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各章试题
环境管理学部分(考生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一、环境问题(一)分类: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因素;次生环境问题——人为因素(二)根源:不正确的三观(自然观、人-自然关系观、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基本观念)二、环境管理概述(一)定义(叶文虎):环境管理是运用多种手段更新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观念,调整人类的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业)(二)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定义:宏观环境管理是从参与综合决策入手,解决发展战略问题,其实施主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微观环境管理是从执法监督入手,解决具体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问题。
(三)根本目的(任务):1、转变环境观念(根本)(判断对错)2、调节环境行为(直接)(判断对错)3、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具体方法和实践)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最终目标)(四)三大主体:1、政府(主导性力量)2、企业(既与政府、公众的环境管理行为互动,又发挥着重要和实质性的推动作用)3、公众(最终决定作用)(五)三大对象: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六)环境管理的内容:(按环境物质流划分)1、自然资源环境质量管理(起点和首要环节)实质是管理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各种社会行为,不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
2、产业环境管理(重要方面)3、废弃物环境管理4、区域环境管理(核心、工作重点和中心)区域环境管理可以看作是前三类环境管理在某一个特定区域的综合或集成。
三、环境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
2、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思想和原则变为“外部性成本内在化”、最重要的进步是认识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价值)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斯里约热内卢召开并通过了《里约宣言》,这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环境管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管理的概念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为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即既要使当代人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全面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使其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共赢原理概念指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物质生产概念:物质生产是指人类从环境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产资料的总过程。
环境规划的概念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人口生产概念人类生存和繁殖的总过程。
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采用“减量化,再使用,在循环”的3R原则,立足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按“物质代谢”关系安排生产过程和产业链条,形成一种以“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为表现形式的循环模式。
老三项制度概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新五项制度:“新五项”制度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三同时制度的概念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环境保护产业的概念:环境保护产业是以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为目的的产业群,包括水处理业,垃圾处理业,大气污染防治业,环保设备制造业,环保服务业等,广义的环保产业还包括从事资源节约、生态建设等工作的行业,如水资源保护,绿化造林等。
废弃物的概念:废弃物是指人类将从自然环境开采出的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流通,消费过程与过程结束后产生并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环境评价的概念 :环境评价是从人类社会的环境需要出发,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和评价方法对环境的优劣及其满足人类需要的程度进行评估,预测环境发展的未来趋势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管理学考试
其他1、环境管理的主体P20答:政府、企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2、环境管理的内容按环境物质流的划分P24答:自然资源环境管理、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3、固体废弃物管理的“三化”原则P192答: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4、当前全球环境管理的重要国际行动P3155、公平理论P57名词解释1、环境管理学:P29答: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一般规律、特点和方法为基本内容的科学。
它着重研究管理人类作用于环境的社会行为的理论和方法,以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2、可持续发展P32答: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即既要使当代人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全面发展, 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使其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3、污染消纳力P42答:环境从物质生产环节返回的加工废弃物和从人的生产环节返回的消费废弃物,其消费这些废弃物的能力有一个极限。
当超过极限后会使环境品质下降。
4、资源生产力P42答:环境产生或再生生活资源和生产资源的速度也有极限。
当物质生产过程从环境中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环境资源生产力时,会导致作为资源的环境要素的存量降低。
5、共赢原理P65答:在指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
6、界面P69答:相互作用、想无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共同的部分或联系渠道,它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以是时间上的,甚至可以是其他形态上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7、冲突协同理论P76答:在人类社会理性行为的作用下,通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将冲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充分发挥冲突的积极作用,限制冲突的消极作用的发挥。
& 环境信息公开P90答:政府、企业和公众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如区域环境质量信息、污染物排放、突发环境事故信息、企业产品环境信息、企业环境行为等。
环境管理学复习习题(学生版)
