜欢
豪放派的洒脱,有人说偏爱婉约派的细腻。

(这不就跟我们选择不同
的衣服风格一样吗?)
我觉得啊,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世界
的窗户。

通过这些诗词,我们能感受到古人的喜怒哀乐,能了解到他
们的理想抱负。

这难道不是一件特别神奇、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吗?所
以,咱们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些古诗词,说不定能从中找到人生的大智慧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 学霸满分答题万能模版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4.答题示例:绝句二首( 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三.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2.解答分析: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3.答题步骤: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⑶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要注意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3.答题步骤:⑴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⑵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⑶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五炼字型1.提问方式:⑴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⑶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⑸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⑹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⑺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⑼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

3.答题步骤: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⑵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六.分析构思( 结构思路)型1.提问方法:⑴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⑵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2.解答分析:诗歌有思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

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3.答题步骤:⑴概述诗句的内容。

⑵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⑶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4.答题示例: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答:(步骤一)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

(步骤二)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

(步骤三)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古诗词基础知识及意象大全一.诗歌分类体裁――――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表达方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每句字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写作风格――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二常用鉴赏术语表达方式――抒情、描写(人、物、景)、叙述、议论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表现手法――比喻、起兴、对比、讽刺、正衬、反衬、象征、想象、联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古今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相衬、以乐写哀、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主客转换、重章叠句、名词叠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换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绘景角度――天地、远近、声色、动静、冷暖、景人、仰俯、里外三.常考意境(主旨)秋思、思乡、征人思归、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离别、生命逝去不得重用、报国无门、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难觅、幽思之情历史兴亡、国运衰亡、借古讽今、讽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志报国、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爱情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赞叹盛世、点评历史、充满禅意壮美(豪放雄浑阔大、高山大河大战场、激人向上)、优美(小桥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时、玲珑婉约凄恻)意境之大小――国家大于个人;悲壮大于悲惨四.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

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

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借古讽今、怀古伤情●比喻●夸张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

(李白常用夸张)●象征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对比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反衬“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以“蝉噪”衬“林静”,以“鸟鸣”衬“山幽”。

与对比相比,不难看出反衬是以相反的一方写另一方,“牺牲”相反的一方来突出另一方,如以动写静、以乐写悲、以黑写白等;对比却不具备这样的特质,对比双方不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而是双方都为某一个目标服务。

●正衬(烘托)是绿叶对牡丹的衬托,是云彩对明月的烘托。

如《山园小梅》的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在这里是虚拟“霜禽”和“粉蝶”对梅的喜爱,烘托自己对梅花的喜爱。

正衬与反衬的性质一样,只是正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同一“立场”,反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相反“立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