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_蛙_三题

合集下载

莫言小说_蛙_的叙事伦理

莫言小说_蛙_的叙事伦理
若借用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可将姑姑不
同身份所代表的生育态度视作四种符号素,并组成一 个意义矩阵④。矩阵上边是国家意志与民间道德,一个 主张少生,一个主张多生,处于明显对立地位,但二者 均以功利眼光看待生育— ——前者着眼整体民族利益, 后者看重个体的传宗接代。与之相对的是矩阵下边的 精英意识和诗意世界,强调生育是人性而非功利之 事,应从人性角度予以尊重。但精英意识除了从人性 角度看待生育之外,也常常从理性角度看待生育,这 使它与强调理性控制人口的国家意志具有相通之处, 因而共同组成矩阵的左边。矩阵右边,则是主张从自 然角度看待生育的民间道德和诗意世界—— —在诗意 世界中,生育和生命都是自然现象,不必刻意追求;至 于民间道德,它对国家意志的反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 以说是对一种自然化生育权利的争取和维护。这样, 姑姑身上所具有的四种生育态度,就形成了两根伦理 轴线:纵向是功利/人性轴,是功利伦理向人性伦理的 过渡;横向是理性/自然轴,是理性伦理往自然伦理的 转变。具体图示如下:
这样,通过姑姑历时性的身份变更和其他人物共 时性的关系结构所呈现出来的,就不是简单的国家意 志与民间道德的二元对立,而是个体人生在功利伦理 和人性伦理、理性伦理和自然伦理之间矛盾徘徊并不 断被撕裂的状态,这使得小说的故事伦理显然远远超 越了单纯生育政治的探讨,而具有了关怀整体存在及 其困境的哲学高度。因为理性伦理和自然伦理的激烈 冲突、功利伦理和人性伦理的互为纠缠,也正是当代 中国乃至整个当下人类的共同处境。
关键词:《蛙》 生育政治 罪感 困境 叙事伦理
长篇新作《蛙》再一次证明,莫言,无疑是当代中国文坛上创造 力最旺盛、想象力最丰富、对形式创新保持最大热情的作家之一。 仍然是高密东北乡,故事的题材却指向从未有人问津的生育领域。 仍然是大跨度的历史巨制,叙述的形式却采用了似乎早已没落的 书信体框架。故事题材的拓荒性开掘,叙述形式的复古式实验,都 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而是蕴含着深广的叙事伦理内涵,表现出一 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当代中国伦理问题复杂性的深刻体认和对现代 性伦理困境及其救赎可能的独到思考。叙事伦理是近年来非常热 门的理论术语和批评范式,关于其具体内涵和理论意义,不同的角 度有不同的看法。①本人主要从叙事学和伦理学相结合的角度,将 叙事伦理切分成故事伦理和叙述伦理两个层面,对《蛙》展开分析。

[莫言蛙txt]蛙txt

[莫言蛙txt]蛙txt

[莫言蛙t某t]蛙t某t蛙t某t篇(一):蛙(莫言创作长篇小说)《蛙》为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重要作品,出版于2022年,《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

该书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创作背景《蛙》选择题材是乡村医生与计划生育,不是莫言特意要写这个敏感的题材,莫言是被姑姑接生到人间,所以莫言写小说,总想有一天要把姑姑写到小说里,而推行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必须涉及到。

内容概述与莫言以往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

“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

“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

“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

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

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点评鉴赏《蛙》是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与莫言的其他重要长篇作品,如《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劳》等相比,《蛙》延续了这些作品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审美诉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诗般反映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执着探索,在整体上达到了极高艺术水准,也是近几年中国原创长篇小说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年12月版)的中心词是“计划生育”,但这只是浅层表象,在这一中心词背后,隐藏着的是莫言对生命(生殖、繁衍)的由衷敬畏和顶礼膜拜。

高级技工学校语文第三版答案

高级技工学校语文第三版答案

高级技工学校语文第三版答案1、1《卖白菜》作者莫言,当代作家,原名管谟业,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代表作有《红高粱》《蛙》《生死疲劳》等。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16.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热忱(chéng)瞥见(piē)棱角(líng)不修边幅(fú)B.雕镂(lóu)粗犷(kuàng)筵席(yán)孜孜不倦(zhī)C.舵手(duó)萌发(méng)拘泥(nì)信手拈来(niān)(正确答案)D.汲取(xī)徘徊(huái)契合(qiè)味同嚼蜡(jiáo)3、1祥林嫂是孙犁《荷花淀》中的人物形象。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1《边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作品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讴歌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判断题] *对5、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垂涎xián 船舷xuán 角隅yúB、火镰liǎn埋怨mái 结子jiéC、莞尔wǎn 焖菜mèn 竹篁huáng(正确答案)D、胡诌zhòu茶峒tòng 傩送nuó6、保尔·赖特等认为锻炼在动物游戏中的意义是最主要的。

下列哪一项不是“自娱说”否定“演习说”的论据()[单选题] *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

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

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

7、1“寒舍”一般用于对自己住处的谦称。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1《卖白菜》作者莫言,当代作家,原名管谟业,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代表作有《红高粱》《蛙》《生死疲劳》等。

莫言与《蛙》资料

莫言与《蛙》资料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6年3月5 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东北乡一 个农民家庭。1981年开始小说创 作,发表处女作《春夜雨霏霏》。 1984年秋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 系学习。1985年发表短篇小说 《透明的红萝卜》,引起文坛注 意。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 高粱》,反响强烈并使他享誉文 坛,被读者推选为《人民文学》 1986年“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 名。一夜之间,《红高粱》红遍 大江南北。其后一发而不可收, 陆续发表了《高粱酒》《狗道》 《高粱殡》《狗皮》《奇死》等 系列中篇,最后合为一部《红高 粱家族》。
她将“数千名婴儿接到了人间”,也“将数千名婴儿送进了地狱” 自己“手上沾着两种血,一种是芳香的,一种是腥臭的”
姑姑为什么最后嫁给郝大手?
“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期待着姑姑嫁人,姑姑与王小倜的那段经历
曾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但结局却无比凄凉,后来她与杨林的事 虽然不如与王小倜那样符合我们的理想,但杨是高官(后来当了县委 书记),也算差强人意。即便她嫁给痴迷她的秦河,也比这郝大手 (强)……”
“姑姑说,计划生育是国家大事,人口不控制,粮食不够吃,衣服
不够穿,教育搞不好,人口质量难提高,国家难富强。我万心为国家
的计划生育事业献出这条命,也是值得的。”
“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什么是大道理?计划生育,把人口控制住
就是大道理。我不怕做恶人,总是要有人做恶人!”
“即便是真有地狱我也不怕!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二)“蛙”的象征寓意
“在我的印象中,姑姑胆大包天,这世界上似乎没有她怕的人,更 没有她怕的事。但我和小狮子却亲眼见到她被一只青蛙吓得口吐白沫、 昏厥倒地的情景。” “蛙”意象在叙事中一出场便径直指向我姑姑万心的内心世界。
莫言:《蛙》的寓意是生育。“蛙”是多子多育的繁衍不息的象征。“生 育繁衍,多么庄严又多么世俗,多么严肃又多么荒唐。”