环境管理学复习习题(学生版)《环境管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5分,共30分)1. 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著名国际公约是( B )A《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京都议定书》C《维也纳公约》D《蒙特利尔议定书》2. 下面哪一项不是ISO14000的审核准则?( D )A.ISO14001标准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3. 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 C )的降水A、5.0B、3.6C、5.6D、4.54.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考核对象( B )A.地方环保部门B.城市政府C.城市环境质量D.城市污染防治水平5. 下面哪一项( B )不属于三同时制度中的规定。
A. 同时设计B. 同时规划C.同时施工D. 同时投产使用6.下面不是评价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是( D )A、环境管理体系B、环境审核C、环境表现评价D、环境标志7. 发布限制治理企业名单的部门是( A )A、城市政府B、发改委C、环保局D、环境监察部门8.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A、环境计划管理B、环境质量管理C、环境技术管理D、环境设备生产9.国家环保局成立于( B )年A、 1982年B、 1983年C、 1984年D、 1985年10.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 C )A、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B、海水容量大容易治理C、污染危害大但即时性强D、海水流动性强污染容易扩散11.现行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 C ) 级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E、五级12.国务院制定的第一部关于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专门行政法规是( B )A、《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C、《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D、《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3.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C )A.缓冲区B.实验区C.核心区D.外围保护地带14.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是( A )A.《我们共同的未来》B.《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C.《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15.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称为( C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基准D.环境基础标准16.国家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应 ( C )A、严于地方环境质量标准B、相同于地方环境质量标准C、宽于地方环境质量标难D、不能确定17.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 D )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18.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 B )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分析表D、环境影响登记表19.判断某环境区域是否已被污染的依据是( A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D、环境基准20.下列各项中,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B )A.环境基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经济上的合理性D.技术可行性21. 当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存时,其执行顺序为( A )。
环境管理基础试题及答案
环境管理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是()。
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稳定D. 资源开发答案:B2. 环境管理中的“三同时”制度是指()。
A. 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B.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C. 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同时投产D.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答案:B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是为了()。
A. 促进经济发展B. 保障环境质量C. 增加就业机会D. 提高公众意识答案:B4.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 经济发展B. 环境保护C. 社会公平D. 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答案:D5. 环境管理体系ISO 14001的认证机构必须是()。
A. 政府机构B. 非营利组织C. 认证公司D. 国际组织答案:C6. 环境管理中,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本原则是()。
A. 谁污染,谁治理B. 谁污染,谁付费C. 谁污染,谁负责D. 谁污染,谁赔偿答案:B7. 环境管理中,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
A. 收集环境数据B. 评价环境质量C. 制定环境政策D. 以上都是答案:D8. 环境管理中的环境规划通常包括()。
A. 环境质量规划B. 环境政策规划C. 环境工程规划D. 以上都是答案:D9. 环境管理中,环境教育的主要对象是()。
A. 政府官员B. 企业员工C. 公众D. 环境专家答案:C10. 环境管理中,环境风险评估的目的是()。
A. 确定污染源B. 评估环境影响C. 预防环境事故D. 制定应急预案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
A. 预防为主B. 污染者付费C. 公众参与D. 环境优先答案:ABC2. 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A. 环境规划B. 环境监测C. 环境影响评价D. 环境教育答案:ABCD3. 环境管理中的环境政策包括()。
A. 环境质量标准B. 污染物排放标准C. 环境法规D. 环境经济政策答案:ABCD4. 环境管理中,环境法规的主要作用是()。
环境管理考试题.doc
环境管理考试题一、材料题(30分)1、地下水污染(第五章)2、雾霾(1)PM2.5到底是什么?它也叫“细颗粒物”,是空气中立径小于或等于 2. 5微米的颗粒物。
它非常细小,肉眼看不到,直径约为一根头发的1/2&它在大气中漂浮时间较长,趴离较远。
(2)I啪2. 5來自哪里,为什么容易超标?北京环境保护科学硏究院硏究员彭应登称,燃料燃烧、扬尘、汽车尾气、工业生产等都是影响PM2. 5浓度的重要因素。
空气中的二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在阴霾天等特定气象条件F,极容易转化成二次颗粒物,成为PM2. 5的重要來源。
1. 雾霾的成因:由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四川盆地冷空气势力较弱;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风力较小;人气层结稳处;一些地区冇降水和地而水汽蒸发的影响,使得近地而空气的和对湿度越來越人;在这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的浅从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趣來越严币这是自然方血的因素。
而从人为I大1素來说,一是由丁人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
2010年,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都超过2200力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446. 1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
并且冬季取暧北方大部分地区燃煤量大幅増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
