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现代学习理论(信息加工与建构主义部分v2.0)
第四章第一节现代重要学习理论

学科的基本结构 基本概念
内在联系
态度和方法
②什么时候教(时间)
“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 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什么时间教都可以。 采用的方式适合该年龄的心理发展。
③怎么教(方法)
材料本身的兴趣;
培养兴趣 引导发现
值得学习(有价值、重要) 让学生从已知的材料中概括出应有的原理、原则、 规律来,从而获得知识。
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 发展直觉思维 化。与其指示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 (创造性思维) 己试着做,边做边想。
(2)发现学习: 问题
教师引导
结论
学生自我发现
发现不只局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 的事物的行动,而是包括自己头脑亲自
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2.奥苏贝尔意义学习理论
( meaningful learning)
分工:个人职责;支持配合。 意义: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
集体观念。
谢 谢!
联系:
①英文都是inquiry learning。
②都强调学习(研究)的创造性和自主
性,强调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③“探究学习”和“研究学习”经常被 人们 替换使用,是两个基本相同的概念,只是出
于习惯不同。
(3)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ning)
分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
主讲: 许 燕 红
一、学习的含义:
广义的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 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理解: 1.学习是由经验而引起的,而不是本能 的行为。 2.有好的行为,也有坏的。
3.行为的变化是比较持久的。
二、现代重要的学习理论
1.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1)基本观点:
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课件

2005.5
18
第18页,幻灯片共29页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双重编码模式
心理学家佩维奥在研究中发现,在具体性 文字中的信息,比用抽象性文字传递的信息, 学起来更容易一些。
佩维奥用双重编码这一假设来解释上述结 果。在他看来,信息既可以用言语——序列 贮存,也可以用映象——空间贮存。正是由 于凭借这种双重表象,具体性文字才能够比 较容易回忆,因为它们可以使用两种方式来 提取。
2005.5
21
第21页,幻灯片共29页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我们可以说,在长时记忆中信息不同的 表征方式,是研究者研究不同现象的结果。 这就是说,不同类型的信息对表征系统有不 同的要求。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术语中,语 义记忆的种种要素往往也被称为图式。因为, 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人们是根据这种图式 赋予事件的意义,来理解语言和解决问题的。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痕迹得到贮存后,提取或恢
复这些记忆痕迹,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1)记忆痕迹 的强度;(2)与提示线索的联系。
2005.5
25
第25页,幻灯片共29页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四、信息加工学习原理 (一)信息流是行为的基础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作是一架非常复杂的机器,试 图发现这个“暗箱”内所发生的情况。因此,信息加 工论者常把人类认知系统表述为代表信息加工和贮存 的一系列方框,是它们在来回传递信息,每一个方框 代表一种在人头脑中发生的信息转换。
关于学习理论信息加 工学习理论
2005.5
1
第1页,幻灯片共29页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许多认知心理学家把人看作是信息加工 的机制,把认知看作是对信息的加工。当代 认知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奈瑟认为:“认知是 指转换、简约、加工、贮存、提取和使用感 觉输入的所有过程。”认知心理学家常用计 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作比拟来说明人类的学 习和人脑加工信息的过程,因而把研究的焦 点放在追溯、描述心理运演的顺序和它们的 产品上。
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
当前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理论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学习并研究一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同时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将对我们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材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建构主义简介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
1、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
同化(assimilation)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
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由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顺应(accommodation)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当学习者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第4讲 现代学习理论(信息加工与建构主义部分v2.0)

教育科学人本主义关于学习实质
学习的类型与过程: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可将 学习的类型与过程: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 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大类。 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大类。人本主义学者 提倡进行有意义学习,该学习具有四个特点: 提倡进行有意义学习,该学习具有四个特点:
人,为什么要学习? 为什么要学习? 第14页 14页
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
如果把从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看作一个连续体, 如果把从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看作一个连续体,则 建构主义与其他学习理论在这个连续体上的位置如下: 建构主义与其他学习理论在这个连续体上的位置如下:
行为主义
奥苏伯尔
皮亚杰
知识的 客观主义
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学习氛围中; 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学习氛围中; 强调要注重从做中学。 强调要注重从做中学。
第12页 12页
五、警惕自主建构的危险性 警惕自主建构的危险性
世界是客观的,但人的认识主 世界是客观的, 观的, 观的,人对于世界的解释是依赖 个人经验的。 个人经验的。
鱼就是鱼!! 鱼就是鱼!!
