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
1.氨基酸评分(AAS)是一种评估食物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方法,将其与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进行比较得出评分。

2.必需氨基酸是人体无法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足以满足需求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

3.必需氨基酸评分模式是指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以色氨酸含量为1,其他必需氨基酸的比例相应计算得出。

4.参考蛋白通常使用鸡蛋蛋白作为参考,因为其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最接近。

5.常量元素也称为宏量元素,包括钙、磷、硫、钾、钠、镁和铝,其在体内含量一般大于体重的0.01%,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上。

6.蛋白质功效比值(PER)是用幼年动物在生长期内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量的比值来评估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以标准酪蛋白为参考蛋白设定对照组。

7.蛋白质互补作用是指混合不同食物蛋白质,使它们各自相对不足的必需氨基酸得以互相补偿,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8.蛋白质净利用率(NPU)是反映食物中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即机体利用的蛋白质占食物中蛋白质的百分比。

9.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是由于蛋白质和能量不足导致的营养不良症状。

10.肥胖是指能量摄入大于消耗,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当脂肪含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即为肥胖症。

11.基础代谢是指维持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能量消耗。

12.基础代谢率是单位时间内人体基础代谢消耗的能量,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或每公斤体重的能量消耗来衡量。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营养人体获得食物并利用其作为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2.营养素用以维持人类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和健康所必需的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

3.营养价值:指食品中营养素能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一般说,食品中所提供的营养种类及其含量越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越高。

4.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品的营养组成、功能特性以及为保持、改善和弥补食物的营养缺陷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的一门学科。

5.必需脂肪酸: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人体本身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

6.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7.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当某些或某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低于标准水平时, 不论其他LAA的含量与比例如何适当,其营养价值也必然大大下降,这些含量不足的必须氨基酸称为限制性氨基酸。

8.完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 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彼此比例适当。

不但可以维持人体健康,还可以促进生长发育的一类蛋白质.9.蛋白质互补作用:将几种蛋白质适当搭配,同时食用,可大大提高其营养价值,这种现象为互补作用.10.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常与能量缺乏同时发生,主要分为两类:消瘦型和水肿型。

11.氨基酸模式:指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12.氨基酸评分:计算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与参考蛋白质或理想模式中相应的必需氨基酸的比值的方法,计算的比值称为化学评分或氨基酸评分13.节约蛋白质作用:当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时,可以防止体内和膳食中的蛋白质转变为葡萄糖14.抗生酮作用:脂肪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酰基需要与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生的草酰乙酸结合方能完全氧化而不产生酮体15.食物热效应:又称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 SDA)或膳食生热作用(dietary calorific effect),指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的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生理活动,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加工:将食品原料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调配制成各种加工食品的过程可统称为食品加工。

●转基因食品:又称为基因改良食品和转基因食品,通常是指一种经基因修饰的生物体产生的,或由该物质本身构成的食品。

●食品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营养:原意指“谋求养生”。

是指人摄取食物后,在体内消化和吸收和代谢、利用其中的营养素以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处于健康状态的总过程。

●营养素:是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维七大类。

●产能营养素:在人体摄取的营养中,只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能产生能量,营养学上称这三种营养素为“产能营养素”或“热原质”。

●好的营养:人体从食物中获得保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最佳健康状况所需数量的必需营养素。

●营养密度:食品中以单位热量为基础所含重要营养素的浓度。

●食品的营养价值: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包括营养素是否种类齐全,数量是否充足和相互比例是否适宜,并且是否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营养不良: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营养质量指数/食物营养指数(index ofnutritional quality ,INQ):指食物中某种营养素满足一日所需程度与能量满足一日所需程度的比值。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intakes ,DRI):DRIs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其中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膳食结构: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例。

●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EAR):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指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的摄入水平。

