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口语交际PPT新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口语交际PPT新课件

二、选一篇自己这学期写的作文,从“言”和“意”两个方 面进行修改。 提示:1. 重读以前的作文,你可能在布局谋篇上又有了更好 的想法,不妨作一些修改。 2. 可以尝试边朗读边修改。通过朗读,往往会更容易发现哪 些地方顺畅,哪些地方拗口。也可以读给同学听,请他们提 出修改建议。
3. 修改之后与原稿进行对比,说说你修改的理由。
什么衣服呢?”“我妈好像有一件紫色的上衣吧?”“我记得她穿 过一条黑裤子,是今天吗?”……平时哪个同学的衣服很好看,或
是穿了双名牌鞋,大家很快就都发现了;虽然没当面见过最喜欢的
明星,但他在什么场合穿了什么衣服,都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刚送 自己来上补习班的妈妈穿的是什么样子的衣服,却没有注意过。 最后,一则简单的寻人启事,竟没有一个人写完整。可当我回家 后请妈妈写一则寻找我的寻人启事时,她却写得又迅速又具体。
贫穷,助我成长
原文
①我的生命从一个偏僻的山 村开始,父母的结合注定了我 要在贫困中挣扎才能得以生存, 祖辈依山而居,用贴近泥土的 姿势在最直接的劳作中谋求生 命的完整。那里天空很蓝,纯 净成一种空洞,但唯一的缺憾 就是没有山清水秀。贫穷在山 村里习惯成乡下人饮食起居的 定律,似乎没有人对贫穷做过 深思,没有谁去探寻贫穷以外 的事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你的理解和感受,试着修改润色这篇习作。
◎教材要求 寻人启事
一节作文课上,老师一边讲寻人启事的要点,一边叫我们写一
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最前面的是姓名和性别。”同学们快速地写下几个字。
“然后就是年龄。”我和大部分同学很快就写好了两个数字;
有的同学想了几秒也很快写上了;还有的同学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 也没写出准确的数来。
改编自孙道荣《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山水画的意境》PPT课文电子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山水画的意境》PPT课文电子课件
第四单元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学习目标
1、把握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
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新课导入
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 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 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 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整体感知——第二部分
2、作者认为“意境”是什么?作者是怎样阐释的意境的概念?
作者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作者通过列举山水画和“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的区别,阐释山 水画的意境。
整体感知——第二部分
3、第3、4段,作者列举的李白和毛泽东的诗,其目的是什么?
列举《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说明诗歌的意境是怎样融入到自然环境 中去的。 列举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进一步说明了“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了 意境,就有了灵魂。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 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画家。他是画家齐白石的弟子,自幼 喜爱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晚年用 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 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 图》《万山红遍》等;代表画集有 《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 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不能去掉。“片面”指偏于一面,不全面。这句话的意思是,山水画必须追求 自然科学的一面,讲究“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又不能作为全部的追求。如 果去掉,意思就会变成山水画可以不顾客观实际了,与事实不符。“片面”一 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阅读新课堂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阅读新课堂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阅读新课堂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第一部分 典范文本精读 【常见题型】 1.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典范文本】 (2022·赤峰)勇于给自己开药方 向河
①医不自治,意指医生不给自己和家人治病。西汉名医淳于意为父亲治病,迟迟 不见效,一日有事外出,托徒弟依方抓药,徒弟发现其中一味药用量偏小,以为老 师疏忽,不假思索加到应有剂量,结果淳父服药后效果出奇的好。原来这味药有剧 毒,而病人是自己父亲,淳于意考虑再三,不敢给足剂量。[开篇用西汉名医淳于意 为父亲治病的故事点题,引出下文。] 病在自己或家人身上,诊断时容易掺杂额外顾 虑,由此可见,给自己人开药方需要勇气,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也是如此。[点明文 章中心论点。]
③改正错误,需要勇气,需要行动。[分论点二。] 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共产党 人是革命者,但不是神仙。我们也吃五谷杂粮,也会犯错误。我们的高明之处就在 于犯了错误就检讨,就要勇于改正。”多些知错必改的勇气,拿出知错必改的行动, 才能真正与错误决裂。
④勇于给自己开药方,需要早改早止损。[分论点三。] 错误刚萌芽时,往往造成的 危害不大,改正起来也不用费太大的力气,交太多的“学费”。反之,改正得越晚, 造成的危害就越大,付出的成本就越高,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小缝隙就会沦为 大塌方。党员干部“有错误就赶快改”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要求,也是一种明智的选 择。小错误及时发现及时改,大错误更应及时悬崖勒马、迷途知返,如果为了所谓 的面子而掩饰错误、推诿过失,终究会让“小病”拖大也,天下为公。”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 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公 利,才能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以补过为心,以求过为急,以能改其过为善,以得 闻其过为明”。这也正是我们党革故鼎新,守正出新,实现自身跨越、永葆生机活力 的力量所在。[“勇于给自己开药方”的原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谈读书》《不求甚解》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谈读书》《不求甚解》课件
(4)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 准确。
强调“读书”“讨论”“作文”在培养人 的素养中的作用。
品析语言
(5)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 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 学使人善辩。
强调不同学科知识对人的不同作用。
品析语言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 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 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朗朗上口,有极强的 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读书的方法
读书有哪些方法?下列读书方法各适用于什么书? 1、读其部分(选读)——只有部分重要的书 2、大体涉猎(浏览)——不太重要的书 3、全读(精读)—— 课本、重要的书 4、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摘要)——
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
合作探究
作者论述读书的方法,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合作探究
作者论述读书的目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 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比喻论证,“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 “修剪移接”比喻读书学习,可以“补天然之不 足”,这样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根自称“以 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他的《随笔》内容涉及 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谈读书》就犹如 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 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文体知识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篇幅短小,内容贴 近生活,表现形式灵活自由,见解深刻,说 理简明透彻,多有哲理格言。
合作探究
(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 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 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语文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下册《修改润色》课件公开课(14)

