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语及其写作

合集下载

新闻导语写作技法20条

新闻导语写作技法20条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1、一语破的法新闻是“抢”出来的,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9年4月20日午夜时分,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渡江战斗。

4月22日2时,新华社在播发如此重要的新闻时,导语仅用了一句话: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30万人渡过长江”,这就是当时人们最急于想要知道的新闻,其他的尽管按下后说。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更是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5个字,一语破的,如雷贯耳,这篇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悬念”,又称“扣子”或“关子”,常用于文学作品和戏剧表演。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自然富有魅力。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的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全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

你想知道么?你就得往下读。

美联社1981年6月13日播了该社驻伦敦记者的一条电讯稿,它的导语给人的“悬念”更玄:据警察和目击者说,今天正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数百万臣民观看下骑马巡行伦敦中部时,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失业青年突然跑上前去,朝着女王连打六响空炮弹。

失业青年向女王开枪,这“关子”卖得够大的,不由得你不弄个明白才罢休。

3、欲擒故纵法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放是为了更好地抓。

一放一抓,先放后抓,看似消闲,却暗藏杀机,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新闻导语分类的方法有多种。

为了方便初学者,我们大体上可以按照表现手法上的区别,把导语简单分为三大类型。

1.叙述型导语与新闻报道要可观地叙述事实这个基本特征相适应,大多数新闻导语采用叙述叙述型导语。

叙述型导语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多种表现形式。

(1)叙述型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

例如——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出新一届中央军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通过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等决议后,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

又如——新华社香港9月17日电昨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设茶会,与数百位长期默默耕耘,为香港回归和繁荣做出贡献的基层人士共度中秋佳节。

这种导语适合于快速报道新闻,适合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但是要写好它,并不容易。

这类导语弄不好,易陷于平淡,缺乏吸引力。

要避免这个弊病,首先必须鉴别一下,你所要报道的内容中,哪一个新闻事实最有新闻价值,对读者最有吸引力,就在导语中突出这个新闻事实。

一般而言,这样的导语必须具有较大的新闻信息量,而且所涉及的人或事必须有较为显著的特点。

(2)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

它的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

这类导语通常适合那些内容较为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

例如,浙江省仙居县百货公司有一大批女带鞋积压在仓库里,曾经委托几个供销社“移动代销”,并削价出售,结果仍未销出去。

后来又两个商贩买去60双下乡摆地摊,仅20分钟就被争购一空,第二天又去带了900双,不到一个钟头全部卖光。

《浙江日报》在报道这件事时,用了一个概括式导语:本报讯积压在仙居县百货公司两年半的两千双女带鞋,和农民见面后,竟变成了畅销货。

这条导语从纷繁的内容中,概括出积压商品与农民见面后成畅销货这个主要新闻事实,突然了全文精华,对读者有一定吸引力。

概括式导语对于所报道的内容应该取其精、提其要,使人一目了然。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1)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1)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新闻导语分类的方法有多种。

为了方便初学者,我们大体上可以按照表现手法上的区别,把导语简单分为三大类型。

1.叙述型导语与新闻报道要可观地叙述事实这个基本特征相适应,大多数新闻导语采用叙述叙述型导语。

叙述型导语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多种表现形式。

(1)叙述型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

例如——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出新一届中央军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通过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等决议后,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

又如——新华社香港9月17日电昨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设茶会,与数百位长期默默耕耘,为香港回归和繁荣做出贡献的基层人士共度中秋佳节。

这种导语适合于快速报道新闻,适合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但是要写好它,并不容易。

