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分析理论

合集下载

交互作用分析学派的理论与实践

交互作用分析学派的理论与实践

交互作用分析学派的理论与实践交互作用分析学派(Transactional Analysis, TA),是由心理学家埃里克·伯恩(Eric Berne)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TA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人际关系,并强调了自我意识、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TA主要包括一个理论框架和一套实践技术,常被应用于心理治疗、教育和组织管理等领域。

TA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三个概念:父亲状态(Parent Ego State)、成年状态(Adult Ego State)和孩子状态(Child Ego State)。

父亲状态是指一个人从父母或其他权威人士那里获得的价值观、规范和指导。

父亲状态可以分为两种:母亲式父亲状态(Nurturing Parent)和执着父亲状态(Critical Parent)。

母亲式父亲状态是指具有关爱、保护和支持的特征,而执着父亲状态则是指具有训斥、指责和处罚的特征。

成年状态是指一个人独立思考、理性决策和自主行动的自我状态。

成年状态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和实现的关键,它能够帮助个体与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做出适当的应对,而不受外界的干扰和限制。

孩子状态是指一个人从童年时期获得的情感、需求和行为的自我状态。

孩子状态可以分为两种:自由孩子状态(Free Child)和受限孩子状态(Adapted Child)。

自由孩子状态是指具有天性、好奇和自主性的特征,而受限孩子状态则是指具有顺从、依赖和逆反的特征。

在实践上,TA通过交互作用分析和交往模式重建,帮助个体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和提升自我发展。

交互作用分析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来了解其中的模式和问题。

TA认为人际关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通过交互作用分析,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在交往中做出更有意识和积极的选择。

交往模式重建是指通过意识化过程改变个体的固有模式和反应方式。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教学设计理论分析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教学设计理论分析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教学设计理论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现场,从单一的教学方式发展到了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强化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然而,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设计的科学性。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教学设计理论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特点。

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方式、兴趣爱好等因素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教学设计需要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将知识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逐步推进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交互式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出疑问,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例如,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互相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教学设计也需要考虑因素的多样性。

教师可以采用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以角色扮演、闯关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赢得游戏的同时,掌握知识。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注意教学效果的评估。

通过实施考核和反馈机制,可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设计。

最后,教学设计需要关注教育教学的本质。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思维核心素养。

总之,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教学的本质,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和形式,力求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交互分析疗法

交互分析疗法

5


通常在一个人踏进小学时,他的父母式自我差 不多已定型。而事实上,由于孩童年幼,没有能 力对事物作出任何评估和解释,因此对于自己所 看见、所听见的和所经验的一切,都没有选择地 摄取,储存于脑海中。 父母式行为的特点,最明显的一点是,父母 式行为通常是带有命令性质的,在语言表达方面, 典型字眼包括了“绝对不可以”、“一定不准”、 “应该”、“不应该”、“千万不要忘记”等。 在孩童时期,一个人往往根据父母命令式的说话 来行事为人;倘若长大后,他选取了以父母式自 我的身分来生活的话,他就会像从前一样,不晓 得将当前的情境和资料作评估,而只是根据过去 “父母”的命令来引导自己的行为。如果长大成 人这“父母式自我”依然一成不变,则往往成为 生活中适应不良的主因。
交互分析理论与方法 (Transactional Analysis Therapy)
理论基础

交互分析治疗法的创始人是爱利克.柏恩 (Berne)。《心理治疗中的TA》,《团体 处置原则》,《人类中的性爱》多本著作, 其中流传最广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是1964年出 版的《人间游戏》一书。
2

他把人类行为分为三种自我,分别是父母式自我, 儿童式自我和成人式自我。而在人的性格发展中, 无论是正常或不正常的发展,主要是受到父母式 自我和孩童式自我的交互关系和行为所影响。同 时,基于这种交互作用,人会为自己选择个人的 人生地位,并以毕生精力来肯定自己所选的地位; 可惜,很多人就是因为自己所作的选择,和相应 出现的人生剧本,导致了许多不适当的行为和生 活方式,以致个人蒙受痛苦、遭受折磨,于是需 要咨询员提供帮助。
8

儿童式自我(Child ego state)反映了由于 童年经历所形成的情感。它可能是本能的、 依赖性的、创造性的或逆反性的。如同真 正的孩童一样,具有孩童心态者希望得到 他人的批准,更喜欢立即的回报。从那易 动感情的语调中就可以辨别出这种心态, 就象当一名员工向他的主管提意见说: “你总是对我吹毛求疵!”时所用的语调。

交互分析理论案例分析报告

交互分析理论案例分析报告

交互分析理论案例分析报告交互分析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帮助人们理解和改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本篇案例分析报告将探讨一位名叫杰克的中学生在学校中的交互行为,并运用交互分析理论对其进行分析。

杰克是一位十五岁的中学生,他在课堂上总是表现得很冷漠,不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他的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行为感到困惑,并希望了解他背后的原因。

