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诗歌赏析总结整理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 七年级上册 诗歌赏析

初中语文 七年级上册 诗歌赏析

秋词1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3主旨: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乐观豁达和昂扬奋发、不屈的进取精神。

4赏析: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言”,直抒胸臆。

“秋日胜春朝”,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用对比手法,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乐观豁达和昂扬奋发、不屈的进取精神。

5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排”,“排开、推开”,形象地写出了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的气势,表达了乐观豁达和昂扬奋发、不屈的进取精神。

6【名句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借景抒情。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描绘了一幅晴空中鹤飞冲天的图景,表达了乐观豁达和昂扬奋发、不屈的进取精神。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赏析:“巴山夜雨涨秋池”黑夜迷茫、秋雨绵绵,渲染出诗人漂泊在外不得归家的孤独、凄凉。

“秋”点名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

“涨”字与“夜雨”“秋池”相照应,表面上即景点题,实则说明了淅淅沥沥的秋风使池水都涨满了。

巧妙暗示了诗人因思念而夜不能寐的时间之长。

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的痛苦。

1.近体诗一般要避免字面重复,诗中“期”“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两个“期”一问一答,写出诗人羁旅难归的愁苦;“巴山夜雨”一个是写实,一个是想象的温馨画面,重复出现形成时间和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美。

2.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表达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感情。

3. 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抒发感情的?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一、《观沧海》曹操的《观沧海》是一首描绘大海及周边景色的诗歌。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卓越的文笔,将大海的浩渺和周边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诗中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碣石"与"沧海"相对,突显了大海的辽阔无垠。

而"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则通过具体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大海的壮丽景象。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描绘长江两岸风景的诗歌。

诗中,"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将青山与绿水相对,生动地描绘了长江两岸的美丽风景。

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则通过具体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长江的雄伟壮观。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绘西湖春景的诗歌。

诗中,"水面初平云脚低"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春水初生,云脚低垂的西湖春景。

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则通过具体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歌。

诗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通过具体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萧瑟与寂静。

而"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几句,则通过深情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总结:以上四首诗歌,分别描绘了大海、长江、西湖和秋天的景色,每一首都具有深刻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深入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古代诗歌的魅力所在。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一、《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②。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③。

老骥伏枥④,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⑤,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⑥,不但在天⑦;养怡之福⑧,可得永年⑨。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龟虽寿》又称《神龟虽寿》,是三国时期政治家曹操的《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写在建安十三年一月,当时他已五十四岁了,正是赤壁之战前夕。

《龟虽寿》是一首极富哲理意味的咏怀诗,诗中表现了曹操乐观自信,顽强进取的精神,对后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全诗十四句,除末两句为与诗句内容无关的乐谱套语外,其余十二句每四句为一节。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这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

“神龟虽寿”,说命长;“腾蛇乘雾”,言技高,不管命有多长,本领多么高,最后都逃不掉死亡的命运,也就是违逆不了客观自然法则。

人亦如此,长命百岁,官高位隆,最后都要成为土灰。

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由此却引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一种认为人既然都要死,死后一切皆空,倒不如及时行乐;另一种则认为既然要死,就应该使生活有意义、有价值。

而诗人是怎样认为的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千里马已老,且又伏在槽枥之间,可是它不因年老而衰疲,不因不在草原而意懒,还是“志在千里”,这就显示了千里马的素质和气概。

这两句是比喻,是为了引发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暮年”和“老骥伏枥”相呼应,“壮心不已”和“志在千里”相映照。

曹操这时已击败了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的乌恒,准备举兵南下攻东吴,因此他豪情勃发,壮志凌云,对建功立业信心百倍。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以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部分古诗词的赏析:1.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所写,描绘了大海的壮阔和吞吐日月的气概,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2.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诗为王湾在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北固山下所作。

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3.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之诗歌赏析

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之诗歌赏析

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之诗歌赏析第一篇: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之诗歌赏析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之诗歌赏析【一】《观沧海》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① “”。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②,次写海面上的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3分)【①观②树木百草③秋风洪波】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分)【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只作翻译1分,有想象内容1分)3请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作简要赏析。

(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答案】①诗人借助奇特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②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政治抱负。

(大意对即可)4.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2分)5.解释词语:①临:到达,登上。

②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③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首句有何作用?(意象、渲染气氛、情感)答:首句写景,“杨花”“子规”点名暮春时节,渲染悲凉伤感的气氛,诗人融情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2分)示例: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关切与怀念之情。

3.解释词语:①左迁:降职。

【三】《次北固山下》1.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风正”。

四字传神的写出了顺风行船的场景。

【两岸才显的宽阔,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2.“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2分)答: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

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赏析

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赏析

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赏析诗歌赏析是我们学习诗歌最难的一个知识点,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一)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

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

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

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

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

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

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

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

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附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附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附解析1一、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天净沙·秋思》道:“一曲秋思,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