语文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下册《修改润色》课件公开课(14)

写作指导
2.进一步的要求是改“好”。要将“言”的修改与 “意”的修改结合起来,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文章
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 ①如写记叙文,可适当补充一些描写性的语句,
如描写人物、描绘场面等。 ②如写景,除了视觉描写,还可以补充听觉、味觉、
触觉等描写;有了静态描写,还可增加动态描写;还可 以从远近、上下、左右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
2.“言”修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进一 步的要求是什么?
3.改“对”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4.怎样才能把文章的“言”修改得“更 好”?
写作指导
一、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指 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要从 “言”上进行修改;
内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等,要从“意” 上进行修改。
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像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
征吗?
佳作欣赏
我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妈妈的,又好像不太像。 老师说,请接着写妈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这将是很重要的辨认依 据。班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我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 平时哪个同学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就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明 星,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大家总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 门,甚至将自己送到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却真的没有留意, 从来也没有留意过。
③适当炼字、炼句,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 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还要注意材料的取 舍、结构的安排等。
写作练笔
根据你的理解和感受,对写作实践一的习作 进行修改润色。(材料见教材89页或学案)
提示: (1)仔细阅读文章,发现其长处与不足,不足之 处就是需要修改的地方。 (2)从内容和语言两个角度修改文章,使内容更 充实,语言更流畅、有表现力。 (3)无论是改动还是增删,动笔时都要反复斟酌, 以防与原意不符。

