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区域观察记录(科学区)

幼儿园(小班)区域观察记录(科学区)
评价与分
析在这个科学ຫໍສະໝຸດ 活动中,幼儿A和幼儿B展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他们通过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和石子,积极地发现了事物的细微特征,并相互分享和讨论。这种活动不仅
仅是科学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幼儿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他们的合作和互动也是值得赞扬的。他们能够一起发现和探索事物,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并在绘画中将观察结果呈现出来。这种合作精神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随后,幼儿A和幼儿B发现了一颗小石子,他们将兴趣转向了这个新的发现。他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石子的表面,发现它有很多微小的裂痕和颗粒,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有趣。两名幼儿随后拿取了一张纸,将自己观察到的裂痕和颗粒用彩色笔绘制了下来,仿佛在制作自己的石头图画。活动结束后,他们兴奋地向老师分享了他们的观察结果和绘画作品。
教育策略
1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观察工具和科学材料,鼓励他们自由地探索和观察。
2.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讨论,培养合作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寻求解答,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4.提供多样化的科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热情。
5.引导幼儿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创意制作中,促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这些策略,我们可以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区域观察记录
观察班级
小X班
观察对象
所在区域
科学区
记录人
观察时间
观察情况
与记录
在今天的小班科学区活动中,幼儿A和幼儿B带着好奇心来到了科学区,开始使用放大镜观察各种事物。他们的观察过程令人印象深刻。
首先,幼儿A发现了一只小昆虫,她的眼睛一亮,兴奋地大声说:“我发现了一只小虫子!它的眼睛好大!”幼儿B随即也看到了同样的小昆虫,他兴奋地附和着:“真的!它的眼睛好大,好奇怪!”他们两个开始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只小昆虫,用手指轻轻地触摸,试图了解更多关于它的特点。

小班科学发现室活动内容教案

小班科学发现室活动内容教案

小班科学发现室活动内容教案教案标题:小班科学发现室活动内容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探索科学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分类和比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科学发现室的布置:准备各种科学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放大镜、显微镜、磁铁等。

2. 准备与幼儿相互交流的问题和话题,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火会燃烧?”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与幼儿一起观察室内的科学实验器材和材料,并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和猜测。

2. 实践活动:选择一个适合幼儿的实验活动,如观察不同物体的质地、色彩、形状等,或者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如酸碱反应等。

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和记录实验结果。

3. 讨论和总结:与幼儿一起讨论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拓展活动: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一些与科学相关的游戏或活动,如观察昆虫、植物或进行简单的环保活动等。

5. 结束活动: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在家中或户外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并与家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 组织家长参与科学发现室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探索科学世界,促进家校合作。

评估方式: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

3. 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科学发现室活动的理解和学习收获。

教案备选活动:1. 制作简易显微镜:引导幼儿使用塑料袋、橡皮筋等材料制作简易显微镜,观察不同物体的细节。

2. 探索磁性:引导幼儿使用磁铁探索磁性物体,观察磁铁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3. 制作彩色冰块:引导幼儿使用食用色素和水制作彩色冰块,观察冰块的融化过程和颜色变化。

