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体质的概念及表现特征
湿热质体质的调理
![湿热质体质的调理](https://img.taocdn.com/s3/m/ce9a940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5.png)
湿热质体质的调理湿热质的体质调护方案对于湿热体质的人来说,湿热停留在哪个部位哪个部位就会出现相应的麻烦:如果要是在湿热停留在关节筋脉就会出现局部肿痛,如果是在脾胃就会腹胀,恶心不喜欢吃饭,如果要是在肝胆就会出现肝区胀痛或者是皮肤、眼睛发黄,如果要是在在大肠就会出现腹痛腹泻。
如果湿热体质的人要是再加上体型又偏肥胖往往就有患糖尿病、高血压的危险。
一、湿热质主要表现1、形:肤色偏黄,油性皮肤居多,口苦口臭,喜食肥甘油腻之品,大便燥结或粘滞不爽臭秽难闻。
易生痤疮粉刺\黄褐斑,脱发,失眠。
2、神:性情多急躁易怒,烦闷懈怠,身重困倦。
3、舌苔:舌质是红的,舌苔是黄的。
热越盛,他的苔就越黄,最后就变成黑色。
二、成因先天禀赋,嗜烟嗜酒,滋补不当,情志抑郁、消化道慢性炎症、妇科慢性炎症等。
三、调理1.饮食调养:春季不宜进食生冷粘腻等助湿生痰,妨碍阳气升发的食物;以及动物脂肪、糯米甜点心、水分多性寒凉的水果蔬菜。
夏季尤其不可贪凉,如长时间直吹风扇,空调温度过低;宜洗热水澡;避免冰冻饮料及水果。
夏天暑湿季节是保养重点。
不可暴饮暴食,尤其不可多饮高糖饮料。
少食性热生湿、肥甘厚腻的食物。
如辣椒、菠萝、橘子、芒果、山楂、柿子、石榴、猪肉、羊肉、狗肉、燕窝、银耳、甲鱼、海参、鳝鱼、韭菜、生姜、芫荽、饴糖、胡椒、花椒、蜂蜜等甘酸滋腻之品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
应戒除烟酒。
宜食清淡、去湿的甘寒、甘平的食物食物:薏苡仁、冬瓜、绿豆、苦瓜、丝瓜、黄瓜、西瓜、芹菜、莴笋、荠菜、鲜藕、豆角、绿豆芽、赤小豆、豆腐、萝卜、田螺、鲫鱼、鲤鱼、鸭肉、海带、泥鳅、螃蟹、猕猴桃、杨桃、葫芦、大麦、蚕豆、空心菜、苋菜、芹菜、葫芦、荸荠。
食疗举例:四仁赤扁豆粥:薏苡仁20克,赤小豆20克,绿豆20克,冬瓜仁15克,白扁豆15克,苦杏仁6克,白蔻仁1克,粳米100克。
洗净加适量水,煮粥。
茵陈咖啡:茵陈10克,陈皮10克,咖啡20克,二药用清水浸泡10分钟,煎汁约150毫升,冲入咖啡,加方糖,以微甜为宜。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湿热体质的辨识要点和方药应用完整版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湿热体质的辨识要点和方药应用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cdb3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b.png)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湿热体质的辨识要点和方药应用完整版湿热体质是中医体质学中的一种体质类型,表现为体内湿气和热气过多,引发各种疾病。
针对湿热体质的辨识要点和方药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湿热体质的辨识要点:1.体格方面:湿热体质的人常常肥胖,脂肪堆积在腹部和四肢,皮肤黏腻,毛发油腻,容易出汗和烦热。
2.精神方面:湿热体质的人情绪容易烦躁不安,易发怒,睡眠质量较差。
3.面容方面:湿热体质的人面色偏黄暗,容易长斑、痤疮和疖肿等疮疖,口唇常常有糜烂和溃疡。
4.饮食方面:湿热体质的人对辛辣刺激性食物喜欢,如辣椒、生姜、大蒜、香葱等,容易对油腻和甜食有较大的需求。
5.排泄方面:湿热体质的人常常有便秘、尿短赤、舌苔黄腻等排泄问题。
二、湿热体质的方药应用:1.清热利湿类药物:如茵陈蒿、浙贝母、栀子、黄芩、连翘等,可清热解毒、利湿化痰,适用于湿热征候明显的疾病,如湿热泻痢、湿热黄疸等。
2.健脾化湿类药物:如陈皮、白术、厚朴、草果、砂仁等,可健脾利湿、除湿化痰,适用于脾胃湿阻的疾病,如湿热稀泻、慢性胃炎等。
3.利尿消肿类药物:如车前草、茅根、车前子等,可利尿排湿、消肿敛疮,适用于湿热水肿、湿疮溃烂等疾病。
4.清热解毒类药物:如金银花、野菊花、银柴胡、黄连等,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湿热感冒、湿热咽喉炎等疾病。
5.调理肝胆类药物:如柴胡、栝楼子、防己、黄连等,可清利肝胆、疏肝胃,适用于湿热胃痛、湿热胆囊炎等疾病。
此外,对于湿热体质的人群,平时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少食辛辣油腻及过量甜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同时保持适当的运动和精神放松,避免情绪过度激动。
总之,湿热体质的辨识要点和方药应用包括了体格、精神、面容、饮食和排泄等方面,通过选用清热利湿、健脾化湿、利尿消肿、清热解毒和调理肝胆的方药,可以改善湿热体质引发的疾病,同时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进一步提高健康水平。
湿热体质疗养方案
![湿热体质疗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dd08b965ce0508763213b7.png)
湿热体质1、表现:您的体质属于湿热体质,为一种偏颇体质,需要特别注意调理。
又湿又热,排泄不畅是该种体质的典型特征,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容易生粉刺,皮肤容易瘙痒。
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常带下色黄,性格一般比较急躁。
舌苔比一般人的厚,且颜色发黄,可直观的看出。
2、原因:湿热蕴结不解,脾胃功能失健是导致湿热形成的主要内在因素。
先天禀赋,或久居湿地,或饮食上不注意节制、善食肥甘、长期饮酒,或劳倦过度均可影响到您的脾胃功能,使运化失职,水湿滞留体内,如若再遇到外界的湿热之邪加临而致火热内蕴,就形成了湿热体质。
从而使您对湿热环境较敏感,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
3、易患疾病:1、痤疮及其它皮肤问题2、黄疸病3、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热淋、带下等症进补原则:少甜少酒,少辣少油。
湿热体质在饮食调养时,可选用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食用。
建议您食物宜清淡,易于消化,常食解毒、健脾、利湿、清火之晶,如冬瓜、丝瓜、莴苣、苦瓜、绿豆芽、荠菜、荸荠、马齿苋等。
温泉药浴疗养:清热解毒汤(温泉1号山)、金银汤和金菊汤(温泉三号山)(1)清热解毒汤:配方:蒲公英,野菊花,山栀子、牛膝适用人群:湿热较重、虚火上升之口舌生疮、面红目赤、便秘群体;功效:凉血、清热、解毒;(2)金银汤:配方:金银花适应人群: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咽喉肿痛等证群体;功效:宣散风热、清热解毒;(3)金菊汤:配方:野菊花适应人群: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群体;功效:清热去火、清肝明目;药膳疗养:五谷杂粮进补坊(115包间)湿热体质之人不宜再进食油腻滋补之品,该区主要选用滋绿色无公害杂粮系列。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具有和胃安眠,补充体力,润肠通便,排毒美容等。
茶疗保健菊花、金银花茶功效:适用于体质壮实、易上火之人。