第13课《不求甚解》课件(共38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不求甚解》课件(共38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学习生词
不求甚解: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一 般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例句: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 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咬文嚼(jiáo)字:对语言文字可以推敲,字斟句酌。多用来 指只注意文字的表述,死抠字眼儿。也形容故意卖弄自己的学 识。
例句: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 得开卷有益。
文体知识
驳论文是指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加以直接批 驳或者间接批驳;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并加以论证,以便驳倒对方错误的论点。
理清反驳思路
本文批驳了什么观点?在批驳过程中作者又树立了自己 怎样的观点?
第1段: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 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 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一般人对“不求甚解”的认识犯了
什么毛病?
理清反驳思路
一般人对“不求甚解”的认识犯了什么毛病? 犯了“断章取义”的毛病 这个词经过长期流传、演化,不仅是缺了这个词的
原意,而且词的感情色彩还带有贬义。
理清反驳思路
释新意:解释“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
理清反驳思路
阅读第3、4段 释新意:解释“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 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
例句: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 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学习生词
豁(huò)然贯通: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 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例句: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 豁然贯通。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③文章之美透射逻辑之美。文字是思维的载体,逻辑是思维的内核。文章首先在 形式上要符合逻辑,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一篇好的文章让人看得清楚,读得 明白。如果文章让人感觉思路不清、语焉不详,大多是逻辑出了问题:或者是概念 模糊不准确,或者是划分混乱不周延,或者是推理矛盾不科学,或者是论证跳跃不 充分,等等。逻辑清晰、论证严密只是第一步,逻辑之美还体现在揭示事物发展的 内在逻辑,通过由表及里的分析、由此及彼的推演,深刻探究存在于事物当中的规 律、存在于人心之中的共识,达到一语中的、一鸣惊人的效果。
②文章之美透射价值之美。立言立文目的在于明确目标、引领方向、凝聚人心、 启发行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章生命力的内核。北大红楼一楼西 头的阅览室是青年毛泽东工作过的地方。在这里,他经常阅读共产主义书籍,接受 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文章的价 值和魅力可见一斑。
6.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哪一段的论据?请阐述理由。 《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 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可作为第③段的论据。《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分析事物的内在联 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契合第③段中的“深刻探究存在于事物当中的规律、存在于 人心之中的共识”,证明了本段的分论点“文章之美透射逻辑之美”。
⑤文章之美透射美学之美。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形式和意象,具体到文章中,就 是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字技巧,营造美的意象和境界,给人以耳目一新、酣畅 淋漓的美的享受。比如,恰当运用排比、对偶、比喻、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让 文字灵动起来、富于变化。借鉴美的意象,融入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⑥“文以载道”。只有让思想之根深扎实践沃土,充分吸收阳光雨露和大地养分, 才能浇灌出美妙动人的文章之花。

新教材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课件】第四单元15 无言之美+附小升初考试作文指导

新教材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课件】第四单元15 无言之美+附小升初考试作文指导

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一是哪一个更“和自然逼真”, 二是哪一个引起的美感更浓厚。
通过对比,说明尽管相片能更逼真、完整地反映实物,而图 画只是选择性的、理想化的表现,但图画比相片所引起的美感更 浓厚,这就通过类比,说明了“言不必尽意”所带来的“无言之 美”。
精读细研
文学上的“无言之美”
意蕴之美
15* 无言之美
1.作者是怎样论述“无言之美”的?请你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 点明要从美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和意的关 系,并用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 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意表意,也无需全然用言 表意,从而引出了对无言之美的论述。
合作探究
希腊雕刻《拉奥孔》
精读细研
15* 无言之美
说一说:作者在说明“无言之美”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作者一共从四个方面入手来论述“无言之美”,运用的主要 是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①以“言尽一切”的相片和言及部分的图画进行对比,以 图画之美来说明“无言之美”;
②以大量诗词为例,来论证“言不尽意”给人带来的美感 和深远的情感体验;以音乐的“无声胜有声”来论证“无言之 美”;以雕刻中流露和含蓄的区别,来体现“含蓄不露”的 “无言之美”。
15* 无言之美
2.品味下面一段话,你能以前面学过的一篇课文或读过的一篇 诗文为例,说说你从中体会到的无言之美吗。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 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 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稍有含蓄 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言达意” 比作“虚线画实物”,说明“言是不能完全达意” 的。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不求甚解》课件(共33张ppt)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不求甚解》课件(共33张ppt)
确立这两层含义的依据是陶渊明《五柳先 生》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食。” 这两句话的全面理解,理清其相互联系。
4、阅读5-8段回答:为了证明观点,作者
选取了那些材料,各有什么作用?
道理论证——公式:❶引用…的…话❷论证…的论点 ❸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公式: ❶把…与…的对比, ❷更加突出 地论证了…的观点 ❸使论证更全面透彻、更有说服力。
C.《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都是驳论 文。
D.“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的读 书态度;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 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课堂检测
《不求甚解》(节选)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着列汉诺夫,说他自 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 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 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 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 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 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 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 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课堂检测
1、 本段文字集中论述一个什么问题?
读书要虚心,要理解其精神实质。
2、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的著作曲解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本文分析。
他读书不虚心,没有理解其精神实质。
3、本节文字中提到的“死读”和“活读”是如何 理解?请结合原文解释。
“死读”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活 读”是指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


