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住建部“绿色生态城区”申报指南

关于住建部“绿色生态城区”申报指南
关于住建部“绿色生态城区”申报指南

关于住建部“绿色生态城区”申报指南

的相关建议

针对2012年6月20日同济大学关于绿色生态城区申报指南的指标体系编制,提出如下相关建议:

1.案例分析

1)案例选取方面,建议参考6月1日讨论会上的领导意见,增加对青岛中德生态园指标体系的案例分析。

2)案例分析内容方面,建议不仅要列出各套指标体系涉及的指标项,还应总结不同指标体系构建的特点、优势与不足。

2.指标分类

1)目前的10个1级指标、32个2级指标的所指范围有所重复。如1级指标中,有土地、资源两个一级指标,但土地本身也是一种资源,2级指标中,如水耗与水资源、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均有所重复,建议调整指标分类。

2)指标目前分为核心、控制、引导三类,但具体类别涵义不清晰。目前,仅指出核心类指标是新建城区申请绿色生态城区的门槛条件,但对于控制类、引导类指标对新建城区申报绿色生态城区提出的要求则解释得不够清楚,例如控制类指标如果不是门槛条件,则新建城区是否必须实现全部的控制性指标提出的目标值?引导性指标对参与申报的绿色生态城区又意味着怎样的要求?对于引导性指标,如果不是要求每个城区必须要达到某个数值,是否有必要设置量化数值?

3.专项指标设置

1)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在现行标准中已有规定,建议取消。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已经提出了该项指标的取值要求为85.1-102m2/人,指标体系的取值与现行标准的规定相矛盾,造成了实际规划工作的困扰。

2)精装修住房比例指标,缺乏对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装修耗材、建筑垃圾污染等分析介绍,单独提出精装修住房指标,意义不大,建议增加指标设置背景的说明,或是取消该指标。

3)某些专项指标并不在其所属的一级指标或二级指标所包括的范围内。如入户饮用水达标率指标并不属于水环境范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更符合产业类指标的范围。4)指标内容之间有一定的从属关系,建议合并某些指标。如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与单位GDP能耗指标,实际上只是分别从能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后的碳排放角度谈节能与能源结构优化,就业住房平衡与平均通勤时间两个指标,实际上就业住房平衡指标本身就包含了对平均通勤时间的要求,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也涵盖了对公交站点覆盖率、路网密度的要求

5)建议增加合同能源管理率指标。国家“十二五”规划、国务院颁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都提出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设置本指标,有利于鼓励新建城区呼应国家政策。

4.指标意义

1)某些指标的意义解释得不清楚,仍需完善,建议指标意义部分应包含指标本身的内涵,以及指标设置的意义两部分。如敏感区域幕墙可见光反射率指标中,应解释如何界定敏感区域,路网密度指标中,应解释该指标设置的意义。

5.指标计算方式

1)目前的指标计算方式还存在错漏现象,仍需完善。如市政管网普及率指标的计算公式尚未列出,而本地物种指数指标的计算公式列出的指标名称是本地植物指数,两者不一致,再有根据原生地貌保留与复原率目前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当为负数。

6.指标赋值

1)从方法论上着手,需分清普适与特殊的关系,不能对所有城市或城区一刀切,建议设立指标库,针对不同地区选取不同的指标,或者设计一套指标模型,针对不同的地区赋不同的值。

2)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指标取值目前近期取值为15%,远期取值20%。建议综合考虑可再生能源禀赋条件,分区域定目标值。可再生能源实际利用率,受本地的可再生能源的禀赋条件限制。例如当地基为岩石地基时,地源热泵无法大规模应用;在日照时数较短的地区,如四川、贵州,太阳能资源也较少;云南、甘肃、广西、广东等地,有效风能密度在50W/m2以下,风能潜力也较低。对本底可再生能源禀赋条件不足的地区提出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容易造成高昂的建设成本,不利于大规模推广。

3)涉及单位GDP的三个指标,其取值应当明确指标中的GDP是采用哪一年的可比价格。GDP分为当年价格、可比价格两种。在设置单位GDP有关指标时,为扣除通货膨胀的影响,真实反应指标的变化,通常都采用某一年可比价格的GDP来表示,如国务院颁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提出,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

4)空气质量PM2.5值指标的远期取值偏高。2012年2月,国家环保部发布了最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提出了一级、二级空气质量中的PM2.5浓度标准,目前并未统一形成各城市PM2.5的年度监测数据,即根据当前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全国各城市的PM2.5达标情况未知。而PM2.5是一种区域性污染物,对于未达标的新建城

区而言,指标达成需要其所处大区域实行联防联控,并非仅靠城区本身小范围的努力可达到,远期要求实现每年310天达标,要求偏高。

7.其他

1)目前的指标层级不一致,建议根据指标落实阶段的不同,进行分类。有些指标较为简单,在规划阶段即能控制,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路网密度。有些指标是需要在后期实施中控制的,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覆盖率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有些指标较为复杂,需要在规划和后期实施中进行全过程控制,如绿色建筑比例和绿色交通出行比例。2)建议建立各指标的实现路径。指标的具体实现路径不仅仅包括规划设计,而应从软、硬两方面入手,综合考虑规划、建设、管理等阶段。

