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广州市第八十三中学物理科组林秀连 2008-6-21

摘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科学的教学设计、及时反馈、合理的评价等。而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文结合高中教材,介绍了高中物理新课导入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有效教学新课导入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随着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强调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二期课改精神,同时减轻学生负担,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定向的作用: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还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因此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及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物理课题和有关的条件,本着导入环节的目的性、针对性、直观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要求,在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气氛中导入新课。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问题引入法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对新内容有关的知识,精心设计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自然地引入新课是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平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一架水平飞行的运输机,怎样把救援物资投向指定地点?是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法投下,还是在离指定地点有一段水平距离时投下?在斜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在比赛场上,运动员怎样投掷才能取得最佳成绩?是不是投掷的力越大,速度越大,投掷的距离就越大?在讲电磁感应时,可由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引出问题:那么磁能否生电?磁怎样才能生电?精练的几句话,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天地,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为区别“电生磁”的知识埋下伏笔;

问题导入法容易操作,但应注意所提问题应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应根据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来适当调整。而不能纯粹是“为问而

问”。例如:上述例子中,问学生如何投救援物资可制作好课件,让学生来操作练习投放救援物资。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以及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实验引入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学生对实验都很感兴趣,普遍怀有浓厚的好奇心。通过实验学生能更好地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如何利用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并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优势和作用,用精心筛选并设计的实验架桥铺路导入新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曲线运动”时,可用红色粉笔分别做竖直下抛和平抛的小实验,作为楔子导入新课。当学生们发现一个作直线运动而另一个作曲线运动时,就会提问:“粉笔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轨迹呢”?这样就自然地导入了曲线运动的讲解;在讲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的重力有无关系时,可让学生用相同的两张纸做实验(一张揉成团)。当实验的结果与学生的前认知产生矛盾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

物理中的小实验,容易做,成功率高,且许多教学内容都有多个小实验可做,教师可以选用那些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极便于导入新课的小实验。

三、事例引入法

社会发展的步伐是很快的,信息传播的手段更是日新月异。高中生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他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对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现象都有某种程度的了解。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根据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具体事例引入新课,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例如:在机械能和能源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各种各样相关相关的事例:随着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操作方便、功能强大的现代化机械设备不断涌现,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便利、高效。但各种机器的运传,都是通过能量转化来实现的,它们都要消耗能源;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能源是有限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要攻打伊拉克?是什么原因导致国际油价大幅上涨?

物理与人类生活、生产、社会密不可分。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教师应不断的收集并整理这方面的素材,在教学时派上用场。长此以往,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存在于生活、生关中,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故事引入法

故事特别是人类历史上一些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形象生动又易理解。通过生动有趣的物理学史小故事或者物理学家的趣闻轶事来引入新课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例如:在万有引力的教学前,引入苹果落地的故事:牛顿在他家的花园里的苹果树下看到苹果落地,首先想到苹果为什么不飞上天而落到地呢?如果苹果树长得非常高,苹果是否也会下落?他认为苹果都会落回地面,与高度无关.他接着想到,苹果如果长在月亮那么高处,也会落回地面,但是,月亮为什么不落回地面呢?月亮不是很像一个大苹果吗?他又想到在山顶上把一个炮弹发射出去,炮弹将以曲线轨道落到地面,发射速度越大,炮弹落得越远,如果发射速度足够大,炮弹就会绕地球旋转,永远不落回地面.接着,他想到,以足够大的速度绕地球旋转的炮弹多么像月亮,可是又为什么不飞离地球呢?一定是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的力.正是这种作用力,使炮弹、月亮围绕地球旋转;地球、水星、金星等围绕太阳旋转,这样就基本形成了万有引力思想.最后他发挥自己的数学才能,终于完成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述.

物理学史料中有许许多多关于科学家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故事.阿基米德洗澡时领悟出浮力的作用、伽利略观察吊灯而发现摆的等时性、瓦特由水壶盖被顶起而发明蒸汽机…….这些史料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的生动教材.

五、类比推理法

进入高中,学生已有了大量的知识储备,如果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能找到适当的可以用于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那么该学生的认知结构就具有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类比推理就是指在导入新课时引导学生由某一特殊知识推理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另一特殊知识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这节新课时,先让学生回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有关知识。 力是矢量,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对其进行合成和分解,速度也是矢量,能用该法进行合成与分解吗?在功率的物理意义的教学中,有些同学对“快慢、大小”总是容易混淆,这时,可事先列出速度的表达式:t S v =速度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加速度的表达式:v v t a 0-=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同理类比理解:t

w p =功率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 这样,虽然新课未进行,首先通过类比推理,使学生对这一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总体印象,从而便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索,不断充实完善。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六、温故知新法

子日:温故而知新。复习是教学的必要手段,教师根据新授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旧知识加以复习,引出新知识,更是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中,设计一道只有重力做功的题目:如图所示。设一个质量为m 小球自A 的B 点(初位置)

时速度为v 1;下落到高度为h 2的C 点(末位置)时速度为

(1)小球在B 点时的动能: B

小球在B 点时 机械能是:

小球在C 点时的动能: C

小球在C 点时 机械能是:

(2)

做的功与动能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3) 从B 到C ,小球的机械能有什么变化?

以上各问皆是对前面知识点:动能的计算、重力势能的计算、动能定理的应用的复习,而通过复习,又自然而然地得出了新的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

利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调用了学生储存的知识,学生对新内容不会感到生硬。这样,各知识点也是全面的、连续的、系统的、条理的。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很快地掌握新的知识,归纳知识的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七、诗歌引入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