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通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
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
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叫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
显然,这种知识观是对传统课程和教学理论的巨大挑战。
照建构主义看来,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
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含真理,但是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还会有更真实的解释。
更为重要的是,任何知识在为个体接收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无权威性可言。
所以,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收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
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现代学习理论评析专题讲座

《现代学习理论评析》这是一本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学习理论的讲解的教材,介绍国外先进的学习理论,评析学习理论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学习理论成为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学习理论发展至今也形成了若干不同的派别。
就大的方面分可以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然而每一类学习理论又可以细化成不同的学习理论。
教材大体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十一种学习理论,对每一类学习理论按照介绍基本理论、原理,该学习理论的应用、以及对该学习理论的评述三个方面来进行。
给我们了解学习理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导。
第一章学习与学习理论这一章要明确两个概念“学习”和“学习理论”以及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关系。
第二章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迷箱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入设有打开门闩装臵的迷箱,迷箱外有一盘食物。
猫在第一次偶然打开门闩之后,又将它放回迷箱,进行下一轮尝试。
“逃出——放回”如此重复多次。
桑代克记下了猫每次逃出迷箱所需要的时间,发现经过多次连续尝试,猫逃出迷箱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以至到最后猫一进迷箱,就能打开门闩,跑出迷箱,获取食物。
在此实验基础上,桑代克提出了他的试误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1、学习即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教学则是安排各种情境,以便导致理想的联结并感到满意。
人是伟大的学习者,主要因为人可以形成很多的联结。
一个人的理智、性格和技能,是他对各种刺激情境极其各种要素做出反应倾向的总和。
2、学习律准备律。
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
效果律。
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
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那么学习就会发生。
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这种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
练习律。
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增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认为,人的学习是否成立关键在于强化。
当一个操作发生之后,紧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时,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概率)就增加。
(完整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皮亚杰(发展为激进建构主义,主要关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的社会性重视不够)、布鲁纳和维果斯基(社会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的先驱者。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被称之为个体建构主义,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被称之为社会建构主义。
另外,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式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也都具有明显的建构主义倾向。
基本思想:学习是建构过程,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建构主义者关注个体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和准确表征,只是人们借助于符号系统对客观现实作出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和标准答案。
因此,知识不是静止不变的,知识是发展的、演化的。
(2)不存在绝对的终极真理,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是在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经验来建构知识的意义,因而人们无法确定他们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的最终写照。
知识并不能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规律和法则,它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不可能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对原来的知识进行加工改造。
(3)知识总是内在于主体的,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每一个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只能够由他自己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并取决于特定背景下的学习过程。
(4)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
(5)生存是掌握知识的目的。
知识不是被发现的,而是主体为适应环境而发明的工具、手段,掌握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探究和掌握真理,而是为了生存。
(6)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
(完整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皮亚杰(发展为激进建构主义,主要关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的社会性重视不够)、布鲁纳和维果斯基(社会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的先驱者。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被称之为个体建构主义,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被称之为社会建构主义。