禁忌:脾胃虚寒、腹胀、腹泻、风寒感冒之人不宜饮用。
湿热体质(F型)
![湿热体质(F型)](https://img.taocdn.com/s3/m/87454d7d4b35eefdc8d333e8.png)
湿热质 (型) ——长痘派占人群比例.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一开口就能闻到异味,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易怒.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易患人群:南部和东部地区高温多雨,常吃热量大地饮食容易产生这类体质地人. 喜欢吃煎炸烧烤等食物或嗜好烟酒地年轻人,加上生活压力增加,也是该体质地主要人群,还多见于学生和商业服务人员.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调养方式环境起居调摄:避暑湿,环境宜干燥通风,不宜熬夜过劳,长夏应避湿热侵袭.体育锻炼:适合高强度大运动量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球类等,以湿祛散热.夏季应凉爽时锻炼.精神调适:多参加开朗轻松地活动,放松身心.饮食调理:多吃西红柿、草莓、黄瓜、绿豆、芹菜、薏米、苦瓜、茵陈蒿等甘寒、甘平地食物物,饮石竹茶.忌辛温滋腻,少喝酒,少吃海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药物调养:可用甘淡苦寒清热利湿之品,如黄芩、黄连、龙胆草、虎杖、栀子等.方药可选龙胆泄肝汤、茵陈蒿汤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湿热体质易患疾病与常见美容问题(一)湿热体质易患疾病(症状):心脑血管疾患:冠心病、风心病、脑膜炎;周围血管病:脉管炎、坏疽;呼吸系统疾患:喉痈、肺炎、肺脓肿;神经系统疾患:癫狂;内分泌系统疾患:高血压、痛风、糖尿病、肥胖症;消化系统疾患:急性黄疸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胆汁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痛、便秘(排便粘滞不爽)、肠炎、肠易激综合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殖泌尿系统疾患: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癃闭(包括泌尿系结石等);男:前列腺炎、下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阳痿;女:月经失调、盆腔炎、宫颈炎、阴道炎、白带多色黄味腥臭、不孕;皮肤疾患:皮肤瘙痒症、脂溢性皮炎、酒糟鼻、脓疱痤疮、体癣、股癣、脚癣湿疹、脱发;五官疾患:口腔溃疡、口苦口臭、鼻窦炎、眼结膜炎、中耳炎.(二)湿热体质常见美容问题:油性皮肤多见,皮肤油腻,毛孔粗大,痤疮,酒糟鼻,黄褐斑,眼袋,各种癣,湿疹,脱发等.养生原则(一)调理要点、湿热质者对暑湿季节、梅雨季节及潮湿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在湿与热交杂地气候条件下,要减少户外活动,避免感受湿热,保持居室干燥.该体质以湿与热并盛为特征,湿性重浊,易阻滞气机,遏阻阳气,使气行不畅.故平时应多进行户外活动,以舒展阳气,通达气机,并发散湿热,衣着应能透湿热之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湿热质者宜食用清利湿热地食品,根据湿易渗于下地特点,在清热化湿地同时,多用利水渗湿之品使湿有出路,同时,因湿中蕴热,根据“火郁发之”之理,又宜宣疏透热.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湿热体质之人,忌刚燥温热,亦忌甜腻柔润滋补.此外,烟草为辛热秽浊之物,易于助热加湿,久受烟毒可致肺胃不清,或肺胃气机不利而内生浊邪,见呕恶、咳嗽、吐痰等.酒为熟谷之液,性热而质湿,堪称湿热之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湿热质者不要长期熬夜,因熬夜易致火郁,亦不宜过度疲劳.要保持二便通畅,使湿有去路,可防止湿热郁聚.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病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湿热质者由于有热与湿混合地特点,其精神情绪略显复杂.若热重于湿者,则火热之性易显,一般多外向、活泼、好动、性情较急躁、易怒、心烦.但五志过极,易于化火,每易于加重其热地偏颇,故应保证充足地睡眠时间,以藏养阴气.注意宁神定志,以舒缓情志.打坐入静亦有助于安神宁心.湿重于热者多是慢性子,性格多稳重.应增加社会活动,培养广泛地兴趣爱好,增加一些竞赛或竞争性地娱乐、运动,将有助于性格地完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运动锻炼、适合方法:湿热质者有两大特点,一是阳气偏盛,二是湿性黏滞,阳气偏盛则功能偏亢.因此适合较大强度及运动量地锻炼,如各种球类、武术、长跑、健身、自行车、力量训练、爬山、“恬愉”养生功法等,一可以发散体内多余地热邪,二可通过出汗以祛湿,达到热去湿除地目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注意事项:湿热质者在运动时应避开暑热及潮湿环境.(三)饮食调养、原则:清化湿热,分消走泄.、湿热体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地体质状态,宜食用清利湿热地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蚕豆、绿豆、兔肉、鸭肉、鲫鱼、田螺、黄豆芽、绿豆芽、冬瓜、丝瓜、葫芦、苦瓜、黄瓜、西瓜、白菜、芹菜、卷心菜、莲藕、空心菜等.平时多吃清利湿热地水果,如:西瓜、梨、香蕉、柑橘、山竹、奇异果、香瓜、柿子、柚子;可食适量平性水果,如:苹果、柠檬、葡萄、甘蔗;忌食性湿热地水果,如:荔枝、龙眼、榴莲、番石榴、椰子、桃子、菠萝.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内热较盛者,忌辛辣燥烈地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忌大热大补地食物,如狗肉、鹿肉、牛肉、羊肉、动物内脏;戒烟酒.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辛辣肥腻地食品、甜味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医认为,湿热体质宜清利湿热,中药汤剂味苦而煎煮繁杂,食疗方式简便易操作.中医提倡饮食养生,特别提倡喝养生粥和养生茶.喝粥养生和药茶养生在中国具有悠久地历史和传统,概因其成本低、易吸收、养生治病和美颜美体地功效强,所以无论张仲景、李时珍等大医学家,还是陆游、曹雪芹等大文学家,以及历代注重养生地名人,都对喝粥养生和药茶养生推崇有加.但一方面制作养生粥品和茶饮对现代人而言是一件繁琐地事,另一方面如果不了解原材料地性味、不能针对自身体质类型,则无法产生预期地养生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湿热质的主要特征
![湿热质的主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2ae220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1.png)
湿热质的主要特征