幼儿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表

幼儿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表
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10.13
活动人数
16
活动内容
会唱歌的塑料袋
活动
目标
1.尝试使用多种方法使塑料袋发出声音,如搓、揉、甩、拍、捏等。
2.产生探索塑料袋的兴趣。
观察与
分析
的塑料袋娃娃,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开小汽车入场)
二、自由与塑料袋娃娃玩游戏。
呀,塑料袋王国到了,有这么多可爱有趣的娃娃在等着我们小朋友呢,你想和他们一起玩一玩吗?等一会请每位小朋友找一个塑料袋娃娃,玩的时候要爱护他们,轻轻的玩,想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和它一起玩?(放背景音乐,幼儿自由进行探索,教师指导)
提问:刚才你是怎么样和娃娃一起玩的?
个别人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与娃娃一起来游戏,还有的小朋友说他和娃娃一起玩唱歌的游戏呢!我们请他来说一说是怎么样玩的?(幼儿个别讲述)
小朋友想出了许多的方法让娃娃来唱歌,现在我们就一起让塑料袋娃娃听着音乐唱起好听的歌好吗?(听音乐用塑料袋娃娃来伴奏)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今天塑料袋娃娃玩了这么长时间已经很累了,我们让它们休息一会吧。天也不早了,我们要回去了,大家和塑料袋娃娃说拜拜!(听音乐回家)
观察分析:
我在引导幼儿塑料袋变伞时,不应该把塑料袋套在头上,而应该引导幼儿把塑料袋平铺在头顶上,这样可能更形象一些。在第二部分中,让幼儿想一想除了老师用搓的方法让塑料袋唱歌外还有什么方法让塑料袋唱歌时,幼儿想出来的方法还是可以的,如来来小朋友就想到了甩一甩、揉一揉的方法。但在这环节中由于教师的引导不够,幼儿和教师配合的不是很好,导致有的幼儿自顾自的在玩。但在最后一部分游戏时,幼儿的参与性还是蛮高的。
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小班科学区域观察记录

小班科学区域观察记录

小班科学区域观察记录科学区域观察记录是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记录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深入探索科学知识。

下面是本人参与小班科学区域观察的记录。

观察一:昆虫的生长过程观察地点:学校的花坛观察时间:3月1日-3月20日观察对象:蝴蝶观察工具:放大镜、摄像机观察步骤:1.在花坛上选择一片花朵良好的位置,注意不要伤害花朵的生长。

2.将放大镜对准花朵,观察是否有蝴蝶蛹或幼虫。

3.如果找到蛹或幼虫,通过摄像机拍摄下来,以便观察时更仔细。

4.观察蛹或幼虫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征,记录下来。

观察结果:3月1日:在一片紫色的花朵旁边发现了一个绿色的蝴蝶幼虫。

它身体呈弯曲状,表面有很多细小的刺毛,长约2厘米。

3月5日:蝴蝶幼虫已经长到了3厘米左右,颜色从绿色变成了黄绿色。

它的身体看起来更加肥胖,细小的刺毛也更加明显。

3月10日:蝴蝶幼虫已经长到了4厘米左右,身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绿色,还有一些黑色的斑点。

它的行动也更加灵活,可以爬上花朵的茎。

3月15日:蝴蝶幼虫已经长到了5厘米左右,颜色变得更加明亮,绿色更加鲜艳,黑色的斑点也更加清晰。

它的运动速度明显提高,可以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

3月20日:蝴蝶幼虫终于变成了蛹,它紧紧附在花的茎上,形状呈椭圆形,颜色呈现出金属光泽,非常漂亮。

观察心得:通过这次观察,我深刻认识到了昆虫的生长过程。

蝴蝶从小小的幼虫长到蝶蛹再到成年蝴蝶,经历了许多蜕变和变化。

观察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蝴蝶幼虫从一个花朵到另一个花朵的行动,这说明蝴蝶幼虫需要寻找新鲜的食物来满足自己的生长需求。

观察二:水中植物的生长及变化观察地点:学校的鱼缸观察时间:4月1日-4月30日观察对象:水生植物(浮萍、水葱)观察工具:显微镜、尺子观察步骤:1.选定一片水生植物的茎叶较为完整的部分,用尺子测量其长度。

2.使用显微镜对植物的细胞进行观察。

3.观察植物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记录下来。

观察结果:4月1日:鱼缸中种植了一些浮萍和水葱,浮萍的大小约为1-2厘米,呈圆形,颜色为浅绿色;水葱的长度大约为5-7厘米,以一颗颗球状的细胞相连。

小班组科学教研活动记录(3篇)

