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学习资料(带图)
中国建筑史图表整理

中国建筑史一、原始社会(距今9000-4000年)朝代年代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仰韶文化(距今9000-4000年)1.浙江余姚河姆渡最早木结构建筑干阑式木结构榫卯技术出现长江流域;母系氏族2.西安半坡村遗址木骨泥墙半地穴式建筑大房子黄河流域原始社会时期聚落3.陕西临潼姜寨最早典型的农耕聚落龙山文化父系氏族 1.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小,有窖穴;2.建筑技术进步为地面铺“白灰面”;3.建筑构造技术中出现石灰干燥、陶化以及彩绘装饰做法4.建筑空间出现“吕”字形平面木结构的特点:1.穿斗式:云南白族民居;2.抬梁式:北京四合院;3.井干式:4.干阑式:广西侗族民居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朝代年代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夏前2070年~前1600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末商初宫殿遗址最早的廊院式建筑 1.两处遗址,一号宫殿最大,二号最完整2.未见瓦,“茅茨土阶”。
1.奴隶社会大发展时期2.大量使用青铜器、已有甲骨文3.商——我国城市雏形出现。
商前1600年~前1046年1.郑州商城商王仲丁的隞都2.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规模较大的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
3.黄陂盘龙城商城遗址夯土台基上并排三座殿堂4.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遗址5.殷虚建于长方形土台上,长面朝前,有纵有横,布局已具庭院的雏形,世界文化遗产。
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1.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中国第一四合院 1.严格的等级制度,出现,《周礼考工记》“三朝五门”春秋战国成书,记述周代王城建设制度。
2.瓦的发明,脱离了“茅茨土阶”2.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干阑式建筑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秦都城雍城出土了36cmx14cm*6cm青灰色砖、花纹空心砖;备注:1.人物:鲁班 2.高台建筑—高台榭、美宫室 3.开始修长城 4.瓦大量使用 5. 有建筑装饰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末商初宫殿遗址殷虚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秦都城雍城山西平顺明惠大师塔单层塔;多属高僧墓塔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已知唐塔中用八角形平面的首例洛阳白马寺河北赵县安济桥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雅安高颐墓阙神通寺四门塔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嵩山嵩岳寺塔大雁塔玄奘墓塔小雁塔登封法王寺塔大理寺千寻塔明惠大师塔净藏禅师塔朝代年代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五代907年~960年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由唐代方形单层塔壁转变为宋代多边形平面、有塔心室的首例 1.由席地危坐到垂足坐的转变(家具大变革)2.哲匠喻浩《木经》南京栖霞山舍利塔石塔宋960年~1279年宋建都汴梁(河南开封)城市的里坊制被突破,形成开放城市。
中国建筑史学习资料(带图)

中国建筑史学习资料(带图)中国建筑史前⾔:中国古代建筑特征1、⼲阑式建筑(⽊构架建筑)井⼲式建筑(不是⽊构架建筑)2、最早空间理论——⽼⼦《道德经》:三⼗辐共⼀毂,当其⽆,有车之⽤。
埏埴以为器,当其⽆,有器之⽤。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有室之⽤。
故有之以为利,⽆之以为⽤。
3、影响建筑形制的因素:1、⽞学2、礼制——《周礼考⼯记》:匠⼈营国,⽅九⾥,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朝后市,市朝⼀夫。
4、中西建筑⽂化的差异:稳定,变⾰第⼀章清式⽊构架建筑平⾯第⼀节单体建筑平⾯⼀、单体建筑平⾯的构成要素——间1、间的概念:(1)四柱之间的空间(2)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与⼭墙平⾏的屋架的空间)2、出廊——正式出廊:(1)⽆廊式(2)前出廊式(3)前后廊式(4)周围廊式3、⾯阔和进深4、间的名称:(1)⼗⼀开间:尽间稍间次三间次⼆间次间明间次间次⼆间次三间稍间尽间(2)九开间:尽间稍间次⼆间次间明间次间次⼆间稍间尽间(3)七开间:尽间稍间次间明间次间稍间尽间(4)五开间:尽间次间明间次间尽间(5)三开间:次间明间次间5、间的不等宽现象(1)中间(明间)最⼤,依次递减(2)明间最⼤,尽间最⼩,其他开间⼤⼩相等,宽度介于明间和尽间之间(3)间的不等宽现象的原因:①功能的原因②经济的原因③结构的原因(技术)④审美的原因6、间架柱⽹:(1)架(清):檩的数量(进深⽅向)为架的数量(2)步架(宋):两条檩之间的距离为⼀架(檩-1=步架)⼆、单体建筑的基本形式:1、正式:长⽅形2、杂式:除了长⽅形以外,都是杂式第⼆节庭院空间的组群布局⼀、建筑组群平⾯的形式1、扩⼤建筑规模的两种形式:(1)量的扩⼤(2)数的增加(中国建筑规模扩⼤的形式)2、建筑组群的离散型布局:(1)贯联式布局(2)联排式布局(3)散点式布局(4)庭院式布局3、庭院式布局的优点和功能:(1)空间聚合功能:空间组合功能,平⾯功能布局通过庭院分隔并连接。
中国建筑史现代建筑史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8
大跨度建筑也是在5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在工 业建筑、桥梁建筑取得钢结构、钢筋混凝土桁架设 计经验基础上,60年代在大跨民用建筑上取得突破。
1968年首都体育馆第一次采用平板型双向空间网架, 从此网架技术在国内推广。
完整版ppt课件
12
普通公共建筑
在商业建筑中,不仅原来的普通百货商店,还 出现了使用自动扶梯的大型商场和90年代后的超大 型商场。在众多城市中使用条码和提款机的超级市 场及专营某项产品的专卖店和步行街。
50年代的休憩建筑主要有电影院、剧院、工人 文化宫等。
80年代以后,旅游首先作为获得外汇利于经济 发展的无烟工业拓展。
完整版ppt课件
26
完整版ppt课件
27
完整版ppt课件
28
完整版p件
31
窗口的新风
若干建筑物呈现出另一种自由、轻巧的 新风,它们大都集中在援外工程、外事工程 和外贸工程。 由于有关建筑的服务内容与对象不同, 即价值主体与价值尺度不同,从而有可能更 多的拓展自己的思维领域,也有可能在交流 中有所收获。
80年代以后,体育馆、高速公路收费站等多采用空 间网架而加以变化发展。
90年代后期开始,膜结构在体育、交通和展览建筑 中开始使用,产生了新的视觉冲击。
由于高标号混凝土的出现及钢结构、劲性钢筋混凝 土结构的广泛应用,肥梁胖柱时代的结束。
完整版ppt课件
19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完整版ppt课件