马甚
南 邨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 字词和精彩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和观点。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方法,驳论文的写法。 3、领悟文中的读书方法,培养读书的兴趣,养 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3威尼斯商人(节选)》PPT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3威尼斯商人(节选)》PPT课件
与__威__尼__斯__商__人__安__东__尼__奥__的__矛__盾__冲__突__。__主__题__思__想__是__:__通__过__威__尼__斯__ _法__庭__审__理__夏__洛__克__诉__讼__的__场__面__,__揭__露__了__高__利__贷__者__自__私__自__利__、__冷__酷_ _无__情__的__丑__恶__嘴__脸__,__鞭__挞__了__资__本__主__义__社__会__法__律__虚__伪__的__本__质__,__赞___ _美__具__有__人__文__主__义__思__想__的__鲍__西__娅__一__举__击__败__夏__洛__克__的__勇__气__和__智__谋__。_
5.文意感知 课文节选自莎士比亚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的第四幕第 一场。这一幕通过写安东尼奥和夏洛克有关“一磅肉”的矛盾 冲突及鲍西娅机智地解决这个矛盾冲突的过程,表现了鲍西娅 的___聪__明__机__智_____,安东尼奥的__友__爱__宽__厚________,夏洛克的 ____嗜__财__如__命__、__冷__酷__自__私_______,表达了纯洁无私的友谊和爱情 必将战胜冷酷无私的贪欲本性的基本思想,宣扬了人文主义的 生活观和道德观。
本剧中还有不少戏剧语言的夸张用法,如夏洛克奉承、吹 捧鲍西娅的话和判决后对于钱的计较,以及葛莱西安诺对夏洛 克的回敬、挖苦等,不仅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加强了喜剧效 果。
了解名著基本内容,简述关键事件
文学名著题多从检测考生对具体名著的名称、作者、人物 形象、故事情节、内容理解、阅读感受等角度设题,多以简答 题的方式进行考查。而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能简述出关键事 件是作答文学名著题的基本要求,对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 点:

第四单元作文指导修改润色 课件(47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作文指导修改润色 课件(47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二、作文润色的技巧 修改“言”的进一步要求,是改“好”,即润色。要将“言” 的修改与“意”的修改结合起来,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文章 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比如写一篇记叙文,如果只是 平铺直叙,粗线条勾勒,就很难打动人;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描写 性语句,如描写人物、描绘场面等。又如写景,除了视觉描写, 还可以补充听觉、味觉、触觉等的描写;有了静态描写,不妨 增加一些动态描写;
哨声响了,李鹤同学原地蹦跳了几下,习惯性地压压左腿,再 压压右腿,直起腰,深呼一口气,这才迈出轻快有力的步伐,向跳 高架冲去。(助跑)当快接近跳高架时,一个急转身,双脚一蹬, 两个动作几乎同时完成。(起跳)观众还来不及眨一下眼睛,她 的头部肩部就已越过横杆,再一挺胸、收腹、翘腰,好一个 “背越式”。(翻越)……“成功了!”破了校纪录,四周一片 掌声,震得跳高架上的横杆似乎也在跳跃。(落地)
作文指导 修改润色
技法指导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一篇好的 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而且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 《红楼梦》就自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再如托尔斯泰 的《安娜·卡列尼娜》前后经过十二次精心修改才完成。可 见修改是写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 的有效途径。那么,作文修改,从哪里入手呢?接下来让我们一 起来学习修改润色。
字的修改问题对于初三的大部分同学来说,出现错别字的 情况较少。标点符号的运用是个常识问题,如果注意了引号、 分号的用法以及直接引用、间接引用以及夹引的问题,我们 在标点运用上就不会出现大问题。词语、句子和段落的修改 是主要问题,我们应该找准病处,对症下药,让我们再次以上文 例句为案例进行修改。
(1)词语的修改 ①注意用词准确,如上文例句中“但我却从他的脸上看不到 一丝对寒冷的反映”中的“反映”应改为“胆怯”。 ②注意语言环境,如“寒风呼啸着拂面吹来”中的“拂面”应 改为“扑面”。 ③注意感情色彩,如“很娴熟地把车倒立起来”中的“娴熟” 就比“熟练”的程度深,带有更多肯定和赞扬的色彩。 ④注意语体色彩,如“我不禁打了个哆嗦”的“哆嗦”应改为 “寒噤”。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件(共73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件(共73张PPT)

教材分析
①《谈读书》和《不求甚解》是随笔、杂文,也属于一般 的议论性文章。《谈读书》探讨读书的目的、价值及应持的 态度;《不求甚解》阐发阅读鉴赏的方法。
②两文语言风格各具特色,《谈读书》多用整句,句式整 齐,用语雅致,精美凝练;《不求甚解》全用散句,语言严 谨,简洁质朴,通俗易懂。两文论证方式互为补充,前者是 立论文,后者是驳论文。两文还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另外, 两文出现的警句式的语言也值得积累。
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单元目标
人文主题:读书与鉴赏 语文要素: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思辨的方法; 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学习 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 赏实践中。
13 短文两篇
CONTENTS