小班组科学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小班组教师对科学教育的认识和教学能力,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我园特组织开展了本次小班组科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形式,提升教师对科学教育理念的理解,丰富科学教学策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6日三、活动地点幼儿园多功能厅四、参与人员小班组全体教师五、活动主题《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六、活动流程1. 集体研讨(1)主持人介绍本次教研活动主题及目的。

(2)教师分享各自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3)针对问题,全体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2. 案例分析(1)展示优秀科学教育活动案例,引导教师分析案例中的亮点和不足。

(2)结合案例,教师讨论如何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活动。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科学小实验,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2)根据实验结果,教师分享实验心得,探讨实验中的科学原理。

4. 总结与反思(1)主持人总结本次教研活动成果,强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2)教师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对今后科学教育工作的改进建议。

七、活动内容1. 集体研讨在集体研讨环节,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例如,有的教师反映幼儿对科学实验缺乏兴趣,有的教师表示在组织科学活动时,难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针对这些问题,全体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首先,教师们认识到,科学教育活动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其次,教师应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最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思考,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科学知识。

2. 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环节,我们展示了以下优秀科学教育活动案例:案例一:《神奇的水》通过观察水的流动、水的形态变化等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

案例二:《空气的力量》通过吹气、拉力等实验,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和力量。

案例三:《光的传播》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光的传播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小班科学发现室教案

小班科学发现室教案

小班科学发现室教案教案标题:小班科学发现室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索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实验探索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透明容器、水、油、食盐、糖、小石子等。

2.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科学实验的图片或视频。

3. 幼儿绘本:相关科学实验的绘本。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幼儿回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如水能流动、冰能融化等。

2. 展示一些科学实验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探究(15分钟):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组实验材料。

2. 引导幼儿观察实验材料,让他们猜测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3. 指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总结(10分钟):1. 邀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2. 引导幼儿总结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拓展活动:1. 阅读相关科学实验的绘本,加深幼儿对科学实验的理解和兴趣。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如观察植物生长、探索不同材质的浮沉性等。

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的实验记录和总结,评估他们对不同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理解。

教学延伸:1. 继续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引导幼儿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2. 利用科学实验的内容,开展幼儿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反思:1. 教案中的实验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索能力?3. 是否有足够的拓展活动和延伸内容,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材料的安全性,避免幼儿误食或接触有害物质。

2. 幼儿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有成人的监督和指导。

3.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思考,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找到答案。

小班科学发现室教案

小班科学发现室教案

小班科学发现室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发现室的作用和意义。

2. 学习科学发现室的基本设备和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索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PT和幻灯片。

2. 学生实验材料和设备。

3. 科学发现室的基本设备:显微镜、烧杯、试管、滴管、量筒、玻璃棒等。

4. 相关实验资料和科学发现故事。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开场动画:播放一段有关科学发现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科学发现室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Step 2:探索科学发现室1. 向学生展示科学发现室的照片:展示一些科学发现室的照片,介绍其基本设备和用途。

2. 分组探索:将学生分为小组,引导他们一起前往学校的科学发现室,实地去了解并观察各种实验设备。

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发现室的作用和意义。

Step 3:科学发现故事1. 讲授科学发现故事:通过故事讲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科学发现,如牛顿的苹果、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等。

2. 学生分享: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科学发现故事,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Step 4:实验探索1. 实验引导:向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索问题,如“为什么油和水不混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并观察结果。

2. 学生总结: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发现和结论。

Step 5:反思与评价1. 分享经验:请几个学生分享他们在科学发现室的观察和实验经验。

2. 学生评价:询问学生他们对科学发现室的态度和看法,并鼓励他们提出改进建议。

Step 6:课堂延伸1.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进行一个有关科学发现的小研究,并写一篇观察报告。

2. 下节课预告:告诉学生下节课将学习更多有关科学发现的故事和实验。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科学发现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通过学习科学发现故事和进行实验探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

