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优秀9篇
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优秀9篇校本课程教案篇一活动主题整理书包活动目标1、引导孩子们学习、了解收拾、整理书包的方法,使孩子们知道应该自己整理书包,做一个自立的人。
2、学会有条理地整理东西,要从整理书包开始、初步养成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学习整理书包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3、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造就良好的品行。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课以孩子们的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手段,整个过程要让孩子们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孩子们自悟自得,体现心理教育以孩子们为主体的原则,从活动性看,课程形态为主体参与性活动,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孩子们亲身实地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一)、激情导入:猜谜语:方方正正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引导孩子了解书包构造:我们大多数人的书包是由大、中、小三层夹包组成的,可以分类放书本,旁边还有两个小袋子,可以放水壶和雨伞等,特别方便。
书包的背面有两条又宽又软的背带,可以让我们轻轻松松的把心爱的书包背在肩膀上。
引导孩子了解书包作用:有了书包,我们的学习用品宝宝们就有安乐的家了。
(二)、播放与书包相关的视频,了解书包跟我们的密切关系。
(三)、引出新课1、了解整理书包的作用,问学生:会整理书包吗?2、观看视频了解书包的。
发展历史,书包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了解书包自古以来都是学生密不可分的好伙伴)3、ppt播放多种未整理的书包照片、凌乱的抽屉照片。
问:“这样的书包你看了会有什么想法呢?”4、师:“别的小朋友是怎样整理书包的呢?”(ppt播放小朋友整理书包的照片以及整齐的书包)5、师:“孩子们,让我们看一看,谁的书包比较干净,谁的书包需要洗澡了。
谁的书包里面乱七八糟,大书、小书杂乱无章;废纸、方便袋、零食口袋、铅笔灰、什么都有;谁要东西时找不到;谁的课本,练习本皱皱巴巴;谁的铅笔盒里没有笔,要用时东翻西找。
同学们相互检查书包干净吗?里面有序吗?”汇报:哪些同学的书包干净,整洁。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重点围绕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展开,包括但不限于:1. 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2. 数的整体与部分关系;3. 数的比较与排序;4. 数的应用与推理。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与激发兴趣1. 利用教学媒体或故事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步:知识讲解与示范1. 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概念。
2. 运用具体的实例或教具,进行示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第三步:合作探究与练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解题思路。
2. 提供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巩固与拓展1. 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巩固和讲解。
2. 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或活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拓展思维。
第五步:归纳总结与反思1.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点。
2.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思考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合作探究和练习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解题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3. 利用小测验或提问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学媒体:投影仪、电脑等。
2. 教具:数学教具、实物模型等。
3. 练习题集、作业本等。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精选5篇)
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精选5篇)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1)新学期已经开始,在学校工作总体思路的指导下,现将本学期数学组工作进行规划、设想,力争使本学期的工作扎实有效,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工作总体思路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新课程理念,以教育教学工作为重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结合数学组工作实际,用心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提高数学组教研工作水平。
二、工作目标1、加强常规教学工作,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校本教研,用心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研究,透过撰写教学反思类*等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用心开展网络教研,拓展教研的深度与广度。
4、组织好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主要工作1、备课做好教学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本学期要求每位教师做好课件、教学用具、作业本等准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课堂。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本学期数学组仍采用年级组群众备课形式,要求课件尽量做到环节齐全,反思具体,有价值。
群众备课时,所有教师务必做好准备,每个单元负责教师要提前安排好资料及备课方式,对于课件中修改或补充的资料要及时地在旁边批注,电子课件的可在旁边用红色批注(发布校园网数学组板块内),使群众备课不流于形式,每节课前都要做到课前的“复备”。
每一位教师在个人研究和群众备课的基础上构成适合自己、实用有效的课件,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各年级组每月带给单元备课活动记录,在规定的群众备课时间,教师无特殊原因不得缺席。
提高课后反思的质量,提倡教学以后将课堂上精彩的地方进行实录,以案例形式进行剖析。
对于原课件中不合理的及时记录,结合课堂重新修改和设计,同年级教师能够共同反思、共同提高,为以后的教学带给借鉴价值。
数学教师每周反思不少于2次,每学期要有1—2篇较高水平的反思或教学案例,及时发布在向校园网上,学校将及时进行评审。
小学低年级趣味数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共10篇)
小学低年级趣味数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共10篇):教学计划趣味校本课程数学小学校本教材教学工作计划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小学校本课程计划篇一: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教学目标: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出示趣味题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三、指名讲解四、评价1、同学互评2、老师点评五、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教学目标: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二、出示趣味题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