莫言蛙测试题

莫言蛙测试题

莫言蛙测试题1. 《莫言蛙》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 鲁迅B. 莫言C. 老舍D. 巴金2. 《莫言蛙》中,主人公莫言的绰号是什么?A. 蛙B. 蝌蚪C. 青蛙D. 蟾蜍3. 在《莫言蛙》中,莫言是一个怎样的人?A. 一个勇敢的战士B. 一个普通的农民C. 一个天才的科学家D. 一个著名的诗人4. 《莫言蛙》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哪个国家?A. 美国B. 中国C. 法国D. 日本5. 小说《莫言蛙》中,莫言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因素?A. 家庭环境B. 社会变迁C. 个人努力D. 所有选项都是6. 在《莫言蛙》中,莫言的蛙形象象征着什么?A. 变革的力量B. 传统的束缚C. 自然的和谐D. 人性的复杂7. 小说《莫言蛙》通过莫言的故事,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A. 教育不公B. 环境污染C. 社会不平等D. 所有选项都是8. 莫言在《莫言蛙》中是如何描述他与家乡的关系的?A. 深深的眷恋B. 矛盾的疏离C. 完全的排斥D. 冷漠的忽视9. 在《莫言蛙》中,莫言的蛙形象在不同阶段有哪些变化?A. 从蝌蚪到青蛙的自然成长B. 从青蛙到蟾蜍的退化C. 从青蛙到人类的进化D. 从蝌蚪到人类的转变10. 小说《莫言蛙》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什么?A. 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B. 中国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C. 中国乡土文学的典范D. 中国后现代主义的先驱正确答案:1. B2. A3. B4. B5. D6. A7. D8. B9. A10. B。

19莫言《蛙》.电子优质教案教学优质课件.

19莫言《蛙》.电子优质教案教学优质课件.

19 莫言《蛙》.电子优质教案教学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莫言先生代表作《蛙》。

具体内容涉及教材第19章,详细解读小说主要情节、人物性格以及作品所反映社会背景。

重点分析小说中象征意义和现实批判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蛙》故事情节,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主题、象征意义和现实批判能力。

3. 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象征意义和现实批判精神。

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蛙》阅读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反映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蛙》。

2. 新课导入:让学生回顾小说主要情节,简要介绍故事背景。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象征意义,如“蛙”象征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小说中现实批判精神。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作品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蛙》主要人物:姑姑、蝌蚪、小狮子等故事背景:计划生育政策象征意义:蛙、姑姑等现实批判:生育观念、人性扭曲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教材,分析《蛙》中象征意义。

(2)谈谈你对小说中现实批判精神理解。

2. 答案:(1)象征意义:蛙象征着生命、繁衍,姑姑象征着计划生育政策下悲剧命运。

(2)现实批判:小说通过揭示计划生育政策对人们生活影响,批判当时社会现象,如生育观念扭曲、人性异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蛙》这部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莫言其他作品,解莫言创作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莫言与《蛙》研究分析解读

莫言与《蛙》研究分析解读

(三)《蛙》的主题意蕴
作品的主要矛盾:是国家意志与中国人传
宗接代的传统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
具体说来,就是国家控制人口无限制增长
的计划生育政策、民族整体利益与人类自然 繁衍之间的矛盾冲突。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一个大是大非问题。
是国家政府经过多少年的思考和论证,经过
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做出的决定。但没有哪 一个人敢说: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绝对正
袁腮与“代孕公司”(牛蛙养殖场) 作品也涉及到其他许多方面的社会现实。
莫言的《蛙》显然不想漫画化、戏剧性地处理这个题材,也不是要
理论性地评判计划生育本身的功过是非,而是要通过一个身处基层的 计划生育工作者的真实经历,形象地思考这一问题。 他把计划生育处理成一个精神事件,以此来表现其对中国人的生存、 生命、灵魂和精神世界的深刻影响。
“姑姑坚定地对我说:孩子,你什“蛙”的象征寓意
“在我的印象中,姑姑胆大包天,这世界上似乎没有她怕的人,更 没有她怕的事。但我和小狮子却亲眼见到她被一只青蛙吓得口吐白沫、 昏厥倒地的情景。” “蛙”意象在叙事中一出场便径直指向我姑姑万心的内心世界。
莫言:《蛙》的寓意是生育。“蛙”是多子多育的繁衍不息的象征。“生 育繁衍,多么庄严又多么世俗,多么严肃又多么荒唐。”
(三)《蛙》的人物形象塑造
作品的主要人物:
我大爷爷万六府 姑姑万心 我(蝌蚪) 泥塑大师郝大手、秦河 牛蛙养殖场老板袁腮 我前妻王仁美 我妻子小狮子 陈鼻、陈眉(陈鼻的女儿) 王肝、王胆(兄弟) 张拳、耿秀莲(夫妇) “姑姑”(万心)形象 光荣出身: 传奇经历: 天才的产科医生: 在农村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中 的出色表现:
姑姑:“是娃娃的‘娃’,还是青蛙的‘蛙’?” 蝌蚪:“暂名青蛙的‘蛙’,当然也可以改成娃娃的‘娃’,当 然还可以改成女娲的‘娲’。女娲造人,蛙是多子的象征,蛙是 咱们高密东北乡的生殖图腾,我们的泥塑、年画里,都有蛙崇拜 的实例。”

论莫言的小说《蛙》

论莫言的小说《蛙》

论莫言的小说《蛙》摘要《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长篇小说。

《蛙》的文字很平实,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用讲故事的口气,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毫不留情地剖析了现代人的卑微的灵魂。