湿热质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形肥胖:湿热质的人往往身体肥胖,尤其是腹部和四肢容易堆积脂肪。
2. 舌体红湿:湿热质的人舌体一般呈红色,并伴有一层黄腻的舌苔,湿气重时舌面还可能有水滴状的湿气。
3. 食欲不振:湿热质的人常常食欲不振,对油腻、辛辣和甜食容易有过敏反应。
4. 精神不佳:湿热质的人常常感到疲倦、萎靡不振,容易烦躁、易怒。
5. 头重脚轻:湿热质的人常常感到头重脚轻,思维迟缓,容易困顿。
6. 皮肤发黄:湿热质的人皮肤容易黄,湿气重时还可能有湿疹、瘙痒等皮肤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湿热质的特征并非绝对,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若身体出现上述表现,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进行综合判断和辨证施治。
湿热体质辨识要点
![湿热体质辨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fb160c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1.png)
湿热体质辨识要点湿热体质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体质类型,其主要表现为体内湿热较重,容易出现湿热症状。
湿热体质辨识是中医养生中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湿热体质的辨识要点。
一、湿热体质的主要表现1、肥胖型湿热体质:肥胖、口臭、口干、腰痛、怕热、脾气暴躁、大便黏滞或者呈现酱油样、脂肪堆积在腹部、肚子总是要便便,这是肥胖型湿热体质的主要特征。
2、皮肤型湿热体质:皮肤油腻,容易长青春痘和痘疤、皮肤有湿气味或有明显出汗,嘴唇容易生疮。
3、脾虚型湿热体质:大便稀溏、容易胸闷、怕油腻食物、口干、疲劳无力、不爱说话等。
4、气血虚弱型湿热体质:虚弱无力,容易出汗,脸色晦暗,皮肤容易发黑,还可能出现萎黄、口渴、口臭等症状。
2、舌像检查:湿热体质的舌苔比较厚,像一层糊状物质,且颜色偏白黄色,甚至有时候呈现黄色,舌的边缘比较红,有时候还会出现舌尖肿大的现象。
3、体型检查:湿热体质的人容易肥胖,脂肪堆积在腹部,而且肚子总是要便便。
4、饮食习惯检查:湿热体质的人较喜欢食用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而且饮食习惯不规律,可能还喜欢吃夜宵。
5、其它症状检查:湿热体质容易出现口臭、口干、腰痛、怕热、胸闷等症状,需要仔细检查。
三、湿热体质的预防方法1、饮食调理:湿热体质的人需要避免食用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大鱼大肉,多吃蔬菜水果、豆类、杂粮等食物。
2、生活调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更换干爽换气的衣物,保持心情舒畅,不让情绪过于波动。
3、药膳调理:湿热体质的人可以适量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食物来调理身体,如冬瓜、芦笋、茄子、苦瓜、黄瓜等。
4、中草药调理:湿热体质的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泡中草药浴,如茯苓、苦参、芡实、荷叶等。
四、结语湿热体质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体质类型,而湿热症状也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检查帮助我们判断自己的体质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调理措施,让自己保持健康。
湿热体质的特征及易患疾病
![湿热体质的特征及易患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5f8dbf3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3.png)
湿热体质的特征及易患疾病
湿热体质的特征
湿热体质的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湿热体质人群易患疾病
湿热体质多是由于先天遗传、后天饮食不当、过食肥甘厚味、久居湿地,或劳倦过度而导致的体内火热内蕴、痰湿
停滞脏腑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湿热体质多是由于先天遗传、后天饮食不当、过食肥甘厚味、久居湿地,或劳倦过度而导致的体内火热内蕴、痰湿
停滞脏腑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湿热留于脾胃,可有口臭、体味重、肥胖、牙龈出血、嗜食冷饮、善饥易饱、口唇周围起痤疮、粉刺等症状,易得
痤疮、酒渣鼻、毛囊炎、湿疹、体癣、牙疳、牙龈炎等疾病。
湿热留于肝胆,则有口苦、易怒、两胁胀痛等症状,易得脂肪肝、糖尿病、高脂血症、急性病毒性肝炎、胆石症、
黄疸等疾病。
下焦湿热熏蒸大肠、膀胱等,可有大便黏腻臭秽、便秘便干、热结旁流、小便灼痛,男子阴囊潮湿,女子带下色黄、量多、味秽等症状,易得便秘、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等疾病。
湿热质辨证要点
![湿热质辨证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0d001d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6d.png)
湿热质辨证要点湿热质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体质类型,多与湿热邪气有关。
湿热质的主要表现为身体容易出汗、口渴、大便黏滞性强、皮肤容易湿疹等症状。
湿热质人群容易患上湿热病,例如湿热病、湿疹等。
正确辨证并进行针对性的调理对于湿热质的人群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湿热质辨证的一些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辨证要点1. 熟悉湿热质的特点:湿热质人群常常有热气郁结、疏通不畅的情况。
他们的身体湿热积聚,病邪易困腑腑,阳明经常受累。
他们的舌苔黄腻,有口臭,尿黄短赤,肛门湿疹等都是典型表现。
2. 细致观察症状:湿热质人群常常有口渴、尿黄短赤、便滞、腹胀等症状。
另外,他们还可能有恶心、烦躁不安等身体和情绪上的异常表现。
3. 辨别病因:湿热质人群往往是由于不良饮食、过度劳累、长期受湿气环境的影响等引起。
我们需要对病因有所了解,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
二、调理建议1. 饮食调养:湿热质的人应该少食脂肪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的粥、绿叶蔬菜、水果等。
另外,适量喝些花茶、菊花茶等有助于清热解毒的饮品,也可以帮助改善湿热质。
2. 调节情绪:湿热质人群往往有烦躁不安、易怒的情况。
因此,他们需要学会控制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
可以通过锻炼、瑜伽、冥想等方式来帮助自己调节情绪。
3. 适度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湿热质人群排汗、促进新陈代谢。