这类导语弄不好,易陷于平淡,缺乏吸引力。

要避免这个弊病,首先必须鉴别一下,你所要报道的内容中,哪一个新闻事实最有新闻价值,对读者最有吸引力,就在导语中突出这个新闻事实。

一般而言,这样的导语必须具有较大的新闻信息量,而且所涉及的人或事必须有较为显着的特点。

(2)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

它的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

这类导语通常适合那些内容较为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

例如,浙江省仙居县百货公司有一大批女带鞋积压在仓库里,曾经委托几个供销社“移动代销”,并削价出售,结果仍未销出去。

后来又两个商贩买去60双下乡摆地摊,仅20分钟就被争购一空,第二天又去带了900双,不到一个钟头全部卖光。

《浙江日报》在报道这件事时,用了一个概括式导语:本报讯积压在仙居县百货公司两年半的两千双女带鞋,和农民见面后,竟变成了畅销货。

这条导语从纷繁的内容中,概括出积压商品与农民见面后成畅销货这个主要新闻事实,突然了全文精华,对读者有一定吸引力。

概括式导语对于所报道的内容应该取其精、提其要,使人一目了然。

新闻采访与写作之导语的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之导语的写作

• 州长昨天作出每月节约25000美元的广资 州长昨天作出每月节约25000美元的广资 25000 开支的决定,州公路局因此裁员10 10名 开支的决定,州公路局因此裁员10名。 • 今天,10名公路局的职工卷起铺盖离职 今天,10名公路局的职工卷起铺盖离职 他们是州长为了每月节约25000 25000美元 了。他们是州长为了每月节约25000美元 的工资开支所作决定的牺牲者。 的工资开支所作决定的牺牲者。
导语的特点
• 一条优秀导语的九个特点,即提供消息、简短、 一条优秀导语的九个特点,即提供消息、简短、 明晰、简单、直截了当、生动、 明晰、简单、直截了当、生动、客观和富于色 霍华德·海恩 彩 ——霍华德 海恩(曾参与编写美联社写作 霍华德 海恩( 手册) 手册) • 简短 简短——在导语中,过多的形容词和其他修饰 在导语中, 在导语中 词都是毫无用处的, 词都是毫无用处的,最重要的是要把消息传达 给读者 • 明晰 ——善于运用短句、明确地而准确地去 善于运用短句、 善于运用短句 表达原来的意思 • 色彩 ——它不是靠形容词来支持的。使用形 它不是靠形容词来支持的。 它不是靠形容词来支持的 容词要看事实本身是否要求使用
变繁缛为简要 • 新华社1972年3月15日电 1972年《红旗》 新华社1972年 1972 15日电 1972年 红旗》 杂志第三期发表了一篇题为《 杂志第三期发表了一篇题为《上海应用 毛泽东哲学思想防止地面下沉》的文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防止地面下沉》的文章, 这篇文章是由上海……撰写的。它总结 撰写的。 这篇文章是由上海 撰写的 了上海防止地面下沉中积累的经验…… 了上海防止地面下沉中积累的经验 • 据新华社消息 上海不是威尼斯。 上海不是威尼斯。
导语写作技巧
• “四个突出” 四个突出” 四个突出

请谈谈新闻导语的作用以及写作要求。

请谈谈新闻导语的作用以及写作要求。

新闻导语的作用以及写作要求一、新闻导语的作用1.引导读者进入新闻内容新闻导语是新闻报道的开端,其作用在于引导读者进入新闻内容,让读者对新闻主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通过新闻导语,读者可以迅速抓住新闻的要点,对新闻内容产生兴趣,从而继续阅读下文。

2.提炼新闻要点新闻导语通常会提炼出新闻报道的要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主题和核心内容。

这有助于读者快速获取新闻信息,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3.吸引读者注意力良好的新闻导语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通过精彩的描述、生动的事件引述等方式,新闻导语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引起共鸣情感,从而引起读者的注意。

二、新闻导语的写作要求1.简明扼要新闻导语的写作要求首先是简明扼要。

新闻导语应当通过精确的语言表达,简洁明了地概括出新闻的主题和要点,避免冗长的描述和废话,让读者迅速了解新闻的内容。

2.客观公正新闻导语的写作应当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夸大、歪曲事实,不应该带有个人情感色彩。

新闻导语的语言要求客观、中立,不带有主观臆断的言辞。

3.吸引读者新闻导语还应当具有吸引读者的特点,通过生动的叙述、巧妙的概述等方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产生共鸣。

吸引读者的新闻导语可以让新闻报道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4.正确引导新闻导语需要正确引导读者,让读者对新闻主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新闻导语要求准确传达新闻的主旨和要点,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言辞,使读者产生误解。

5.避免使用俚语和口语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应当避免使用俚语和口语,尽量采用规范的语言,确保新闻导语的正式性和严肃性,提高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结语新闻导语是新闻报道的开端,具有引导读者、提炼要点、吸引注意力等重要作用。

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应当遵循简明扼要、客观公正、吸引读者、正确引导和避免俚语口语等写作要求,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专业性。

新闻导语是新闻报道的开端,具有引导读者、提炼要点、吸引注意力等重要作用。

16种常见导语-诠释新闻稿的写法

16种常见导语-诠释新闻稿的写法

16种常见导语-诠释新闻稿的写法有一说一式引用当事人原话或描写事件场面,再加以说明。

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导语写法。

用途:几乎一切社会生活领域。

例:“哎呦,集团公司出新报纸了,还不孬唻!我得好好看看。

”这是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职工在拿到《济宁能源发展报》创刊号的第一反应。

又:“三次,好!成交!”拍卖师一声锤响,慕绥新的防弹奔驰被以160万元的价格拍卖。

又:“女儿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母亲却用一条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又:“古人有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历史上确实有许多这样的人,活着时默默无闻,死后一鸣惊人。

”新闻写作要点:切忌用得过多过滥直击日期式以日期为第一陈述对象,后带主语、谓语,直接叙述。

对事件本身不做丝毫重构和渲染。

用途:多用于国内政治大事件的描写及评述。

例:“2004年9月19日,十六届四中全会同意江泽民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新闻写作要点:政治性文章属于“雷区”,只宜照引新华社的陈述原文,不宜评论。