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枪?打中了哪几格?()二、分析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四、交流汇报五、小结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3、神奇的扑克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小学《快乐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快乐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趣的数学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实际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认识数字和基本运算1. 学习数字0-10的正确书写和认识2. 学习加法、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3. 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字和基本运算第二章:几何图形的认识1. 学习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2. 学习图形的性质和分类3.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第三章:分数和小数的认识1. 学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 学习小数的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3.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换算和计算第四章:简单方程的解法1. 学习简单方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3. 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章:数学思维训练1. 学习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2. 通过有趣的数学问题和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三、教学方法: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故事、游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测验和作业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注重学生的过程表现,如参与度、思考能力等。
3.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快乐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3.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篇一: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附计划、备课、单子模板:竞业园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课程(必修课、选修课)教学计划(模板)课程名称:数学的奥妙研发团队:王少华杨乃忠郭迎花闫菲李小霞方明芝高夏青王婷婷齐丽燕石德建盛楠楠研发年级:初一年级本学期达成的课程目标: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包括人数、知识、能力发展情况及学习态度等方面)1.学生刚上初中,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年龄较小都普遍存在学习精力不集中的现象,他们参与度较高,但缺乏规范性,有待于老师的指导。
2.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老师的帮助和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比较低,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要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行训练和提高。
3.学生会有知识上的差异,但更多的是态度的不同,由于年龄的原因更多的学生对学习并不持有积极和主动的态度,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或课外注重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领。
教学的具体措施:(包括高效课堂的实施、学生七种课堂能力的培养等)1.组建数学课程小组,选拔相关负责人,定期召开组长会议。
2.每周确定一个主题,提前一周预先安排,让学生精心准备,以备活动时能顺利地进行交流。
3.与课堂教学内容挂钩,掌握好课堂必会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4.训练学生对词汇及日常用语的积累及运用,夯实基础最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拔高和提升。
5.增加实践的机会,由于数学校本课程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
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6.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从素质的角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更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
7.向学生补充一些课外作业,让他们解答一些带有技巧性,趣味性,思维性较强的问题,以加所学的知识,也可以出一些题目,让学生一题多解或分类讨论,以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
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设计
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设计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目标:(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与资源1. 教学内容:第一章:数学与生活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二章:数学逻辑思维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章:几何图形的世界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第四章:数的奥秘探索数的性质和规律,提高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第五章:数学问题解决与策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资源:(1)教材:《数学校本课程教材》(2)教辅资料:《数学校本课程辅导资料》(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实践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生活实例、趣味故事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注重启发,培养思维。
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终结性评价主要通过章节测试、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估。
2.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数学校本课程设计范例
数学校本课程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数学科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目标包括:掌握分数、小数、整数等基本数学概念;了解四则运算的法则及其应用;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熟练进行分数、小数、整数的四则运算;能够运用平面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勇气。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数、小数、整数的四则运算,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分数与小数的认识和运算1.1 分数的概念与性质1.2 小数的概念与性质1.3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4 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第二章:整数的认识和运算2.1 整数的概念与性质2.2 整数的四则运算2.3 整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三章: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3.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3.2 直线、角、圆的性质3.3 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与周长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数学校本教材,内容丰富、难易适中;参考书选用与教材相配套的辅导书,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课件、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实验设备包括几何画板、测量工具等,用于开展实验操作活动。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20%;作业主要包括课后练习和拓展任务,占总评的30%;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总评的50%。
