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诊断学_正常头部
正常头颅CT与MRI表现
精选版课件ppt
1
要求
• 熟悉正常颅脑影像解剖 • 熟悉头颅常用磁共振扫描序列 • 掌握正常头颅的CT表现 • 掌握正常头颅的MRI表现
精选版课件ppt
2
正常颅脑影像解剖
颅脑结构
• 头皮
• 颅骨
• 脑膜
•脑
• 脑室系统及脑脊液
• 脑血管
• 脑神经
精选版课件ppt
3
脑的组成
• 中脑导水管:为连接第Ⅲ、第Ⅳ脑室的细管状结 构,长约15mm
• 第Ⅳ脑室:在横轴面略呈五边形,在正中矢状面
呈顶朝后的三角形,冠状面呈菱形。第Ⅳ脑室内
脑脊液通过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
通
精选版课件ppt
35
精选版课件ppt
36
精选版课件ppt
37
十一、脑池
• 小脑延髓池:位于后颅窝的后下部,小脑和延髓 之间,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的蛛网膜下 腔
60
精选版课件ppt
61
磁化传递(MT)
• 磁化传递序列是T1WI的一种序列形式; • 主要用于在增强扫描中增加组织的磁化差
别,提高细小病灶的发现率; • 用于脑转移瘤、多发性硬化等细小病变的
检出率。
精选版课件ppt
62
普通增强与磁化传递(MT)
精选版课件ppt
63
血管成像(MRA)的应用
脑血流在磁共振成像上呈现两种效应—流空
• 在T2Flai图像上,正常脑室与脑沟、 脑池为低信号。正常情况下脑室旁可以 有少许室管膜下渗出为高信号,除此之 外一旦发现高信号即为异常。
精选版课件ppt
50
正常轴位 T2Flair
颅脑正常MRI表现阅片
中脑上部层面
中脑前方为一对大脑脚,脚间池分开左右大脑脚;视束在视交叉后与大脑脚前散开; 导水管穿过中脑;背侧是中脑顶盖(四叠体板),四叠体板从背侧看为两排突起, 上面一对为上丘,下面一对为下丘;中脑前方为脚间池,两侧为环池,后方为四叠 体池。
1-额叶,2-颞叶,3-大脑脚 , 4-下丘,5-枕叶 , 6-外侧裂,7-视交叉 ,8-视 束,9-环池 ,10-四叠体池
侧脑室中部层面
此层面见侧脑室的额角、三角部;基底节的组成与CT相应层面相似,但 结构显示更清晰;外侧裂前是额叶,包括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外 侧裂后是颞叶,包括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再后是枕叶,前纵裂两 侧是额上回和扣带回,后纵裂两侧是枕叶。 1-额叶, 2-尾状核头部,3-内囊前肢, 4-内囊膝部,5-豆状核, 6-内囊后肢,7-外 囊 , 8-岛叶,9-脑, 10-颞叶,11-枕叶 , 12-前纵裂,13-侧脑室额角 ,14-透明 隔,15-外侧裂 , 16-三脑室,17侧脑室三角部,18-大脑内静脉
颅脑正常MRI表现阅片
颅脑的应用解剖
(一)颅骨:颅顶骨和颅底骨 (二)脑:大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 和延髓 (三)脑的被膜: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 (四)脑室系统: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 室 (五)脑的血管:脑动脉系统、脑静脉
延髓层面
脑干从下到上分别是延髓、桥脑和中脑,通过小脑下脚(绳状体)、 小脑中脚(桥臂)、和小脑上脚(结合臂)与小脑相连。延髓的前 部为椎体束和橄榄核,前方是椎动脉。 1-延髓,2-小脑半球,3-枕大池 ,4-鼻甲,5-鼻中隔,6-上颌 窦,7-鼻咽顶后壁,8-枕骨髁突,9-斜坡,10-乳突,11-椎动脉
侧脑室上部层面
半球的外侧面从前到后是额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缘上回与顶下小叶 的角回,内侧从前到后是额上回、扣带回、胼胝体、扣带回峡、顶叶的楔 前回、顶枕裂、枕叶的楔回;尾状核体部和尾部紧贴侧 4-胼胝体膝部,5-尾状核体部, 6-侧脑室体部,7 -胼胝体压部
脑部疾病影像诊断学
理性钙斑的移位等 当骨折线跨过脑膜中动脉压迹时,应进一