3)新增的绿色低碳指标大多不是政府部门日常统计对象,需建立相应的统计考核范畴与统计方法。以地下空间开发率指标为例,是指标规划设计过程的开发率,还是建设施工过程的开发率,还是最终竣工验收后的地下空间开发率,应明确界定。对于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指标,也应考虑在哪一阶段进行考核,通常新建城区入住率不会太高,需要明确这一指标的考核期限,是否考虑以一定入住率为前提条件。其他指标也应考虑类似问题。统计方法包括日常审批、监测、问卷调查等。

绿色生态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绿色生态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绿色建筑是当代人类面对生态环境危机及反省自身行为的重要课题之一。为确保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框架下,从短期利益驱动 下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和因片面理解绿色建筑而导致的不同设计倾向两方个面,分 析绿色建筑在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我国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 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规划;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概念的产生源于政府、社会、学术界、规划师及建筑师对环境问题 的警醒和探求。通过对绿色建筑、共生建筑、节能省地建筑和生态建筑等建筑类 型的实践与探索,逐步归纳出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中,最小 程度地占用和消耗地球资源,用量最小且效率最高地使用能源,最少产生废弃物 并最少排放有害环境物质,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生态系统与人居系统共同安全,健康且满足人类功能需求、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及舒适度需求的宜居的可持 续建筑物。 1.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 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 速扩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 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也 明显地影响着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的发展趋势。 2.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在传统城市规划中,过多的关注如何解决城市用地紧张问题。这一现象使得 城市加快了对周边的扩张与规划,进而使得城市周边湿地、自然环境等收到了影响。随着近年来城市内涝等问题的出现,城市周边湿地的含水蓄水能力受到了越 来越多的关注。针对传统城市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加 强对以往经验与不足的分析。同时,利用现代生态环境保护理论指导城市规划建 设工作,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 3.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1科学分析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发展在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中,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理论的重要性受到了越来 越多的关注。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成为了现代城市规划工作开展的前 提与基础。城市规划建设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原有生态环境以及生态平衡产生 影响,其需要在城市规划中更多的考虑规划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现代生态 环境理论为基础、以城市规划发展目标为重点,科学的开展城市规划工作。通过 这样的方式使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得到缓解,使城市规划工作中更多 的关注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为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3.2了解城市基础生态环境现状,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开展在现代城市规划 建设中,应首先对城市基础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以此为基础指导城市规划中 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指导城市规划中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理论的应用。立足 与城市生态环境基础现状、关注城市规划需求,以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理论为中 心实现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3.3针对现有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生态环境理论的运用

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研究

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研究 园区简介: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生态城市的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范。生态城位于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的战略区域——天津滨海新区范围内,毗邻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海滨休闲旅游区,地处塘沽区、汉沽区之间,距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北京150公里,总面积约31.2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5万。该项目于2008年9月启动。 主要措施: 第一,坚持生态理念和原则选址,变废为宝,借力发展。生态城选址有两条原则:一是要体现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的示范意义,特别要以非耕地为主,在水资源匮乏地区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地处盐碱地,1/3为水面,1/3为荒滩,属于缺水地带;人口稀少,原住居民约2000人)。二是与中心城区的距离控制恰当,既不能太近,又不能太远,要依托大城市交通、服务各方优势,节约生态城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生态城距离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离北京150公里)。这样选址的结果即是让闲置无用的盐碱地变成可供给35万人生活工作的生态新城;并借助中心城区的资源发展为一座功能齐全的独立新城。 第二,构建多级生态社区,让生活工作便捷舒畅。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根据生态型规划理念和我国社区管理要求,结合新加坡“邻里单元”理念,形成了符合生态城示范要求的“生态社区模式”,包括基层社区、居住社区、综合片区三级。这一模式既能满足人们的日常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的需求,也能使之触及高一级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绿色生态城区

