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的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它们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分别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介绍。
一、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在进行物理实验时,除了研究的变量之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都保持不变,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控制变量,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实验中的关系。
在物理实验中,常常会有多个变量同时影响实验结果。
为了排除其他变量的影响,我们需要控制它们。
例如,在研究重力对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时,我们需要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如空气阻力、物体质量等。
只有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我们才能准确地观察到重力对下落速度的影响。
控制变量法的核心思想是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我们研究的变量。
这样,当我们观察到实验结果时,可以更加准确地归因于我们研究的变量。
二、初中物理转换法转换法是一种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观察物理现象变化的方法。
通过转换不同的条件,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
转换法常常用于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研究弹簧的弹性系数与伸长长度的关系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弹簧的材料、直径等条件来观察弹簧的变化。
通过转换不同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数据,进而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转换法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观察物理现象的变化,从而获得更多的实验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和现象。
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两种常用的实验方法。
通过控制变量和转换条件,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并推断出物理规律。
这些方法在物理教学和科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方法,我们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中常用的实验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中常用的实验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1. 引言1.1 概述初中物理是一门关于物质、力和运动的学科。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物理现象,培养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探究方法被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并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物理原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系统介绍初中物理中常用的实验探究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
我们将先概述实验探究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其分类,然后深入讨论初中物理实验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控制变量法,包括其定义、原理以及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此外,我们还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践的技巧,并讨论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最后,我们将总结探究方法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3 目的本文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认识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实验探究方法,特别是控制变量法。
我们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深入理解控制变量法的原理和应用,并掌握实践技巧,从而提高在物理实验中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另外,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加深对实验探究方法重要性的认识,并展望其在未来物理教学中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2. 实验探究方法概述2.1 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是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参与观察、测量和记录数据等活动,从而深入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2.2 探究方法的分类探究方法是指通过设计、操作实验来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推理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测量法、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 观察法:通过仔细观察物体或事件,记录感知到的现象及其规律性变化。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一些简单物理现象进行描述和初步认识。
- 测量法:通过使用仪器设备对物体或事件进行定量测量。
通过精确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物体性质和规律。
初中物理中的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中的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本文就它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探讨.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譬如说某段导体中通过电流的大小不仅和其两端电压有关,还和这段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的大小及材料种类等因素有关.所以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观察研究对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例如为了研究某物理量同影响它的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将另外两个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和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一因素之间的关系.首先,在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具体做法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控制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去探索客观规律.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导电体的电阻的大小同导电体的哪些特性有关时,可先故意将横截面积、长度都不同的一根镍铬合金丝和一根铜丝分别串入接有小灯泡的直流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灯泡发光的亮度,并问学生:刚才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电阻大小与导电体的某个特性有关?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的结论当然是否定的.再用横截面积和长度都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串入上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能否说明电阻大小同导电体的某种特性有关,结论同样是不能.这时就可不失时机地问学生:“那么,我们应该取怎样的两根金属丝串入上述电路来做这个实验,以研究导电体的电阻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时向学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几根金属丝让他们选择.学生经过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回答:应取两根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有的同学说:应取两根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还有的说应取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一根铜丝和一根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比较.这时,教师可适时指出上述几种方法都可以,同时指出要研究电阻的大小同导电物质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种类这三个因素任何一个因素间的关系,就要人为地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使它们相等,并指出这种实验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再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系统地进行上述实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去体验这一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还有许多概念或规律之探索和推导的实验过程中,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如在引导学生探索“导电体中电流大小同其两端电压大小和其电阻大小之间的定性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和探索“力的作用效果同力的哪些因素有关,最终得出力的三要素”等实验过程中都用到了这一科学方法,使学生对“控制变量法”不断加深理解,并逐步达到有意识地去应用的目的.其次,在利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如能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有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物理中,可用“控制变量”去分析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很多的,这就为这一科学方法的教学和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例如,有这样一道题: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谁的温度升高较大?