通过观察和与杰克进行交谈,我们得出了以下分析结果。

首先,我们注意到杰克在课堂上很少与他人进行眼神接触。

根据交互分析理论,眼神接触是建立互动和沟通的重要方式。

缺乏眼神接触可能表明杰克缺乏自信或对他人的不信任感。

这可能是导致他不愿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原因之一。

其次,杰克经常用沉默来回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

在交互分析理论中,沉默被视为一种回避行为,可能暗示着个体对互动的恐惧或不安。

通过进一步的谈话,我们了解到杰克在之前的互动中曾遭受过同学们的嘲笑和批评,这导致他对表达自己感到恐惧。

最后,我们观察到杰克常常避免与同学们建立密切的关系。

他总是独自一人,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

交互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社交行为受到其内心对他人的期望和对自身价值的评估的影响。

杰克可能因为害怕被拒绝或受伤,选择远离社交圈子,以避免潜在的负面体验。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些改善杰克交互行为的建议。

首先,我们建议老师和同学们积极与杰克进行交流,并表达对他的理解和支持。

这样可以帮助他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和自信心。

其次,我们鼓励杰克参加一些小组活动,与同学们建立更多的互动机会。

通过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他可以逐渐克服对他人的恐惧,并改善自己的交际能力。

总之,交互分析理论为我们理解和改善人际交往提供了有益的工具和观点。

在杰克的案例中,通过分析他的行为和内心状态,我们可以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案来帮助他改善交互行为。

这也提醒着我们,在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时,要关注对方的非语言行为和内心感受,以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主要观点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主要观点

一、精神分析疗法1.理论基础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⑴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 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⑵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是由3部分构成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作用是平衡的。

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⑶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和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的冲突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⑷神经症的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把焦虑视为理解神经症的关键所在,为防止焦虑的加剧,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的冲动。

2.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他们所意识到的内心体验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压入潜意识的矛盾冲突。

也就是说,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是日后发病的根源。

3.心理治疗的原理精神分析的工作,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那些童年创伤和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的东西。

治疗者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

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来访者获得一种情感体验的领悟。

来访者一旦洞悉问题的根源,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有所了解,特别是明了到潜抑的欲望、隐藏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节等,就有可能去正视冲突和焦虑,摆脱情感的羁绊,理智地对待他们,症状也会随即消失。

4.心理治疗的方法⑴梦的分析。

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第九章 交互分析治疗

第九章 交互分析治疗

第九章交互分析治疗一、交互分析治疗的缘起艾里克*伯恩所创建的交互分析理论与实践,以其清新简约的风格带领我们深入个人的主观经验。

他是TA( transactional analysis)理论的创始人,TA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

精神分析背景出生。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父母、成人和儿童三种自我状态的个性模式。

《运转中的心灵》《心理治疗中的关系分析》《人类之间的游戏》都阐述了TA的理论。

历史渊源与现状国际交互分析协会为TA下定义是:一种人格理论,以及一种针对个人成长和改变的有系统的治疗方法。

其重点是关注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其理论的发展大约经历了4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自我状态”的发展与确立(1955—1962年)自我状态是TA的起点,也是理论最主要的基石。

自定义状态:一种思想与感觉一致的系统,借由一套相对应的行为模式呈现于外。

伯恩将“自我状态”区分为3个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P:个体从周围重要人物身上获得的感觉、思想与行为“成人自我状态”—A:对眼前现实的自主性感觉、思想和行为“儿童自我状态”—C:个人童年遗留下来的感觉、思想和行为三种自我状态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人格结构,被称为PAC理论第二阶段:“沟通分析”、和“心理游戏”两个概念的引入(1962—1966年),帮助了解人们之间是如何进行交流与互动的。

沟通分析(交互分析):这个阶段称为心理顿悟阶段。

发生于两个个体的自我状态之间的刺激与反应所形成的交流系统。

(复杂沟通可能牵涉到3-4个人)心理游戏:指两个人相处时一连串的交流与沟通,其中包含着许多双重的、暧昧的信息,并且导向一些可预期的结局。

特点是人们把内在的动机隐藏在做一件事的过程。

第三个阶段:“脚本分析”(为通过对来访者脚本的分析,可以较清楚地感知其过去、现状和未来)脚本分析:此阶段为技术处理阶段。

伯恩认为“脚本”是以童年所做决定为基础的生活计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脚本,大约在2-3岁的时候形成,主要来自父母的影响并不断被父母强化。

PAC人际交往理论

PAC人际交往理论

PAC理论PAC理论又称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理论、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分析,由加拿大心理学家Eric Berne于1964年在《人们玩的游戏》(Game People Play)一书中,提出了这个著名的理论。

他将传统的理论加以提升创立了整套的PAC人格结构理论。

是一种针对个人的成长和改变的有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

PAC人际交往理论PAC的应用交互作用的类型PAC人格结构理论的应用PAC人格结构理论与冲突的解决PAC人格结构理论的优点PAC分析理论的基本十种类型PAC人格结构理论应用意义无论人们是以坚决还是非坚决的方式相互影响,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作出回应时,存在一种社会交互作用。

这种对人们之间的社会交互作用的研究叫做交互作用分析。

这种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

取这三个间的第一个英文字母,Parent(父母)、Adult(成人)、Child(儿童),所以简称人格结构的PAC分析。

“P-A-C”理论把个人的“自我”划分为“父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也就是说这三者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份。

“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威,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

“成人”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

这种人能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作出决策。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

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

“儿童”状态象婴幼儿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

一会儿逗人可爱,一会儿乱发脾气。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C成分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为遇事畏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不加考虑。