至多加一个“有媒体形容”或“观察家认为”、“异史氏曰”;(《南风窗》在这方面可算敢为天下先,但它也似乎有些滥用之嫌。

)在引用中,要注意尽量不使其语言风格全盘操控自己。

更要提防此类党报语言贯穿其他稿件。

变形煽情式乍一看是直击日期式导语,但外包了文学手法,变成一种半实半虚的叙述加煽情。

用途:全民面子工程类文章,如奥运,姚明,刘翔,中国人质事件。

例:“2004年6月,来自雅典的奥林匹克圣火再次唤起了人们对于奥运火一般的热情。

”又:“2004年10月9日,两名中国工程师在巴基斯坦被绑架。

在接下来的6天里,他们的生死安危一直牵动着国人的心。

”新闻写作要点:这种文章需要写得毫不脸红。

可以使用排比句式,可以让那些热血沸腾,文风酸软,癖好煽情的人来操刀。

但一定要用于没有丝毫争议的单纯话题。

如“希望工程”就不可。

活学活用式以原文截取一部分,加进自己的叙述中,然后接直击日期式导语。

用途:逐渐“破冰”的国内政治生活或曰政治科学话题,如人权,私产等。

新闻导语的写作

新闻导语的写作

新闻导语的写作教学要点:新闻的导语一、什么是新闻的导语?新闻的开头称作导语,导语是以简炼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它往往是最精炼、最重要的部分,是新闻的核心。

美国威廉梅茨说“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

美国报业巨子赫斯特则这样告诫他的记者:“千万记住,如果你写的第一句话打动不了读者,也就没有必要写第二句了。

”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导语:据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20日电2006年5月20日14时,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建设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和期待。

今年汛期,三峡大坝开始全面挡水,可使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能够有效控制,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150万公顷良田从此解除洪水威胁。

三峡工程迄今已完成投资1260亿元。

年发电可达847亿度。

二、导语的发展①“第一代导语”,也称六要素导语或全型导语,就是消息六要素齐全的导语。

如:本报上海9月22日电记者吕网大报道: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朱建华今天下午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田径决赛中,跳过2.38米,打破由他本人保持的2.37米世界男子跳高纪录。

(《人民日报》)六要素导语的长处是具体、完整。

它可以独立成一条消息。

但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就像挂满手帕、裤衩到衬衣、领带一应俱全的一根晒衣绳,罗列的事实过于繁琐,行文的风格过于拖沓,故有人讥之为“晒衣绳”式导语。

②“第二代导语”,也称微型导语或部分要素导语,即指导语中只包含“六要素”中的部分要素。

只把五个“W”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置于导语中,只有两个或三个“W”。

该类导语通常突出“六要素”中最能激发人们兴趣的,或者内容最重要的就可以了。

如:今天下午,朱建华以他有力一跳,飞过2米38横竿,再次成为全球跳得最高的人。

③“第三代导语”,也称丰富型导语。

在“第二代导语”突出部分要素的基础上,“第三代导语”与之一脉相传,把落脚点放在了“如何去突出这些部分要素”上。

新闻导语写作

新闻导语写作

新闻导语写作
近日,一项研究发现,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可能会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研究人员调查了一千多名儿童,发现他们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孩子在使用智能手机的时候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研究人员表示,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儿童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和娱乐内容,但这也给他们的注意力带来了挑战。

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儿童往往会陷入一种被动的接受模式,而不是主动思考和探索。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不仅会让他们的眼睛疲劳,还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大脑逐渐失去注意力的能力。

研究人员还指出,智能手机使用过多还与儿童的社交能力下降有关。

长时间使用手机,儿童与其他人的互动减少,社交圈子变得狭窄。

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可能导致孤独感和情感问题的出现。

智能手机还可能对儿童的学业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发现,那些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的儿童在学习上的成绩相对较差。

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而且,智能手机上的游戏和应用程序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无法专注于学习任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专家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使用智能手机时要引导他们合理使用,并设定适当的使用时间。

同时,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户外活动,与他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
注意力集中能力。

另外,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应加强对儿童使用智能手机的教育和管理,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培训。

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对儿童的注意力、社交能力和学业表现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家长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引导儿童合理使用智能手机,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只有这样,才能让儿童在数字化时代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新闻的格式及范文(必备5篇)

新闻的格式及范文(必备5篇)

新闻的格式及范文11.新闻特写的概念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

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2.新闻特写的特点(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特写的种类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4.新闻特写的写作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

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xxx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

4.新闻特写的实例实例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本报通讯员3月12日下午3点,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在x省x市政府五楼会议室举行。

能容纳500多人的会议室里,端坐着全市49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他们将通过闭卷考试获得任职“科技资格”。

主考官:分管农业的市委副书记和副市长。

主监考:市委组织部长。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题目《农业综合技术测验题》,涉及本地主要农作物、林果业及养殖业等方面的实用技术。

担任考务工作的高级农艺师xxx老师对笔者说:“试题虽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但大部分是培训过的知识。

