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赏析之欧阳歌谷创作
统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过零丁洋》赏析
统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过零丁洋》赏析《过零丁洋》赏析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
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山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诗的开头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
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
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勤王”号召,在德元年(1275)正月,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
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为挽救危亡,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殆。
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
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所以接下去两句就进一步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
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设在山的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之下也岌岌可危,覆亡在即,一如风中柳絮。
这是从国势一面说。
至于文天祥自己,也是一生坎坷,当初做官曾因忤权贵而屡被罢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
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一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
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
接下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是对前面“山河破碎”两句的补充,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现忧愤之情。
前一句是追记过去。
诗人于德元年自赣州起兵,经惶恐滩北上,当时元军进逼临安,形势紧急。
景炎二年(1277),诗人在江西战败,又经惶恐滩退往福建,这时国家局势已危在旦夕。
因此,“说惶恐”,即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
后一句是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
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赏析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的真好!它出自于南宋著名的政治,文学家文天祥之手。
读来慷慨激昂,气势磅礴,但感情却悲痛壮丽,处境艰难孤苦。
寒窗苦读十四年,熟读经书,赴京赶考,通过了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这是苦难遭遇的开始。
在频繁的抗元斗争中,兵武器严重不足奋力抗战四年未停。
国难当头,他奋不顾身,孤军奋战。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已经被战争变得支离破碎,自身的安危同样不定,像被暴雨击打的浮萍漂泊无垠,时起时沉。
德佑元年文天祥于江西起兵勤王,转战东南,抗击元军,祥兴元年十月兵败被俘。
当年撤离时,惶恐滩头说惶恐,如今被俘,零丁洋里叹零丁。
后来元军张弘范一再强迫文天祥招降海上坚持抵抗南宋的张世杰,文天祥便将此诗出示给张弘范看,张自知无望,次年正月,文天祥被押解北上,船过零丁洋(今广东中山南珠江口附近),元军首领逼迫文天祥招降尚在厓山率军坚持抵抗的宋军元帅张世杰,文天祥写下此诗答之,以明志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首联从回顾自己的一生开始落笔。
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文天祥以进士第一名(就是状元)及第,后被起用,开始了救亡图存的艰辛历程,“辛苦”二字,表明了读书、为官生涯中的种种的曲折、坎坷;接下来对句则写自己面临的残酷现实:虽经全力勤王,可如今抗元的力量还是越来越弱,已是“干戈寥落”。
文天祥为报朝廷知遇之恩,毁家纾难,辛苦辗转,浴血奋战,可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回想至此,诗人不由得感慨万端,下笔自然也就沉痛无比。
颔联还是分两个方面来写。
出句写大宋已是“山河破碎”,正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恢复河山的希望已经越来越渺茫;对句则感慨自己的身世,恰如水上的浮萍,是浮是沉,全凭风雨作主。
个人家国系于一身,诗人以暗喻的手法,生动再现了自己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的紧密关系,运笔形象传神,感情浓烈深沉。
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
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赏析一“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说的真好!它出自于南宋著名的政治 ,文学家文天祥之手。
读来慷慨激昂 ,气势磅礴 ,但感情却悲哀壮丽,处境艰难孤苦。
寒窗苦读十四年 ,熟读经书 ,赴京赶考 ,通过了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这是苦难遭遇的开始。
在频繁的抗元斗争中 ,兵武器严重缺乏奋力抗战四年未停。
国难当头 ,他奋不顾身 ,孤军奋战。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 ,已经被战争变得支离破碎 ,自身的安危同样不定 ,像被暴雨击打的浮萍漂泊无垠 ,时起时沉。
德佑元年文天祥于江西起兵勤王 ,转战东南 ,抗击元军 ,祥兴元年十月兵败被俘。
当年撤离时 ,惶恐滩头说惶恐 ,如今被俘 ,零丁洋里叹零丁。
后来元军张弘范一再强迫文天祥招降海上坚持抵抗南宋的张世杰 ,文天祥便将此诗出示给张弘范看 ,张自知无望 ,作罢。
后文天祥被押解大都 ,于元世十九年英勇就义。
古往今来 ,人生在世谁能躲过一死?为国捐躯 ,留下热诚忠心 ,永垂史册。
古往今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至今读来 ,依然那么的震撼我心。
这首诗把全篇诗的爱国主义思想旗帜高高扬起 ,使全诗从悲哀的气氛中显示出鼓舞人心的力量。
它所透射出的清明性 ,忠贞热情 ,照亮了历史前进的道路 ,鼓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坚诚地 ,无私无憾的去身就千古。
人总是难免一死 ,为拯救祖国而死 ,舍生取义 ,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 ,映照千古。
这已成为中华诗史上千古不朽的名句。
它一直在感召着古代的仁人志士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献身。
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有的人死了 ,他的死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确实 ,一个人活着不应该无意义 ,在人生中必定要有辉煌 ,有精彩;假设平平淡淡过一生 ,倒不如一死 ,像文天祥一样舍生取义 ,精忠报国 ,这是重于泰山的死。
《过零丁洋》赏析
《过零丁洋》赏析一、创作背景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丁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以明志。