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在潮湿环境下运动,以免加重湿热症状。
4. 中医调理:湿热质人群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改善体质。
常用的一些中药有黄连、黄芩、板蓝根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但是中药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总之,正确辨证并进行针对性的调理对于湿热质人群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注意饮食调养、情绪调节、适度运动,同时也可以考虑中医调理的方法。
通过综合的调理,帮助湿热质人群改善体质,预防和减少湿热病的发生。
最重要的是,根据个人体质特点来进行调理,以达到最佳效果。
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https://img.taocdn.com/s3/m/5e441708fad6195f312ba6c2.png)
湿热体质一、基本简介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王琦中医体质九分法”--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不同体质类型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病理反应状态、发病倾向等方面各有特点;“三辨理论”——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等。
湿热质人面对的可是两个麻烦,首先是体内的热气使皮肤容易生疮长痘,其次是淤积在皮肤钟的湿气使痘痘不容易痊愈。
别小看了湿热,“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驰长为痿”,这是说湿热可能阴气抽筋或者四肢无力。
易心烦气燥生疮疖多是湿热质。
二、详细信息除了皮肤油腻容易长痘和口苦口干唾液粘稠这两个特征,湿热质人还会有下面表现:1.身体困重。
湿热质人和痰湿质人一样,体内湿热重,有湿重的表现:身体困重倦怠,严重的甚至有裹着东西的感觉。
2.奇怪的热。
这类人的热不明显,有时候甚至根本就没有感觉,但是如果将手多在皮肤上放一会了,就会感觉皮肤发烫,这是被湿阻遏住的热透出来的表现。
这种发热一般在午后比较明显,一般人出完汗后就不热了,但是这类人却还是热。
3.容易心烦急躁。
因为体内热也重,所以这类人经常有心烦的感觉,脾气也比较急躁。
4.胸闷。
胸口闷闷的不舒服,其实这是湿邪阻遏气机的表现。
5.食欲不好,容易恶心,不太想吃东西。
一般是由脾虚导致湿不能运化发展而来,由于湿困比较严重,所以不时会有恶心的感觉。
6.口渴不能饮。
虽然有口干的感觉,却不太想喝水。
这也是湿邪搞得鬼。
因为身体里的湿邪也是水,它们同性相斥。
7.口臭。
除了口苦口干,这类女性比较郁闷的是口腔有异味,尤其是早上起床后嘴里黏腻不舒服,哈口气,一股味儿就喷出来了。
8.舌质偏红、苔黄腻。
9.大便粘滞不爽或燥结,小便短黄。
10.有前列腺的炎症。
脾弱好似湿热停滞的元凶中医学认为湿浊是一种侵害人体的邪气,有内湿和外湿之分。
湿热有哪些症状
![湿热有哪些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e142123b3c1ec5da50e270b0.png)
湿热有哪些症状现代人虽然身体没有什么大的疾病,但是基本上都是处于一个亚健康状态的,那是和自己的饮食不规律,作息没有规律息息相关的,如果你有上面的症状,脸上经常油腻腻的,舌苔厚黄,中医认为这个是身体湿热的表现,那么湿热有哪些症状?如何治疗身体湿热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湿热有哪些症状。
湿热有哪些症状湿热中的湿即为水湿,可以分为内湿和外湿,内湿主要与我们的消化功能有关,是一种病理产物,外湿则与我们居住的环境、与气候潮湿有关,为外来的水湿入侵人体引起的;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共同存在的,是一种热象,当湿与热一起入侵人体的时候,就成为了湿热体质,另外,身体长期受湿邪入侵而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的话,也会让湿化热,从而形成湿热。
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会是湿热体质,特别是30-45岁的中青年,而当高温闷热的夏天过度到秋天的时候更容易出现湿热症状。
在中医看来,人体正气不足是导致身体湿热的内在原因,脾胃功能差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到湿热的侵袭,湿热主要可以分为肝胆湿热和脾胃湿热,主要表现为口干、小便黄、舌头黄等,下面我们来看看湿热的症状。
1、肝胆湿热肝胆湿热的患者多数患有肝胆方面的疾病,由于这些疾病会影响身体胆红素的正常排泄,胆红素排泄不正常就会导致总胆红素偏高,从而出现皮肤黄、眼睛黄、尿黄等症状。
女性湿热患者会有外阴瘙痒的症状,白带偏黄而且有臭味;男性湿热患者阴囊潮湿容易患湿疹,睾丸会肿胀热痛;湿热患者往往舌体偏胖,而且舌苔黄,后半部舌厚而腻,前半部舌头味蕾粗且高;肝胆湿热的患者吃吃饭的时候会觉得牙齿酸痛无力,睡觉醒来后嘴里会发苦。
2、脾胃湿热脾胃湿热的患者会觉得身子热、口干,嘴里也会发苦,但是却不喜欢喝水;尿液比较少,小便颜色黄,大便糖泄或大便不畅;舌苔黄腻,面黄,身体沉重,容易疲倦,胃有灼烧感,容易泛酸;祛湿热的食物身体湿热就要多吃祛湿热的食物,比如冬瓜、白萝卜、薏米、白菜等。
1、冬瓜我们都知道冬瓜是利水的食物,冬瓜具有生津除烦、消肿解毒、利水、清热的功效,小便少、色黄的人吃些冬瓜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湿热体质者可以多吃。
湿热体质的表现
![湿热体质的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2071b4a6dd3383c4bb4cd219.png)
湿热体质的表现:1、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2、型体特征:形体偏胖或消瘦。
3、面部,发黄发暗,面部油腻。
4、唇红齿黄、牙齿黄、牙龈红、口唇红。
5、皮肤易生痤疮,发红、脓疱。
6、口干、口臭、口苦、汗味大、体味大。
7、大便燥结或粘滞不爽,异味特别大,臭秽难闻。
小便黄赤、颜色很深。
8、男性多有阴囊潮湿;女性常有白带多,色黄,外阴经常瘙痒。
9、舌像:舌红苔黄。
舌质红,舌苔黄厚。
10、心理特征:性情急燥、容易发怒。
11、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石淋、热淋等病。
12、适应能力:不能耐受湿热环境;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13、湿热体质容易生病。
脂溢性脱发、痤疮、体味、淋证;泌尿道感染,带下病、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
皮肤特别容易生脓肿疮疡、容易得癣症:皮癣、脚癣、体癣、黄疸。
还有对肝胆的感染性疾患。
这种体质的人特别容易出现筋骨肌肉的疲劳,易腰酸背痛、浑身疼的难受。
湿热体质形成的原因:1、长期情绪压抑,借酒浇愁。
2、滋补不当:如吃很多银耳燕窝冬虫夏草。
乌鸡白凤丸等,这样的滋补不当,滋补过度会促生或者加重这种体质。
3、肝炎病毒携带:肝胆是薄弱环节,肝胆疏泄不好,很多发现肝经胆腑等的症状。
4、先天禀赋。
5、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下,比如广东、海南。
