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泵与风机性能

合集下载

第5讲泵与风机第2章性能11-35页PPT文档资料

第5讲泵与风机第2章性能11-35页PPT文档资料
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
机械损失:
与叶轮转动相关,机械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所 造成的能量损失。
机械损失功率
机械效率:
mPPPm
Ph P
输入流动功率
轴功率去掉机械损失功率的剩余功率, 用于对通过叶轮的流体做功
1. 功率、损失与效率
机械损失功率
机械损失功率:
PmPPdf
(1)轴与轴承及轴与轴端密封的摩擦损失∆P
1. 功率、损失与效率
流动损失与流动效率
流动损失:
流体在泵与风机主流道(包括入口、叶轮、导叶、出 口)中流动时,由于流动阻力而产生的机械能损失。
流动损失的分类:
(1)流体和各部分流道壁面摩擦所产生的摩擦阻力损失; (2)流道断面变化、转弯等会使边界层分离、产生漩涡二
次流和尾迹等而引起的涡流损失; (3)由于工况改变,流量偏离设计流量时,叶轮入口流动
三角皮带传动(滚 动轴承)
0.95
1. 功率、损失与效率
功率
原 g tm g
P te m g 1p 0V g H t0 m q g0Pgi,n10q0 Vp0 tmg
原动机效率 g
电动机 功率kW
K
0.5以下 1.5
HT KHT
HhHT
H T
HT
H
H H d H V H S T h
谢谢各位!
欢迎同学讨论!
谢谢!
Pv3 Pv1; Pv3 Pv2
1. 功率、损失与效率
容积损失与容积效率
方式4:多级泵级间间隙中的泄露(圆盘摩擦损失)
1. 功率、损失与效率
容积损失与容积效率
总容积损失:
P v P v 1 P v 2 P v3

泵与风机的结构和性能

泵与风机的结构和性能

第二章泵与风机的结构和性能第一节泵与风机的部件结构一、泵的主要部件(一)(一)离心泵的主要部件尽管离心式泵的类型繁多,但由于作用原理基本相同,因而它们的主要部件大体类同。

现在分别介绍如下:1、叶轮(impeller)图2-1 叶轮的形式(a),(b) 封闭式叶轮(c)半开式叶轮(d)开式叶轮叶轮是将原动机输入的机械能传递给液体,提高液体能量的核心部件。