20
建筑创作基本是延续1949年前大陆各大城市建筑设 计的思路,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变化不 算太大。
海岛文化的乐于吸纳的特点,美国与日本的新旧影 响,外国建筑师的直接参与,都使国际风尚成为岛 上时尚。
中国古代建筑史 PPT

22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图
大家好
23
山西五台山唐佛光寺大殿剖透视图
大家好
24
柱. 梭柱
我国已知最早的梭柱形象出现于河北定兴北齐 义慈惠石柱上端的建筑上(569年),柱子断 面圆形,上段收杀较缓,下段收杀较竣。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的抹角方柱和佛光寺大 殿的圆柱都是木质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
大家好
69
斗拱的组成
翘头上置横拱的叫做计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拱 的叫做偷心造。唐宋建筑斗拱常用偷心造,金 元以后多用计心造。
翘头上不置 横拱,此为 偷心造。— ———佛光 寺大殿斗拱。
大家好
70
南禅寺大殿转角斗拱
大家好
71
斗拱部件1
大家好
72
斗拱部件1
大家好
73
岱庙内复原建筑的斗拱
大家好
74
斗拱的最早形象见于周代的铜器上 ;
汉代的画像石,壁画,建筑冥器及记载中也不少,而 石阙,石墓虽然是仿木构造,但在很大程度上还保存 了原来的风貌。由这些资料来看,当时斗拱的种类已 经很多,有一斗二升,一斗三升,一斗四升等;有单 层拱,多层拱;拱头有直线,折线,曲线,龙首翼身 的;斗有平盘式的,有槽口式的。这些斗表明当时是 处于一个百花齐放的阶段,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 基本特点已经形成,并对后来的发展完善有很大的作 用。
昂:翘向外一端特别加长,斜向下垂的构架。起杠 杆作用。
拱的名称依据位置的不同而不同:跳头上第一层横 拱叫做瓜拱(宋称瓜子拱);第二层叫做万拱(宋 称慢拱);最外跳在挑檐檩下的,最内跳在天花枋 下的叫厢拱(宋称令拱)。出坐斗左右的第一层横 拱叫正心瓜拱(宋称泥道拱),第二层叫正心万拱 (宋称慢拱)。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课件中国建筑史复习一中西建筑艺术总体特征的差异一传统指向与创新求变程式化的缓慢进程与快速多变的特色风格建筑的发展不同表现了中西方对革新态度的差别中国从建筑发展过程看中国建筑是保守的据文献资料可知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 3000年不变西方西方建筑经常求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中国建筑发展进程平稳而缓慢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进程平稳而缓慢缺乏剧烈的变化木质框架结构自产生起至明清一直都是我国房屋建筑的基本模式尽管各个时代的构件和材料上有所变革但总体结构并无多大的变化定型与汉代的几种屋顶式样也一直成为各个时代沿用的屋顶式样尤其是宋代以后我国的传统建筑在技术结构外形部局等方面都日益程式化其发展的进程就更加迟缓西方建筑发展进程快速多变西方古建筑的发展进程却表现为快速多变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地域性民族特色希腊式建筑-------庄重典雅精致有性格有活力古罗马建筑-------雄浑凝重宏伟形式多样构图和谐统一哥特式建筑-------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二暖和的土木和阴冷的石头材料的差异材料是建筑的基本素质各民族时代建筑的反差往往也是从不同材料起步中西建筑材料的不同带来了审美上的差异以土木为材的中国建筑质地熟软而自然可塑性强质感自然而优美以石为材的欧洲建筑质地坚硬沉重而可塑性弱在质地上阳刚气十足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上以木材为主木架结构即采用木柱与木梁构成房屋的骨架屋顶的重量通过梁架传到立柱再通过立柱传到地面墙在房屋的架构中不承担主要重量只是隔断作用所以汉语中有墙倒屋不塌拆东墙补西墙之说三平面铺开的组群与挺拔高耸的个体建筑空间的布局举例1中国古代建筑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其实中国古代建筑无论大小通常都有这样预定规划遵循着礼制观念来建设且以封建政权为其核心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举例2 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观念认为个体突出才是不朽与传世之作能给人以突出激越向上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四皇权的威严与神权的崇高社会形态和文化氛围由于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其巨大的艺术表现力量以及它与人类文化的深刻的同构对应关系体现着人类的文化思想观念中国古代建筑始终是以现世的君权为核心的渗透着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举例2西方古代社会是一个泛神论的社会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信仰的众神在古代西方人看来那些威力无比的众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和人的进程对神的崇拜导致西方哲学精神中超现实中彼岸的思想于是一座座单体建筑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将人们的观念引向上苍以呼唤天国的幸福五和谐之美与对抗之美艺术风格和谐之美------中国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和谐之美为基调汉以后中国传统建筑这种展现对抗力度的阳刚之美逐步走向和谐与含蓄之美以内封闭的内部空间组合纡余委曲的建筑序列层次婉转舒缓的建筑节奏韵律和凝重自然的建筑装饰设计给人以亲切温馨安闲舒适的审美心理感受对抗之力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石头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质感生硬冷峻理性色彩浓缺乏人情味以夸张的造型和撼人的尺度展示建筑的永恒与崇高以体现人之伟力在西方造园家眼里自然景物不是模仿对象而是改造的对象因而多以体现人工伟力的建筑为主山水花木不过式建筑的陪衬园林的布局亦按人的意志划分为规则的几何形表现出古代西方人勇于征服自然的抗争精神西方古建筑的空间序列采用向高空垂直发展挺拔向上的形式这反映了西方传统文化中重视主体意识强调个体观念二至尊与永恒中国宫殿建筑故宫的特点占据最显要的地段从总体布局上体现了择中立宫的思想采用了宏大的规模72万? 