14 山水画的意境

15 无言之美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13 短文两篇
预 习:
1.反复朗读《谈读书》和《不求甚 解》,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内容。
2.完成预习提示②:阅读课文,初 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引发你思 考的语句,以旁批的形式记下自己的感 悟。
导入课文: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 类进步的阶梯。”宋代理学家朱熹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无论对于人类发展还是个体成长,读书 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我们来学 习两篇关于“读书”这一话题的文章。
论证观点的材料即论据,可以是历史事件、生 活事例或统计数据等,也可以是理论道理、民间 谚语、名言警句,即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小结: 积累的读书警句可以丰富我们对读书的认知。区分观点
和材料是读懂论述性文章的前提。
活动二:认识议论方式
环节一:比一比 画一画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文提出 论点的方式一样吗?两位作者是怎样摆 明观点、论证观点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1张PPT)

背景链接
◆字词学习
惆怅(chóu chànɡ ) 气概( ɡài ) 真挚( zhì ) 暮霭( ǎi ) 渲染( xuàn ) 赋予( yǔ ) 灵魂( hún ) 颐和园( yí ) 惨淡( cǎn )
◆词语连一连 惆怅 真挚
身临其境 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或陈设等富丽堂皇, 光彩夺目。 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 华丽、气势盛大。 真诚恳切。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 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 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它们又必然得高于 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终都成 为可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14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 章的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重点)
2.明确什么是意境和获得意境的方法,提升 鉴赏能力。(难点)
3.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 培养传统审美情趣。(重点)
作者简介
【代表画作】 《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 《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 《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 《李可染中国画集》 《李可染画牛》等。
伤感,失意。
见景生情、情寓于景、缘物寄情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要深入全面 地认识对象,这需要创作者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的说,就是加工手段。
阅读1~4段,回答下列问题
作者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作者通过列举山水பைடு நூலகம்和“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的 区别,阐释山水画的意境。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3《短文两篇》之《谈读书》 课件(29张PPT)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3《短文两篇》之《谈读书》 课件(29张PPT)
14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 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 方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修剪移
接”比喻读书学习。用“自然花草”可以“修剪移接”比喻读书 学习可以“补天然之不足”,这样使语言表达具体形象,论述的 道理通俗易懂。
21
培根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随笔对英国以至世界影 响都很大。培根的随笔,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 语言警辟。系统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方法, 同时归纳读书的重要作用,以此鼓励人们多读书。 全文好似一篇谈话,富于针对性,是一位洞察世事人 情的饱学之士,对世人的谆谆告诫。
22
4
读书这一话题是我们谈论得最多的了,因为我们 就是伴着馥郁的书香一天天成长的。读书让我们增长 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取得了进步。那么,我们该用 什么样的心态去读书?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读书呢?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读书》,与英国杰出的哲 学家培根进行一次“读书”的对话。
5
02 课文精解
6
liàn( 练 )达
要jué( 诀 )
7
➢ 1.怡情:使心情愉快。 ➢ 2.傅彩:增添光彩。 ➢ 3.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 4.矫:做作,不真实。 ➢ 5.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 6.鄙:看不起。 ➢ 7.诘难:诘问,为难。 ➢ 8.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局限于
文字的推求。
8
➢ 9.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 10.滞碍:不畅通。 ➢ 11.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 12.阐证:阐述论证。
《谈读书》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但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就 是一个观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3 短文两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3 短文两篇