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表

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表
5.教师用图标进行小结:没有洞的玩具不能吹出泡泡,有洞的玩具可以吹出泡泡。
三、提供螺丝玩具,幼儿再次实验,发现材料不仅要有洞,而且洞中间是空间。
1.幼儿实验并交流
2.幼儿观察比较实验材料
3.教师通过图标进行总结:不是所有有洞的玩具都能吹出泡泡的,而且中间是通的才能吹出泡泡来。
四、问题延伸
教师:我们再去找一找,班上还有哪些玩具能吹出泡泡呢?
先拿一个玩具,轻轻的蘸一蘸泡泡水,用茶杯接住,嘴巴轻轻吹一吹,看看能不能吹出泡泡呢?
一个玩具可以多试几次,然后再换另一个玩具试一试。
幼儿操作实验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一种材料都要试一试。
4.集体交流并观察讨论原因,记录四种材料的实验结果
师:刚才我们亲手试验了一下,谁来说一说试验结果是什么?
2.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当魔术师,好不好?不过当魔术师有个小小的要求:
(1)小心不能把颜料弄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2)在玩的过程中要学会让一让、等一等,慢一点没关系。
(3)在玩的过程中跟你的好朋友说一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发现,比较变出来的新颜色。
三、集中交流:我的发现。
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刚才把两种不一样的颜色放在了一起,那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们都玩过吹泡泡的游戏,你们是用什么吹泡泡的?你们喜欢吹泡泡吗?今天我们用小玩具试一试玩吹泡泡的游戏。
二、幼儿初次实验
1.幼儿感知实验材料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吹泡泡的工具,我们看一看有哪些材料。
2.幼儿猜测并交流
师:这些玩具能不能吹出泡泡呢?为什么?
3.幼儿实验了解操作的要求
师:每个人都有一杯泡泡水,我们可以把这些玩具每个都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吹出泡泡。

幼儿园(小班)区域观察记录(科学区) (2)

幼儿园(小班)区域观察记录(科学区) (2)
区域观察记录
观察班级
小X班
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象
所在区域
科学区
记录人
观察时间
观察情况
与记录
在科学区中,正在进行“不会下沉的蛋”实验。这个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探究,让幼儿们了解蛋在不同浓度盐水中的浮力现象。
我在桌子上摆放了几个玻璃杯,每个杯子中装有不同浓度的盐水。我将一个生鸡蛋轻轻放入清水杯中,然后将另一个生鸡蛋轻轻放入盐水杯中。鼓励幼儿们仔细观察每个蛋的状态。
评价与分

从观察情况中可以看出,幼儿们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到蛋在不同浓度盐水中的浮力现象。他们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实际观察蛋的变化,得出了自己的发现。
实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亲
身参与实验,幼儿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好奇心。
教育策略
1创设引人入胜的实验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A凑近玻璃杯,仔细地观察着蛋在盐水中的情况。她好奇地问教师:“为什么一个蛋会浮起来,一个蛋还是下沉的呢?"我耐心地回答:“我们一起观察,看看会发生什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们开始观察到一个蛋在盐水中慢慢浮了起来,而另一个蛋仍然沉在底部。幼儿B兴奋地喊道:“我看到了!一个蛋浮起来了!”幼儿C握住自己的脸,惊叹地说:“真的!好神奇!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让他们积极参与实验。
3.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和思考。
4.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察结果,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在实验结束后,与幼儿一起总结实验过程和发现,强化他们的学习成果。