二是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
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
三是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2012年,我国汽车保冇量超过1亿辆,汽车尾气排放成为人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來源,人中城市空气污染开始呈现煤烁I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
以上儿个方面共同促成了雾霾犬气的形成,対城区坏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市民出行以及健康问题都因此而受到困扰。
2. 雾霾的影响雾霾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耍不良影响。
雾、霾会造成空气质星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來较大危害。
(完整word版)环境管理学各章试题
1.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愈演愈烈的(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2. 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上分,(农业环境问题)(工业环境问题)(生活环境问题)。
3. 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介质上分,(大气环境问题)(水体环境问题)(土壤环境问题)。
4.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一书,该书通过对全球经济增长模型的计算分析出,5.人类的社会行为可分为(行为主体)、(行为对象)、(行为本身)6.人类的社会行为主体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7.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具体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8.环境管理根据“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划分,分为(资源)环境管理、(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四大领域。
9.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地理空间上分,(局地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和(全球环境问题)。
10.纵观人类发展史,在原始文明时期(不存在当前所说的)环境问题,在农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只是(局部的零散的),在工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已经上升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11.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的行政机关。
12.(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是以追求利润为中心的独立的经济单位。
13.(参与)是公众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主要“管理”形式。
14.环境管理行动落实在环境管理的主体上,可以分为(政府)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公众)环境管理。
名词解释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成为环境问题。
但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不包括由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环境变化。
2.废弃物:3.环境管理学:简答题1.环境问题出现和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根源?2.环境管理的目的3.环境管理的任务论述题1.请论述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五,判断题。
环保管理考试试卷及答案分析
环保管理考试试卷及答案分析一、单选题1.夜间频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A.80dB(A)B.85dB(A)C.15dB(A)D.10dB(A)答案分析:《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4.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4.1.2 夜间频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0dB(A)正确答案:D2.温室气体是指《京都议定书》附件A所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下列不是这六种温室气体的是( )。
A.CO和H2SB.CO2和CH4C.N2O和SF6D.HFCS和PFCS答案分析: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三、术语和定义,(一)温室气体正确答案:A3.下列物质按照形态分为固态废物的是()。
A.塑料B.油泥C.废酸D.粪便答案分析:《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材》第一章固体废物分类按照形态可分为固态废物(如玻璃瓶、报纸、塑料袋、木屑)、半固态废物(如污泥、油泥、粪便等)和液态(气态)废物(如废酸、废油与废有机溶剂等);正确答案:A4.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酒、饮料制造工业》啤酒制造工业直接排放单位排污单位化学需氧量单位产品水污染物排放量限值()g/t产品A.500B.400C.560D.600答案分析:《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酒、饮料制造工业》表6-1啤酒制造工业排污单位单位产品水污染物排放量限值560(单位:g/kL产品)正确答案:C5.()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及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
A.可再生能源B.化石能源C.低碳能源D.页岩气答案分析: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前言: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答案:A6.欧盟以及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都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的重要措施。
A.替代能源B.温室气体减排C.可持续发展D.经济发展答案分析: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前言:第一项“欧盟以及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都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
环境管理期末考试题
环境管理期末考试题第⼀章绪论1. 环境问题出现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根源答:⼈类将⾃⼰异化于⼤⾃然,以⾃⼰为中⼼,按照⾃⼰的尺度和意志对⾃然中的⼀切事物随意操纵,最终使⾃然界⾛向了退化和毁灭,反过来⼈类则因破坏和毁灭⾃然,导致了资源短缺、能量枯竭、环境污染、⽣态破坏等⾃⼰的⽣存危机。
这才是环境问题出现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根源。
2.环境科学是伴随着什么诞⽣和发展的答:环境科学是伴随着对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的研究⽽诞⽣和发展的。
3.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可以归纳为六个⽅⾯:1探索⾃然环境演化的规律;2揭⽰⼈类活动同⾃然环境系统的相互作⽤关系;3探索环境变化对地球⽣命⽀持系统的影响;4揭⽰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及其对⼈体健康与⽣命的影响5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资源循环利⽤技术;6探索⼈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途径。