6年级校本课程数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教案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材第60页例4及6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能按要求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2.培养学生把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以及动手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是图形边长的变化,图形的形状不发生改变。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方格纸。
【情景导入】 1.创设情境,引起冲突。
出示一张班级学生照片。
师:李林同学打算把自己的照片放大后挂在房间里,摄影师分别用了三种处理方法。
电脑演示:方法一,宽边不变,把长边拉长。
方法二,长边不变,把宽边拉长。
方法三,把长边、宽边同步拉长。
2.合理选择,初步感知。
请你帮助李林选择一下,哪种处理方法效果最佳?并说出理由。
【新课讲授】 1.(1)(隐去方法一、方法二图,留下方法三图和原图)师:仔细观察两幅图,总感觉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关系,那我们可以着手从哪方面研究两者关系呢? (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长方形有哪些元素?最基本的因素是什么? 引领学生答出长方形的基本因素有长、宽、周长、面积,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是长和宽。
师:那我们就从最基本的因素长和宽开始研究吧。
电脑出示:原照片长8cm,宽5cm。
放大后,照片长16cm,宽10cm。
放大后的长和原来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出示:放大后长方形的长是原来长方形长的2倍,放大后的宽也是原来长方形宽的2倍,概括起来说就是: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
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
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放大。
(划线部分为所出示的三句结论) (3)借助两幅图理解“每条边”,“对应边长”和“2∶1”的含义,重点明白这里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代表什么? 出示:2∶1 前项后项 放大后边长原图边长 (4)如果把原图按3∶1放大,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学生回答,师同步板书: 原图2∶13∶1 长(cm):88×2=168×3=24 宽(cm):55×2=105×3=15 继续追问,如果把原图按5∶1,10∶1放大,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多少?指名口答。
数学绘本校本课程 教案一
数学绘本校本课程教案一
课程概述
本节课旨在通过使用数学绘本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发展关键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包括一系列互动活动和实践,旨在使学生参与并持续地探索数学概念。
教学目标
- 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 掌握数学概念和技能
教学准备
- 数学绘本(推荐使用《数学是什么?》)
- 白板和黑板
- 笔、纸和计算器
- 活动和练的工作表
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 向学生介绍《数学是什么?》绘本,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
- 学生们观看绘本中的图片,并分享他们的第一印象。
探索(15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数学绘本(可以提供几种选择)。
- 学生阅读绘本,讨论故事中的数学概念,并记录他们的思考和观察。
发现(20分钟)
- 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选择的绘本和故事中的数学概念。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不同绘本中的共同点和差异。
加深理解(15分钟)
- 教师向学生提供一系列与绘本故事相关的问题和问题解决的
活动。
-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分享他们的思考和答案。
-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结束(5分钟)
- 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心得和感想。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并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评估
-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观察记录)
-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逻辑(工作表和讨论)
- 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反馈(课堂讨论)。
小学《快乐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快乐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和基本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
2. 学会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
2. 数字0-10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方法:1. 采用游戏、歌曲、故事等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教具、实物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减法运算。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练习,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题目。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与同学的合作交流。
第二章:认识图形和空间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
2. 学习图形的边长、周长、面积等概念。
教学方法:1.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各种图形,帮助学生直观认识。
2. 设计有趣的图形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图形的特征。
3.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画出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图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与同学的合作交流。
第三章:简单的规律和逻辑推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寻找和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简单的数学序列:如自然数序列、奇数序列、偶数序列等。
2. 学习简单的规律:如相邻两个数的差为1、相邻两个数的和为特定数等。
教学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序列和规律。
2. 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逻辑推理能力。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规律,完成相关的数学题目。
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
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篇一: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校本课程)一二一团第一中学2010年9月第一版目录总体规划??????????????????????课程实施??????????????????????第一节有趣的数学谜语???????????????第二节鸡兔同笼问题????????????????第三节九宫图的应用????????????????第四节大衍求一术?????????????????第五节让梨游戏??????????????????第六节幻方与魔阵?????????????????第七节数学中的简单逻辑推理问题??????????第八节欺骗眼睛的几何问题?????????????第九节抽屉原理的简单应用?????????????第十节帕斯卡三角形与道路问题??????????第十一节数独??????????????????第一部分总体规划为了切实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落实《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发挥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创新、合作探究、提高逻辑思维能上的重要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我们根据新课标中的总体设计,面向高二年级的同学开设校本课程《趣味数学》。