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4.幼儿动手制作跳跳蛙。要求:两根纸条要交替折,边线一定要对齐。
5.玩一玩跳跳蛙。
折好的小朋友先玩一玩跳跳蛙,可以边念儿歌边玩跳跳蛙。(跳跳蛙,真有趣,压一压,跳一跳;压得轻,跳得低;压得重,跳得高,压压压、跳跳跳)看看谁的青蛙跳得高。
五、活动延伸。
师:好了,跳跳蛙玩累了,请它在桌上休息一下,其实纸弹簧还可以做好多好玩的玩具,等会儿我们区域活动时,大家再一起做一做、玩一玩。
记录人:XXX
XXX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9.30
活动人数
20
活动内容
好玩的跳跳蛙
活动
目标
1.了解弹簧的特性,培养探究意识。
2.运用弹簧原理制作跳跳蛙,体验活动乐趣。
观察与
分析
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件小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师出示“弹簧”)它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
为什么变大了?(因为有“气”进入气球。)
“气”从哪儿来?(从针筒中来。)
针筒中的“气”从哪儿来?(从空气中来。)
小结: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下面认识风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到“风”。
教师:现在将风扇关闭,你还能感觉到风吗(没有风了)。
小结:当打开电风扇时,由于空气流动,我们感觉到了风,当关闭电风扇时,空气不流动,所以就没有风了。因此,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观察分析:
今天的材料很简单,只用到了孩子们平时接触最多的纸条。然而纸条怎么做成弹簧呢?很多孩子都能积极的去探索尝试,最后,我们共同的总结怎么样把纸条变成弹簧,有了前面的尝试,在总结后很多孩子的弹簧制作的还是很成功的。最后给他放上头饰,跳跳蛙就能很好的跳起来了。

幼儿园科学室活动记录

幼儿园科学室活动记录

幼儿园科学室活动记录《幼儿园科学室活动记录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在幼儿园的科学室里可真是玩嗨啦!一进科学室,那琳琅满目的实验器材和好玩的玩具就把我们的眼睛都看花啦!小朋友们一个个像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兴奋得不行。

老师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小实验,她把一个鸡蛋放进装了水的杯子里,鸡蛋一下子就沉下去了。

然后呢,老师又往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盐,搅拌搅拌,哇塞,鸡蛋居然慢慢地浮起来啦!我们都瞪大眼睛,张着小嘴巴,惊讶得合不拢。

接着呀,我们自己动手做了彩色的泡泡水。

用洗洁精、白糖还有水混在一起,用小吸管轻轻一吹,五颜六色的泡泡就飘满了整个科学室,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空中跳舞。

还有哦,我们玩了拼图游戏,那些小小的拼图块在我们的小手里变得乖乖听话,不一会儿就拼成了漂亮的图案。

在科学室里,时间过得可真快!我们都舍不得离开呢。

这次活动让我们发现,科学原来这么有趣,这么神奇,真期待下一次再来探索更多的奥秘!《幼儿园科学室活动记录二》哟呵,今天在幼儿园的科学室,那可真是一场超级有趣的冒险!一进去,就看到墙上挂满了各种奇怪的图片和介绍,好像在对我们说:“快来发现我的秘密呀!”我们先是围在一起,看老师摆弄那些小小的磁铁。

老师把一块磁铁放在一堆小铁钉上面,那些小铁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嗖”的一下全被吸上去啦!然后老师又让我们自己试试,看能吸起什么东西。

有的小朋友吸起了回形针,有的吸起了小夹子,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之后呢,我们又去观察了显微镜下的小世界。

哇,平时看不到的小细胞、小虫子一下子变得那么大,简直太神奇啦!还有一个好玩的,就是搭积木比赛。

看谁能搭出最高最稳的“高楼大厦”。

小朋友们都开动小脑筋,有的一层一层往上搭,有的用三角形做支撑,忙得满头大汗。

科学室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让我们好奇得不行,感觉自己就像小小的科学家,在探索未知的世界。

这一天真是太开心啦,真想天天都能来这里玩!。

教研活动记录小班科学(3篇)

教研活动记录小班科学(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育在小班阶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小班科学活动的质量,我们教研组特开展了本次以《奇妙的声音》为主题的科学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探索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变化,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变化,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三、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四、活动地点幼儿园小一班活动室五、活动参与人员小一班全体幼儿、小一班班主任、教研组成员六、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活动开始前,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手指游戏,活跃气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活动状态。