作者从“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将家族记忆、个体生命经验和想象虚构熔铸一体,表现了个体人格、人性、情感、生命、灵魂在奇特语境(比如严苛的政治文化禁忌,比如国家意志与民间伦理的矛盾)下的畸变和冲突。

关键词:莫言蛙姑姑反思书信体Abstract"Frog" is novel that Mo Yan brewing for more than ten years,.Also his pen IV contains three drafts, he devote himself to creating the novel.The text of the "frog" is very plain.And he wrote four long letters and a drama to the Japanese writer Sugitani.This novel use a Storytelling tone to tell us the Life experiences about Aunt - a rural obstetricians. It use a lot of Vivid and moving details to show six decades of ups and downs reproductive history in Rural China, analyzes the humble soul of modern man. Mo Yan was standing on human or humanized angle to write" human ",and combine family memories with individual life experience and imagination to express the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 personality, human nature, emotion, life, soul in the unique context (such as harsh political cultural taboos, such as the will of the state and Folk Ethics paradox) distortion under and conflicts.Key words: Mo Yan Frog Aunt self-examination Epistolary目录一.绪论二.书信体叙事特点三.对“姑姑”人物形象进行剖析四.剖析作品的现实意义五.结论参考文献一.绪论在《蛙》这部小说中,莫言用带有魔幻主义的写作手法,以繁复诡秘的家族传奇、天马行空的叙事链索立足“民间”的叙事姿态、模糊含混的价值立场还有戏谑混合反讽的话语修辞,给我们展示了一部说不清是非对错的计划生育史。

以莫言的蛙为题的作文

以莫言的蛙为题的作文

以莫言的蛙为题的作文
“哎呀,姑姑,你说那《蛙》到底写的啥呀?”我眨巴着眼睛问姑姑。

那是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我和姑姑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

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好像在讲述着什么神秘的故事。

姑姑笑了笑,摸着我的头说:“那《蛙》啊,可有意思了,它讲了好多关于那个年代的事情呢。


我好奇地追问:“什么事情呀?姑姑快给我讲讲嘛。


姑姑想了想,开始慢慢说道:“里面有个叫万心的姑姑,她是个专门接生的医生,她见证了好多新生命的诞生,也经历了很多让人感慨的事情呢。


“哇,那是不是很有趣呀?”我满脸期待。

“嗯,也不全是有趣,还有很多让人深思的地方呢。

”姑姑的眼神变得有些深邃。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又问:“那姑姑,为什么叫《蛙》呀?”
姑姑笑着说:“这你就不懂了吧,蛙和娃同音呀,这里面有很多关于生育的故事,就像青蛙产卵一样,一个接一个的新生命呢。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那这本书一定很精彩吧!”
“当然啦,莫言写的可好了,等你长大了也可以读一读。

”姑姑温柔地说。

我心里暗暗想着,等我能读懂了,一定要好好看看这本《蛙》,看看里面到底还有多少我不知道的神奇故事。

我觉得书真是个神奇的东西,能把那么多有趣的、让人深思的事情都装进去。

就像姑姑给我讲的《蛙》,虽然我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我知道那一定是个充满魅力的世界。

我真希望自己能快快长大,去探索更多这样的精彩世界呀!我相信,书里的故事一定会像这午后的阳光一样,温暖而又让人着迷。

蛙鸣中的悲剧_莫言_蛙_中的意象小识

蛙鸣中的悲剧_莫言_蛙_中的意象小识

Youth文学新青年/ 上海_汪雨萌蛙鸣中的悲剧——莫言《蛙》中的意象小识《蛙》是作家莫言新近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其题材的独特和思考的深入而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作品以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一生作为载体,书写了中国当代乡村复杂的生育史。

这无疑涉及了一个十分沉重,却几乎从未被中国文学正视的主题。

这里,笔者试图从小说的意象入手,期望能有所发现。

从“蛙”开始“蛙”这个书名,乍看之下似乎与书的内容毫无关联,但实际上,“蛙”是这部小说的中心意象,可以说,整部作品都是围绕着“蛙”及其延伸意义来展开的。

所以在分析这部作品的时候,“蛙”意象的解读既是无法回避的,同时又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在小说结尾的戏剧部分,作者曾借蝌蚪之口说了这样一段话:“(剧本)暂名青蛙的‘蛙’,当然也可以改成娃娃的‘娃’,当然还可以改成女娲的‘娲’。

女娲造人,蛙是多子的象征,蛙是咱们高密东北乡的图腾……”(莫言:《蛙》,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308页。

以下引自此书导师荐语:选题之妙,不在于大,而在于巧,巧于能得心应手地触摸到作品的意蕴与内涵,尤其是对于像莫言《蛙》这样已经被评论界广泛讨论过的经典作品。

在本文中,作者从一个极小的角度切入,即从小说书名“蛙”及其引申出来的多种意象加以观察,真实揭示出小说人物命运背后的无奈与深刻的社会悲剧。

这种独到的构思,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蛙》的新颖角度,而且也表明论者业已具有良好的研究能力。

——栾梅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者均不再注)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蛙”这一中心意象的三个层次,而在这部作品一个版本的封底上,还有四个围绕着“多子”主题年画的篆字,分别是“哇”、“娃”、“娲”和“蛙”。

我不知道这是作者的刻意所为,还是设计者的解读,但很显然,在理解“蛙”这一意象的时候,这确实是几个有趣的分析角度。

事实上,通过这样几个视角,我们庶几可以完整地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沿坡讨源,寻觅作品的叙述路径。

莫言作品蛙经典语录

莫言作品蛙经典语录

莫言作品蛙经典语录《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作品蛙的,欢迎大家的阅读。

【莫言作品蛙经典语录】1) 所谓爱情,其实就是一场大病。

——莫言《蛙》2) 钱不花就是一张纸,花了才是钱。

——莫言《蛙》3) 要把自己放在解剖台上,放在显微镜下。

——莫言《蛙》4) 所谓爱情,其实就是一场大病。

我的病就要好了。

——莫言《蛙》5) 生育繁衍,多么庄严又多么世俗,多么严肃又多么荒唐。

——莫言《蛙》6) 一个人并没有傻,但却得到了傻子的称号,那是他获得了巨大的自由。

——莫言《蛙》7) 恋别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恋自己不需要,我想怎么爱我自己,就怎么爱我自己。