亚健康状态特别多见于湿热体质。
6、嗜烟酒的,经常熬夜的,这种人外形不好看:牙齿黑,舌苔黄腻,满嘴口气,身上味道也大。
长期带下色黄,下体异味很大,白带多黄。
如果你抽烟喝酒又熬夜,那你注定是个湿热体质。
注定你的外形不好看:烟熏火燎的面容,说话像唐老鸭一样,口唇乌,一开口,牙齿是黑的,舌苔黄腻;满嘴的口气,甚至身上的味道也很大。
9种体质类型
![9种体质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1dcd92e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3.png)
中医学中常见的9种体质类型包括:
平和体质:平和体质是指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适应能力强的人。
气虚体质:气虚体质是指体内气血不足,容易疲劳,精神不振,容易感到胸闷气短等症状。
阳虚体质:阳虚体质是指体内阳气不足,容易感到畏寒怕冷,四肢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
阴虚体质:阴虚体质是指体内阴液不足,容易口干舌燥,心烦口渴,容易失眠等症状。
湿热体质:湿热体质是指体内湿气和热气过盛,容易感到口苦口臭,皮肤粘腻,容易患皮肤病等症状。
血瘀体质:血瘀体质是指体内血液循环不畅,容易感到胸闷,疼痛,皮肤容易出现瘀斑等症状。
痰湿体质:痰湿体质是指体内湿气和痰液过多,容易感到头重脚轻,胸闷,咳嗽等症状。
气郁体质:气郁体质是指情绪容易受到影响,容易感到心烦意乱,脾气急躁,容易患上忧郁症等症状。
特禀体质:特禀体质是指某些人对特定的物质过敏,如花粉、食物等,容易引发过敏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等。
不同的体质类型需要不同的调养方法和治疗方案,因此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健康。
中医体质之湿热体质
![中医体质之湿热体质](https://img.taocdn.com/s3/m/be786c6b1eb91a37f1115c44.png)
中医体质之湿热体质成因:先天不足,久居湿地,喜食肥甘,长期饮酒,湿热内蕴。
形体特征:体形偏胖或苍瘦。
心理特征:性格多急躁易怒。
常见表现:满面油光、易生痤疮、舌质偏红、苔黄腻、口苦口干、身重困倦。
男性阴囊潮湿,女性带下量多。
心烦倦怠,眼筋红赤,大便燥结粘滞不爽,小便短赤,脉多滑数。
适应能力: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
患病倾向:易患疮疖、肝胆系统、心血管系统、代谢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
养生法则养生重点:养生重在清肝利胆、祛湿清热。
重点脏腑:肝、胆、脾。
《黄帝内经·素问》:“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
现代人所说的糖尿病,这类患者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他的生活方式,要严格执行“管住嘴、迈开腿”的原则。
湿热体质者体内就像“桑拿天”,内环境不清洁,湿热氤氲,排泄不畅,内外皆显得“浊”——脸上油光,起痘,背后、臀部也起小疖肿等。
饮食调养饮食原则:清热利湿。
合理的选择一些袪湿热的食品,如多食红小豆、绿豆、芹菜、黄瓜、白菜、空心菜、卷心菜、莲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
并且饮食要清淡,如扁豆、空心菜、苋菜、芹菜、苦瓜、冬瓜、藕、西瓜等。
湿热体质者夏季(或雨季)养生,饮食方面,可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扁豆、苡仁、冬瓜等,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
禁忌辛烈燥热、大热大补的食物和饮品。
精神调养性情较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常心烦易怒。
节制七情过极,舒缓情志,心态稳定。
中国文化有“养生莫若养性”的古训,心性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在文化知识方面,多学习一些道家和儒家一些文化典籍,增强文化底蕴和生命的内聚力;在调摄情志方面,应学习和掌握一些释放不良情绪科学方法。
化解或释放不良情绪,达到心理平衡,提升心理素质。
起居调摄起居有常,养成一个良好生活习惯。
居室环境宜清洁通风,清爽舒服。
不要长期熬夜,或过度疲劳。
要保持二便通畅,防止湿热郁聚。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病变。
要改正不良嗜好,如戒烟限酒。
湿热体质常见症状docx
![湿热体质常见症状docx](https://img.taocdn.com/s3/m/68a426f1f524ccbff0218416.png)
1.湿热体质的特点是皮肤、粘膜等地方,致病微生物细菌、霉菌、病毒等容易生长,引发这些地方的炎症或化脓。
湿热体质的人臭脚是因为在脚汗和分泌物的作用下,细菌和霉菌的作用下产生的一些代谢废物如尿素、乳酸等。
在皮肤上,湿热体质的人容易长化脓的小疖子,像头皮、胸背部、面部等地方,面部油腻而红光。
在青春期容易有严重的痤疮,并且多以化脓性的疖子居多。
2.除了皮肤容易有化脓性的炎症外,这类体质的人胃肠道、生殖道、泌尿道等也较容易发炎。
如慢性胃炎或糜烂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阴道炎、尿路炎症。
病人往往有口气、大便粘滞不畅快,女性白带较多,而且气味较重,阴道炎症往往易反复发作。
这种体质人排出的粪便和尿液的气味较常人更难闻。
这类人通常出汗较一般人多一些,特别的腋下出汗较多,严重的人有狐臭,有些人穿件白衬衫过不了几天往往在腋下处都会发黄。
3.同时有代谢异常类的疾病,像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或痛风之类的疾病。
湿热体质的人舌苔多为黄腻苔,舌头偏红。
同为湿热体质,但现实的人群中,有的人热重于湿,有的人湿重于热,有的人湿热并重,不同的人治疗方法也不同。
中医体质调理——湿热体质
![中医体质调理——湿热体质](https://img.taocdn.com/s3/m/474abf7376a20029bc642d69.png)
中医体质调理——湿热体质一、什么是湿热体质湿热质的问题是肝胆脾胃功能相对失调,尤其是肝胆的疏泄功能不好,通常表现为皮肤不干净,不清爽,黏糊糊,爱长痘,脾气急。
二、湿热体质很有可能存在这些亚健康表现1.脸部比较难清洁干净,发黄、发暗,有油腻感。
2.身体出汗后自觉粘腻,体热不容易发散出去。
3.口干、口苦、口臭,汗味大、体味重。
4.容易生痤疮,红肿疼痛较明显。
5.牙齿比较黄,牙龈比较红,口唇也比较红。
6.刷牙容易磨伤牙龈出血。
7.大便燥结或者粘滞不爽。
小便深黄色,有灼热感。
8.容易紧张、压抑、焦虑、发怒。
三、湿热体质可能导致的疾病1.皮肤问题:脂溢性皮炎、酒糟鼻、痤疮等。
或者下半身皮肤真菌感染,如脚癣等。
2.筋骨肌肉疲劳3.肠胃疾病: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
4.肝胆系统疾病:携带肝炎病毒、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结石。
5.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易感染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