叶轮有开式(open impeller)、半开式(semi-open impeller)及闭式叶轮(closed impeller)三种,如图2—1所示。

开式叶轮没有前盘和后盘而只有叶片,多用于输送含有杂质的液体,如污水泵的叶轮就是采用开式叶轮的。

半开式叶轮只设后盘。

闭式叶轮既有前盘也有后盘。

清水泵的叶轮都是闭式叶轮。

离心式泵的叶轮都采用后向叶型。

2、轴和轴承(shaft and bearing)轴是传递扭矩的主要部件。

轴径按强度、刚度及临界转速定。

中小型泵刚度和临界转速确定多采用水平轴,叶轮滑配在轴上,叶轮间距离用轴套定位。

近代大型泵则采用阶梯轴,不等孔径的叶轮用热套法装在轴上,并利用渐开线花键代替过去的短键。

此种方法,叶轮与轴之间没有间隙,不致使轴间窜水和冲刷,但拆装困难。

轴承一般包括两种形式:滑动轴承(Sleeve bearing)和滚动轴承(Ball bearing)。

滑动轴承用油润滑。

一种润滑系统包括一个贮油池和一个油环,后者在轴转动时在轴表面形成一个油层使油和油层不直接接触。

另一种系统就是利用浸满油的填料包来润滑。

大功率的泵通常要用专门的油泵来给轴承送油。

(如图2-2a所示)。

滚动轴承通常用冷冻油润滑,有些电机轴承是密封而不能获得润滑的。

滚动轴承通常用于小型泵。

较大型泵可能即有滑动轴承又有滚动轴承。

而滑动轴承由于运行噪音低而被推荐用于大型泵。

(如图2-2 b所示)图2-2 轴承形式a,滑动轴承b,滚动轴承3、吸入室( suction room)离心泵吸入管法兰至叶轮进口前的空间过流部分称为吸入室。

《泵与风机》第二章—泵与风机的性能

《泵与风机》第二章—泵与风机的性能

1)摩擦损失:沿程阻力损失; h f K q
2)涡流损失: 摩擦损失+涡流损失:
2 h j K2qV
2 1 V
hf hj K q4 (qV qVd )
2
总流动损失:
hh h f h j hs
最 小 流 动 损 失
无 冲 击 损 失 hh hf+hj hs
P
qV p PM K K tm g 1000 tm g P
K: 原动机的容量富裕系数
二. 损失和效率
机械损失ΔPm
与叶轮转动相关
容积损失ΔPV
经过叶轮与流体泄露 量相关
流动损失ΔPh
经过叶轮与流体流量 相关
Pe P Pm P Ph V
(一)机械损失ΔPm和机械效率ηm
qV p 对风机而言, P 1000
η: 泵和风机的总效率
kW
一. 功率
3)原动机功率Pg 对泵而言,
原动机的输出功率。
对风机而言,
ηtm: 传动效率
gqV H Pg 1000tm qV p Pg 1000tm
传动效率 1.00 0.98 0.95
kW
kW
传动方式 电动机直连传动 联轴器直连传动 三角皮带传动(滚动轴承
( P Pm ) P V V ( P Pm ) qV g (qV q) H T qV q
q: 泄露流量,m3/s ≈4%~10%qVT
gqV H T
1) 叶轮入口与外壳密封环之间间隙中的泄露
泄漏量的计算
μ1-流量系数; △H1-间隙两侧的能头差,m; A1=πDwb-间隙的环形面积,m2;
'
u22 u2 cot 2 K( qV ,T ) g g D2b2

泵与风机

泵与风机

四、说明
1.直接利用(3-4)、(3-6)、(3-6a)及 (3-8)有困难;
2.经验表明:如果模型与原型(或两台泵与 风机)的转数和几何尺寸相差不大,可以 认为在相似工况下运行时,各种效率相 等,则(3-4)、(3-6)、(3-6a)及 (3-8)可简化如下:
第三章 相似理论在泵与风机中的应用
14
20
P83
第三章 相似理论在泵与风机中的应用
21
例 3-1
现有Y9-6.3(35)-12No10D型锅炉引风机一 台,铭牌参数为:n0=960r/min,p0=1589Pa,
qv0=20000m3/h,η=60%,配用电机功率为
22kW,现用此风机输送20℃的清洁空气,转速不
变,联轴器传动效率ηtm=0.98。求:在新工作条
件下的性能参数,并核算电机是否能满足要求?
解:锅炉引风机铭牌参数是以大气压
10.13×104Pa,介质温度为200℃条件下提供的。
这时,空气的密度为ρ0=0.745kg/m3,当输送20°C 空气时,ρ20=1.2kg/m3,所以,新的工作条件下,
第三章 相似理论在泵与风机中的应用
22
例 3-1
( ) qV 20 = qV 0 = 2000 m3/h
⎞ ⎟ ⎠p
=
const.
⎛ ⎜ ⎝
p
ρ D22n2
⎞ ⎟ ⎠m
=
⎛ ⎜ ⎝
p
ρ D22n2
⎞ ⎟ ⎠p
=
const.
⎛ ⎜ ⎝
P
ρ D25n3
⎞ ⎟ ⎠m
=
⎛ ⎜ ⎝
P
ρ D25n3
⎞ ⎟ ⎠p
=
const.

泵与风机第二章

泵与风机第二章

偏离设计流量引起的冲击损失
1.摩擦损失和扩散损失
hf
l • v2
4R 2g
hj K2qV2
2.冲击损失
hs K4 (qv qv,d )2
正冲角产生的损失比负冲角小,发生在吸力面
分析结论: 影响泵与风机效率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流动损失。 流动损失的最小点在设计流量的左边
(四)泵与风机的总效率
Pe P
hmv
对风机而言为总效率——全压效率
风机总效率分为动压效率和静压效率
静压效率:
st
qv pst P
内功率:
气体从叶轮获得的功率与流动损失功率、圆盘损失功 率和泄漏损失功率之和。
内功率反映叶轮的功耗
轴功率反映了整台风机的功耗
静压内效率: st,i
qv pst Pi
h
第二节 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
试验步骤: 转速不变 1.第一个点: qV 0
压力表、功率表、真空表及 转速表的读数
2.开启阀门7,增加流量,待稳定后开始记录该工况下的各种数据。 3.绘制该流量下所对应的各种性能曲线
2.性能参数的测量及计算 (1)流量的测量及计算
测量计: 孔板流量计
文丘里管流量计
喷嘴流量计
孔板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机械效率:
m
P
Pm P
(二)容积损失和容积效率
成因:压差使流体从间隙中回流,造成损失
发生位置: 1.发生在叶轮入口处 密封环两侧 2 发生在平衡轴向力装置处
容积效率:
v
qv qv q
(三)流动损失和流动效率 吸入室、叶轮流道、导叶、壳体与流体的摩擦损失 流道转弯、断面变化处边界层分离,产生二次流而引起扩散损失
g