从布局来看采用了很严整的布局体现了一整套的礼制要求三天地君亲师中国礼制与宗法建筑坛墙圜丘组群祈年殿组群丹陛桥斋宫神乐署牺牲所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 1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960m×760m是北京故宫的四倍 2中轴线偏东 3建筑形象的表现 4通过使用纯净的色彩来表现天用蓝色象征天 5创造崇天的境界两点一线圜丘祈年殿丹陛桥用台基抬高 6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7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以建筑形象来表现天以圆象天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祈谷坛及外壝墙扩大建筑形象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通过高台基重檐屋顶来扩大建筑形象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数字的象征几何图形的象征天圆地方方位的象征坐北朝南最高等级坐西朝东次之坐南朝北再次之色彩的象征祈年殿的三重檐原为----上檐蓝瓦天中檐黄瓦地下檐绿瓦万物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不使用过多的建筑和超级的建筑体量而采用超大规模的占地和超级的绿化主轴线偏东拉长了主入口到轴线的距离运用虚扩的手法强化建筑的高崇宏大的形象以境界取胜佛教建筑在中国的发展 1东汉-----三国时期萌芽 ?提倡儒术佛教刚刚传入 ?神仙道术 ?第一座寺庙----河南洛阳白马寺中国佛教的祖庭 ?该时期佛教建筑样式有塔和寺两种类型基本承袭印度佛教建筑布局特点以塔为建筑群的主体 2魏晋南北朝发展期 ?佛教在中国容受与发展 ?该时期佛教建筑样式佛教建筑中国化大兴佛寺石窟建筑开始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重要内容以塔为寺------塔殿并重平面呈方形四面开门中轴线上依次建塔殿塔与殿均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相结合塔由窣堵坡----楼阁式木塔 3隋唐时期昌盛期 ?佛教深入到人民大众心理与习惯信仰之中成为普遍的宗教信仰 ?佛教建筑进一步中国化 ?该时期佛教建筑样式塔与寺的关系发生转换塔转入寺外建于寺旁或另建塔院寺庙建筑完全遵循中国居室建筑的布局特征出现了所谓的伽兰七堂制 4宋元明清时期渐衰期 ?佛教走向了与儒道合流之路----更重视其实践性向民间渗透---赋予更多世俗的理性 ?佛教建筑世俗化时期 ?喇嘛教建筑集汉藏印三种文化的融合佛教建筑的类型----塔佛寺石窟 1佛寺的布局发展 ?以塔为建筑群的主体四周用堂殿围成庭院 ?塔殿并重平面呈方形四面开门中轴线上依次建塔殿院落式组合 ?以佛殿为主的布局特点塔转入寺外 ? 伽兰七堂制伽兰七堂制全寺建筑沿中轴线向纵深铺开形成自内而外殿宇重叠院落互联楼阁殿亭主次分明互相辉映的空间组合即山门佛殿法堂方丈僧堂浴室东司厕所等七堂明清时演变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法堂罗汉堂观音楼等塔的分类按形式分 ?楼阁式塔 ?密檐塔 ?喇嘛塔 ?金刚宝座塔 ?亭阁式塔 ?花塔 ? 过街塔和塔门在中国古塔中历史最悠久体型最高大保存数量最多多层楼阁的形式 ?金刚宝座塔是供奉佛教中密教金刚界五部主佛舍利的宝塔流行于明朝以后基本特征一大四小有大台基 ?花塔塔身上半部装饰繁复用来表现佛教中的莲花藏世界数量不多造型独具一格 ? 过街塔和塔门修建在街道中或大路上的塔下有门洞可以通行元朝开始出现密檐式塔密檐式塔为中国佛塔主要类型之一可以说是一种由楼阁式塔演变而来的新式佛塔多是砖石结构就是把楼阁的底层尺寸加大升高而将以上各层的高度缩小使各层屋檐呈密叠状檐与檐之间不设门窗使全塔分为塔身密檐与塔刹三个部分因而称为密檐式砖塔而且塔身越往上收缩越急形成极富弹性的外轮廓曲线著名的密檐宝塔有河南登封县的嵩岳寺塔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中的千寻塔北京的天宁寺塔等平面底层外径106米十二边形内径约5米八边形壁体厚 25米塔身上段改为八角形立面总体轮廓呈和缓的抛物线形台基简朴四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一北京四合院的构筑形态外院横长内院主体部分倒座四合院中的南座门向北开称为倒座概况住宅建筑群中最前边一进院落中与正房相对而立的建筑物称倒座通常坐南朝北 ?楼阁式塔汉 ?楼阁式塔江苏苏州虎丘塔宋初江苏苏州北寺塔 ?密檐塔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河南登封法王寺塔数量和地位仅次于楼阁式塔塔身只有一层上面为密檐 ?喇嘛塔覆钵式塔主要流行元代以后山西五台山塔院寺白塔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 ?金刚宝座塔北京大正觉寺塔明北京西黄寺塔清 ?亭阁式塔喇嘛塔与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外形象亭单层有时加建小阁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祖师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隋砖砌密檐式塔全高398米北京四合院---我国北方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以柔克刚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明十三陵孔庙故宫的艺术成就如何取得句法 1 中轴线的艺术宫殿的中轴线与城市的中轴线合二为一突出了宫殿在都城中的核心地位 2空间的处理 A 以门为中介 B 以廊庑为中介 C 以屋顶为中介D形体的大小空间的开阖对比反衬语法 3建筑单体 ? 建筑数字采用奇数阳数称为天数通过一系列最高等级数字创造至高无上的皇权气氛 ? 建筑图案采用龙凤图案 ? 建筑色彩黄红金 4象征手法 ? 小品陈设强调中央集权立法的意义例嘉量日晷天子授时之意神龟仙鹤等 ? 文字象征结论建筑符号的表达走向成熟宫殿建筑走向纪念性突出了中轴的空间序列采用了层层封闭的规划形象尺度处理上也很严谨择中立宫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三朝五门举例行祭天地之礼的坛庙-------天坛北京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北京明清天坛是在中国几千年的祭天活动中不断发展演变而最后形成的一座体系完备规模宏大的为帝王专用的祭祀场所每年用两次孟春祈谷冬至祭天 1位置 2平面布局 3建筑组成建筑组成如祈年殿建筑构件中就运用数来体现大宇运行的现象祈年殿中用四根龙井柱象征天穹运转所形成的一年四季室内周围的12根金柱象征一年中的12个月外圈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二层柱子相加为24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
【中国建筑史重点知识】图文资料

《中国建筑史》绪论1.穿斗式: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的一种,其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2.抬梁式: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的一种,其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头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3.建筑与环境:中国儒家和道家都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思想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相互协调与融合,从而使中国建筑有一种和环境荣威一体的、如同从地中生出一般的气质。
主要方面有:1)善择基址;2)因地制宜;3)整治环境;4)心理补偿4.《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为宋代李诫编著。
5.工官: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