新闻导语写作技法20条

新闻导语写作技法20条

我心中的农信社
二十多年前我带着对信合事业的热情,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我迈进了梦寐以求的信合大门,在那些逝去的日子里,我从最基本的做起,对信用社发展壮大历程中的酸甜苦辣深有体会.
我们的信合事业来之不易,是经过几代农信人的艰苦创业,从员工手拿算盘,背包走村进户,发展到现在的电子化办公,从租借民房办工到有自己的办公大楼,从局部服务发展到全国的通存通兑,全国大小额支付,从单一的存贷款业务发展到现在的结算业务、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POS机业务的发展,手机支付,网上银行的开通,这一切都标志着农村信用社已经日益走向成熟.
我心中的农信社,朴实、顽强、具有坚韧的精神,六十二年的风雨历程,一路走来,你彷徨而刚强,你的艰辛与欢笑,你的睿智与拼搏,在改革的浪潮中,激荡着多少壮志豪情.
六十二年的春华秋实,农信人播种绿色的希望,六十二年辉煌历史,农信人收获金色梦想.
我爱农信社,因为我是农信人,我爱农信社,因为我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你,我爱农信社,因为我把希望交给了你,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我与农信社共欢笑,共忧伤,流年似水,日复一日,我的青春和生命已与农信社的工作融为一体,那里有我的汗水和泪水,痛苦与欢笑,更有我美好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辉煌.
无论现在与将来,我将始终心系农信社,与你同行,为你祈祷,愿我们的农信社事业蒸蒸日上,祝愿我们的农信人前程锦秀,祝愿我们的明
天更加辉煌.。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新闻导语分类的方法有多种。

为了方便初学者,我们大体上可以按照表现手法上的区别,把导语简单分为三大类型。

1.叙述型导语与新闻报道要可观地叙述事实这个基本特征相适应,大多数新闻导语采用叙述叙述型导语。

叙述型导语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多种表现形式。

(1)叙述型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

例如——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出新一届中央军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通过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等决议后,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

又如——新华社香港9月17日电昨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设茶会,与数百位长期默默耕耘,为香港回归和繁荣做出贡献的基层人士共度中秋佳节。

这种导语适合于快速报道新闻,适合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但是要写好它,并不容易。

这类导语弄不好,易陷于平淡,缺乏吸引力。

要避免这个弊病,首先必须鉴别一下,你所要报道的内容中,哪一个新闻事实最有新闻价值,对读者最有吸引力,就在导语中突出这个新闻事实。

一般而言,这样的导语必须具有较大的新闻信息量,而且所涉及的人或事必须有较为显著的特点。

(2)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

它的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

这类导语通常适合那些内容较为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

例如,浙江省仙居县百货公司有一大批女带鞋积压在仓库里,曾经委托几个供销社“移动代销”,并削价出售,结果仍未销出去。

后来又两个商贩买去60双下乡摆地摊,仅20分钟就被争购一空,第二天又去带了900双,不到一个钟头全部卖光。

《浙江日报》在报道这件事时,用了一个概括式导语:本报讯积压在仙居县百货公司两年半的两千双女带鞋,和农民见面后,竟变成了畅销货。

这条导语从纷繁的内容中,概括出积压商品与农民见面后成畅销货这个主要新闻事实,突然了全文精华,对读者有一定吸引力。

概括式导语对于所报道的内容应该取其精、提其要,使人一目了然。

新闻导语模板

新闻导语模板

新闻导语模板【导语】。

近日,某某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一事件不仅涉及到个人利益,更关乎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的切身利益。

事件的发展和影响不容忽视,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做出明智的判断和决策。

【事件概述】。

据了解,某某事件始于某个时间点,在某个地点发生,涉及到某些主要人物或组织。

事件的起因可能是某种原因,导致了某些具体的后果。

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影响范围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事件背景】。

这一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着一些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因素。

这些背景和因素对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对事件的解决和处理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了解事件的背景和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事件本身,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事件影响】。

某某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但都对我们的生活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了解事件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社会反响】。

某某事件发生后,社会上可能产生了一定的反响和讨论。

不同人群对事件可能持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这些观点和看法都值得我们认真倾听和分析。

了解社会的反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结语】。

某某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仅是一个个案,更是一个缩影,反映了社会的某些现象和问题。

我们有必要对这些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这一事件,共同努力,做出积极的回应和处理。

《新闻导语写作案例教程》笔记

《新闻导语写作案例教程》笔记

《新闻导语写作案例教程》阅读笔记目录一、新闻导语写作基础 (2)1.1 新闻导语的定义与作用 (2)1.2 新闻导语的基本结构 (3)1.3 新闻导语的写作原则 (4)二、新闻导语写作技巧 (5)2.1 引人入胜的开头 (7)2.2 简洁明了的信息传递 (8)2.3 强调新闻价值的叙述方式 (9)2.4 增强说服力的语言运用 (10)三、不同类型新闻导语的写作方法 (11)3.1 事件性新闻导语 (13)3.2 预测性新闻导语 (15)3.3 追踪性新闻导语 (15)3.4 人物新闻导语 (17)四、新闻导语写作案例分析 (18)4.1 国内外典型新闻导语案例分析 (20)4.2 新闻导语写作常见误点分析 (21)五、新闻导语写作的实践与思考 (23)5.1 新闻导语写作的挑战与机遇 (24)5.2 提升新闻导语写作能力的途径 (25)六、结语 (26)6.1 新闻导语写作的价值与意义 (27)6.2 对未来新闻导语写作的展望 (28)一、新闻导语写作基础新闻导语是新闻报道的开头部分,它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了对整篇报道的第一印象。

