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维莱特公园-28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伯纳德· 屈米
巴黎十大最佳休闲娱乐公园之一 城市改造的成功典范 巴黎拉维莱特公园是对西方传统园林的超越 巴黎凡尔赛宫公园是19世纪的法国园林的象征, 而拉维莱特公园则是20世纪的象征
目录
• 设计背景 • 设计师 • 公园介绍
• 总结
设计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初,正值法国园林复兴的初期。
多元文化
屈米将拉维莱特公园设计成了无中心无边界的开放性公园。 没有围栏也没有树篱的遮挡,整个公园完全的融合到了周遍 的城市景观中,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公园在三个方向上与城 市相连,西边是斯大林格勒广场,以运河风光与闲情逸致为 特色,南边以艺术气氛为题,北面展示科技和未来的景象。 由于公园处于巴黎的近郊地带,周边多为世界各地的移民, 为了满足这一文化要求,公园强调了“混合”的特性,将科 学活动,文化展览,工业发展,娱乐休闲,科学教育,音乐 欣赏与艺术等相结合将高雅与通俗,贵族与平民,本±文化 艺术与异国文化艺术综合起来,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 动,使其能被不同的公众所接受。
并要求把拉维莱特建成一个属于21世纪的,充满魅力的,独特的并且有 深刻思想含义的公园,它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
是体育文化,娱乐,自然生态,工程技术,科学文化与艺术等诸方面相
结合的开放式的绿地,此外公园还要成为世界各地游人的交流场所。
设计者:伯纳德· 屈米
1944年出生于瑞士洛桑。 1969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科大学。 l970-l980年在伦敦AA建筑学院任教。 197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城市研究所。 1980-1983年在Cooperunion任教。 1988-2003年他一直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保护研究院的院长职 务。 1983年赢得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国际设计竞赛,是他最早实现的作品。 另外, 屈米有很多的理论著作,评论并举办过多次展览。他鲜明独特的建 筑理念对新一代的建筑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起,屈米就声称建筑形式与发生在建筑中的事件没有固 定的联系。他的作品强调建立层次模糊,不明确的空间。在屈米的理念中, 建筑的角色不是表达现存的社会结构,而是作为一个质疑和校订的工具存在。 屈米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作品是他在AA建筑学院所教授课程的总结, 这些设计包括《电影剧本》 (1977年), 《曼哈顿手稿》 (1981年)等。
红色的疯狂构筑物“Folie”,采用金属钢制的现代材料 ,在空间上它们是3个大型公建的延续,这使得建筑的
空间得以在园林中延续和拓展,这神疯狂的Leabharlann Baidu筑物成功
的将科技工业城,音乐厅和多功能大厅融合在公园的系 统之中,形成了建筑与园林相互穿插的公园形式


线面
沿圣迪尼运河南北走向设置了波形走廊 ,交通上把科技馆,音乐城与多功能大 厅联系起来,在公园游览交通上提供了 极大的便捷:景观上它从南到北贯穿了 整个公园,步行于高架上可以步移景异 的观揽整个公园的景观,沿东西向的乌 尔克苏运河设置了现代的架廊充分的利 用了运河景观。林荫大道有的是利用了 现状,有的是构图安排的需要,例如科 学工业馆前的圆弧形大道,打破了规整 的建筑与主干道的节奏,另外加设的弯 曲的小径,更是增加了公园的活泼与变 化感,它们将一系列的娱乐空间,庭院 等串联起来,是一条充满了灵活变化的 有趣的游览线路。
和提炼的基础之上。传统的西方园林设计讲究对称,和谐;追求轴线感和
视觉中心;强调权威性和至高无上的特点。而无论它们呈现怎样的一种格 局和特点,但都无外乎由点状水池,圆亭,雕塑,园路,阶梯,几何形树
篱和花坛,绿地等构成,而它们内在的最明显的规律即也是屈米从中总结
提炼出的点线面的结合,小水池,园亭和雕塑是点;园路和阶梯是线;几 何形树篱,花坛和绿地是面。屈米从园林设计中发现了这样普遍的规律即:
解构主义在设计上的理解