食品营养学专业名词

食品营养学专业名词
评价食品添加剂的首要和最终标准
15.能量密度

每克食物所含的能量 与食品的水分和脂肪含量密切有关
第二章
食品的消化与吸收

对身体的损害会比较大 ,且容易造成口腔、咽喉、呼吸道、食道、肺 部的损伤,还是劝诫大家,勿用此招,保重身体健康
9.强化食品

根据特殊需要,按照科学配方,通过 一定方法把缺乏的营养素加到食品中 去,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这样加 工出来的食品。
将人体所缺乏的微量营养素加入一种食物载体,以增加营养素在食 物中的含量
修补等 生命活动 而 摄取和利用
营养状况:与营养有关的身体状况
对食物构成和其中营养素的利用所表现的健康状况 个体与群体之分——
2.营养学
研究食物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学科。
人体营养不足的变化过程
3.营养素
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 成机体和组织修复以及具有生理调 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用以供给能量、构成机体组织、调节 生理活动而通过食物和饮水摄取的各
钙强化食品:强化钙、强化铁和强化锌食品。钙强化麦片、饼干、牛奶以及食用盐。
消费人群主要是儿童、学生、孕妇及老人
维生素类强化食品:在饮品中添加最多,维生素C几乎是果汁饮品成分表中的常
客,如果珍、橙C、鲜橙多
大豆蛋白强化食品:常见于营养蛋白粉食品中。强化蛋白米粉、核桃粉、鱼蛋白
强化食品,消费人群主要是老年人
11.合理营养

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全面地提供达到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 量的平衡膳食
需要合理搭配各种食物
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
12.FAO/WHO
FAO

WHO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总结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总结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总结亚健康:当健康状况透支,身体处于有不适的感觉却又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况,45%-85%.健康:指不仅不生病,而且机体与环境之间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保持相对平衡,有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

即研究人体健康规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

营养:原义为“谋求养生”;是指人体消化、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人类从外界获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营养素:是指保证人体生长、发育、繁衍和维持健康生活的物质,目前已知有40~45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其中人体最主要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水、矿物质、维生素。

人类为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满足劳动及工作的需要,必须每日从外界环境摄入必要的物质----由食物组成的膳食。

营养密度:食品的营养密度是指食品中以单位为基础所含重要营养(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的浓度。

营养价值:是指在特定食品中的营养素及其质和量的关系。

食品卫生: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食品卫生的定义是:从食品的生产、制造到最后消费之间无论在任何步骤,都能确保食品处于安全、完整及美好的情况。

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食品”而指对“无污染”食品的一种形象的表述,特指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由专门机构认定,分为A级和AA级,有专用标志性商标。

A级:限制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物的可持续农业产品;AA级:对应的是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有关规定定义: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的、由授权的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颁发给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称为有机食品。

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转基因生物直接食用,或者作为加工原料生产的食品,统称为“转基因食品”。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

1、氨基酸评分‎(a mino‎acid score‎,AAS):是指用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评分模式‎和推荐的理‎想的模式或‎参考蛋白的‎模式进行比‎较的得分。

2、必需氨基酸‎(e ssen‎tial amino‎acid):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3、必需氨基酸‎评分模式(amino‎acid scori‎n g patte‎r n):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计算方法是‎将该种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氨‎基酸模式。

4、参考蛋白(refer‎e n ce prote‎i n):鸡蛋蛋白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最接近,在实验中常‎以它作为参‎考蛋白。

5、常量元素(macro‎miner‎a l s):又称宏量元‎素,包括钙、磷、硫、钾、钠、镁、铝,其在体内的‎含量一般大‎于体重的0‎.01%,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上。

6、蛋白质功效‎比值(prote‎i n effic‎i ency‎ ratio‎,PER):是用处于生‎长阶段的幼‎年动物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的量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指标‎。

(以标化酪蛋‎白为参考蛋‎白设对照组‎)7、蛋白质互补‎作用(compl‎e ment‎a ry actio‎n):指人们将不‎同的食物蛋‎白质适当混‎合食用,使它们各自‎相对不足的‎必需氨基酸‎得以互相补‎偿,使其接近人‎们所需的氨‎基酸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作用。

8、蛋白质净利‎用率(net prote‎i n utili‎z atio‎n,NPU):是反映食物‎中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即机体利用‎的蛋白质占‎食物中蛋白‎质的百分比‎。

9、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rote‎i n-energ‎y malnu‎t riti‎o n,PEM):10、肥胖(obesi‎t y):是指能量的‎摄入大于能‎量的消耗,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当人体的脂‎肪含量达到‎一定的含量‎时,即为肥胖症‎。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与问答题)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与问答题)

绪论营养:营养是指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

营养素:营养素是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6大类。

平衡膳食:平衡膳食是指能量及各种营养素能够满足机体每日需要的膳食,且膳食中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合适,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指由于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造成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包括: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