交互分析理论

交互分析理论

C P

(瑞典) Eric Berne 埃里克 伯恩
交互分析疗法的基本理论
人性观
1. 人的心理定位
基本心理定位:我好, 你也好
—投射的心理定位:我好, 你不好 —内射的心理定位:我不好,你好 —绝望的心理定位:我不好,你也不好
2.人的行为是由自己决定的
环境对人的影响要远大于遗传 TA治疗的重要理论:既然你为自己做了早期决定,那么在往 后的生命历程中,你可以有能力来改变自己,并重新做出 新的决定。
P
P
A
C
成人
A
C
成人
互补沟通
我好想去沙滩 上滚一圈! 好呀,我也 想啊! 妈妈我好想去 吃麦当劳! 可以啊,妈妈 下午带你去!
P A C
儿童
P A C
儿童
P A
P A
C
儿童
C
成人
交错沟通
交错沟通(crossed transaction)通常是引起冲突的沟通形式,两个人不在相同的或者 平行的自我状态间进行沟通,而是出现交叉,使沟通的暂时中断。典型的交错沟通是完全交叉的。
(自由的儿童)
冲动、天真、充份表达感情。
AC
(顺从的儿童)
为适应权威规定的标准,使自己生存的环境更好, 养成的幼时习惯。
批评的父母
Critical Parent
成人
CP NP
照顾的父母
Nurturing Parent
Adult
自由的儿童
A
FC AC
顺从的儿童
Free Child
Adapted Child
游戏分析
心理游戏:
你有没有这种经验,和别人的互动是在很不舒服的感觉 下结束的,然后你对 自己说类似这样的话:「为什么我老是遇到这 一类的事?」 「为什么又发生这种事?」「我想他(她)应该和别 人不一样,可是怎么又„」你是否会因为事情演变成这样而惊讶, 但同时又发现类似的事情以前也曾发 生过?如果你有这样的经验, 用沟通分析的话来说,你是在玩一种心理游戏 。就如同球类或棋类 游戏,心理游戏也有其规则可循。艾伯恩(Eric Berne)是最早注 意到「心理游戏的可预测性」的人,他也提出一些方法来分 析心理 游戏。

什么是交互分析疗法

什么是交互分析疗法

什么是交互分析疗法什么是交互分析疗法?对于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analysis,以下简称TA),国际沟通分析协会所下的定义是:"TA是一种人格理论,也是一种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以达到使人成长和改变的目的"。

事实上,今天的TA涵盖的层面比这个定义还广,在各种心理治疗学派中,他不只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还能应用到各种领域中。

就人格理论来说,TA很清楚地描绘出人的心理结构,它以自我状态模式来描述人格的三个部分,这个模式还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人格会怎样影响人的行为。

TA的沟通理论,还可以延伸应用到分析组织和机构。

TA还谈到儿童的发展,人生脚本的观念可以解释童年经验会如何影响现在的生活方式。

根据人生脚本的构架,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在成年以后的生活,还会不断重复年幼时的方法,即使这个方法会造成现在的痛苦或自我挫败,由此,TA提供了精神病理方面的看法。

在实际应用上,TA确实提供了一种有系统的心理治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心理疾患(从日常生活的问题到严重的精神病),还可以用个人治疗、团体治疗、夫妻治疗和家族治疗等不同方式来进行。

在心理治疗这个领域以外,TA也能应用到教育方面,帮助老师和学生保持清楚畅通的沟通,避免无益的冲突,特别适用在咨询方面。

TA也是机构中管理和沟通训练的好方法。

许多种行业如社会工作者、警察、法官、经理人、人力资源师、培训师和牧师等都常运用TA。

举凡牵涉到需要了解人、人与人的关系和联系等各个范畴,都适用TA。

TA的主要理论TA的基础,有几个主要的理论,并籍此和其它心理学派区分开来。

以下几章会详细讨论,并已实例解说。

本章先摘要介绍,建议读者单纯地读过去,先熟悉这些用语,有个整体概念,再细读以下各章的内容。

自我状态模式最基本的理论就是自我状态模式(ego-state model,或称做PAC模式)。

所谓自我状态是指一整套相关的行为、想法和感受,是我们在某一阶段时间中表现出自己部分人格的方式。

人际交互作用分析中的心理地位理论综述

人际交互作用分析中的心理地位理论综述

人际交互作用分析中的心理地位理论综述作者:李娜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06期摘要:交互分析为一种人格理论,是一套描述有关推测人类在内心及人际层面如何运作的理论。

本文主要阐述了交互分析中的心理地位理论,这是当事人能够改变已不适应的早年决定,以过去经验为基础而重做决定的基础。

关键词:人际交互作用分析;心理地位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303-010 引言人际交互作用分析理论(Transactional Analysis,TA)亦称沟通分析,是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伯恩1959年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伯恩认为,“社会交往的单位称为交互影响。

当两三个人或更多的人相互碰在一起时,迟早某人要说话,或者向其他人的出现致意,这叫交互作用刺激。

另外的人就会说一些或做一些与这种刺激有某种联系的事,那就是交互作用反应”。

交互作用分析是以精神分析原理为基础创立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它的目的是协助人们了解他们与别人互动的本质,促进来访者改变生活态度,对人际交往获得深刻的领悟力,建立自尊的、成熟的人际关系。