4.环境管理的最根本⽬的是什么?答:1、⾸先必须改变⾃⾝⼀系列的基本思想观念,2、必须从宏观到微观对⼈类⾃⾝的⾏为进⾏管理,3、控制⼈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流,4、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逐步恢复被损坏了的⾃然环境,5、并减少甚⾄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的结构、状态、功能造成新的损害,6、保证⼈类与环境能够持久的、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
这就是环境管理的根本⽬的。
5什么是环境管理,基本任务是什么?答:在⼈类社会演进的过程中,⼈类从来没有停⽌对过⾃⼰⾏为的管理,特别是没有停⽌过对⾃⼰作⽤于⾃然环境⾏为的“管理”,即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类社会的⼀系列关于⾃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于⾃然环境的社会⾏为,控制⼈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进⽽形成和创建⼀种新的、⼈与⾃然相和谐的⽣存⽅式,更好地满⾜⼈类⽣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
6环境管理的主体是什么?答:在环境管理中,政府、企业和公众都是环境管理的主体,它们同时在管理⾃⾝和另外两类主体中的参与者或相关⽅的⾏为。
7企业⾏为对资源环境问题有⾮常重要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哪些⽅⾯?A:企业是资源、能源的主要消耗者B:企业特别是⼯业企业是污染物的主要产⽣者、排放者,也是主要的治理者C: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因此也是保护环境⼯作的具体承担者,绝⼤多数的环境保护⾏动都需要企业的参与才能落实8公众⾏为对资源环境问题有⾮常重要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哪些⽅⾯?A:公众中的每个个体为了满⾜⾃⾝⽣存发展,需要消耗物品和服务,这是造成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的根源B:公众的⽣活⽅式对环境问题的影响重⼤,如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活和消费⽅式所产⽣的废弃物就有很⼤区别,造成的环境问题也⼤不相同C:公众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政府和企业⾏为,对环境保护产⽣间接地影响,由于认识的差异和看法的离散,这种间接地影响虽⾮常难以把握,但往往会具有根本性质和决定性。
(完整版)环境管理体系试题及部分答案
环境管理体系试题姓名:靳振仕分数:____________一、单一选择题,请在括号内填入你选择的答案字母(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企业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作用?( C )A. 通过对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实现污染防治;B. 对活动中的污染源,有效地进行控制,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C. 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D. 改进产品的环境性能,降低产品在制造或使用中对环境的影响。
2.在ISO14000中,环境方针必须包括两基本承诺,第一是对持续改进和预防污染的承诺,第二是对( C )的承诺。
A. 最高管理者;B. 满足相关方的要求;C. 遵守法律法规;3.管理评审的主持者是( B )。
A. 管理者代表;B. 最高管理者;C. 内审员;4.GB/T24001-2004标准中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目的是从中确定环境管理体系应当优先考虑( C )A. 环境因素;B.环境影响;C.重要环境因素;D.重大环境影响5.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与ISO9001质量保证模式相似,共同遵守“戴明管理理论”的( C )模式。
A. SQM ;B. ISO ;C. PDCA6.通过获得ISO14001认证证书,在国际贸易中避免( A )。
A. 绿色壁垒;B. 关税太高;C. 多边协议;7.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准则是( D )。
A.ISO14001标准; B. 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其它有关文件;C.适用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D. 所有上述答案;8.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建议项目必须在( A )作环境影响评价。
A.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B. 项目施工建设阶段;C. 项目正式投产阶段;9.污染预防可包括:( D )A.源的减少或消除;B.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C.将污染严重的工序外包;D. A+B;E.A+B+C10.企业建立和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达到节能降耗、( B )取得经济效益。
环境管理学考试题目
基本概念: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是所有关于管理的科学研究的总称,管理学时管理科学的理论核心。
环境管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宣传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
通过全面规划和有效监督,使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共赢原理:共赢理论是指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
三生共赢: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共赢,指的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不断增长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即以生态建设促生产发展,以良好生态保幸福生活,进而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社会系统协调发展,对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而进行的科学决策活动。
老三项:老三项”制度即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新五项:“新五项”制定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指能够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它可通过使用自然能源,避免给环境造成负担、避免排放有害物质.利用太阳能为目的的光触媒和氢能源的制造和储藏技术的开发,并考虑节能、节省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相对传统的线性经济而言的,是一种通过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高效利用以提高经济效率和效益的经济生产的组织和运行方式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它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环保产业: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提纲——1/2/3/4/8章(LL部分)1.环境管理的里程碑事件a)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寂静的春天》,该书通过对污染物迁移、变化特别是滥用杀虫剂DDT后果的描写,向人们阐述了海洋、天空、河流、土壤、动物、植物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b)1972年,罗马俱乐部公布《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分析了世界人口、工业发展、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五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以当时的人口与工业增长发展下去,世界将面临“崩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
c)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这是第一个关于环境问题的世界性会议。