步行头部CT检查
硬膜外血肿——影像学表现(CT)
颅骨内板下方,局限性梭形或半月形,边缘多清 楚锐利,占位表现(邻近皮质受压内移,皮髓质 界面内移,脑室受压等),一般较硬膜下血肿轻
可有相应区域颅骨骨折,开放骨折可出现血肿内 积气
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占全身外伤的10%一15%,仅 次于四肢外伤,为全身外伤的第二位,病死率却 占第一位
颅脑外伤致死的病例约70%死于来院之前,另30 %死于入院抢救过程中,其中约88%死于外伤后1 周之内
概述
原发性颅脑损伤:伤后即出现的损伤
头皮撕裂和血肿、颅骨骨折或颅缝分离、脑外出 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 血)、脑内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皮质/脑深部 灰质及脑干的挫裂伤、脑室/脉络丛出血、颅内血 肿)
左额颞顶硬膜下血肿
双额颞顶枕硬膜下血肿(少量)
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均可能出现不甚典型的表现,有时难以区分两 者,两者同时存在的机会并不罕见,往往根据以下特征加以区分
硬膜外血肿边界,一般不跨 - -
越骨缝线(除非矢状窦破裂)
- -
硬膜下血肿的边界则可以 跨越骨缝线,但不会越过 大脑镰向对侧蔓延
海绵窦动静脉瘘 隐匿性血管畸形
缺血性疾病:血管闭塞或栓塞 出血性疾病:脑内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感染性疾病
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脑膜炎
脑脓肿
特异性感染:结核性脑膜炎
AIDS
寄生虫感染:脑囊虫
脑包虫
慢性硬膜下血 肿
慢性硬膜外血肿
右侧眶壁骨折
颅脑外伤
MRI诊断学
MRI原理
化学位移成像与频谱分析化学位移—因分子环境(既核外电子结构)不同引起共振频率上的差异。频谱分析—不同分子环境其频率上的差异仅百余或数百赫兹(Hz),其数量与所检测原子核共振频率差异相对应为数个ppm。运用化学位移的方法研究分子结构即频谱分析。
MRI原理
化学位移伪影在人体同一部位脂质中的氢质子发出的信号离开了水质子发出的信号,在图像上处于不同的像素位置,从而在梯度编码方向上脂质含量差异很大的两种组织的界面,可出现黑白不同的条带状影。把这种质子共振频率差异形成的图像失真,称为“化学位移”伪影。
MRI原理
梯度回波脉冲序列小角度激励
梯度场诱发去相位特点:X、Y、Z轴去相位彼此独立,具有相位“记忆功能”
MRI原理
梯度回波脉冲序列的机理
MRI原理
梯度回波脉冲序列的机理
MRI原理
梯度回波脉冲序列的机理
MRI原理
二维FLASH脉冲序列
二维FLASH的基本原理
MRI原理
稳定状态FLASH磁周期
温度、粘度对磁波动频率的影响
蛋白质分子使水的T1缩短
MRI原理
信号参数核磁共振信号
自由感应衰减(FID)
傅立叶变换使FID形成MR波谱
MRI原理
自旋回波脉冲序列自旋回波(spin echo ,SE)序列为MR最基本、最常用的脉冲序列。
90脉冲后,间隔时间(Ti)再发射180脉冲,测量回波信号。重复这一过程。
反转恢复脉冲序列(IR)先-180RF,间隔500ms,90RF,10ms后,180RF,测回波。T1信号为主,显示精细解剖。
MRI原理
反转恢复脉冲序列(IR)
MRI原理
空间定位梯度磁场
纵向梯度磁场的产生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诊断学
ADC )和 DWI图
右侧大脑半球梗塞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病例1
男性,53岁,右侧肢体麻木、头晕1天
病例1 DTT
两个梗死灶均未累 及皮质脊髓束,病 人肌力正常
★ 脑脊液腔隙,T1低,T2高信号 ★ 颅神经,Ⅱ、Ⅴ 、Ⅶ、Ⅷ、Ⅸ ★ 脑血管流空信号 ★ 颅骨与软组织
正常表现(MRI冠状1)
冠状位 T1WI
正常表现(MRI冠状2)
冠状位 T2WI
正常表现(MRI矢状1)
矢状位 T1WI
正常表现(MRI矢状2)
矢状位 T2WI
MRI新技术
第一节