下面将从主要阐述该理论中的心理地位。

1 心理地位心理地位是描述孩子最早期对于自己、他人、世界的信念或结论。

我们假定在每个孩子诞生时,对于自己与他人的价值、正面特质、资源及潜能均有与生俱来的信心。

以TA的语言来说,就是每个人生来是王子、公主,每个人都是好的。

最初的经验里,有关人的需求如何被满足、他人如何反应,都在出生到3岁之间被统合成为某种信念或决定。

这些决定是具体的,如“我是个可恶的人,没人爱我,连妈妈都不管我,只照顾弟弟”。

这个决定在日后可能被归纳成一个较笼统的心态:“没有人会爱我,女人绝不可信任”。

按照史坦纳之见,这些信念的形成是来自人对于拥有某种心理地位的“饥渴”或是生理、心理的需要(Steiner,1974)。

一旦得到一个基本地位后,往后一生中的思想、感觉与态度都会受其影响。

交互分析治疗

交互分析治疗

哈洛威的观点
早期精神器官、现今精神器官、外在精神器官 早期精神器官组织任何与生物性需求相关的事件, 是与这些需求相关之经验的储存器 外在精神器官处理各种规则与决定,管理外来操 作。 现今精神器官整合经验,维护早期精神器官、外 在精神器官以及环境之间的平衡。
父母自我
父母自我状态是一个人从父母(或者是其它具有 父母影响力的人)学习而来,整合到自己人格中 的部分,当一个人在父母状态时,外显行为会表 现的象自己的父母,而内在的想法和感觉依然 从父母的六种自我综合而来的,非常复杂:父亲 的父母自我、父亲的成人自我、父亲的儿童自我、 母亲的父母自我、母亲的成人自我、母亲的儿童 自我
漠视
三者的共同特点是漠视 漠视的四个层次:存在、重要性、改变的可能性、 个人的能力
P A C
P A C
案例一
莫莉是个社会工作者,正和一个沮丧的个案会谈。 个案:发生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我的房东把我赶走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莫莉(紧簇双眉):真是太糟了,我能帮你什么忙吗? 个案(没精打采地):我不知道。 莫莉:为什么不找报纸看看是否能租到别的房子呢? 个案:这就是问题所在,我没有钱付房租。 莫莉:我想我可以安排你得到一些救济金。 个案:你真好,可是我不想接受别人的救济。 莫莉:那我安排你暂时借住青年旅社,直到你找到新的 居所为止。
心理地位
我好,你也好:健康的、建设性、赢家的地位;治疗追 求的目标 我好,你不好:傲慢、输家的地位;感觉被出卖、迫害, 并因此反过来出卖或迫害别人;妄想型 我不好,你好:以自己为迫害地位,输家的地位;在面 对别人时,总感到无力、退缩、缺乏独立自主能力;忧 虑 我不好,你不好:没有意义的,输家的地位;对生命失 去兴趣,对自己和他人的价值、潜能失去信心;精神分 裂症的倾向

交互作用理论

交互作用理论

交互作用理论人际交互作用理论是指人们之间在社会环境中的相互作用过程,它是研究人类思想、行为和社会环境之间动态关系的综合科学,它将非常复杂的社会因素划分成若干具体的概念,这些概念用来描述和解释人们面对社会环境时的行为。

人际交互作用理论的发展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正值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相互冲突的时候。

行为主义者认为,社会环境中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识的,而结构主义者则认为,社会环境是由既定的结构形成的,人们所做的事情无非是再现这种结构。

然而,人际交互作用理论将这两种观点结合起来,它认为人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可能同时受到既定的结构和有意识的行为的影响,人们之间的交互是双向的,他们之间同时既受到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又在改变它。

人际交互作用理论的研究贯穿了哲学、心理学、实验社会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人际交互作用理论的主要学者包括金斯堡、泰勒、弗洛伊德、胡克和凯尔斯等。

这些学者认为,要理解人们之间的交互,首先必须要了解他们对自己和社会环境的认识,以及他们之间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的交互。

人的行为与情感都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也相应地被人的行为和情感所影响。

人际交互作用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角色”(role)論,这是由弗洛伊德、胡克和凯尔斯提出的,根据角色論,每个人都有定义清晰的角色,有特定的任务要完成,必须遵守特定的规则和规则,从而实现人际交互。

角色可以是社会、文化或个人所赋予的,也可以是某种行为任务。

因此,人际交互作用理论突出了人们在交互过程中的行为角色。

另外,它也重视人们之间的“共情”,共情指的是人们之间对对方行为的理解,理解能够创造积极的效果,强化积极的行为,反之也是如此。

人际交互作用理论揭示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它让人们理解到社会结构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还分析了人们之间的交互过程,研究了社会沟通、社会整合和社会影响等社会现象。

人机交互设计理论

人机交互设计理论

人机交互设计理论一、引言人机交互设计是一门涉及人类与计算机之间互动的学科,旨在使计算机系统更加易于使用、高效实用、用户友好。

本文将探讨人机交互设计的理论基础,并介绍一些相关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二、认知心理学在人机交互设计中的应用认知心理学是人机交互设计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它研究了人类的感知、认知、记忆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

在设计用户界面时,我们需要考虑用户的认知特点,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1. 感知和注意力人类的感知和注意力是限制用户界面设计的重要因素。