《趣味数学》选取不同题材的数学故事与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同时能够提高兴趣,积极思考,努力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数学,融入数学。
一、课程性质数学是最重要的学习工具,是各门功课的桥梁与基础。
趣味性与逻辑推理的统一是本课程的基本特点。
《趣味数学》一课,旨在通过对趣味数学故事的研读与学习,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基本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发散的意识,在数学的魅力中提高个人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人生素养。
课本选取的各类数学故事、数学背景都是非常经典的且具有比较高的欣赏学习价值,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用数学氛围去感染学生,用数学情趣去陶冶学生,用数学益智去激励学生,进而把学生一步一步领进数学的殿堂。
小学《快乐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快乐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数字与运算1.1 认识数字0-101.2 加减法运算1.3 有趣的数字游戏2. 第二章:几何图形2.1 基本几何图形2.2 图形的变换与组合2.3 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3. 第三章:计量与单位3.1 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3.2 质量、温度、时间的计量单位3.3 计量单位换算与应用4. 第四章:概率与统计4.1 简单概率事件4.2 统计方法与图表4.3 数据处理与分析5. 第五章: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5.1 逻辑推理与思维训练5.2 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5.3 创新思维与数学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
2.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数学概念和问题。
3.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4. 设计趣味性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意识等。
2. 结果性评价: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快乐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2.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3.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4. 网络资源:相关数学学习网站、游戏等。
六、第六章:分数与小数6.1 分数的认识与计算6.2 小数的认识与计算6.3 分数与小数的转换及应用七、第七章:方程与代数7.1 简单方程的解法7.2 代数式的计算与应用7.3 趣味代数问题解析八、第八章:立体几何8.1 立体图形的认识8.2 立体图形的计算8.3 立体图形在实际应用中的举例九、第九章:测量与地图9.1 测量工具与方法9.2 地图的阅读与绘制9.3 测量与地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十、第十章:数学故事与科学家10.1 数学发展简史10.2 数学家的故事10.3 数学在科学中的应用案例十一、教学方法:6. 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例文
一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例文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准备、准备和提炼。
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玩而不发,课堂教学才能有成效。
今天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最新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最新例文1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 感受进位加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进位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1、口算。
20+40 32+1040+48 42+75+234+6456+308+512、只列式不计算(1)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2)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二、新知学习1、谈话引入,示联欢会场景图。
2、看图了解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式。
4、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合作摆小棒。
5、分组介绍计算方法,集体评价。
6、做一做,同桌任选一道合作摆小棒,说一说计算方法。
7、指名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小结】师生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计算方法: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的第5题,(学生同桌说一说发现)。
2、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的第6题,集体订正。
3、小医生,把错的改正过来,说一说错在哪里。
54+7=51 36+7=42 7+24=944、游戏:小小邮递员,练习十一的第9题。
四、拓展练习1、游戏夺红旗。
(1) 连续加728→□ →□→□→□→□(2)连续加814→□ →□→□→□→□2、数学乐园。
从10、20、30、40、50、60、70、80中,写出和相等的一组算式。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1、26+8 =5+37 =想:先算( )加( )等于( ) 想:先算( )加( )等于( )再算( )加( )等于( )。
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设计
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设计一、第一章:认识数字与数学基础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字和数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数字的起源、数字的分类、整数与分数的概念、基本运算规则。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4. 教学步骤:(1)导入:讲解数字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介绍整数与分数的概念,讲解基本运算规则。
(3)实践:让学生进行数字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
二、第二章:几何图形与空间观念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教学内容:基本几何图形(三角形、矩形、圆形等)、图形的性质、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
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
4.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
(2)新课:讲解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介绍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
(3)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绘制几何图形,观察其性质。
(4)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的规律。
三、第三章:代数与方程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代数知识,学会解方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的概念及解法。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4.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代数与方程的重要性。