当时南宋政权风雨飘摇,文天祥作为坚定的抗元志士,面临着生死抉择和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
二、原文及翻译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三、诗歌赏析1. 首联-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起笔回顾生平,“辛苦遭逢起一经”,诗人因科举入仕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这里强调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
“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指代战争,“寥落”表示稀少,写出了抗元战争的局势,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南宋的抗元力量越来越薄弱。
这两句诗概括地写出了诗人从入仕到抗元的艰辛历程,同时也暗示了南宋朝廷的衰败局势。
2. 颔联-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山河破碎风飘絮”将山河破碎的南宋王朝比作被风吹散的柳絮,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局势的危亡,南宋的江山已经支离破碎,如同风中飘絮般没有根基和依靠。
“身世浮沉雨打萍”则把自己的身世比作雨中的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风飘絮”和“雨打萍”对仗工整,生动地表现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个人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在动荡的局势中随波逐流。
3. 颈联-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这里运用了双关的手法。
“惶恐滩”是文天祥曾经兵败的地方,“惶恐”一词既写出了当时兵败时的惶恐心情,又表现出如今被俘后的惶恐不安。
《过零丁洋》 文章解读
《过零丁洋》文章解读过零丁洋,这首宋代词作于宋徽宗时期,是以借写北方的冰雪景观来勉励士人,在逆境中保持坚强的品质。
本文将从词的背景和意境、词的艺术特色以及词的深层内涵三个方面对《过零丁洋》进行解读。
一、词的背景和意境《过零丁洋》词是写北国冰雪景色的作品,背景是北国寒冷刺骨的冬季。
词立意写冬季江面冰封的情景,并用枯萎的柳枝与坚强的蜂蜜昆虫作对比,讴歌了士人的坚韧和毅力。
作者通过冷冽的自然景物,表达了个人应该坚强不屈的品质。
词的开篇以“过零丁洋”为题,洋为江面之意,寓示江面的寒冷冰封。
词的前两句“依靠河梁,饮百花之辰。
”运用修辞手法,将作者置身河边观赏百花盛开的美景,给人以温暖之感。
接下来的“又作渔郎,醉三日之晌。
”则切换到诗人自己是渔郎,享受醉心于打渔的乐趣。
通过这些描绘,词把读者带入了温馨而宜人的冬日景致。
二、词的艺术特色《过零丁洋》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冰雪景色和士人精神品质的融合。
首先是意象的运用。
词中通过描写冰雪、柳枝、蜜蜂等意象,使读者感受到北方冬季的寒冷和荒凉。
词中运用枯萎的柳枝,与坚强的蜜蜂形成对比,寓意着士人在逆境中仍然能保持坚韧不拔的品质。
其次是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词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堤上行路难”,通过比喻把坚持人生信仰比作在冰天雪地中行走的困难,进一步突出了士人在逆境中的执着。
又如“冢中枯木结昆虫”,通过拟人手法,将坚强的蜂蜜昆虫与死寂的墓地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士人不屈不挠的崇敬之情。
三、词的深层内涵《过零丁洋》词通过描绘北国冰雪景色和士人坚韧的意志,表达了对士人品质的赞美,并包含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首先,词通过北国冰雪的描绘,抒发了对士人所处逆境的理解和感慨。
北国冰雪的环境给人以寂寞和荒凉的感觉,但词中通过对冰雪景色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北国冬季别样的美丽和壮丽。
这种描绘体现了诗人对士人在困境中仍然保持美好品质的肯定和赞美。
《过零丁洋》鉴赏
《过零丁洋》鉴赏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篇。
它是诗人文天祥被俘虏的第二年(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写。
诗描写了诗人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愤怒和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之心。
首联点出了自己的身世和当时的社会环境。
“辛苦”一词强调了自己历经千辛万苦考取功名,要报效祖国。
“干戈”在这里是指战争,当时朝廷腐败,经常内乱持续。
这两句写了诗人辛辛苦苦通过科举考试,但是战争却起起落落持续了四年之久,又遭到其他官员的排挤,让他报效无门。
对此他是那么的愤怒和无奈。
颔联借景抒情,间接道出自己的内心情感。
“风飘絮”一词描写出了一种凄凉衰败之感。
试想一下,国家破碎,柳絮在天空中漫无边际地飘扬,更渲染了一种凄凉之感。
“萍”表面是指浮萍,众所周知,浮萍生活在水面上,飘飘浮浮,居无定所。
诗人借浮萍来暗指自己,采用双关的表现手法。
自己飘飘沉沉,居无定所,就像这水上的浮萍一样。
想起国破家亡,再想起自己漂浮的一生,诗人的内心还不百感交集,感慨颇多。
颈联中,点出了诗人过惶恐滩、过零丁洋的心情和感受。
过惶恐滩时,只见水流湍急,气势汹汹,想到自己被敌人俘虏,是生是死还是未知数,现在国家破碎,自己还未报效祖国,心里不免生出一些惶恐。
“惶恐滩”一词也采用双关手法,意指当时社会混乱,极为险恶。
“叹”理解为感叹。
诗人缘何感叹?想到自己一生生活漂浮不定,就感叹自己身世就像这伶仃洋一样孤苦伶仃。
尾联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强烈地点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誓死保卫国家的情感。
面对伶仃洋的波浪,面对惶恐滩的湍急水流,诗人有感而发:自古以来,人谁不会死呢?留下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报效祖国吧!这句是诗的灵魂所在,是诗的精髓所在,也是流传千古、历久不衰之真髓。
本诗发自肺腑,直抒胸臆,,一气呵成,明快清新,感情真挚,情感奔涌而出,,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感。
不愧为一首难得的爱国诗篇。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及赏析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及赏析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及赏析《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品原文《过零丁洋》⑴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⑵起一经,干戈⑶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⑷,身世浮沉雨打萍⑸。
惶恐滩⑹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8)照汗青(9)。
注释译文作品注释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作品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创作背景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
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文学赏析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归纳最全古代诗歌意象之欧阳歌谷创作
诗歌的形象鉴赏欧阳歌谷(2021.02.01)诗歌的形象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包含意象、意境两个方面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