使用明亮的颜色、合适的对比度和易于辨识的图标可以增强用户的感知能力。

而注意力的分散会导致用户容易错过重要信息,因此设计中要避免过多的干扰元素。

2. 记忆和学习人类的记忆和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设计用户界面时应该尽量减少用户需要记忆的事物,并提供易于理解和记忆的操作方式。

通过清晰的标识和有序的布局可以帮助用户更快地掌握系统的使用方法。

3. 问题解决和决策人类在面对问题解决和决策时会运用心理过程进行思考和推理。

在设计用户界面时,需要提供明确的提示和反馈,以帮助用户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提供可逆的操作方式,避免用户因错误操作而无法回到之前的状态。

三、互动设计原则1. 一致性原则在用户界面的设计中,保持一致性非常重要。

相似的功能应该使用相似的设计元素和操作方式,以减少用户的认知负担。

例如,使用相同的图标来表示相似的功能。

2. 反馈原则给予用户即时的反馈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关键。

例如,在用户点击按钮后,按钮状态的改变或者相应的提示信息能够向用户传达他们的操作被系统接受了。

3. 可见性原则用户界面中的功能和操作应该是可见的,而不是隐藏的。

用户应该能够直观地找到所需的功能并进行操作,而不需要进行猜测。

适当的标识和布局可以帮助提高可见性。

4. 简化原则简化复杂的操作流程可以提高用户的效率和满意度。

设计中应该避免繁琐的步骤和复杂的操作,使系统更加易于使用。

四、用户研究方法在进行人机交互设计时,用户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交互作用分析学派的理论与实践

交互作用分析学派的理论与实践

交互作用分析学派的理论与实践交互作用分析学派(Transaction Analysis, TA)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最早由埃里克·伯恩(Eric Berne)提出并发展起来。

它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分析人际关系中的模式和过程,帮助个人了解自己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并实现个人的成长和改变。

本文将介绍交互作用分析学派的理论与实践,并探讨其在个人和团体治疗方面的应用。

交互作用分析学派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自我状态、交互作用和生活冲刷。

其中,自我状态指的是个人在不同场合中的心理状态,包括父亲状态、成人状态和孩子状态。

父亲状态是个人内化的父母或社会规则,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成人状态是理性和客观的思考方式,可以通过逻辑和理性的方式处理问题。

孩子状态是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本能反应,可以是快乐的、悲伤的、挑衅的等。

交互作用则指的是个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进行。

生活冲刷是指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消极经历和情感压力,这些冲刷经历会影响个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交互作用分析学派的实践主要包括人格分析和治疗。

人格分析是通过自我状态的观察和分析,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并提供相应的发展方向。

治疗则是基于人格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建立信任和安全的治疗环境,帮助个人探索和解决内心的冲突和问题。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与个人进行对话和交互,通过观察和解释个人的行为和情绪,帮助其了解自己并进行个人成长和改变。

交互作用分析学派在个人发展和心理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交互作用分析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

个人可以通过分析自己的自我状态,理解自己的情感和反应,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并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交互作用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改善和调整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通过观察和理解他人的自我状态,个人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并根据不同的情境进行合适的回应,从而实现良好的交流和互动。

沟通分析理论在师生沟通中的有效应用

沟通分析理论在师生沟通中的有效应用

沟通分析理论在师生沟通中的有效应用作者:朱娟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第24期〔关键词〕师生沟通;沟通分析理论;应用一、沟通分析理论简介沟通分析理论(transactional analysis,TA)又称交互分析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伯恩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心理学理论。

该理论以人际互动为基础,对当事人的自我心理状态分析了解后,协助其认识现实,祛除幼稚冲动,学习成熟适应,从而重建自我永续的健康人生。

一个人的自我心理状态由父母自我(parent ego)、成人自我(adult ego)和儿童自我(child ego)三部分构成,称为PAC模式。

父母自我(parent ego)是在一个人生命早期将自己父母的榜样示范和言谈举止刻录在“父母”这个“磁盘”上,这一部分是外来的、模仿的,代表了规则、忠告等诸多“应该”的成分。

儿童自我(child ego)也是生命早期儿童对所见所闻的感受的刻录,是对“外在事件”的感受的反应。

这部分是内在的、自由的或幼稚的。

成人自我(adult ego)是现实的、客观的自我,是有安全感的、负责任的和值得信任的状态,能够理智地处理此时此刻的问题。

一个心理状态良好的、健康的人需要三种自我状态达到基本平衡。

根据“父母自我”和“儿童自我”的不同功能还可以将之细分为以下类型:控制型父母(critical parent,CP):它提供了评论、控制及惩罚等行为与信息。

表现出控制、批评、强求他人或对别人过于庇护,强行规定他人的人生与现实。

养育型父母(nurturing parent,NP):它表现出具有认同感、照顾关怀别人、对他人友善、接纳、耐心倾听,极富同情心,具有奉献精神。

适应型儿童(adapted-child,AC):它为了达到生存的目的,渴求别人的赞同,减低畏惧外在世界的焦虑感。

表现为退缩,听话,性格温和、乖巧,做事小心,易与人合作,关心别人。

但是缺乏责任心和创造性,对别人有较强的依赖性。

交互式设计中的计算机科学理论

交互式设计中的计算机科学理论

交互式设计中的计算机科学理论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现代交互式设计愈发显得重要,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项前沿领域,交互式设计所涉及的各种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交互式设计中日益重要的计算机科学理论。