对于这一道习题,初看起来似乎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样简短的一句话中包含了四个相互关联的物理量,也就是说,要比较谁的温度升高较大,就要同时分析其它三个物理量(质量、热量、比热容)对它的综合影响,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要解决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不仅费时费力,且准确率不高,但如能对学生加以恰当的引导,让他们考虑是否可用物理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来解决这道实际问题,经过思考及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许多同学便会想到用“控制变量法”结合公式Q=cmΔt来解决这个问题,思路是这样的:因为这个问题要解决的是Δt(升高的温度)的大小,所以先将此公式变成Δt=Q/cm的形式,再分析题目发现,m(质量)、Q(热量)相同,即这个问题中Δt仅取决于c(比热容),且从Δt=Q/cm这一关系式中可以看出,Δt与c成反比,而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因此很容易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煤油升高的温度比水大”.可见,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如能恰当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确实能起到提高解题速度与准确率的良好效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对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作了有益的尝试.在初中物理(如在力学、电学、热学)中,可用“控制变量”这一科学方法去分析解决的实际问题还很多,这就为学生灵活应用这一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证.“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本文就它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探讨.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譬如说某段导体中通过电流的大小不仅和其两端电压有关,还和这段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的大小及材料种类等因素有关.所以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观察研究对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例如为了研究某物理量同影响它的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将另外两个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和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一因素之间的关系.首先,在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具体做法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控制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去探索客观规律.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导电体的电阻的大小同导电体的哪些特性有关时,可先故意将横截面积、长度都不同的一根镍铬合金丝和一根铜丝分别串入接有小灯泡的直流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灯泡发光的亮度,并问学生:刚才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电阻大小与导电体的某个特性有关?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的结论当然是否定的.再用横截面积和长度都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串入上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能否说明电阻大小同导电体的某种特性有关,结论同样是不能.这时就可不失时机地问学生:“那么,我们应该取怎样的两根金属丝串入上述电路来做这个实验,以研究导电体的电阻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时向学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几根金属丝让他们选择.学生经过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回答:应取两根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有的同学说:应取两根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还有的说应取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一根铜丝和一根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比较.这时,教师可适时指出上述几种方法都可以,同时指出要研究电阻的大小同导电物质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种类这三个因素任何一个因素间的关系,就要人为地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使它们相等,并指出这种实验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再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系统地进行上述实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去体验这一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还有许多概念或规律之探索和推导的实验过程中,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如在引导学生探索“导电体中电流大小同其两端电压大小和其电阻大小之间的定性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和探索“力的作用效果同力的哪些因素有关,最终得出力的三要素”等实验过程中都用到了这一科学方法,使学生对“控制变量法”不断加深理解,并逐步达到有意识地去应用的目的.其次,在利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如能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有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物理中,可用“控制变量”去分析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很多的,这就为这一科学方法的教学和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例如,有这样一道题: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谁的温度升高较大?对于这一道习题,初看起来似乎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样简短的一句话中包含了四个相互关联的物理量,也就是说,要比较谁的温度升高较大,就要同时分析其它三个物理量(质量、热量、比热容)对它的综合影响,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要解决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不仅费时费力,且准确率不高,但如能对学生加以恰当的引导,让他们考虑是否可用物理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来解决这道实际问题,经过思考及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许多同学便会想到用“控制变量法”结合公式Q=cmΔt来解决这个问题,思路是这样的:因为这个问题要解决的是Δt(升高的温度)的大小,所以先将此公式变成Δt=Q/cm的形式,再分析题目发现,m(质量)、Q(热量)相同,即这个问题中Δt仅取决于c(比热容),且从Δt=Q/cm这一关系式中可以看出,Δt与c成反比,而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因此很容易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煤油升高的温度比水大”.可见,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如能恰当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确实能起到提高解题速度与准确率的良好效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对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作了有益的尝试.在初中物理(如在力学、电学、热学)中,可用“控制变量”这一科学方法去分析解决的实际问题还很多,这就为学生灵活应用这一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证.“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本文就它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探讨.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譬如说某段导体中通过电流的大小不仅和其两端电压有关,还和这段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的大小及材料种类等因素有关.所以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观察研究对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例如为了研究某物理量同影响它的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将另外两个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和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一因素之间的关系.首先,在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具体做法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控制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去探索客观规律.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导电体的电阻的大小同导电体的哪些特性有关时,可先故意将横截面积、长度都不同的一根镍铬合金丝和一根铜丝分别串入接有小灯泡的直流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灯泡发光的亮度,并问学生:刚才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电阻大小与导电体的某个特性有关?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的结论当然是否定的.再用横截面积和长度都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串入上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能否说明电阻大小同导电体的某种特性有关,结论同样是不能.