3绿色生态城区实践 3.1国家生态城区建设现状:全面开花,进展各异 住建部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11年前,通过国际合作、签订 部省、部市合作协议的方式(深圳市、无锡市、河北省、上海市),推进了中新天津生态城、唐山湾生态城等12个生态城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结合生态城市试点情况,为规范工作提出《低碳生态试点城镇申报暂行办法》,推进低碳生态城市试点。2012年9月,住建部进一步加强对低碳生态试点城镇的支 持力度,对低碳生态试点城镇和绿色生态城区工作进行了整合。并于2012年10月、11月 先后批准了长沙梅溪湖新城、昆明呈贡新区、重庆悦来生态城、池州天堂湖生态城、贵阳 中天未来方舟生态城等五个新城区为绿色生态示范城区。2013年住建部继续先后两批批注 了13个城区为绿色生态示范城区。2014年共有两批27个城区申请,目前待审批[8]。 2012年4月,《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为推进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发展,鼓励城市新区按照绿色、生态、低碳理念进行规划,发展绿色生态城区,中 央财政对经审核满足条件的绿色生态城区给予基准为5000万元的资金补助。2012年底, 财政部、住建部在已获评试点的城区中批复中新天津生态城、唐山市唐山湾生态城、无锡 市太湖新城、长沙市梅溪湖新城、深圳市光明新区、重庆市悦来绿色生态城区、贵阳市中 天未来方舟生态新区、昆明市呈贡新区8个项目成为全国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地区,授予每 个项目5000万的补贴资金。 在上述政策及资金激励下,各地积极展开绿色生态城区及绿色建筑规模化建设实践。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上百个名目繁多、种类不同、大小各异的绿色生态城区项目。将全 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作为检索范围,以“生态城”、“绿色新区”等为关键词进行网络检索,可检索到绿色生态新区项目共计139个 以上述139个新区项目为分析对象,从空间分布情况看,这些新区主要集中环渤海、 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和湖南、湖北等中部城市群,一方面表明这些地区经济和 政策环境为生态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绿色、生态、低碳已 成为新兴经济地区的战略发展方向。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西北、西南等一些经济相对落 后的地区也开始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实践探索,将生态和环境优势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绿色生态发展不再是发达地区的专利。 从实践类型来看,主要分为择址新建的绿色生态城区、既有地区的绿色生态改造以及 灾后重建的绿色生态城区。其中绝大多数是在既有城区临近择址新建,这一类型的实践受 到的现状约束性因素较少,可将绿色生态的理念及技术贯穿在规划、建设、运营整个过程中,全方位的开展建设活动,开发建设见效较快。但投入成本相对较高、人口、产业集聚 难度大。相对于建设绿色生态新区,既有绿色生态城区改造的实践需要结合城市更新进行,相对见效缓慢,不易大规模的开展实践,因此除了上海、深圳、北京等少数土地供需矛盾

国外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案例

国外绿色生态建筑 设计案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邵文晞



1 2 3 4 5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国外绿 建筑发展 国外绿色建筑特点介绍 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 巴克雷卡德总部 建筑研究组织办公楼
6 7 8 9 10
吉巴欧文化中心 吉 欧文化中 建筑通风借鉴案例 德国商业银行总部大厦 墨尔本政府办公楼 森斯伯瑞英国大型连锁超市
2008-11-4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建筑的提出
一九八一~一九九九 年来NASA所测得的 地球南极臭氧层破洞 日渐扩大的情形

绿色建筑的提出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 发展大会” 与会者第 次明确提出了 发展大会”,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渐成 一个兼顾环境关注与舒适健康的研究体系, 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 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标准
世界各国的绿色标准情况
Eko Profile Promis E BREEAM ESCALE Eco Effect Eco Quantum E-top LEEDLEED -Canada, GBTool BREEAMBREEAM-Green Leaf LEED
GOBAS
HKHKBEAM
CASBEE
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第 一次「地球环境高峰会议」 次「地球环境高峰会议」
NABERS SBAT

2019年-城市规划-生态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考题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 下沉深度指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的平均深度,下沉深度小于()mm的下沉式绿地面积不参与计算(受当地土壤渗透性能等条件制约,下沉深度有限的渗透设施除外)。 A. 50 B. 100 C. 150 D.200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2. 生物屋顶是“被覆盖了植被的屋顶,是用生长着的植物来代替裸露的合成屋顶、复合和木质屋面板瓦、黏土和水泥瓦,以及金属板、拉膜等各种屋顶材料,其主要目的和重要功能是()。 A.减少雨水污染 B.降低噪音污染 C.减少热岛效应 D.减少暴雨径流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3. 可持续建筑是指以可持续发展观规划的建筑,它注重()和可持续发展。 A.以人为本 B.和谐自然

C.绿色建筑 D.科学发展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4. 渗透塘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一般不大于(),塘底至溢流水位一般不小于0.6 m。 A.1:1 B.1:2 C.1:3 D.1:4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5. 基于()模式的环境治理、服务与运营是近年来对于城乡环境问题治理的新趋势,尤其是对于一些当地环境问题突出、短期内缺乏资金和技术条件的地区,这一方式具有较大的适用性。 A.PPP B.BOT C.BT D.TOT 用户答案:[C] 得分: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3道题】 1. “可持续设计”DFS的基本内容包括()。 A.可持续城市设计

B.可持续城镇设计 C.可持续公共设施设计 D.可持续景观设计 E.可持续建筑设计 用户答案:[ADE] 得分:10.00 2. 绿色街道的设计目的包括()。 A.减少雨水径流和降低面源污染 B.缓解汽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 C.将自然元素纳入街道 D.控制街道雨水径流 E.为慢行交通系统的通行提供机会 用户答案:[ABCE] 得分:10.00 3. 雨水最佳管理措施通常可以分为()。 A.结构性措施 B.半结构性措施 C.非结构性措施 D.有机措施 E.无机措施 用户答案:[AC] 得分:1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5道题】