”曲中最能表现出这种悲痛情感的词语是________。

(2)这首小令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但“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读来却比较温馨,与全曲意境不太协调,你如何理解这个句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2)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拟人手法的作用。

3.古诗阅读【注释】江总,南朝陈诗人。

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这两首诗都是诗人在重阳节所作,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角度探究两首诗的共同点。

4.诗歌赏析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的“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诗歌鉴赏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问题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2)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古诗词赏析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妙处。

(2)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什么?(2)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描写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句进行赏析。

5.诗歌鉴赏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赏析

七上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1.《观沧海》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写下了这首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本是合乐的,可以歌唱。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是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

除了这两句之外,诗的正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和。

海水荡漾,是态;山岛耸立,是态,相互,显示了大海的和;再写,仍然是态,次及“”,又回到态,显示了大海的和。

这一层全是写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来表现大海的气概,两个“”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这首诗于中又有,历来被视为“”的代表作。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首句点出闻讯的——暮春,“杨花”给人以的感觉,而子规的啼声近似“”,二者合起来便有了的气氛,应该读得轻而缓慢。

第二句点题,“闻道龙标”也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的感情。

第三四句意思关联很紧:“我寄愁心与明月”是诗人的奇想,为什么会有此奇想?下句便是回答。

读时两句间须有稍长停顿,以制造,突出下句在全诗中的作用——诗人安慰朋友的千言万语都浓缩在这句话里。

这首诗的后两句最为人称道。

清代沈德潜评论这首诗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

”说它新,就新在诗人上。

诗人和王昌龄天各一方,不能当面向他倾诉自己的关怀,但明月当空,千里可共,于是自然想到让明月把他的“”带到夜郎去。

这是将明月化,把它看成,它了解诗人此刻的心情,愿意承担这项使命。

在文学作品中,借明月来抒发感情是一种常见的手法,如曹植诗《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谢庄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一)峨眉山月歌 XXXXXX,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州。

练】1、《峨眉山月歌》中,作者通过连续使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将纪行、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借助月亮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亮的夜晚,诗人在船上看到XXX吐出的半圆XXX,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

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诗人借助月亮表达了对亲友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3、前两句描绘了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在山间,有如青山吐月。

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4、作者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5、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

作者通过拟人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并把它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XXXXXX宅里寻常见,XXX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练】1、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前两句讲述了青年时期恰逢盛世,经常出入豪门权贵之家,听XXX唱歌的生活情景;后两句讲述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再次与XXX相遇的情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两句诗采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手法,写出了相逢之际正值风光秀丽的江南流水落花的时节。

这个“落花时节”包含了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朝由盛转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个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剔除格式错误和有问题的段落,修改每段话:3.第二句写出了诗人在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同时也暗示了他孤灯听雨、难以入眠的离情别绪,就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

七年级语文(上)诗歌名句赏析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诗歌名句赏析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诗歌名句赏析 (七年级上册)1、赏析“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你来的时候,我雕花的窗户前面,那株腊梅树开花没有?诗人不问人事而问物事,令人感到困惑、突兀。

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

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

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全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

这株寒梅,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

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

2、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前句写你问我什么时候会回去,我却没有准确的时间可以告诉你,“期”字两次出现,友人问询归期,促其早归,盼归之情十分真切;诗人回答,没有准确日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这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归的愁苦跃然纸上。

次句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又表现了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炼字炼词】“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3、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何当”一词表愿望,“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此联跨越上联郁闷、孤寂之心境,而去设想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重聚时的乐。

诗句明白如话,却又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剪烛西窗”已作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成语,活在后人的语言中。

4、赏析“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此联先交代握别的时间和地点,次写彼此分别,愁上心头的况味。

(精选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总结

(精选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总结

(精选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
赏总结.txt
(精选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总结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我们研究了许多古诗词,通过鉴赏这些诗词,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以下是我对这些古诗词的鉴赏总结:
1. 《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名篇,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作者的壮志豪情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诗句,给人以壮丽和激励的感觉。

2. 《静夜思》
这首诗是李白的经典之作,通过描绘作者在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诗句,给人以静谧和温暖的感觉。

3. 《春晓》
这首诗是孟浩然的名篇,通过描绘春天早晨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诗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诗句,给人以欢快和生机的感觉。

4. 《望岳》
这首诗是杜甫的作品,通过描绘望着巍峨的岳山,表达了作者的壮志凌云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诗句,给人以豪放和崇高的感觉。

这些古诗词各具特色,通过对其进行鉴赏,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其优美的语言和意境,更能够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和哲理。

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上是我对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的鉴赏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十二首)一、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3.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两句作简要赏析。

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进行虚写,将眼前海上的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的胸怀。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杨花,子规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简要赏析。