这时就可不失时机地问学生:“那么,我们应该取怎样的两根金属丝串入上述电路来做这个实验,以研究导电体的电阻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时向学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几根金属丝让他们选择.学生经过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回答:应取两根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有的同学说:应取两根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还有的说应取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一根铜丝和一根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比较.这时,教师可适时指出上述几种方法都可以,同时指出要研究电阻的大小同导电物质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种类这三个因素任何一个因素间的关系,就要人为地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使它们相等,并指出这种实验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再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系统地进行上述实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去体验这一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还有许多概念或规律之探索和推导的实验过程中,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如在引导学生探索“导电体中电流大小同其两端电压大小和其电阻大小之间的定性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和探索“力的作用效果同力的哪些因素有关,最终得出力的三要素”等实验过程中都用到了这一科学方法,使学生对“控制变量法”不断加深理解,并逐步达到有意识地去应用的目的.其次,在利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如能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有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物理中,可用“控制变量”去分析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很多的,这就为这一科学方法的教学和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例如,有这样一道题: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谁的温度升高较大?对于这一道习题,初看起来似乎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样简短的一句话中包含了四个相互关联的物理量,也就是说,要比较谁的温度升高较大,就要同时分析其它三个物理量(质量、热量、比热容)对它的综合影响,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要解决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不仅费时费力,且准确率不高,但如能对学生加以恰当的引导,让他们考虑是否可用物理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来解决这道实际问题,经过思考及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许多同学便会想到用“控制变量法”结合公式Q=cmΔt来解决这个问题,思路是这样的:因为这个问题要解决的是Δt(升高的温度)的大小,所以先将此公式变成Δt=Q/cm的形式,再分析题目发现,m(质量)、Q(热量)相同,即这个问题中Δt仅取决于c(比热容),且从Δt=Q/cm这一关系式中可以看出,Δt与c成反比,而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因此很容易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煤油升高的温度比水大”.可见,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如能恰当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确实能起到提高解题速度与准确率的良好效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对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作了有益的尝试.在初中物理(如在力学、电学、热学)中,可用“控制变量”这一科学方法去分析解决的实际问题还很多,这就为学生灵活应用这一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证.。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大全 一 控制变量法 1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一、控制变量法1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 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 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 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 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 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 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图像法1 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 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 P=UI3 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压强p=F/Sp=ρgh浮力 F=ρ液gV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三、转换法的应用1 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 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 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 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 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 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 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实验推理法1 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 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 “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五、等效替代法1 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控制变量法
图1中考物理解题方法--控制变量法物理学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即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和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应用较为广泛,具体探究如下:【探索研究案例一】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与路程、时间两个因素有关,为了比较两个(或几个)做匀速直线物体的快慢,常采用控制变量法。
1.控制路程因素(即在路程相同或路程一定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则运动的快,速度大。
2.控制时间因素(即在时间相同或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比较它们通过的路程长短。
路程长的,运动快,速度大。
3.在路程、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借助于数学中的比例,引入路程和时间之比,即用比较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例题1】如图1所示(a )、(b )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图1(a )表明 ;图1(b )表明 。
【精评】试题将游泳比赛的过程和终端两种情况用图画出来,让同学们识别在这两种比较游泳快慢的情况中,分别运用了哪种控制变量的方法。
在图1(a )中,各泳道右边的圆圈指针的指向都相同,表示“时间相等”,三个泳道中游泳人的位置不同,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不同,游在最前面的人通过的路程最长,他游得最快,所以,图1(a )表示采用了控制时间相等的因素,研究运动快慢与路程的关系的方法,表明:时间相等时,游泳人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在图1(b )中,各泳道的游泳人都到达终点,但泳道旁圆圈内的指针指向不同,表示游泳人通过相同的泳道全程所用的时间不等,中间泳道的游泳人所用时间最短,游得最快。
所以,图1(b )表示采用了控制路程相等的因素,研究运动快慢与时间的关系的方法,表明: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游泳人所用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解答】时间相等时,游泳人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初中物理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
3.学会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根据控制变量法来表述结论时常用表达方式是: 1、研究对象与实验变量有关
2、在控制变量一定时,研究对象与实验变量 的关系
注意:(能具体则具体,描述时因果不要倒置)
3.学会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例5:小辉同学在做“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
间的关系”实验中,分别测得了如下两组数据:
法
应用于提出猜想之中 应用于设计实验之中 应用于实验结论之中 应用于实验评价之中
3.学会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根据控制变量法来表述结论时常用表达方式是: 1、研究对象与实验变量有关
3.学会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例4: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4)分析甲乙两图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 的深度 有关 (“有关”或“无关”) (5)分析丙丁两图可知:液体的压强与盛液体 容器形状的关系 无关(“有关”或“无关”) (6)分析乙丙两图可知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
(4)某次实验中,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示数
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为3V,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两电表示
数均无明显变化,电路故障原因可能是
。
(3)通过比较d中两电磁铁,发现猜想C不全面,应补_电流相__同__的条件.