良好的新闻导语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他们对后续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新闻导语写作的基础知识。

新闻导语是新闻报道的“门面”,它决定了读者是否愿意继续阅读后续的内容。

新闻导语必须具备吸引力、简洁性和针对性,以快速传达新闻的核心信息。

使用生动的语言: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事件,增强导语的吸引力。

常见的新闻导语类型包括直接式、间接式、设问式、描写式和悬念式等。

不同类型的导语适用于不同的新闻报道,应根据新闻内容和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导语类型。

新闻导语写作是新闻报道的关键环节,通过掌握导语的写作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传达新闻的核心信息。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实践、积累经验,逐渐提高新闻导语的质量。

1.1 新闻导语的定义与作用在新闻写作中,导语被誉为“窗户”,是整个新闻稿件的“眼睛”。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新闻导语是新闻报道中的开篇部分,用来引出新闻的核心内容,概括和突出新闻的最重要信息,吸引读者,增强阅读兴趣。

下面是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一、新闻导语的类型:1.事件性导语:通过简洁明了地陈述事件的基本情况,概括事件经过、结果和影响,吸引读者迅速了解事件的重要信息。

例:因疫情影响,大型展览会取消,数百家展商损失惨重。

2.故事性导语:通过讲述一个真实或虚构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的关注和阅读。

例:他们五兄弟都患有罕见疾病,哥哥为弟弟捐献肾脏,手术圆满成功。

3.问题性导语:通过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例:为什么大量塑料垃圾被冒充可回收垃圾,进入再生资源环节?4.总结性导语:通过总结一些事件或情况的特点、趋势或结果,给出清晰的结论,吸引读者阅读详细报道。

例: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外贸回暖、内需增长为主要拉动力。

5.引用性导语:通过引用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语,增加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例:"所罗门和加拉"宣布合并,全球最大油轮运营商崛起。

二、新闻导语的写作要点:1.简洁明了:新闻导语要精炼,用简洁的语言传递信息,切勿啰唆或过于复杂,以方便读者快速理解。

2.突出重点:新闻导语应该突出新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信息,引起读者的兴趣,概括新闻的要点。

3.引人入胜:通过吸引人的开头,使用一句引人入胜的话语或故事情节,让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

4.情感导入:适当地引入感情成分,使新闻导语更有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5.借用权威:适当引用行业或专家的观点,增加新闻导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6.语言生动:新闻导语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采用有画面感和感官描述的语言,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7.撰写顺序:一般而言,新闻导语的写作顺序应当遵循“谁、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结果”的原则,以简洁明了地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

总之,新闻导语作为新闻报道的开篇,起到引导读者阅读的重要作用。

浅谈新闻导语的写作技巧

浅谈新闻导语的写作技巧

浅谈新闻导语的写作新闻部郭伟东导语,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部分。

“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美国新闻学者赫伯特.黑德这样说。

一个好的导语,意味着一篇新闻报道已成功了一半。

在日常改稿、编稿的过程中,我发现,编辑的工作大部分用在了修改导语上。

因为新闻事实已经清楚,最多也就是改改错别字,调整句式、段落,使之顺畅贯通而已。

但在导语上,编辑上往往付出更多的脑力劳动,总想用更新鲜的方式,更简洁的语言来一下子就抓住读者,吸引读者。

下面,我结合日常工作简单谈一下新闻导语的写作。

一、导语的作用1、披露新闻的实质内容导语高度概括着新闻事件的面貌,集中表现着新闻的核心内容,快速传递事件的最新动态,它反映着最具有新闻价值的要素。

一般来说,导语中已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新闻事实的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所以说导语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披露了新闻的实质内容。

2、吸引读者忖语就像是一篇文章的导读部分,读者是否愿意继续读下去、看下去,导语对他们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关键。

有的新闻学者认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读者拿过一张报纸,往往是处于“无意注意”的状态,也就是没有明确的意图去寻找特定的新闻。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篇新闻的导语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就人过去时一步阅读下去,此时,“无意注意”就开始变为“有意注意”。

可见,导语是否能吸引读者对于一篇新闻能否传播还是起着关键的作用的。

3、确定了新闻主体写作的逻辑顺序与结构关系一个好的导语,实际上就已确定了新闻主体写作的逻辑顺序与结构关系。

因为在导语的写作过程中,你会对全部的新闻事实进行思考、判断,从而确认你想最先告诉读者的内容,同时确定你讲述这些内容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对新闻事件要素的选择、结构及关系等都已经完成。

可以说,写出了一个好的导语,你就已找到了整篇新闻的思路与方法。

二、导语的分类与写作导语的分类与写作,各种新闻业务书籍中已讲得很细,光分类就大概能分出十多种,诸如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评论式等等,在日常编辑工作中,我感觉到,导语其实就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式导语,一类是间接式导语。