第一部分:人机交互理论人机交互理论是交互式设计中最基础的理论,它主要探讨人与计算机之间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互。

该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考、学习、记忆等方面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在人机交互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人们如何理解和使用软件,以及如何解决软件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

2、交互设计交互设计主要强调用户体验和用户界面的设计,以使用户更舒适和高效地进行软件操作。

交互设计不仅包括UI设计和UX设计,还包括用户故事和使用情境的搜集分析等,目的是让用户对软件的使用更加顺畅和自然。

第二部分:平台化理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终端设备和平台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标配,因此平台化理论也成为交互式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平台化理论探讨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适配性与可访问性平台化理论强调软件在不同平台和系统下的适配性和可访问性,也就是说软件需要能够在不同终端设备和各种操作系统上,做到用户体验的优化,同时保证软件功能和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跨平台技术为了实现软件的适配性,交互式设计中需要运用到跨平台技术,以确保软件在不同平台上运行的流畅性和一致性。

其中,Web和移动开发技术,为跨平台技术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第三部分:智能化理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理论越来越受到交互式设计师的关注和应用。

智能化理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一种通过训练模型,来让计算机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的技术。

在交互式设计中,机器学习可以被应用于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推荐和服务。

2、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是一项用于处理自然语言的技术,该技术能够使计算机对于人类的自然语言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能够与人类进行更加自然和流畅的交互。

交互作用论

交互作用论
沙利文的人际关系人格理论从人际关系的方面对人格作了深入论述需要和焦虑是人格发展的动力动能和自我动能是人际行为的方式构成人格的基本单位自我系统是人格中的自我评价系统人格化是世界在个人心中的形象他还对人格的成长历程按年龄阶段作了具体的描述对人格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第六章 交互作用论
人格与文化的交互作用论 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 环境的作用 个人与情景的交互作用
人格的文化决定论
代表人物有马林诺夫斯基、包亚士,以及本 尼迪克特和米德等。
主张人格是由文化塑造的。 马林诺夫斯基 包亚士 本尼迪克特 米德
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 D.K.1884 一1942)是一位对心理学深具影响的人类 学家。进行跨文化的研究,认为文化中 的家庭制度、家庭组织以及教养方式影 响儿童的人格发展。这种思想启发人们 重视文化对人格的作用。
本尼迪克特(Benedict,R.F.1887一1948)在 北美研究美国的印第安民俗和宗教。本尼迪克 特深信不是本能,而是文化塑造和改变着人格。 在其重要著作《文化模式》中,通过对原始部 落文化的人格类型的划分与描述,试图说明每 一种文化都可以归纳出一种与其文化相应的主 导性的人格类型 。
米德(Mead,M.1901—1978)的研究曾—度集 中于原始社会青春期的性心理与性行为,以检 验人格是如何被文化塑造的。她的专著《萨摩 亚人的成年》第一次为包亚士的文化决定论提 供了确凿而具体的论据。米德的研究启示我们 生物的因素并不是决定两性心理与行为差异的 决定性因素,相反,社会文化因素在更大程度 上决定着两性角色行为与人格类型。
在另一个方面,人又是文化的创造者。具有基本人 格结构的人能够创造和影响次级制度或适应性文化。 卡丁纳认为,基本人格结构通过投射作用产生神话、 宗教等次级制度。这里的投射作用指主体无意识地 将自己的过失或不能满足的欲望归咎于外部事物, 以便减轻内心焦虑的过程。投射是由挫折引起的, 而人格是通过对挫折的反应而形成起来的心理和行 为模式。人格的不同,在遇到挫折时的投射是不同 的,因而,通过不同的投射创造出不同的次级文化 制度,以便在想象中满足需要并缓解紧张。所以, 文化的次级制度是挫折经验的潜意识的派生物,是 人的愿望的曲折体现。

人格结构的PAC理论

人格结构的PAC理论

2、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的人性观
• 柏恩的人性观巧妙地体现在他的一句话中:“人一生下来 就好象王子或公主,后来在父母的亲吻中变成了青蛙。” (Steiner,1974)
• 这句话蕴涵着柏恩对人性乐观和对父母悲观的认知,也反 映了柏恩坚信“早期经历深刻影响以后行为”的观点。
• 柏恩对人类生物性的驱力和人类求生的基本需要有其独特 的看法,他强调上述二者有唇齿相依的关系。同时,他亦 强调人类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一举一动都和人类的基本需 求息息相关。
• 交流的第一条原则是,只要这种交互作用保持一 种互补关系,那么交流就可能继续下去。
平行的交往有:
(1)P——P
—“她的职责就是跟弟妹一起呆在家里。(P)
—“显然她没有责任感。”(P)
—“我要把这个问题彻底弄清楚。” (P)
—“对!你应该这样。”(P)






平行的交往有:
(2)A——A
—“几点了?”(A) —“我的表8点。” (A)