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及策略分析

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及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9-02-27T16:38:38.1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张博 [导读] 摘要:随着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发展,社会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伴随着惊人的全球城市化发展速度,环境问题也在以同样的速度恶化,人们物欲的享受直接导致了各种资源、能源极速枯竭,水资源遭到严重的污染,雾霾更是严重的侵害了人们的健康,气候变暖直接给个别国家造成了国土即将消失的威胁,这些问题还只是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冰山一角,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城市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更是愈演愈烈,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与 津南区规划设计所天津 300350 摘要:随着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发展,社会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伴随着惊人的全球城市化发展速度,环境问题也在以同样的速度恶化,人们物欲的享受直接导致了各种资源、能源极速枯竭,水资源遭到严重的污染,雾霾更是严重的侵害了人们的健康,气候变暖直接给个别国家造成了国土即将消失的威胁,这些问题还只是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冰山一角,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城市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更是愈演愈烈,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成为了城市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策略;分析 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稳步上升,环保问题也随之发展成了世界问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严重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正在上演一场社会与经济发展走向的改革,生态城市的创建成为了全人类的目标。低碳、环保、绿色、生态等等概念的出现,使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蕰含了更丰富的内涵,以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为核心的设计理念,更符合当代人对生态城市的要求。 1绿色生态城市的概念 所谓的绿色生态城市就是依照生态学的基本原则发展创建起来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能够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是在最大限度上依靠环境资源来实现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一种生活、生产方式,简言之就是依照生态学的基本原则建立起一个既高效和谐又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生活环境。 2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 2.1保持各生态要素共生,达到和谐性 所谓共生就是在相同的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生态要素之间都能够建立起相互协作、合作共赢的生存关系。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不仅要表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还要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绿色生态城市不仅要满足人们自身的进化需求,还要充满文化气息、人情味,让自然与人、与社会形成一个相辅相成、共同成长的模式,达成绿色生态城市的和谐性。 2.2统筹规划,达到整体性 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需要同时考虑到居民的生活、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要保证这三点能够统一,保证整个生态城市的整体性,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 2.3达到高效使用可持续发展性 在进行绿色生态城市规划时要考虑到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对于各种资源、能源的高消耗性,以所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提高一切资源的使用率、再生性,从时间、空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以期达到所建城市可以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 3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策略 3.1确保城市的发展和整体环境质量之间的平衡性 首先在进行规划设计之前需要对整个城市的结构布局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且做到实地勘查,整理出整个城市详细、可靠的数据、资料做为依据,要真正的做到心中有数,将绿色生态城市的设计方案做的更加细致化、完整化。其次在进行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时,要加强对环境容量地控制,即城市所能够承受的最大环境压力,其中包括人口容量及交通容量和绿化容量。要把全部的因素考虑在内,要做到人文居住要素、环保问题、城市经济发展问题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能够相辅相成、共生共存,保证绿色生态城市构成要素之间的平衡性,要将设计方案反复和所整理出来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保证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3.2加强绿色生态城市的街区规划设计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受到交通、土地制度、商业经济利益等区素的影响,城市街区的尺度正在不断的扩大,而在此过程中各种生态资源的使用效率极为偏低,令城市的肌理、文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城市逐渐丧失了活力。首先根据绿色生态城市的设计理念,绿色街区的设计基准是有弹性的街区尺度,是创建绿色生态城市的重要任务。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街区与建筑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气候因素、生态安全、技术条件、交通、居民需求和对空间的认知等等要素之间的和谐性,还要与当地的日照情况、绿色植被情况、水体情况等自然要素相结合,从而规划设计出合理、有效的绿色街区。根据世界各国的研究认为100m×100m左右的街区尺度最能满足城市所需功能布局,最值得借鉴的就是欧洲城市所使用的“窄路密网”街区模式,从社会中心步行到边缘地带以5min或者1/4路程为基准,是目前绿色生态城市街区尺度的基本依据。其次,依据街区地开发需要以及老百姓的认识和街道性质的因素,需要设计合理的街道、建筑之间的宽高比例即D/H,街道的宽度是D,建筑的外墙高度是H。D/H≈1时,街道尺度最符合人的心理和视觉的舒适度。最后,在进行街区设计时,通过不同季节产生的条件对街区进行风和光以及热的分析研究,再结合形态学的原则,总结出符合当地街区自然环境的模式,从而制定出基于不同季节条件因素的绿色街区规划方案。 3.3绿色生态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 随着经济效益的日益增强,道路建设对环境的污染指数也是居高不下。在进行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道路的设计也是重中之重:①在进行道路规划设计时尽量使用最简洁的路线,使道路长度缩短,从而使工程量减少到最大限度;优化道路线位的设计,减少对植被区和景观区的占用,同时在进行旧路改造时要充分利用旧路,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面上的结构材料,使资源再利用、重复利用;设计合理的道路横断面,加大绿化带科学合理的配置,减少噪声污染;②做好交通管理,合理配置各等级道路,减少车辆的绕行、拥堵,快速将车辆分流,减少交通压力,从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3.4绿色生态城市的海绵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在整个绿色生态城市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海绵城市就是指整个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有蓄水、排水的作用,干旱时可将所蓄之水释放的作用。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排水、蓄水系统,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海绵城市,可以保证生态城市在面对