(2)新课:讲解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的概念及解法。
(3)实践:让学生进行代数运算练习,求解实际问题。
(4)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代数与方程的规律。
四、第四章:概率与统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精选5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篇1】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1页例7及后做一做、练习二5-10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解答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有关应用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5×2×7 25×4×8 9×10×62、说出运算顺序:12×(5+60) 30+7×85250×4÷200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二、新授1.教学教材第11页例题7.(1)出示例题7:(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3)生尝试练习。
抽生板演:0.9×0.9×100=0.81×100=81(平方米)(4)分析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①这个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②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一块砖的面积)③为什么要用0.9×0.9呢?不可以就用0.9×100吗?(因为占地的是瓷砖的面积,而不是瓷砖的边长。
)④再乘100呢?求的是什么?(100块砖能够铺地的面积。
)⑤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5)如果有110块够吗?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思路:第一种:0.9×0.9×110 第二种:0.9×0.9×10+81=0.81×110=0.81×10+81=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②学生说出第二种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每一步的意思。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趣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1. 数的奇偶性:让学生了解奇数和偶数的性质,通过游戏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奇偶性的有趣。
2.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引导学生掌握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几何图形:让学生认识各种几何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和性质,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 算式谜语:让学生通过解决算式谜语,提高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 数学故事:分享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游戏、谜语、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2. 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
3.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学习兴趣,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定期组织数学竞赛和趣味活动,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4.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计划1. 课前准备:提前准备好教学材料、教具和课件,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2. 课堂教学:按照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3.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需要,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4. 家校沟通:定期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5. 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设计
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数字与数学1.1 数字的起源与发展了解数字的起源,例如印度、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传统的算术工具,如算盘的使用方法1.2 数学的基础概念学习数、式、方程、函数等基本数学概念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及运用第二章:算术技巧与应用2.1 加减乘除的运算技巧掌握凑整、借位、分解因数等加减乘除运算技巧提高计算速度与准确性2.2 分数、小数的运算与应用学习分数、小数的运算规则及转换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小数问题第三章:几何图形与空间观念3.1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性质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的性质及识别方法了解图形的对称、旋转等变换方式3.2 立体图形的认识与分类掌握立方体、圆柱体、球体等基本立体图形的特征了解不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第四章:逻辑思维与数学推理4.1 数学逻辑思维训练学习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运用逻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4.2 数学证明与推理学习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如直接证明、反证法、归纳法等培养数学推理能力,解决抽象问题第五章:数学应用与创新5.1 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数学在购物、理财、时间计算等方面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2 数学创新思维培养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培养创新思维与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发挥潜能第六章:数的性质与数学规律6.1 数的性质学习数的整除性、素数、合数等基本性质了解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及求法6.2 数学规律的探索探究数列、级数等数学规律学习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第七章:概率论与数学统计7.1 概率论基本概念学习概率、事件、条件概率等基本概念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如古典概率、几何概率等7.2 数学统计方法与应用学习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等基本方法了解数学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八章:函数与方程8.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学习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等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特性8.2 方程的求解与应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求解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方程与不等式问题第九章:数学竞赛与挑战9.1 数学竞赛题型与策略了解数学竞赛的题型及解题策略学习数学竞赛中的常用技巧与方法9.2 数学挑战与探究活动参与数学探究、研究项目,提高创新能力参加数学竞赛,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及解题能力第十章:数学思维与人生发展10.1 数学思维与认知发展了解数学思维对个人认知发展的影响学习如何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10.2 数学思维与职业发展探讨数学思维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了解数学相关职业的发展前景与需求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数字的起源与发展需要重点关注数字的起源,了解不同文明古国的计数系统,以及阿拉伯数字的传入和发展。
