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珠光体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2 片状珠光体的形成机制
1、珠光体相变的领先相
符合一般的相变规律,是一个形核及核长大过程 。一般 认为共析钢中珠光体形成时的领先相是渗碳体, 其原因如下:
(1)珠光体中的渗碳体与从奥氏体中析出的先共析渗碳体的晶体 位向相同,而珠光体中的铁素体与直接从奥氏体中析出的先共析 铁素体的晶体位向不同; (2)珠光体中的渗碳体与共析转变前产生的渗碳体在组织上常常 是连续的,而珠光体中的铁素体与共析转变前产生的铁素体在组 织上常常是不连续的; (3)奥氏体中未溶解的渗碳体有促进珠光体形成的作用,而先 共析铁素体的存在,对珠光体的形成则无明显的影响。
(1)试样,φ10×2mm小圆片; (2)每个试样都具有相同的原始组织状态; (3)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奥氏体化(具有相同的奥氏 体状态); (4)选择一系列转变温度; (5)在每一个选定的温度下确定一系列等温时间; (6)到达规定的等温时间后,迅速将试样投入到盐水 中冷却到室温; (7)对每个试样都进行金相组织观察,确定其转变量; (8)作出相应的曲线图。
2) 形核率N和长大速度G与转变时间的关系
曲线呈S型。为什么?
当转变温度一定时,珠光体 转变的形核与等温温度有一定 的关系,随着转变时间的延长 形核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程 度后就急剧下降到零,即所谓 的位置饱和。 等温保持时间对珠光体的长 大速度无明显的影响。
3.3.2 珠光体等温转变动力学图
1) C曲线的建立
3、特殊形态的P
当钢中含有一定数量 的合金,形成碳化物 时形态多样。
片状--粒状--针状—纤 维状
3.1.2珠光体的晶体结构
1、位向关系
通常珠光体均在奥氏体晶界上形核, 然后向一侧的奥氏体晶粒内长大成 珠光体团,珠光体团中的铁素体及 渗碳体与被长入的奥氏体晶粒之间 不存在位向关系,形成可动的非共 格界面,但与另一侧的不易长入的 奥氏体晶粒之间则形成不易动的共 格界面,并保持一定的晶体学位向 关系。在一个珠光体团中的铁素体 与渗碳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晶体学 位向关系,这样形成的相界面,具 有较低的界面能,同时这种界面可 有较高的扩散速度,以利于珠光体 团的长大。
数D大,以△Gv影响为主。
•(2)、低温时过冷度大,驱动力△Gv大,扩散系
数D小,以D影响为主。
3) 亚(过)共析钢珠光体等温形成图
3.3.3 影响珠光体转变动力学的因素
1、 C
亚共析钢中,随着钢中碳含量增高 , C曲线右移 。
在相同的条件下,随着亚共析钢中碳含量的增加,获得 铁素体晶核的机率减少,铁素体长大时所需扩散离去的 C量增大,因而使铁素体析出速度减慢。 过共析钢,随着钢中碳含量增高 , C曲线左移。 当加热温度在Acm以上使钢完全奥氏体化的情况下,过 共析钢中碳含量越高,提供渗碳体晶核的机率越大,析 出速度增大。
2、 珠光体的亚结构
退火状态下的珠光体中,铁素体内具有位错亚结构, 位错密度约为107~108/cm2,在一片铁素体中存在有亚 晶界,构成许多亚晶粒。
淬火回火的粒状珠光体中,铁素体基体具有多边化 亚结构;退火的粒状珠光体中,铁素体发生了再结晶, 位错密度较低,因此不出现亚晶粒。
珠光体中渗碳体的亚结构目前认识还不清楚,从珠 光体中萃取出来的渗碳体观察到了位错,同时也看到 了由均匀刃型位错组成的小角度晶界。
c)表示由晶界长出的渗碳体片,伸向 晶粒内后形成了一个珠光体团。
其中a)和b)为离异共析组织。
3.2.3 粒状珠光体形成机制
1) 粒状珠光体的形成 特定条件是:奥氏体化温度 低,保温时间较短,即加热 转变未充分进行,此时奥氏 体中有许多未溶解的残留碳 化物或许多微小的高浓度C的 富集区,
其次是转变为珠光体的等温 温度要高,等温时间要足够 长,或冷却速度极慢,这样 可能使渗碳体成为颗粒(球) 状,即获得粒状珠光体。
片状珠光体的形成时C的扩散示意
(4)珠光体转变的分枝机制
珠光体中的渗碳体,有些以产生枝杈的形式长大。渗碳 体形核后,在向前长大过程中,不断形成分枝,而铁素体 则协调在渗碳体分枝之间不断地形成。这样就形成了渗碳 体与铁素体机械混合的片状珠光体。这种珠光体形成的分 枝机制可能解释珠光体转变中的一些反常现象。
成温度:600-550度,HBS=450。
屈氏体T: S0=300~800 Å,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分辨片层结构。形
P、T、S无本质区别,只是S0不同。 规律:△T升高,S0减小, HBS增大。