关于住建部“绿色生态城区”申报指南

关于住建部“绿色生态城区”申报指南 的相关建议 针对2012年6月20日同济大学关于绿色生态城区申报指南的指标体系编制,提出如下相关建议: 1.案例分析 1)案例选取方面,建议参考6月1日讨论会上的领导意见,增加对青岛中德生态园指标体系的案例分析。 2)案例分析内容方面,建议不仅要列出各套指标体系涉及的指标项,还应总结不同指标体系构建的特点、优势与不足。 2.指标分类 1)目前的10个1级指标、32个2级指标的所指范围有所重复。如1级指标中,有土地、资源两个一级指标,但土地本身也是一种资源,2级指标中,如水耗与水资源、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均有所重复,建议调整指标分类。 2)指标目前分为核心、控制、引导三类,但具体类别涵义不清晰。目前,仅指出核心类指标是新建城区申请绿色生态城区的门槛条件,但对于控制类、引导类指标对新建城区申报绿色生态城区提出的要求则解释得不够清楚,例如控制类指标如果不是门槛条件,则新建城区是否必须实现全部的控制性指标提出的目标值?引导性指标对参与申报的绿色生态城区又意味着怎样的要求?对于引导性指标,如果不是要求每个城区必须要达到某个数值,是否有必要设置量化数值? 3.专项指标设置

1)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在现行标准中已有规定,建议取消。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已经提出了该项指标的取值要求为85.1-102m2/人,指标体系的取值与现行标准的规定相矛盾,造成了实际规划工作的困扰。 2)精装修住房比例指标,缺乏对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装修耗材、建筑垃圾污染等分析介绍,单独提出精装修住房指标,意义不大,建议增加指标设置背景的说明,或是取消该指标。 3)某些专项指标并不在其所属的一级指标或二级指标所包括的范围内。如入户饮用水达标率指标并不属于水环境范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更符合产业类指标的范围。4)指标内容之间有一定的从属关系,建议合并某些指标。如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与单位GDP能耗指标,实际上只是分别从能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后的碳排放角度谈节能与能源结构优化,就业住房平衡与平均通勤时间两个指标,实际上就业住房平衡指标本身就包含了对平均通勤时间的要求,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也涵盖了对公交站点覆盖率、路网密度的要求 5)建议增加合同能源管理率指标。国家“十二五”规划、国务院颁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都提出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设置本指标,有利于鼓励新建城区呼应国家政策。 4.指标意义 1)某些指标的意义解释得不清楚,仍需完善,建议指标意义部分应包含指标本身的内涵,以及指标设置的意义两部分。如敏感区域幕墙可见光反射率指标中,应解释如何界定敏感区域,路网密度指标中,应解释该指标设置的意义。 5.指标计算方式

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并分析了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然性,并对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提出了发展构想,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并阐述了创建绿色生态城市的有关观点和手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资源的减少,工业化的大量生产,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以人口、资源、环境为重点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土地的大量开发,在山河壮丽的祖国大地上,令人痛心疾首的那些恣意开山毁林、削石、拓直路、填河塘、掘古树、破坏自然环境的事件时有发生,在钢筋混凝土的从林里蜗居“鸽笼”,在被“现代文明”污染的空间里惶恐于“城市病”的人们心底的声音呼唤着返朴归真,寻求协调经济发展、资源供应、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建设绿色生态城市、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城市规划人员的伟大使命。 一、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须性 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发展战略,在当今世界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人类享有追求健康而富有的生活权利,但在发展中应坚持环境、社会、经济三者的和谐统一,而不是凭借人们手中的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经济的发展,当代人的创造和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当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的机会相平等,不能允许当代人一味片面的追求短期的超高速发展与消费而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发展与消费机会。具体而言,可持续发展

就是使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资源能得有效使用,城乡发展有序推进。由此可以看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保护自然环境,高效组织社会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色生态城市的起源及含义绿色代表自然,象征生命,又象征和谐,绿色能给城市和建筑带来舒适、优美、清新和充满生趣的环境。因此,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着城市生活中的绿色理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生态化的区域范围,并将生态学、美学、社会学原理与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相结合,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较高的特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因此绿色生态城市要有健全的绿地系统和稳定的绿色文明的社会环境,使人们身心健康、安居乐业,这正是人类的理想追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希归宿。 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然性城市是人类聚居的主要载体之一,是人类经济、政治和精神活动的中心。城市不仅是一个物质环境的实体,还是一个社会文化环境的实体。社会环境相对自然环境而言是一种更深层次,更复杂的环境体系,它涉及到社会秩序、社会政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公共场所、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在历史上,许多发展中地区由于一味追求物质环境的改善,忽视社会综合环境质量的提高,从而导致社会丑恶现象泛滥,犯罪率居高不下,甚至政局动荡,制约社会进步的例子举不胜举,教训惨重。因此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环境的生态