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意境: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芳草:1.在古典诗歌中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即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生生不息或离别的愁绪。
2.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现凄凉之音。
梅花:傲霜斗雪,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1、《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边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2、《卜算子》(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松柏:孤直、顽强菊花:高洁、隐逸、脱俗桃花:美女的容颜牡丹:高贵、富贵扬花:飘零、离散柳树:分别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过零丁洋原文翻译及赏析之令狐采学创编之欧阳家百创编
【原诗】欧阳家百(2021.03.0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赏析】《过零丁洋》赏析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
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山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诗的开头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
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
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勤王”号召,在德元年(1275)正月,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
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为挽救危亡,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殆。
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
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所以接下去两句就进一步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
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设在山的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之下也岌岌可危,覆亡在即,一如风中柳絮。
这是从国势一面说。
至于文天祥自己,也是一生坎坷,当初做官曾因忤权贵而屡被罢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
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一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
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
过零丁洋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诗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赏析过零丁洋赏析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山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诗的开头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勤王”号召;在德元年1275正月;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为挽救危亡;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殆..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所以接下去两句就进一步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设在山的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之下也岌岌可危;覆亡在即;一如风中柳絮..这是从国势一面说..至于文天祥自己;也是一生坎坷;当初做官曾因忤权贵而屡被罢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一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接下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是对前面“山河破碎”两句的补充;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现忧愤之情..前一句是追记过去..诗人于德元年自赣州起兵;经惶恐滩北上;当时元军进逼临安;形势紧急.. 景炎二年1277;诗人在江西战败;又经惶恐滩退往福建;这时国家局势已危在旦夕..因此;“说惶恐”;即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后一句是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令诗人百感交集..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这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从艺术上说;此诗是大气势、大手笔..但在具体表现手段上同样是别具匠心..开头两句从概括回顾自己一生主要经历入手;是从纵的方面追述..三、四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具体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是从横的方面着笔;重在气氛情调的渲染..接下去五、六两句则承接前两句进行具体的补充;“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没有亲身的体验和出众的才华;大概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可以看出;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振拔..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则不在于艺术技巧;而是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血性精神..读文天祥诗;首先应该把握这一点.. 选自周振甫主编新编中学古诗文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年版;有改动。
《过零丁洋》古诗解读
《过零丁洋》古诗解读《过零丁洋》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七律古诗。
它以豪情激昂的语言,描绘了文天祥为国家利益舍生忘死,战胜困难的英雄形象。
本文将对这首古诗进行详细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和艺术特色。
诗人通过《过零丁洋》这一题目,以形式美展现了出征的壮烈场景。
起首两句“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以红酥手和黄縢酒作为揭幕,表达了壮士们即将踏上战斗道路,迎接胜利的喜悦心情。