2.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活动:“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声音吗?你们在哪里听到过声音?”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的声音,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3. 探索声音的产生教师出示不同材质的物体,如塑料瓶、纸杯、铁盒等,让幼儿触摸并敲击这些物体,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产生。

教师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 探索声音的传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将手放在耳边,分别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

教师总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5. 探索声音的变化教师出示不同大小的瓶子,让幼儿在瓶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水,敲击瓶子,观察并记录声音的变化。

教师总结:声音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6. 游戏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声音传递”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声音的传播。

7. 总结环节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变化,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八、活动反思1. 活动中,幼儿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变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活动目标。

2. 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了幼儿的科学素养。

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表

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表
2、幼儿到“汽车城”参观各种各样的汽车,引导幼儿自由玩自己喜欢的车,并讨论、探索各种车的玩法。
3、请幼儿将自己手上的小标志贴到自己喜欢的车上,然后引导幼儿做在一起交流自己喜欢的车。师:“你喜欢什么样的车?它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本领?为什么喜欢它?鼓励幼儿积极交流,提醒幼儿注意倾听他人的介绍。
4、出示各种车的图片,师向幼儿介绍各种车。
5、引导幼儿想象未来的车。
师:“你认为今后还会有什么样的车?它会和现在的车有什么样的不同?”幼儿进行讲述后,请幼儿欣赏故事《神奇的变形车》。师小结:这个神奇的变形车真有趣,真神奇,小朋友现在要多吃饭,快点长大,好好学习,说不定你将来就会设计制造出更多更好的车呢!你们说好吗?
6、放音乐《汽车开来了》请幼儿拿着自己喜欢的车到操场上进行赛车比赛。出教室,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幼儿兴趣较浓,特别是男小朋友对汽车更是感兴趣,班上的刘一初能讲出十几种汽车的名字,但在玩游戏时幼儿的情绪较难控制,效果较好!
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表
活动班级:小三班
活动时间:2008.10.30
组织者:葛云芳
活动名称:科学——我喜欢的车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和分享的兴趣,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交流经验。
2、鼓励幼儿大方的把自己喜欢的车介绍给大家,并乐于想象未来的车。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要到汽车城去参观,里面有许多各式各样的汽车,小朋友去了以后要看一看你喜欢什么样的车,还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想各种车都应该怎样玩。”放音乐《汽车开来了》,师生同做开汽车状,进教室。

小班组教研科学活动记录(3篇)

小班组教研科学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2年3月10日上午9:00-11:30二、活动地点幼儿园小班组活动室三、活动主题《有趣的空气》科学活动四、活动目标1. 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性,知道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

2.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五、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气球、塑料袋、水、瓶子、肥皂水、吸管、镜子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对空气有初步的认识。

六、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气球,请幼儿观察,引发幼儿对空气的思考。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气球)气球里面有什么?(空气)那么,空气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空气的奥秘。

2. 教学活动(1)空气的存在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塑料袋,请幼儿用力吹气,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塑料袋里面有什么?(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确实存在。

(2)空气的特性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验证空气的不可压缩性。

实验材料:瓶子、水、吸管实验步骤:①将瓶子装满水;②用吸管将瓶口堵住;③用力挤压瓶子,观察瓶子的变化。

实验结果:瓶子被挤压变形,但水并没有流出来。

教师总结:空气是不可压缩的,即使我们用力挤压瓶子,空气也不会流出来。

(3)空气的应用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空气应用实例。

实例:风扇、空调、吸尘器、呼吸等。

教师总结: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3. 活动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内容,总结空气的奥秘。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空气的奥秘,知道了空气的存在、特性和应用。

其实,空气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天都需要空气。

希望小朋友们能够珍惜空气,保护环境。

七、活动反思本次科学活动《有趣的空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对空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反思:1.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实验,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空气的奥秘。