第二章 离心泵与风机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离心泵与风机的基本理论

(3)克服液体流动时的阻力损失 hw=Σhf+Σhj, hf为沿程阻力损失, hj为局部阻力损失。 所以选样泵时所需要的扬程,至少为
p p H Hp hw g
若流体为气体,则选择风机时计算风机所需的最小全压p为:
p ( p p) ghw
二、运转中泵与风机所提供的扬程
p2 p1 v2 v1 H E2 E1 g 2g
2 2
p1 ( pamb pm ) 34350 Pa p2 ( pamb pB ) gh 329820 Pa 4 qv qv v 3(m / s ) v2 4.32 (m / s ) 1 2 D D ( p )2
q VT v2 r2 cos 2
根据动量矩方程 M qVT (v2 r2 cos 2 v1 r1 cos1 ) 理想情况下,叶轮旋转时传递给流体的功率与流体获得的能量 相同,即功率P不变。 P M gqVT HT 所以泵的扬程为
H T 1 1 (v2u2 cos 2 v1u1 cos1 ) (u2v2u u1v1u ) g g
p ( p2 pamb )
3、定义 通风机静压
2
2
通风机动压
通风机全压
v2 pd pd 2 2
v1 pst p2 ( p1 ) 2 2
p pst pd
例:某泵装置中,进口管路直径D=150mm,其上真空表读 数 pm=6.665×104Pa,出口管路直径Dp=125mm,压力表 读数 p=0.22MPa,压力表位置比真空表高1m,输送介质密 度ρ=900kg/m3。已知泵流量qv=0.053m3/s,试求泵的扬程。 解:泵的扬程H为:
第三节 离心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式

第二章-泵与风机性能

第二章-泵与风机性能

沈阳工程学院
泵与风机—泵与风机的性能 4. 机械效率 机械损失功率的大小,用机械效率 m来衡量。机械效率 等于轴功率克服机械损失后所剩余的功率(即流动功率 Ph ) 与轴功率Psh之比:
Psh Pm Ph m Psh Psh
机械效率和比转速有关,表1-3可用来粗略估算泵的机械效率。 (泵:90%-97% ;风机:92%-98%)
3. 减小机械损失的一些措施 (1)合理地压紧填料压盖,对于泵采用机械密封。 (2)对给定的能头,增加转速,相应减小叶轮直径。
(3)将铸铁壳腔内表面涂漆,效率可 以提高2%~3%,叶轮盖板和壳腔粗糙面
用砂轮磨光,效率可提高2%~4%。风机 的盖板和壳腔较泵光滑,风机的效率要比 水泵高。 (4 )适当选取叶轮和壳体的间隙,可以降低圆盘摩擦损 失,一般取B/D2=2%~5%。
气体通过叶轮进口与进气口之 间的间隙 δ 流回到叶轮进口的低压
区。和泵的情况类似,容积损失q 的 大小和间隙形式有关。
通风机容积损失示意图
沈阳工程学院
泵与风机—泵与风机的性能 离心式通风机叶轮进口 与进气口间隙的形式可分为 对口和套口两种形式。 间隙尺寸对风机的性能 影响: 试验表明,r /D2从0.5%
沈阳工程学院
工作面 称压力边
负冲角及速度三角形
泵与风机—泵与风机的性能 实践证明:正冲角时,由于涡流发生在吸力边,能量损 失比负冲角(涡流发生在压力边)时为小。因此,设计时, 一般取正冲角=3~5。 正冲角的存在,对改善 泵的汽蚀性能也有好处。 若全部流动损失用 hw 表
示,则: hw= hf+ hj+ hs
Psh
Ph qVT HT P qV HT Pe qV H
Ph Pm

《泵与风机》课件(第2章)

《泵与风机》课件(第2章)