小学《快乐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快乐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快乐数学》校本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游戏、故事等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索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数学图形的世界1. 学习基本的几何图形及其特征。
2. 了解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第二单元:数的奥秘1. 学习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
2. 掌握数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 结果性评价:定期进行数学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快乐数学》校本课程教材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几何模型、计算器等3.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4. 教学资源库:互联网、数学故事书籍、数学游戏等七、教学进度安排本学期共30课时,每周1课时。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单元:数学图形的世界(6课时)第二单元:数的奥秘(8课时)第三单元:计量单位与数值(5课时)第四单元:方程与比例(5课时)第五单元:几何初步知识(6课时)八、教学实践活动1. 数学游戏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快乐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快乐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和基本运算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
学会加减法基本运算。
1.2 教学内容: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
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技巧。
1.3 教学方法:通过游戏、实物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和基本运算。
利用数轴、计数器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
1.4 教学评价:通过小测验、课堂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数字和基本运算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
学会根据属性对几何图形进行分类。
2.2 教学内容:矩形、三角形、圆形等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
几何图形的分类方法和原则。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模型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几何图形。
利用分类卡片、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2.4 教学评价:通过绘图、分类任务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能力。
第三章:分数的认识和运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学会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2 教学内容:分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和比较大小。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和技巧。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例题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
利用数学游戏、练习题等巩固分数的运算能力。
3.4 教学评价:通过分数运算练习、解决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和运算能力。
第四章:简单概率和统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学会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
4.2 教学内容: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统计图表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体验概率的概念。
利用统计软件、图表制作工具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4.4 教学评价:通过概率实验、统计分析任务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简单概率和统计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解决问题和思维训练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篇一: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第一单元速算与巧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补数。
2. 掌握巧算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好习惯第一课时:加法中的巧算1.什么叫“补数”?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2+8=10,4+6=10,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22+78=100,44+56=100,55+45=100,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87362→12638,?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巧算下面各题:①36+87+64解:①式=(36+64)+87=100+87=187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①188+873 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200+861=10614、练习(1) 99+136+101(2) 1361+972+639+28(3) 548+996(4) 9898+2035、小结第二课时减法中的巧算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例1 、300-73-27解:式=?300-(73+27)=300-100=200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2 ①?4723-(723+189)解:①式=4723-723-189=4000-189=38113.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变整,再运算(注意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例 3 ①506-397②323-189解:①式=500+6-400+3(把多减的3再加上)=109②式=323-200+11(把多减的11再加上)=123+11=1344、练习(1)1000-90-80-20-10(2)2356-159-256(3)467+997(4)987-178-222-3905、小结第三课时加减混合式的巧算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即:a+(b+c+d)=a+b+c+da-(b+c+d)=a-b-c-da-(b-c)=a-b+c例1 ①100+(10+20+30)解:式=100+10+20+30=160例2 计算下面各题:①100+10+20+30解:式=100+(10+20+30)=100+60=1602.带符号“搬家”例3 计算325+46-125+54解:原式=325-125+46+54=(325-125)+(46+54)=200+100=300注意: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是这个数的符号.如+46,325前面虽然没有符号,应看作是+325。
3.两个数相同而符号相反的数可以直接“抵消”掉例4 计算9+2-9+3解:原式=9-9+2+3=54.找“基准数”法 -125,+54.而几个比较接近于某一整数的数相加时,选这个整数为“基准数”。