小班科学探索教研记录(3篇)

小班科学探索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小班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探究精神和初步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小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质量,我园开展了小班科学探索教研活动。

二、教研目的1. 提高教师对科学教育的认识,明确科学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2. 丰富小班科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初步的科学素养。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科学教育水平。

三、教研内容1. 科学教育理论探讨- 教师们共同学习了科学教育的相关理论,包括科学教育的定义、目标、原则和方法等。

-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如何将科学教育理念融入小班日常活动中。

2. 科学教育活动设计- 教师们分组讨论,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多个科学教育活动。

- 活动设计注重趣味性、互动性和操作性,旨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3. 科学教育资源整合- 教师们分享了各自在科学教育资源方面的积累,包括图书、教具、网络资源等。

- 通过资源整合,丰富了科学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4. 科学教育实践反思- 教师们分享了在科学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 通过反思,共同探讨了如何改进科学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效果。

四、教研过程1. 理论学习与讨论- 教研活动开始,由教研组长带领大家学习了科学教育的相关理论。

-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分享了对科学教育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2. 活动设计展示与交流- 教师们分组展示了各自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包括活动目标、内容、方法和预期效果等。

- 小组之间进行了互评和交流,提出了改进意见。

3. 资源整合与分享- 教师们展示了各自的科学教育资源,包括图书、教具、网络资源等。

- 通过资源共享,教师们丰富了科学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4. 实践反思与总结- 教师们分享了在科学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小班科学区观察记录

小班科学区观察记录

小班科学区观察记录科学区观察记录,小班级为了帮助幼儿培养科学兴趣和观察能力,我们在小班进行了一次科学区观察活动。

以下是我对此次活动的记录。

1.活动准备2.活动开始我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科学区的目的,并解释了我们要进行的观察活动。

我鼓励他们仔细观察每个物品,并用眼睛、耳朵、鼻子等感官去感受它们。

3.观察记录我给每个小朋友发放了一本观察记录本,让他们用画笔、彩色铅笔等工具记录他们的观察。

我提供了一些问题供他们思考和回答,如物品的形状、颜色、材质等。

4.学习交流在观察过程中,我鼓励小朋友们相互学习和交流。

他们可以询问对方对一些物品的观察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

通过与他人交流,可以扩大他们的视野和知识。

5.游戏活动为了增加小朋友们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

例如,我让他们用观察记录本上的描述来猜测一些物品是什么,或者听声音猜出隐藏在盒子里的物品。

6.讨论分析观察活动结束后,我与小朋友们一起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我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发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我也提出一些问题,帮助他们思考和分析观察结果。

7.结束总结在活动结束时,我总结了这次观察活动的重点和收获,并鼓励小朋友们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身边的事物,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通过这次科学区观察活动,我发现小朋友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

他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不同的物品,积极参与游戏和讨论活动。

在观察过程中,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并通过互相交流学习。

通过这样的活动,小朋友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并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未来的活动中,我将继续组织类似的科学区观察活动,并针对小朋友的年龄和发展水平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设计。

我相信,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小朋友们培养科学兴趣和观察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小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小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小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XXX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活动时间9.12 活动人数14活动内容能干的小手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手的各部分名称和用途。

2.知道手能做许多事情。

教幼儿初步的保护手的方法。

观察与分析过程:一、认识小手1.孩子围坐成半圆,和老师相对。

通过手指游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

(用小手指出五官的位置。

)2.请孩子伸出自己的小手,一起来认识我们的小手。

我们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每只手由手心、手背和手指头组成的。

(1)数一数。

每只手都有几个手指头,带领幼儿点数,他们有着不同的名字,和老师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好吗?(2)比一比,老师的手和小朋友的手谁的大、谁的小?(3)摸一摸。