该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文件,《宣言》将会议形成的共同看法和制定的共同原则加以总结,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初步构筑起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总体框架。
d)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①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②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③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e)1983年第38届联大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简称 WCED)。
次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出任该委员会主席,并以“持续发展”为纲领,制定“全球的变革日程”。
f)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给出了如下定义,“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下去,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环境管理学试题复习资料
环境管理学试题复习资料环境管理学试题出题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管理科学(1章)2.环境管理学(1章)3.可持续发展(2章)5.共赢原理(2章)6.界面(2章)。
7.冲突协同理论(2章)8.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3章)9.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有两种手段,分别是?(3章)10.经济手段(4章)11.环境信息公开(4章)12.环境绩效(4章)13.环境会计的作用(4章)14.环境审计的作(4章)15.环境统计(4章)17.案例研究方法(4章)18生态城市(5章)20区域开发行为5章)二、填空题1.环境管理的三大主体是什么? 1章)2.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2章)3.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2章)5.三种生产理论(2章)6.共赢原理(2章)7. 三生共赢(2章)8.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9. 行政手段的基本特征(3章)10.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3章)11. 环境管理实验方法(4章)三、简答题1.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和任务2.环境管理的内容3.简述当前世界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4 个主要方向。
(2章)4.简述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章)4.简述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的主要内容(2章)5.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的应用(2章)5.简述冲突协同原理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章)6.简述我国政府环境管理的现行经济手段(3章)7.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有环境监测、环境标准、环境统计(4章)8.实地研究方法的优点(4章)①适合在真实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②研究的成果详细、真实、说服力强,研究者常常可以举出大量生动、具体、详细的事件说明研究结论;③方式比较灵活,弹性较大,相比实验和问卷调查,操作程序不十分严格,在过程中可进行灵活的调整;④适合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特征9.实地研究方法的缺点(4章)10.农村环境管理落后的原因(5章)四、论述题1.试述马斯洛(A.H.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及行为科学在环境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环境管理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4分)1、什么是环境,其内涵有哪些?2、什么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3、贯彻“预防为主”环境政策要抓好哪几方面的工作?4、环保机构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系统理论依据是什么?5、中国环境保护的单项政策有哪些?6、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有哪些?7、什么是环境问题?8、环境规划管理包括哪些内容?9、什么是“三同步、三统一”方针?10、环境标准的作用是什么?二、选择填空题(包括单选和多选,每个答案1分,全填不得分)1、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
A、环境污染B、原生环境问题C、次生环境问题D、生态破坏2、可持续发展包括需求和————两方面,没有需求发展就没有动力,没有限制发展就没有可持续。
3、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包括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属于-----------审批-阶段,第三阶段属于------------------审批阶段。
A、竣工验收B、施工C、立项4、————是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
A、环保部门B、地方政府C、行业主管部门5、一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废物进口项目环境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的审批权归———。
A、省环保局B、地方环保局C、国家环保总局6、作为一项管理制度,必须具备强制性、规范性和--------------------。
7、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施工审批的一项管理制度,因此要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
A、进行B、完成C、开始8、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的环境保护标准称为国家环境标准,例如------------------。
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B、监测方法标准C、地方环境标准9、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而言的,因此说环境是一个————概念。
A、主体B、客体C、绝对D、相对10、环保部门在海洋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具有————权。
A、执法监督B、执法C、监督D、管理11、“以新带老”的原则就是————。
A、以新建项目管理带动老污染治理B、以新技术改造带动老产品更新C、以新管理对策代替老管理对策12、————是依据国家环境法律规定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的行政管理制度。
环境管理体系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管理系统考试一试题一、选择题 (在以下各题中选择一个你以为最合适的答案,填到空格中。
每题1分,合计 10 分) 1.已知某个月的全部礼拜天的日期加起来是85,那么这个月的最后一个礼拜天是()号。
a) 30 b) 28 c) 29d) 31 【答案】 d 【解析】一个月的礼拜天只可能是 4 个或 5 个。
因为 85-(1+2+3+4)×7=15,15÷5=3,所以这个月应当有 5 个礼拜天,第一个礼拜天是该月 3 号,最后一个礼拜天是 31 号。
2.《城市地区环境噪声标准》中各种标准的合用地区由( A )划定。
a)当地人民政府b)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当地气象部门d)当地人民代表大会 T24001-2004 标准的全称是(a ))a 环境管理系统要求及使用指南b)环境管理系统规范及使用指南 c)环境管理系统原则系统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d)环境管理系统要求及支持技术指南 4.污染预防不包含( b ) a)改正过程、产品或服务 b )污染工序外包 c)采纳代替能源 d )源的减少或除去 5.某市的红光大厦工程建设任务进行招标。
有四个建筑公司投标。
为简易起见,称它们为甲、乙、丙、丁。
在标底宣布从前,各公司经理分别做出猜想。
甲公司经理说:“我们公司最有可能会中标,其余公司不行能。