7.作者谈论了读书的重要性,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书上的内容,也许对,也许错,对读者来说,也许有用,也许没有用,不加分析, 全盘吸收,效果不会好,所以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课外阅读 最是书香能致远(山东滨州中考改编) 张久珍
①打开一本书静心阅读,加入读书小组参与读书打卡活动,线上聆听一场读书 讲座……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吸引人们踊跃参与, 氤氲书香助力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D ) A.熟悉的村庄、竹林、河流……都在不停地向车后退去,渐渐成了他眼中的遥远 之物。 B.我们是关注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 C.统编本语文教材除推荐了12本必读名著外,还推荐了《猎人笔记》《长征》 《围城》《泰戈尔诗选》等自读名著。 D.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榜样是一 面旗帜,鼓舞斗志。 【解析】D.引号后的句号误用,应将句号放在后引号内。
4.(四川乐山中考)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C)
①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从读书的目的和价值入手。 ②另一方面,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知识和信息 最终需要沉淀为思想和智慧。 ③当“读书”遇上“刷屏”时代,阅读的“质感”该如何保持? ④由此看来,阅读最重要的是在字里行间、屏幕内外获得“开卷有益”的熏陶和 升华。 ⑤一方面,阅读是为了摄取知识与获得信息。从纸质书籍到电子屏幕,开阔眼界 的方式更为丰富。 A.⑤②③④① B.③⑤②①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③①②④
1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整合阅读资源,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更充 沛”“丰富阅读场景,多元方式让阅读更便捷”“保障阅读权益,向阅读人群全覆 盖不断迈进”三个方面论证论点,最后得出结论。

-课件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完美课件

-课件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完美课件

最后,一则简单的寻人启事,竟没有一个人写 完整。可当我回家后请妈妈写一则寻找我的寻人启 事时,她却写得又迅速又具体。
你们知道什么是外貌特征吗?”“我妈妈有一颗痣!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通过个人的眼睛和语言而窥视到他的灵魂,眼神淫邪,语言污秽,他的灵魂必定卑鄙肮脏。
他接过我的自行车,很娴熟地把车倒立起 “写好了吗?再然后就是外貌特征。
灵魂高尚者,眼光明亮,语言高雅。 中午,烈日当头照,密密的垂柳遮住了炽热的阳光。 树是各种各样的,一片郁郁葱葱。
修改示例: 灵魂储藏在人的心中,闪动在人的眼里,表 露在人的嘴上。眼睛足以传情。它毫不掩饰地展 现出你的学识、品性和情操:也许你貌不惊人, 眼小如豆,但它却可以流露出华美的气质;也许 你美目流盼,但却可能有一个蜷曲衰败的灵魂在 其中沉睡。
精妙地运用动词,恰到好处地使用比喻、 对比等修辞手法,巧妙地使用假设句式,使 文章在阐释事理的同时也不乏生动形象。
“写好了吗?再然后就是外貌特征。你们知道 什么是外貌特征吗?”“我妈妈有一颗痣!”一位 同学说道。“很好,”老师说,“要写出具体位置 哦。”我们都努力地回想着。脸上好像是有颗痣, 可我怎么知道在哪儿?胳膊上应该有条疤,可是到 底有没有啊?我胡乱编了几条特征写了上去。大部 分同学则干脆空着不写。
“下面是很重要的一点——穿着。今天早上看 到妈妈时她穿着什么衣服呢?”“我妈好像有一件 紫色的上衣吧?”“我记得她穿过一条黑裤子,是 今天吗?”……平时哪个同学的衣服很好看,或是 穿了双名牌鞋,大家很快就都发现了;虽然没当面 见过最喜欢的明星,但他在什么场合穿了什么衣服, 都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刚送自己来上补习班的妈妈 穿的是什么样子的衣服,却没有注意过。
修改内容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对其进行修改润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4 山水画的意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4 山水画的意境