国外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李海龙 引言国外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分析瑞典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曾是一个城市的低碳、生态、绿色发展是解决资源能源危机、 空气污浊、水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国外很多国家都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公共政策来推动和污染严重,甚至不能在湖中游泳的工业 引导城市发展,并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我国很多城市城市,但经过一系列努力已成为世界著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空气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等问年被欧洲经济学名的生态城市。2007 题困扰,也存在看病难、就业难、房价高、环境差、食年被2010人智库评为全球宜居城市,品安全、缺乏特色等问题,亟需转型发展。在国家可持委员会授予“欧洲绿色之都”称欧洲 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战略引导下,各地均提出建设生态城德哥尔摩在能源、交通、资源号。斯 市的发展目标,并在最近几年陆续开始了实质性建设,等领域均有突出表现。回收利用 特别是生态新城建设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速度快的年在能源方面,该市自上世纪50 特点。但由于理念、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尚未形成以来利用电加热系统逐步取代燃煤代 系统的标准体系,部分项目存在理念和技术的偏差而受油锅炉为商业和住宅楼宇供热,和燃到专家和公众的质疑。区的居民采用海水制冷系统调部分地 为了解国外生态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的主要做法,吸取建筑规范规定所有新建建筑节室温。其成功经验,本文通过部分国外典型生态城市的研究,平/大使用量一次能源最 100千瓦时分析其建设特征,以期对国内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推动既有公共建筑的节方米,并大力的用源利用要求60%能改造。城市能 源消费要来自能电量和20%的一次 的家庭购买可再生能源。该是有 12% 源产生的电力,独立认证的由可再生能 气可用于居民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沼 做饭。 在交通方面,斯德哥尔摩通过一系 列创新措施来实现绿色交通。首先,在 市中心建设功能混合的生态住区来减少 出行需求,降低私家车使用;第二,通 过改造街道来增加步行和自行车道,建 设轨道交通,增加通勤公交运量,使每 平方公里城市用地的步行和自行车道长 公里,人均专用自行车道达到4度达到 米;第三,在市中心易引起交通拥堵1 欧元的通行税,的地区征收每天最高6

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并分析了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然性,并对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提出了发展构想,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并阐述了创建绿色生态城市的有关观点和手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资源的减少,工业化的大量生产,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以人口、资源、环境为重点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土地的大量开发,在山河壮丽的祖国大地上,令人痛心疾首的那些恣意开山毁林、削石、拓直路、填河塘、掘古树、破坏自然环境的事件时有发生,在钢筋混凝土的从林里蜗居“鸽笼”,在被“现代文明”污染的空间里惶恐于“城市病”的人们心底的声音呼唤着返朴归真,寻求协调经济发展、资源供应、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建设绿色生态城市、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城市规划人员的伟大使命。 ? 一、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须性 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发展战略,在当今世界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人类享有追求健康而富有的生活权利,但在发展中应坚持环境、社会、经济三者的和谐统一,而不是凭借人们手中的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经济的发展,当代人的创造和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当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的机会相平等,不能允许当代人一味片面的追求短期的超高速发展与消费而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发展与消费机会。具体而言,可持续发展就是使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资源能得有效使用,城乡发展有序推进。由此可

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及策略研讨

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及策略研讨 发表时间:2019-09-10T09:48:10.157Z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第11期作者:朱华林 [导读] 今后,城市规划必须将低碳生态规划有机融合到一起,才能确保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安徽星辰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当今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极为迅猛,推动了城镇化发展进程,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问题,这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明显增强。当前,社会倡导建设低碳环保的生态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目标。要想改善生态环境,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19世纪开始,人们日益重视生态学的研究,促使该学科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经过大量国外学者研究,低碳生态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但在国内,低碳环保意识的推广工作才刚刚起步,相关学科体系尚不完善。尽管如此,低碳生态规划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中仍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今后,城市规划必须将低碳生态规划有机融合到一起,才能确保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策略 引言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的今天,国家经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经济形态的转型,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也提上了日程。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还是注重城市的生态发展,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更加阳光、健康、充满活力。 1绿色生态城市概述 绿色生态城市理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的过程中被提出的,主要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对人类聚居环境进行优化,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和谐统一,节约自然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建立生态良性循环的低碳城市是生态城市概念提出的最终目的,在生态学原则之下建立起新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与新型城市,充分保护城市中的自然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开发与改造。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生态学原理的应用进行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立起高效、和谐、健康、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居住环境,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内部循环,在进行生态城市建立的过程中要保障城市的干净、整洁、美观程度;还要保障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与舒适程度,并且不能忽视城市的发展与进步。 2绿色生态城市规划理念 2.1共生理念 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是由许多的生态要素构成的,各个生态要素之间彼此之间互相作用、合作共存,这种合作关系就称为共生。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整体中存在的任何一个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个要素在系统之中都有自身的功能和作用,缺一不可,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共生形成了这样一个有机的整体,而绿色生态城市也具备上述特点。城市即为一个有机整体,城市中的生态系统也包括了人、资源、土地、植物等,都是这个有机整体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2.2整体性设计理念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局部与整体的联系,顾全大局方为正道。不能只顾局部的快速发展而忽略了城市整体发展的配合,只有城市整体与局部的发展互为补充、和谐紧凑才能促进城市与生态之间的和谐发展,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 2.3循环再生设计理念 绿色生态城市的一大特色就是城市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城市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能源转化的一个过程,一个城市是由多个资源和能量互相转化而成,既然有合成,那么就会有分解,将分解出来的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回收利用是绿色生态城市循环再生理念的核心。 3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3.1街区设计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受到交通、土地制度、商业经济利益等区素的影响,城市街区的尺度正在不断的扩大,而在此过程中各种生态资源的使用效率极为偏低,令城市的肌理、文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城市逐渐丧失了活力。首先根据绿色生态城市的设计理念,绿色街区的设计基准是有弹性的街区尺度,是创建绿色生态城市的重要任务。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街区与建筑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气候因素、生态安全、技术条件、交通、居民需求和对空间的认知等等要素之间的和谐性,还要与当地的日照情况、绿色植被情况、水体情况等自然要素相结合,从而规划设计出合理、有效的绿色街区。根据世界各国的研究认为100m×100m左右的街区尺度最能满足城市所需功能布局,最值得借鉴的就是欧洲城市所使用的“窄路密网”街区模式,从社会中心步行到边缘地带以5min或者1/4路程为基准,是目前绿色生态城市街区尺度的基本依据。其次,依据街区地开发需要以及老百姓的认识和街道性质的因素,需要设计合理的街道、建筑之间的宽高比例即D/H,街道的宽度是D,建筑的外墙高度是H。D/H≈1时,街道尺度最符合人的心理和视觉的舒适度。最后,在进行街区设计时,通过不同季节产生的条件对街区进行风和光以及热的分析研究,再结合形态学的原则,总结出符合当地街区自然环境的模式,从而制定出基于不同季节条件因素的绿色街区规划方案。 3.2交通体系规划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点,是城市的动脉。交通体系的建设情况对城市发展的速度和水平都能形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人口数量较多,密度较大,私家车的数量逐年增长,使得道路的利用效率有所下降,随之就会造成道路拥挤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要想实现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就应该将交通作为重点考虑的一项内容。公交系统以及地铁系统的建设对生态城市发展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人们应该具备公交优先的意识,从法规的角度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管理,必要时可以从经济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公交系统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3.3普及绿色运动 绿色运动的起源地是西方。在绿色理念的指导作用下,对很多知识进行整合和借鉴,当中就包括对绿色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尽量减少煤炭的燃烧量等。从科技的角度来看,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自然能源创造一些生产和生活的条件,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是,新型能源的开发具有较大的难度,这对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发展成果也应该结合绿色理