第一章消化:人体摄入的食物必须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后才能穿过生物膜进入体内。

这种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吸收:食物消化后,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被动转运:离子或小分子在浓度差或电位差的驱动下顺电化学梯度的穿膜运动。

主动转运:在许多情况下,某种营养成分必须要逆浓度梯度的方向穿过细胞膜。

这个过程称为主动转运。

第二章:完全蛋白质:含有九种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称为完全蛋白质。

不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是指那些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既不能维持生命也不能促进生长发育的一类蛋白质。

如胶原蛋白。

半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是指那些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种类尚全,但含量不均,相互比例不合适,仅能维持生命的一类蛋白质,如麦胶蛋白。

必需氨基酸(EAA):在人体内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的氨基酸。

限制性氨基酸(LAA):某种食物蛋白质中,其必需氨基酸含量与人体氨基酸需要模式中相应必需氨基酸要量之比,比例关系相对不足的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不同食物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关系不同,其营养价值不一,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适当混合食用,使他们之间相对不足的氨基酸互相补偿,从而接近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模式,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是指蛋白质受消化酶水解后吸收的程度,即吸收氮与消化氮的比值。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

1、营养:指人体摄取食物后,在体内消化和吸收、利用其中的营养素,以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处于健康状态的总过程。

2、营养素: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等6大类。

3、营养价值: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4、营养不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1、产能营养素(包括):能够在人体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营养素,又称热源质。

人体所需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中三大宏量产能物质:即糖类、脂肪、蛋白质。

2、生理有效能:营养学上将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分解胃机体所提供的能量多少称为生理有效能,又称净能量系数,糖16.8kJ(4kal),脂37.56kJ(9kal),蛋白16.74kJ(4kal)。

3、基础代谢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人体基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单位kJ/(m2.vh)、kJ/(kg.h)。

4、食物热效应TEF:也称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DA,指人体摄食过程中引起的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即摄食后一系列消化、吸收、合成活动即营养素和营养素代谢产物之间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1、膳食纤维:主要为不能被人体利用的多糖,还有一类为木质素,不是多糖类物质,但都是不能被人类的胃肠道中消化酶所消化且不被人体吸收利用。

(不能被人体消化道内酶分解的一类非淀粉多糖物质及木质素)2、功能性低聚糖:低聚糖或称寡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连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类,分功能性低聚糖和普通低聚糖两大类。

1、必须脂肪酸EFA:指机体不能合成,但又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1、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包括缬、异、亮、苯、蛋、色、苏、赖。

2、非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为半必需氨基酸,因为分别可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变而成。

3、限制性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导致其他的必需氨基酸子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较低,这种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性氨基酸。

食品营养学重点知识总结

食品营养学重点知识总结

食品营养学重点知识总结一、名词解释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品、营养与人类生长发育及健康的关系,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方法以及食物资源的开发。

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在一定时间内,人体食用含50g有价值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相当量的葡萄糖后,2h后体内血糖曲线下面积的比值。

必需脂肪酸(EPA):是指人体不可缺少且不能自身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必需氨基酸(EAA):是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限制氨基酸:当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的相对含量较低或缺乏时,就会导致其他的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造成其营养价值下降,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维生素:是一类人体不能合成,但又是机体正常生理代谢所必需,且功能各异的微量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化合物。

膳食纤维:是指植物类食物中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一类大分子物质,即膳食中的非淀粉多糖与木质素,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糖蛋白、木质素及海藻多糖等。

营养素密度:即食物中某营养素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与其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程度之比值。

也可以表述为食物中相应于1000kcal(4184kJ)能量含量的某营养素含量。

营养素生物利用率:是指食品中所含有的营养素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在人体代谢中被利用。

酸性食品:凡食物中含S、P、Cl等元素总量较高,在体内经代谢,最终产生的灰分呈酸性,为酸性食品。

碱性食品:凡食物中含K、Na、Ca、Mg等元素总量较高,在体内经代谢,最终产生的灰分呈碱性,为碱性食品。

食品营养强化:根据营养需要向食品中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素或者某些天然食品,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过程。

食物过敏:是人体对食物和食物成分的异常免疫反应。

食物不耐受:是指由于先天性缺陷或后天营养不良、疾病引起的对某些食物或食物成分耐受不良。

营养监测:是对人群的营养状况进行连续动态地观察,针对营养问题制定计划,分析已制定的政策和计划所产生的影响,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