四、现代人的湿热体质是怎样形成的1.抽烟、喝酒、熬夜则伤肝,进而伤脾胃,从而易促生湿热体质。
2.长期的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宵夜等会导致肝胆脾胃功能的紊乱。
易促生湿热体质。
3.长期的情绪压抑也会伤肝胆,导致体内湿热无法疏泄,如果再借酒消愁,易生湿热体质。
4.滋补过度,或本来就已经有内热的倾向,又再进补,易生湿热体质;湿热的人不要大补。
5.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中的人,比其它的人更容易促生湿热体质。
五、知味体质养生知味养生有针对湿热体质的养生方,可以通过日常的饮食,方便、安全、长效地调理湿热体质,从体质根本上“纠偏”,预防疾病发生。
知味养生的马齿苋荷叶清化粉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专家配方,全部采用“药食同源”的食材为原料,以现代工艺加工成方便食用的产品,专为湿热体质人群度身定制。
可以清热利湿、解毒化浊,只要坚持食用,效果非常显著,很受消费者喜欢。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发——马齿苋荷叶配方粉【功效】:清热利湿解毒化浊【配方】:马齿苋,荷叶,赤小豆,茯苓,薏苡仁,荞麦,白扁豆【配方出处】: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研发【调养准则】:除热祛湿,不能过用寒之品损伤脾胃,宜用性状平缓,效果稳定之剂,方能清热化毒,同时不伤正气。
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https://img.taocdn.com/s3/m/239f8da5a0116c175f0e4868.png)
湿热体质作者:刘青云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0年第10期体质,即机体素质,是指人体秉承先天(父母)遗传、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它反映机体内阴阳运动形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由脏腑盛衰所决定,并以气血为基础。
人的体质是对人的身体特性的总结与归纳,人体的外貌特征表现和人的体质是密切相关的。
当饮食、七情、劳作、气候等因素导致体质阴阳出现明显偏颇时,就会在情绪、神态、皮肤、毛发、体形等方面,出现一系列身体的失衡状态。
在体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体质进行起居、饮食、心理等方面的指导,辅以经络、音乐、药物等内调外治,可以使身心得到充分调整,提高生活质量。
体质成因湿热体质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嗜烟嗜酒,滋补不当,情志抑郁,或是外邪侵入人体所导致的。
体质特征湿热体质多表现为形体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懒动、性情急躁易怒、嗜睡、身体沉重、肤色偏黄,油性皮肤居多,口苦口臭,口中黏腻、大便燥结或粘滞不爽臭秽难闻,舌苔黄厚。
容易出现痤疮或者湿疹。
注意事项湿热体质的人在饮食上不可多饮高糖饮料。
少食性热生湿、肥甘厚腻的食物。
不宜吃辛辣燥热的食物,尤其如烟酒、辣椒、羊肉、以及煎炸、烧烤的食物。
应当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作用的食物更应多食之,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枇杷、白果、大枣、扁豆、薏米仁、冬瓜、绿豆、苦瓜、鲜藕、蚕豆、鲫鱼、红小豆、蚕豆、包菜等。
湿热体质的人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中,要注意避免雨水潮气的侵袭。
衣着尽量宽松,并用棉、丝、麻等透气散湿的天然纤维,以助于津液的循行、减少肌肤的湿气。
运动调理痰湿之体质,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散步、慢跑、球类、游泳、武术、八段锦、五禽戏,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选择。
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之肌肉。
气功方面,以动桩功、保健功、长寿功为宜,加强运气功法。
湿热体质什么症状呢
![湿热体质什么症状呢](https://img.taocdn.com/s3/m/93044ab6d1f34693dbef3e02.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湿热体质什么症状呢
导语:看中医的时候我们经常为听中医提起湿热体质,对这样体质究竟是怎么回事,湿热体质什么症状呢!其实生活当中很多人对于这类体质的患者存在疑
看中医的时候我们经常为听中医提起湿热体质,对这样体质究竟是怎么回事,湿热体质什么症状呢!其实生活当中很多人对于这类体质的患者存在疑惑,那么湿热体质该吃些什么,接下来就让小编来为大家做一些相关的介绍,有关于湿热体质方面的信息可不要错过哦。
9、湿热体质喝什么茶
湿热是中医名词术语,是致病因素,术语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
同时它还是中医证候名,例如湿热证,湿热证指的是湿热蕴结在体内,脏腑的经络运行受到了阻碍,出现了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
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
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热,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
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
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或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热时可导致热证,热证是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阳盛阴衰的证候。
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干,脉数。
热,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
湿热的症状表现
南方的气候有时就像在一个大蒸炉之中,因此南方是湿热体质的高。
女人湿热体质特征及调理
![女人湿热体质特征及调理](https://img.taocdn.com/s3/m/b9f1b221e2bd960590c6772f.png)
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湿热体质逐渐成为我国人群中常见的体质类型之一,约占人群总数的9.88%,以南部和东部地区最为多见。
湿热体质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需了解什么是湿、什么是热,办公室女性热性体质如何调理。
女人热性体质特征分类及产生原因湿就是我们常说的水湿,分外湿和内湿两种。
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因脏腑正常功能失调所致。