【消息写作】消息导语写作

【消息写作】消息导语写作

消息导语的类型与写作要点导语是一篇消息的先导,位于消息的开头,是紧接讯头或者电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一般是第一个自然段或头几个自然段)。

它或者用最精粹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或者揭示题旨,制造悬念,唤起受众的注意和兴趣。

新闻导语的写作类型很多,分类的方法也很多,中外学者的观点也不尽一致,联系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和记者的写作实践,我们将常见、常用的消息导语的几种类型和写作要点分别叙述。

1.叙述式导语这种形式的导语的写作特点是开门见山,直接叙述最重要、最新鲜、最具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

这种导语适合快速报道新闻,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需求。

因此,记者在写作这种导语时,必须敏锐地把握新闻事件中人或事的显著特点及其信息量,这样,才能吸引受众。

例如: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通过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等决议后,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

本报讯26次旅客列车从广州发车,香港旅客一行3人因事急来不及买票,值乘列车长刘克汉按章为他们补了软卧,旅客将补票剩余的383元送给刘车长,刘车长拒绝不收,退乘后立即上交纪委。

这是发生在9月15日的事,也是怀铁总公司强化约束机制,在反腐败、正路风中涌现的无数新闻中一件。

(原载《人民日报》)2.概括式导语也称综合性导语。

这种导语的写作,要对消息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高度的浓缩,进行准确生动的概括和叙述,使受众看了导语就知道整篇新闻的精华。

同时要力戒空话、套话,一定要有新鲜生动的新闻事实。

例如:本报讯山西省大寨大队也不吃大锅饭了。

今天,他们将860亩耕地全部分给130户农民承包,实行大包干责任制。

原来集体经营的一个煤窖,一座酱粉坊,3台拖拉机、200亩果园、800亩山林,也全部承包给个人。

(原载《羊城晚报》)本报讯记者陈志萱、杨广志报道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1月26日发表的《经济展望》报告认为,明年包括美国、日本和欧元区国家在内的30个经合组织成员国已经形成经济复苏的态势,亚洲和北美以及英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说明世界经济恢复了活力。

新闻导语常见的15种写法

新闻导语常见的15种写法

新闻导语常见的15种写法新闻导语即消息的开头,它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新闻导语常见的写法是什么_新闻导语常见的15种写法,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新闻导语常见的15种写法01.有一说一式从新闻事实提炼出让人感觉意外的本质,需要特别挖掘细节或知识。

一般都是媒体“先入为主”,即先掌握了细节或知识本身,再去刻意地套新闻事实。

往往有特别的效果。

写法:引用当事人原话或描写事件场面,再加以说明。

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导语写法。

用途:几乎一切社会生活领域。

02.直击日期式写法:以日期为第一陈述对象,后带主语、谓语,直接叙述。

对事件本身不做丝毫重构和渲染。

用途:多用于国内政治大事件的描写及评述。

要点:这类文章只宜照引原文。

03.叙述式例子:据目击者说,最高法院的一位法官昨天在米尼奥拉法院的审判一宗离婚案件时昏昏睡去,鼾声大作。

写法:将消息汇总最新鲜、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一开头就用简单凝练的文字叙述出来。

04.描述式例子:巡警威廉·伊顿斯紧张地盯着一直口径为谁人毫米的鸟枪枪口。

突然,他一只手把对方的枪口压下,另一只手扣响了自己手中的左路手枪,同时像只猫似的迅捷地闪到一遍。

特稿用此类方法比较多,对新闻中内容富有特殊的事实或者有意义的某一侧面或者镜头,用简练的几笔勾勒出来,以独特的描写,有趣的小故事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05.对比式例子:哈瓦那消息:以出口烟草和生产哈瓦那雪茄著名的古巴,今年将进口烟草。

用对比下材料作为导语出现,常被用来引发读者兴趣,目的是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关注和思考,并且吸引他们读完全篇。

06.设问式例子:伦敦的天气热不热?回答只有一个:黑。

导语开头就把事实的矛盾和问题十分鲜明地提出来,然后用事实加以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07.引语式例子:六个月前到南朝鲜的俄亥俄州人、美国一等兵弗里·默多克说:“带着这里保护仇恨我们的人,真没意思。

新闻导语写作技法20条分析

新闻导语写作技法20条分析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1、一语破的法新闻是“抢”出来的,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9年4月20日午夜时分,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渡江战斗。

4月22日2时,新华社在播发如此重要的新闻时,导语仅用了一句话: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30万人渡过长江”,这就是当时人们最急于想要知道的新闻,其他的尽管按下后说。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更是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5个字,一语破的,如雷贯耳,这篇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悬念”,又称“扣子”或“关子”,常用于文学作品和戏剧表演。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自然富有魅力。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的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全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

你想知道么?你就得往下读。

美联社1981年6月13日播了该社驻伦敦记者的一条电讯稿,它的导语给人的“悬念”更玄:据警察和目击者说,今天正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数百万臣民观看下骑马巡行伦敦中部时,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失业青年突然跑上前去,朝着女王连打六响空炮弹。