”乙公司经理说:“中标的公司必定出自乙和丙两个公司之中。
”丙公司经理说:“中标的若不是甲公司就是我们公司。
” 丁公司经理说:“假如四个公司中必有一其中标,那就非我们莫属了!”标底公而后得悉,四人中只有一个人的展望成真了。
以下哪项判断最可能为真()a)甲公司经理猜对了,甲公司中标了 b )乙公司经理猜对了,丙公司中标了 c)乙公司和丁公司的经理都说错了d)甲公司和乙公司的经理都说错了【答案】 d 【分析】由题干可知,若甲为真,则丙为真,不可以出现两真,所以甲必为假,若是据此而认定丙中标,即丙为真,则乙也为真,也不行能,所以丙为假,即丙未中标,因其中标者或许为乙、或许为丁,如是前者乙所说为真,如是后者丁所说为真,切合这一结果的只有D。
《环境规划与管理》(完整试卷及答案)
2.简述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种生产:物质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
地位和作用:(1)三种生产理论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2)三种生产理论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3)三种生产理论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4)三种生产理论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5)三种生产理论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3.简述环境规划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1)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层次、多时段的有关环境方面的专项规划的总称。因此,环境规划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步编制、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环境规划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2)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意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可以防止一些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也可以通过对可行性方案的比较和筛选,把某些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国土利用规划一起被视为贯彻预见性环境政策的重要支柱和卓有成效的法律制度,在国际上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第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是我国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新污染的两项主要制度。
4.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强制性标准。改:自愿性(×)
5.《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为2年。改:3年(×)
四、简答题(任选3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1.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有哪些特点?如何解决目前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从横向关系来看,我国现行环境管理体制具有统一监督管理与各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特点;从纵向关系来看,我国现行环境管理体制具有中央与地方的分级监督管理相结合的特点。
环境管理学练习题.doc
环境管理学练习题第一章1.环境问题:。
2•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3.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4 •产生环境问题的思想根源5.环境文化:6 •人类的社会行为:7.环境管理学:8.环境问题产生原因:9.环境管理的主体:10.环境管理的对象:11.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的途径有哪些?12.防止或减轻企业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的途径有哪些?13.解决公众行为可能造成和引发的环境问题途径有哪些?1.可持续发展:2.三种生产理论3 •消费方式:4•提倡绿色消费、清洁消费、重视文化生活5.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6.环境问题的实质7.管理的基本职能:8•管理科学的“三个基础”管理科学的“三个层次”管理科学的“三个领域”9.行为:10.人与环境和谐的5种环境需要11 •共贏原理“三生共贏”12.界面:基本特征:正确判断界面的方法:13•度:14.冲突协同原理内涵:15.排污许可证制度16.十一五期间污染指标:十二五期间污染指标:第三章1・政策:2.环境管理政策:3.命令型和控制性的政策方法环境标准(三大类):(六小类):4.经济型和激励型的政策方法5.鼓励型和自愿型的政策方法环境会计环境审计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1.特尔菲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
特尔菲法,以匿名方式征询专家的意见,预测领导小组对每一轮意见都进行汇总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再发给每个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论证,如此多次反复,专家的意见日趋一致,使结论可靠性增大。
三大特点:不记名、反馈性(3、4轮)、统计性(预测结果)2.地方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a.未作规定;b.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3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是环境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4.环境标准的法律意义5•最佳可行技术(BAT)、最佳实用技术(BPT)6.问卷调查方法:问卷调査的问题(三大类):7.实地研究方法:研究方式:观察、访谈8.三大类无干扰研究方法研究方式:第五章1.城市环境管理2.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3.农村环境管理4.农村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内容5.两高一资:6.生态农业:7.流域:8.流域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9.区域开发行为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第六章1.废弃物:2.气体废弃物:3.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管理途径有哪些?(对于我国这种大型燃煤型国家的大气污染如何防治?)4.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的主要管理途径有哪些?(对于我国燃油汽车的污染如何防治?)5. 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的主要管理途径有哪些?6. “33211工程”——7. 三大公约:8. 环境影响评价: 三同时制度:9. 固体废物:危险废物:10. 固体废弃物的三化原则:11. 固体废弃物管理体系:12. 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第七章1. 政府产业环境管理:根据管理对象分为两类:三个特征:2. 政府对企业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3. 政府对行业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4. 产品生命周期:5. 环境标志:6.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7. 企业:8. 企业环境管理:9. 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10. 企业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审计: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的作用:11 •清洁生产:为什么要进行清洁生产?12. IS014000:IS014000标准系列的意义:IS014000的特点IS014000与清洁生产的不同点:13. IS014001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五大要素, IS014000系列的环境体系运行模式:14. 