四.动点的选择原则: 一般选择主动件与从动件的连接点,它是对两个坐标系都有 运动的点。 五.动系的选择原则: 动点对动系有相对运动,且相对运动的轨迹是已知的, 或者能直接看出的。 下面举例说明以上各概念: 动点:AB杆上A点 动系:固结于凸轮O'上 静系:固结在地面上
绝对运动: 直线
相对运动: 曲线(圆弧)
在速度三角形中,绝对速度和圆周速度的夹角称 为进流角,用α 表示;相对速度和圆周速度的反方向的 夹角称为流动角,用β 表示;而把叶片切线与圆周速度 反方向的夹角称为叶片安装角,用 β y 表示。 当流体沿着叶片的型线流动时,流动角等于安装 角,即 β = β y
为了计算方便,常将绝对速度分解成两个相互垂 直的速度分量:一个是在直径方向上的投影,用 vr 表 v 示,r v sin ,称为轴面分速度;一个是在圆周切线 方向上的投影,用 vu 表示, vu v cos ,称为圆周分速 度。
b
a
b1
多点要素(线、面) 旋转时,不能改变它们 之间的相互位置,旋转 要遵循“三同”原则: 同轴、同方向、同角度。
b′
o′
b1′
a′ x b o′
a1′ a1
e
保证线段AB绕铅垂线旋转时, 两端点相互位置不变的作图
e1
a
o
b1
例1 求AB的实长及对V面的倾角β 。
a′
分析:
1. 将线段AB绕正垂线 旋转到水平线位置。 2. 把B 点设在轴上,仅 转A点即可解题。
一、流体在离心式叶轮内的流动分析
1.叶轮流道投影图 离心式叶轮的形状用通常的机械制图方法在图纸上 是表示不清的。 设有一离心式叶轮,如图2-1所示,用通常的投影方 法能表示出叶轮前后盖板的形状,但不能表示出叶片曲 面的形状。

2泵与风机的性能(12)

2泵与风机的性能(12)
HT KHT 2 u2 cot 2a u2 HT qVT g g D2b2 2 u2 u cot 2a ' A K B' K 2 g D2b2 g
2 Ph g( A'qVT B'qVT )
HT A' B'qVT

qVT-Ph性能曲线 为抛物线关系
圆盘摩擦损失ΔPdf (占主要部分) 减少机械损失的要点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 要点:尽可能降低圆盘摩擦损失ΔPdf
ΔPdf与转速n的三次方、叶轮外径D2的五次方成正比
方法:1. 采用合理的结构
2. 保持叶轮及泵体内侧表面的光洁
新疆大学电气学院 崔春华
损失与效率
(二)容积损失与容积效率 容积损失是由泄漏引起的。 泵与风机常见的泄漏主要方式(前三种了解) 多级泵级间间隙中的泄漏属于圆盘摩擦 损失 容积损失随比转速的减小而增加。
性能曲线一般都是通过试验来确定,但对性能曲 线进行理论分析,对了解性能曲线的变化规律以 及影响性能曲线的各种因素,仍有重要意义。
新疆大学电气学院
崔春华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
(一)流量与扬程(qv-H)性能曲线∞ 设叶片无限多且无限薄,流体为理想流体
H
T
v2u u2 v2 m cot 2 a
新疆大学电气学院
崔春华
例题
例2-1 有一输送冷水的离心泵,当转速为1450r/min, 流量qv为1.24m3/s,扬程H为70m,此时所需轴功率N =1100kW,容积效率η v=0.93η m=0.94,求流动效率 η h ?(ρ=1000kg/m3) 分析:
h
H HT
未知
行不通 怎样求?

泵与风机-2_1性能曲线(课堂PPT)

泵与风机-2_1性能曲线(课堂PPT)
1. qv—H曲线
1) qvT —HT曲线
HT
1 g
u2v2u
1 gu2(u2D qv2bT2cot2)ABvqT co2 t
在qvT — HT坐标上为一直线方程。
2>90时斜率为正, 2<90时斜率为负, 2 =90时斜率为0。
第二章 泵与风机的性能
Welcome
第二节 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
二、用理论的方法绘制性能 H T ABvq T co2 t
(1)先去下标
H、HT、HT
qvT ~HT
qvT~ HT
A
A
qv、qvT
第二章 泵与风机的性能
Welcome
(2)去H的下标T
因为H=hHT,而h和h1、 h2及h3有关。 h1+ h2 qvT2,又因为是损失,在坐标上应为负值。
H、HT、HT
qvT ~HT qvT~ HT
A
A
第二节 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
曲线
H T
2
2 90
u
2 2
2 90
g
2
2 90
A
q vT
B cot 2
第二章 泵与风机的性能
Welcome
第二节 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
二、用理论的方法绘制性能曲线
1. qv— H曲线
2) qv—H曲线(实际)
从理论上分析曲线的大体形状。以2 <90为例,取
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放大。
(1)先去下标 HT KHT
Welcome
第二节 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
四、离心式泵与风机性能曲线的分析
1.工况 有一qv,就有一组、H、P,这一组数就是一个工
况,应为一曲线,曲线上有无限多个点,就有无限多