——莫言《蛙》8) 你可别羡慕这个,金钱、美女都是过眼云烟,只有祖国、荣誉、家庭,才是最宝贵的。

——莫言《蛙》9) 敲锣卖糖,各干一行。

干什么吆喝什么。

三句话不离本行。

我今天要讲的就是计划生育……——莫言《蛙》10) 某些地方炮火连天,尸横遍野;某些地方载歌载舞,酒绿灯红。

这就是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

——莫言《蛙》11) 这么多年来,我总结了一条经验,解决棘手问题的最上乘方法是:静观其变,顺水推舟。

李手说。

——莫言《蛙》12) 人一辈子生几个孩子,都是命中注定的。

我母亲说,这还用得着你们计划?我看你们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莫言《蛙》13) 中医是什么?中医都是半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的话,绕来绕去都是把算命的人绕进去,哪有把自己绕进去的呢?——莫言《蛙》14) 不要以为世界上的人都在关心你的事。

你是不是以为人人都在盯着你?其实,各人有各人的烦心事,没人管你这档事儿。

——莫言《蛙》15) 电是煤发的,煤是人挖的,挖煤不容易,地下三千尺,如同活地狱,贪官污吏黑窑主,窑工性命贱如土。

每块煤上都沾着鲜血!——莫言《蛙》16) 你姑姑不是人,是妖魔!岳母跳出来说,这些年来,她糟蹋了多少性命啊?他的双手上沾满了鲜血,他死后要被阎王爷千刀万剐!——莫言《蛙》17) 送姑姑英纳格手表的人,是一个空军飞行员。

《蛙》12个思考题答案

《蛙》12个思考题答案

1.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蛙”的象征意义。

(1)“蛙”的象征意义:第一,是人类多子多育繁衍不息的象征.蛙,在民间是一种生殖崇拜的图腾,因为蛙卵很多,繁殖很快。

蛙与娃的读音相近,蛙象征孩娃,象征着旺盛的生育力量。

蛙与娲的读音相同,蛙有女娲的意义。

女娲是造人之神,传说中她用黄土泥塑成人。

(2)第二,蛙,即蛙声,与初生婴儿的哭声相似,象征着人类诞生时来到世界上的无比快乐的欢呼声。

(3)第三,小说中写的一片蛙声,象征着无数受到伤害的胎儿的精灵发出的鸣冤叫屈声,承载着报复的冲动和复仇的力量。

2.根据《蛙》(节选)内容,分析姑姑形象性格特征(1)是一位计划生育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誓死捍卫者。

姑姑面对谩骂、暴力,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两次被张家人打倒,并被打得头破血流,无怨无悔,信念坚定不移。

姑姑的豪言壮语表现她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事业高于生命。

不达目的,死不罢休。

(2)是一位心硬如铁、对违规孕妇生命缺乏尊重、关怀的冷漠者3.简述《蛙》(节选)的艺术表现特点。

(1)第一人称、二人称、三人称叙述方法交替使用,第一个场面用一人称“我”叙述;第二个场面用追叙手法写成,追叙中先用一人称“姑姑说”的口吻对二人称“你”述说,再用三人称叙事;最后救人场面“我”参与其中,又用一人称叙事。

(2)语言朴实平易《蛙》的语言朴实、口语化,这种风格是由书信体与话剧对话体决定。

(3)场面描写突出细节作品中写的三个女孩碰撞姑姑的细节,秦河抡棍子欲打张拳的细节,姑姑在船上抽烟的细节,最后集体救人的细节等都写得栩栩如生。

(4)人物描写主次分明,主旋律进行时又有插曲演绎。

作品始终突出姑姑的主角地位,同时又写了小狮子的配合作用,又插入王肝、秦河爱情行为的描写,使小说内容丰富而有活力。

4.莫言在《蛙》(节选)中是怎样表现生命意识的?表现了强烈的生命意识(1)农民对生育的强烈要求,如耿秀莲家三个女儿还要生儿子。

(2)农民对生命权利的拼命维护,如耿秀莲以死抗争。

莫言与《蛙》研究分析

莫言与《蛙》研究分析
本性也是一个善良无私,充满正气,热爱生命的人 “姑姑是个阶级观念很强的人” 性格泼辣,敢作敢当,一往无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我仰望着(送子)娘娘塑像。她面如圆月,发如乌云。细眉入鬓, 慈目含情。身着一袭白衣,项配珠宝璎珞。右手持长柄团扇,扇面斜 扣肩头;左手摸着一个骑鱼童子的头顶。‛‚我罪过地联想到,这白 衣娘娘的体态面相,与我姑姑年轻时颇有几分相似啊!‛
袁腮与“代孕公司”(牛蛙养殖场) 作品也涉及到其他许多方面的社会现实。
莫言的《蛙》显然不想漫画化、戏剧性地处理这个题材,也不是要
理论性地评判计划生育本身的功过是非,而是要通过一个身处基层的 计划生育工作者的真实经历,形象地思考这一问题。 他把计划生育处理成一个精神事件,以此来表现其对中国人的生存、 生命、灵魂和精神世界的深刻影响。
莫言与《蛙》
(一)莫言简介
长篇小说11部:
《红高粱家族》 《天堂蒜薹之歌》 《十三步》 《酒国》 《食草家族》 《四十一炮》 《丰乳肥臀》 《红树林》 《生死疲劳》 《檀香刑 载、三易其稿、潜 心创作的第11部长 篇小说,2009年12 月由上海文艺出版 社出版。 2011年8月获得第 八届茅盾文学奖。 获得2012年诺贝尔 文学奖。
《蛙》的主要内容: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 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波澜壮阔‛ 的人生经历,形象地描述了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 育国策所走过的艰难历程,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复杂的社 会现象,以及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 的精神世界,对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当代中国乡村的社会现实进行 了深入思考,对人性的复杂性进行了深度透视,完成了对姑姑精神矛 盾的探寻。所以,《蛙》不仅表现了姑姑精神救赎的艰难历程,更有 着强烈的现实批判力量和寓言意味。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莫言小说专练(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莫言小说专练(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莫言小说专练莫言作品:《蛙》《红高粱家族》《奇死》《诗人金希普》《儿子的敌人》《放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蛙(节选)莫言我们那地方,曾有一个古老的风气,生下孩子,好以身体部位和人体器官命名。