1.氮平衡:反应机体摄‎入氮(食物蛋白质‎含氮量约为‎16%)和排出氮的‎关系。

2.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3.氨基酸模式‎:就是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4.参考蛋白质‎:是指可用来‎测定其它蛋‎白质质量的‎标准蛋白。

5.PER(蛋白质功效‎比值):是用于处在‎生长阶段中‎的幼年动物‎(一般用刚断‎奶的雄性大‎白鼠),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的量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标。

6.限制性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7.营养学:是研究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科学。

8.氨基酸评分‎:也叫蛋白质‎的化学评分‎,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一‎种评分方法‎。

该方法是用‎被测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评分模式‎和推荐的理‎想的模式或‎参考蛋白的‎模式进行比‎较,因此反映蛋‎白质构成和‎利用的关系‎。

9.必需脂肪酸‎(EFA):是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10.食物热效应‎: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能量。

这种因摄食‎而引起能量‎的额外消耗‎称食物热效‎应。

11.蛋白质净利‎用率(NPU):蛋白质净利‎用率是反映‎食物中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即机体利用‎的蛋白质占‎食物中的蛋‎白质的百分‎比,它包含了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两个方面,因此更为全‎面。

12.必要的氮损‎失(ONL):机体每天由‎于皮肤、毛发和粘膜‎的脱落,妇女月经期‎的失血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等损失‎约20g以‎上的蛋白质‎,这种氮排出‎是机体不可‎避免的氮消‎耗,称为必要的‎氮损失。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

解释1、营养素:是指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有机和无机物质。

即食物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有效成份。

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和水6类。

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

2、营养声称:是指食品营养标签上对食物营养特性的确切描述和说明。

3、能量系数:每克糖类、脂肪、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值也称为能量系数。

4、食谱:将每日各餐主、副食的品种、数量、烹调方法、用餐时间排列成表,称为食谱。

5、食物的营养价值: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6、胞饮作用:指通过细胞膜内陷,将营养物质摄取到细胞内的过程。

可使细胞吸收某些完整的脂类和蛋白质;是新生儿从初乳中吸收抗体的方式;未经消化的蛋白进入体内可能是人体食物过敏的原因。

7、基础代谢:是维持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是指人体在清醒、空腹(饭后12-14h)、安静而舒适的环境中(室温25—30℃)、无任何体力活动和紧张的思维活动、全身肌肉松弛、消化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下的能量消耗,即指人体用于维持体温、心跳、呼吸、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基本功能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的能量消耗。

8、食品营养标签:是指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成分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9、可溶性纤维:是膳食纤维的一种,指既可溶于水,又可以吸水膨胀,并能被大肠中微生物酵解的一类纤维。

10、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是与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的原卟啉结合的铁。

11、克汀病:当孕妇严重缺碘时,胎儿所需要的甲状腺素共给不足,生长发育尤其是脑的发育出现障碍;出生后表现为智力低下、聋哑和矮小同时存在的疾病。

12、营养不良:或称营养失调,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营养不良包括两种表现,即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

13、营养:是指人体通过向外摄取各种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以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功能的生物学过程。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食品营养学一、名词解释1、健康2.RNI3、AI (与RNI 的比较)4、EAR5、消化系统6、基础代谢7、食物代谢反应8、血糖生成指数9、限制氨基酸10.11.12、氮平衡1314151617、代谢水18、烟酸当量19、叶酸当量20、食品营养强化21、混溶钙池22、食物的成酸、成碱作用23、峰值骨密度24、营养强化剂25、膳食调查26、INQ 三、简答27胃酸的作用36营养配餐的意义37膳食宝塔38叙述“暗适应”过程与维生素A 的关系39从核黄素稳定性的角度叙述牛奶最好选用避光包装的原因二、名词解释1、健康: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征健壮。

2、RNI :即推荐摄入量,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的需要的摄入量。

3、AI (与RNI 的比较):AI 是适宜摄入量,是通过观察或试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能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

准确性不如RNI。

4、EAR(概念,EAR与RNI的关系):EAR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时可以满足群体中50%个体的需要。

RNI=EAR+2SD=1.2EAR(SD=10%)5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道是食物通过的管道,又是食物消化、吸收的场所,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包括: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脏及小肠腺。