泵与风机的性能分析及其节能技术

泵与风机的性能分析及其节能技术

其计算公式为:
N = ρHQ 120η


式中 N 为功率/KW;ρ为液体密度/Kg·m-3;Q 为流量/L·s-1;H 为杨程/m;η为效率。 图 1 中 Qa、Qb、Qc 分别为阀门开度由大到小的 3 个管道特性曲线,A、B、C 分别为 3 个工 况点。当调节阀门开度由大到小时,表现为管道阻力由小到大,管道特性曲线变陡,因此泵 的工况点自 A 移到 C,流量减少的同时,转轴的功率相应减少,但其幅度不大,
障时,只能停机,其结构也较为复杂,对其轴承的清洗、加油都较为困难,但作为整体更换 还是较为简单,价格也便宜,操作也简单,在中小容量电机调速系统中多有应用。 ②转差调速 调速原理是在绕线电机的转子绕组电路中接入调速变阻器,增加转子电阻来减小转子电流, 使转子转矩下降,从而转速下降,转差增大。该调速技术简单,易于掌握,调速设备便宜, 但调速过程损失的转差功率以热能的形式消耗于调速电阻上,因此效率也较低,且绕线型电 机售价也较高。 ③液力偶合器调速 液力偶合器是一种液力传动装置,由泵轮和涡轮组成,其中充有一定量的机械油液,靠工作 液(油液)传递转矩,泵轮是主动件;涡轮与泵轮相对,是从动件。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 简单,工作可靠,可以实现无级调速。但液力偶合器本身存在转差,转差功率以热能的形式 损耗,因而效率较低。效率分析表明,液力偶合器能量损失主要体现在油液循环时的液体流 动损失以及轴承密封造成的机械损失等,其效率约为 84%。 ④变频调速 随着无线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变频调速已在诸多领域里有着广泛的应用,新建项目里, 只要涉及到交流调速的,变频调速便是首选。有关变频调速的研究文章也很多,变频调速可 以节电 10%以上也已成为共识,其保护功能完善、工作稳定可靠、使用方便也是电气工作 者喜欢应用的原因之一。 3、变频调速改造实例 以德兴铜矿大山选矿厂球磨机给砂泵的改造为例,泵为 12/10ST—AH 不变,改造前由于砂 泵和管道的特性不匹配(在泵的选型过程中,不可能选择到完全与管路特性匹配的砂泵), 在不同的实际运行工况下,需通过液力偶合器调节流量,效率低功耗高,机械、液压维修量 大,对生产影响大。而变频装置保护功能完善,负载大小直接反映在电机的负载电流上,能 较好地保证砂泵的安全运行。 电耗工况在同台效的情况下,做了如下测试和比较,初始条件列于表 1,运行对比结果列于 表2

第二章 泵与风机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泵与风机的基本理论

c1u = c1 cos α 1 c 2 u = c 2 cos α 2
(4) )
欧拉方程II式 将(4)式代于(1)式后,得:欧拉方程 式 )式代于( )式后,
H T∞
u 2 c 2 cos α 2 − u1c1 cos α 1 u 2 c 2 u − u1c1u = = g g
基本方程式的修正
c1u = c1conα 1
qt q 径向分速度: c1r = = A1 π D1b1ϕ 圆周速度: u1 =
π D1n
60
ϕ
• 式中 式中:
ϕ
——叶片厚度对断面影响系数。取 q ——理论流量(设计流量)。
=0.9~0.95。
• 叶轮上的速度:
w2
β
C2
α2 β2
C2
u2
α2
w2
C2r
β2
w1
β1A
第二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理论
一、叶轮中液体的流动情况
绝对速度c 相对速度w 牵连速度u 绝对速度角α 相对速度角β β1——进水角 β2——出水角
一、叶轮中液体的流动情况
绝对速度c 绝对速度角α 相对速度w 相对速度角β 牵连速度c β1——进水角 β2——出水角
• 一 . 泵叶轮进、出口速度三角形 泵叶轮进、 1 . 进出口速度三角形 c1=u1+w1
α1 β1
C2u
C1
u2
w1
u1
C1 1 β1 α
ω
u1
2. 叶轮出口速度三角形
C2=u2+w2
绝对速度: c = c + c
2 2 2 2r 2 2u
分速度: c2 r = c2 sin α 2

第2章泵与风机的性能-2011

第2章泵与风机的性能-2011

10
• •
2.冲击损失 相对速度方向与叶片进口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 冲角α。 α=β1a-β1 β1=β1a,α=0, 没有冲击损失; β1<β1a,α>0, 漩涡发生在非工作面上; β1>β1a,α<0, 漩涡发生在工作面上。
• 在设计工况时,流体的入口流 动角β1等于叶片入口安装角β1a。
11
32
33
34