随后,诗人通过“满城春色宫墙柳”描绘了帝都的繁华景象,凸显了世界的美好,为后文的战争场景营造出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的几句“东风恶,欢情薄。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突然转折,揭示了壮士们面临的危险和生命的脆弱。
东风恶、欢情薄,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残酷和不确定性。
人生如梦,暗示了生与死的不可预测性。
最后的“一樽还酹江月”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将自己的情感和雄心寄托于江月之上,彰显了文天祥为国家效力的坚定决心。
接下来的几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形象描绘出壮士们英姿勃发、昂首阔步迎战的情景。
它借助春风和梨花开的意象,表达了背后英雄们逐渐汇聚的力量和决心。
最后两句“整饬衣冠,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直接点明了诗人的主旨:整理衣冠,恢复往昔的荣光,向着天朝宝座进发。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为国家力争荣光的决心。
《过零丁洋》以其激情澎湃、意境深远的艺术形象,展示了文天祥对国家的忠诚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激励人心的力量。
同时,诗中采用了纵横对立、形象对比等手法,使诗歌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通过对《过零丁洋》古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文天祥对于理想和国家的追求,呈现出一个英雄般的形象。
这首诗激发了读者的爱国热情,唤起了人们为国家付出的勇气和决心。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之一,也是文天祥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让我们一起向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爱国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中考古诗词《过零丁洋》的赏析(精选3篇)
中考古诗词《过零丁洋》的赏析(精选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考古诗词《过零丁洋》的赏析(精选3篇)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
过零丁洋赏析
过零丁洋赏析
过零丁洋,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首名篇。
它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
这首诗直触人心,形象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壮丽景色,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海上航行的向往。
本文将从诗歌结构、意境表达以及感情倾诉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从诗歌结构上看,过零丁洋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
这种结构简洁明了,给人以清晰的感受。
整首诗抓住了一个瞬间的画面,将其描绘得鲜活生动。
这种简练精致的结构使得诗歌内容更加集中,给人以直击灵魂的力量。
其次,从意境表达上看,过零丁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了大自然的壮观和美丽。
诗中写道:“辛苦遭逢起一经,萧瑟秋风今又是”。
这里的辛苦遭逢,可代指人生的艰辛和困难。
而“萧瑟秋风”则是一种寂寥和凄凉的气息,给人以无尽的遗憾和思念之情。
通过这样的意象,诗人巧妙地将人与自然相结合,表达了对故乡和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最后,从感情倾诉上看,过零丁洋表达了对远方故乡的思念和对海上风帆的向往之情。
诗中写到:“洲心春尚早,云鬓毛犹乱”。
这里的洲心春尚早,可以理解为故乡的一片净土,而云鬓毛犹乱,则是一种对故乡人民的思念和关怀。
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将自己对人生的追求和对故乡的思念融入其中,使得诗歌更具有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过零丁洋是唐代王之涣的一首名篇,通过简洁明了的诗歌结构、生动描绘的意境和发自内心的感情倾诉,展现了大自然的壮
丽景色,并表达了对远方故乡的思念和海上航行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与读者心灵产生共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过零丁洋》课文解析
《过零丁洋》课文解析过零丁洋是我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它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歌。
本文将对《过零丁洋》进行深入解析,从诗歌的主题、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艺术魅力。
《过零丁洋》描绘了一幅行船过海的壮丽景观,通过描述浩渺的大海、惊涛拍岸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豪情壮志、对命运的无畏挑战。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诗的内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七条大鱼跃出水,各自回舟渔火稀。
这四句诗以平仄和谐的五绝形式写就,简练而又意味深长。
首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以孤帆远影为引子,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孤帆远影,暗喻诗人胸怀宽广,冲破层层阻碍,勇往直前。
碧空尽、长江天际流,诗人利用自然景观来烘托诗歌主题。
长江象征了汹涌澎湃的历史洪流,表现了诗人对壮丽事物的赞美和对历史演进的深思。
接下来的两句“七条大鱼跃出水,各自回舟渔火稀。
”画面突然转换,将读者带入到大海之中。
七条大鱼跃出水,生动地描绘了海洋的生机盎然,也意味着着世间七情六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航程。
鱼各自回舟,渔火稀,展现了人们面对命运的选择和追求安稳生活的愿望。
作为一首诗歌,语言是其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段。
《过零丁洋》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使整首诗充满艺术美感。
首先是对比的运用,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孤帆与碧空、长江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次是象征的使用,如“七条大鱼跃出水,各自回舟渔火稀”中的七条大鱼象征着人们各自的命运,为整首诗增添了深远的意味。
再次是夸张的修辞,如“长江天际流”,用语表达了诗人心中对长江的敬仰之情。
此外,《过零丁洋》还运用了声、景、色的描绘,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首句中的“孤帆远影”带有寂寞、孤独之感,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而“各自回舟渔火稀”描绘了大海上深夜的景象,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
总结来说,杜甫的《过零丁洋》通过描绘海上壮丽景观,表达了诗人坚强的意志和对命运的挑战。
爱国诗词文段
爱国诗词文段《过零丁洋》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衍生注释:“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四周星”即四年。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汗青”在古时是在竹简上记事,采来青色的竹子,要用火烤得竹板冒出水分才容易书写,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这里特指史册。