失业青年向女王开枪,这“关子”卖得够大的,不由得你不弄个明白才罢休。

3、欲擒故纵法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放是为了更好地抓。

一放一抓,先放后抓,看似消闲,却暗藏杀机,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新闻写作导语用法【1】1.一语破的法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2.设置悬念法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3.欲擒故纵法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4.化静为动法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5.拟人修辞法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

6.数字对比法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

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

7.速写勾画法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8.巧用背景法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

9.古诗名句法如果避开花哨之嫌,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点古诗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

11.抑扬顿挫法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12.特写镜头法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引住读者。

13.曲径通幽法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味长,曲折迂回地表达主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手法。

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的意外受挫成了国内外舆论的焦点,且看法新社的消息导语:“统治世界乒坛数十年的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今天在这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失败,这一严重挫折使中国人感到十分沮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以简要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

提炼和构思导语,是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

新闻正文通常由导语、主体和结尾组成,而导语是整个新闻中的核心环节。

通常,记者在采访之前、采访中间和采访之后,头脑中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所采新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恰当地来表现它。

而这种思索一旦成型并付诸文字,最先落实的部分往往就是新闻的开头——导语。

导语完成了,新闻标题的拟定和新闻正文的写作也就比较顺畅了。

网络新闻编辑阅看的新闻,往往已经有了现成的导语。

但是,这并不能代替编辑本人的思考、选取和提炼过程。

编辑首先需要领会和把握新闻的内容,把看到的导语与自己心中拟写的导语加以比较。

提炼和构思导语,是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

编辑在阅读来稿时,同时就在审视和思考新闻的要点和表达的逻辑和用词。

编辑如果发现某一稿件在内容和表达等方面都达到了比较好的水准,那么这一报道就可以通过了,可以进入刊发播出的程序。

假如编辑发现稿件特别是导语不理想,而补充材料又基本凑手,那么他们就需要自己动手修改。

导语的修改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导语虽然位居新闻报道开篇之首,但是它的形成往往是总揽全篇材料和内容之后概括和提炼的结果。

编辑的这种概括提炼的功夫和能力,需要长期积累;只有在敏锐的挑选和捕捉新闻的能力支持下,才能写好导语,才能写好新闻报道。

导语的类型新闻导语的写作在本质上强调直入主题,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导语都只能是千篇一律的“开门见山”模式。

所以,导语也有一些变化。

在传统的纸介传媒上,新闻消息导语的写作可以有下列类型:直述式这种导语是直接把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简单直接地概括叙述出来,是最典型的“开门见山”式。

渲染式这种导语先进行概括性陈述营造背景,然后再进入对最新动态事实的报道。

与渲染式导语类似的还有点题式、故事式、比兴式等等。

它们大都是以不同的方式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地开头,然后把最新鲜的、最重要的新闻内容和盘托出。

这类做法的得失利钝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来判断的。

这种导语的分寸感比较难掌握,编辑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导语和消息来慢慢体会。

设问式这种导语形式是首先提出问题或者摆出困惑,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以激起他们继续阅读下文的欲望。

下面的例子是以设问句为导语的开头:“一架飞机能从宽仅14.62米的巴黎市中心的凯旋门门洞飞过吗?巴黎的英雄们正在做着他们的试验。

”在这则实例中,读者首先读到的是一个未知结果的悬念,而且导语中“巴黎的英雄们”究竟是谁,也颇费猜想的。

于是,读者只有接着往下读,才能找到答案。

设问模式的优点是有“悬念”,缺点是有点绕弯子。

值得提醒的是:一旦弯子绕得太大,“悬念”又没有抓住人的话,结果有可能适得其反。

引语式直接引语用作导语是传统媒介上常见的样式之一。

在网络环境中使用时,应该多加小心。

有几点特别值得提出。

首先,所用引语一定是加引号的严格的直接引语,转述的间接引语已经等于改编,不属于这里讨论的问题。

其次,所用引语应尽量挑选“掷地有声”的“点睛”之语,能起到一语胜千言之效,否则引语的使用反而给人笨拙的印象。

再次,所用引语应该让受众很容易解读其语言含义,不要让人感到很费解。

修改导语有时就是重新撰写导语。

在下笔改写导语时,上述导语类型都可以纳入考虑的范围。

具体采取何种类型或样式的导语并不是最关键的,最根本的是要根据新闻素材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安排。

在构思和改写过程中,经验不多的编辑新手可以从拟写直陈叙述式导语入手,先采取平直的方式写出导语,然后再进行修改和加工,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传播表达的技能。

导语的审阅修改导语有时就是重新撰写导语。

在下笔改写导语时,上述导语类型都可以纳入考虑的范围。

具体采取何种类型或样式的导语并不是最关键的,最根本的是要根据新闻素材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安排。

在构思和改写过程中,经验不多的编辑新手可以从拟写直陈叙述式导语入手,先采取平直的方式写出导语,然后再进行修改和加工,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传播表达的技能。