• •
(四)离心式泵与风机性能曲线的分析
1.最佳工况点与经济工作区 在给定的流量qV下,均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扬程H或全 压p,称为工况点。工况点有对应的功率P及效率η值。 最高 效率所对 应的 η 工况点,称为最佳工况 点。 在最佳工况点左右的 Δη 区域(一般不低于最高效 率 的 0.85 ~ 0.9) 称为 经 济工作区或高效工作区。
• • •
9

1.摩擦损失和扩散损失 摩擦损失用下式计算:
l v2 hf 4R 2 g

泵与风机流道形状比较复杂,l、R、λ均难以确 定,因此可以把全部摩擦损失归并成一个简单的公 式,即
2 h f K1qV

• 扩散损失用下式计算:
2 h j K2 qV
• 两项损失相加,得
2 hf hj K3qV
V d
V T
冲击损失 泄漏损失
V
23
• (3)摩擦及扩散损失的 影响 • 考虑实际流体粘性 的影响,要在曲线上 减去因摩擦、扩散损 失的扬程。 摩擦及扩散损失随 流量的平方增加,减 去各流量下因摩擦及 扩散而损失的扬程(c)。
V T∞
-
V T T
-
V T
•摩擦损失Fra bibliotekΔV d
V T

泵与风机的性能

泵与风机的性能

qv pst st P
内功率系指:流动损失功率、圆盘损失功率和泄漏损失功 率三者与气体从叶轮获得的功率之和。而没有计入机械损失中 轴与轴承及轴端密封的摩擦损失功率,内功率反映了叶轮的耗 功,而轴功率则反映整台风机的耗功。
qv p sti Pi qv pst sti Pi
6
第二节
19
1.试验装置
(3)进排气联合试验
(二)风机性能试验
20
2.性能参数的测量及计算
(1)流量的测量及计算
(二)风机性能试验
21
2.性能参数的测量及计算
(1)流量的测量及计算
(二)风机性能试验
22
2.性能参数的测量及计算
(1)流量的测量及计算
pd
pd 1 pd 2 pdm m
(二)风机性能试验
qv 1.4 AK
pd