周至汉“司空”,汉代以后“将作”,秦至西汉“将作少府”,东汉“将作大匠”,唐宋“将作监”6.中国建筑之最:1)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木结构房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建筑遗址2)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3)世界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河北赵县安济桥4)我国唯一的木塔:辽代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5)中国最早的建筑平面图:战国中山王墓兆域图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高颐墓石阙西阙:第二章城市建设1.中国最早城市规划学说:战国《考工记》,“匠人营国,九千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环城的城墙九千里,每边开三个门。
城内横竖各有九条道,每条道能容下九轨。
皇宫南面左侧(东侧)为祭祖宗的太庙;右侧(西侧)是祭社稷的社稷坛。
皇宫南面是举行朝会,议政之所。
皇宫后面是市场。
这个可以比对北京城现在的格局来看。
紫禁城南面东为太庙,西侧为社稷坛。
紫禁城的南半部分(午门太和门)为理朝之所;后市说的是紫禁城北的北安门(后来改称地安门)。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一、城市..都城的制度:《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寝宫,后面是市场和民居,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
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1.隋大兴城(唐长安城)2.北魏洛阳城3. 明清北京城4.元大都5.隋、唐洛阳6.明南京城7.汉长安城..中国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中国的七大古都:以上五处加安阳、杭州。
..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都是与《周礼考工记》之王城之制最接近的。
..中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有: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北京古都的风貌改变较大,尚未列入)..里坊制:唐长安城为里坊制,为封闭型。
宋汴梁、临安转变为开发型,沿街设肆,沿街设住房。
..唐长安城总体布局及规划特色..二、宫殿:..周制三朝五门:外朝——决定国家大事;治朝——王视事之朝;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及宴会。
外朝|治朝|内朝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东西堂制:大朝居中,两侧为常朝。
汉代开东西堂制之先河,晋、南北朝(北周出外)均行东西堂制。
隋及以后均行三朝纵列之周制。
..隋唐的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
..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
..唐代宫殿雄伟,尺度大。
麟德殿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约为清太和殿的三倍。
..宋朝宫殿的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型殿。
..轴心舍: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
..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
受游牧生活、喇嘛教及西亚建筑的影响,用多种色彩的琉璃,金红色装饰,挂毡毯毛皮帷幕。
..三、坛庙:..坛祭祀天、地、日、月、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
..庙祭祀帝王祖先的建筑。
..特征建筑物:天坛、孔庙应作全面了解。
..四、陵墓:..陵邑:汉陵各设陵邑,即小城市。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建筑历史部分:原始社会: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巢居——干阑式建筑黄河流域——穴居——木骨泥墙房屋青藏高原——碉房半坡村仰韶文化:房屋平面大都是圆形和长方形。
陕西凤雏原始宫殿——四合院的雏形龙山文化战国:高台宫室建筑盛行、筒瓦、板瓦已经广泛使用。
秦朝:阿房宫、秦始皇陵、秦长城。
自然山水式园林秦汉时兴起。
汉朝:抬梁式、穿斗式形成,斗拱出现。
悬山、庑殿普遍。
多层木建筑普遍。
西汉也有较多高台建筑。
石建筑飞速发展。
主要建筑:东汉高颐阙、东汉幽州书佐秦君墓表、山东肥城孝堂山墓祠三国、魏、晋、南北朝:建筑概述: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石窟。
自然山水式园林有重大发展。
北魏主要建筑:大兴佛寺、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北魏嵩山寺塔-——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砖石密檐塔)正定义慈惠石柱(柱顶有小建筑模型,庑殿顶,奇数阶)石柱——墓地象征建筑细部:人字栱出现——增加了建筑的挑檐柱础——覆盆式、莲花式收分——上细下粗隋唐五代:历史背景:隋朝全国统一,迎来了又一次复兴;隋文帝后期与隋炀帝前期,国家富足强盛,社会空前繁荣。
唐代的各种法制法令、行政机构设置、军队编制等无一不承隋制,就连辉煌的唐长安城,也是承继了隋代的大兴城。
隋代开挖的北大运河南起杭州,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南北交流。
唐朝以长安为南京,洛阳为东京,而长安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建筑概况:隋代建筑可以说是南北朝建筑向唐代建筑的转变的一个过渡,它的斗拱还比较简单,鸱尾形象较唐代建筑清瘦,但建筑的整体形象已变得饱满起来。
建筑技术进一步发展,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木结构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经定型化。
主要建筑:赵县安济桥(隋李春)石拱桥。
位于河北赵县洨河上,比欧洲兴建同类的桥早了700多年,在桥梁建筑史上有重要意义。
南禅寺大殿(公元782年)。
是厅堂型构架的歇山顶三间小殿。
它的立面以柱高为模数,以柱高3倍为通面阔,再按2:3:2的比例分间。