在审阅和编改新闻消息导语时,有若干经验性总结可供参考:1.要抓住和突出最主要的内容,不要主次不分,把一堆信息都塞进导语;2.遣词用语要直接准确,不要抽象含混,拖沓罗嗦;3.可强调内容、结果、现状、意义和特点,不要纠缠于过程或次要枝节;4.要注意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对内容信息尽可能做多方核对,不要轻易认可或否定离奇或看似合理的内容;5.要有批评的审视意识,不要不加分析地接受新闻稿件内提供的内容和结论;6.要把事情和问题讲清楚说明白,不要把自己都没有搞懂的,或者和目标受众关系不大的内容或信息甩给读者;7.要注意客观平衡,不要直接进行主观评论;8.要注意审核语言的表达,不要出现常识、逻辑或用语上的错误。

9.导语要短些,短些,再短些。

细节在导语中应该如何运用一、选材和结构上的细节新闻媒体发展到今天,竞争十分激烈。

不同媒体面对同一个事件,怎么才能胜出呢?选材的角度和文章的结构是其一个关键点。

苏轼说看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待一个事物往往有多种角度,导语作为消息的开头,若有一个独特的角度来吸引读者,报纸就能在竞争中取胜。

传统的新闻写作以倒金字塔为精髓,强调把最重要的信息置于导语。

但新闻事实中有五个“W”,究竟哪个最为重要,读者最想知道哪个“W”,就是在考验记者的新闻写作功力了。

面对同一个“W”,高明的作者也会选取一个独特的切入点。

拳王泰森当年仅用85秒就击败挑战者,新华社记者的原稿是:世界重量级拳王泰森今晚以85秒的时间,击垮挑战者威廉斯,创造了历时最短的一场拳皇卫冕战。

这一导语没有像晾衣绳一样将全部要素列出来,而是抓住了事情比较重要的要素:WHEN、WHAT、WHO,可以说是一个符合标准的导语,但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当时的新华社的编辑则根据拳击比赛的特点和“85秒”这一关键信息,以这短短的“85”为切入点,将导语改成: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

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

85秒!300万美元进入腰包。

改写后的导语则紧扣“85”这个不同寻常的要素,用排比的手法,连续三个“85”,给人以一种紧迫感,就像拳击手的出拳一样,用这种方式将新闻中的要素表现出来,让人耳目一新,能很快吸引受众的眼球。

二、效果上的细节新闻作品见报之后,对读者都会产生效果。

一般认为导语有四种,概述型导语、描述型导语、评述型导语、橱窗型导语,不同的导语会给读者不同的传播效果。

导语采取何种方式来写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导语的效果。

概述型的导语以一种直接陈述的方式,以简洁、平实、自然的语言,将信息“报告”给读者。

新华社有关央行上调利率的消息《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双双”上调》中的导语:中国人民银行18日宣布,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从2007年5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这是近10年来中国首次同时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这一导语平实简洁,无一多余字眼,将信息完整地告知读者,使读者于阅读的第一时间获得最重要的信息。

描述型导语则不同,它通过截取新闻事实中具有代表性的某一场景、某一画面,加以细致的描述,给读者现场感、真实性与可读性,增强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修辞的细节不同的表达方式给读者不同的感受,若能在导语写作中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会让导语增色不少。

修辞手法的多样性为导语的创新提供了基础。

设问可以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叙述无生命事物时用拟人的手法则使导语具有感情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打动读者;运用对比则造成巨大的反差,形成“阅读势能”,有助于突出重点;排比在文学上具有增强气势的作用,在导语写作中也不例外,排比使导语具有节奏感。

1988年7月12日,冰心文学创作生涯70年展览在北京开幕。

《北京日报》刊发的消息的导语是:由北京图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举办的纪录着88岁高龄的女作家冰心从1918年在《晨报》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到现在为止的“冰心文学创作生涯70年展览”,7月12日到31日在北京图书馆展览厅展出。

这条导语确实将要素交待给了读者,但长句却使得导语显得冗长、拗口,更谈不上形象生动。

同是这个题材,《北京晚报》却写得别具一格,令人赏心悦目:昨天,热爱月季的冰心先生,接受了北京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献给她的一簇最美丽的月季——冰心文学创作生涯70年展览在北京图书馆开幕。

这条导语的作者打破了常规写作模式,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冰心文学创作生涯70年展览开幕比成是“一簇最美丽的月季”,自然贴切,新颖别致,不仅使导语更加简明扼要,而且使导语文采斐然,洋溢着诗意,流露出一种浓厚的人情味,给读者一种审美愉悦。

只要因“文”制宜,巧加运用修辞,导语的语言便会大为增色,大放异彩。

以上所述细节,在导语写作中能起到以下作用:增强新闻的现场感、真实性与可读性;增强感染力,引人入胜;增加趣味性,吸引受众;有利于深化主题。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

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何写好导语?本文初步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交流。

1.一语破的法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

”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

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4.化静为动法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