消化不良,暴饮暴食,食用过多油腻、甘甜、厚味的食物,就会加重脏腑负担,位于中焦脾胃肝胆最易受损,特别是脾最易受湿困,脾不能正常运化进而使机体“水湿内停”。
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居住环境潮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的。
外湿束缚体表,脾运化功能受阻或脾运不健,水湿滞留,致使湿从内生。
因此湿与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热则是一种热象。
如辛辣或者热性的食物吃多了,人体会滋生内热。
体内阳气过盛,阴并制阳,也易产生热象。
水湿滞留过久会化热,而阳热的人则因水湿入侵而形成湿热。
湿热是指人体内的湿与热同时存在的现象。
湿热体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所谓湿热内蕴是指湿热蕴于中焦脾胃及肝胆。
水湿阻滞气机,与热邪相合,形成湿热交困的局面。
阳热因受水湿困阻而难以正常运行,水湿受阳热熏蒸而使阳气更受损伤。
所以,湿热体质者常表现出体内湿与热并存的现象,具体表现形式见表6-1。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
”即常食味厚、脂多、油腻的食物会导致湿热内蕴,易患疔疮之类的疾病。
《读医随笔》中说:“病痉者,其人必平日湿重而气滞,或血燥气涩也。
”即湿热体质者体内湿气较重,且容易引起气滞,或者有血燥热、气机不畅的现象。
《温热论》中说:“有酒客里热素盛,外湿入里,里湿为合。
在阳之躯,胃湿恒多;在阴之体,脾湿亦并少,然其化热则一。
”意思是说,常饮酒、内热盛的人,受外湿入侵易生湿热。
阳热的人,多有胃湿;阴盛的人多有脾湿。
有湿的人受热邪时只会形成湿热。
办公室女性热性体质如何调理热性体质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赤小豆、绿豆、芹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
中医湿热体质评估报告
![中医湿热体质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efc574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6.png)
中医湿热体质评估报告根据个人情况,以下是中医湿热体质评估报告:湿热体质属于中医体质分类中的一种,主要指体内湿气和热气过多,导致体内阴阳失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具备湿热体质:1. 体质特征湿热体质的人往往体形偏胖,尤其是腹部肥胖,四肢相对较短。
皮肤容易出现油腻感,易出汗。
容易口干、口燥、口臭,舌苔厚腻,舌体胖大,胃口偏重,喜欢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2. 体质异常表现湿热体质的人容易出现以下症状:面部油光,痤疮、粉刺等常见于面部的皮肤问题;大便黏滞不畅,甚至有时会出现腹泻;尿频、尿赤、尿短而黄;口苦口干,口腔溃疡;身体容易疲倦乏力,不能久站、行走;性欲降低,子宫脱垂。
3. 情绪特点湿热体质的人常常急躁易怒,容易心烦,或者情绪低落、抑郁。
容易失眠,沉睡浅,做梦多,惊醒多。
4. 饮食偏好湿热体质的人偏好于辛辣、油腻、烘烤等食物,如辣椒、炸物、糕点等。
经常食用这些食物会使湿热体质更加明显。
5.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湿热体质的人对潮湿环境不敏感,反而容易出现体温过高和出汗。
而当暴露在寒冷环境下,容易出现寒湿体质的症状。
如果您在以上几个方面存在多个症状的情况,可能具备湿热体质。
但这只是初步判断,并不能确定您的具体体质类型。
为了更准确地确认体质类型,建议您咨询中医师进行个人化的评估。
对于湿热体质的人,建议采取以下中医调理方法:1. 饮食方面,应忌辛辣、油腻、甜食和炸煮之物。
宜多吃清淡、富含纤维且具有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2. 要保持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身体的代谢和湿气的排出。
3. 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焦虑和紧张。
4.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干燥和清洁,每天坚持洗浴。
5.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请您注意,以上只是初步了解湿热体质以及相应调理措施的一些提示。
对于具体的症状和体质特点,建议您咨询专业的中医师,以获得更为准确和个性化的调理方案。
出现湿热体质表现有哪些?
![出现湿热体质表现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1357cd5a43323968001c9209.png)
出现湿热体质表现有哪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注意自身的变化,平时,我们不要忽视自己的生活。
要注意自身的素质变化,全面地进行自我保养,避免造成人体功能下降,很多的人会出现痰湿体质,严重的影响到心情,那么,湿热体质表现有哪些?自测湿热体质3特征明确湿热体质的概念和特征:湿热体质是一种过渡性体质,青壮年居多。
到了老年,这种体质还可向阴虚、阳虚、气虚和痰湿体质转化。
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
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
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
外湿可能导致内湿,内湿则往往影响不到外湿。
热即是一种热象。
天气热,太阳晒就导致我们人体能感受到的外热,而过辛辣或者热气的食物,则让我们体内滋生内热。
此外,补益东西吃多了,可能导致热气滋生。
同样,外热可以导致内热,内热不会影响外热。
湿热体内湿气郁结过多,也可能会转化为内热。
而有湿气伴随的热,单独清热效果往往不好,而需要清热化湿双管齐下,方能见效。
这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往往让两者一起危害人体,尤其在夏天,湿热由于外环境催生变得尤其多。
所以,年轻时保证良好的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维护健康的体魄,显得尤为重要。
明确湿热体质特征,进行自我排查:不要说中医知识丰富的老广,就是稍微在广东呆上几年的外乡人,也知道广东水土天气湿热的道理。
在民间,往往有不少如何对付湿热的土方子,比方凉茶、绿豆汤等。
但是,你出现的状况就一定是湿热吗?因为小小的问题不足以到医院就诊,所以一些老广们习惯用固有常识,或根据天气转变判断自己或者家人可能有了湿热,就会熬一锅苦苦的凉茶全家上下一起喝。
事实上,专家解释,湿热天并不见得人体自身一定湿热。
全家人一起喝的药膳,最好性味比较平和,毕竟家人身体状况可能各不相同。
虽然有些专家不建议大众自行判断湿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湿热体质基础研究论述——湿热体质的概念及表现特征
第一节湿热体质的概念及表现特征
《伤寒论》中多次提到的“酒客”即指湿热体质之人。
再如清.张秉成《本草便读.果部.果类》大枣:“实为中土之良药。
惟有湿热者不宜服之。
”湿热体质被古代医家广泛关注,但都是散在论述,并不系统。