另外,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式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也都具有明显的建构主义倾向。
基本思想:学习是建构过程,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建构主义者关注个体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和准确表征,只是人们借助于符号系统对客观现实作出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和标准答案。
因此,知识不是静止不变的,知识是发展的、演化的。
(2)不存在绝对的终极真理,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是在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经验来建构知识的意义,因而人们无法确定他们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的最终写照。
知识并不能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规律和法则,它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不可能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对原来的知识进行加工改造。
(3)知识总是内在于主体的,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每一个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只能够由他自己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并取决于特定背景下的学习过程。
(4)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
(5)生存是掌握知识的目的。
知识不是被发现的,而是主体为适应环境而发明的工具、手段,掌握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探究和掌握真理,而是为了生存。
(6)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一、加涅与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简介60年代,随着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兴起,心理学领域出现了“认知心理学革命”。
认知学习理论也分为两派同时发展着,一派是以奥苏贝尔和布鲁纳为代表,强调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被称为建构主义者或结构主义者。
另一派即是以加涅为代表的信息加工学,侧重研究人脑学习加工知识的过程和规律,分析信息从外部输入大脑,经过加工阶段,到产生外显反应时所经历的信息加工过程。
加涅原是经过严格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训练的心理学家。
在其学术生涯的后期,他吸收入了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思想和建构主义认知学习心理学的思想,形成了有理论支持也有技术操作支持的学习理论。
这一理论解释了大部分课堂学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步骤。
加涅的主要著作:《学习的条件》(1962)、《教学设计的原理》(1969)《知识的获得》(1962)《学习对个体发展的贡献》(1970)《教学方法的学习基础》(1976)《记忆结构与学习结果》(1978)《学习结果及其作用》(1984)《教学的学习基础》(1988)等。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以及有效学习的条件。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
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学习理论主要分为两大理论体系:行为主义:把学习看作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建立(S-R),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试误)。
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斯金纳。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情境的理解或顿悟,是认知结构的变化。
(三)信息加工信息加工: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模拟并说明人类学习和人脑加工外界刺激的过程的理论。
加涅认为,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刺激-反应”的简单联结。
二、五类学习结果 1.智慧技能。
加涅认为智慧技能的实质是人们应用符号办事的能力。
四大学习理论(学习)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可,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
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
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
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现代学习四大理论

现代学习四大理论一、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古典行为主义:学习是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桑代克(S-R 刺激反应,极端行为主义:学习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过程,是刺激-反应的连结)、斯金纳(刺激-反应-强化:学习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班杜拉(认知行为主义:强调学习产生于观察和模仿)二、认知主义早期认知心理学观点:1、格式塔理论,学习就是知觉经验的重组。
2、S-O-R,O代表有机体的内部变化,学习就是形成认知地图。
现代认知心理学观:代表人物:布鲁纳(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组、发现学习)、奥苏贝尔(接受学习、有意义的学习、先行组织者、动机理论)、加涅(连结-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主要观点:1、学习是认识结构的重组。
2、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者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3、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模型)三、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皮亚杰、布鲁纳和维果茨基理论的综合发展。
主要理念:1、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2、认知是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
3、认知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模式应该着重于学习者自身的建构和知识的组织;社会建构主义强调通过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人从事持续的谈话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4、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环境。