环境管理体系:15. “德明”模式: 第八章1. 自然资源:类型2. 土地: 土地资源的特征:3. 基本农田:IS014000系列标准的基本构成表格:(小丿 土地资源开发的环境问外来物种影响笑染 4. 水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问题:5.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作用: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6. 草原资源草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7.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 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物种灭绝涡更图:〜 栖息地丧失L 过錄8. 态多样性:9. 遗传多样性:10. 物种多样性:11.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自然保护区的分区管理: 第九章1. 中国环境管理的机构设置:2. 中国环境管理的主要政策手段: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3•中国环境保护的三大基本政策:第十章1.全球环境问题:2 •为什么要进行全球环境管理?(全球环境管理的必要性)3. 全球环境管理的对象:4. 全球环境管理所应遵循的重要基本原则有哪些? 5•中国对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则立场: 近亲繁。
环境管理学复习题精美管理
第三节 环境标准
第四节 环境审计
一、环境审计定义
1、环境审计:对环境管理的某些方面进行检查、检验和核实。
二、环境审计基本环节
①对管理的承诺 ②环境审计小组的目标 ③专业能力 ④详细和系统的环境审计程序 ⑤书面报告 ⑥质量保证 ⑦跟踪
第四节 环境审计
三、环境审计方法
(一)前期审计活动 (二)现场审计活动 (三)后期审计活动
例:
人口数量发展的模拟, 常用的指数模拟模型:
Nt
N ek(tt0 ) t0
式中:Nt是t年的人口总数; Nt0为t0年人口基数; k为人口增长率。
(二)环境要素的模拟
环境要素模拟有较多成熟模拟模 型,多称为环境质量模拟模型。
这些模型根据环境要素的运动、 迁移、转化规律,模拟出它们在人类 社会活动影响下的变化情况和趋势, 为科学和定量地了解、认识人类社会 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了技术依据。
例 水环境质量预测最常用的S-P模型也是因
果关系预测模型:
V
dL dx
K1L
V
dc dx
K1L K 2 (cs
c)
V是平均流速; L为距离起点x处的BOD浓度; c为距离起点x处的DO浓度; K1和K2为BOD的耗氧和大气复氧系数; cs为河水中饱和溶解氧浓度。
3.灰色预测模型
部分信息已知,另一部分信息未知的系 统称为灰色系统。
环境管理的规律
人 类 社 会
实证研究 文
实 验
调 查 问 卷
案 例 研 究
实 地 研
无干扰本分析
究
……
自然环境
…… ……
实证研究
文
实 验
调案 查例 问研
实 地 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愈演愈烈的(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2. 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上分,(农业环境问题)(工业环境问题)(生活环境问题)。
3. 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介质上分,(大气环境问题)(水体环境问题)(土壤环境问题)。
4.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一书,该书通过对全球经济增长模型的计算分析出,5.人类的社会行为可分为(行为主体)、(行为对象)、(行为本身)6.人类的社会行为主体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7.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具体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8.环境管理根据“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划分,分为(资源)环境管理、(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四大领域。
9.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地理空间上分,(局地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和(全球环境问题)。
10.纵观人类发展史,在原始文明时期(不存在当前所说的)环境问题,在农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只是(局部的零散的),在工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已经上升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11.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的行政机关。
12.(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是以追求利润为中心的独立的经济单位。
13.(参与)是公众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主要“管理”形式。
14.环境管理行动落实在环境管理的主体上,可以分为(政府)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公众)环境管理。
名词解释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成为环境问题。
但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不包括由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环境变化。
2.废弃物:3.环境管理学:简答题1.环境问题出现和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根源?2.环境管理的目的3.环境管理的任务论述题1.请论述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五,判断题。
1环境科学中所说的环境问题,包括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引发的环境变化。
2.环境问题是自工业文明时期开始出现的。
3.进入20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呈现出地域上的扩张和程度上恶化的趋势。
4.环境问题发展到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程度,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选取不恰当。
5.相对于环境思想观念的调整而言,环境行为的调整是根本的。
6.人类社会的行为主体可分为国际组织,政府和企业。
7.在三种人类社会行为中,企业行为是最重要的。
8.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主要是指中央政府。
9.公众指的是构成社会的单个个人。
10.环境管理的对象指的是自然资源。
11.环境问题是自农业文明时期开始出现的。
12.环境问题自古有之。
13.环境管理的对象是指商品。
14.相对于环境行为的调整而言,环境思想观念的调整是根本的。
15.在三种人类社会行为中,公众行为是最主要的。
16.在三种人类社会行为中,政府行为是最主要的。
17.环境科学中所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引发的环境变化。
18.人类社会的行为主体可以分为国际组织,企业和个人。
19.相对于环境思想观念的调整而言,环境行为的调整是更具体,更直接的。
20.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的行政机关。
第二章填空1.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包括(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2.1992年第一次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使可持续发展得到了世界上最广泛和最高级别的政府的承诺3.目前,在可持续发展的几个研究方向上,已经初具雏形的理论流派大致可以分为(资源永续利用理论)(外部性理论)(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三种生产理论)4.人与环境之间密切的联系体现在二者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流动上。
5.按照三种生产理论,整个世界系统的运动的三个子系统包括:(物质生产子系统)(人口生产子系统)和(环境生产子系统)。