S0大,S0-1/2小
2、粒状珠光体
粒状珠光体靠热 处理获得,如球 化退火。 渗碳体颗粒的大 小与热处理相关, 渗碳体颗粒的多 少与钢的含碳量 相关。
(5) 第二相形核 (6)离异共析
在某些不正常情况下,片状珠光体形 成时,铁素体与渗碳体不一定交替配 合长大,而出现一些特异的现象。
a)表示在奥氏体晶界上形成的渗碳体 一侧长出一层铁素体,但此后却不再 配合成核长大。
b)表示从晶界上形成的渗ຫໍສະໝຸດ Baidu体中,长 出一个分枝伸向晶粒内部,但无铁素 体与之配合成核,因此形成一条孤立 的渗碳体片。
形状:片状形核。首先在奥氏体晶界上形成一小片渗 碳体,这就可以看成是珠光体转变的晶核。 片状形核的原因是: ①新相产生时引起的应变
能较小;
②片状伸展时获得碳原子 的面积增大; ③片状形核时碳原子的扩
新相几何形状与相对应变能的关系
散距离相对缩短。
(2)长大
片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3)珠光体转变时碳的扩散规律
3、 A的晶粒度
由于钢的化学成分、脱氧剂等的不同,在相同的 加热条件下,所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度也不尽相同。奥 氏体晶粒细小,单位体积内晶界面积增大,有利于珠 光体成核的部位增多,将促进珠光体形成。同理,细 小的奥氏体晶粒,也将促进先共析铁素体和渗碳体的 析出.
4、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钢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直接影响钢的奥氏体化 情况和晶粒大小。提高加热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由
2) 渗碳体的球化机理 根据吉布斯-汤姆斯效应,第二相 颗粒的溶解度,与其曲率半径有关。
靠近非球状渗碳体的尖角处(曲 率半径小的部分)的母相α 有较高 的C浓度,而靠近平面处(曲率半 径大的部分)较低的C浓度,这就 引起了C的扩散。
结果导致尖角处的渗碳体溶解, 而在平面处析出渗碳体(为了保持 C浓度的平衡)。如此不断进行, 片状渗碳体破断球化机理示意图 最后形成了各处曲率半径相近的球 状渗碳体。
对奥氏体施加等向压应力,有降低珠光体形成温度、 共析点移向低碳和减慢珠光体形成速度的作用。这与 等向压应力下原子迁移阻力增大,C、Fe原子扩散、晶 体点阵改组困难有关。
1、片状珠光体:
缓冷所得的珠光体呈层片状,称为片状珠光体

珠光体团:片状珠光体 的片层位向大致相同的 区域称为珠光体团,在 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可 有几个珠光体团。 珠光体片间距:珠光体 团中相邻的两片渗碳体 (或铁素体)中心之间的 距离称为珠光体的片间 距S0。
片状珠光体团及珠光体片间距示意图

于促进渗碳体的进一步溶解和奥氏体的均匀化,同时
也会使奥氏体晶粒长大,因此减小了珠光体相变的成 核率和晶体长大速度,从而推迟了珠光体相变的进行。
5、应力和塑性变形
在奥氏体状态下承受拉应力或进行塑性变形,有加 速度珠光体转变的作用。这是由于拉应力和塑性变形 造成的晶体点阵畸变和位错密度增高,有利于C和Fe原 子的扩散和晶体点阵改建,所以有促进珠光体晶核形 成和晶体长大的作用。且奥氏体形变温度越低,珠光 体转变速度越大。
珠光体片间距的大小取决于过冷度。过冷度越大,片间距越小。
片状珠光体分类:
普通珠光体P:S0=1500~4500 Å,光学显微镜下能清晰分辨出片
层结构;形成温度:A1-650度,HBS=200。
索氏体S: S0=800~1500 Å,光学显微镜下很难分辨出片层结构;
形成温度:650-600度,HBS=300。
AC1~Acm之间,加热后所获得的组织是不均匀的奥 氏体加残留渗碳体。这种组织状态,具有促进珠光体 的晶核形成和晶体长大的作用,使珠光体形成的孕育 期缩短,转变速度加快。 对于相同碳含量的过共析钢,不完全奥氏体化常常比 完全奥氏体容易发生珠光体转变。 高碳工具钢制件淬火,应该注意珠光体形成的孕育期 很短、转变速度很快这一特性。基于此因,对于高浓 度渗碳、碳氮共渗钢件淬火,表层容易出现屈氏体 (黑色组织的一种)。
2、珠光体的形成机理 (1)形核
γ(0.77%C) → α(~0.02%C) + cem(6.67%C)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 (复杂单斜)
条件:同样需要满足系统内的“结构起伏、成分起伏和 能量起伏”。 部位:晶核多半产生在奥氏体的晶界上(晶界的交叉点 更有利于珠光体晶核形成),或其它晶体缺陷(如位错) 比较密集的区域。
过冷奥氏体转变为 珠光体的动力学参 数-N和G与转变温 度之间都具有极大 值和特征。
为什么?