三个基本假设:1、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
2、学习是一种活动的过程。
3、学习必须处于丰富的情境中。
六条教学理念: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2、强调“情境”对意义构建的重要作用。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四、人本主义马斯洛学习理论:学习只能靠内发,教师不能强制学习,学习的活动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
教师的任务只是辅导。
罗斯杰的自由学习原则:学生各有其求知向上的潜在能力,只需设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就会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
六条主张:1、人皆有其天赋的学习潜力。
第4讲 现代学习理论(认知主义部分v3.1)

徐剑虹
第1页
第四讲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957年 乔姆斯基(Chomsky)对斯金纳的《言语学习》 1957年,乔姆斯基(Chomsky)对斯金纳的《言语学习》提出了尖 锐的批评,之后,学习心理学经历了一场科学的变革。 锐的批评,之后,学习心理学经历了一场科学的变革。学习理论从 运用行为主义原则,转移到运用认知科学的学习理论和模型。 运用行为主义原则,转移到运用认知科学的学习理论和模型。 认知理论不仅认识到了大脑的作用, 认知理论不仅认识到了大脑的作用,而且研究了大脑的功能及其过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的重新组织, 程。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的重新组织,即将原有的知识 结构和学习对象本身的内在结构相互作用,这是学习的实质。 结构和学习对象本身的内在结构相互作用,这是学习的实质。
在黑猩猩的笼子外放有香蕉,笼子里面放有两根短竹棒,用其中的任何 在黑猩猩的笼子外放有香蕉,苛勒 年至1917 1917年 1913 年至1917年,笼子里面放有两根短竹棒, 一根都够不着笼子外面的香蕉。尽管黑猩猩常常将棒子扔向香蕉, 一根都够不着笼子外面的香蕉。尽管黑猩猩常常将棒子扔向香蕉,连棒 在腾涅立夫岛的大猩猩 研究站以大猩猩为被试, 研究站以大猩猩为被试, 子都丢了,但拿起棒子玩时,顿悟的端倪就出现了。 子都丢了,但拿起棒子玩时,顿悟的端倪就出现了。一旦棒子得以成功 作了大量的学习实验研 地使用,黑猩猩就寻找它并迅速加以利用。最有戏剧性的一幕是, 地使用,黑猩猩就寻找它并迅速加以利用。最有戏剧性的一幕是,一个 究。这些研究主要是给 名叫苏丹的黑猩猩,最后将两根棒子像钓鱼竿一样接起来,够着了香蕉。 名叫苏丹的黑猩猩,最后将两根棒子像钓鱼竿一样接起来,够着了香蕉。 大猩猩设置各种各样的 这个过程是缓慢的,起先把两根棒子在一起多少有点偶然,然而苏丹 问题, 问题,并观察大猩猩解 一旦看到棒子接起来与远处香蕉的关系时,就能够想到这个主意, 一旦看到棒子接起来与远处香蕉的关系时,就能够想到这个主意,而一 决这些问题的过程表现。 决这些问题的过程表现。 次又一次把一根棒子插进另一根棒子的未端,以便够得着远处的香蕉。 次又一次把一根棒子插进另一根棒子的未端,以便够得着远处的香蕉。 对于黑猩猩的这些行为,苛勒的解释是,在遇到问题时, 对于黑猩猩的这些行为,苛勒的解释是,在遇到问题时,动物可能审视 相关的条件,也许考虑一定行动成功的可能性, 相关的条件,也许考虑一定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当突然把一件工具的工 具性价值(如棒子作为手臂的延伸) 作达到目标的手段, 具性价值(如棒子作为手臂的延伸)“看”作达到目标的手段,即看出 两根棒子接起来与远处香蕉的关系时,它便产生了顿悟, 两根棒子接起来与远处香蕉的关系时,它便产生了顿悟,从而解决了这 个问题。而且, 个问题。而且,一旦发现了这一方法在遇到类似情境时也就能够运用这 1913年至 年至1917年 (1913年至1917年) 领悟”了的经验。 一“领悟”了的经验。
信息加工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对信息加工理论的评价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人类的 许多思维过程,使得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不 再那么神秘了。 信息加工理论并不是一切从头开始的,
它吸收了行为主义和传统认知理论的有益成
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两者的结合。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重要的是探究学生 头脑中发生的加工过程。它试图解释被行为 主义者作为“暗箱”的内部认知活动。但对 这些内部过程的探讨,是用一种比传统的认 知理论远为精确的方式进行的。 信息加工理论注意系统、编码系统和记 忆系统的分析,是建立在推测的基础上的。
程序记忆是对怎样做事情的方式和步骤
的记忆。
这种类型的记忆主要是以一系列的“刺
激—反应”配对的方式储存的。
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程序记忆储存在
小脑中,而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则储存于大
脑皮层。
情景记忆中贮存的是表象; 语义记忆中贮存的是陈述性知识; ——以图式为记忆单元 程序记忆中贮存的是程序性知识。
——以产生式为记忆单元
认知心理学家常常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认知心理学家常常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作比拟来说明人类的学习和人脑加工过程作比拟来说明人类的学习和人脑加工信息的过程因而把研究的焦点放在追溯信息的过程因而把研究的焦点放在追溯描述心理运演的顺序和它们的产品上描述心理运演的顺序和它们的产品上
第六讲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与建构主义学习观
信息加工论者主要关注的是这样两个问
题:人类记忆系统的性质和记忆系统中知识
表征和贮存的方式。
学习和记忆的模式是信息加工理论的基 础。这一模式假设人脑中有许多内部结构及 与其展现的相对应的过程。
加涅曾提出一个基本的典型模式
执行控制 系统
效应器 执行控制 期望
动机系统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二章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推理思维时,不必一定按现实的或具体的资料作为依 据,只凭一个说明或一个命题,即可进行推理。
例如:用这样一个问题分别问小学生和中学生:“要是你 当学校校长,你怎样管理逃学的学生?”小学生也许会回答: “我不是校长,我不知道。”中学生就可能按他的想法说出一 番道理。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具体任务: 比如问儿童,小明比小刚高,小刚又比小伟高,问他们 “小明高还是小伟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正确回答 这个问题。
抽象任务: 但如果问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假定A>B,B>C,问A 和 C 哪个大,他们可能难以回答。
2.四个认知发展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建构主义”
基本思想: u 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主动建构而成的。 u可分为个人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
Ø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社会相互作用、文化在个人知识建构中 的重要作用,包括:
• 维果茨基(Vygotsky)的文化历史理论 • 保罗·欧内斯特(Paul Ernest)的社会建构主义 • 让·莱夫(Jean Lave)的社会文化认知观、情境性认知
礼貌待人
可是没想到的是,家长们刚到教室门口,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 往教室门口跑去,很少有孩子们记得跟老师说再见。更没想到 的是,可乐一不小心撞到了轩轩,轩轩大声地哭了起来,可乐却 当没看见,急切地跑入到爸爸的怀抱。看到此情景我很疑惑:今 天孩子们不是都学得很好吗?怎么孩子们的行为却没有达到我 的理想标准呢?