4.(湖南怀化模拟)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 判断:句中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分别属于名词、形容词、连词、动词。 B.田、牛、休、种 判断:这四个字分别是象形字、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
C.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判断: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人民注意现象”。 D.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 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判断:句子中画横线的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④为什么一样的庐山瀑布,孟浩然看到了,会写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 虹”;李白看到了,会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张继看到了, 会写成“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我们看了,却往往想到的是举起相机或手机 来拍照。如果我们不能从景物中见情、见理、见精神,或者通俗点讲就是“不走 心”,那我们的诗心就永远不能唤醒。
【解析】A.“红色”是形容词,“非常”是副词;C.句子主干应是“人民注意关
系”;D.“得出结论”是动宾短语。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与舞蹈一样,画中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都充满了韵律之美。 ②舞蹈演员们眉眼锋利,绛唇高髻,利落甩袖,仿佛化作《千里江山图》中的山 峦,舞出山水相依之感,舞出明月般存在千年的灵魂。 ③正如“诗画本一律”,舞者和画者对这千里江山也必定有文化理解上的共鸣, 《只此青绿》将文化传统中的“艺术通感”发挥到淋漓尽致,彰显了中国人特有的 浪漫。 ④春晚节目《只此青绿》是以舞蹈的形式对古代名画《千里江山图》进行了意境 式的还原。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④②①③ D.②①④③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3* 短诗五首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第一单元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2* 梅岭三章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89页 0116页 0198页 0230页 0263页 0303页 0355页 0396页 0413页 0461页 0520页 0522页 0596页 0671页 0686页 0767页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 月夜 断章 统一 写作 学习扩写 5 孔乙己 7* 溜索 写作 审题立意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 12 词四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 满江红(小住京华)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第四单元 谈读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层:“读书时不 可存心诘难作者”—— “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1.本层第一句, 作பைடு நூலகம்这样写的用 意是什么?
指出读书要推 敲细思,反对 故意挑刺,迷 信书本和仅限 于文字推求。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提倡:读书、讨论与作文相结合
2.对不同的书, 作者又主张怎样?
作者主张采用 不同的读书方 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 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作者简介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 家。出身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 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 爵。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实验雪的防腐作 用而受寒致死,因此马克思称他为“整个 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认为“知 识就是力量”。
他的主要著作有《随笔》《新工具》 等。《随笔》共58篇,是英国文学中的首创 体裁。
读书方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至 读书作用 结尾。
精读文本
正面阐述好处: 怡情Te、xt傅3 彩、
长才
第一层:从开头
到“全凭观察
反面指出偏向: 费时T过ex多t —易惰
得之”
藻饰太5 盛—则矫
凭条文断事—学究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读书方法
仔细推敲细思;不同的书, 不同的读法;“三结合”
皆成性格
读书作用
弥补缺陷
拓展延伸
1.说说本文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话?
为什么?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 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 移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件
13 短文两篇
《谈读书》《不求甚解》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导入新课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麦考 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 “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 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 有花园、佳肴、美酒、马车、 华丽的服饰和成百的仆人, 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 决不当国王。”同学们,你 们会怎么选呢?
准 确 狡黠( xiá ) 注 音 滞碍( zhì)
藻饰( zǎo ) 诘难( jié )
味同嚼蜡( jiáo )
吹毛求疵( cī )
怡情:使心情愉快。
练达: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
傅彩:着色。文中指给言辞增添光彩。
正 学究:指迂腐的读书人。 狡黠:狡猾;刁诈。
确 释 意
诘难:诘问,为难。
滞碍:不通畅。
2.如果有的同学不愿意发言,可以用文 中培根的哪些话去劝导?
3.有的同学不愿意背古诗,你应该如何 劝导?
写作特色
本文是一篇随笔,风格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 1.比喻说理,使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文笔老练, 说理透彻。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 修剪移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 2.排比说理,使所说道理十分显赫,读起来富于气势,增 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 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3.正反对比说理,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开头正 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读书的三种偏向。又如,结尾 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 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为我们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 的、读书的方法以及读书的作用。作者运 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 进行论证,有理有据、观点分明、层次清 晰、论证有力。因为“读书好”,所以我 们要“好读书,读好书”。
文章结构
谈 读 书
正面阐述好处: 怡情、傅彩、长才
读书目的
反面指出偏向:
费时过多—易惰 藻饰太盛—则矫 凭条文断事—学究
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 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 能塑造人的性格。(注意 体会其说理方法)
排比说理、归纳说理。 (正面指出)
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 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 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 运动除去一样。
(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合作探究
1.如果我们班有的同学厌学或者不愿意 写作,我们应该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来劝他?
——[英]菲尔丁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
——[德]歌德
3.说说你所知道的读书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书到用时方恨少。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导入新课
前文重点谈读书的益处,具体该怎样读书呢? 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说应“不 求甚解”。你知道 “不求甚解”该怎么理 解吗?今天请大家带着 思考来看看马南邨是怎 样理解的。
作家作品
邓拓 (1912-1966)
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 邨、向阳生等。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新 闻记者、作家。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 《燕山夜话》《邓拓诗词选》《论中国历史 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沙合写 《三家村札记》,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 《毛泽东选集》。
聪颖:聪明。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文采藻饰: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
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 读书目的
文 之”。
章 层 次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 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 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 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
2.名人论读书
开卷有益。 ——[宋]赵光义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联]高尔基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思路, 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和对比 论证。
3.领悟文中的读书方法,养成 良好的读书习惯。
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动手标记
1.利用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释,扫清 阅读障碍。
2.试着找出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 书的?
3.试着给本文划分层次。
怡情( yí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