23
2.性能参数的测量及计算
(2)风机压力的测量及计算
0 1 2 3
风 机
0 1 2 3
p ( pst 2 pd 2 ) ( pst1 pd1 )
pst p pd 2
(二)风机性能试验
24
三、热力学法测试泵效率
热力学法测试泵效率是6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测 试方法。由于考虑了流体的压缩性,因而其测试精度较常规方 法高,并可在现场运行条件下进行测试。同时,不必测出泵的 流量,即可求得泵效率。因此,这种测试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 前景。
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
一、离心式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
v1u 0
HT
1 u2v2u u1v1u 1 u2v2u g g
v2u u2 v2m cot 2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 Ph + ∆Pm,且∆Pm与流量无关 2 Ph = ρgqVT H T / 1000 = ρgqVT K ( A − BqVT ) / 1000 = A′qVT − B′qVT
空载功率 P0=∆Pm+∆PV,若现场的凝结泵和给水泵闭阀启动,则这部分功 率将导致泵内水温有较大的温升,易产生泵内汽蚀,故凝结泵和给水泵不 允许空载运行。 效率与流量性能曲线( 三、效率与流量性能曲线(η -qV) 泵与风机的 η -qV 性能曲线由下式计算可得,即
∆Pm 机 械损 失功率
∆ PV 容 积损 失功率
∆ Ph 流 动损 失功率
一、机械损失和机械效率 机械损失和机械效率 1、什么是机械损失 机械损失(用功率 ∆Pm 表示)包括:轴与轴封、轴与轴承及叶轮圆盘摩擦 所损失的功率,一般分别用 ∆Pm1 和 ∆Pm2 表示。 2、机械损失的定性分析 ∆Pm1∝nD2,与轴承、轴封的结构形式、填料种类、轴颈的加工工艺以及 流体密度有关,约为 1%~ 3%P。 ∆Pm2∝n3D25,叶轮在壳腔内转动时,因克服壳腔内流体与盖板之间存在 的摩擦阻力而消耗的能量,称为圆盘摩擦损失功率。 3、减小机械损失的一些措施 (1)合理地压紧填料压盖,对于泵采用机械密封。 (2)对给定的能头,增加转速,相应减小叶轮直径。 (3)将铸铁壳腔内表面涂漆,效率可以提高 2%~3%,叶轮盖板和壳腔粗 糙面用砂轮磨光,效率可提高 2%~4%。风机的盖板和壳腔较泵光滑,风机 的效率要比水泵高。 (4)适当选取叶轮和壳体的间隙,可以降低圆盘摩擦损失,一般取 B/D2=2%~5%。 4、机械效率 机械损失功率的大小,用机械效率 ηm 来衡量。机械效率等于轴功率克服 机械损失后所剩余的功率(即流动功率 Ph)与轴功率 Psh 之比:
η=
Pe ρgHqV pqV = = P 1000 P 1000 P
并随性能表一起附于制造厂家的产品说明书或产品样本中。 右图为与 300MW、600 MW 机组配套用的锅炉给水泵的性能曲线。
四、离心式泵与风机性能曲线的比较 1、H-qV 性能曲线的比较 对前向式和径向式叶轮,能头性能曲线为一具有驼峰的或呈∽型的曲线, 且随 β2y∞↑曲线弯曲程度↑。 K 点左侧为不稳定工作区。 对后向式叶轮,能头曲线总的趋势一般是随着流量的增加能头逐渐降低, 不会出现∽型。 结构参数→后向式叶轮的性能曲线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常见的有陡降 型、平坦型和驼峰型三种基本类型。 不同型式的性能曲线,其工程应用场合不同。应重点给予关注。 陡降型曲线( 1、陡降型曲线(Kp=25%~30% ) 其特点是: 当流量变化很小时能头变化很大。 例如火力发电厂自江河、 水库取水的循环水泵,就希望有这样的工作性能。 因为,随着季节的变化,江河、水库的水位涨落差非常大,同时水的清洁 度也发生变化;但是,由于凝汽器内真 空度的要求,其流量变化不能太大。 平坦型曲线( p=8%~ 2、平坦型曲线(Kp=8%~12% ) 其特点是:当流量变化较大时,能头变化很小。例如火力发电厂的给 水泵、凝结水泵就希望有这样的性能。 因为,汽轮发电机在运行时负荷变化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对调峰机组, 负荷变化更大。但是,由于主机安全经济性的要求,汽包、除氧器以及凝 汽器内的压强变化不能太大。 有驼峰的性能曲线(驼峰曲线不能用斜度表示) 3、有驼峰的性能曲线(驼峰曲线不能用斜度表示) 其特点是: 在峰值点 k 左侧出现不稳定工作区, 故设计时应尽量避免 这种情况,或尽量减小不稳定区。 经验证明,对离心式泵采用右图中的曲线来选择叶片安装角 β2a 和叶片 数,可以避免性能曲线中的驼峰。 轴流式泵与风机性能曲线 自学) 机性能曲线( 五、轴流式泵与风机性能曲线(自学) 1、性能曲线的趋势分析 ①冲角增加,曲线上升; ②边界层分离,叶根出现回流,曲线下降,但趋势较缓; ③叶顶和叶根分别出现二次回流,曲线回升。 2、性能曲线的特点 ①存在不稳定工作区,曲线形状呈∽型; ②空载易过载; ③高效区窄。
ηh =
Pe ρgqV H H p = = = P′ ρgqV H T H T pT
四、泵与风机的总效率 泵与风机的总效率等于有效功率和轴功率之比。即:
Pe Ph P ′ Pe η = = = ηmηV ηh Psh Psh Ph P ′