将我的怀念之心托付给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伴送你一直到被贬的偏远之地吧。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明月以人的情趣,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忧愁、无奈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三、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出的画面。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齐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2.试对“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加以赏析。

这是诗的颔联,是船上所见景色。

“阔”是“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此句写得恢弘阔大。

“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诗词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诗词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诗词赏析
本文档旨在提供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的必背诗词赏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经典作品。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登上鹳雀楼所能欣赏到的壮丽景色。

作者通过描绘白天山峦的壮丽景色,黄河奔流入海的壮阔场景,表达了人们渴望追求更高境界的意愿。

2.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最著名的短诗之一。

诗人通过床前明月的描绘和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3. 《春晓》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象。

通过春天的美景与鸟儿的欢唱,作者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生命短暂、无常的主题,花开花落,春天来去匆匆。

4. 《登高》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以登高望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感叹时光流逝、人生苦短的情感。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自己的遭遇,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活困苦的思考和痛悼。

以上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诗词的赏析,希望对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背诵这些诗词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________”字为线索,以“________”季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龙标”指的是________。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人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

3.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第一首诗中,诗人在暮春时节,听到友人被贬谪的消息,又无法与友人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________,向友人遥致思念;第二首诗中,作者同样是与友人分别,用________来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2)在古诗文中,还有许多歌颂友谊,抒发怀友之情的句子,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

(本套试题中出现的诗词除外。

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梅沈钦圻冰霜磨炼后,忽放几枝新。

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自然空色相,谁与斗精神。

七年级上诗歌赏析笔记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诗歌赏析笔记知识点总结

《观沧海》1、主旨:通过登山观海所见景物的描述,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2、第一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

3、第二层: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写的实景。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峙是静态。

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静态。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4、第三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虚景,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5、基调(语言特点):苍凉慷慨《次北固山下》1、主旨:通过描写长江优美的景色,抒发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2、赏析颔联。

颔联写船上所见的景色。

“平”“阔”“正”“悬”四个字炼得好。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一语又为颈联的“江春”一语做铺垫。

3、赏析颈联。

“生”“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4、赏析尾联诗人自问自答,用“鸿雁传书”的传说寄托相思之情,与开头遥相呼应,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愁。

5、易错字:洛阳归雁《钱塘湖春行》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诗王”之称,唐代“新乐府运动”的领袖。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

2、易错字:啄蹄阴堤3、主旨: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4、赏析颔联“争”“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现了早春的蓬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美景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5、颔联场面描绘: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不知谁家的新燕已不停地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天净沙,是曲牌名。
【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哪一个词可以体现出全文的主旨?
作者直抒胸臆,写出了天涯游子孤苦无依,满腹思乡之愁。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一词一景,用景语烘托情语,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刻画的淋漓尽致,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做到了景中有情,人中有景,情景交融。体现出漂泊无依的,思乡之愁。“断肠”一语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形象地表现了思乡的程度。
2、翻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沧海。海水多么浩荡,山岛耸立。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好极了,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3、主旨:借景抒情,通过写沧海壮阔之景,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颈联:1、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
2、①“生”字、“入”字使海日、江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家乡的思念;②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大)李杜”;“豪放飘逸”是其诗歌的显著特点。
主题思想:这首七言绝句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烘托出全诗悲凉的基调,再借景抒情,借“明月”表达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
首联:“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奠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颔联①:潮水上涨,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②“阔”字和“悬”字用的好,“阔”字表现出“潮平”。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两字穿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表达方式)诗句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诗人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让它随风飘到龙标。表明诗人心中充满惆怅与忧思,表达了他对被贬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炼字:“愁”字直接写出了诗人的感情,这里既有对好友遭受贬谪的深切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心。
(2013长沙)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同情、关切、思念、无可奈何。
(2015开封模拟)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后两句的妙处。
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将月亮人格化,形象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观沧海》曹操,字孟德,东汉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
5、诗人形象: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有宏伟抱负
6、从诗的题材看它是一首乐府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7、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诗人所见景象。先写实景,然后写虚景,本诗的情感基调是慷慨激昂。
8、作者描绘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赏析:杨花漫天飞舞,漂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啼叫着“不如归去”,鸣声凄厉。
该联上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的漂泊不定给人以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鸟,其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借用这两种意象,点明了特定的暮春时令,切合当时情景,融情入景,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下句叙事,“闻道”表示惊慌惋惜之意,“过五溪”可见贬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这两句诗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2013长沙)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伤感(或悲凉、凄凉、哀愁等)的气氛。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修辞方法)诗句借助想象,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明月人格化,借月传情。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牵挂。这两句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4、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修辞的角度赏析:1夸张。(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炼字的角度2:若,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诗人的想象之景观,借景抒情,通过写沧海壮阔之景,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尾联: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
思想感情:
诗歌既写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又写出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名致远。元代戏曲作家,被称为“秋思之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