绿色建筑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中的作用——以苏州吴中太湖新城为例

绿色建筑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中的作用——以苏州吴中太湖新城为例看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中绿色建筑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9-12-31T14:22:21.187Z 来源:《房地产世界》2019年14期作者:王浩1 童山中2 [导读] 以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建设为例,重点分析新兴城市建设过程中绿色建筑建设的经验,并以《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 GB/T51255-2017为对照,分析了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绿色建筑所达到的建设标准。 王浩1 童山中2 1.苏州北建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苏州 215000; 2.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常州 213000 摘要:以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建设为例,重点分析新兴城市建设过程中绿色建筑建设的经验,并以《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51255-2017为对照,分析了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绿色建筑所达到的建设标准。详细阐述了绿色建筑对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坚持绿色建筑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生态城市;太湖新城 1 概述:城市发展建设的方向——绿色生态城区 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于2018年初通过江苏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验收,完成了一个新城市的初始阶段建设工作。验收后城市如何落实绿色和生态的理念成为城市建设的新的研究方向。同年度即2018年4月1日《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51255-2017正式实施,该标准为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的建设指明了一个方向。 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规划陆地30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10平方公里)(见图1)。经过6年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核心区(即中心商务区)以东吴郡半岛和湾东片区的开发建设,目前重点建设区域为核心区及核心区以西。 图1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规划 2 绿色建筑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中的作用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51255-2017中绿色建筑重要性占比为15%,并对绿色建筑提出了具体要求,如要求区域内新建建筑应全面按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中一星级及以上的标准执行。并以单独章节对绿色建筑提出详细具体要求,本文结合吴中太湖新城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2.1高星级绿色建筑的重要性 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在立城建设之初即十分重视绿色建筑的要求,并于2013年申报成功江苏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在后期城市建设过程中自发提高建设要求,将原计划一星级建筑100%覆盖,二星级建筑占比50%,调整为二星级及以上建筑占比100%。 截至本文发稿前已完成绿色建筑二星级申报项目19个,三星级建筑一个。竣工交付的小区有新城郡未来、融创壹号院、天地源太湖颐景、建屋吴郡半岛、永旺梦乐城等;正在建设的有歌林小镇、吴郡幼儿园、吴郡小学、吴郡邻里中心等。申报完成项目集中于图一的吴郡绿岛片区和湾东片区;绿色建筑星级完美完成建设要求(图2)。 因此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在对标《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中绿色建筑要求,相关条文可得满分。 2.2绿色建筑的上位规划 上位规划对于城区的建设起到引领作用,并最终决定城区建设的品质,因此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在建设过程中对上位规划逐步进行优化和调整,如:提出高绿色建筑星级要求、出台财政补贴制度、提供系统专业技术服务制度等一系列保障措施,尤其是财政补贴制度不仅刺激了入区开发商的建设积极性,同时保障了绿色建筑建设的技术投入。 自2013年创建江苏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至2018年初针对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绿色建筑项目共完成补贴1100万元,极大的促进了绿色建筑的建设工作。