交叉型交互作用
• 当平行型交互作用的一项或两项标准被违背时, 就会发生交叉型交互作用。交叉的交往往往不能 获得适当的或预期的反应,这样,信息沟通就会 中断。
• 交流的第二条原则是:不论交互作用在哪儿交叉, 都会发生交流的破裂,随后便会出现某些不同的 情况。”
交叉型交往有:
(1)AA——PC —“现在几点了?” —“不要打扰我,自己看表去!”
四种不同的基本处事态度:
• 1、我好,你也好。(积极乐观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认 可自己,也认可他人,有良好的社交圈,人生会很快乐。)
• 2、我好,你不好。(怀疑心态,人往往会过高估计自己, 妄自尊大,认为自己是好的,总是对的,对别人的所作所为 总是持怀疑、否定的态度,并且极力贬低。这种人的人生往 往处于孤立的境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互分析疗法
时间:2009年11月19日 时间:2009年11月19日
内容提要
交互分析疗法概述 :王 磊
交互疗法的创始人;交互疗法的发展; 交互疗法的创始人;交互疗法的发展;特点
报告人
交互分析疗法的基本理论 刚
人性观;人格理论;心理病理观 人性观;人格理论;
报告人: 报告人:王
交互分析的理论 人:李筱竹
一、 “自我状态”阶段(1955—1962)
自我状态( states) TA的起点 的起点, 自我状态(ego states)是TA的起点,也 TA理论的主要基石 理论的主要基石。 是TA理论的主要基石。伯恩对自我状态的定义 一种思想与感觉一直的系统, 是:“一种思想与感觉一直的系统,借由一套 相对应的欣慰模式呈现于外” 自我状态” 相对应的欣慰模式呈现于外”。“自我状态” 分为“父母自我状态”P、“成人自我状态”A 分为“父母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 和“儿童自我状态”C。三种自我状态整合成 一个完整的人格结构。 一个完整的人格结构。
(一)、存在主义色彩的人性观 )、存在主义色彩的人性观
伯恩及其追随者们认为人性在总体上是积极乐观的, 伯恩及其追随者们认为人性在总体上是积极乐观的,强调 个体对其生命意义的追求、个人选择生活的权利, 个体对其生命意义的追求、个人选择生活的权利,以及可能的 责任能力;人类存在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 责任能力;人类存在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经由个 人的选择再创作自己。 人的选择再创作自己。
三、交互分析治疗的特点
交互分析治疗是基于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的治疗学, 交互分析治疗是基于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的治疗学, 存在主义哲学构筑整个治疗的理论基础, 存在主义哲学构筑整个治疗的理论基础,并因此形成其独 特的治疗风格与特征。 特的治疗风格与特征。 TA治疗主要有四个特点 治疗主要有四个特点, 存在主义色彩的人性、 TA治疗主要有四个特点,即:存在主义色彩的人性、 现象学的哲学方法论
2.人的行为是由自己决定的 2.人的行为是由自己决定的
环境对人的影响要远大于遗传 TA治疗的重要理论:既然你为自己做了早期决定, TA治疗的重要理论:既然你为自己做了早期决定,那么在往 治疗的重要理论 后的生命历程中,你可以有能力来改变自己, 后的生命历程中,你可以有能力来改变自己,并重新做出 新的决定。 新的决定。
*早年决定(早年决定) 早年决定(早年决定)
一个人在幼年时为自己的生存所做成的结论。早年决 定是个人生活脚本的基础,与情绪性经验有很大的关联。
影响孩子较早的早年决定: 影响孩子较早的早年决定: 1.不要存在;2.不要做你自己(的性别);3.不要做 小孩;4.不要长大;5.不要成功;6.不要做;7.不要 变得重要;8.不要有归属感;9.不要亲密;10.不正 常或不健康;11.不要感觉;12.不要思考 。
问题:
现象学的哲学方法论是交互分析治疗的特点, 现象学的哲学方法论是交互分析治疗的特点, 它强调个人的主观经验, 它强调个人的主观经验,认为个人的主观世界是其 的直接现实。 的直接现实。为什么认为个人的主观世界是直接现 实,而不是外界的客观世界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认识 呢? 伯恩认为对当事人脚本的分析可以比较清楚的 感知个体的过去、现状和未来。那么, 感知个体的过去、现状和未来。那么,个体的童年 已经过去,是无法改变的, 已经过去,是无法改变的,为什么通过脚本分析就 可感知到现状和未来呢? 可感知到现状和未来呢?难道我们的童年就决定了 未来吗?有相似童年经历的人,成年后未必相似。 未来吗?有相似童年经历的人,成年后未必相似。
交互分析( Analysis) 20世纪50年 世纪50 交互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是20世纪50年 代由Eric Berne(1910-1970)创建的一种独特的 创建的一种独特的、 代由Eric Berne(1910-1970)创建的一种独特的、综合性 的心理治疗方法。是在一种契约关系中的专业活动。 的心理治疗方法。是在一种契约关系中的专业活动。咨询 的过程使来访者或来访者系统能够发展意识, 的过程使来访者或来访者系统能够发展意识,发展对问题 管理的选择和技能,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增强它们的力量 管理的选择和技能, 和自愿获得个人成长。它的目标是在来访者的社会、 和自愿获得个人成长。它的目标是在来访者的社会、职业 以及文化环境中提高他们的自主性。 以及文化环境中提高他们的自主性。 艾里克所创建的TA理论比其他精神分析更简洁易懂, 艾里克所创建的TA理论比其他精神分析更简洁易懂, TA理论比其他精神分析更简洁易懂 具有可操作性,而且专业词汇少。 具有可操作性,而且专业词汇少。这样就给学习者提供了 一个简单易学的框架。 一个简单易学的框架。