a
b
c
d
练习3、下图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①实验中要求必须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做的目的是 : 使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拉力 ②分析甲、乙两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 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 ③分析乙、丙两次实验现象,能否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不能 为什么?实验中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 ④分析甲、丁两次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与 接触面材料 的关系。
17种初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解释
一、控制变量法1.定义:在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因素关系时,将一些因素固定不变,分别只研究该量与一个因素的关系,从而使问题简化。
2.举例:(1)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将电阻固定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将电压固定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2)研究压力效果有关因素时,先让受力面积不变,研究与压力大小关系;然后再让压力不变,研究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二、转换法1.定义:将看不见、摸不着、不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
2.举例:(1)动能大小无法直接测出,但我们可以通过木块被撞出去的距离来比较动能大小。
(2)磁场看不见,撒上铁粉,通过铁粉的有序排列“看见”磁场并进行研究。
三、放大法1.定义:通过放大、扩大、变大或增加某些因素,从而使问题看得更加清楚,更容易解决。
2.举例:(1)将带有细玻璃管的塞子插到装满水的瓶口,显示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2)电流表通过指针将偏转幅度放大,从而可以划分刻度值。
四、换元法(替代法)1.定义:通过将问题中的元素进行替换或代换,从而解决问题。
2.举例:(1)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用平面玻璃代替平面镜进行研究。
(2)研究透镜时,用冰块去代替玻璃制作简易的透镜。
五、等效法1.定义:两种事物在某一方面上的效果完全一样,因此在解决这一方面问题时就可以完全替代。
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替代法。
2.举例:(1)为了让手暖和,在没有热水袋的情况下,可以双手互搓,达到完全相同的效果。
(2)用两个5Ω的电阻串联,去当做一个10Ω电阻用。
六、分类法1.定义:将许多事物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
2.举例:(1)将汽化现象按照发生地点和剧烈程度,分为蒸发、沸腾两类。
(2)将电路根据连接情况,分为串联、并联电路两种。
七、比较法1.定义:找到两种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
2.举例:(1)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2)比较实像和虚像的异同点。
八、类比法1.定义:由两种事物的一部分相似之处,推测其他部分也可能相似。
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
图1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物理学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即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和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应用较为广泛,具体探究如下:【实验探究一】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与路程、时间两个因素有关,为了比较两个(或几个)做匀速直线物体的快慢,常采用控制变量法。
1.控制路程因素(即在路程相同或路程一定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则运动的快,速度大。
2.控制时间因素(即在时间相同或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比较它们通过的路程长短。
路程长的,运动快,速度大。
3.在路程、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借助于数学中的比例,引入路程和时间之比,即用比较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例题1】如图1所示(a )、(b )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图1(a )表明 ;图1(b )表明 。
【精评】试题将游泳比赛的过程和终端两种情况用图画出来,让同学们识别在这两种比较游泳快慢的情况中,分别运用了哪种控制变量的方法。
在图1(a )中,各泳道右边的圆圈指针的指向都相同,表示“时间相等”,三个泳道中游泳人的位置不同,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不同,游在最前面的人通过的路程最长,他游得最快,所以,图1(a )表示采用了控制时间相等的因素,研究运动快慢与路程的关系的方法,表明:时间相等时,游泳人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在图1(b )中,各泳道的游泳人都到达终点,但泳道旁圆圈内的指针指向不同,表示游泳人通过相同的泳道全程所用的时间不等,中间泳道的游泳人所用时间最短,游得最快。
所以,图1(b )表示采用了控制路程相等的因素,研究运动快慢与时间的关系的方法,表明: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游泳人所用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解答】时间相等时,游泳人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游泳人所用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初中物理中的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中的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所以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观察研究对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例如为了研究某物理量同影响它的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将另外两个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和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一因素之间的关系.首先,在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
具体做法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控制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去探索客观规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概念或规律之探索和推导的实验过程中,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其次,在利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如能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有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控制变量法是在进行物理实验时,通过控制其他变量的方法,来研究特定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控制变量法的目的是排除其他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使研究者能够准确判断特定变量的影响。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控制其他变量:
1.保持环境恒定:尽量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2.控制物质质量:保持实验中使用的物质的质量相同,以消除由物质质量差异引起的实验结果偏差。
3.保持实验装置稳定:确保实验装置的稳定性,避免因装置的摆放位置、支撑方式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4.控制时间因素:在实验过程中控制时间的影响,例如在相同的时间段内进行实验,这样可以避免时间因素对结果的干扰。
5.选择适量的参数:对于有变化趋势的变量,可以通过控制变量的变化幅度来研究特定变量的影响程度。
转换法是一种通过改变研究对象的某种特定物理量,从而观察其他相关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在实践中,我们常用以下方法来进行转换:
1.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尺寸:对于某个对象,可以通过改变其形状或尺寸,来观察不同形状或尺寸下其物理性质的变化。
2.改变物体的温度:通过加热或冷却物体,来观察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如热胀冷缩等。
3.改变物体的位置:改变物体的位置,例如将物体向上抬高或向下放置,可以观察物体在不同位置下的重力或压力变化情况。
4.改变物体的速度:通过改变物体的速度,例如使物体加速或减速,来研究物体在不同速度下的运动特性。