譬如陈鼻、赵眼、吴大肠、孙肩……这风气如今已不流行,年轻的父母们,都不愿意以那样古怪的名字来称谓自己的孩子。

我们是1960年秋季进入大羊栏小学的。

那是饥饿的年代,留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事件,大都与吃有关。

那是一吨龙口煤矿生产的优质煤块,亮晶晶的,断面处能照清人影。

我后来再也没见过那么亮的煤。

村里的车把式王脚,赶着马车,把那吨煤从县城运回。

王脚方头、粗颈、口吃,讲话时,目放精光,脸憋得通红。

他儿子王肝,女儿王胆,都是我的同学。

王肝与王胆是异卵双胎。

王脚脖子上有汗,解下腰间那块蓝布擦拭。

擦汗时看到儿子王肝和女儿王胆,便大声喝斥:回家割草去!王肝身体高大,但王胆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袖珍姑娘——说得难听点吧,是个侏儒。

王胆转头就跑——她跑起来身体摇摇摆摆,重心不稳,像个初学走路的婴孩,很是可爱——王肝往后缩缩,但不走。

王肝为父亲的职业感到荣耀。

现在的小学生,即便父亲是开飞机的,也体会不到王肝那时的荣耀。

村子里有很多人羡慕这职业,但都望骡却步。

这骡子已经咬伤过两个儿童:第一个是袁脸的儿子袁腮,第二个是王胆。

马车停在她家门前时,她到骡前去玩,被骡子咬着脑袋叼起来。

我们都很敬畏王脚。

他身高一米九,双肩宽阔,力大如牛,二百斤重的石碌磕,双手抓起,胳膊一挺,便举过头顶。

尤其让我们敬佩的,是他的神鞭。

疯骡咬破袁腮头颅那次,他拉上车闸,双腿叉开,站在车辕两边,挥舞鞭子,抽打疯骡屁股。

那真是一鞭一道血痕,一鞭一声脆响。

疯骡起初还尥蹶子,但一会儿工夫便浑身颤抖,前腿跪在地上,脑袋低垂,嘴巴啃着泥土,撅着屁股承揍。

后来还是袁腮的爹袁脸说,老王,饶了它吧!王脚才悻悻地罢休。

袁脸是党支部书记,村里最大的官。

莫言小说鉴赏:生命在民间_莫言_蛙_剖析

莫言小说鉴赏:生命在民间_莫言_蛙_剖析

生命在民间──莫言《蛙》剖析张勐2009年岁末,莫言孕育了近十年的长篇小说《蛙》终于呱呱坠地。

《蛙》经由对乡土中国一部生育史的纵览、反思,折射六十年历史的风云变幻、腐朽神奇。

形式上,莫言又一次地花样翻新,将《蛙》分作五部分,前四部分采用书信体小说叙事,第五部分则选取话剧形式,由此衍生出多元繁复的叙事网络:书信体部分带出了写信人、收信人、作家之间的错综对话关系;话剧部分则在一派喜剧、闹剧形式下暗蕴着悲剧性的深层结构;书信体小说与话剧又适成“互文”,在在昭示出文本叙事基调“拟真”与“戏说”间的交错变换。

而这一系列形式迷障背后,更剪不断、理还乱的应是国家意志的“历史合理性”与民间伦理中的“生命自在性”这一对矛盾的纠缠论辩。

此外,伴随着新作的出版,莫言又在北京、上海等地做了多次演讲与访谈,这些作家自述与作品之间无形中又延展成一种新的互证、互诘的阐释空间。

鉴于此,笔者拟悉心探寻上述叙事网络结构间的种种“缝隙”,由是深入拓展,开掘小说的思想蕴藉与形式意味。

一、小说的预设读者《蛙》在文体上分别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诸封长信与一部话剧构成。

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第一人称叙事擅长“独语”,运用书信体小说形式应更适宜于“对话”。

然而,若将《蛙》称之为“书信体小说”,每封“书信”与“小说”却都是割裂的,其语体亦截然有别:前者取知识分子话语,略带学生腔;后者主要取民间话语。

除却个别段落作者有意透露“知识分子或其他角色与民间人物交错进行的”叙事体那未及缝合的针脚处①──如“我母亲”与“有文化的哥哥”的复调式表达;就整体而言,知识分子叙事已如洪炉化雪,不露痕迹地融入了民间叙事中。

在小说部分中,叙事者径自滔滔不绝,言说间鲜有与收信者的直接思想情感交流。

如是,令人不免猜度莫言之所以采用书信体小说言说的动因与目的。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则是部分批评家所指出的:这是“莫言向诺贝尔文学奖的一种‘献媚’策略”②。

众所周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与莫言情同谊深,他曾多次谈及,莫言将是中国诺贝尔文学奖最有竞争实力的候选人。

莫言《蛙(节选)》阅读理解

莫言《蛙(节选)》阅读理解

莫言《蛙(节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蛙(节选)莫言先生,大喜!我的儿子,昨天凌晨诞生。

因为我妻子小狮子是超高龄初产妇,所以,连中美合资家宝妇婴医院里那些据说是留学英美归来的博士们也不敢承接。

这时候,我们自然想到了姑姑。

姜还是老的辣。

我妻子唯一信任的也就是我姑姑。

她跟我姑姑接生过数不清的婴儿,自然见过我姑姑遇到危急情况时的大将风度。

小狮子是在袁腮和小表弟的牛蛙养殖中心加夜班时开始发作的,按说到了这种时候,早就应该让她在家休息,但她脾气固执,不听人劝。

她挺着大肚子招摇过市,引起不少议论和羡慕。

认识她的人大老远跟她打招呼:大嫂子,都这样了,还不在家歇着?蝌蚪大哥真够狠的。

她说,这有什么?生孩子是瓜熟蒂落的事,多少农村妇女,在棉花地里,在河边的小树丛中,都能把孩子顺利产下,越娇贵,反而越出毛病。

她的理论,跟许多老中医的理论是一致的。

听者频频点头,随声附和者居多,当场反驳者无有。

我闻讯赶到牛蛙养殖中心时,袁腮已经派小表弟去把姑姑接来。

姑姑穿着白大褂,戴着大口罩,乱蓬蓬的头发塞进白帽子里,目光热烈而兴奋,让我想起那些伏枥的老骥。

姑姑在一个白衣小姐的引领下进入隐秘的产房,我坐在袁腮的办公室里喝茶。

办公室正中安放着一张不小于乒乓球案子的办公桌,颜色紫红,桌后一张黑色高背真皮转椅。

他非常熟练地给我斟着功夫茶,不无炫耀地说:这是武夷山的大红袍,虽说不是金枝玉叶,但质量也是上乘的,县长来时,我都没舍得泡给他喝。

但是我给你喝,这说明,本人还是有品格的吧!看我心不在焉的样子,袁腮道:放心吧,我办事,你放心,平安顺遂,万无一失,我们轻易不惊动你姑姑,她老人家是我们高密东北乡的守护神,只要她一到,结果只能是八个字:母子平安,皆大欢喜!后来,我歪靠在那宽大舒适的皮沙发上睡着了。