中国建筑史学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学习资料--------------------------------------------------------------------------作者: _____________中国建筑史前言:中国古代建筑特征1、干阑式建筑(木构架建筑)井干式建筑(不是木构架建筑)2、最早空间理论——老子《道德经》: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影响建筑形制的因素:1、玄学2、礼制——《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4、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稳定,变革第一章清式木构架建筑平面第一节单体建筑平面一、单体建筑平面的构成要素——间1、间的概念:(1)四柱之间的空间(2)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与山墙平行的屋架的空间)2、出廊——正式出廊:(1)无廊式(2)前出廊式(3)前后廊式(4)周围廊式3、面阔和进深4、间的名称:(1)十一开间:尽间稍间次三间次二间次间明间次间次二间次三间稍间尽间(2)九开间:尽间稍间次二间次间明间次间次二间稍间尽间(3)七开间:尽间稍间次间明间次间稍间尽间(4)五开间:尽间次间明间次间尽间(5)三开间:次间明间次间5、间的不等宽现象(1)中间(明间)最大,依次递减(2)明间最大,尽间最小,其他开间大小相等,宽度介于明间和尽间之间(3)间的不等宽现象的原因:①功能的原因②经济的原因③结构的原因(技术)④审美的原因6、间架柱网:(1)架(清):檩的数量(进深方向)为架的数量(2)步架(宋):两条檩之间的距离为一架(檩-1=步架)二、单体建筑的基本形式:1、正式:长方形2、杂式:除了长方形以外,都是杂式第二节 庭院空间的组群布局 一、建筑组群平面的形式1、扩大建筑规模的两种形式:(1)量的扩大(2)数的增加(中国建筑规模扩大的形式) 2、建筑组群的离散型布局:(1)贯联式布局 (2)联排式布局 (3)散点式布局 (4)庭院式布局3、庭院式布局的优点和功能:(1)空间聚合功能:空间组合功能,平面功能布局通过庭院分隔并连接。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工官制度(一)、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
工官是城市建设与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历史上作为突出的工官:1、隋:宇文恺,曾任宗庙副监、将作少府、将作大将、工部尚书;主持修建隋都大兴城(即为后唐长安城)、仁寿宫(即为后唐九成宫)、东都洛阳城的规划、营造;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之一。
2、宋:李诫,曾任主簿、丞、少监、监;主持多项大型工程建设:太庙、朱雀门、开封府署;他突出的贡献在于编修了《营造法式》一书,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官式建筑做法共3272条,并附有大量精致的图样。
3、明:蒯(Kuai)祥(江苏苏州府吴县香山人),曾任工部营缮所丞、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主持长陵、献陵、裕陵、宫中三大殿、承天门(天安门)等建筑工程。
C H1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1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公元前21世纪)一、概述:1、真正建筑的诞生:由于各地气候、地理、材料等条件的不同,营建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阑干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房屋。
二、主要遗址介绍:(一)浙江余姚河姆渡: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可称之为华夏建筑文化之源—河姆渡的干阑木构,它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体现了木构建筑之初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代表意义。
§1-2 奴隶社会建筑一、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文字记载,中国古代城市的出现始于夏启时期,当时已有“筑城以卫生君,造廓已守民”之说。
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是夏代都城—斟寻遗址。
1959年这里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小件铜器如刀、爵、铃等,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青铜器。
南面有门的遗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廊院)的面貌。
《中国建筑史》PPT课件

二、建立认识建筑的思维方法:注重过程
中国建筑史体系特征:类型与文化相结合
城市、宫殿、住宅——吏官文化 陵墓、坛庙、塔、石窟、寺庙——宗教文化 园林——士大夫文化 民居——乡土文化
精选ppt
35
三、培养建筑创作的黑箱思维
“白箱”型思维与“黑箱”型思维之比较
信息输入
信息输出
思维活动
精选ppt
36
数字运算(白箱型思维):
当然,赖特所说的“古典建筑”是指“西方古典建筑
”。
精选ppt
8
作者:项秉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年3月出版
精选ppt
9
《赖特》一书中第 40页的两段文字
精选ppt
10
在西方人的古典建筑语汇中,没
有“建筑空间”这一概念。对建筑的这
种认识,延续并指导西方建筑达2000
年之久,成了西方建筑文化的传统和教
鸡尾酒文化美国摩天楼榻榻米文化日本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十年哈雄文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刘致平刘敦桢文集梁思成文集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马炳坚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杂志类
中国建筑史
精选ppt
1
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 什么是“建筑”,作几十个定义
精选ppt
21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皇帝和贵族曾长期统
治着物质世界,僧侣和教会则统治着精神世界。因此, 在19世纪以前的建筑中,宫殿、府邸、庙宇、教堂甚 至陵墓建筑,垄断了当时最好的工匠和最好的材料, 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成为建筑成就的主要 代表。它们相当灵敏地反映着社会的各种变动和生产 力的进步,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因而成了建筑历 史的主要内容。而建筑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他们自己 的住宅建筑功能身份简单,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也十 分有限,因而不能代表一个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 最高成就。但这并不能抹杀劳动人民为建筑的发展所 作出的伟大贡献。正是由于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宫 殿、庙宇、教堂、陵墓之类的建筑物上的充分表现, 才使得建筑材料、结构、设备、形制、艺术手法得以 完善发展,为后人留下了丰精选p富pt 的建筑文化遗产。 22
中国建筑史---第三章第一部分

狮:古代人们认为它是兽中之王,是威武的象征。