有一输送冷水的离心泵, 【例 1】 有一输送冷水的离心泵,当转速为 1450r/min 时,流量为 qV=1.24m3/s,扬程 H=70m,此时所需的轴功率 P=1100kW,容积效率 =1.24m3/s, =70m, =1100kW, ηV=0.93,机械效率 ηm=0.94,求流动效率为多少?(已知水的密度ρ m=0.94,求流动效率为多少? =1000kg/m3)。 =1000kg/m3)。 由已知,泵的有效功率为: 【解】 由已知,泵的有效功率为: 由已知,泵的有效功率为: 【解】 由已知,泵的有效功率为:
1、为了减小原动机容量和避免启动电流过大,轴流式泵与风机和离心式 为了减小原动机容量和避免启动电流过大, 泵与风机则应在何种情况下启动?为什么。 泵与风机则应在何种情况下启动?为什么。 泵与风机空载时,功率为什么不为零? 2、泵与风机空载时,功率为什么不为零?
70 0.86 0.94
80 0.875 0.950
90 0.890 0.955
100 0.90 0.96
三、流动损失和流动效率 1、什么是流动损失 流动损失是指:泵与风机工作时,由于流体和流道壁面发生摩擦、流道几 何形状改变使流速变化而产生旋涡、以及偏离设计工况时产生的冲击等所 造成的损失。 分类 : 摩擦损失和局部损失 冲击损失 2、流动损失的定性分析 流动损失和过流部件的几何形状,壁面粗糙度、流体的粘性及流速、运行 工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2、流动损失的定性分析 1)摩擦损失和局部损失 当流动处于阻力平方区时,这部分损失与流量 的平方成正比,可定性地用下式表示:
Pe=ρgqV H/1000=1000×9.806×1.24×70/1000=851.161(kW) /1000=1000×9.806×1.24×70/1000=851.161(kW)
所以, =851.161/1100 所以,η = Pe/P=851.161/1100 =0.774=77.4%
ηh=η/(ηVηm)=0.774/(0.9302×0.94)=0.88519=88.52% )=0.774/(0.9302×
1、试提出提高泵与风机效率的几点措施? 试提出提高泵与风机效率的几点措施? 提高泵与风机效率的几点措施 2、为什么提高转速并相应地减小叶轮直径可能使叶片式泵与风机的效率 得到提高。 得到提高。
§2-2 叶片式泵与风机性能曲线 引 言 一、能头与流量性能曲线 二、功率与流量性能曲线 三、效率与流量性能曲线 四、轴流式泵与风机性能曲线 五、泵与风机性能曲线的比较 引 言 1、泵与风机的性能及性能曲线
ηm =
P - Pm Ph = P P
机械效率和比转速有关,表 1-3 可用来粗略估算泵的机械效率。 的关系( 表 1-3 ηm 与 ns 的关系(泵) 比转速
ns
50 84
60 8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0 89
80 91
90 92
100 93
机械效率ηm(%)
二、容积损失和容积效率 当叶轮旋转时,在动、静部件间隙两侧压强差的作用下,部分流体从高压 侧通过间隙流向低压侧所造成的能量损失称为容积(泄漏)损失,用功率 ∆PV 表示。 (一)泵的容积损失 (二)通风机的容积损失 (一)泵的容积损失 1、泵的容积损失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部位 叶轮入口与外壳之间的间隙处; 多级泵的级间间隙处; 平衡轴向力装置与外壳之间的间隙处以及轴封间隙处等。 2、轴向力的产生
2 2 2 hf + hj = K 1qV + K 2 qV = K 3 qV
2)冲击损失 当流量偏离设计流量时,在叶片入口和出口处,流速变化 使流动角不等于叶片的安装角,从而产生冲击损失。 冲击损失可用下式估算,即
hs = K 4 ( qV − qVd ) 2
3、流动效率 流动损失的大小用流动效率 ηh 来衡量。流动效率等于考虑流动损失后的 功率(即有效功率)与未考虑流动损失前的功率之比 ,即
第二章 泵与风机的性能
§2-1 叶片式泵与风机的损失和效率 §2-2 叶片式泵与风机性能曲线 §2-1 叶片式泵与风机的损失和效率 引 言 一、机械损失和机械效率 二、容积损失和容积效率 三、流动损失和流动效率 引 言 1、功率和效率
原动机功率 =P/ Pg=P/ηtm
轴功率 P = P e/ η
有效功率 Pe = ρgqvH/1000 Pe =p全压qv
原动机
原动机配套功率 PM=KPg
传动效率 ηtm
泵与风机效率η
2、损失与功率 由于结构、工艺及流体粘性的影响,流体流经泵与风机时不可避免地要产 生各种能量损失。 哪些损失?在哪些部位?与那些因素有关?⇒ 措施→η↑。
P
P - ∆ Pm q VT HT
P- ∆Pm -∆Pv qV HT
Pe qV H
3、平衡轴向力装置 4、减小泵容积损失的措施 为了减小叶轮入口处的容积损失 q1, 一般在入口处都装有密封环 (承磨环 或口环),如图下所示。
检修中应将密封间隙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密封间隙过大→q1↑;密 封间隙过小→∆Pm1↑; (二) 容积效率 容积损失的大小用容积效率 ηV 来衡量。容积效率为考虑容积损失后的功 率与未考虑容积损失前的功率之比:
H T∞
2 qVT 1 u2 u2 u2 c otβ 2a∞ = u2υ2u∞ = (u2 − c otβ 2a∞ ) = − qVT = A - BqVT g g g gπD2b2Ψ πD2b2Ψ
2)H-qV曲线
HT=KHT∞ ,H=HT-hw,qVT-q =qV
二、功率与流量性能曲线(P-qV ) 功率与流量性能曲线(
n=con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