6.物质生产子系统的基本参量是(社会生产力)和(资源利用率)。
7环境生产子系统的基本参量是(污染消纳力)和(资源生产力)8.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是9.公平性原则包括10.对()产生根源和解决途径的不断思考和反省,是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耳朵重要11.人与环境系统中的物质流动的畅通程度取决于三种生产之间的程度。
12.总的来说,社会生产力无限增大,加工链接急剧增多,物质生产的资源利用率()这是工业文明在物质生产方面的基本特征。
13.人口数量和消费方式决定了社会总消费,这是三个生产环状运行的基本动力,而---的()则是世界系统失控的根本原因。
14.()指个人消费物质资料的多寡,它在决定社会总消费上有与人口数量具有同等地位15.人口生产环节,其基本参量是()()()16.()一般包括双赢,多赢,共赢等多个层次。
17.所谓共赢的内部机制,主要是指共赢的()()和()18.( )实际上就是法律,标准,政策和制度的总称。
19.一般来说,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作为环境系统要素的()20.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表征环境状态的()21.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的界面是()22.三种生产之间的共同界面是()二名词解释1共赢原理2.三生共赢3.界面4度5.冲突协同理论三简答题1.简述可持续发展持续性原则的内容?2. 简述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内容?3. 简述可持续发展共同性原则的内容4.以森林资源为例,解释冲突协同理论的具体应用5.以国际贸易为例,解释冲突协同理论的具体应用四论述题1.以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为例来阐述冲突协同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五.判断题1.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就是指当代人都公平享有自然环境和资源。
2.可持续发展需要发达国家尽过多的责任和义务。
3.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4. 1992年第一次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5在三种生产理论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具有同等的作用。
6.人和环境系统是否和谐取决于人口的多少。
7.物质生产环节的节本参量是资源利用率。
8.在原始文明时代,世界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物质生产。
9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因而环境生产也随之出现。
10三种生产理论表明,在其中任何一个“生产”子系统中,都有自己的状态参量。
11.根据共赢原理,在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冲突时,必须去追求保护环境。
12.所谓共赢的内部机制,主要是指共赢的规则。
13界面存在于互不联系的事物之间。
14.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商品。
15.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商品。
16. 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的界面是商品。
17.界面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之间最活跃,最容易发生变化的部分,是不同系统的-----量和信息的交汇场所。
18.冲突和协同不是系统中同时存在的两种现象。
19.排污许可交易政策体现了冲突协同理论的思想和原则。
20“三生共赢”是指生活提高,生产发展与生态改善。
三填空1.在我国,政府环境管理的现行经济手段主要包括2.按实行环境管理行动的主体及环境管理政策实施的强制性程度,环境环境管理政策方法有()()()3.()的生产要由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制定活认可。
4.()是中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法。
5.行政手段的主要特征是()()和()。
6.()在环境信息的获取,占有和发布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地位。
7.中国针对特定的环境保护对象或特定环境要素制定颁布了多项环境保护专门法以及与环境保护源法,如()()和()任意三项8.环境保护条例和部门规章有()()和()任意三项二,名词解释1.环境管理政策2.经济手段3.环境信息公开4.环境绩效三,简答题1.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中有哪些优越性?2.简述环境管理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3.简述科学技术手段对环境管理的作用?四,论述题1.试论述中国的资源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五,判断题1.所谓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就是环境管理文件的颁布和发放。
2.命令型和控制型环境管理政策方法的强制性程度一般。
3.经济型和激励型环境管理政策方法的强制性程度最高。
4.自愿型和鼓励型环境管理政策方法的强制性介于命令型和控制型及经济型和激励型之间。
5.法律产生的是由政府制定或认可的。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与宪法无关。
7.行政手段与行政机构无关。
8.由于环境和自然资源不具有可交换的商品特性,因而没有价值。
9.经济手段的使用不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10.经济手段的使用只能控制当前的污染排放,与子孙后代无关。
11.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发展新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技术等,但不能控制人口的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
12.环境信息公开就是政府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
、13.企业在环境信息的获取,占有和发布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地位。
14.企业环境信息一般是第一手的环境信息资料,具有原始性,丰富性,准确性等特点。
15.环境绩效是各种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效果,成就等,因而环境绩效管理不再是------段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是在宪法的基础上建立的。
17.环境信息公开就是政府,企业和公众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
18.环境信息公开就是企业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
19.环境信息公开就是公众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
20.行政机构的权威越高,行政手段的效力越强。
第四章一.填空题1.环境监测具有()()和()三个技术方法。
2.基础和方法标准只有()标准。
3.环境监测的综合性包括()与()综合。
4.问卷的内容包括()()()和编码及其他资料。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标准管理办法”,我国的环境标准按等级分为()和()两级。
6.环境监测大致可以分为对()和()的监测两个方面。
7.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的目的是为了使监测数据达到()()()()和()五个方面的要求。
8.()是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
9.环境管理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实地研究和无干扰分析等。
10.实验方法大体上包括三个步骤,即实验(),实验()和实验()11.()是问卷调查方法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来衡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
12.实地研究的主要方式是()和()13.从实施程序上看,实地研究方法主要可分为()()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五个主要步骤。
14.()()()等是主要的环境管理学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