转换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特性和相互关系,为物理规律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在进行转换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以便准确观察和分析转换后的物理现象。
初中物理中控制变量法的实验
初中物理中控制变量法的实验哎呀,说到初中物理中的控制变量法,真是一个既简单又有趣的实验方法!你知道吗,这玩意儿就像是一个魔术师,能让我们在实验中轻松找出各种因素的影响。
别看它名字复杂,其实就像是在做饭,咱们得控制好每一个调料,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
想象一下,咱们要研究一下小球的掉落速度。
你瞧,先把小球从同样的高度扔下去,嘿,这个高度就得是固定的。
要是这次从一米扔,下一次又换成两米,那结果可就乱套了。
这样一来,咱们就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小球掉得快慢。
所以啊,在做实验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变量。
就像在打篮球,咱们得确保每次投篮的姿势和力度都一样,才能知道是哪次的投篮让球进得更稳。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控制变量的方法能让我们的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你想想,假如我们在实验里不控制变量,搞得七七八八,那结果不就是“乌龙事件”了吗?哈哈,科学实验可不能马虎!咱们再说说具体怎么操作。
比如说,想测量水的温度对溶解糖的影响。
你看看,水温得保持一致,糖的量也要固定。
要是水温不一样,那这个实验的结果简直就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
记得有次我在做这样的实验,真是乐趣无穷。
控制好水温,糖倒进去,立刻就看到它慢慢溶解,哇,简直像是在看魔法表演,心里那叫一个美呀!控制变量法不仅仅适用于物理,其实在生活中也常常用到。
你知道的,做菜的时候要注意火候,火太大菜就糊了,火太小又没熟。
这就像科学实验一样,掌握好每一个变量,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就拿我那次尝试做泡菜来说,我把所有调料都放得刚刚好,结果味道棒极了,朋友们都说我简直是大厨!可要是调料放多了,哎呀,真是辣得受不了,简直不能下咽。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会问,控制变量法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其实啊,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就像一条清晰的小河,水流得顺畅,让我们能看到河底的石头和小鱼。
如果没有控制变量,实验结果就像泥水一般,啥都看不清楚,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啊,这种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利器。
初中物理 物理思想与方法 第一讲 控制变量法与替代法
1.1.1 与控制变量法有关的几个探究实验
1.2 等效替代法的概念
1.2.1 与等效替代法有关的知识点
方法示例
2.1.1 控制变量法应用实例:研究液体压强
2.1.2 控制变量法应用实例:研究音调的影响因素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
备考指津
3.1 解控制变量法和替代法题型的技巧
(3)表中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 猜想3(材料),必须知道所选取内容,请在表中 填上所缺数据;
2.1.3 控制变量法应用实例:研究滑动摩擦力
2.2.1 等效替代法实例:测部分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h2 h1
2.2.2 等效替代法实例:用不标准天平测质量
2.2.3 等效替代法实例:确定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与技巧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与技巧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能够验证物理规律,更能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那么,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哪些探究方法与技巧呢?一、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当研究多个因素对某一物理量的影响时,我们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
例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我们要研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此时,我们就需要控制接触面的面积、运动速度等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改变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观察滑动摩擦力的变化。
再比如,探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控制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中的两个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来研究电阻的变化情况。
运用控制变量法时,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物理量,然后确定可能影响该物理量的因素,接着逐一研究每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
二、转换法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不容易直接测量或观察,我们就需要将其转换成容易测量或观察的物理量,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比如,在研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时,由于物体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我们通过观察纸屑在发声的鼓面上跳动,或者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激起水花,将物体的振动转换为纸屑的跳动和水花的溅起,从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容易直接观察,我们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三、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指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
在“测量电阻”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用电阻箱替代待测电阻,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与接入待测电阻时相同,此时电阻箱的阻值就等于待测电阻的阻值。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我们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点燃蜡烛的像,从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位置关系等。
八年级物理(上)重难点突破1:控制变量法
八年级物理上重难点专题突破1-----控制变量法阅读提升:1、控制变量法: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
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
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实验大多都用到了这种方法,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 受到导体电阻R 和它两端电压U 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 与电阻R 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 不变;在研究电流I 与电压U 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 不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探究声音产生的因素、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比热容概念的引入等。
2、转换法: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我们常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的见、摸的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
如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认识电流大小,根据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来认识磁场等。
3、等效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
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压力等。
4、类比法:在认识一些物理概念时,我们常将它与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点的现象进行类比,以帮助我们理解它。
如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类比。
认识电压时,用水压进行类比,用水流(压)类比电流(压);用水波类比声波。
5、建立理想模型法:在研究磁体的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表示模型(如太阳系模型);理论模型(如理想气体模型);想象模型(如电场线、磁感线等力线的模型);数学模型(如空间点阵模型)。