产生上述特征的原因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过冷度增大(转变温 度降低),奥氏体与珠光体的自由能差增大。但随着过 冷度的增大,原子活动能力减小,因而,又有使成核率 减小的倾向。N与转变温度的关系曲线具有极大值的变化 趋向就是这种综合作用的结果。 当转变温度降低时,由于原子扩散速度减慢,因而有 使晶体长大速度减慢的倾向,但是,转变温度的降低, 将使靠近珠光体的奥氏体中的 C 浓度差增大,亦即 Cγ-cem 与Cγ-α差值增大,这就增大了C的扩散速度,而有促进晶 体长大速度的作用。 随着转变温度降低,有利于形成薄片状 P 组织。当浓 度差相同时,层间距离越小,C原子扩散距离越短,因而 有增大珠光体长大速度的作用。综合上述因素的影响, 长大速度与转变温度的关系曲线也具有极大值的特征。
2、A成分均匀化和过剩相
钢件在实际加热条件下,奥氏体常常处于不太均匀 的状态,有时还可能有少量渗碳体微粒残存。这种情 况,因钢中含有稳定碳化物形成元素和原始组织比较 粗大而加剧。奥氏体成分的不均匀,将有利于在高碳 区形成渗碳体;在低碳区形成铁素体,并加速C在奥氏 体中的扩散,增大了先共析相和珠光体的形成。未溶 解渗碳体的存在,既可以作为先共析渗碳体的非匀质 晶核,也可以作为珠光体领先相的晶核,因而也加速 了珠光体的转变。
第三章 珠光体转变
本章主要内容
珠光体转变过程 珠光体转变机理
珠光体转变动力学
珠光体转变影响因素 珠光体转变产物的性能等
第一节 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及晶体学
• •

一、珠光体 P (Pearlite) 的形态:
珠光体类转变:是过冷奥氏体在临界温度A1以下比较高的 温度范围内进行的转变,又称高温转变。 产物为珠光体,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的机械混合物,其 组成相通常呈片层状 。 珠光体转变是典型的扩散型相变。 钢的退火与正火时所发生的都是珠光体转变。
3.2 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2.1 珠光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 T1(727℃) 时 , 三 相 平 衡 , △ T=0,△G=0, 无 相 变 驱 动 力。 温 度 T2 时 , △ T≠0,△G≠0。 有相变驱动力。 γ 如转变为 F 和 Fe3C,将在剩余 γ 中产生高碳区和低碳区。如 图 3-6 中,温度 T2 时 , 可能有三 组混合相,即 Fe3C 与 d 成分的 γ; c成分的γ与a(GP线)成分的F; Fe3C 与 a′(PQ 线)成分的 F 等。 室温组织:P。
由于其形状具有字 母 “ C” 的 形 状 , 通 常称为C曲线,或
TTT (Time Temperature Transformation)
曲线。
2) 珠光体等温转变动力学的特点 1、珠光体形成初期有一 孕育期。 2、鼻尖孕育期最短 3、等温转变速度: 慢-快-慢
•过冷A等温转变速度主要影响因素: •新相与母相间的自由能差△Gv和原子的扩散D。 •(1)、高温时过冷度小,驱动力△Gv小,扩散系
3) 片状渗碳体的球化过程
溶断—球化
在固溶体与渗碳体亚晶界接 触处则形成凹坑。在凹坑两 侧的渗碳体与平面部分的渗 碳体相比,具有较小的曲率 半径。因此,与坑壁接触的 固溶体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将引起C在固溶体中的扩散, 并以渗碳体的形式在附近平 面渗碳体上析出。
3.3 珠光体转变动力学
3.3.1 珠光体转变的形核率N及长大速度G 1) 形核率N及长大速度G与转变温度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