★ 磁 共 振 波 谱 (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
病例2
女性,72岁,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天,肌力Ⅱ级
病例2 DTT
病灶累及右侧皮质脊 髓束,病人肌力下降
病例3
男性,65岁,右侧肢体无力1天,右侧肢体肌力Ⅲ级
病例3 DTT
右侧皮质脊髓束受压无中断,治疗后6天复查,压迫缓解
一、正常X线表现
(血管造影1)
第一节
★ 颈内动脉 ◆ 颅内有数个弯曲总称虹吸部 ◆ 岩段、海绵窦段、前膝段、床突上段和终 段 ◆ 前膝段先向前发出眼动脉,继而分出脉络 膜前动脉及后交通支向后走行,最终分为 大脑前、中动脉
一、正常X线表现
Hale Waihona Puke (血管造影2)第一节
★ 大脑前动脉 ◆ 水平段、上行段、膝段、胼周段和终段 ◆ 侧位,眶额动脉、额极动脉和胼缘动脉 ◆ 前后,水平段和上行段之间向对侧发出前 交通动脉,连接两侧的大脑前动脉
颅脑影像学诊断
DW-
+C-
+C-
脑脓肿
T1W-
TRA
T2W-
TRA
FLAIR-
COR
DW-
+C-
+C-
脑脓肿
小脑脓肿
脑脓肿各期DWI表现
脑炎期
包膜期
吸收期
包
膜
期
脑脓肿
脑
脓
肿
与
转
移
转移瘤
瘤
图
像
吸
收
期
脑 脓
脑脓肿
肿
与
转
移
瘤
转移瘤
图
像
鉴别无意义
梗塞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塞的主要原因。
➢因血供中断,组织表现为缺血、水肿、变性、 坏死等。
Chiari's畸形MRI表现
▪ I型小脑扁桃体下疝超过枕大孔连线5mm,枕大 池缩小,可见脊髓空洞
▪ Ⅱ型小脑扁桃体和蚓部疝入椎管内,四脑室变 长下移,延髓受压变形,枕大孔扩大,伴显著 脑积水
▪ Ⅲ型延髓、小脑和四脑室均疝入椎管内,并见 颅底凹陷,颈椎畸形和脊膜脊髓膨出等
Chiari's畸形(I型)
*多平面/multi-plane *多方位/multi-position *无损伤/ no damage
▪ 颅内肿瘤 ▪ 脑血管疾病 ▪ 颅脑损伤 ▪ 感染性疾病 ▪ 脱髓鞘疾病 ▪ 先天性颅脑畸形
颅内肿瘤/intracranial tumor,ICT
▪ 基本MRI表现:
▪ 占位征象 ▪ 信号异常 ▪ 脑水肿 ▪ 脑积水 ▪ 脑疝
梗塞——慢性期
➢梗塞发生2周后 ➢MR呈两种表现,一种表现为局部脑萎缩,另一 种表现为脑萎缩并形成囊性脑软化 ➢T1和T2显著延长,DWI为低信号 ➢血脑屏障恢复,病灶无强化
头颅MRI—基础知识
亚急性期出血
黑色素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2WI信号异常表现
T2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急性期脑出血
– 脑梗死
钙化或骨化组织 – 脑水肿
含铁血黄素沉积 – 脱髓鞘病
铁质沉积
– 大多数脑肿瘤
少 数 脑 肿 瘤 黑 色 – 炎症 素瘤等
T2WI低信号
脑叶出血 基底节铁质沉积
黑色素瘤
T2FLAIR信号异常表现
注意:头颅MRA最好与头颅MRI平扫结合应 用;单纯应用MRA常常贻误诊断&
MRA的优点:
无创、快速;可以反复进行;
重建的图像可以进行三维动态观察;对脑动 脉瘤的瘤颈的观察非常重要&
MRA的缺点
MRA反映的是血流图;即只有血液流动;才能 出现MRA血管图像;因此;在实际中对血管管 腔的评价中易出现假性狭窄或夸大狭窄;
T2FLAIR—低信号 T2FLAIR—高信号
正常脑室、脑沟 脑软化 囊性占位
– 急性脑梗死 – 脑水肿 – 脱髓鞘病 – 大多数脑肿瘤
– 炎症
新旧病灶的T2Flair比较
DWI信号异常表现
DWI—等、低信号 DWI—高信号
慢性期脑梗死 – 超早期脑梗死
脑软化 多数脑肿瘤
– 脱髓鞘病 – 脑脓肿 – 亚急性期脑出血
织是否是脂肪组织; 在体部及四肢应用较多;
脂 肪 抑 制
血管成像MRA的应用
脑血流在磁共振成像上呈现两种效应—流空 现象和流入增强效应&在多数情况下;动脉与 静脉血管在T2WI上表现流空现象;在T1WI上; 动脉血管仍为流空;而静脉血管则有时可表现 为流入增强即高信号&MRA即利用上述效应; 在极薄的层面上使血管断面产生高信号;通过 计算机重建;组成连续的血管影像;这些血管影 像可以在360°空间自由旋转;用于观察血管的 不同侧面&
