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笔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蓬勃发展阶段(70年代(1978年以来)末至今)
成立了全国性对外汉语教学领导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1998年已扩展为由11个政府部门组成)。领导小组由当时的国家教委负责人任组成,日常工作由其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后改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负责。国家教委在1989年5月指出:“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发展出多种教育类型和各种教学形式:
对外汉语教学在事业的开创、巩固时期基本上只有汉语预备教育,即非学历教育。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才逐步发展起来。外派汉语教师人数逐年增加:
正式确立对外汉语教学学科:1978年,吕必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应当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1983年6月,参加筹备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的前身)的专家学者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1984年王力为《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5周年题词时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列入了“对外汉语”这门新的学科。
该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即培养对外汉语师资或者储备师资。它被列入05类一级学科“文学”类。二级学科归属“中国语言文学”(代码:0501)。该二级学科内共有3个分支:“汉语言文学”(050101)、“汉语言”(050102)和“对外汉语”(050103)。对外汉语专业代码后面加了“”号,文件说明是“目录内需一般控制的专业”,这表明还要受到某些条件的制约。
2007年1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上通过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MTCSOL)。专业人士认为,这标志着对外汉语专业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为了促进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并推动其发展,1987年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期间,各国代表协商成立了“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为朱德熙。学会现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名会员,已召开了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1987 年9月由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和北京语言学院共同创办的会刊《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
师资队伍培养形成完整体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外汉语教师主要是中文系的毕业生和外语系的一小部分毕业生。
2007年11月,为了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培训一大批合格的汉语教师,满足世界各地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要求,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研制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该《标准》由5个模块组成。分别为:(1)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2)文化与交际(3)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4)教学方法(5)教师综合素质。
研制并推行汉语水平考试: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人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开展教学理论研究:刘月华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是第一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书。
在教学法原则的研究上,引进了“交际性原则”,认为交际性原则应该高于实践性原则。
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起源于60年代末,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1928-)于1957年出版了《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该书对长期影响语言教学的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他认为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强化方式不能解释人们运用语言的独创性,掌握语言也不等于结构主义所认为的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
与之相应,1971年美国人类学家海姆斯(Dell Hathaway Hymes,1927-)提出了著名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概念,他认为一般语言理论还应包括交际和文化方面,既应强调语言知识又要强调语言使用能力,既强调结构的准确性,又强调使用的恰当性。
另一方面,以威多森(H.G.Widdowson,1935-)和威尔金斯(D.A.Wilkins)为代表的英美国家的一些英语教育学家也在英语教学的实践中感到当时流行的听说法(audionligual method)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他们认为英语教学的中心应着眼于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对结构的掌握。交际性原则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自此得以确立。
在交际原则影响下,对外汉语教学中传统的注重结构的听说法逐步被“结构——功能法”所取代,北京语言学院教学研究所编写的《实用汉语课本》(商务印书馆,1981)就是第一部吸收了“功能法”优点的教材。“功能法”又称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提出,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
西方语言学界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在8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鲁健骥的《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3期)首次将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关于学科名称“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不少人简称为“对外汉语教学”。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特别提到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工作”。此后,教育部颁布的学科目录上,“对外汉语”专业作为学科名称出现。
“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明显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指称这一学科的色彩,只适用于中国,很难被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使用。
美国的汉语教师称之为“中文教学”,他们的专业学术团体叫做“美国中文教师学会”(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日本、韩国称之为“中国语教学”;
当国内外同行聚集进行学术讨论时,一般采用“汉语教学”这个名称,如“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总部设在北京,出版的会刊为《世界汉语教学》,每3年举办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
学科的性质——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它的关键词是“对外”+“汉语”+“教学”,而中心词首先是“教学”,它清晰地限定了这门学科的属性。
不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不能同文化教育割裂开来。学生如果不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就很难理解语言本身。比如,你对一个中国妇女说“你长胖了”,应该不会招致不满,但同样的话对欧美女性去说,她们就会感到难堪,会反感。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而第二语言教学往往是从零起点开始,学习者缺乏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它属于外语教学的范畴。这些都使得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方法和侧重点不同于母语教学,必须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普遍规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语言环境的创造、言语交际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和组织。对外汉语教学须更加重视语言中的社会文化因素。
它有别于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等等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汉语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如:汉语的声调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汉语的书写符号是方块汉字;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多音词、多义词、同义词、成语、惯用语等,词义与其他语言对译时很难一一对应;汉语缺乏时态变化,汉语有不少特殊的语法表达,像把字句、量词等;汉语的语感很难形成,要说一口地道的汉语十分困难。所有这些,都是外国人学习的难点,也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外语教学,又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它是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隶属上属于应用语言学。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既要研究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研究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特殊规律。这就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提出来许多特殊的要求,他们不但要精通汉语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熟悉一两种外语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具备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