控制变量法专题训练例题1:小敏、小颖和小青在玩荡秋千时,感到秋千往返摆动时间有规律。
于是对“哪些因素决定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下列猜想,小敏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绳长决定;小颖猜想:可能由人与秋千坐垫的总质量决定;小青猜想:可能由秋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中心的最大距离)决定。
浅析初中物理中的控制变量法
浅析初中物理中的控制变量法作者:伍仕凌资料来源:教师第2部分,第06, 2022期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重要的概念和规律都要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之上。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学生遇到的实验方法有很多,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等。
而控制变量法作为初中物理中重要的实验方法之一,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
下面就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对控制变量法的认识。
一、控制变量法的概念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往往是相互关联的,研究对象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
在许多情况下,影响研究对象的因素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
为了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影响它的多种因素之一之间的具体关系,我们应该人为地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进行具体的比较,探索这个物理量与这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然后得出科学而严谨的结论,这就是控制变量法。
这种实验方法广泛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中。
学生最初接触物理的声学知识时,控制变量法就已经隐性地体现出来了。
例如,真空罩中的闹铃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比较声音在空气和真空中的传播情况,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际上保持了闹铃、闹铃的位置、研究者离闹铃的距离这几个因素不变,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这个时候,作为授课者,就应当对控制变量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控制变量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以后的探究实验做好准备。
二、控制变量法的特征在物理实验中,控制变量法不同于其他实验方法。
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必须影响一个物理量。
在实验过程中,为了科学地探索这些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具体影响,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例如,通过导体某一段的电流不仅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还与导体的电阻有关。
因此,在实验探索过程中,应分两步进行。
在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时,应控制电阻不变;在探索通过导体的电流是否与电阻有关时,我们需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
3、控制变量法的关键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会碰到某个物理量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
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的概念
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的概念
一、定义
控制变量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在物理实验中常常被用来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控制某些因素,使得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发生变化,从而揭示这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目的
控制变量法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得出科学的结论。
通过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改变一个因素,可以明确地观察到这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三、应用范围
控制变量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实验中,尤其在物理学实验中最为常见。
例如,研究电阻、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时,常常需要控制电阻不变,只改变电流或电压,以观察其对电路的影响。
这种方法不仅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其他学科如化学、生物学等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方法特点
控制变量法的特点是能够准确地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能够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此外,控制变量法还能够揭示多个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
五、实践意义
控制变量法的实践意义在于它能够指导我们进行科学实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控制变量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控制变量法也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它能够培养我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
电流、电阻、时间
6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有无铁芯、线圈中电流大小、线圈匝数
7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
通电导线电流的方向、磁场的方向
8
感应电流的方向
磁场的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
9
速度
路程、时间
10
压强
压力、受力面积
11
液体压强
液体密度、液体深度
12
浮力
液体密度、排理控制变量法
1、控制变量法:
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及其对应变量
序号
概念或规律
对应变量
1
声音的响度
物体振幅、声源的远近
2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表面积、液体表面气流速度
3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4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
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
5
物体的质量、物体的速度
14
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的质量、物体的高度
15
影响内能的因素
物体的质量、温度、种类
16
热量的变化(热传递)
比热容、质量、温度的变化
17
热量(燃烧燃料)
热值、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中的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本文就它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探讨.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譬如说某段导体中通过电流的大小不仅和其两端电压有关,还和这段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的大小及材料种类等因素有关.所以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观察研究对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例如为了研究某物理量同影响它的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将另外两个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和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一因素之间的关系.首先,在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具体做法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控制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去探索客观规律.