2.四个认知发展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儿童大约从7 岁开始,思维过程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 形成了一套新的思维策略,能够运用符号进行有逻辑的思考 活动,这时他们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
培训笔记——学习教学的信息加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培训笔记——学习教学的信息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教学信息加⼯理论教学信息加⼯理论的三阶段教学模式:习得阶段、巩固与转化阶段、迁移与应⽤阶段。
习得阶段,让学⽣理解,通过创设情境、复习旧知的⽅式让学⽣习得。
巩固与转化,巩固的条件是组织,是学⽣学完只是⼀定要把知识点串联起来,⼀门功课学完之后,要学会对着⽬录写知识框架。
巩固是知识的组织和⽹状,复习、整理笔记很重要。
转化,陈述性知识像程序化只是转过的过程,条件是变式。
学⽣学了很多东西,必须进⾏转化的练。
第⼆阶段提醒我们如果没有框架,没有反复的练习是不能达到转化。
迁移与应⽤,陈述性知识,应⽤是遇到新问题能解决,复杂应⽤,学习的和解决的不⼀样。
学⽣只有先理解,巩固转化,遇到问题才能转化。
加涅的学习信息加⼯模型中,第⼀信息加⼯理论中,理解就是⽤学⽣听明⽩的话去解释每个知识,就是平时讲的学会。
第⼆原认知,就是学⽣能够⾃主地控制⽬标,控制你对结果的评判,这就是会学。
学⽣主动设⽴⽬标,主动完成作业,主动复习,学习能⼒⽐较强,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学⽣拥有学习能⼒,指学习习惯,学习⽅法,学习策略。
⼩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好时期,学习⽅法是主义,记忆、思维等,原认知就是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形成于初⼆,初⼆也是⾃我意识的第⼆⾼峰,第⼀⾼峰是2、3岁时。
初⼆这⼀时期⽐较关注袭击得形象,由外显到⾃⾝内部,⼩学阶段可进⾏学习⽅法的训练,关键是学习习惯,初⾼中培养检测能⼒。
第三是预期,从⼈的素质结构,油脂粒到⾮智⼒因素推进,对⼈的素质要求⾼。
教师在关注预期⽅⾯不够。
⼆、教学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步发展学习理论从⾏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朝着与客观主义更为对⽴⽅向的发展,产⽣了建构主义。
⾏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是以客观主义的哲学传统为基础的。
认为知识和意义是存在于个体之外的东西,是完全由客观事物本⾝决定的。
学习是把外部的、客观的内容转移到学习者⾝上。
(⼆)建构主义的两种倾向1、个体建构主义关注学习者个体是如何建构某种认知⽅⾯的或情感⽅⾯的特征的,主要以⽪亚杰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信息加工模式与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模式与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一直是教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侧重指其在学习行为中的理论基础作用。
行为主义重视外显的行为,强调对间接知识的重现,认知主义重视知识学习的内隐行为,特别是间接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加工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对知识的组织、结构及知识之间有情境的意义联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做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
它的主要观点是: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什么样的“刺激”就会有什么的样的“反应”;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的“试误”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强化”起重要作用。
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看来,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人们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转换和加工。
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认知的“顿悟”过程;学习是意义形成的过程。
建构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教师是学习的帮促者,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建构”。
二、信息加工与认知结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是阐明人类学习过程的模型。
西蒙、安德森、加涅等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第一,学习是信息的接受、贮存和提取的过程;第二,学习的结果是信息在头脑中的表征;第三,知识以命题网络或产生式被表征;第四,学习的重点是信息的编码。
信息加工即对感受器感知的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加工,即“同化”、“顺应”以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根据要求进行信息提取,再通过效应器表现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由于信息的记录、加工和提取形式存在损耗和误差的原因,这里将记录、加工和存储或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提取的过程分为完全、部分、变换、错误、无法等五种形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的特征及教学策略
强调学习过程
教学是提供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现成的知识。
强调直觉思维
帮助学习者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
强调内在动机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或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强调信息提取
要对信息进行组织,以便于提取,布鲁纳认为,人类记 忆的首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提取。
基本观点:提出“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 模式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学习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程序教学 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 器来进行,也称为机器教学。
程序教学的原则 • 积极反应 • 小步子 • 及时强化 • 自定步调 • 低错误率
广义的传播可理解为“大自然中一切信息的传送 或交换”,包括植物、动物、机器、人所进行的 信息传播。
狭义的传播主要指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而且又 分为人的内在传播(或称自我传播)、人与人的 传播 。
传播的类型
传播的类型