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统筹方法

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统筹方法 发表时间:2020-03-24T08:13:05.587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19期作者:吴江琦[导读] 保证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能够达到科学标准,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确保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取得实效。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摘要:在城市发展中,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是一种重要手段,对提高城市绿色空间规划质量和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具有重要作用。从当前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来看,掌握正确的统筹方法,对整个规划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布置,是提高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效果的关键。为此,我们应当认真分析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并制定有效的发展思路,推动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落地实施,保证实施效果达到实际需要,推动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有序进行。 关键词: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统筹方法 引言 在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中,我们不但明确规划的国家背景和城市背景,同时还要掌握正确的规划思路,从整体构想和具体规划两方面出发,提高规划思路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还要推进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具体实施,掌握具体的规划措施和规划方法,细化规划细节调整规划方案,使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并取得积极效果,保证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能够达到科学标准,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确保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取得实效。 一、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背景 (一)国家背景 对于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而言,国家已经做出了整体的部署,为了提高生态城市建设质量,建设生态城市,使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变,在国家层面城镇化发展对绿色生态空间规划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使整个绿色发展成为城市规划的主流,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意见中,将国土空间、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以及生态保护要素放在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而言,国家出台了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充分保障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有序进行[1]。 表1 国内外先进城市绿化指标比较 (二)城市背景 在城市发展中,城市对绿地的面积和绿地的构建出台了具体政策,例如,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在多个空间层次上进行了拓展和探索,在市域和城市规划区以及城市集中建设区域,通过层次的划分,绿地面积的扩展以及城市绿色空间发展维度的规划,都将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上升到了城市建设的重要层面,使城市绿色生态规划能够在科学性、全面性和有效性方面得到有效落实,确保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能够达到科学性标准,在这些政策的指导下,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取得了积极效果。 二、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思路 (一)整体构想 在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中,需要结合城市的发展实际和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整体规划。应当对整个市域的绿色生态空间进行规划,并且对市域的绿色绿地系统进行规划,通过整体方案的形成,以及整体思路的确定,使整个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能够达到绿色规划目标,提高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整体质量。在整体规划中,应当对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分层次、分区域进行规划,同时还要在集体规划中按照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域制定绿色空间规划方案,使规划方案能够具备较强的指导性[2]。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例,研究这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经验,无疑会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典型案例 (一)巴西库里蒂巴 巴西库里蒂巴是南美国家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大城市,为巴西第7大城市,环境优美,在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城市生态规划样板”。 一是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在20世纪60、70年代,巴西库里蒂巴市就走上了低成本,人与自然尽可能和谐的生态城市发展道路。城市拥有逐步拓展的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并采取了致力于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活质量的各种土地利用措施。首先,库里蒂巴市通过追求高度系统化的、渐进的和深思熟虑的城市规划设计,实现了士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化;其次,城市还鼓励混合士地利用开发的方式,而且总体规划以城市公交线路所在道路为中心,对所有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密度进行了分区。此外,城市在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的拓展中,主要是沿着几条结构轴线向外进行走廊式开发。轴线是公共汽车系统的主要线路,这些轴线在城市中心交汇,构成了一体化道路系统的第一个层次;拥有公交优先权的道路把交通汇聚到轴线道路上。而通过城市的支路满足各种地方交通和两侧商业活动的需要,并与工业区连接。同时。轴线的开发使宽阔的交通走廊有足够的空间用作快速公交用路。

目前,库里蒂巴市尽管有50万辆小汽车,但有2/3的市民每天都使用公共汽车,并且做到公共汽车服务无需财政补贴据有关研究人员估算这足以使得每年减少的小汽车出行达2700万次。总之。目前该城市80%的出行依赖公共汽车,其使用的燃油消耗也是同等规模城市的25%。每辆车的用油减少30%。这就使得库里蒂巴市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量居巴西首位,但污染却远低于同等规模的其他城市.交通也很少拥挤。 二是实行垃圾回收项目。库里蒂巴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涵还体现在其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其成就同样令人瞩目。其中库里蒂巴较为著名的环境项目是1988年实行的1:1号为“垃圾不是废物”(garbage is not garbage)的垃圾回收项目,垃圾的循环回收在城市中达到95%。每月有750吨的回收材料售给当地工业部门,所获利润用于其他社会福利项目。同时垃圾回收利用公司为无家可归者和酗洒者提供了就业机会。这些简单的、讲究实效的成本很低的社会公益项目旨在成为库里蒂巴环境规划的一部分,并使城市在环境和社会方面都走上了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 三是对市民进行环境教育。一个城市成为生态城市的前提是对其市民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其环境责任感。库里蒂巴市对此十分注重。儿童在学校受到与环境有关的教育。一般市民则在免费环境大学接受与环境有关的教育。 (二)美国伯克利 国际生态城市运动的创始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于1975年创建了“城市生态学研究会”,随后他领导该组织在美国西海岸的伯克利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城市建设活动,在其影响下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生态工业园,这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伯克利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生态城市”建设的样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