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导电体的电阻的大小同导电体的哪些特性有关时,可先故意将横截面积、长度都不同的一根镍铬合金丝和一根铜丝分别串入接有小灯泡的直流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灯泡发光的亮度,并问学生:刚才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电阻大小与导电体的某个特性有关?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的结论当然是否定的.再用横截面积和长度都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串入上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能否说明电阻大小同导电体的某种特性有关,结论同样是不能.这时就可不失时机地问学生:“那么,我们应该取怎样的两根金属丝串入上述电路来做这个实验,以研究导电体的电阻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时向学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几根金属丝让他们选择.学生经过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回答:应取两根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有的同学说:应取两根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还有的说应取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一根铜丝和一根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比较.这时,教师可适时指出上述几种方法都可以,同时指出要研究电阻的大小同导电物质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种类这三个因素任何一个因素间的关系,就要人为地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使它们相等,并指出这种实验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再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系统地进行上述实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去体验这一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还有许多概念或规律之探索和推导的实验过程中,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如在引导学生探索“导电体中电流大小同其两端电压大小和其电阻大小之间的定性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和探索“力的作用效果同力的哪些因素有关,最终得出力的三要素”等实验过程中都用到了这一科学方法,使学生对“控制变量法”不断加深理解,并逐步达到有意识地去应用的目的.其次,在利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如能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有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物理中,可用“控制变量”去分析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很多的,这就为这一科学方法的教学和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例如,有这样一道题: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谁的温度升高较大?对于这一道习题,初看起来似乎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样简短的一句话中包含了四个相互关联的物理量,也就是说,要比较谁的温度升高较大,就要同时分析其它三个物理量(质量、热量、比热容)对它的综合影响,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要解决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不仅费时费力,且准确率不高,但如能对学生加以恰当的引导,让他们考虑是否可用物理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来解决这道实际问题,经过思考及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许多同学便会想到用“控制变量法”结合公式Q=cmΔt来解决这个问题,思路是这样的:因为这个问题要解决的是Δt(升高的温度)的大小,所以先将此公式变成Δt=Q/cm的形式,再分析题目发现,m(质量)、Q(热量)相同,即这个问题中Δt仅取决于c(比热容),且从Δt=Q/cm这一关系式中可以看出,Δt与c成反比,而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因此很容易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煤油升高的温度比水大”.可见,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如能恰当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确实能起到提高解题速度与准确率的良好效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对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作了有益的尝试.在初中物理(如在力学、电学、热学)中,可用“控制变量”这一科学方法去分析解决的实际问题还很多,这就为学生灵活应用这一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证.“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本文就它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探讨.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譬如说某段导体中通过电流的大小不仅和其两端电压有关,还和这段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的大小及材料种类等因素有关.所以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观察研究对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例如为了研究某物理量同影响它的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将另外两个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和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一因素之间的关系.首先,在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具体做法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控制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去探索客观规律.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导电体的电阻的大小同导电体的哪些特性有关时,可先故意将横截面积、长度都不同的一根镍铬合金丝和一根铜丝分别串入接有小灯泡的直流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灯泡发光的亮度,并问学生:刚才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电阻大小与导电体的某个特性有关?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的结论当然是否定的.再用横截面积和长度都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串入上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能否说明电阻大小同导电体的某种特性有关,结论同样是不能.这时就可不失时机地问学生:“那么,我们应该取怎样的两根金属丝串入上述电路来做这个实验,以研究导电体的电阻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时向学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几根金属丝让他们选择.学生经过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回答:应取两根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有的同学说:应取两根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还有的说应取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一根铜丝和一根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比较.这时,教师可适时指出上述几种方法都可以,同时指出要研究电阻的大小同导电物质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种类这三个因素任何一个因素间的关系,就要人为地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使它们相等,并指出这种实验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再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系统地进行上述实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去体验这一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还有许多概念或规律之探索和推导的实验过程中,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如在引导学生探索“导电体中电流大小同其两端电压大小和其电阻大小之间的定性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和探索“力的作用效果同力的哪些因素有关,最终得出力的三要素”等实验过程中都用到了这一科学方法,使学生对“控制变量法”不断加深理解,并逐步达到有意识地去应用的目的.