人际传播: 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组织传播: 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教学启示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生强化,巩固知识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对“学习”的解释 认知学派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其核心观点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 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
基本观点 ➢ 学习的实质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与反映,而是要在头脑中形成 认知地图,即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 ➢ 学习并非是盲目的,而是有意识的,通过主体的主观来实现的
学习理论
是关于学习的本质、过程、机制、条件及 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学说。它旨在阐明学习是 如何发生的,有哪些规律,以及如何才能开展 有效的学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
如果把从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看作一个连续体, 如果把从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看作一个连续体,则 建构主义与其他学习理论在这个连续体上的位置如下: 建构主义与其他学习理论在这个连续体上的位置如下:
行为主义
奥苏伯尔
皮亚杰
知识的 客观主义
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学习氛围中; 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学习氛围中; 强调要注重从做中学。 强调要注重从做中学。
第8页
第四节、 第四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机构主义的进一步 发展,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以建构主义为核心的学习理论, 发展,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以建构主义为核心的学习理论,发 展了早期认知学习论中已有的有关“建构”的思想, 展了早期认知学习论中已有的有关“建构”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 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 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赋予 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 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 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 斯滕伯格、卡茨、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 , 以及当代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乔纳森。 以及当代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乔纳森。
学习是人类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学习是人类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 这种反应表现在学习者外 在行为的塑造。 在行为的塑造。 通过对刺激反复有效地强化,就能够进行有效学习。 通过对刺激反复有效地强化,就能够进行有效学习。 对外在榜样的模仿也可以发生学习。 对外在榜样的模仿也可以发生学习。 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一种完形,而非形成S 联结, 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一种完形,而非形成S-R联结,是对环 境的认知。从环境中去发现,才是学习的本质。 境的认知。从环境中去发现,才是学习的本质。 完形就是一种存在于大脑中的图式,这就是认知结构。 完形就是一种存在于大脑中的图式 , 这就是认知结构 。 这 种认知结构就是学科的结构,具有客观性。 种认知结构就是学科的结构,具有客观性。 认知结构是通过信息的加工来完成的, 认知结构是通过信息的加工来完成的 , 其核心就是记忆这 种客观的学科结构。 种客观的学科结构。 这种认知结构是凭个人经验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同伴协商 和教师的指导而进行主观建构的。 和教师的指导而进行主观建构的。
第6页
二、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
执行控制 环 境 器 器 效应器 期望系统
反应发生器
第7页
90年代新的认识在哪里突破? 90年代新的认识在哪里突破? 年代新的认识在哪里突破
知识是绝对客观的存在吗? 知识是绝对客观的存在吗? 知识主体建构—建构学习 知识主体建构 建构学习 知识仅仅是个体认识的结果吗? 知识仅仅是个体认识的结果吗? 知识是社会协商—合作学习 知识是社会协商 合作学习 知识可以脱离具体情境(实践)来抽象学习吗? 知识可以脱离具体情境(实践)来抽象学习吗? 复杂知识与情境(实践)一体—情境学习 复杂知识与情境(实践)一体 情境学习 知识都可以用言语来传递吗? 知识都可以用言语来传递吗? 隐性知识(此点后讲) 隐性知识(此点后讲)——隐性学习 隐性学习
3、技术根源
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第10页 10页
二、建构主义派别繁多
1、激进建构主义 、 4、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 、
2、社会性建构主义 、
建构主义 的分类
5、社会性建构论 、
3、社会文化认知 、
6、控制系统论观点 、
第11页 11页
三、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第17页 17页
低层次需要
二、人本主义关于学习实质
学习的类型与过程: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可将 学习的类型与过程: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 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大类。 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大类。人本主义学者 提倡进行有意义学习,该学习具有四个特点: 提倡进行有意义学习,该学习具有四个特点:
一、理论根源
1、哲学根源
康德:人为自然立法。 康德:人为自然立法。 库恩:科学只是解释世界的一种范式,知识是个人的理解。 库恩:科学只是解释世界的一种范式,知识是个人的理解。 后结构主义:强调非理性,去中心、去权威。 后结构主义:强调非理性,去中心、去权威。
2、心理学根源
皮亚杰: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 皮亚杰: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思维发生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 过程中获得经验,图式不断协调、建构的过程。 过程中获得经验,图式不断协调、建构的过程。 维果茨基: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 维果茨基: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 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作用。最近发展区理论。 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作用。最近发展区理论。