天马:意为神马。汉朝时,对来自西域良马的统 称。
海马:亦叫落龙子,海龙科动物,可入中药。天 马和海马象征着皇家的威德可通天入海。
狻猊:古代传说中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
明清时期,官式建筑已完全定型化、 标 准化,在清朝政府颁布了《工部工程作法 则例》,另有《营造法式》、《园冶》。 由于制砖技术的提高,此时期用砖建的房 屋猛然增多,且城墙基本都以砖包砌,大 式建筑也出现了砖建的“无梁殿”。的由 于各地区建筑的发展,使区域特色开始明 显。在园林艺术方面,清代的园林有较高 的成就。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 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建在高约5米高的汉 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栏称 为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凤图案,前后各 有三座石阶,中间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 海浪和流云的“御路”。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 物。它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米,宽37 米,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 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等 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
在故宫“内庭”最后面。重檐庑殿顶。坤宁宫 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寝宫,两头有 暖阁。清代改为祭神场所。
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
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 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
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 美满”之意。其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公元 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宝顶,龙 凤纹饰的方形殿。
在建筑方面,明清到达了中国传统建筑最 后一个高峰,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 的形象。
中国建筑史笔记(附部分图)

《中国建筑史》习题集一、填空题1、半坡村是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址。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
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平面八边形。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7、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
18、《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着,《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着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19、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0、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为我国五大古都。
21、宋代彩画主要有五彩遍装、青绿彩画和土朱刷饰三种形式,清代彩画的等级次序由尊到卑是和玺、旋子、苏式。
22、中国古典木构建筑主要有抬梁式、穿斗斗式、井干式三种主要结构形式23、中国营造学社创立于1929年,创始人是朱启钤。
中国古典建筑需要掌握的图124页

中国古典建筑需要掌握的图1.考工记中记载的周王城平面图2.淹城平面图3.汉长安平面图4.曹魏邺城平面图5.北魏洛阳平面图6.唐长安平面图7.宋东京汴梁平面图8.明清北京城平面图9.明清故宫平面简图10.天坛祈年殿、皇穹宇形象11.汉长安明堂辟雍平面图12.北京传统四合院典型平面13.云南“一颗印”典型平面14.福建土楼、蒙古毡包形象15.北京颐和园平面简图16.佛光寺平、立面17.南禅寺立面18.独乐寺观音阁立面19.我国已知最早的八角形塔立面20.嵩岳寺塔立面简图21.应县木塔立面简图或形象简图22.穿斗式和抬梁式木构示意图23.赵州桥立面24.四川雅安汉高颐墓阙立面25.中国古代常见建筑单体的屋顶形象26.中国古代主要建筑构件和细部形象中国古典建筑术语词典[一顺一丁] 古建筑路体砌筑方法之一,又称“梅花丁”。
每层砖以一横1纵交替垒砌,明代建筑墙体多用此种砌造方法。
[一品书散水] 古建筑砖作术语,亦称“一封出散水”。
一种简单的散水做法,常用于台基周缘。
砌墁时先用条转沿基底铺设一周,其外边在载以一圈立柱,借以起到疏导雨水、保护基础的作用,散水的宽窄,—服视建筑物的体量和上出檐的长短而定,[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清式大木作斗拱名称点用于廊子、亭子檐枋之上或宫殿、宫门脊枋之上。
斗拱不出踩,主要起隔架和装饰作用[十八斗] 在斗拱翘头或昂头上承托翅昂与单材瓜供或厢拱相交的斗,斗的顺身开口,放单材瓜拱、单材万拱、厢拱,横向做袖口.袖口宽0.8斗口,深o.1斗口;十八斗1.8斗口定长,1.46斗口定深.1.0斗口定高。
明代早期斗底常做银锭榫,明末清初多做暗销,还有一种即没有榫也没有暗销。
[丁袱] 宋式大木作构件名称。
位于四阿殿顶和九脊殿顶山面.是承托山面与前后瓦坡相汇处的必需构件,在结构上起承托山面屋架荷载的作用。
梁的一头搭在山面铺作或檐住之上,而另一头则搭在横梁之上.并与横梁垂直成“丁”字形,故名。
《清式营造则例》中称顺爬梁。
中国建筑史(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

[平面]:
面阔7间,进深八架椽(清称9檩) 由内外两圈柱组成“金厢斗底槽”,分内、 外二槽; 三面围墙,山墙后侧开直棂窗
[剖面]:
内外槽四排柱子的斗拱上安设着平暗天 花, 天花以上是草架 天花以下是露明架
[空间艺术]:
在简单的平面上创造丰富的空间。 外槽进深只一间,高为深的1.7倍, 内槽划分成五个相同的空间,其宽、深、高 的空间比例是1:1:1, 加大了空间感。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经幢]
乾符四年(877年) 全高4.90米,幢身直径约0.60米, 下有须弥座承以八角形幢身, 上覆宝盖, 再置八角短柱、屋盖、山花蕉叶、仰 莲及宝珠。
山 西 五 台 山 佛 光 寺 经 幢
4.石窟:
龙门石窟奉先寺庐舍那佛
龙 门 石 窟 奉 先 寺 庐 舍 那 佛 近 景
[立面]:
台基低矮; 明间成方形,尽间渐窄; 中部五间开板门,两尽间设直棂窗; 柱有生起和侧脚,柱上有卷杀, 斗栱与柱高比 1:2, 补间铺作每间一朵,柱头铺作出四跳七铺作, 一、三跳偷心造, 正脊长三间,鸱尾恰好位于左右第二缝梁架 上; 单檐四阿顶(清称庑殿顶) 出檐近四米,坡度平缓1:2, 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