颅脑70T磁共振成像诊断学_札记
《颅脑70T磁共振成像诊断学》读书札记1. 颅脑70T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在阅读《颅脑70T磁共振成像诊断学》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其中涉及的颅脑70T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详细札记。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原理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
与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相比,MRI技术具有极高的图像质量和诊断精度。
颅脑70T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高级的影像技术,对于诊断脑部的病变、肿瘤以及神经疾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的基本原理如下: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现象,当人体处于强磁场环境中时,体内的氢原子会排列成一个有序的磁场环境。
通过射频脉冲激发这些氢原子,它们会吸收能量并返回到稳定的能级状态。
这个过程会产生一种共振信号,也就是磁共振信号。
通过对这些信号的收集和处理,可以生成身体内部的结构图像。
这一过程是一种无损的、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因此对人体无害。
颅脑70T磁共振成像的优势在于其高场强的磁场和先进的成像技术。
高场强的磁场可以提供更高的信号强度和更好的图像分辨率,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观察到脑部细微的结构和病变。
先进的成像技术如三维成像、功能成像等,使得颅脑70T磁共振成像在脑部疾病的诊断上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这种成像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也在不断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引入颅脑70T磁共振成像设备,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精确的诊断服务。
对于相关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他们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1.1 磁共振成像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以其非侵入性、无辐射的特点,在医学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从最初的T MRI机到如今先进的70T磁共振设备,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分辨率、图像对比度及对疾病的诊断能力上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
早期发展:1980年,第一台临床T MRI机问世,开启了磁共振成像的新纪元。
现代体部磁共振诊断学
现代体部磁共振诊断学
现代体部磁共振诊断学是通过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来诊断人体各个器官及组织的疾病。
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
学影像技术,它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通过观察信号变化来生成详细的人体内部图像。