6、基础代谢(包含概念,写出三个以上影响因素):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指在肌体处于空腹12-14h,睡醒静卧,舒适室温,无7的10%计算,运动员(蛋白质摄入高人群)15%。

8、血糖生成指数(包含概念,缩写,计算公式及血糖生成指数高低的判断值)缩写:GI概念:指在一定时间内,人体食用含50克有价值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相当量的葡萄糖后,2小时内血糖曲线下面积的比值。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的科学,涉及食物成分、营养测定、营养物质代谢、食物加工和运输等。

下面将对一些常用的名词做出解释。

1.养:营养是指人体所需的各种有机无机物质及能量,它们支持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维持机体正常活动和功能的物质和能量。

2.物质:矿物质是指在食物中的元素,它们主要包括钙、镁、钠、钾、磷、硫、氯、氟、硅、铁、锰和锌等。

它们是人体发育和活动的重要营养成分,并且也可以帮助调节营养状态。

3.肪:脂肪是指含有多种脂肪酸的有机物质。

这些脂肪酸包括饱和、单不饱和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它们可以作为人体能量的来源,也可以提供必需的脂肪酸。

4.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们是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主要包括单糖、多糖、糖原、膳食纤维等。

5.白质:蛋白质是一种有机物质,主要组成部分是氨基酸。

它可以支持新陈代谢,提供能量,也可以构成细胞的多种结构成分。

6.生素:维生素是有机物质,主要是维他命,它们是改善机体免疫力,改善应激性反应能力和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的重要营养成分。

7.量:热量是指人们所摄入食物中的能量,它们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可以支持人体的活动和新陈代谢。

8.:水是指经过净化的清水,它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媒介。

简而言之,食物的营养成分一般可以分为营养素、矿物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热量和水等。

它们都拥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可以支持人体健康,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

因此,科学有效地摄入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是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的关键,也是健康的要素。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品中的营养物质的形态、成分、功能与作用、摄入与代谢、缺乏与补充等问题的科学。

以下是一些食品营养学的常见名词解释。

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单位。

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可提供能量并参与新陈代谢和组织修复。

2.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碳水化合物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包括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3. 脂肪:脂肪是由甘油与脂肪酸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能量的重要来源。

脂肪在体内可以储存能量、维持体温、保护内脏等功能,但过量摄入脂肪可能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

4. 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

维生素可促进新陈代谢、维持正常身体功能、提高免疫力等,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

5. 矿物质:矿物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无机元素,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矿物质参与酶的活化、维持体液平衡、参与神经传导等功能,包括钙、铁、锌等。

6. 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中含量较高的多糖,是人体无法消化吸收的食物成分。

纤维素能增加食物体积、促进肠蠕动、减缓血糖升高等,有助于预防便秘和肥胖等问题。

7.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指摄入食物中的不可消化纤维和难以消化纤维的总和。

膳食纤维可以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减少食物能量吸收、降低胆固醇等,常见的膳食纤维包括果蔬纤维、谷物纤维等。

8. 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必需物质。

人体需要摄入9种必需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

9. 快速消化碳水化合物:快速消化碳水化合物指的是能够迅速被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果糖等。

过量摄入快速消化碳水化合物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和肥胖。

10. 慢速消化碳水化合物:慢速消化碳水化合物是能够延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豆类等。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总结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总结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总结亚健康:当健康状况透支,身体处于有不适的感觉却又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况,45%-85%.健康:指不仅不生病,而且机体与环境之间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保持相对平衡,有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

即研究人体健康规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

营养:原义为“谋求养生”;是指人体消化、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人类从外界获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营养素:是指保证人体生长、发育、繁衍和维持健康生活的物质,目前已知有40~45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其中人体最主要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水、矿物质、维生素。

人类为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满足劳动及工作的需要,必须每日从外界环境摄入必要的物质----由食物组成的膳食。

营养密度:食品的营养密度是指食品中以单位为基础所含重要营养(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的浓度。

营养价值:是指在特定食品中的营养素及其质和量的关系。

食品卫生: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食品卫生的定义是:从食品的生产、制造到最后消费之间无论在任何步骤,都能确保食品处于安全、完整及美好的情况。

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食品”而指对“无污染”食品的一种形象的表述,特指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由专门机构认定,分为A级和AA级,有专用标志性商标。

A级:限制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物的可持续农业产品;AA级:对应的是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有关规定定义: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的、由授权的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颁发给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称为有机食品。