(一).背景: (二).城市: 1、隋大兴城与唐长安 2、东都洛阳
1、隋大兴城与唐长安: 设计人:宇文恺
城市规模:9721x8651.7平方米 南北走向的中轴线 , 东西对称,规 划整齐,东西大街14条,南北大街 11条, 人口百万,109里坊。 小坊一里见方,大坊则成倍于小坊。 坊内有一条东西向横街或十字街, 称曲,再用小巷划分成16小块地。 有东西二市。 皇城在北,再北是宫城。
自己总结中国建筑史(带插图)(一级注册建筑师必备)

中国建筑史一、原始社会(距今9000~4000年)(一)建筑1. 仰韶文化:干阑式: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有榫卯)木骨泥墙:西安半坡村、陕西临潼姜寨(大房子,母系)2.龙山文化: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小,有窖穴(父系),建筑技术进步为地面铺“白灰面”。
3.辽宁建平县女神像——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二)其他·石块堆成的方形和圆形祭坛,在内蒙古大青山和辽宁喀左县东山嘴。
二、奴隶社会时期(前21世纪~前476年)(夏、商、西周、春秋)(一)夏(前2070~前1600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最早的廊院式建筑夏都之一;两处遗址,一号宫殿最大,二号最完整;未见瓦,“茅茨土阶”。
(二)商(前1600~前1046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郑州商城商王仲丁的隞都2 黄陂盘龙城商城遗址夯土台基上并排三座殿堂3 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城址已发掘两座庭院式建筑4 殷墟世界文化遗产商晚期;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建于长方形土台上,墓葬为土圹木椁墓,深十几米,四出羡道,多殉葬人物·已大量使用“青铜器”,青铜工艺达到纯熟的程度·已有“甲骨文”等文字记载(三)西周(前1046~前771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陕西岐山凤雏村中国第一四合院(即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二进院寺庙建筑2 湖北岐春出土一处建筑遗址干阑式建筑·《周礼考工记》·瓦的发明,以上建筑使用瓦、脱离了“茅茨土阶”;陶水管的使用;三合土抹面·有宗教分封,不能僭越(公侯伯子男,不准超过王城的1/3、1/5、1/9)(四)春秋(前770~前476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秦都城雍城出土了36cmx14cm*6cm青灰色砖、花纹空心砖;秦国雍城宗庙遗址居中为太庙,左右为昭、穆二庙祭祀坑,识别祭祀性建筑的标志。
庙后方亭式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整。
·“高台榭,美宫室”,防刺客、防洪水、供帝王登临之乐·人物:公输班-鲁班·开始修筑长城·瓦大量使用·有建筑装饰:“山节藻棁”,“丹楹刻桷”(shān jié zǎo zhuō)(dān yíng kè jué)三、封建社会初期(前475~公元581)(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战国(前475~前221)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陕西咸阳市秦咸阳一号宫殿以夯土台为核心,周围木构架环绕的台榭式建筑,有采暖、排水、冷藏、洗浴一层夯土、绕以回廊;二层中为二层主体建筑,西二室、东南一室、东北转角敞厅;绕以回廊·各国国都都很大,齐国为例,南北5公里、东西4公里,有高16m 的夯土台,居民7万户 ·“筑城以为君,造郭以守民”·木工技术:棺椁有多样的榫卯(木工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铜板错银“兆域图”(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二)秦(前221~前206)序号名称 图片 记忆 介绍 1 阿房宫2秦始皇陵墓-骊山陵(未开挖)边长350m ,残高43m 以上;墓东侧兵马俑·秦都、宫殿不遵周礼(跨渭水南北广阔地区,弥山跨谷建) ·秦重要建筑:修驰道、筑长城(三)汉(前206~公元220)序号名称 图片 记忆 介绍1 长安城第七大城 “斗城”,未按周礼;建于西汉渭水南岸;S=36平方公里,城门12座,5座宫殿,八街九陌,168闾里 2 汉长安南邻出土11座礼制建筑 王莽九庙遗址,仍属土台核心的木构建筑3四川雅安高颐墓阙汉代地面以上遗存的建筑有墓前的石阙、墓表、石亨堂、石象生等,另外就是崖墓、砖石墓等中的明器、画像砖、画像石、壁画等间接地建筑形象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史前言:中国古代建筑特征1、干阑式建筑(木构架建筑)井干式建筑(不是木构架建筑)2、最早空间理论——老子《道德经》: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影响建筑形制的因素:1、玄学2、礼制——《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4、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稳定,变革第一章清式木构架建筑平面第一节单体建筑平面一、单体建筑平面的构成要素——间1、间的概念:(1)四柱之间的空间(2)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与山墙平行的屋架的空间)2、出廊——正式出廊:(1)无廊式(2)前出廊式(3)前后廊式(4)周围廊式3、面阔和进深4、间的名称:(1)十一开间:尽间稍间次三间次二间次间明间次间次二间次三间稍间尽间(2)九开间:尽间稍间次二间次间明间次间次二间稍间尽间(3)七开间:尽间稍间次间明间次间稍间尽间(4)五开间:尽间次间明间次间尽间(5)三开间:次间明间次间5、间的不等宽现象(1)中间(明间)最大,依次递减(2)明间最大,尽间最小,其他开间大小相等,宽度介于明间和尽间之间(3)间的不等宽现象的原因:①功能的原因②经济的原因③结构的原因(技术)④审美的原因6、间架柱网:(1)架(清):檩的数量(进深方向)为架的数量(2)步架(宋):两条檩之间的距离为一架(檩-1=步架)二、单体建筑的基本形式:1、正式:长方形2、杂式:除了长方形以外,都是杂式第二节庭院空间的组群布局一、建筑组群平面的形式2、建筑组群的离散型布局:(1)贯联式布局(2)联排式布局(3)散点式布局(4)庭院式布局3、庭院式布局的优点和功能:(1)空间聚合功能:空间组合功能,平面功能布局通过庭院分隔并连接。
(2)气候调节功能:采光、纳凉、通风、避风(3)场所适应功能:四合院式布置建筑占地70%,庭院占地30%,建筑面积多,庭 院显得宽敞(4)防护戒卫功能:每个院都可做关卡(5)伦理礼仪功能:家族聚居的生活方式。
礼制(儒家)(6)审美怡乐功能:庭院式布局的空间序列有时空性4、庭院式组群的平面布局和特点(审美功能):(1)突出内向型布局(2)突出建筑空间的艺术表现力(3)突出建筑艺术的时空性(4)突出单体门的作用(5)突出亦里亦外的空间 二、庭院式的构成机制和组合方式 1、构成机制(种类)——庭院式:(1)廊院式:①单核 ——殿堂栋 ②多重(双核)——前后二、三栋 (2)合院式:①二合院、三合院、四合院 ②——中庭式:A 、离散型 B 、毗邻型 中殿式:A 、配殿贴边 B 、配殿内移(1)廊院式:廊院是以回廊围合成院,沿纵轴线在院子中间偏后或偏北的位置设主体殿堂一栋或前后二三栋。
廊 院式是早期大型庭院的主要布局方式。
(2)合院式:合院式是由若干栋单体建筑和墙、廊围合成二合院、三合院、四合院。