睡梦中……我猛然惊醒,感到浑身发冷。

小表弟和小狮子推门进来。

小狮子怀抱一个襁褓,襁褓中传出婴儿喑哑的哭声。

小表弟压低声音说:热烈祝贺表哥,你的儿子诞生了!小表弟开车,将我们送到我父亲居住的村庄。

莫言的三个故事读后感

莫言的三个故事读后感

莫言的三个故事读后感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文学内涵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而著称。

他的小说作品中有很多经典之作,其中三个故事分别是《红高粱家族》、《蛙》和《丰乳肥臀》。

这三个故事各具特色,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首先是《红高粱家族》,这个故事以中国东北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

小说中描绘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与纷争,以及他们与外部世界的冲突。

通过家族成员的命运和遭遇,莫言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革和传统观念的冲突。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他们的命运和情感纠葛让人感同身受。

莫言通过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性的弱点和坚韧。

其次是《蛙》,这个故事以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生活故事。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在生活中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挫折,但依然坚韧不拔地生活着。

小说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农村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抗争。

莫言通过这个故事呈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真实面貌,以及农民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最后是《丰乳肥臀》,这个故事以中国20世纪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命运变迁。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在生活中经历了种种磨难和挫折,但依然坚韧不拔地生活着。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的命运起伏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责任。

莫言通过这个故事深刻地反映了中国20世纪的社会变革和人性的复杂,以及女性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莫言的这三个故事各具特色,通过对中国农村社会和20世纪历史的深刻观察和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多样性。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文学内涵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而著称,深受读者喜爱。

通过阅读莫言的作品,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多样性。

莫言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社会和历史的意义,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珍贵财富。

现代小说鉴赏莫言的蛙

现代小说鉴赏莫言的蛙

现代小说鉴赏莫言的蛙现代小说鉴赏莫言的《蛙》蛙,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的一部重要小说作品。

莫言以此作品探讨了中国农村社会在改革开放时期的种种问题,展现了中国乡村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矛盾,通过描写蛙和蛙音与村民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示了农村社会的深度变革。

小说以一个热爱科学的农村医生,祁同伟为主人公展开。

他借助各种手段,试图消灭蛙声。

蛙音被视为是村民们灾难的象征,成为他改变乡村命运的奋斗目标。

但是,祁同伟的努力却不断受阻。

小说通过蛙和蛙音的象征意义,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的困境和问题。

首先,小说中的蛙和蛙音代表着农村社会的传统、保守,与社会变革形成鲜明的对比。

蛙音包含了岁月的沉淀与乡愁的回归,也代表了传统农耕文化的根深蒂固。

然而,随着改革的推进,新的社会观念和现代化进程对传统的农村社会产生了冲击,蛙音变得越来越不被接受。

其次,小说通过蛙音所带来的社会冲突,揭示了乡村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

农民的利益受到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他们的土地和自然资源被剥夺,生活方式被迫改变。

小说生动地刻画了农民在这一过程中的迷茫与无奈,他们对祁同伟能否带来改变抱有期待,但同时也有着对未知的焦虑。

再次,小说通过描写蛙音和农民的命运,表达了对乡村文化和生活方式逐渐消失的忧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的传统文化逐渐被冲淡,许多独特的习俗和传统价值被淘汰,乡土化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模糊。

小说中的祁同伟试图改变农村现状,也是对乡村文化消亡的一种呼喊。

在小说的结尾,祁同伟对蛙音进行了惊人而又令人震惊的处理,以此来彰显他对旧时代的态度和对乡村现状的不满。

然而,这一行动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和负面影响,也让人们反思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社会发展的方式与方向。

莫言的《蛙》通过对蛙和蛙音的描述,以及对祁同伟的命运描写,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困境和矛盾。

小说通过对现代农村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引起读者对农村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思考,激发了人们对乡村文化和传统的关注。

莫言,蛙——精选推荐

莫言,蛙——精选推荐

莫⾔,蛙[标签:标题]篇⼀:莫⾔-《蛙》-评论论《蛙》——莫⾔莫⾔,是近⽇⽂学论坛中备受关注的⼀位作家,⾃2006年《⽣死疲劳》出版后,他就没再出⼀部⼩说,沉寂了近四年的他终于推出了⾃⼰的第⼗⼀部长篇⼩说——《蛙》。

这部⼩说被誉为是莫⾔“酝酿⼗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打造的⼀部触及国⼈灵魂最痛处的长篇⼒作”。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前四部分为蝌蚪写给⽇本友⼈杉⾕义⼈先⽣的信,后⼀部分为⼀部话剧。

作品以乡⼟中国六⼗年波澜起伏的⽣育史为背景,讲述了姑姑这个⼭东⾼密地区妇产科医⽣传奇⽽复杂的⼀⽣,揭⽰了当代中国知识分⼦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盾,闪烁着对⽣命强烈的⼈道关怀和敬意。

当初,被要求看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书名很特别,貌似是描写蛙这⼀⽣物的特性,后来看来之后才为之⽽震撼,为“姑姑”在⼩说⾥的⼈物形象⽽感触很深。

“蛙”,全⽂的内容与蛙⽆关联,已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

“蛙”神性⽣殖意,⽽且据我所知蛙的繁殖速度是⼗分惊⼈的,“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神之⼥,化万物者。

书名是整部⼩说的主旨和浓缩。

在《蛙》中,最突出的就是“姑姑”,姑姑是个阶级观念很强的⼈,但她只有在将婴⼉从产道中拖出来的那⼀刻时才会忘记阶级和阶级⽃争,她体会到的喜悦是⼀种纯洁、纯粹的⼈的感情。

后来她也感慨过,从事接⽣⼯作时她被⼈成为“送⼦娘娘”,蜜蜂蝴蝶到处都围绕着她,⾃从她从事了计划⽣育⼯作后,苍蝇都缠着她飞了。

在陈⿐出⽣的时候,陈额还夸张地说:感谢⼼姑赐名!可想⽽知在当时,接⽣孩⼦的任务是如此光荣⽽伟⼤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个家庭的延续,更是⼀个母亲最基本想得到的权⼒。