在现代体部磁共振诊断学中,医生可以利用MRI技术对脑部、脊柱、关节、胸部、腹部、盆腔等各种器官进行准确的诊断。
MRI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展示出人体内部结构的
细节和病变情况。
磁共振诊断学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随访。
例如,在神经学中,MRI可以帮助诊断脑部肿瘤、中风、多发
性硬化症等疾病;在骨科中,MRI可以评估骨骼和关节的病变,如关节炎、骨折等;在胸部和腹部疾病的诊断中,MRI
可以显示肺部、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异常情况。
磁共振诊断学具有许多优点,比如无辐射、非侵入性、不需要注射造影剂等。
但同时也有一些限制,如较长的扫描时间、高设备成本等。
尽管如此,现代体部磁共振诊断学已经成为临床上重要的诊断工具,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起到了重要作用。
头颅MRI—基础知识
正常 轴位
DWI
脂肪抑制
可以分别进行T1、T2脂肪抑制图象; 主要去除脂肪组织的干扰或鉴别病变组
织是否是脂肪组织; 在体部及四肢应用较多;
脂 肪 抑 制
血管成像(MRA)的应用
脑血流在磁共振成像上呈现两种效应—流空 现象和流入增强效应。在多数情况下,动脉 与 静 脉 血 管 在 T2WI 上 表 现 流 空 现 象 , 在 T1WI上,动脉血管仍为流空,而静脉血管则 有时可表现为流入增强即高信号。MRA即利 用上述效应,在极薄的层面上使血管断面产 生高信号,通过计算机重建,组成连续的血 管影像,这些血管影像可以在360°空间自由 旋转,用于观察血管的不同侧面。
顺磁性物质对MRI成像的影响主要为 两个方面: 质子弛豫增强 T2弛豫增强
脑血肿的MR表现
分期
时间 状态 血红蛋白 信号强度
(Hb) T1WI T2WI
超急性期 〈24小时 细胞内 氧合Hb 等→低 等→高
急性期 1~3天 细胞内 脱氧Hb 等信号 低信号
亚急性期
早期 〉3天 细胞内 高铁Hb 高信号 低信号
异常流空 颅骨改变 脑内异常强化
脑结构异常
脑内组织结构异常 脑组织界面破坏 中线结构移位 脑室形态改变 脑内异常信号 正常血管流动消失 或出现异常流空 颅骨改变 脑内异常强化
脑组织界面破坏
脑内组织结构异常 脑组织界面破坏 中线结构移位 脑室形态改变 脑内异常信号 正常血管流动消失 或出现异常流空 颅骨改变 脑内异常强化
向对侧疝出。
海马钩回 下疝
颞叶内侧的海 马钩回向中线方 向移位,突入鞍 上池并通过天幕 孔向幕下疝出, 表现为环池狭小, 脑干受压。
小脑扁桃体疝
大脑解剖和正常MRI表现
[
]
[
影
像
学 表 现
右顶凸面脑膜瘤。示加权(左图)为稍高信号。增强冠 状面(右图)示白质坍陷征(箭头)及鼠尾征(三角)。
]
脑膜瘤()
• [鉴别诊断] 需同脑膜瘤鉴别的肿瘤因 部位而异,幕上脑膜瘤应与胶质瘤、转移 瘤鉴别,鞍区脑膜瘤应与垂体瘤鉴别,桥 小脑角脑膜瘤应与听神经瘤鉴别。
]
星形细胞瘤()
• [影像学表现] . • 表现: • ()级星形细胞瘤: • ①病灶位于皮髓质交界处,较表浅,局部脑沟
变平。 影• ②边缘不甚清晰,但信号强度均匀。加权为略 像 低信号,加权为高信号。无增强效应。 学 ③周围无水肿。 表 现
[
]
星形细胞瘤()
• 表现:
• ()Ⅱ级星形细胞瘤:
①病灶信号强度不甚均匀,有小
表
圆形肿块,边缘较清晰,信号强度不均匀,加权
现
(左图)为略低信号,加权(右图)以高信号影
为主。周边有轻度水肿带。
]
星形细胞瘤()
• [鉴别诊断] • ①少突胶质细胞瘤:瘤内钙化是少突胶质细胞
瘤的特点之一,其钙化率达-,形态上为点状, 或为斑点状,或为曲条状,后者在少突胶质细胞 瘤的诊断上有一定的特征性,此外,少突胶质细 胞瘤的瘤体常较大,而瘤周水肿相对较轻,不到 鉴 肿瘤的。但钙化亦见于星形细胞瘤,且其发病率 别 高于少突胶质细胞瘤。 诊 断
[
]
星形细胞瘤()
• [病因病理] • 、 星形细胞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