手指尖上面光滑的是什么?知道指甲能保护手指。

(4)拍一拍。

发现两手相拍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5)说一说。

我们的手心和手背一样?手指纹像什么?把自己的手指纹印在白纸上。

二、说本领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自己的小手,小手悄悄的告诉我说,它可是你们的好帮手呢?那它们能帮你们作什么呀?1.幼儿回答。

2.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画册《能干的小手》。

3.教师总结。

三、学习保护小手1.幼儿讨论回答。

2.教师小结。

四、结束观察分析: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实际生活的提问和经验交流,充分调动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游戏活动中加入了幼儿常做的有关小手的小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小手的能干。

幼儿的主动参与性强,又大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为避免空洞的说教,我带领幼儿模拟生活中的动作,通过亲身的感知体验,使幼儿掌握保护小手的方法。

在保护小手的环节上加入视频,让幼儿直观地感知就好了。

结束活动太仓促,整个活动还缺乏一定的感染力。

记录人:XXXXXX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活动时间9.12 活动人数14 活动内容能干的小手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手的各部分名称和用途。

2.知道手能做许多事情。

教幼儿初步的保护手的方法。

观察与分析过程:一、认识小手1.孩子围坐成半圆,和老师相对。

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日期:2024年9月1日活动记录人:XXX活动名称:科学发现室活动活动地点:学校科学发现室活动时间:上午9:00-11:30参与人员:教师和学生活动内容:9:00-9:30:开场介绍和目的讲解在活动开始前,主持人向所有参与人员介绍了科学发现室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科学发现室是一个提供实践机会的场所,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9:30-10:00:实验1:密度实验第一个实验是关于密度的实验。

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了物质的密度概念,并通过实验展示了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

学生们根据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分组进行操作。

实验结果表明,所用物质的密度不同,导致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也不同。

10:00-10:30:实验2:光线的折射实验第二个实验是关于光线的折射实验。

教师向学生们解释了折射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验演示了光线从气体到水的折射现象。

学生们观察并记录了实验中的现象,并根据结果总结了光线折射的规律。

10:30-11:00:实验3:发电实验第三个实验是关于发电的实验。

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了发电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展示了使用水果来发电的方法。

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操作实验,并成功将水果发电机发出的电量点亮了灯泡。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对发电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11:00-11:30:实验4:酸碱中和实验最后一个实验是关于酸碱中和的实验。

教师向学生们解释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意义,并通过实验展示了中和反应的过程。

学生们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观察到酸与碱反应时释放出的气体和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证实了酸碱中和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活动总结:通过这次科学发现室活动,学生们对科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实践操作,深入了解了物质的密度、光线的折射、发电原理和酸碱中和反应等科学原理。

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科学发现室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机会,促进了他们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录人:XXX
1.幼儿讨论回答。

2.教师小结:我们不能玩刀子、剪子等危险的物品,要勤剪指甲保持卫生,特别是冬天就要到了,天气很寒冷干燥,洗完手后要注意擦油,这样皮肤就不会皴裂了。

四、结束
我们的小手真能干,音乐《我有一双小小手》。

观察分析:
本次活动通过观察、体验、操作、表演等方式来感知小手的本领,以及对自己的肢体有所了解,从而达到认识自己。

此次的活动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孩子,有助于孩子拓展思维,从而达到创新课题的实验目的。

在比大手小手的环节,孩子们很兴奋,知道了自己与小朋友小手的差距;再来比比看老师和自己的大手小手,孩子们纷纷上来要跟我比大小,我们的小手还能做很多事情,如扫地、画画、拿勺子等。

后来因为时间关系,我让孩子们回家和自己的家人比比。

通过教师肢体语言的引导让幼儿在行动中理解、记忆整首诗歌
还有创编时可能创编有连续动作的诗句比较符合现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等等我想这些问题还有待更多次的尝试和探索在每一次的探索中摸索前进不断的总结出一些适合幼儿诗歌学习的经验与方法。

记录人:XXX
XXX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记录人:陶剑侠
XXX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记录人:XXX
XXX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记录人:X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