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
文章摘要
谚语其实就是民间所流传的一些至理名言,这类至理名言往往具有措辞简练、便于记忆的特点。谚语不仅内容精辟、语言生动、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而且还有着比较广泛的感染力。英国哲学家培根就曾说过:“谚语是一个名族‘天才、机智与精神’的体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谚语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与文化不可分开。因此本文就从英汉谚语所表现出的文化的特殊性来比较中英文化的差异。让我国可以更好的通过谚语去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并透过文化背景去更好的理解谚语中所包含的丰富且深刻的内涵。
关键词:英汉谚语民族文化文化差异
一、谚语是文化的反映
人类文化最古老且最有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谚语。并且谚语的形成并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依靠普通的人民大众通过千百年的劳动与生活实践的总结得出的净化,所以谚语是千锤百炼才产生的生动精炼的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与文化遗产。所以,充分的了解并熟悉谚语不仅对语言表达的丰富多彩性很有帮助,而且也是学好一门语言不可或缺的知识。另外,通过学习了解谚语,我们也可以更加的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殊性。因为任何一个民族的谚语都是依存与本民族的社会生活环境的,所以也是对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宗教信仰、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物产风貌以及自然环境等的一个反映,语言的内容就必然会带有比较鲜明的民族特色。然而,有时候在内容上虞用法上相似甚至是带有一定必然性的“偶合”的不同语言里的谚语,其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也常常大不相同,在具体的表述上如材料的选择与手法的运用等,每个民族也都不相同。比如:汉语里有条谚语叫“说曹操曹操到”,意思是提到某人的时候,某人就正巧出现了,英语里也有一条相应的谚语,“Speak of the wolf, and you will see his tail.”虽然表达的意思相近,但是设喻是完全不相同的。在英语中表达这一相同内涵的还有“Talk of the devil, and he’s sure to appear.”和“Speak of angles, and you will hear the flutter of their wings.”这两句虽然和第一句的意思相近,但是却带有比较浓厚的宗教色彩。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不同的名族文化也是有着特殊性的。谚语不仅是该民族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反映出了该民族文化的共性以及其个性,这主要是受到该民族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等的影响。比如,居住在沿海地带的依靠大海而生活的民族,他们的谚语就会涉及到海上航行、静守风雨以及捕鱼捉虾等。而游牧民族的的谚语就会多涉及沙漠、牛羊、骆驼等。英语和汉语的使用产生民族不同,并且社会文化也不同,但是人们的经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在许多方面都还是有相同之处的,而且相互之间也是存在着基本可以对应的谚语,比如:眼不见,心不烦Out of sight ,out of mind.三思而后行。Look before you leap. 还有像失败是成功之母。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虽然存在着相似之处,但是英汉谚语还是由于文化对语言特征的影响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别。这主要是由于这两种文化都受到其社会、地域、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影响。汉语谚语的特征有以下几点:第一,谚语是数量较多,且涵盖的范围较广,无论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还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有相应的谚语;第二,很多谚语都有比较明显的中国特征,例如:“小卒过河,意在吃帅”,这句谚语就是来自中国象棋;第三,很多的谚语
都表现出了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以及被博学者和被压迫者的情感,比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第四,我国的有些谚语也表现出了佛教对我国的习俗、思想等的影响,比如“临时抱佛脚”,但是英语的谚语一般是受到基督教的影响;第五,汉语当中,表现互助、友爱以及与人为善的精神的谚语数量也比较多,比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从这就可以看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也是存在着特殊性的,所以可以从语言来分析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也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去解释语言的现象。所以,如果我国想要真正的掌握并正确的使用一种语言,那么不仅需要熟悉那种语言的文化特殊性,而且还要洞悉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因为本文就收集了一些英语谚语并进行了归类,并和相似的汉语进行了比较。
二、英汉谚语的差异
(一)宗教信仰
纵观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宗教对其的影响都不可忽视,而且对每个民族的历史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必然会有一些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谚语。目前使用英语的国家大多是欧美国家,这些国家多信仰基督教,所以很多谚语都是和《圣经》、基督教有关。像含有上帝、魔鬼、天堂等词语的谚语更是多,比如:Better go to heaven in rages than to hell in embroidering.意思是与其锦衣裹身下地狱,不如衣衫褴褛上天堂;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还有The devil lurks behind the cross.魔鬼常常躲在十字架后面。在汉语中,也存在着一些和基督教相关的谚语,但是数量非常的少,而且都是直接从英语谚语中直接翻译得来的,比如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句谚语是出自《旧约全书·出埃及记》。佛教是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的,而汉族文化当中,佛教与道教都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所以像佛、仙、菩萨等词语在汉语谚语中也出现的比较多。比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这句谚语当中,“八仙”是指我国古代神话传说里的八位神仙,而八仙的故事在唐、宋、元、明的文人的记载中都有提到,在明朝的吴元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里就提到八仙欲过东海,各自以法术争相竞渡,所以称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再比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句谚语出自《西游记》,道是指道行,佛家修行的功夫,魔则是指邪气,是破坏修行的恶魔,佛教用这句话也告诫修行者,警惕外界的诱惑。这类的谚语还有像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等。
从这些英汉的谚语的比较就可以发现,英语里的谚语多少关于基督教的,汉语的谚语则多是于佛教、道教有关,这就表现出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与宗教信仰,也表现出了宗教信仰对文化的影响与渗透。
(二)民族文化传统
古希腊的文化也曾盛极一时,对英美文化的发展也有着比较深远的影响。所以英语里也有一些谚语是出自希腊神话、伊索寓言以及荷马史诗等文学经典的,比如:When Greeks meets Greeks,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意思是两雄相遇,其斗必烈。这句谚语出自17世纪英国剧作家纳撒尼·李的作品。子啊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之间,古希腊被分化成了一些奴隶制的城邦,这些城邦为了争霸希腊彼此之间互相角逐,知道公元前338年,受到北方马其顿王国的侵略,这些城邦才团结起来对抗强敌。现在这个谚语多用来形容两个都很自负的人或者是实力相当的党派团体之间的争斗。再比如We see not what is in wallet behind.人们总是看不见自己的缺点。这句谚语出自一则伊索寓言,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背着两个行囊的,这两个行囊一个在胸前,一个在背后,胸前那个行囊装着自己的优点,背后的那个装着自己的缺点。《圣经》是英美等国家的一部基督教经典,影响力十分大,也是一部内容比较丰富的文学作品,里面有很多的名句受到了众多信徒的喜爱,时间久了就成了英语谚语。比如Do as you would be done by.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有莎士比亚也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作者,他