约占胶质瘤的,起源于星形神经胶质。成 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小脑。通常有 两种分类法:一种为三分法,即低分级星 病 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 因 质母细胞瘤; 病 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头颅、脊柱) 骨关节系统 体部脏器(胸部、腹部、盆腔)
头颅正常MRI
磁共振成像(MRI)
MRI通过磁共振信号的变化反应信息
人体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的 T1和T2是相对恒定的,而且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差别
这种组织间驰豫时间上的差别,是MRI成像基础
OpticLeabharlann nerve3正常头颅横断面标准层面结构
鞍上池层面1
T1WI
frontal lobe
T2WI
temporal lobe cerebral peduncle
occipital lobe
4
正常头颅横断面标准层面结构
鞍上池层面2
5
正常头颅横断面标准层面结构
第三脑室层面
T1WI
frontal lobe
定位像(Scout image)
正常头颅横断面标准层面结构
T1WI
颅底层面
T2WI
auditory nerve
medulla cerebellum
1
正常头颅横断面标准层面结构
蝶鞍层面1
T2WI
T1WI
2
正常头颅横断面标准层面结构
蝶鞍层面2
lens T1WI T2WI
pituitary gland
颅脑正常的MRI信号
T1WI T2WI
脑白质 脑灰质
T1WI T2WI 高信号 等信号 等信号 中高信号
脑脊液 脂肪
低信号 高信号
骨皮质 骨髓质
高信号
脑膜
低信号
高信号 低信号 高信号 低信号
中高信号 低信号
检查方法
常规取 SE序列 横断面 T1WI、T2WI 及矢状面T1WI扫描,必要时加作冠状 面扫描;水抑制成像(FLAIR)也较常 用 扫描层厚6-8mm,扫描垂体或听神经 病变选用2-3mm层厚 对比剂用 Gd-DTPA 0.1~0.2mmol/kg体 重,取头颅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扫 描。
T2WI
Sylvian fissure 3rd ventricle
temporal lobe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6
断层解剖
CT
基底节区
正常头颅横断面标准层面结构
基底节区层面
T2WI
anterior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T1WI
caudate head
centrum semiovale parietal lobe
10
正常头颅横断面标准层面结构
侧脑室上方层面2
T2WI
T1WI
falx cerebri frontal lobe centrum semiovale parietal lobe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11
MRI
lenticular nucleus
dorsal thalamus
posterior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7
正常头颅横断面标准层面结构
侧脑室体部层面
T1WI T2WI
corpus callosumgenu body of lateral ventricle thalamus corpus callosum splenium occipital lobe
正中矢状位
MRI
冠状位
大脑纵裂 侧脑室前角 第三脑室 视交叉 胼胝体体部 尾状核头部 豆状核 垂体柄
T1WI
8
正常头颅横断面标准层面结构
侧脑室顶部层面
T1WI T2WI
frontal lobe
corpus callosum falx cerebri occipital lobe
9
正常头颅横断面标准层面结构
侧脑室上部层面
T1WI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falx cerebri
T2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