现代医家王琦在中医体质九分法中,将湿热体质作为一种基本的体质类型,并对湿热体质的成因及其特征(形体特征、常见表现、心理特征、发病倾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进行了表述。
课题组在王琦对湿热体质研究的基础遍上,开展了更深入的研究,主要成果包括:
①以“酒客"、“酒家”、“酒客辈”、“素体湿热”、“素禀湿热"、“湿热者"、“凡湿热盛”等为检索词,检索六百佘部古代文献中有关湿热体质的论述,并在中国期刊网上以湿热、湿热证、湿热体质为主题词检索有关湿热的论述,对湿热体质的概念、成因、特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制定了湿热体质判定亚量表条目、并依据湿热体质的表现特征对其进行了三维模拟,形成湿热体质的理论基础;
②运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湿热质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亚健康亚型、个性心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③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基因组学的方法探索湿热体质与平和体质比较的差异表达基因,初步揭示湿热体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④对课题组及国内其他学者运用湿热体质标准进行体病相关研究的文献归纳总结,丰富了湿热体质体病相关的研究。
一、湿热体质的定义和命名依据
定义: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命名依据:湿热体质在古代医著中有一些零散的论述,古代医家常将湿热体质称为“酒客”、“酒家"、“酒客辈"、“素禀湿热”、“湿热者”、“木火之人"、“湿热素盛”、“湿热体气”等。
清.周学海《读医随笔》谓“素禀湿热”。
二、湿热体质的表现特征
(一)湿热体质表现特征的古代文献研究
《伤寒论》中多次提到的“酒客”即是指湿热体质之人。
再如清.张秉成《本草便读.果部.果类》大枣:“实为中土之良药。
惟有湿热者不宜服之。
”凡湿热素盛者,即使没有饮酒,也可以酒客的特征来看,清.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卷七.惊悸吐衂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凡湿热盛者。
皆可作酒客观也。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酒客”成为古代医家对湿热体质者的代名词。
综合古代医家关于痰湿体质的特征表述,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湿热质多见垢浊之象:湿热泛于肌肤,则见形体偏胖,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湿热循肝经下注,则阴囊潮湿,或带下量多。
古代医家观察’湿热体质之人皮肤色苍,面部油腻,鼻头色赤,这与现代医家认为的湿热体质之人皮肤色“浊”与鼻头色红,常有酒糟鼻有类似之处。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卷第十.大方脉杂医科.头痛》:“凡鼻头微白者,亡血也。
赤者,血热也,酒客多有之。
”
清.石芾南《医原》:“若其人苍赤而瘦,肌肉坚实,素有湿热,肝热伐木火之质其体属阳。
”清.叶天士《眉寿堂方案选存.卷下.外科》:“诊面色油光,平居大便久溏,酒客虚中……”《内经》王冰注云:“任脉自胞上过带脉,贯于脐上,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
带脉起于季胁章门,似束带状,今湿热冤结不散,故为病也。
”
湿热质多见热象郁遏之征:清.石芾南在《医原》中提到“若其人苍赤而瘦,肌肉坚实,素有湿热、肝热,此木火之质,其体属阳,湿邪最易化热,多病阳明胃土。
病胃土,又要分别有形质与无形质,若无形湿热,与气相搏,舌苔黄滑而无质地,或有质地而黄腻,见证多呕逆、心烦、口渴,间有谵语,胸脘痞闷、按之不痛……”这里所说的木火之质之人应实指湿热体质之人,湿热内阻,气机郁遏熏蒸,可见耗苦、胸脘痞闷、身重,如若湿气不重则郁遏之征则不甚明显。
“木火之质”还曾见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但叶氏的木火之质指阴虚之人,此非彼也。
湿热质多见色黄之象:近代医家陆晋笙《景景室医稿杂存》:“……是湿热体气,平者无病,太过则病,偏胜亦病。
其状面色深黄,润而有光,唇色红紫而不枯燥,舌质红,舌液多,舌苔厚腻而黄,或罩深黑色于上,大便时溏时结,而深黄气臭,小便黄,此其据也。
若湿从热化,偏于燥热之体气,其状面色干苍有光,唇色深红或紫而燥,舌质深红,扪之糙,舌形瘦,舌涎少,舌答色深黄而薄,或带红,大便干燥,色深黄气臭,小便短赤,此其据也。
”
(二)湿热体质表现特征的现代文献依据
湿热质各体质特征在现代文献中出现频率3次以上者为:体肥⑶;不耐热⑶;性格多急躁易怒⑶;小便短赤(3);脉多见滑数⑶。
(三)湿热体质的表现特征及判定
1.湿热体质的表现特征
王琦等通过对文献数据的计算机检索和统计分析,对湿热体质从形体特征、常见表现、心理特征、发病倾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五个方面进行了体质特征表述。
①形体特征:形体偏胖。
②常见表现:主项: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痊粉剌,舌质偏红苔黄腻,容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
副项:心烦懈怠,眼筋红赤,大便燥结,或黏滞,小便短赤,男易阴囊潮湿,女易带下量多,脉象多见滑数。
③心理特征:性格多急躁易怒。
④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疽、火热等病证。
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
依据湿热体质的神情神态、体型体态、皮肤色质、头面五官、舌象特征五个方面对其进行了三维模拟,见图11-1-1。
2.湿热体质的判定
中医体质分类问卷中湿热质亚量表条目的确定主要是基于古代及现代医家对痰湿质特征的表述,包括四个方面的表现特征:①面部痤港、油垢;②性格多急躁易怒;③大便黏滞黄臭、小便短赤;④舌苔厚、口黏腻。
按照中医体质分类问卷痰湿质亚量表条目,包括自评量表和症状体征量表中的条目两个部分。
前者包括:①您面部或鼻部有油腻感或者油亮发光吗?②您
易生痤疮或疮疖吗?③您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吗?④您大便黏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吗?⑤您小便时尿道有发热感、尿色浓(深)吗?⑥您带下色黄(白带颜色发黄)吗?(限女性回答〉或者您的阴囊部位潮湿吗?(限男性回答)后者包括形体偏胖、面色油光、口臭、大便黏滞不畅,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3.湿热体质机理分析
湿热泛于肌肤,则见形体偏胖,平素面坂油光,易生痤拖粉剌;湿热郁蒸,胆气上溢,则口苦口干;湿热内阻,阳气被遏,则身重困倦;热灼血络,则眼筋红赤;热重于湿,则大便燥结;湿重于热,则大便薪滞;湿热循肝经下注,则阴囊潮湿,或带下量多。
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苔黄腻,脉象滑数,为湿热内蕴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