其次,在利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如能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有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物理中,可用“控制变量”去分析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很多的,这就为这一科学方法的教学和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例如,有这样一道题: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谁的温度升高较大?对于这一道习题,初看起来似乎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样简短的一句话中包含了四个相互关联的物理量,也就是说,要比较谁的温度升高较大,就要同时分析其它三个物理量(质量、热量、比热容)对它的综合影响,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要解决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不仅费时费力,且准确率不高,但如能对学生加以恰当的引导,让他们考虑是否可用物理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来解决这道实际问题,经过思考及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许多同学便会想到用“控制变量法”结合公式Q=cmΔt来解决这个问题,思路是这样的:因为这个问题要解决的是Δt(升高的温度)的大小,所以先将此公式变成Δt=Q/cm的形式,再分析题目发现,m(质量)、Q(热量)相同,即这个问题中Δt仅取决于c(比热容),且从Δt=Q/cm这一关系式中可以看出,Δt与c成反比,而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因此很容易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煤油升高的温度比水大”.可见,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如能恰当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确实能起到提高解题速度与准确率的良好效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对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作了有益的尝试.在初中物理(如在力学、电学、热学)中,可用“控制变量”这一科学方法去分析解决的实际问题还很多,这就为学生灵活应用这一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证.“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本文就它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探讨.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譬如说某段导体中通过电流的大小不仅和其两端电压有关,还和这段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的大小及材料种类等因素有关.所以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观察研究对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例如为了研究某物理量同影响它的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将另外两个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和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一因素之间的关系.首先,在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具体做法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控制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去探索客观规律.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导电体的电阻的大小同导电体的哪些特性有关时,可先故意将横截面积、长度都不同的一根镍铬合金丝和一根铜丝分别串入接有小灯泡的直流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灯泡发光的亮度,并问学生:刚才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电阻大小与导电体的某个特性有关?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的结论当然是否定的.再用横截面积和长度都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串入上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能否说明电阻大小同导电体的某种特性有关,结论同样是不能.这时就可不失时机地问学生:“那么,我们应该取怎样的两根金属丝串入上述电路来做这个实验,以研究导电体的电阻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时向学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几根金属丝让他们选择.学生经过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回答:应取两根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有的同学说:应取两根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还有的说应取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一根铜丝和一根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比较.这时,教师可适时指出上述几种方法都可以,同时指出要研究电阻的大小同导电物质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种类这三个因素任何一个因素间的关系,就要人为地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使它们相等,并指出这种实验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再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系统地进行上述实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去体验这一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还有许多概念或规律之探索和推导的实验过程中,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如在引导学生探索“导电体中电流大小同其两端电压大小和其电阻大小之间的定性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和探索“力的作用效果同力的哪些因素有关,最终得出力的三要素”等实验过程中都用到了这一科学方法,使学生对“控制变量法”不断加深理解,并逐步达到有意识地去应用的目的.其次,在利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如能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有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物理中,可用“控制变量”去分析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很多的,这就为这一科学方法的教学和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例如,有这样一道题: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谁的温度升高较大?对于这一道习题,初看起来似乎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样简短的一句话中包含了四个相互关联的物理量,也就是说,要比较谁的温度升高较大,就要同时分析其它三个物理量(质量、热量、比热容)对它的综合影响,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要解决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不仅费时费力,且准确率不高,但如能对学生加以恰当的引导,让他们考虑是否可用物理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来解决这道实际问题,经过思考及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许多同学便会想到用“控制变量法”结合公式Q=cmΔt来解决这个问题,思路是这样的:因为这个问题要解决的是Δt(升高的温度)的大小,所以先将此公式变成Δt=Q/cm的形式,再分析题目发现,m(质量)、Q(热量)相同,即这个问题中Δt仅取决于c(比热容),且从Δt=Q/cm这一关系式中可以看出,Δt与c成反比,而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因此很容易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煤油升高的温度比水大”.可见,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如能恰当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确实能起到提高解题速度与准确率的良好效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对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作了有益的尝试.在初中物理(如在力学、电学、热学)中,可用“控制变量”这一科学方法去分析解决的实际问题还很多,这就为学生灵活应用这一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