学习者投入全部情感与认知来参与学习活动; 学习者投入全部情感与认知来参与学习活动; 学习是自己发自内心的要求; 学习是自己发自内心的要求; 学习是渗透的,能使学习者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 学习是渗透的,能使学习者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 学习是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 学习是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
本课的基本目标: 本课的基本目标:
了解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了解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区别各学习理论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区别各学习理论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掌握各种学习理论的蕴意; 掌握各种学习理论的蕴意; 了解学习理论发展的意义。 了解学习理论发展的意义。
第12页 12页
五、警惕自主建构的界是客观的, 观的, 观的,人对于世界的解释是依赖 个人经验的。 个人经验的。
鱼就是鱼!! 鱼就是鱼!!
第13页 13页
Question
作个小结:从无脑人到大头娃娃。 作个小结:从无脑人到大头娃娃。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
教育科学学院
王胜
第1页
现代学习理论[2] 第四讲 现代学习理论[2]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涉及对学习规律和学习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条件的系统阐述,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 条件的系统阐述,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 理过程,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 理过程,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是课程 和教学理论的基础 的基础。 和教学理论的基础。 由于学习过程的复杂性,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由于学习过程的复杂性,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产生 了各种学习理论的流派,这些不同的理论各有特点, 了各种学习理论的流派,这些不同的理论各有特点,相互补 适用于不同的情形。 充,适用于不同的情形。
第3页
本课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认知- 第三节、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节、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4页
第三节、认知- 第三节、认知-行为主义 学习理论
也称“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也称“折中主义学习理论”和 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既强调外 部刺激的作用与外在反应, 部刺激的作用与外在反应,也 强调学习者内部过程的内在条 件在作用;也代表人物是加涅。 件在作用;也代表人物是加涅。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学习的目的和结果是使 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 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使 学生的整体人格都得到发 展。
学习是个体潜能实现的过程
自我实现需要 审美需要
高层次需要
认识和理解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需要层次中含有学习动机。 需要层次中含有学习动机。
一、信息加工学习与教学观
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实质上是由获得信息和使用信息构成的 人的行为是由有机体内部的信息流程决定的
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假设
人类记忆的性质:选择、转变、存储信息 人类记忆的性质:选择、转变、 信息存储的方式: 信息存储的方式:转换和重新编码
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
信息流是认知行为的基础 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 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 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
1、学习的含义:学习是意义的建构过程,这种过程是在一 意义的 学习的含义:学习是意义 建构过程,这种过程是在一 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 间的协作活动得以实现的。 间的协作活动得以实现的。 2、学习的过程:学习是一个活动,独特的、非一致的信息 学习的过程:学习是一个活动,独特的、 加工活动,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从不同背景 从不同背景、 加工活动,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从不同背景、角度 出发, 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 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 出发,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 建构自己关于知识的意义。 建构自己关于知识的意义。 3、学习的结果是意义建构,即建构围绕关键概念组织起来 学习的结果是意义建构,即建构围绕关键概念组织起来 的网络结构的知识 所以, 一种知识理解深度的学习。 的知识。 的网络结构的知识。所以,是一种知识理解深度的学习。
信息加工论 维果茨基
知识的 相对主义
第15页 15页
第六节、 第六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 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主张心理学者应该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主张心理学者应该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 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代表人物:前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代表人物:前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他被心理学史学家誉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后来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心理治疗专 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 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