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思维课堂教学能力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阶思维课堂教学能力培养
知识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偏重于以下九大能力:创新、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九大能力我们称之为高阶能力。为培养出适应知识时代需要的人才,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正因为如此,培养高阶能力所必需的高阶思维课堂教学成为了当代教育者研究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研究背景
1.高阶思维的提出
事实上,对于高阶思维(Higher--Order Thinking Skill,HOTS)这个概念,还没有公认一致的定义。如果要追溯的话,这个概念应该是在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在1956年进行教育目标分类的时候把以认知为主导的学习目标分成六类: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其中知识、理解、应用被称为低阶思维,分析、综合、评价被称为高阶思维。之后,各国教育者相继对高阶思维进行了讨论与研究,从而推动了高阶思维研究的深入。比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当代著名的课程理论与教育研究专家安德森(Anderson.LW)曾与布卢姆合作研制教育目标分类的克拉斯沃(Krathwold,D.R.)等近10位
专家开始对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进行修订。最终将原来一维的目标分类改为两维,一个是“知识”的维度,另一个是“认知过程”的维度。其中“认知过程”维度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方面,他们把当中的“分析、评价和创造”确定为高阶思维。
21世纪前后,我国学者也开始了关于高阶思维的研究,相继有一批研究论文发表。其中著名学者钟志贤也给出了他对“高阶思维”的定义: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主要由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这些能力构成;高阶思维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能力,如分析、综合、创新。钟志贤老师给出的定义,在国内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他的研究也吸引了更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对于高阶思维研究的关注。
2.高阶思维教学研究的现状
(1)高阶思维教学的提出
思维是可以培养和教授的,通过教育得以改善和提高的。高阶思维作为思维的高级形式,自然也可以在教学中获得提升。早在1960年,美国教育协会就在《美国教育的中心目的》一文中声明“强化并贯穿于所有各种教育目的的中心目的——教育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培养思维能力”。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戴维(D.Perkins)也认为,高阶思维是可
以培养和训练出来的。他说,日常思维,就像我们普通的行走能力一样,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但是,良好的思维能力,就像百米赛跑一样,是一种技术、技巧上的训练结果。赛跑选手需要训练才能掌握百米冲刺技巧。同样,良好的思维能力需要相应的教学支持,包括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恰当的教学条件支持,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教学是否有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意识,是否对高阶思维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并据此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整合起来,设计相应的支持条件。
他的理论,引导教育者由关注高阶思维的理论研究转向关注高阶思维教学的实践研究。
(2)高阶思维教学研究已达成的共识
①最有效的高阶思维教学是与学科相整合的教学。
从宏观角度来看,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程,通过这种课程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另一种是由学科教师担负起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任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从具体实践研究上来看,后一种与学科相整合的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亦即在完成课程学习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教师
在日常的授课中,只要在强调培养学生低阶思维的同时,有意识的培养高阶思维,就会自然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基于此,目前国外很多学校开展了高阶思维培养的研究,例如澳大利亚的昆士兰kurwongbah州立学校,他们在多门学科如数学、阅读、科学等学科中都提出了高阶思维的要求,在低阶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效果显著。
②高阶思维教学需要高阶学习模式的支持。
研究认为,高阶思维教学需要高阶学习模式的支持。高阶学习是一种需要学习者运用高阶思维的学习活动。而运用探究、发现和研究型学习的模式——合作小组学习、讨论、案例学习、角色扮演、项目研究、模拟性决策和问题求解学习活动等,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尤其是发现学习,能比较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在这种学习方法中,学习者面对现实的问题、项目研究,通过“探究”和“独立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在20世纪20年代,Kilpatrick称这种学习为“设计方法”(project method)。以此,教育者认识到,要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在改变自我教学的同时,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设法让学习者投入到分析、比较、对比、归纳、概括、问题求解、调研、实验和创造等系列学习活动中去,而不仅仅限于要求学习者回忆事实性信息的活动。
高阶学习模式在教学模式属性上,属于建构主义学习模
式。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高阶学习就是建构主义学习,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更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发展。例如,探究式和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需要学习者生成知识,并且运用批判性思维;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认为,学习者能够生成问题,并且最终产生一个能反映、表现知识整合的产品;基于过程的教学模式,则要求学习者通过完整的、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以发展清晰的表达、推理和自我监控等方面的能力,进而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
这个共识的达成,使得教师在关注自我教学的时候,也把目光投向了学生,意识到教学形式的改变最终的目标在于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高阶思维教学的实行基础是高阶学习的支持。
(3)高阶思维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大多数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很多依旧停留在低阶能力、低阶学习和低阶思维的层次上,没有有效地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没有有效地塑造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质。具体表现为:
①教师没有意识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
从高阶思维和低阶思维角度审视教学高阶思维的联系和培养是教师有意识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在很多情况下,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