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转基因生物直接食用,或者作为加工原料生产的食品,统称为“转基因食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
1、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是指用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评分模式和推荐的理想的模式或参考蛋白的模式进行比较的得分。

2、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3、必需氨基酸评分模式(amino acid scoring pattern):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计算方法是将该种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氨基酸模式。

4、参考蛋白(reference protein):鸡蛋蛋白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最接近,在实验中常以它作为参考蛋白。

5、常量元素(macro minerals):又称宏量元素,包括钙、磷、硫、钾、钠、镁、铝,其在体内的含量一般大于体重的0.01%,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上。

6、蛋白质功效比值(protein efficiency ratio,PER):是用处于生长阶段的幼年动物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的量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指标。

(以标化酪蛋白为参考蛋白设对照组)
7、蛋白质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action):指人们将不同的食物蛋白质适当混合食用,使它们各自相对不足的必需氨基酸得以互相补偿,使其接近人们所需的氨基酸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作用。

8、蛋白质净利用率(net protein utilization,NPU):是反映食物中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即机体利用的蛋白质占食物中蛋白质的百分比。

9、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
10、肥胖(obesity):是指能量的摄入大于能量的消耗,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当人体的脂肪含量达到一定的含量时,即为肥胖症。

11、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BM):是维持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能量消耗。

12、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单位时间内人体基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

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或每公斤体重)的能量消耗。

13、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营的最高量。

14、能量(energy):生命系统的基础和生态系统的动力。

15、平衡膳食(balanced diet):是指能量及各种营养素能够满足机体每日需要的膳食,且膳食中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合适,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

16、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指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种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17、强化(fortification):根据营养需要向食品中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素或者某些天然食品以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过程。

18、膳食结构(dietary pattern):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膳食中动植物等食品的消费种类、数量及比例关系。

19、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不能被人体利用的多糖。

主要组成: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是非淀粉多糖。

主要来源于植物细胞壁。

人体必需的非营养素。

20、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是在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基础建立起来的,并代替膳食营养素供给量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21、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是依据营养学理论,结合社区人群实际情况制定的教育社区人群采用平衡膳食和社区合理营养从而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

22、社区营养(community nutrition):以特定社会区域范围内的各种或某种人群为对象,从宏观上研究其实施合理营养与膳食的理论、方法以及相关制约因素。

23、生物价(biological value,BV):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其越高,表明其被机体利用程度越高。

24、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食物资源的开发。

25、食谱(recipe):是反映膳食的食物配置及烹调方法的一种简明的文字形式,内容包括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要制成的菜肴名称和烹调方法。

26、食物的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也称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SDA),是在食物摄
取、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消耗。

27、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SDA):同上
28、食物营养指数(index of nutrient quality,INQ)=(100g某种食物中某营养素的含量/某营养素的日推荐摄入量)/(100g该食物中所含能量/能量的日推荐摄入量),是某种食物中的某一种营养素满足一日所需程度与能量满足一日所需程度的比值。

29、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30、体力活动水平(PAL) =总能量消耗量/基础代谢率(BMR) 231、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体重(kg)/身高(m)
32、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s):含量在体重的0.01%以下,人体需要量在
100mg/d以下的元素。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8种):铜、钴、铬、铁、碘、钼、硒和锌。

33、维生素(vitamin):是参与细胞内特异代谢反应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化学结构不同、生理功能各异的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34、限制性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食物蛋白质中,按照人体的需要及其比例关系相对不足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限制氨基酸中缺乏最多的称第一限制氨基酸。

35、营养(infancy):人类摄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36、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37、营养调查(nutritional survey):调研特定人群或个人的膳食摄入量、膳食组成、营养状况、体质与健康、生活消费以及经济水平,为改善人群营养和健康状况,进行营养监测,制定营养政策提供基础资料,也为食物的生产消费、营养缺乏病或过剩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8、营养价值(nutritional value):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39、营养监测(nutritional surveillance):对人群的营养状况进行连续动态的观察,针对营养问题制定计划,分析已制定的政策和计划所产生的影响,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40、营养素(nutrients):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41、营养素密度(nutrient density):即食物中某营养素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与其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程度之比值。

营养素密度=(一定量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该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
42、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43、营养学(nutrition or nutriology):研究人体营养规律、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营养改善措施的一门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