(四)以合约开始、以治愈为目标,强调决定的治疗原则 四 以合约开始、以治愈为目标, TA是合约式或合同式治疗,这是TA对于心理咨询和治 TA是合约式或合同式治疗,这是TA对于心理咨询和治 是合约式或合同式治疗 TA 疗界的最大贡献。通过合约的制定, 疗界的最大贡献。通过合约的制定,治疗师全面了解当事 人的成长经历、心理困境以及想要实现的目标, 人的成长经历、心理困境以及想要实现的目标,并在治疗 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合约,以及最终目标的实现。 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合约,以及最终目标的实现。于此 同时,TA强调个人决定的重要性 强调个人决定的重要性, 同时,TA强调个人决定的重要性,认为每个人都有早年决 定的基础上重新决定的能力,同时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 定的基础上重新决定的能力,同时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 同样重要的是,伯恩强调TA对人心理问题的治愈, TA对人心理问题的治愈 同样重要的是,伯恩强调TA对人心理问题的治愈,而不仅 仅是停留在问题描述的阶段, 仅是停留在问题描述的阶段,或者是带着一大堆的问题去 生活。 生活。
二、交互分析治疗的发展
国际交互分析协会为TA下的定义是: TA为一种 国际交互分析协会为TA下的定义是:“TA为一种 TA下的定义是 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以及一种针对个人成长和改变的有系统的 治疗方法” 其重点是关注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治疗方法”,其重点是关注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TA理论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即“ TA理论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 理论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 自我状态”阶段(1955—1962)、 交互分析” )、“ 自我状态”阶段(1955—1962)、“交互分析”和“ 心理游戏”阶段(1962—1966)、 脚本分析” )、“ 心理游戏”阶段(1962—1966)、“脚本分析”阶段 1966—1970)、 精神自我”阶段(1970至今 )、“ 至今)。 (1966—1970)、“精神自我”阶段(1970至今)。
一、Eric Berne简介
艾里克·伯恩( Berne,1910—1970) 艾里克·伯恩(Eric Berne,1910—1970)1910 月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家境富裕。 年5月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家境富裕。 1935年 1935年,伯恩获得了麦吉尔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 。 1936年到1938年期间 年到1938年期间, 1936年到1938年期间,在美国耶鲁大学研究精神 医学。 医学。 1938年移居美国 成为美国公民。 年移居美国, 1938年移居美国,成为美国公民。 1940年 在康涅狄格洲建立了自己的私人诊所。 1940年,在康涅狄格洲建立了自己的私人诊所。 1941年在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开始接受精神分析 1941年在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开始接受精神分析 师的训练。 师的训练。 1947年出版了第一本著作《运转中的心灵》。 1947年出版了第一本著作《运转中的心灵》 年出版了第一本著作
第二部分: 交互分析疗法的基本理论
报告人: 报告人: 王刚
人性观
1. 人的心理定位
基本心理定位:我好, 基本心理定位:我好, 你也好 投射的心理定位:我好, —投射的心理定位:我好, 你不好 内射的心理定位:我不好, —内射的心理定位:我不好,你好 绝望的心理定位:我不好, —绝望的心理定位:我不好,你也不好
(二)现象学的哲学方法论 伯恩机器追随者强调个人的主管经验, 伯恩机器追随者强调个人的主管经验,认为个人的主 观世界是其的直接显示; 观世界是其的直接显示;强调从当事人经验的角度来理解 人类行为包括心理病理行为;注重当事人的当下感觉和体 人类行为包括心理病理行为; 眼光盯在现在而不是没完没了的过去, 验,眼光盯在现在而不是没完没了的过去,尽管认为个人 的早期经验是成人后的脚本, 的早期经验是成人后的脚本,但对过去的探索仅仅是为了 拥有更好的现在和未来。 拥有更好的现在和未来。 (三)追求人际和谐 追求人际和谐是TA TA与其他学派之间比较更为突出的特 追求人际和谐是TA与其他学派之间比较更为突出的特 因为在TA看来, TA看来 点,因为在TA看来,人类遭遇的心理问题绝大多数来自人 际沟通的不畅。因此, 际沟通的不畅。因此,治疗实践不仅强调个人内在人格的 完善和协调,也十分注意人际之间的沟通。 完善和协调,也十分注意人际之间的沟通。在某种意义上 TA治疗就是为人们铺设一条通向人际和谐之路 治疗就是为人们铺设一条通向人际和谐之路, ,TA治疗就是为人们铺设一条通向人际和谐之路,以至最 终实现“你好、我好”的圆满状态。 终实现“你好、我好”的圆满状态。
二、“交互分析”和“心理游戏”阶段(1962—1966)

交互分析( 交互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也译作“沟通分析” analysis)也译作“沟通分析”,是指发生于 两个个体的自我状态之间的刺激与反应所形成 的交流系统。 的交流系统。 复杂的沟通可能牵涉到三 个或者四个自我状态。按照伯恩的解释, 个或者四个自我状态。按照伯恩的解释,心理 游戏是两个人相处时一连串的交流与沟通, 游戏是两个人相处时一连串的交流与沟通,其 中包含着许多双重的、暧昧的信息, 中包含着许多双重的、暧昧的信息,并且导向 一些可预测的结局。心理游戏的典型特点是, 一些可预测的结局。心理游戏的典型特点是, 人们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隐藏了内在的动机。 人们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隐藏了内在的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