解构主义是继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新的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设计是一场充满反叛、革命、民主和造反的运动,它代表了新 的时代精神,无论它的意识形态还是形式特征,都与传统形式格格不入, 因而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现代主义单调、无人情味的风格感到厌倦,开始追求更加富于人 情味的,装饰化的,多变的,个人的,传统的,折中的形式,由此产生 了设计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 然而后现代主义过多意义的追求和矫饰的表现方式,甚至将意义 滥用为无意义,同样也引起了部分的设计师的不满,他们开始试图新的 结构方式,以高度模糊化的,凌乱化的方法来达到建立新的功能性目的, 并试图表现意义的虚化,认为作品不存在终极的意义。这就是解构主义 的设计。
提出了“转置”“并置”的理念,他认为建筑已不 再是构图与功能的体现,而是一整套变量生成的过 程,是空间,事件,游戏,隐喻⋯不可预料的重 构,在这里屈米还特别强调事件的重要性,他认为 在当今的这个时代,空间已不再是规划师职业的产 物,而是生活本身所发生的事件。
公园介绍
(一)现状概况
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东北角,远离城市中心区,人口稠 密而且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交通上以环城公路和两 条地铁线与巴黎中心区相连。公园规划范围55公顷,公园绿地 35公顷。园区内有一条东西向的乌尔克苏运河,南北向的圣德 尼运河,从公园的西侧流过,这两条相互垂直的运河是园址上 已有的最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东西向的乌尔克苏运河将地段 分为大体相等的两部分。南侧有一幢建于1867年的家畜肉类市 场,保留并改建为多功能大厅。北端的科技工业城原来是计划 建造屠宰场,改建为科技与工业博览馆,改建后的科技与工业 馆或称科技工业城是典型的高技派建筑,主馆南侧还有一个不 锈钢抛光的镜面球形大屏幕电影馆。拉维莱特公园南端的音乐 城被公园入口广场分割为两部分,西侧是国立音乐学院,平面 布局比较规整,包括200间练习用的琴房,三个音乐厅和图书 馆资料馆等。东侧是音乐教育研究所。
交点上,基本上都是在以边长为10米的立方构成体的空间体积中进行变异,整 体上它们感觉似乎一模一样,实际上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形状,功能也不一。 (1)有些与公园的服务设施相结合因而有了实用功能; (2)有的处理成了游人登高望远的观景台; (3)有的正好与建筑物落在一起则起着强调入口或立面的效果 (4)有些作为餐馆,展厅,售票厅,游乐场,信息中心、小卖饮食、咖啡 吧、手工艺室、医务室等; (5)还有些没有明确其功能。 由于其提供了空间,但是又没 有确定其功能,这些“Folie”往往 因为人们的需要而提供不同的功能, 因为游人在其中发生的不同的行为 而产生了其功能的意义,没有人使 用的情况下它们还有着雕塑性的作 用。
鸟瞰图
(二)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理论
(1)多元文化:当代都市已经摒弃了单一的思想,呈现多元化发展。 屈米认为,随着社会关系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长久以来占主导地位的 追求纯粹、协调的思想与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已不相适应。他认为,公 园是多种文化的交汇点,在设计上要实现三种统一观念:都市化、快 乐(身心愉悦)、实验(知识和行动)。 (2)新的思维方法:屈米认为,现代建筑必须抛弃过去旧的思考模 式,对建筑秩序体系,技术和结构提出质疑。因此,在拉维莱特公园 的设计中,他强调摒弃历史要素和符号,专注于文化的分歧性和事件 的偶然性。这也是解构主义在设计中常用的设计理念。 (3)解构主义:屈米通过打破旧有秩序,对建筑本质提出质疑、 挑战,并予以新的定义。他在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上,采用解构主义, 运用重复与重叠的手法,通过点、线、面概念的延伸,既打破了传统 的中心思想,又实现了多元的价值观念。
(1)解构的目的在于:一是颠倒,破除古典哲学价值论和逻辑上的等级制; 二是改变,引入一个新的概念。解构是一种活动,它主要是通过分解和重构来 达到新的结构和概念的产生。 (2)解构在外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断裂和重叠。 (3)解构明确的提出了“结构中心”“中心的缺失⋯自由变构”“分延”等 新概念。 解构并没有说不存在中心,而是认为中心是一种功能,而不是一种存在。