二、赏析:首联回顾了诗人因科举入仕及艰辛的抗元经历。
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身世相结合,把山河破碎比作风中飘絮,个人身世如同雨中浮萍,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的飘摇。
颈联中“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不仅对仗工整,还巧妙地写出了诗人的心境,从曾经的惶恐到如今的孤独无依。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磅礴的气势,表现出诗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这两句诗震撼人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三、作者介绍: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他在南宋朝廷面临危机时,积极组织力量抗元,兵败被俘后,宁死不屈,最终英勇就义。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学校举办演讲比赛,主题是“爱国精神”。
我的朋友小李很犹豫要不要参加,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怕讲不好。
我就对他说:“你知道文天祥吗?他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
他的处境那叫一个艰难啊,就像他诗里写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国家都快没了,自己也是漂泊不定。
可人家在被俘之后,依然坚定地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国情怀啊。
你也可以把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对爱国精神的理解说出来,就像文天祥表达自己的忠诚那样。
”小李听了我的话,眼睛一亮,充满信心地去准备演讲了。
我觉得啊,爱国情怀就像一把火,可以点燃我们内心的勇气和力量。
《示儿》原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
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1作品原文《过零丁洋》⑴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⑵起一经,干戈⑶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⑷,身世浮沉雨打萍⑸。
惶恐滩⑹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8)照汗青(9)。
注释译文作品注释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作品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创作背景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
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文学赏析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
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
过零丁洋原文及注释和赏析
过零丁洋朝代:宋代作者:文天祥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及译文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注释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参考赏析]主旨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鉴赏四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
“干戈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几近灭亡。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破碎的山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
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人也曾为自己的命运惶恐忧虑,而今途经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
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创作背景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零丁洋文天祥
欧阳歌谷(2021.02.01)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
二、字词:
遭逢:遭受,蒙受。
起一经:这里指他考中状元被朝廷起用。
干戈:兵器,这里指战争。
风飘絮:形容山河破碎如柳絮片片飞散。
雨打萍:比喻个人经历坎坷不平,如雨中浮萍时起时沉。
零丁:孤独无依的样子。
汗青:史册。
丹心:红心。
三、翻译和赏析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熟读经书,取得功名,从此遭遇坎坷不平,兵力单薄,战争频繁,匆匆度过四年光景。
总写诗人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国势如同风吹的柳絮一样飘零,我这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吹雨打飘泊无根的水面浮萍。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当时社会现实和自己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怀之情。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用“双关”手法,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
表达了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的痛苦心情。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生谁无一死,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
一问一答,由现在过渡到将来,由残酷现实到人生理想,表明自己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宁死不屈,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四、主题:
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作者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五、艺术手法
整首诗格调沉郁悲壮,正气浩然,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伟大复兴而奋争,其力量胜过百万雄兵。
六、练习题:
1、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
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赏析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5、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6、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7.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2分)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