例5 计算78+76+83+82+77+80+79+85=6405、练习(1) 100-(10+20+3o)(2) 100-(30-10)(3) 100-10-20-30(4) 100-30+10(5) 172+64-72+26(6)49+37-49+126(7) 49+52+53+47+48+54+50+466、小结第四课时乘法巧算1、【详解】相乘的两个数都是两位数,且十位上的数字相同,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正好是10,这就可以运用头同尾合十的巧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篇二: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第 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内容教科书p.1——p.3的内容: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教师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三、导学45练习设计课堂基础练习1、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c a b答案:a与b;c与d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它们的积为答案:3153、计算:7+27+377+4777 答案:5188课后延伸练习1、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①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边答案:①乘;②倍3、只允许添两个“一”、一个“十”和一个括号,不改变数字顺序,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字连成结果为100的算式:1234 5 6 7 8 9 =100 答案:123-(45+67-89)=1004、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它可能是几边形?答案: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答案:能力提高训练1、一个长方形,长19cm,宽18cm,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分割成若干个边长为整数的小正方形,那么这些小正方形最少有多少个?如何分割?答案:7个,边长从大到小依次为11、8、7、5、32、在操场上,小华遇到小冯,交谈中顺便问道:“你们班有多少学生?”小冯说:“如果我们班上的学生像孙悟空那样一个能变两个,然后再来这么多学11生的,再加上班上学生的,最后连你也算过去,就该有100个了.”那么小44冯班上有多少学生?答案:36第2 课人类离不开数学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2.人类离不开数学教学目标1.体会从古至今数学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数学的存在及数学的美,发展应用意识。
预习。
教学过程【篇三: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一、课程背景在以“升学”为目标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只重视“纯数学”类型所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海式”的灌输和训练,使数学作为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被淡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被忽视。
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育者就应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将数学学习与数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这也符合我们遵循我国实施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所以,结合本校“学生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以及培养途径的实验研究,我们特开设此课程作为我校校本课程之一。
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体会它的丰富价值,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重视发挥数学文化强大的教育功能,在数学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内涵,并能把它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应用于生活二、课程标准本课程属于数学学科中的应用型课程,其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以数学为主要工具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教学真正做到新数学提出的四个目的(实用的目的、公民的目的、职业的目的、文化的目的)融为一体,让受教育者“学大众化的数学”。
其具体目标为:1.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2.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善于用数学的思维分析身边事物3.知道有关的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数学创造能力4.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知识,形成数学建模的基本素质(即有一定的建模意识,建模的心理品质,建模能力和建模知识结构)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计划本课程拟在本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开设,计划两学期完成课程学习,包括课堂学习、社会调查和建模实践。
其中初一年级的重点是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的培养,初二、初三年级以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为主。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阶段(七年级)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培养第一讲:数学party(1课时第二讲:一个小数点与一场大悲剧(1课时)第三讲:队列操练中的数学第四讲:立方体的影子第五讲: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第六讲:股市中的数学第七讲:7.打折销售第八讲: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第九讲:七巧板第十讲:瓷砖的铺设第十一讲:生活中的轴对称第十二讲:三阶幻方第十三讲:对平均数等数说三道四第十四讲:心率与年龄第十五讲:学习习惯巧测试第十六讲:文学中的数学游戏第二阶段(初二年级)学生学数学、用数学能力的培养第一讲:几何就在你身边第二讲:巧用数学看现实第三讲:商品调价中的问题第四讲:九树十行问题第五讲: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测内径、平分角的仪器)第六讲:勾股定理的应用第七讲:分式方程的应用第八讲:趣味数学题,数学典故第九讲:黄金分割的应用第十讲:设计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案第十一讲:高建筑物的高度的测量方法第三阶段(初三年级)(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2课时)(5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一讲:一元二次方程及分式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建模)(3课时)第二讲: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数学模型解决最优化问题)(3课时)第三讲:解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测量不能达到顶部或底部的物体的高(2课时)第四讲: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2课时)第五讲:镶嵌(2课时)第六讲:数学综合题(4课时)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操作实践为主线”。
课程的每一章节都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目标。
基本教学模式为初一以活动形式为主,初二、初三以教师的建模示例和学生的建模实践为主要形式。
同时本课程的教与学应以课堂之外为素材和学习场所进行社会调查和数学建模的实践,并组织数学建模兴趣小组参加各种形式的应用数学类竞赛等。
五、实施措施:1、组建兴趣班,配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进行课题研究。
2、通过家庭、教师了解学生。
3、上实验研讨课,课题组内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研究水平,力求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4、学习课改理论、方法,动用文献资料,调查分析、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获取资料、积累资料,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研讨、交流,拿出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