几乎所有的园林的构成成分都可以将它们分别归类为点,线和面。因此,
屈米在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中着重提出了点系统,线系统和面系统,并 将这三套系统贯彻到公园的设计的每个细节中,形成明显的系统格局。
伯纳德.屈米跳出传统的设计构思手法和结构,提出了 新的设计结构体系即;点、线、面的结合。

线面
点就是26个红色的点景物folies(疯狂屋),出现在120m×120m的方格网的
• “镜园”是在欧洲赤松和枫树林中竖立着20 块整体石碑,一侧贴有镜面,镜子内 外景色相映或趣,使人难辩真假; • “风园”中造型各异的游戏设施让儿童体会微妙的动感; • “水园”着重表现水的物理特性, 水的雾化景观与电脑控制的水帘、跌水或滴 水景观经过精心安排, 同样富有观赏性, 夏季又是儿童们喜爱的小泳池; • “葡萄园”以台地、跌水、水渠、金属架、葡萄苗等为素材,艺术地再现了法 国南部波尔多地区的葡萄园景观; • 下沉式的“竹园”为的是形成良好的小气候, 由30 多种竹子构成的竹林景观是 巴黎市民难得一见的“异国情调”; 处于竹园尽端的“音响圆厅”与意大利庄园 中的水剧场有异曲同工之妙; • “恐怖童话园”是以音乐来唤起人们从童话中获得的人生第一次“恐怖”经历; • “少年园”以一系列非常雕塑化和形象化的游戏设施来吸引少年们,架设在运 河上的“独木桥”让少年们体会走钢丝的感觉; • “龙园”中是以一条巨龙为造型的滑梯,吸引着儿童及成年人跃跃欲试。“镜园”
设计者:伯纳德· 屈米
屈米提出了“园在城中,城在园中” 的城市公园模式。力求创造一 种公园与城市完全融合的结构,改变园林和城市分离的传统 伯纳德· 屈米是一个很有思想和创新意识的建筑师,他将所有的艺术 视为一个大的综合体,重视建筑学科的边缘性和不同领域的交流即 输入与输出,将哲学,文化,电影等创造手法引用到建筑设计创作 之中。 实际上,对一个作品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布局、要素处理等表象上, 而是要了解作品蕴含的本质性内容,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城市绿地的概念已经遭到人们的抛弃,传统的城市公园也使人们失 去了兴趣。
建造于“解构主义”这一艺术流派逐渐被广大设计师认可。
20多年前,拉维莱特公园是巴黎的中央菜场,屠宰场及杂货市场。 1947年百年市场被迁走以后,德斯坦总统建议把其建成一座公园,后来
密特朗总统又把其列为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巴黎建设九大工程之一,
“自由变构”就是在一个有限构成的封闭体中进行的无限多样的置换替代。而在此过 程中以绝对偶然性的形式决定于发生的不确定性。因为它是有限的,所以允许无限的置 换替代。由于不存在一个中心或本源,自由变构是一种增补性的运动。它发挥一种身临 其境的作用,去填补所指的缺失。“分延”是用来表达事物在空间上的差别和时间上延 续。
建筑设计上的解构主义
1)颠倒古典哲学,美学中存在的二元对立的关系, 提倡多元。 2)颠倒传统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现实与虚构,语 言与隐喻,有序与无序,中心与中心的缺失,功 能与非功能。
3)不确定作品的终极意义,表现“虚无”成为创 作目的。
解构主义园林 ———拉维莱特公园
解构主义哲学认为新的概念和结构往往来自旧认识的分离裂变。 屈米的新结构体系的提出也同样是建立在对于旧的传统的设计的分析
点线


在“点与线”的垂直坐标系统之间,在此屈米将它处 理为一些开放空间的形式,为接纳各式各样的活动,其 中包括大片面积的绿地及10个小的主题花园 • 每个主题花园可提供不同形式的活动行为,这10个主 题花园风格各异,各自独立,毫不重复,彼此之间有很 大的差异感和断裂感,充分的体现了拉维莱特公园的多 样性。这10个主题花园包括镜园、恐怖童话园、风园、 竹园、沙丘园、空中杂技园、龙园、葡萄园、水园、少 年园。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哲学思想
解构主义建筑思想
解构主义园林思想
哲学上解构主义的理解
解构主义的世界观它反对权威,反对对理性的盲目崇拜,反对二元对抗 的狭隘思维,认为既然差异无处不在,就应该以多元的开放心态去容纳, 去看待任何的事物,以创新的精神去解决问题。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反对体系化的传统哲学的基础上 的,他的最基本的立场就是张扬自由与活力,反对秩序与僵化,强调多 元化的差异,反对一元中心和二元对抗。 其具体表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