每一院落称为一“进”,若干 “进”沿纵身轴线串联,称为一“落”或一“路”。
(3)中庭式:主殿坐北,把主殿设在庭院北沿正中相应的东西配殿也对称的处在东西两侧的院墙,廊庑部位主辅 建筑都与院墙、廊庑一起贴边布置,起到庭院空间的围合构成作用。
可形成宏大的开敞院,也可形 成小巧的内聚院。
(4)中殿式:主要建筑或次要建筑坐中的布局,把主要殿堂设在庭院之内,通常位于中轴线偏后的位置,以保证 殿前空间有一定的深度。
两侧的东西配殿有两种情况:一种贴边布置,一种内移到院子内。
2、组合方式:(1)对称式(2)半对称式(3)不对称式3、大门的作用:(1)大门承担了组群外显立面的作用(2)大门成为组群的艺术起点(3)大门是庭院空间的艺术转折点(1) (2)(3) (4)5、从构成形态上,中国建筑单体门分为:(1)墙门:(依附于围墙、院墙上的门):①高墙门:墙高门低②低墙门:墙低门高 ③洞门 (2)屋宇门(明间穿堂):① 山门(通往圣境的门) ② 戟门(王府大门、隆重的门) ③ 塾门(最古老最原始的门) (3)牌楼门:也称牌坊,是单体门的一种独特的形态。
牌楼平面是独立的单排柱列。
是标志性表彰性的单体门。
①牌楼门的作用:A 、歌功颂德B 、划分区域C 、加强门的艺术效果D 、扩大门面的规模E 、用作店面的形式②牌楼的分类:A 、从用材上分:石牌楼、木牌楼、琉璃牌楼B 、从立柱是否出头:冲天式、非冲天式C 、从额枋上是否带有屋顶:起楼式,不起楼式③牌楼的命名:A 、几间几柱几楼(非)冲天式(材质)牌楼B 、几间几柱(非)冲天式(材质)牌坊(4)台门:有台座,台墩的门,统称为台门。
一般是一对,装饰门面,礼仪性,标志性,祭祀性6、影壁(家)(1)一字影壁(2)八字影壁(3)跨山影壁(4)撇山影壁(5)一封书影壁第二章 清式木构架形式第一节 抬梁式木构架和穿斗式构架一、两种构架的不同特点1、抬梁式木构架:中国传统木构架形式之一,也称为叠梁式。
梁柱型体系,主要的结构构架包括柱、梁、檩、枋。
可以取得较大的室内空间,但所用材料较大,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居民建筑。
2、穿斗式木构架:中国传统木构架形式之一,也成为立贴式,檩柱结构体系,主要的结构构架包括柱、檩、穿、 挑。
优点是可以用小材,屋顶轻,构件灵活,构造简单。
缺点是室内空间受到限制。
一般使用 与南方居民。
3、穿斗式的优点:(1)尽力用竖向的柱来代替横向的梁,承担荷载(2)以小材代替了大材(3)构造相对简单(4)简化了屋面用料A 山门B 戟门C 塾门二、抬梁式构架的基本构件1、柱:按柱子所在的位置分:(1)檐柱:凡是檐下最外一列的柱子都叫檐柱。
(2)角柱:山墙两端处在建筑转角处的柱子叫角柱。
(3)山柱:位置在山墙之内,并从山墙之内直顶屋脊的柱子。
(4)中柱:在建筑物横向中轴线上的柱子。
(5)金柱:在檐柱以内的柱子,除在建筑横向中轴线上的柱子。
(金柱又有里外之分,离檐柱近的外金柱,远离的叫里金柱(内金柱),中间是中金柱。
)(6)瓜柱:放在横梁上,下端不着地,而下端的功用和位置与檐柱金柱相同的柱子。
(童柱或柁橔)2、檩:(大式做法中叫桁,小式做法中叫檩)檩是垂直于山墙布置的,它的取名方式与柱一致(1)内金柱——上金檩(桁)外金柱——下金檩(桁)中金柱——中金檩(桁)(2)中柱——脊檩(桁)(3)挑檐桁(飞椽上,斗栱下)——支撑飞椽,伴有斗栱出现3、梁:(1)承担几根檩的作用(重量)就叫几架梁,沿进深方向铺设。
(2)在有廊的建筑中,主要的梁多半由前后两金柱承担;在金柱与檐柱之间,另有次要的短梁,在有斗栱的建筑中叫挑尖梁,在无斗栱的建筑中叫抱头梁。
4、枋:(1)①沿进深方向:A、随梁枋(在几架梁下)B、穿插枋(在抱头梁或挑尖梁下)②沿开间(面阔)方向——随檩叫(2)不承重起连接作用(3)连贯两柱间的横木叫额枋或檐枋,其长度按面阔。
在较大的建筑物上,有用上下两层额枋的叫大额枋和小额枋,大小额枋之间有立着的板叫做额垫板,大额枋的上皮与柱头平,其上再加一层平板枋,枋上排列各攒斗栱,斗栱之上放梁,梁上放桁。
较小的建筑物不用斗栱,梁头直接放在柱子上。
(4)成套出现:檩(沿开间方向)——垫板——枋第二节斗栱·斗拱是中国建筑中特有的部件,是屋顶与屋身立面的过渡,也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最特有的部分。
·斗拱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只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和皇家建筑中。
一、斗拱的作用:1、承托作用2、支撑挑檐桁3、减少净跨4、连接柱网5、抗震性强6、装饰作用7、等级标志8、模数作用·在建筑的部位关系上,斗拱共有三种不同的位置:1、在柱头之上——柱头科2、在柱间额枋之上——平身科3、在屋角柱头上——角科(最复杂)二、斗栱的组成:1、斗(方形木块):(1)坐斗(2)十八斗升(1)槽升子(2)三才升2、栱(肘型曲木):①开间方向:瓜栱(最短)、万栱(最长)、厢栱②进深方向:翘、昂、耍头·正心栱:单材栱(里拽栱、外拽栱)三、斗栱的规模·清代:踩、出踩——1、偷心造:不是每一踩斗栱都有横栱。
2、计心造:每一踩都有横栱的作法。
3、插栱:所有的横栱全部都是偷心造。
四、斗栱的类别1、按位置分:柱头科、平身科、角科2、按做法分:翘昂斗栱,一斗二升交麻叶和一斗三升斗栱、品字科斗栱、溜金斗栱、隔架斗栱。
五、斗栱的模数: 1、清《工程做法》中确定,以“斗口”作为建筑单位的模数单位。
2、取平身科的坐斗斗口,所开的大小为标准定位一斗口。
第三节雀替一、概念:雀替是清代的名称,雀替原始放在柱子上端用来与柱子共同承受上部压力的物件。
它具体位置在梁与柱的交接处,它除了具有一定的承重作用外,还可以减少梁,枋的跨距或是增加梁头的抗剪能力。
它在宋代《营造法式》中叫“绰幕”。
随着时间的推移,雀替已经失去了原来的结构意义,仅作为装饰构件使用,并且清代时还规定了其长度应为所在面阔的四分之一。
二、雀替的作用:1、增加挤压面和受剪断面2、减少净距3、改善节点构造4、增加艺术上的过渡·骑马雀替(廊的雀替是一个开间)一、木构架是梁柱框架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1、可以适用不同类型的建筑功能2、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调节3、可以搭配适用各种地方材料4、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二、木构架系统有严格的模数制三、体现理性传统,达到高度成熟标准四、费工费料五、技术局限:1、没有形成三角形的杆件体系2、梁架之间缺乏联系3、柱基础与柱子连接不牢固4、断面不合理六、耐久性差第三章木构架建筑台基第一节一、台基的原始功能和派生功能:1、防水避潮2、稳固屋基3、调式构图(比例、色彩、边际线)4、调度空间5、扩大体量6、标志等级7、独立建坛二、台基的构成:1、台明:台明即为台基的基座,是台基的主体构成。
2、月台:月台称露台,平台,可视为台明的延伸和扩展,做法与台明相同·按性质分:正座月台、包座基月台3、栏杆4、台阶:台阶是上下台基的踏道。
第二节普通台基一、平台式台明:1、台明从样式上分为:(1)平台式(2)须弥座2、平台式台明根据自身包砌材料不同可分为:(1)普通台明(平台式):①砖砌台明②满装石座(2)高级台明:须弥座二、台阶:台阶是上下台基的踏道。
·分类:1、按做法不同:(1)垂带踏跺(带御路、不带御路)(2)如意踏垛(3)礓嚓2、按所在位置不同:(1)正面踏跺(2)垂手踏跺(3)抄手踏跺3、按数量分:(1)单出陛(2)三出陛第三节 须弥座一、须弥座的使用位置:1、台基上2、墙基或雕刻的底座二 须弥座的等级:1、全部素光2、只在素腰装饰3、只在素腰和上枋上装饰4、全部雕饰第四节 栏杆一、栏杆的作用:1、维护作用2、分隔空间3、构图花边4、标志尺度二、建筑装饰点:1、关节点2、自由端3、边际线4、棱格网5、表面层三、抱鼓石:位于传统杆端部的三角构件,通过一根望柱以保证栏杆的稳定,其形式主要由鼓镜和卷瓣曲线构成, 以优美的曲线形成栏杆尽端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