姑姑是个⼼⾼⽓傲的⼥性代表,可在阶级⾯前却会屈服,她愿意跟这王⼩倜逃跑,可也愿意嫁给“像怀孕⼋个⽉的⼤肚⼦、满嘴的⼤蒜味⼉、⽐姑姑⼤了⼆⼗多岁、下乡坐着草绿⾊吉普车,⾝后跟随着秘书、警卫员的⼤⼈物”的县委书记。

对于姑姑这个⼈物,其⼀⽣充满了传奇与悲哀。

1953 年开始从事妇产⼯作,到1997年退休,共接⽣了⼀万多名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如既往,莫言的长篇新作《蛙》以似有还无、虚实相生的高密东北乡为背景;而其所思所指,也一如既往地超越了这一隅原乡,涵纳了更为广袤纷然的时空变迁、历史思索与人生经验。

由于小说涉及计划生育政策,一时颇为引人注目,评论者或惊讶于莫言的勇气,为作家敢于触碰这一敏感题材而击节叫好1;或指斥小说与多年前的《红高粱》系列一脉相承,不过是作家在诺贝尔情结的驱使下,对西方阅读趣味的又一次迎合与投机2。

在我看来,这些议论虽然彼此针锋相对,甚或不免过甚其辞;但考虑到它们各自的意识形态立场,其实都有自洽的内在理路及批判意图,不可简单以“误读”一词否定之。

尽管如此,从主题设置、人物勾画到形式分析,我的感想却与上述论调有所不同,以下试分三题,约略述之。

一部关于生育的民族史所谓“信史”常常千疮百孔,而虚构之文学作品有时反能折射部分的真实。

如果将《蛙》视为一部依赖所谓“题材敏感性”招徕读者的小说,这未免太小看了莫言。

尽管小说的主要情节都是围绕计划生育政策展开,而且莫言自己也确曾遭遇“国策”所带来的人生烦恼3;但计划生育只是小说必需的背景而非主旨———与其说作家是试图反思这一政策的得失利弊,倒不如说是为民族撰写一部以生育为主题的当代史;而其终极意图,或在于思索人类社会中最为神圣恒久的“生命繁衍”与国族的现代化进程之间,错综复杂、纠缠万端的历史与现实关系。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沉重到难以言说的话题。

诚如作家所言:“生育繁衍,多么庄严又多么世俗,多么严肃又多么荒唐。

”4对于我们这个注重家族血统、以“上事宗庙,下继后世”为伦理基石的古老农耕民族而言,生育繁衍的意义从来就不止于维系血脉、绵续种族;而是已经渗透进社会文化、伦常道德乃至民族心理,成为民族集体无意识的一部分。

小说家用乡野之中的娘娘庙象征着民族集体的生育崇拜,并暗示着生育不仅是乡土中国社会生活的中心,也是人们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我的乡亲们,我的旧友们,都在为这座庙活着,都是靠这座庙活着啊”5。

莫言收起了以往华丽铺陈、艳异奇崛的文风,转而以平实朴拙、琐细庸常的笔触细细写出了乡民对于生育的祈望、虔敬与执著。

虽然面临着国家机器的猎捕、严刑峻法的威压,人们,特别是那些怀了孕的女人们,对繁衍子嗣的渴望依旧强烈。

她们为了腹中的孩子费尽心机,可以躲在地窖里不见天日,可以跳入河水以躲避检查,可以不顾性命在木筏上生产———她们对生育的渴望超越了现实利害的计算,在人类最为顽强的繁衍欲望面前,现世的种种戒律与诱惑、灰飞烟灭。

在小说的结尾,一生以执行计划生育为天职的“小狮子”早已丧失生育能力;但在购得一子之后,干瘪的乳房竟然神奇地分泌出喷泉般的乳汁———如此魔幻的想象只不过为了验证小说中的一句话:“女人归根结底是为了生孩子而来。

”6在小说家看来,母性无论被压抑多久,终究会喷涌而出,冲决身份、职守、制度和政治信念的世俗堤防,只有生育才能让女人成为女人,也只有生育才能让女人成为人。

《蛙》中的生育之所以显得如此崇高庄严,还在于作家写出了它的另一面———死亡。

整部小说刻意凸显生与死的亲密无间,凡有生命呱呱坠地之处,死亡即如影随形,死亡不仅是生育的反义词,更成为它的近义词。

莫言把生育写得如此惊心动魄、命悬一线,以至于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另一部关注生育与死亡的现代中文经典,萧红的《生死场》。

萧红以女性作家的身份,凭藉对生育和死亡的杰出描写,探讨了特定历史时空中的女性身体经验与历史命运。

然而,莫言《蛙》三题孟庆澍与《生死场》把生育繁衍看做对女性身体的严厉惩罚并给予嘲讽不同7,《蛙》中的生育及死亡令人伤感但并不可怖;相反,女人们的勇气与坦然使死亡变成了生育仪式的高潮,生与死的轮回更替诠释了民族不屈不挠的生命意志。

当然,《蛙》并不仅满足于对生育进行泛神论式的膜拜与图解。

小说继承了莫言将历史空间化、局部化的叙述技巧8,把一个妇产科医生的荣辱人生、几个悲怆的生育故事与半个世纪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勾连起来,并将省思重点投射于家国命运,这也使得小说成为典型的“第三世界民族寓言”9。

其中一些细节尤其意味深长,例如,故事开篇不久便以充满亮色的笔调描绘了一出风俗喜剧:1953年,卫生学校毕业的姑姑斗败了土法接生的“老娘婆”田桂花,成功救治难产孕妇,新法接生开始在高密东北乡推广。

从技术角度来看,新法接生与小说中出现的卫生局、喷气式飞机乃至民族革命一样,都是现代性的题中之义,也都带来了进步与发展;然而,作家亦指出了现代性进程的两面性:现代医学知识既带来更高的生育率和存活率,又以更精密的器械、更发达的技术带来对生育的人为控制和强制干涉。

不仅如此,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生育不仅仅再是个人和家族的私事;而是与整个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上升为国家和公共事务的一部分。

随着新法接生的普及,科学接管了民间产婆的接生权,现代民族国家对个体生育的强力介入也成为天经地义,而这恰恰为日后无数的人间悲剧埋下了伏笔。

同样,随着世纪末商业化进程的到来,生育再次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小说中的牛蛙公司将生命的繁衍改造成精明的生意,不仅控制青蛙的繁殖以攫取商业利润,而且迫使年轻姑娘们成为权贵富豪们代孕的工具。

生育尚未逃离政治的掌控,便又落入了资本的牢笼。

作家选择陈鼻父女扮演小说后半部分的主角,可谓意味深长。

无论是陈鼻凭借自己的大鼻子扮演唐吉诃德,还是陈眉替人代孕,都不过显示了资本现代性的本来面目:“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10身体,甚至包括生理机能如怀孕、生育,都成为了市场不等价的交换物。

面对如此“被现代化”的生育行为,小说没有也不可能做出轻松的、非此即彼的价值决断。

莫言显然徘徊在充满矛盾的现代性想象之中,他既认为自然资源如此有限,为了民族的生存,进行生育控制是不得已而为之,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无视计划生育给某些个体生命带来的深重创伤;他既承认代孕技术的进步可以解决不孕夫妇的人生苦恼,又对生育被金钱所操纵深恶痛绝。

这种内在的矛盾性构成小说家历史观的基本特征:在某种意义上,他是一个不满现实的现实主义者,一个反抗宿命的宿命论者,一个质疑现代性的现代主义者。

正是这种观念的矛盾性构成了小说叙事的内在动力,并使“生育”这一传统主题充满了现代性的张力。

一位亦神亦魔的女人莫言在接受采访时说,《蛙》是因为人物而产生灵感和激情,也是把塑造人物、展示人物命运作为最根本的追求11。

换言之,人物既是小说的起点,也是小说的终点。

因此,准确地理解小说的灵魂人物,对于解读小说具有了相当关键的意义。

姑姑是《蛙》中的灵魂人物。

她具有反差型的人格,或者说,神性与魔性的冲突、并存是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她是烈士后代,有着“黄金般璀璨的出身”,父亲是八路军西海地下医院的创始人。

自幼聪明绝顶,智勇双全,还是儿童的时候,就曾经智斗日本鬼子杉谷司令。

长大之后,又继承了父亲的革命卫生事业,成为一个全身心为党服务的“红色木头”。

在她的黄金时代,她是受人尊崇的送子娘娘、观音菩萨,身上散发着百花的香气,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围绕她飞舞……妇产科医生的妙手仁心以及高贵的革命血统,使她成为高密东北乡的“圣母”,无可争议的生育之神。

然而,姑姑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使她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时到了铁面无私的地步。

她忠实于自己的工作,无论是接生还是引产,似乎都没有区别。

她可以拉倒邻居的门楼来逼迫侄儿媳妇自首,可以对被迫跳入河水的孕妇穷追不舍,可以像日本人追捕游击队一样对逃跑的孕妇布下天罗地网。

不论多少孕妇死在引产的手术台上,都无法动摇她的信念。

莫言借小说人物之口,一语道破了姑姑神魔并存的性格特征:“你姑姑住了半个月院,伤没好利索就从院里跑出来,她有心事啊,她说不把王胆肚子里的孩子做掉她饭吃不下,觉睡不着。

责任心强到了这个地步,你说她还是个人吗?成了神了,成了魔啦!”12她的“手上沾着两种血,一种是芳香的,一种是腥臭的”,救人与杀人、活菩萨与活阎王、天使与无常,同时体现在姑姑身上,造成了性格的极端反差与人格的内在分裂。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既善又恶的母神原型”(mother archetype),同时具有“善良母神”与“恐怖母神”的特点;既与生殖力、温暖、保护、多产、生长有关,又象征着女巫、女术士(高超的接生技术?),与死亡、毁灭恐惧、危险、饥饿相关,并且“生与新生以一种深刻的方式,永远与死亡和毁灭联系在一起”,这正是恐怖母神原型之所以伟大的原因13。

事实上,如同《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鲁氏,姑姑的形象可以从民间生育崇拜文化中找到源头。

这种来自于文化原型的反差型人格虽然色彩强烈,对比鲜明,富于戏剧效果,但并不复杂,看上去更接近E. M.福斯特所说的“扁平人物”。

或者按照弗莱的看法,这种人物无非是原有文学类型中定型人物模式的变体,只不过多少加以个性化了14。

那么,塑造这样一个类型化的人物对于莫言来说是不是过于容易了?莫言是不是又开始翻检他那盛满民间珍宝的锦囊?这样的人物不会有些过于夸张而失去真实性吗?这些质疑或许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以为,这乃是莫言的一种写作策略,其目的是不愿让过于精致复杂的人物性格和心理分析妨碍某种理念的表达。

人物的后续发展验证了我们的看法:退休之后,姑姑晚景凄凉,作为一个成功的计生干部和一个失败的女人,她沉浸在无尽的忏悔和梦魇之中。

她精神憔悴,神志恍惚,“身披宽大黑袍,头蓬如雀巢,笑声如鸱枭,目光茫然,言语颠倒”。

更重要的是,她认为自己不但有罪,而且罪大恶极。

她终日供奉着泥娃娃,等待他们获得灵性,投胎于人间,希望以此获得救赎。

在这里,作家不仅重新赋予姑姑以人性,更隐晦地表达了对民间伦理的认同,从而否定了“神性”与“魔性”。

作为高密东北乡的“一个神话”,姑姑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拥有众多的崇拜者和追随者,这样一个卡利斯玛型人物的精神崩溃,难道没有暗含着政治性的讽喻意味?她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正是那些正确而空洞的政治符码赋予她权威和力量,“三代单传”、“绝后”等民间话语以及它们背后的传统伦理观念显得软弱无力、不堪一击,被彻底地压抑直至消失。

然而,她晚年的忏悔赎罪的举动,不正隐喻着民间伦理对国家意志、传统文化对现代性力量的卷土重来和最终胜利?个人史、家族史、民族史交织重叠的叙述中,作家对姑姑的复杂情感,不也折射了他对当代中国历史的力透纸背的反思、批判和言说?类型化的人物往往有利传递世俗的伦理教谕,表现简化的感情道德体系,也许《蛙》的好处,就在于人物性格既有恰如其份的矛盾,也有拿捏精准的单纯。

一枚自我反讽的文本《蛙》的文本形式颇为特别,前四部为书信体,第五部则为九幕话剧。

这种不寻常的文本形式意味着什么?它仅仅是一次形式层面的文体实验,还是有着更深层的含义?针对这一文本形式,莫言有段话很值得注意:最后的章节变成了一个话剧,彻底的虚构,又推翻了前四章的真实性,是为了跟前面形成一个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的互文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